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參考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W

讀後感是我對作品中人物形象、情節發展等方面的觀察和思考的總結,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藝術手法和表現形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參考8篇,感謝您的參閲。

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參考8篇

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篇1

主人公霍兒頓是我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為數不多的反面形象之一。他的性格深受資本主義社會的耳濡目染,既有醜惡的一面,也有反抗現實,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純潔的一面。書中,霍爾頓是一個不肯用功讀書,整天鬼混的沉淪少年,他為什麼不肯用功讀書?難道是資本主義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不需要讀書嗎?看一看霍爾頓所處的環境,便不難明瞭。

學校裏的老師和他的家長強迫他讀書,只是為了讓他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卡迪拉克,學校裏的老師大部分是勢利的偽君子,而這位老師對他説: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的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原為某種事業卑賤的活着。老師的諄諄教導卻是一條滲透着濃厚利己主義和功利主色彩的資本主義信條,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霍爾頓又怎能找到可貴的精神寄託或崇高理想呢?

他不願意與他們同流合污,自然也就無法好好讀書,他的不用功表面是頹廢,沉淪,實質上是對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的最無情的揭露。作者把霍爾頓身邊的人,全都描繪成假模假式的人,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想逃離這個噩夢般的現實世界,到偏遠的小山村去遁世,但要真正這樣做是不可能的。他最討厭看電影,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中消磨時間;他討厭愛慕虛榮而又毫無主見的女友去又迷戀她的美色,;他看不慣這個世道,卻無法改變;他甚至痛恨自己,卻沒有參照的標準來改正自身缺點(亦或是説沒有毅力),這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註定了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中,霍爾頓只能用幻想解脱自己,自欺欺人,最後仍妥協於他所深惡痛絕的社會,繼續陷入矛盾的漩渦,無法自拔。

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篇2

霍爾頓尚存探索和追求的理想。因此他開始嚮往東方哲學。提出長大成人後想成為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的願望,就如同霍爾頓書中所夢想的:“有那麼一羣小孩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説—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裏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説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在往哪裏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情。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這是主人公霍爾頓在經歷了世間百態,人生冷暖後的偉大而崇高的理想,做一位麥田守望者,不讓下一代孩子掉下他自己曾掉進過的深淵,讓孩子們自由的奔跑。這使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畫面,一位大人在麥田邊,微笑安詳的看着孩子們自由快樂的奔跑,若有孩子不慎跑到懸崖邊,就會被那位大人善意送回到他的朋友中間。那將是一幅多麼和諧而美好的景象啊!當一切表面浮華的波瀾都趨於平靜以後,我發現,對於一個人來説精神生活比物質生活重要許多。當霍爾頓有了目標與理想,併為之奮鬥的時候,他的精神生活變得淡定而充實。

?麥田裏的守望者》之所以能夠暢銷多年,就是因為很多人跟隨主人公的生活與感受,在之中都能多多少少發現自己成長的痕跡,會給讀者很多啟示,使青少年走上正確的人生軌道。讀罷此書,我感歎自己成長於幸運時代的無比幸福,十七歲的我顯然比當時的作者懂得更多的人生哲理,這無疑也是幸運的;若是有與霍爾頓相似經歷的人讀完後,一定會從中得到共鳴。甚至反思,那或許世界上就會又多了一位“麥田裏的守望者”吧。

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篇3

?麥田裏的守望者》是一本不厚的書,我很快就讀完了,讀完後意猶未盡。這本書對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很深的感觸。面對迷茫的前路,我們任何時刻都應該保持純潔的理想,這會一直引領我們走向光明。

故事發生在50年代的美國,那個時期的人民的思想混亂,沒有理想,消極的情緒瀰漫這社會。這一時代的人過着沒有理想,渾渾噩噩的生活。故事的主人公霍爾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過着昏昏沉沉的生活。小説的手法非常新穎,作者實際上是通過大背景的描寫,描述出主人公的心理狀態。他沒有上進心,但是他沒有吸毒或者羣居。説明他心中仍然有着一絲純潔的的理想,沒有因此墮落下去。是理想支撐着他,讓他有活下來的勇氣。而他的理想就是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這也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主人公的經歷在青少年讀者間肯定能引起共鳴,作者給廣大的青少年的成長指明瞭道路。

時代的迅速發展,我們在節奏加快的生活中往往會迷失自己,變得迷茫。我們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去想一想,我們到底在為什麼而活,為什麼而忙?不正是為了我們心中原本的夢想嗎?不忘初心就不會彷徨,現在腳下的路就是我們腳下走過的路。人人都需要理想,人人都要有希望,希望在腳下,希望在明天。最後引用作者的一句共勉的話:你一定得認識到想往哪個方向發展,然後一定要對準那個方向出發,要馬上,你再也浪費不起多一秒的時間了,你浪費不起。

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篇4

“我會站在懸崖邊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個跑向懸崖的孩子——我是説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抓住他們。我整天就幹這種事,就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吧。我知道這個想法很離譜,但這是我唯一真正想當的。”——這是《麥田裏的守望者》裏霍爾頓説的一段話。

?麥田》是少數讓我讀的過程中感到熱淚盈眶的一本書。我意識到,懸崖不僅僅是懸崖,孩子也不僅僅是孩子。懸崖可能是一個家庭,一所學校,抑或是一個時代。我們這個時代有大缺口,像個篩子,良知和正直漏了出去,慾望和冷漠掉了下去,你稍不小心就有可能失足。每次看cctv,會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充滿希望。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教育在普及、社會穩定,世界各地都在受苦,只有中國在飛。大家都很幸福,在看天邊雲捲雲舒。但我不敢説我是幸福的。我説幸福會被抽巴掌,起碼被自己抽。

我看見被良知拋棄倒在血泊中的小悦悦,我看見被體制殘害後在街頭乞討的張尚武,我看見寒冬裏為索一票回家過年的裸男,我看見不願為政府搞形象建設開路而自焚的“釘子户”,我看見無數被統計的未統計的温州動車裏的亡靈……我不是不願意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我只是害怕這個世界被裝扮得太好,讓人忘記那些牽心扯肺的痛。

所以我看塞林格,我熱愛霍爾頓。也許他不是英雄,但他至少在守望,他想要抓住每個即將從社會裏消失的美好的品質和感情。在它們即將從時代的懸崖上掉下去時,他認為他得抓住它們。我們的生活也需要守望者,守望一段從腐朽到現代過程中間茫然失措的人們的心靈。這個時候我想起了mj。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天使與惡魔時常混在一起。他長得像惡魔,他用自己的歌聲去鼓舞天下的人,再用這歌聲所換得的錢去拯救上億的兒童,像一個長着黑翅膀的天使在角落裏守望孩子。

我又想到了他。他是政府官員,也是人民公僕,是為百姓辦事的天使。他應該掛着和藹的笑容,站在人民羣眾中間做一個守望者。但事實是他拿了人民的錢,喝了人民的血,骨頭也不剩地吃了人民的肉。我不像瓜田,説提起公僕這個詞兒就臊得慌,但我的確透過某些縫隙瞧見了他們青面獠牙的嘴臉。

當然,至少我還可以高興,中國也有一批可愛的霍爾頓,他們隱在人羣中,用自己的方式——或金錢或筆頭企圖温暖這個世界。

我看見獨立記者張翠容揹着行囊走在第三世界,見證東帝汶血腥動盪,在槍口下采訪阿拉法特。她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喜歡切·格瓦拉,不願向現實低頭,她説只要世界有謊言,她就會繼續跑下去。我看見《他的國》裏左小龍騎着雅馬哈奔馳在霧氣瀰漫的清晨公路,做英雄夢。我看見留守兒童的美麗老師李靈創辦的希望國小……他們是人羣中的守望者,是眾多守望者中的一部分。而真正的英雄就在守望者當中,等待有一天站出來,把守望變成拯救。我想塞林格也正有此意,才做此書以等待巨人。但我想誰命屬守望,誰天生英雄,沒有人知道。也許他們之間本就沒有大的區別。

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能真的像一隻雄雞守望住我們的家園和幸福。我不放棄這種希望。

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篇5

?麥田裏的守望者》,很明媚的鵝黃底色封面,塗着一綹綹橙紅碧綠的火焰,一如青春本身給予人們的印象,但讀後卻被一種灰調子的情緒所籠罩,呼吸着稀薄的氧氣,莫名的悲愴襲上了心頭。

小説主人公霍爾頓我們身邊隨時可見的孩子,也鳳毛麟角的孩子,16歲的他抽煙,喝酒,與自己不能接受的輕浮女子交往,四次被學校開除,讓很多正派人對他的優點也嗤之以鼻了。

但這一切唧唧歪歪,都可以以“無辜少年反抗壓抑的社會秩序”的名義而被寬容,甚至被喝彩——據説後來美國有很多青少年刻意模仿霍爾頓——因為他個少年。在青春的掩護下,頹廢勇氣,懶惰反抗。有一段時間甚至有人為此類文藝作品起了個類型名稱,叫做“殘酷青春”。我對這個名詞沒有多少好感,總覺得這叛逆一個比較積極的説法。但眼前的這個霍爾頓卻並不讓人討厭。

他的父母對他充滿了期待這份期待卻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所以在帶領了校擊劍隊去紐約參加比賽,作為隊長他卻把重要的東西忘在了地鐵上。這樣的錯誤自然不能原諒的.所以他就遭到了再一次的被開除。他對於被開除並沒有太多的傷心,但卻害怕回家面對自己的父母。於決定用他手中的錢去紐約玩兩天。當他父母知道消息後無法不面對的時候再去面對。

看到這裏覺得有些熟悉,因為這我們大多數青少年常有的心理。想贏,怕輸,怕父母失望,失敗了不敢面對。

下面的這段話我收藏了這霍爾頓的理想——“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説_——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在那兒守望,要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説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很喜歡這樣的話,這樣的理想也許不遠大,可我們的生活中難道不真的需要這樣的守望者嗎?而我們每個人其實也就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吧。這樣的工作雖然會枯燥,但我們首先得把這樣的小事情做好了才啊——雖然每個人的心中或許會有一種一劍寒九州的英雄主義情結——但還象霍爾頓這樣做一件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吧。

我想這也霍爾頓可愛的地方。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守護一種美好這才真正的大善良,這種大善良讓霍爾頓在頹廢中也顯得那樣的可愛,就像在一片沼澤地中讓我們看到了閃光的美好的東西

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篇6

守望本是一種難得的情懷,一種勇氣,一種姿勢,又飽含着一份期待。

然而,《麥田裏的守望者》卻將這份守望演繹到另一個極端——是叛逆,卻又有着一種混沌中的清醒與孤獨,乃至無助。當然,所説的是主人公霍爾頓,也是作者自己。因為這世界總不缺乏一種“明白人”:自己洞察世事,卻以一種極端的偏執混沌浮游塵世,然自己也套上一件世俗的外衣,只在夜深人靜之時獨自蹉跎。我想説的其實就是霍爾頓之類,以濁見清,以昏見明。然而霍爾頓本身又只是一個孩子,他必然有着對抗不合理現實世界的熱情,也必然有着自以為是的偏激。也因此,此人物的設定就自然引起了讀者的兩種共鳴——其一,為其反叛而歎;其二,為其幼稚而惜。為構建悲劇,全書又在結尾設置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妹妹結束了霍爾頓漂泊之旅——這部不僅僅是肉體之旅的結束,更暗示着精神的迴歸,即迴歸世俗。看罷不禁一心悲涼——出世是東方文化所盼,而又是這樣一種心境卻在萌芽階段就在西方現代文明的浸淫中化為死灰。

我無意於那些霍爾頓的模仿者,因為他們的意識裏還未對霍爾頓有清晰完整的認識。但值得留意的是一些並未接觸過此書的青少年也在走着霍爾頓之路。不用多説就是所指是90後。誠然,當代中國的發展已不可避免的走到了當年美國那一步。中國的新一代也面臨着當年美國青年面對過的困惑。90後又將何去何從?

還是一片麥田,只不過位置已經跨越了一片太平洋。這裏,誰又在守望?

孤獨守望者的天堂--關於《麥田裏的守望者》

“不管怎麼樣,我老是想像一大羣小孩兒在一大塊麥田裏玩一種遊戲,有幾千個,旁邊沒人——我是説沒有歲數大一點兒的——只有我。我會站在一道破懸崖邊上——我是説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從哪兒過來抓住他們。我整天就幹那種事,就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這個想法很離譜,但這是我惟一真正想當的。”

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篇7

主人公霍爾頓,一個性格複雜而又矛盾的青少年,帶着滿嘴的污言穢語走進了我的視線。他的憤世嫉俗思想引起了消極反抗,他認為成人社會裏沒有一個人可信,全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他渴望的是樸實和真誠,但遇到的全是虛偽和欺騙,而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現狀,最後不免對現實社會妥協,甚至想逃離這個現實世界,到窮鄉僻壤去裝成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但他有一顆純潔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為了保護孩子,不讓他們掉下懸崖,他還渴望長大成人後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發出“救救孩子”般的呼聲。總之,他是個孤傲掙扎的人,但他又是個要求世界完美的人而又無奈屈服於現實的人,這個矛盾着的人的那顆善良而又不安現狀的心在狂跳,在淌血,我的`眼裏貯滿同情的目光。

霍爾頓的所作所為、言語行動竟然像是我們身邊走過的“他”:憤世嫉俗,玩世不恭,卻又認真執着、充滿愛心的愣小子,他時而獨自胡言,時而大聲發泄,他的那顆躁動着的青春氣息的心。

讀小説,我似乎讀到了青少年在跋涉人生途中的迷茫與不滿。反顧我們當下生活中,有沒有霍爾頓這樣的掙扎者?一定不少。青春期的迷茫是必須面對的。每個處在青春時代的人,也許就是一個個霍爾頓。他們走過不少彎路、窄路、險路,甚至懸崖峭壁,然後再在苦苦的掙扎中站立、疾走、迅跑,最後踏上人生的康莊大道。也許手腳損傷,也許頭破血流,也許心力交瘁,但終於會走過來,臉上浮起了堅毅的笑意。

?麥田裏的守望者》正是青少年迷途中的一束曙光,青青春路上的行動指南。霍爾頓們的迷茫與失落永是成長中人們的迷茫與失落,但願現實中的霍爾頓們終會糾正行程中的偏差,快速步上人生正軌,大步流星的行走在人生征途上。

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篇8

這周我閲讀了美國作家j.d.賽林格著的《麥田裏的守望者》。這部小説的主人公霍爾頓因五門功課中四門功課不及格而被學校開除。但他又因種種因素而無法回家,於是在外漂泊了兩個多星期。他原本打算到西部去,但因妹妹菲芘的跟隨而打消了這個主意。他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讓在麥田裏玩耍的孩子不要掉進懸崖裏去,但最終他大病一場後不得不回到學校繼續上課。大病也就意味着霍爾頓大徹大悟,意味着一個人的生活最終要與現實接軌,意味着我們叛逆是錯的。

這部優秀的小説以第一人稱展開敍述,讓人身臨其境,感受其中的奧祕,其中出色的心理描寫使人很容易把握文章的脈絡,以至於不會讓人感覺生澀難懂。在主人公的身上充滿了叛逆色彩,他打架鬥毆,抽煙,酗酒,逃課等等,都是青春期孩子身上典型的叛逆特徵,他厭惡學校,也厭惡學校學校的一切人物。他總是逃離現實生活而到自己理想的生活世界中去,卻一次又一次被打擊的失望彷徨,這些打擊又一次次提醒了她,現實和理想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的確是這樣,現實和理想存在的反差。你的理想往往是你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卻又夢寐以求渴望的東西。現實越糟糕,理想就越美好。而理想只能通過我們的努力去實現。這部小説中主人公的理想很美好,也很樸素。但是對於他來説,卻是很難實現的。他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還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所以他不能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去西部生活。小説最後作者認識到理想的不切實際,才乖乖回到了家,回到了學校。現實中的我們也是如此,和主人公霍爾頓一樣具有叛逆性。總想脱離社會規則去一個人,隨着自己的意願去生活。然而現實和理想之間存在着差距。連成年人也無法脱離社會一個人去獨自生活,何況是我們十幾歲的學生呢?

我們沒有具備獨自生活的能力,所以當然不行。但也不要否認理想的存在,正因為有了理想鼓勵我們,引導我們,我們才能更好的不斷髮展,不斷進步。

理想和現實之間是有距離的。承認現實是我們實現理想的基礎,美好的理想是不斷鞭策我們前進的動力。只有正確認識到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關係,以現實為基礎,以理想為目標,腳踏實地的去做,我們才能不斷前進,實現自己偉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