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熱門《孫子兵法》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3W

你知道嗎?《孫子兵法》不僅是一部兵書,它裏面所講的一些策略對於身處職場的我們也有很大的幫助,那麼相關的讀後感你會寫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精選熱門《孫子兵法》讀後感範文三篇,快來看看吧。

精選熱門《孫子兵法》讀後感範文三篇

《孫子兵法》讀後感1

《孫子兵法》是一部經典的兵法著作,書中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他在後世被應用被實踐,並且讓實踐者獲得成功。在《孫子兵法》出現過後的幾千年中,歷史歷經了多少場戰爭,又有多少猛將鋭兵借用《孫子兵法》中的戰略戰術大獲全勝。《孫子兵法》古人用之於戰,現代人亦可用之,用之於生活。

何為道?道乃明政。古時的戰爭需要人力,更需要人心。君主應當同民眾一樣有必勝的目標,有保家衞國的理想,意志統一,共同生死。古之用兵需要有嚴明的政治,今之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身處和平年代,沒有戰爭,卻又災難。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需要“道”的存在。這不禁又將我的記憶帶回那段痛苦的時光,那段自豪的時光。我們,經歷了雪災地震。但是種種不幸並沒有打到我們,我們的領導人和祖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抗災的場景令人感動。這樣的上下一心不就是兵法中“道”的體現嗎?或許那段往事不堪回首,但是那段往事讓人難忘。

何為天,何為地?天乃天時,地乃地利。古時用兵作戰不僅要靠軍隊實力,除了之前所説“道”之所用帶來的人和之外,還需依靠天時地利。如若不是江面大霧瀰漫,或許諸葛亮便會因為自己定下的三天之內造十萬支軍箭的軍令狀而喪命了吧;如若不是東南風的吹拂,或許火燒赤壁中周瑜只會燒傷自己了吧;如若荊州不是軍事要地,又怎會成就其兵家必爭的美名呢。天時地利在戰時很重要,在現在的生活當中同樣很重要。為什麼商人會在情人節將玫瑰花精美包裝然後賣出,為什麼大雨天總會有人撐着一把傘外出賣傘,為什麼經營者會挑選店面位置?這些不都是人們在生存和競爭中對天時地利理解過後的運用和實踐嗎?

何為將?將乃明將。戰時擁有一個賢明的大將是福,現在擁有一個賢明的領導人同樣是福。我們同樣期盼自己的領導富有才華,賞罰有信,對下屬關愛有加;我們也同樣期待着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勇敢果斷受人尊重的領導。《孫子兵法》中的“將”告訴了我們領導之方,告訴了我們成功管理的方法。

何為法?法乃軍法。古時戰爭中軍法嚴明是眾所周知的,只有擁有嚴明的紀律才會有嚴明的軍隊,只有嚴明的軍隊才會取得戰爭的勝利。古之軍法,現之律法。在現代這樣一個法治社會,我們需要懂法更需要守法。只有在有規有矩的社會中,我們才能夠自由發展,良好發展。試想一個沒有法律的國家將會是怎樣,那將會是沒有管制,沒有保護,沒有人權的混亂世界。

《孫子兵法》是兵書,指導軍隊在戰爭中獲得勝利;《孫子兵法》也是生存指南之書,指引我們在生活中走向成功。

《孫子兵法》讀後感2

如果一個人一切都是以我為中心,個人慾望就會驅使這個人不擇手段地去滿足其私慾而不顧他人的死活,就會非常愛感情用事,必定會害人誤己。

孫子不反對戰爭,但反對窮兵黷武。所謂“合於利而動”,其實就是“利”與“德”的統一。能夠恰當地統一,關鍵在於領導者的道德修養素質,而不在於其學位和哲學理論水平的高低。就是説,素質是第一位的,哲學是第二位的。因為哲學屬於理智而不屬於理性,沒有仁德可言。只是能言善辯的人是不能幹大事的,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把握住“利”與“德”的關係。

孔子曾説:“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1。3)。國家、企業和單位在選才用人時,一定要非常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以上引用戰爭範例和《孫子兵法》最能説明問題,因為戰爭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又因為“怒可以復喜,愠可以復悦;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也就是説,絕對不可以把做人方面的事情當作兒戲。如果在生活中“馬馬虎虎”地做人,可能只是在生活中造成一些麻煩和損失,可以重頭再來,反覆多次。但是如果養成習慣,在做大事時,就必定會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想重頭再來,就不可能再有機會了。

所以,想成就大事業的人,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就自覺主動地注意鍛鍊自己的性格,才有可能如願。而那些沒有修養,只有幻想的人,在關鍵時刻,一定會事與願違的。

另外,培養人才、發現人才和管理人才時,也必須把治理個人慾望和情感方面的問題放在一切問題的首要位置。正如劉備所説:“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若在慾望和性情方面“姑息養奸”,將來必定會給集體或國家造成極為慘重的損失!而且,連小事都做不好的人,老天爺也不會讓他去做大事的。怨天尤人是於事無補的。

現在許多領導在使用人才時常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其結果往往令人失望,其責任在於領導而不在於被使用的人才。因為領導們在使用這句話的時候都忘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須在對所使用人才的品行和才能有着全面的瞭解。否則,一味盲目地信任,只會造成終身遺憾。趙藩曾説:“不審勢即寬嚴皆誤。”

《孫子兵法》讀後感3

以往提起《孫子兵法》,我也能背上幾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戰而屈人之兵”等軍事格言警句,還會聯想起《三十六計》中“瞞天過海,借刀殺人”、“三十六計走為上”、“美人計”等妙計損招,僅此而已。但在聽完普穎華教授關於“《孫子兵法》與公共和諧管理”的講座後,才發現以前我對《孫子兵法》的認識和理解一直是不全面、模糊的,《孫子兵法》的價值遠遠不止這麼簡單。

首先,作為一部古代的兵法著作,《孫子兵法》是舉世公認現存最早的戰略學著作。凝聚孫子一生智慧和心血結晶的兵法十三篇,以精闢洗練的文字,系統闡述了從戰爭準備到戰爭實施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構建了中國古典兵學的體系,書中的理論觀點及所藴含的兵學文化觀念和思想方法對後世兵家戰將影響極大,其中包括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謀略,威加於敵的伐交謀略,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詭道謀略,致人而不致於人的主動謀略,以迂為直、以患為利的軍事謀略,快速突襲的速勝謀略,攻虛弱的易勝謀略,奪氣攻心的軍事謀略。

其次,作為一部古代的哲理著作,《孫子兵法》已經完全超出了兵書的範疇。因為《孫子兵法》區別於其它兵書的最根本特點,就是從哲理的層面,用哲學的理念來觀察戰爭現象,探討和揭示戰爭的一般規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導戰爭的具體方法。《孫子兵法》是一種歷史文明的積澱,其中藴涵了普遍的、樸素的、辨證的真理,以致能夠不斷指引我們思考,給予我們啟示。這也正是《孫子兵法》的真正價值所在。作為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曆史的“老古董”,正被處於信息時代門口的現代人熱捧,並廣泛運用於政治、軍事、經濟和為人處世等諸多領域。

最後,學習《孫子兵法》的關鍵就是要用它來解釋、指導現代的實踐。《孫子兵法》以其深刻的軍事哲理和永恆的戰略,堪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但我們絕不能頂禮膜拜,甚至把它當作一種教條或者標籤來用,而是要把《孫子兵法》當作古代的哲學原理來看,擴展其思路,發揚其內核,揚棄其道理,延展其內涵,做到“不以法為守,而以法為用”,靈活運用其中博大精深的戰略與謀略思想、思維方法和科學精神,指導具體工作實踐,為現今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這才是學習《孫子兵法》、理解《孫子兵法》、運用《孫子兵法》的最上層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