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工作總結

課題工作報告格式模板5篇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41W

大家在制訂工作報告的時候,務必要注重字句精準,一篇出色的工作報告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字功底。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課題工作報告格式模板5篇,供大家參考。

課題工作報告格式模板5篇

課題工作報告格式模板1

自立項以來,參與課題研究的10名教師用心工作,認真開展教學實驗研究,細化實驗研究過程,不斷總結研究經驗,現已初見成效。總的説來,我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認真學習理論,周密制定規劃。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規定:從國小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資料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透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潛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職責感。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潛力。瞭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構成初步技術潛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亮點,也是難點,剛開始我們感覺到很陌生,對“什麼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都不明白,更不用説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但經過區教科所的多次培訓後,加上我們自學,我們才懂得“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與學科課程領域有着顯著區別的新的課程領域,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變化。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它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課程。它個性強調綜合性和實踐性,是一種基於學生直接經驗的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從提出設想到正式設置,有着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思想淵源,更有着直接的現實原因及要求。它是教育改革與學校現實發展的迫切呼喚,也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我國教育現實的迫切需要,是對21世紀的育人模式的一種新探索。它改變了現行教育教學中重學科知識輕綜合應用、重考試成績輕學習潛力、重抽象智力輕實踐技能等不良傾向,提倡學生的主體參與。它以綜合、開放、靈活多變的教學資料與形式,動搖了傳統課堂教學死板封閉的舊觀念。它如一股和煦的春風,驅散了在考試和分數籠罩下校園中的沉悶霧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全面改寫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衝出了一個突破口,打通了“書本”與“生活”的聯繫渠道,有利於學生更好地迎接未來社會的挑戰;它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有助於年輕一代豐富多樣的個性和健康人格的養成,它同時強調目標、資料、方式等多方面的整合,有助於各門學科之間的整合與吸納。

為了更好地實施這門課程和這門課程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在區教科所的統一規劃和親自指導下,結合學校實際,把《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指導策略的研究》這個課題在省教研室立了項,立項以後,我們及時組織實驗教師在一齊學習課題研究實驗方案,學習有關理論,為了保證實驗順利開展,學校還購買了一些這方面的書籍,準備了必須的場所。同時發動實驗教師用理論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去摸索、去探究。經過一學期的實驗研究,我們已基本瞭解了這門課程的含義、特點,逐步掌握了這門課程的實施技巧,也積累了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指導策略方面的經驗,個性是在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確立研究主題方面取得了寶貴的經驗。

二、紮實開展實驗,細化研究過程。

一是我們學校教科處制定了詳細的課題研究制度,對課題研究的職責、任務、要求、過程資料、檔案等都作了明確規定,保證了學校這個課題順利開展研究和良性發展。二是我們10名實驗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做到了月初有計劃、月中有過程檢查和督促、月末有總結評價,每月聽1—2節實驗教師的研究課,每月堅持召開實驗教師的研討會,在研討會上,教師暢所欲言,談體驗、談問題、談方法、談技巧,相互交流,逐步提高了教師的研究熱情和研究水平。在課題組,我們把實驗教師分成四個組,每個小組承擔一個子課題,其中汪宏軍、劉紅、陳華主要研究“指導學生選取課題的策略”,秦豔、黃麗平、吳安菊主要研究“指導學生設計方案的策略”,陳賢華、羅澤軍、張忠福主要研究“指導學生實施方案的策略”,黃孝兵、丁本良、張少文主要研究“指導學生總結評價的策略”。各個小組雖然研究重點不一樣,但每個小組之間有合作、有交流,相互商討,充分保證了研究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注重了研究過程資料的積累,現已將《學生研究方案集》、《學生作品集》、《學生設計方案集》、《學生研究報告集》、《學生總結評價資料集》、《學生活動案例集》等裝訂成冊。

三、精心組織學生活動,實施教師指導策略

1、教師要重視前期指導,為開展活動做好準備工作。

一是要調動各方面力量實施動員。活動實施動員的關鍵是要讓所有參與者(包括學生、相關教師、家長及社區指導人員)明確活動的好處與實施的具體方法。教師能夠召開家長會,邀請熱心學校教育的家長作為學生活動指導老師,同時成立教師指導小隊及家長協助指導小組,支持和幫忙學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在每次活動中我們首先給家長髮了一份倡議書,邀請家長做我們的校外指導,得到了大多數家長的支持,有的家長很細心,幫我們出了很多新的點子,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激情。另外我們還邀請了學校專門負責綠化的工人給我們做指導,必要的時候給我們介紹學校的所有植物,效果也很好,同學們發揚了勤學好問的精神經常抽時間去聽他的講解,同學的收穫很大,包括我這個指導老師在內,也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我們的活動還沒開展,但各方面的力量已調動起來了。

二是要開闊思維做好活動準備工作。這些準備工作包括活動所需的知識準備、方法準備、資源準備、思路準備、人員準備等。活動實施主題不同,準備工作也不同。這些準備工作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行準備。這個過程的關鍵是指導教師的啟發作用,給學生出些點子,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想辦法,教師的鼓勵和啟發不可忽視。

三是要建立學習小組明確分工。不管活動的組織形式是建立在哪一個層面,採取什麼樣的活動方式,教師都要幫忙學生建立研究和活動的學習小組,在建立的過程中要堅持學生自願的原則,由他們自己選取研究和活動的夥伴。教師要指導學習小組明確分工,充分協作。這樣每個班級能夠成立十個左右的小組,由他們自己推選組長,自己給小組取一個能夠代表小組風格的名字,每個小組的同學都對研究的問題充滿信心,躍躍欲試。

四是要指導制定研究方案。教師透過幫忙研究活動小組完成研究方案的設計,並給予指導,從而控制研究的進程、方向、方法、質量等因素。主題的確立是開展活動和研究的關鍵一步,教師尤其要注意針對學生的實際,指導學生確立合理的活動主題。指導學生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自己身邊的問題以及自己有潛力解決的問題等,讓學生自己從生活中發現並確定活動主題。教師能夠帶給一些相關的活動主題資料,供學生自由選取,隨着學生潛力的增長,教師能夠放手讓學生自己確立活動方案、主題和計劃。活動方案設計,包括研究的主題、活動的時間、活動資料,活動方式,活動地點、活動人員、指導教師,活動成果展示方式等。

2、落實中期監控,確保活動井然有序

一是要在活動中進行具體的指導。在具體活動實施階段,教師指導的目的是儘可能讓學生透過自主研究獲得成功,指導的資料不是知識而是獲得知識的方法和具體研究的方式。教師要敢於放手,儘量保證學生經歷完整的實踐過程,而不是個別、零散的片段,要允許學生犯錯誤、走彎路。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活動的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引導學生開展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指導他們及時修訂實施方案,幫忙他們持續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用心性。對於活動中遇到困難的小組,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同時還應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二是要進行活動過程質量監控。中期監控的主要目的是保證研究過程的質量。教師的指導作用體此刻採取有效的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監控。指導學生寫好研究記錄,及時記載活動狀況和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帶給依據。活動結束後,小組要提交活動記錄報告,資料包括活動形式、活動過程、活動結果等。教師要認真審閲研究報告,提出該小組活動中的優點與缺點,並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三是要為學生活動帶給必要的研究條件。研究條件包括研究所需物質條件、信息條件、人力條件。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活動帶給物質條件,如場地條件、查閲資料條件和學校所能帶給的工具、材料等。教師只是帶給給學生最簡單的條件,給研究帶給一個基本保障,讓學生在這個基礎上去挖掘更多的條件。在活動中教師還要給學生帶給信息條件,但只是帶給給學生信息來源的方向,由小組學生自行對信息進行尋找、選取、處理、分析。

在活動中學生會遇到一些困難,教師能夠給學生帶給一些人力條件,介紹一些相關的專家、教師,幫忙學生解決困難。

教師還要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支持和參與,與學生一齊開發對活動有利的資源,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帶給良好的條件。

四是要協調小組內部的關係。在一個學習小組的內部,相互之間的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瞭解小組活動狀況。對於活動中小組產生的問題,教師不要包辦代替,要指導小組同學協商共同解決。同時讓學生明白研究的問題務必透過小組同學的合作分工來到達研究的目的。教師要給學生做一些合作溝通的技巧的傳授與示範。

比如説在活動的第三個階段“活動小組實際研究”,要求各小組根據計劃透過途徑查找資料,能夠訪問,調查,實驗等,教師在這個階段隨時關注個組資料儲備狀況,並隨時帶給點撥幫忙。很多小組進行了科學而精細的分工,這樣每個同學能夠根據自己的任務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他們憑藉各種渠道收集資料,然後把各自的研究東西在小組內部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到達一種促進性互動。效果是十分驚人的。我們的一個叫“沙漠之王”的研究小組單就仙人掌的作用和種類的資料就收集了長大三萬字的資料,而且很多東西是連我指導老師也是第一次見到,真是大開眼界。在這個過程中合作,自信與創造,個性化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尊重與欣賞他人,善於傾聽他人的觀點也是十分重要的。

3、關注後期總結,完成活動目標

一是對學生活動成果的交流與展示的指導。這個階段,教師要指導和協助學生整理資料,構成結論。共同商量將活動得出的結果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交流和展示活動,帶給有利條件把學生的活動成果進行展示和推廣。同時能夠請部分家長來學校參加我們的成果交流與展示,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交流與展示主題,例如“金魚戲水”“走近我們身邊的植物”等,同學們還選舉了部分口才潛力強的在活動展示上向家長作了精彩的彙報,而且多形式的把同學的活動成果展示出來,可謂是琳琅滿目,異彩紛呈。個性是同學們製作的手抄報,撰寫的小論文和研究報告,讓人讚不絕口。同學們在活動中找到了自信,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學們的收穫不再限於本次活動,而且有更多其它意想不到的收穫,個性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信心。作為指導老師沒有什麼比這更欣慰的。

二是對學生活動評價的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以便使學生深入地瞭解和肯定自己的潛力。指導學生開展多元化的評價,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是學生自評,家長評語,然後是小組互評,最後是指導老師的評價,在此基礎上寫一個自我小結。教師就應按照有關評價表的要求與項目,認真填寫評價表,在填寫的過程中,可參照評價重點,結合學生自評與小組互評的結果,給出相應的等級與評語。評價的整個過程以激勵性評語為主。透過這一過程學生不僅僅能客觀的評價自己,而且也能科學合理的評價他人,同時也能理解老師和家長的評價。學生在評價中成長起來了。以上三個階段的指導,教師可根據具體的實踐活動進行選取和調整。

如果把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當做一台戲的話,教師的主角能夠是編劇、顧問、配角、舞台監督。綜合實踐活動這台戲,歸根到底是要由學生自己去“演”,並逐步做到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去策劃、安排、展示,讓學生充分地自主活動,全員參與。這就給教師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既不能手把手地指導,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職責而放任學生,而是就應把自己的有效指導與鼓勵學生自主選取、主動探究有機結合起來。在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也要在參與指導的過程中不斷吸納新知識,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開展教育研究,提高合作潛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才能站得高,看得遠,在學生活動時給予必要和充分的指導。

四、及時總結,初見成效。

教師自開展實驗研究以來,不但領悟到了這門課程的真正奧妙,而且也掌握了這門課程的實施技巧,同時也懂得了一些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指導的策略,課題研究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1、實驗教師劉紅撰寫的實驗研究論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初探》獲市級一等獎。

2、實驗教師汪宏軍編寫的案例《我們身邊的植物》獲得市級一等獎實驗教師汪宏軍撰寫的案例《我們身邊的植物》獲得區級二等獎。

3、實驗教師陳華上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燈》在宜昌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現場會上被評為示範課,實驗教師劉紅上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斑馬線》也被評為示範課。

課題工作報告格式模板2

20xx年已在不知不覺中離我們悄然遠去,而我進行的教師個人課題研究也已開展半年有餘。現趁寒假空暇,對這半年的研究工作作一個回顧與總結,汲取其中成功的經驗,發現自己的失誤與不足,以便對新一學期的研究起到指導和借鑑的作用。

一、端正思想,勇於嘗試,不斷進取。

教師個人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在我們恩施自治州尚屬首次。課題研究總結。因此在任務下達之初,大家都有一種畏難情緒。但我轉念一想,這就和我們中國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一樣,雖然沒有現成的經驗模式能夠借鑑,但摸着石頭也完全有可能過河。就算只能取得點滴研究成果,其實對於自己也是一種收穫與提高。端正了思想,則充滿了信心。所以我勇於申報了一個自己覺得既有必須難度同時又能對自己有所促進有必須研究價值的課題——農村國小如何切實有效地開展口語交際訓練的研究。

當課題取得立項以後,我以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思想指導,集中自己的全部時間和精力,用勤奮認真。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去開展研究活動,以期取得哪怕只有一絲一毫的成果與進步。課題研究總結。但當自己真正融入其中的時候,卻又驚喜地發現:這項工作的開展,不僅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能卓有成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腳踏實地,開拓創新,循序漸進。

在二零零九年春季學期的最後進行課題申報以後,我首先在暑假期間對一些教師和學生進行了調查,瞭解他們原先在口語交際課程中的感受和困惑,聽取他們對此課程的交流和推薦。然後據此寫出了《學期初調查報告》。

對農村國小口語交際課程的現狀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後,我在開學初期,經過認真地思考和準備,拿出了自己對本課題研究的《開題報告》和《實施方案》,為研究工作的具體開展指明瞭方向。

進入研究工作的實施階段後,我在口語交際活動中,用心開動腦筋,採用多種新穎搞笑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在不斷的練習中去鍛鍊和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潛力,同時也為我的研究資料帶給了豐富的感性材料,讓我能寫出具有必須價值的經驗總結文章。

三、勤於耕耘,善於發現,顆粒歸倉。

經過半年多的辛勤努力,雖然沒有取得值得炫耀的重大研究成果,但點點滴滴的收穫卻不斷湧現。學生的口語表達潛力得到了較大地提高,而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也有了新的突破。我根據自己的一些小小發現,還寫出了經驗總結文章五篇,發表在自己的博客上,供同行們和其他社會人士交流斧正。

進入寒假以後,有了必須的空閒時間,我便抓住機會來補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識。透過網上查閲資料。閲讀相關書籍雜誌等方法來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並寫出具有較深刻思想價值的讀書筆記。作好這一些準備工作,我對自己在新一年的研究活動就更充滿了信心和力量。

當然,由於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因此存在着或這或那的錯誤和不足就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説,研究的範圍還不夠全面,研究的方法也不夠科學,甚至還沒能取得像樣的研究成果。但這一切都不能讓我退縮,因為我相信自己的選取是正確的。

課題工作報告格式模板3

在20xx年至20xx學年度我參加學校組織的小課題研究,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是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前提。因此我確立的研究資料是《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當這個題目確定後,在具體的操作研究中我發現這個研究比較空乏,操作起來比較難,沒有具體的數據可保留,只能透過平時課堂上和課後輔導上看到孩子們的一點點進步,因此,我就想盡辦法,在課件、課堂、課後作業等方面不斷地滲透給學生,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思考,讓他們會學習,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去提高,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經過一年的實施,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愛因斯坦曾説過:“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決定的一般潛力,應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知識放在首位。”科學史上超多的事例也證明了這一點。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和幫忙學生運用自己的智慧和潛力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起于思”,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應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構建一個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2.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用心性、主動性,改變學的方式,學會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促使學生數學素養的構成,並使智力和潛力得到開發和提高.

3.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應耐心扶助,注意解題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導,與學生一齊分析思考的方向,激發學生思考的慾望,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逐步構成動腦、動口的習慣,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説。

三、課題研究的好處

獨立思考是創新的萌芽和基礎,培養學生構成獨立思考的精神和習慣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

在低年級的學生羣裏中,大部分學生上課缺少個人用心性和創造性,學生的思考活動侷限在規定的時間、空間內,所提的文體過細過死,思考的容量很小,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思考,在數學課上,獨立思考不僅僅能夠提高課堂效率,還能夠讓學生腦、手、眼、耳並用,提高教學質量。

四.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透過對國內外有關“自主學習”理論與經驗的學習研究,對“自主學習”的與外延有更加明確的認識,確立課題的理論支撐。

2.調查法:對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自主學習的狀況進行調查。採用問卷、座談、訪問等形式。

3.個案分析法: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進行個案研究。

4.行動研究法:在學生常態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和控制必須的條件,對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行

五.課題研究的資料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我覺得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務必使學生用心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學生會思考,首先要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能創造條件並能激發學生思考。要讓學生在對數學材料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決定的過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單憑認真聽“講”是聽不來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來領悟。只有學生不斷地體嚐到思考的樂趣,才能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六.課題研究的過程

本課題研究週期為一年,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教研組研究確定研究課題,確定研究目標。開始收集資料,利用課餘時間學習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方面的知識。

第二階段:實施研究,進行具體的操作

為了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帶給思考材料的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一般來説,我提出問題後,智力水平高的同學能很快舉手回答,但為了照顧到中、下程度的學生,應多留一些時間讓大家思考,給每一位學生帶給展示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透過組內的交流、探討,使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不斷的產生新的想法。待已有相當多的同學舉手後,再根據狀況,大家一塊兒解決問題,學生應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參與小組學習,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回答。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有時也要讓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回答,讓他們説説自己是怎樣想的,有什麼困難,以促進他們開動腦筋想問題。在提問時,我避免僅與個別成績好的同學對話,而置大多數同學於不顧。要注意調動全班同學的用心性,可利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法,或在老師的指導下,讓一些性格內向、不願在大庭廣眾之下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有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的機會。要做到這些,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應耐心扶助,注意解題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導,與學生一齊分析思考的方向,激發學生思考的慾望,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逐步構成動腦、動口的習慣,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説。

1.培養懷疑精神。獨立思考的潛力首先表此刻懷疑的精神上。誰不迷信權威,勇於與傳統的觀念決裂,敢於提出新問題、新思想、新方法,誰就能作出創造性的發現。

2.鼓勵大膽質疑。懷疑精神的具體表現,就是敢於質疑。質疑是指對習以為常的看似沒有問題的地方產生疑問。在教學中教師要用心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方設法解決他們心中的疑問。即使是學生提出古怪的疑問也不就應急於否定,要及時地對學生的問題作出用心的評價,以強化學生的質疑意識。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質疑品質,僅讓學生停留在能提出問題的層次上是不夠的。因為科學的創造不僅僅僅表此刻提出問題,而更重要的是在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上。科學的發展也正是從“科學問題”開始的,正如海森堡所説:“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於解決了問題的大半。”在數學教學中,要個性重視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即培養學生提出“科學問題”的潛力,教學中能夠對數學問題進行有意識的“剖析”。理性分析,能夠使學生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之中,不僅僅能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用心性,同時也有益於學生獨立思考潛力的培養。

3.強化問題情境。質疑來自於問題,也正是由於問題的存在,能夠不斷激發人們去觀察、實驗、思考和學習,激活創新的思路。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問題教學法”,要有意識地以問題為起點,以思維訓練為核心來組織教學。在習題教學中能夠採用“發展問題教學法”。即當學生解答了某一問題後,教師要求學生把原問題的某一部分變化一下,編寫與原問題相關而又有所區別的問題並加以解答,教師並不告訴學生怎樣編寫,而是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允許他們編寫不同的“發展題”,然後對問題進行評價。

4.加強小組交流。合作學習是為了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給每一位學生帶給展示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透過組內的交流、探討,使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不斷的產生新的想法。但是,這一切成立的基礎就是: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不是自己不用動腦筋,大家一塊兒解決問題,學生應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參與小組學習,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合作學習是為了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給每一位學生帶給展示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這一切成立的基礎就是:學生的獨立思考。由於學生長期受“教知識”習慣的影響,學生只能處於被動理解狀態,他們不習慣也不會主動思考,不知從何想,更不知從何説,難於用語言表達。這就要求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應耐心扶助,注意解題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導,與學生一齊分析思考的方向,激發學生思考的慾望,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

第三階段:課題結題總結階段。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

1、獨立思考的主動性。本課題的研究,創設了一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潛力的環境。我們圍繞預設目標,由易到難、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地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不斷體會過程、體會成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主動性明顯提高。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逐步構成動腦、動口的習慣,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説。

2、數學教學效率與質量。一年來,我們課題組成員經常進行專題學習和研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的教育理念明顯改觀,擺脱了傳統教學的束縛,教與學的方式有了徹底的革新,教學水平、科研潛力和教學效率明顯提高。

八.課題研究後反思

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就可能產生新的見解,有了見解就會有交流的願望,有了交流又能夠產生新的思考,從而使學生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現代人談得最多的名詞,莫過於“創新”兩字,無論你怎樣創新,都務必從提出問題開始。現代教育課程的開設就應為培養學生獨立思維帶給更廣闊的時空。學生在這時空中能夠自由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在研究中獨立思考,獨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那裏面也涉及到思維與興趣的關係,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問題,人們總是樂於去研究,在研究中思維,在思維中創新。

課題工作報告格式模板4

一、學期達成的研究目標

這一學期,我課題組在前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工作。通過上學期的初步研究,發現我校低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模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處於零狀態。只有在研究中發現了問題,才會促使教師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於是,本學期,在二年級重點進行了課堂教學的自學指導,以帶動學生課外的自主學習。同時,在低年段積極推進語文活動,以此為平台,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意識,形成了簡單的語文自主學習的方法,為幫助他們養成初步的語文自主學習習慣、形成基礎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學期研究重點

1.自主和集中學習相結合,提升了課題組成員的理論修養。

2、加強課堂指導,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圍繞課外自主閲讀,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競賽活動。(整班朗讀、講故事比賽、寫讀後小記等)

4、課題組成員各司其職,組織好分管活動並隨時收集過程性材料。

三、學期研究主要收穫

這一學期,我課題組主要依託“課堂研究”和“閲讀活動”,進行了紮實有效的教學研討,開展了豐富多樣的語文活動,對教師、對學生的語文能力都有了提升。

課堂:

本學期,我課題組圍繞《培養農村低年級學生初步的語文自學能力的實踐研究》這一研究課題,在低年段及三年級開展了課堂教學的研究。通過研究,增強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課堂合作學習、課外主動閲讀的有效性,逐步積澱他們的語文素養。

在 xx老師執教的《學棋》第二課時教學中,始終執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這兩個徒弟跟秋學下棋,是不是都成了高手呢?”當學生用文中的語言交流後,宋老師追問:“讀到這,有沒有什麼要問的?”利用課堂這麼有限的時間,給學生提供質疑、釋疑的平台。從低年級起,就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正是這樣的訓練,才能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的好習慣。

xx老師執教了三年級的《古詩兩首》中的《絕句》。佈置學生課前預習時,不光要求讀準、讀順本詩;還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查工具書,瞭解什麼叫“絕句”,詩人簡介,寫作背景等。課前預習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得到了檢查和補充。在其中一處教學環節中,全班學生分成男女生兩大組,根據詩意,結合圖意,聯繫背景,分組完成了文包詩的創作。課前的自主預習、課堂的合作學習,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活動:

在20xx年xx市“迎六一”講故事(演講)比賽的通知精神的基礎上,我校計劃在5月18日下午第二節課開始,舉行校級的選拔賽。屆時將評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輔導教師若干名,最優秀的選手將代表學校參加全市的比賽。

在校級比賽的前夕,為了讓參與的面更廣,低年級的老師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課外書中選擇喜歡的故事,利用課餘時間,藉助拼音,自己讀準、讀順、讀熟;並自己試着把故事講下來。這一做法正符合低年級孩子的表現慾望和讀書興趣,他們在家長的幫助下,能有模有樣地説下了故事,有的學生還加上了可愛的動作。

於是,低年級的老師一合計,利用每天的晨會十分鐘、課前五分鐘,讓胸有成竹的孩子走上故事講台,繪聲繪色地講自己的故事。雖然話説得不夠通順,語氣比較單一,但是每班還是有選手脱穎而出來參加校級比賽。

校級比賽如期舉行,有舞台背景,有音響設備,有主持人,有數十位評委,各班選手按籤依次上台。整個過程中,低年級的學生表現尤為出色:語言流暢,語調恰當,動作自然,讓台下的評委老師不住點頭稱讚。

眾望所歸,捷報傳來,我校派出的一年級和六年級的兩名學生均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雖然參加本次市級活動的人選只是鳳毛麟角,但是,借這一活動的東風,讓低年級的學生激起了自主課外閲讀的興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得到語言積累和表達的訓練。

剛開學,低年級的教師就根據“關於舉行20xx年xx市國小低年級整班朗讀比賽的通知”精神,緊鑼密鼓地組織學生進行整班朗讀訓練。讀教材,讀《補充讀本》,範讀,培養助手領讀,課堂精讀,課外自讀,讓每一個學生都聲情並茂地讀起來。5月25日的早讀課,學校組織評委到班現場觀摩評比。在6月5日的市級比賽中,我校的一年級兩個班均獲得了“市優勝班級”的榮譽稱號。這離不開教師的辛勤和有效指導,更離不開學生積極的朗讀興趣和良好的朗讀方法和習慣。

另外,利用時節特徵,帶領學生在校園裏找春天、吹蒲公英,讓學生畫畫、説説、寫寫;根據年級特徵,記錄自己的讀書感受,可以三言兩語,寫得好的印上小紅花作為獎勵。

因為有了這一研究的課題,參與的成員在理論學習和課堂實踐中不斷思考着。何露娟老師撰寫的《低段詞語有效教學一二得》、徐麗萍老師撰寫的《探求低段童話教學的核心價值和教學策略》,獲20xx年xx市優秀教育論文評比二等獎,

四、下學年打算:

1、下學年,課題組將根據年級特徵設計預習卡,根據預習卡嚴格執行,並跟蹤預習卡的完成情況和收集。

2、為課題研究服務,改革課堂教學研討的模式,讓課堂中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能得到充分地體現。

3、有計劃地組織課外閲讀活動,出示閲讀書目,自主選擇。既有個人自由讀,又有整班共同讀。要有讀書記錄卡,要有讀書成果彙報。

4、鼓勵課題成員積極參與課題研究,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力爭在各自負責的領域有所突破。

課題工作報告格式模板5

一、課題研究概述

將信息技術考試與學生信息素養進行整合,找到信息技術會考與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最佳結合點,形成新型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編著信息技術考試與信息素養培養相統一的校本教材,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什麼是信息素養,信息技術和信息素養的關係;

在20世紀80年代,信息素養是一種綜合的能力與素質,隨着時代信息化的發展,經過短短的幾十年,信息素養的含義已很明確的演變成此時代的所需的一種品質與素養。

由此我們即可總結出新的信息素養的含義:信息素養是人認識、創造利用信息的品質和素養。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信息道德、信息意識、信息能力。

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是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目標。信息素養的培養實質上是要教會學生學習和再學習的能力,而且學會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高效率地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學科課程教學為"主食"

學科課程教學是學生獲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徑。開好《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主食",學生在學科課的學習中增加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儲備,掌握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在課程教學中,採取"任務驅動"、"主題性研究"等教學模式與方法,加強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學科課程整合為"配菜"

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課程整合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一條有效途徑。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去學習其它課程,不但能提高其它學科的學習效率,而且對提高信息素養也起了不斷補充和逐步完善的作用。

3、各種傳媒為"佐料"

電腦報刊、雜誌和相關的電視頻道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只要我們正確地引導學生運用好這些資源,學生將受益匪淺。

例如,如果學校給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班級規定了讀報時間,讓學生定期學習相關讀物。若學生在學習《電腦小神童》,IT行業成功人士的經歷,以及對製造病毒程序人員的懲罰過程中,不斷提高信息素養。

4、建好學習環境"生力軍"

學校、家庭和社會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不可分割的有機組合體,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多方面努力。

5、學校教育是"主力軍"

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學校必須營造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良好環境--加強硬件、軟件和潛件建設。由於對信息技術教育認識上的不到位,大多數學校只重硬件建設,忽視軟件和潛件的發展,導致硬件設備成了擺設,信息技術教育成了口號,學科教學成了形式。因此,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必須加強"三件"的建設,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件"齊頭並進,才能真正形成信息化的教學環境。

6、家庭教育是"地方軍"

現今,電腦進入了大多數家庭,家庭教育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地方軍",我們通過"校-家"聯合培養的方式取得了較好效果。

7、社會教育是"游擊隊"

社會培訓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我們可以引導對信息技術有興趣的學生參加社區教育或少年宮的電腦愛好者俱樂部,鼓勵他們參加少兒計算機水平考試,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實踐證明,當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參加水平考試,拿到了證明自己學習水平的證書時,學習的興趣更濃了,勁頭更大了。這樣,信息技術也實現了因材施教。

8、搭好學習形式"表演場"

若是脱離實際講一些信息技術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會覺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只有以多種學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學習鋪路搭橋。

9、建設生活應用"主舞台"

提高信息素養最終是為學生適應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所以,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選擇教學形式時,應儘量使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接近,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中有生活,生活中有信息技術。

10、組織個性發展"分會場"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個性特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為偏愛信息技術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空間,是促進信息技術課程發展的必要形式和有效方式。

(2)結合課例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規律,通過操作實踐,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具體來説,應該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評價、判斷、組織信息的能力;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課例的研究,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動態幻燈片>是選自河北大學出版的高中<信息技術>第四章第三節<播放效果>的內容.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初點具備利用POWERPOINT創作.編輯多媒體作品的能力,這節課是使演示作品由靜態的變為動態,這樣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所以這一課採取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辦法,實現學會學習.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結合.

能過這個典型課例讓學生能夠對幻燈片中的對象設置動畫效果並學會幻燈片設置切換效果.通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提高學生比較,表達,探究等方面的能力,並通過師生的互動交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讓學生享受到探索的樂趣,從而樹立自信心;同學們之間交流合作過程中,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適時的提出願望,將課堂內容進行延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信息技術素養.

現在的高中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同時又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但多數情況下還比較膚淺和不夠成熟,尤其對於一些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還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整體表線膚淺,不求甚解,老師點則通,不點則不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讓學生敢於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讓學生能夠發現自身的不足.同時注重間接興趣的作用,在平等才愉悦的氛圍中通過聯繫生活和實踐操作體會來實現對知識和能力的學習和掌握.

(3)落實《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如何將建構主義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自主、探究、合作等新的教學理念應用於教學中,在提高信息技術會考過關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進行了很大的調整,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既是新課程的基本目標也是總的課程目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信息素養?對學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信息技術新課標中對高中學生的信息素養具體要求為: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和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及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讓學生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倫理,使高中生髮展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公民。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要以學生為主體,所以對學生來説自主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自主學習必須以充分的信息資源作為保障,一本教材、一本教參、幾本習題集是遠遠不能滿足自主學習的需要的。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國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教育部頒佈的《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了中學要將信息技術課程列入畢業考試科目,考試實行等級制,《綱要》從指導思想上確立了信息技術課的地位,突出了對信息技術課考查的操作方式(無紙化),側重考查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縱觀近幾年的高中信息技術會考的模式,大致經歷了從Dos(筆試)到Windos(上機操作)的一個過程,形式上立足於計算機網絡,採用工作站/服務器的網絡化模式,體現了對學生能力要求的發展性。這體現了信息技術教改的一個發展方向,也預示了對學生信息素養的要求將越來越高。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肯定該課題在本校或本地區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研究該課題的背景.以課題負責人為核心組建一個長期穩定不變的研究團隊.確定總課題的研究目標,達成度及總體方案.以課題負責人具體分工落實各項研究任務.

2.結合本校,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在總課題的研究目標下確定自己的了課題,每一子課題都要有一具體負責人,由總課題負責人進行協調.子課題的研究提倡大題小做,以小見大,同樣要有明確的目標和研究重點.

3.課題研究是一個長期.動態.複雜的研究過程,需要課題組全體人員創造性的勞動,持之以恆.團結協作才能達到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要避免開題轟轟烈烈,過程冷冷清清,結題拼拼湊湊的現象發生.課題研究的過程重點要做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開展了課例研究。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把握課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教學事件和處理的全過程如實記錄下來,寫成“案例過程”,然後圍繞案例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或集體研討,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值得研討的問題,最終形成教學案例。具體地説,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經過前期準備、收集材料、分析研究、形成案例等步驟。

(⒈)前期準備。課題組成員認真瞭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通過有關的調查,蒐集詳盡的材料(如閲讀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訪談等),同時初步確定針對課題案例的研究目標、研究任務,初步確定案例的體例、類型、結構等。還針對性地作一些理論準備。

(⒉)收集材料。收集充分的案例材料是教學案例研究的基礎,課題組成員收集案例材料的具體方法有課堂觀察、訪談與調查。⑴課堂觀察。觀察是一種較為基本和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自然狀態下,通過感官和輔助工具對師生的教與學行為和學生的參與狀態等教學現象進行觀察研究。收集課堂教學第一手資料,藉助攝像機等作為輔助觀察的手段,以提高觀察的效果。在課堂觀察中事先經過精心設計和組織,這樣對教學情景的洞察可以獲得一般觀察無法達到的深度和廣度,對觀察的資料,逐字逐句整理成課堂教學實錄、教學程序表、課堂教學時間分配表等,這樣為後續分析案例提供詳實的原始材料。

⑵訪談與調查。對一些課堂教學不能觀察到的師生內心活動,如教師教學的目的、教學程度的意圖、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及教學達標的成效度等一些需要進一步瞭解的問題,我們通過與教師的交談和學生的座談,以豐富、充實課堂教學觀察的材料;從這些訪談、調查的材料中,分析課堂教學的現象,發現造成各種課堂教學現象與教師教學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然後具體尋找在哪個教學環節中出現的問題,從中提煉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⒊)分析研究。圍繞案例材料作技術分析,教師自己進行課後反思,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理念進行研討,圍繞教學理論進行闡釋。注意對課堂教學作整體的考察和深層次的分析,體現案例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同時採用集體討論的方法,發揮教研組等集體的作用,集體攻關,分工合作,共同研究。進行文獻分析,文獻分析是通過查閲文獻資料,從過去和現在的有關研究成果中受到啟發,從中找到課堂教學現象的理論依據,從而增強了案例分析的説服力。同時,通過有關教育理論文獻的查閲,去進一步解讀課堂教學的活動,挖掘案例中的教育思想。

(⒋)形成案例。在對案例材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按一定的結構進行表述形成教學案例。撰寫教學案例,經過以下步驟:撰寫——討論——修改——再討論的多次反覆的過程,不斷完善。撰寫案例做到目標明確,描述真實具體,情節合情合理,材料適當,案例構思巧妙,文字表達力求生動。

2、尋求信息技術考試與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最佳結合點。教學中力求將信息技術會考與學生信息素養並重,實現二者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1)以階段性目的而言,信息技術會考是高中階段計算機教育水平的衡量尺度,而且是最直接的尺度,使學生掌握考試的方法和相關知識無疑是重要的目標。就這一點來説,需要教師在宏觀上先於學生完成對課程脈絡的提煉,而這種精練的直接指向就是課程的考核內容,並把知識點形成知識體系;微觀上,分清該課程知識的核心性知識和外延性知識的界限,以及兩者的內在聯繫,理清形成知識體系的知識點各自的外延。

(2)在豐富考核點以提高知識含金量、豐富學生知識體系的目的下,在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下,又需要教師以點帶面,將課堂內外打通,深入細緻的瞭解該門課程的核心知識的具體應用狀況,以及未來可能涉及到的更高層次的知識。

(3)由教師在課堂上先用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相關話題引出課題,然後講授核心知識,並且明確諸如哪些是考試重點內容等,再介紹相關的外延性知識,在介紹的同時,對前面的基礎性知識點進行應用形的回顧,帶領學生進行復習,這時學生的興趣也應該隨之達到新的峯值,隨後做一些鞏固性的練習,就會加強該知識的掌握程度了。這個方法看似簡單,卻實際上吸收了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優點所在,對教師備課以及備課之前的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把師生比喻成金字塔,那麼教師這個塔基的寬厚程度,就決定了學生這個塔尖的高度。

3、開展信息技術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課題組專門成立了信息技術興趣小組,每週開展活動,涉及信息瀏覽、信息查詢、信息的加工處理、信息的分析傳遞、信息的報告和總結等各個方面,其中結合學習、生活製作電子報刊、Powerpoint演示文稿、網頁設計、FLASH動畫製作、圖片處理等內容,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內容,調動了大多數學生學習信息技術、運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提高了信息技術技能,培養了學生的信息意識,使不同愛好的學生能在不同的領域得到自主發展。並且在保定市、涿州市教育局等舉辦的中國小生電腦製作比賽中有幾十名學生獲獎。

4、根據《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和河北大學版《信息技術》教材,結合學生的認識能力水平和信息技術會考大綱,自行編制符合教學客觀實際需要的習題集。將《大綱》中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要求、信息素養的培養落實、分解到各章節知識的學習中去,實現日常教學信息技術會考和信息素養養成的結合。

5、發表研究成果論文多篇:《淺議網絡互動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多媒體課件製作的基本要點》;《淺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任務”設計》;《信息技術課上的提問設計》;《關於學生上網現象的思考與對策》;《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等。

二、課題研究主要過程

1.組內討論並確定課題

開題的方式一般是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由課題負責人報告課題研究方案,課題組成員進行討論,統一認識,確定任務,明確分工。做好課題的選題、申報及立項、論證等工作。做好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評選工作。組織課題開題,舉辦課題研究人員培訓班,結合課題內容與本校課程改革的實際,對學校學生舉辦如學科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培訓,增強對本課題研究意義的認識,進一步明確研究目標,掌握相關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期間教師做好充分準備,教師通過相關的理論學習、轉變觀念。學生課外學習,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有意識的進行有意義的信息活動.。教師校本培訓;軟件、硬件設備的建設、維護。

2.查找資料

課題組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數據資料,並進行統計分析

(1)怎麼蒐集資料

堅持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設計資料收集、數據採集的計劃;設計科學、明確的蒐集資料的工具;採用適當的科學的方法,主要通過查閲文獻檔案、調查訪問、發放問卷、實驗觀察、實驗測試、學生作業等多條渠道、多種手段,傳統手段、現代手段,廣泛蒐集能夠反映研究對象實際的包括文字、實物、聲像等各種資料;按計劃進行收集和採集,力求收集基礎材料,採集原始數據;注重資料、數據的客觀性。

(2)設計調查問卷

一是題目,要與調查目的相符,不要給被調查者以不良的心理刺激;

二是指導語或説明信,包括稱謂、調查目的、調查意義及與被調查者的利益關係、回答問題的要求、兩方的責任,最後註明聯繫人、聯繫地址及電話等;

三是問卷的具體內容有事實問題、態度問題(意見、情感、動機、觀點等);

開放式問卷,就是不事先給出問題選擇答案有由問答者自己作答的一類問卷。這種問卷任由調查對象發表己見,更有利於反映真情,瞭解調查對象的獨特觀點、思想;但數據不標準化,處理就困難。對於不能用幾種簡單的答案就能概括清楚而要詳加討論的複雜問題,使用開放式問卷比較恰當。

2.課題研究

通過開展信息技術與信息素養的相套的課題研究,使學習能夠進入自主學習、協作學習、交互學習狀態。尋找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強調考核、考試形式多樣化。以作品、論文,會考成績作為評價標準。能夠使用各種會考內容所要求的應用軟件表現自己所要表達的信息。應考能力水平進一步步為營提高。

通過信息技術活動課外小組的實踐活動使學習能夠寫出一定水平的論文,提高利用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並能夠掌握自主學習的規律。

教師通過編寫適用於信息技術考試與信息素養培養的習題集,強化訓練學生的應考能力。

4.進行資料整理並着手寫論文

開展信息技術實踐活動,從中進一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編著將信息技術考試與信息素養培養相統一的校本教材;發表有關研究成果的研究報告和論文;形成新型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推廣。提高教師新型教學理論與實踐水平。

5.結稿

課題組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做好課題結題工作。並請領導對項目質量進行終結性測評。評選優秀研究成果,結集出版優秀報告及論文集。召開課題研究成果總結表彰大會,推廣應用優秀研究成果。

最終成果:

1、學生會考及格率達到80%以上,

2、學生信息素養得到了提高

3、編著將信息技術考試與信息素養培養相統一的校本教材

最終成果轉化:

1、學生能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

2、學生能熟練的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軟件

3、學生能掌握網絡的有關操作

4、學生信息素養有了提高,動手能力增加

5、形成新型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推廣。

6、提高教師新型教學理論與實踐水平。

三、課題研究取得的成績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取得了如下的研究成果。

1、論文:《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發表在教育教學與管理叢書;論文《淺議網絡互動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在信息技術優質課評比中獲市級一等獎。賈新穎的論文《多媒體課件製作的基本要點》獲市級三等獎。

2、優質課、教學設計:魏xx的教學設計《網頁動畫》獲市級優質課評選二等獎;教案《函數運算》獲市級三等獎;孫文嬌的教案《EXCEL入門》獲市級教案評比三等獎;魏xx指導的作品《透視環境》獲市級一等獎並獲市級“三八”紅旗手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標兵”稱號。

3、型課例、主題性學習網站:

典型課件《動態幻燈片》獲保定市優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主題性學習網站《信息檢索》獲三等獎;

4、課件:《計算機硬件組成》在保定CAI課件評比中獲高中組三等獎;《FLASH動畫製作—符號繪製》、《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Internet基礎知識》均獲獎。

5、在2006會考中取得參考1194人、獲A等為539人佔參考人數45%,獲B等為499人佔參考人數42%,獲C等為137人佔參考人數11%,獲D獎19人佔參考人數2%,其中優秀率為98%,不合格率為2%。

6、競賽獲獎情況:在2006年保定市中國小生電腦製作比賽活動中,教師魏xx、孫文嬌、屈建偉、尹鈺、陳笑竹、賈新穎獲優秀指導教師獎;學生王凱軍獲高中組一等獎、殷躍、羅淼、於顥柏、侯穎、白玉寶獲高中組二等獎、邢辰軒、趙晶晶、康舉、朱祺龍、董昊銘、李棟、趙乾宇、馬龍、景巖柳獲高中組三等獎。

四、經驗體會、問題與不足

更新觀念提高對信息技術課的認識

曾經作過一次書面調查,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信息技術課就是勞技課。在大學聯考指揮棒下團團轉的人們很難理解信息技術的普及對即將走進大學校門甚至社會的學子們有多重要。人的主觀意識落後於客觀現實,這是不爭的事實,觀念的更新十分困難,但要認識這件事很重要並不容易。在傳授知識這方面,學校教育正逐漸失去優勢地位。在中學中,計算機課程受到忽略的情況並不鮮見。

1984年提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在信息時代,人們不僅要學習一般的知識,還應當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既是人們從事各種工作不可缺少的現代工具,也是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逐步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網絡環境通過人機對話和人工智能化,突出了學習的交互性,改變了世界了界限。從課程的發展的角度看,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研究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因此,信息技術不僅只是中學的一門課程,還應該是學生終身學習的一種重要工具。作為學校更應看清形勢,超前思維,樹立現代教育新觀念,積極創造條件,引進現代教育技術及現代先進教育設施、設備,加大現代教育技術推廣和運用的力度。

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培養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要求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相關學習理論的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構建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建構者。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灌輸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教學媒體不再是充當灌輸的工具,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討論交流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的工具。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任務驅動、主題探索、研究性學習、分組協作、創設的情境、任務、激勵機制來進行問題探究、協作學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