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調查中關係調查報告7篇

欄目: 調查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4.77K

明確了調查報告的特點之後,我們才能將調查報告寫得出色,為了將調查的發展過程記錄下來,寫調查報告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調查中關係調查報告7篇,供大家參考。

調查中關係調查報告7篇

調查中關係調查報告篇1

為反映xx年度公共關係服務市場的運行態勢,正確評價中國公共關係業的發展狀況,為專業機構提供積極的行業指引,xx年2月2日至3月13日,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cipra)對中國大陸境內主要公共關係公司進行調查活動。項目組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xx年度全國主要公關公司進行抽樣調查,內容涉及運營管理、業務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

“報告”釋放巨大市場信號

4月xx日,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cipra)在北京發佈了《中國公共關係業xx年度調查報告》。發佈會上,公關公司工作委員會xx年度主任委員、哲基傳播執行董事王虎就《中國公共關係業xx年度調查報告》(簡稱:報告)進行詳細的發佈和重點解讀。

報告指出,中國公共關係市場xx年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據調查估算,整個市場的年營業規模約為380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約為11.5%。調查顯示,top25公司的年營業額增長達到19.2%。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top公司大多增長勢頭放緩,但行業龍頭公司藍色光標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

調查還顯示,xx年度中國公共關係服務市場的前五位為汽車(26.9%)、快速消費品(xx.1%)、醫療保健(10%)、通訊(7.7%)、互聯網(5.4%)。與xx年相比,汽車、快速消費品市場比例沒有太大變化,依然佔據行業的前兩位,但醫療保健(xx年佔3.3%)和互聯網行業(xx年佔3.2%)所佔比例增長較快,尤其是醫療保健發展迅猛,表明了該行業的公關支出在急劇增長。

報告對xx年中國公共關係業發展中呈現出的`特點進行了分析。有分析認為,xx年公共關係市場業務分佈較為均衡。數據顯示,汽車、通訊、互聯網等行業均呈現穩步增長趨勢。儘管快消、it和房地產業務呈下降趨勢,但依然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這表明,中國公共關係市場業務呈現均衡分佈格局。

報告同時指出,中國公關業目前正面臨來自行業內部、行業之間出現的競爭與挑戰。以及人才、大數據挖掘、傳播環境等方面成為制約和影響行業發展的瓶頸。

值得注意的是,xx年,隨着傳播環境和方式的變革,營銷模式和手段已悄然進入公關領域,而廣告和營銷行業也藉助公關的特點,富有創意性地宣傳和推廣產品,並藉此為企業樹形象、創品牌,這一變化導致行業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競爭越來越激烈。

轉型創新需要持續堅持

跨行業以及行業內部的併購將成為常態。xx年6月,華誼嘉信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迪思傳媒100%股份,估值4.6億元;同年9月,深圳市聯建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以現金及發行股份方式收購上海友拓公關顧問有限公司交易作價為4.6億元;未來公關行業的格局將是實力強大的公關傳播集團開始形成,而中小型公關公司則將利用自身優勢,走上更加專業化的道路。

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深刻影響行業變革,微博、微信、微視頻等傳播手段以及營銷模式層出不窮。網上信息的精準抓取滿足了客户個性化的需求,也讓大數據開發和應用能夠大展拳腳。公關行業與傳播手段聯繫最為緊密,如何應對、如何轉型、如何創新,關係着行業的生存和發展。

顯然,變革將伴隨公關行業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變革將給行業帶來巨大挑戰。另外,隨着廣告、營銷等行業的介入,企業對公關公司服務質量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因此,公關行業必須要在創新中求發展。

報告對xx年中國公共關係業發展中呈現出的特點進行了分析。通過梳理過去一年公共關係市場運行數據時會發現一個顯著特點是,國際公關公司在中國的業務保持了穩定增長。與國內公司不同,國際公司的主營業務基本上是顧問諮詢服務。國際性公司網絡公關客户的主要需求為輿情監測、危機處理、產品推廣及企業傳播業務。

新媒體環境對公共關係市場影響越來越大。隨着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一些從事傳統業務的公關公司不斷轉型,逐步涉足數字化傳播及營銷、大數據營銷等領域。調查顯示,網絡公關、傳播代理及媒體執行為行業內主營業務,而傳統的顧問諮詢類業務大幅下降。在整個市場中,新媒體業務佔公關總體業務的30.3%,網絡公關的收入佔總營業收入的26.6%。

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趙大力表示,在當前的傳播媒介變革形勢下,公共關係行業正在面臨新的挑戰,需要抓住一切機遇,不斷探索新的模式。公關公司在開展主營業務的同時,始終在為整個公共關係行業培養人才。雖然本年度行業營業規模增速放緩,但對於中國公共關係的未來發展,持樂觀的態度。

據瞭解,本次調查報告由年度排行榜、行業調查分析、top公司研究、最具成長性公司研究及行業發展分析五個部分組成。與會期間,組織方發佈了中國公共關係業xx年度top25公司(綜合實力25強)和最具成長性公司榜單。

調查中關係調查報告篇2

當今公共關係在幫助組織、企業樹立形象,提升品牌價值,進行市場推廣,乃至協助政府完善決策和推進社會進步等方面都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文主要從公共關係人員工作職責、公共關係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公共關係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公共關係從業人員的道德修養等方面討論。

公共關係人員工作職責:

(1)組織的公眾傳播計劃,編輯、製作和發行組織的各種宣傳材料,負責組織的新聞發佈、形象傳播工作;

(2)監測、收集、整理和分析組織的公眾信息,向組織的領導人提供管理諮詢建議;

(3)制定組織和產品(服務)的形象管理計劃,策劃和實施各種專題性公眾活動,並對其進行評估;

(4)溝通、協調組織與內外公眾的關係,參與處理組織的公眾諮詢、投訴和來訪接待事務;

(5)協助組織發現、處理並監控其與公眾之間的矛盾、問題和突發(危機)事件;

(6)對組織的其他有關人員進行上述工作的專業培訓和指導。

公共關係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

一、公共關係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

1.公共關係的基本理論知識

這方面的知識主要有:公共關係的基本概念、職能作用,公共關係的由來和歷史沿革,公共關係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論;公共關係的三要素及其相互關係,公共關係工作的基本程序等。

2.公共關係的基本實務知識

公共關係是一種實踐性強、重視經驗積累的職業,當然也重視公關基本實務知識和技巧。事實上,公關調研知識、公關策劃知識、公關談判技能、公關傳播方法等,是每個公關從業人員都應該掌握的實務知識。

3.相關學科專業知識及開展特定公共關係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

公共關係從業人員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還應該掌握一些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與公共關係學科聯繫最緊密,對公關理論和實務影響最大的學科有管理學、傳播學、社會學、心理學、行為科學,而市場營銷學、廣告學、人際關係學則因為與公關學科的理論和實務有相當的交叉而頗具借鑑意義。除此以外,公共關係從業人員在接受特別的委託公關業務如國際市場公關、行業公關時,還要了解相應的地區文化傳統、風俗習慣以及特定行業的基礎知識。

二、公共關係從業人員的能力結構

一般説來,合格的公關人員應努力使自己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與書面表達能力。

口頭表達能力,就是通常所説的口才。口頭表達是公關工作中實現信息雙向交流溝通最主要、最直接、最迅速的傳遞手段:有在特定場合對公眾發表專題講話,以爭取公眾,創造和導向輿論的演講形式;也有在人際交往中與個別公眾面對面溝通,進行解釋、説服等的交談形式;還有為爭取組織利益而與其他組織採取的談判形式。為此,公關人中要掌握口頭表達的規律和藝術,能充分藉助面部表情、動作體態等輔助語言,增強口頭表達的説服力、親和力和感染力。

書面表達,就是寫作能力、文字能力。公關人員在工作中涉及寫作的範圍非常廣,從日常的信件函牘、公文告示到公關計劃、調查報告、總結報告,從新聞稿、演講詞、廣告語到公關手冊、公關策劃書,都需要公關人員有熟練的文字功夫和寫作技巧。

因此,公共關係人員要熟練掌握包括新聞、信函、計劃、總結、分析報告等各種類型文體,同時要注重嚴謹的邏輯思維和樸實流暢的文風。

2.社交能力

公關人員工作的大量內容是直接面對各方面、各類型的社會公眾,去迅速建立雙向的有效溝通,贏得好感、認同與合作。這就要求公關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與人打交道的本領即社交能力。只有這樣,公關人員才能在各種社交場合從容應付,廣交朋友,廣結良緣,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也為組織贏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3.創新能力

公關工作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以變促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對象,同一內容的工作方式也會不盡相同。因此,公關人員的工作是一種富於創造性、創新性、開拓性的工作,它要求公關人員思維活躍,激情勃發,摒棄成規與陋俗,不斷開創公關工作的新境界。

3.組織管理能力

公共關係人員要善於調動、組織和協調組織內外公眾的力量和關係;善於制定公共關係工作的`日常計劃和專題計劃,並適當有效地組織實施與評價;善於組織和參與各種有關的、公共關係原理與實務常見的會議與活動,並恰當有效地選擇和運用多種傳播手段,推動組織預期目標的實現與完成。

4.自控應變能力

公關人員的公關活動時常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和問題,要能做到鎮定自若、頭腦清醒、正確判斷、機智應變,圓滿解決問題。

三、公共關係從業人員的道德修養

所謂職業道德修養,是指從事各種職業活動的人員,按照職業道德基本原則和規範,在職業活動中所進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和達到一定的職業道德境界。任何一種行業、職業,只有認真地履行自己的職業道德準則,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支持和理解。公共關係從業人員的道德修養同樣如此。職業道德修養的方法多種多樣,除按八個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進行行為養成外,還有以下幾種:

(1)學習職業道德規範、掌握職業道德知識。

(2)努力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提高文化素養。

(3)經常進行自我反思,增強自律性。

(4)提高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慎獨”。

四、公共關係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生理和心理素質

公共關係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是人發展的基本條件,它是人的心智和能力的發展的基本條件。有高尚思想品德的公共關係人員所散發出的巨大的人格魅力,在開展公關工作時,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用寬廣的心理包容與之交往的各類公眾,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要保持愉快的心境,懂得適度的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公共關係人員在錯綜複雜的公關活動中會面臨諸多困難,這就要求他們保持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自制力、上進心,勇於承擔責任,善於調動自身力量從容處置,迎難而進,以達到既定目標。

1.興趣廣泛

2.公共關係人員要講誠信。

3.公共關係人員要寬容。

4.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性格

5.意志堅強

6.性格開朗

7.保持良好的儀表和風度

8.公共關係人員要有自信的心理。

調查中關係調查報告篇3

調查時間:

20xx年8月1日-20xx年8月20日

調查地點:

上海市各大醫院

調查目的:

瞭解醫患關係產生的原因和怎樣建立和諧醫患關係

調查對象:

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

調查方式:

口頭調查

在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中,我採取口頭訪問的方式對上海市幾個大醫院進行了醫患關係的實地調查。分別對醫護人員和患者及家屬進行了調查。

“醫患關係”本是指醫生,醫務人員以及醫療機構等與疾病患者和患者家屬之間的關係,這是一箇中性詞。但是醫與患存在怎樣的關係才能有利於醫學和社會的`發展的呢?大家都知道“和諧”這個詞在當今世界出現的頻率是越來越高了,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社會的和諧,校園的和諧等等的和諧,那麼説到醫患關係,我想我們也應該用“和諧”這個詞來形容,那麼什麼樣的醫患關係是和諧的醫患關係呢?

可是,儘管近年來醫院總體服務質量上升,就醫環境、設備及醫技水平等改善提高,但醫患間的“信任度”卻越來越低。服務態度欠佳,缺少溝通理解等,被諸多患者和醫護人員列為影響醫患關係的負面因素。

醫患糾紛的特點:

1、醫患糾紛的數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2、患者醫療索賠金額逐年增加;

3、採取醫學鑑定或者司法途徑解決糾紛的比例明顯上升;

4、醫鬧分子介入,出現暴力事件;

5、處理難度越來越難;

6、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受到損失。

不良醫患關係產生的原因:

1、政府資金不足:醫院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醫院過度市場化。

2、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

3、醫院缺乏統一管理制度。

4、服務質量的問題:患者在醫院裏治療,醫務人員服務態度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醫療效果。

5、對醫院過高要求:現在患者對醫療服務的要求和期望值越來越高,有時已經超出了現代醫學所能達到的水平。

口頭訪問調查

(一)醫護人員

首先醫護人員對執業環境,認為目前執業環境一般的佔回答醫務工作者的54%,認為很差的佔38%,認為惡劣的佔總參與人數的6%,而認為目前醫師執業環境很好的只佔了總參與人數的2%。由此可見,目前絕大部分醫務工作者對自己的工作環境是非常不滿意的。

在醫務人員與患者關係的問題上,有一半的人認為二者僅限於醫療的供與求關係,有20%的人認為彼此之間如同朋友,和睦相處,有少部分的的人認覺得説不清楚,而有極少的人認為他們之間存在利害關係,病人影響醫務人員的生計。

至於如何重新樹立醫務工作者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有的醫務工作者希望社會各界站在公正的角度來看醫務人員,有的人希望大家都能調整心態,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原則,有的人希望患者多瞭解一些醫學基本常識,掃除各種溝通障礙,有的人希望醫院加強管理,改善醫務人員的工作環境,有的人希望醫務人員提高業務水平,加強工作能力,有少部分的人選擇了其他。由此看來,大部分醫務工作者依舊是希望社會各界,以及民眾們對從事醫療行業的人們更多一些理解。

隨着醫療糾紛的顯著增多,醫患矛盾也不斷激化並呈現暴力化傾向。究竟是什麼導致醫務人員執業環境越來越差?

1、醫患糾紛觸目驚心

根據20xx年中國醫師協會對114家醫院進行的調查顯示,20xx年至20xx年間,每家醫院平均發生醫療糾紛66起,發生打砸事件5件,打傷醫師5人,平均每起醫療糾紛賠付金額10.81萬元。儘管醫療設施越來越完善,醫務人員的醫學水平和學歷都越來越高,但醫患糾紛事故依然存在,並且逐年升級,以至於開始上演一場場

醫患之間的“武打劇”。

2、醫務人員人身沒有保障

根據中國醫師協會調查,很多醫生對自己的執業環境感到不安,有的甚至恐懼。從北京協和醫院王任直教授被患者家屬圍攻毆打,到四川華西醫科大學附一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凱被患者用菜刀砍傷致殘,以及湖南中醫學院著名血液病專家王萬林教授被其所救治的患者連捅46刀,不幸身亡,各地醫生所受的人身侵害可謂事件愈演愈烈。

3、醫療風險危及醫院生存

醫療風險已成為醫院頭號危機。現在醫院院長們普遍有“三怕”:一怕要命、二怕鬧事、三怕賠錢。醫院和醫生普遍感到的壓力,使得他們在遇到危、急、重症患者時畏首畏尾,嚴重影響了及時有效的救治。

由以上可以看出,醫療糾紛始終是影響醫患之間關係的主導因素,而由醫療糾紛產生的後果已經嚴重影響了醫生的人身安全,甚至生命安全。也因此,大多數醫務人員都感受到了極大的精神壓力,並嚴重影響醫療工作的正常秩序。

(二)患者及家屬

説起在就醫過程中與醫務人員的關係,有45%的人認為關係一般,33%認為跟醫務人員的關係比較好,而非常融洽的佔2%,有14%的人則認為比較差,5%則在就醫過程中跟醫務人員相處得非常糟糕。整體看來大部分患者在就醫過程中與醫生相處的還算較好,並沒有發生過大的糾紛甚至衝突。

在對醫院的選擇上,有18%的人以價格是否公道為優先選擇條件,而有37%的人選擇了醫療技術領先這一項,有11%的人選擇了交通方便或者離家近,有25%則以服務態度佳,口碑良好為先決條件,37%選擇大型設備完善,資金雄厚,僅僅只有1%選擇了聽信廣告宣傳。大部分人在就醫的時候,還是會選擇醫療技術好,設備完善,資金雄厚的大醫院,而這也許就是一些大型醫院醫患糾紛頻發的原因之一吧。

當患者遇到醫療糾紛時,有27%的人選擇面對面投訴醫護人員,有17%會向醫院設立的舉報電話進行投訴,有5%選擇往醫院公設的意見箱投信,有xx%的人通過第三公正方投訴,有38%的人只會向家人或者朋友傾訴,而不會採取一般的投訴手段。調查看出,大部分的患者已經學會使用自己掌握的方式,對自己受到的不公

平待遇採取合理合法的手段進行投訴,但依舊有1/3左右的人面對自己的遭遇而只向家人或朋友訴説,不採取投訴手段。

在就醫的過程中,有15%人曾經受到過醫務人員的惡劣服務態度,有35%難以與醫務人員的溝通,有21%當遭遇到醫患糾紛時苦於無處投訴,9%遇到醫患糾紛問題能夠得到解決,而有20%沒有遇到過醫患糾紛問題。

至於如何重新樹立醫務工作者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有13%希望醫務人員能學學心理學,理解患者心理,38%的人希望大家都能調整心態,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原則,8%的人希望能夠讓自己多瞭解一些醫學基本常識,掃除各種溝通障礙,18 %的人希望醫院加強管理,改善醫務人員的工作環境,20%的人希望醫務人員提高業務水平,加強工作能力,有5%選擇了其他。

調查總結

一直以來,醫患關係是醫務工作者和患者共同關心的敏感話題。醫療糾紛頻繁發生,且影響範圍越來越大,日益緊張的醫患關係引起了廣泛關注,醫療糾紛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醫療問題,已經演變為一個社會問題。對於患者來説,醫療資源分佈的不合理,患者享受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差,醫療保障不到位等原因,使原本就患有疾病的患者們心中充滿了怨氣。對患者而言,看病本身就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在承受病痛的折磨的同時同樣要承受現今的醫患關係,他們不僅僅希望得到的是身體上的健康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安慰。創造和諧的醫患關係,要靠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以人為本,以和為貴”,醫護人員能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多為患者着想,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溝通;患者也應對當前的醫療環境審時度勢,少一些高要求,少一些煩躁,少一些怨氣。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宣揚“以人為本”,但在醫療環境來説,真正要做到以病人為中心,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多為患者着想,多一些耐心,加強醫患雙方的溝通。創造和諧的醫患關係,要靠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醫務人員肯付出更多一些,收效就會更好一些。

調查中關係調查報告篇4

開篇:醫患關係緣何緊張?

“醫患關係”這個詞,本是指醫生,醫務人員以及醫療機構等與疾病患者和患者家屬之間的關係,是一箇中性詞。著名醫史學家西格里斯曾經説過:“每一個醫學行動始終涉及兩類兩事人:醫師和病員,或者更廣泛地説,醫學團體的社會,醫學無非是這兩羣人之間多方面的關係”。這段話很簡明地説清楚了醫與患的關係。

可是,儘管近年來醫院總體服務質量上升,就醫環境、設備及醫技水平等改善提高,但醫患間的“信任度”卻越來越低。服務態度欠佳,缺少溝通理解等,被諸多患者和醫護人員列為影響醫患關係的負面因素。以至於現在當人們提到“醫患關係”這個詞,都會劃為略帶貶義的詞。

在我們針對醫護人員和患者兩套不同的調查問卷中,有一道共同題目是共同的,那就是關於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在“您認為是什麼原因造成醫患關係緊張”這道調查題上,醫者和患者的回答略有不同:

醫務工作者工資低、風險高、責任大,導致心理失衡

醫護人員:44.64%

患者:23.86%

社會環境的改變導致醫務人員價值取向的偏差

醫護人員:27 16.07%

患者:44.31%

現行的醫學教育制度缺乏人文教育,導致從醫人員素質降低、自身修養欠缺

醫護人員:7.14%

患者:18.18%

患者對醫學知識一知半解

醫護人員:32.14%

患者:5.68%

投訴渠道不暢通導致惡性的事件發生

醫護人員:0%

患者:7.97%

在44.64%的醫護人員看來,目前醫務工作者工資低而風險較大,需要擔的責任也大,導致了一部分人心理失衡,成為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首要原因,而在44.31%的患者及其家屬們看來,隨着社會環境的改變,一部分醫務人員的價值取向慢慢偏差才是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首要原因。

其次,有32.14%的醫務工作者認為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是由於患者對醫學知識的一知一解。但對一這一點,只有5.68%的患者認同這一點,而23.86%患者認為目前醫務工作者工資低而風險較大,需要擔的責任也大,導致了一部分人心理失衡,成為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次要原因。有18.18%的患者認為現行的醫學教育制度缺乏人文教育,導致從醫人員素質降低、自身修養欠缺是造成醫患關

繫緊張的原因,而只有7.14%認可這一點。對於投訴渠道不暢通導致惡性的事件發生的問題,患者有7.97%對此表示認同,而醫務工作者則沒有人支持這個觀點。

就患者而言,我們的醫療保障制度從公費醫療到醫藥費承包,再到醫療保險,儘管在逐步適應市場經濟要求,但由於醫院之間缺乏競爭,個人在承擔更多的醫療成本的時候,並沒有得到更好的服務。更重要的是,醫院和患者之間的不平等關係並沒有得到多大改善。

從醫院的角度而言,市場經濟發展並沒有因此改善醫院的投入體制。一份統計資料表明,美國醫療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4.7%,約為1萬億美元,等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中國的醫療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3%。中國國家衞生投入佔世界衞生投入的1%,卻服務了佔世界總數22%的人口。中國國有醫院目前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國家撥款,外加以藥養醫,醫生的技術勞動成本很低。

在醫院看來,醫生一直是負重前行。在某種程度上,比之其承擔的社會責任,醫生得到的經濟收益和社會地位是不對等的。

醫護篇

首先是關於執業環境,認為目前執業環境一般的佔回答問卷醫務工作者的50%,認為很差的佔3

7.5%,認為惡劣的佔總參與人數的10.71%,而認為目前醫師執業環境很好的只佔了總參與人數的1.78%。由此可見,目前絕大部分醫務工作者對自己的工作環境是非常不滿意的。

而對於“您所在的醫院發生過的醫療糾紛大概年均多少次?”這個問題,有69.64%的人選擇了50次以下,有23.21%選擇50次-100次,3.57%選擇在100次以上,3.58%的人選擇“數不清”。有50%的人認為醫療事故的發生率與醫患糾紛有關係,但並不成正比,有25%的人認為二者成正比關係,1

9.64%的人認為二者關係不大,而有5.36%的人認為二者完全沒有關係。在以往的一份調研中發現,只有10%左右的醫療民事案件是由醫療事故引起的。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現在醫患糾紛事件層出不窮呢?

關於自己所在的醫院是否設有病人投訴管理機構或者相關部門這個問題,有94%以上的醫務人員所在的醫院都已經設立了接受病人投訴的相關管理部門,只有5.36%的問卷參與者説自己所在的醫院沒有這樣的部門。但雖然大部分醫院有設立相關的醫療投訴機構,只有32.14%的人認可自己醫院的投訴部門管理比較專業和完善,有高達50%的人認為自己醫院的投訴部門管理並不完善,更有1

2.5%的人承認自己醫院設立的醫療投訴機構形同虛設。而關於是否需要重視患者投訴的問題上,有6

4.28%的醫務人員都認為應該非常重視患者的投訴,19.64%人認為應該重視,但沒必要花過多的時間去處理,10.71%的醫務人員認為沒必要過多理會患者的投訴,認為“好多患者都是無理取鬧”,有5.37%的人迴避了這個問題,認為“這個問題不好説”。設立投訴部門,是患者與醫療機構進行溝通的最重要的機構,然後在大部門的醫療機構中,這個部門並沒有受到重視,甚至形同虛設,有的醫務工作人員也不重視這個環節,難怪我們的患者總是覺得“投訴無門”,當他們不能通過正當的手段維護自己權利的時候,或許無可奈何才會通過一些其他的不那麼“正規”甚至有傷害性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吧。

對於患者的投訴原因,認為是醫療質量的佔28.57%,認為是服務態度的佔41.07%,認為患者在無理取鬧的佔了醫護卷總參與人數的28.57%,認為是候診時間引發患者投訴的只佔1.78%。 在醫務人員與患者關係的問題上,有50%認為二者僅限於醫療的供與求關係,有23.23%的人認為彼此之間如同朋友,和睦相處,有17.85%的人認覺得説不清楚,而有8.92%認為他們之間存在利害關係,病人影響醫務人員的生計。

有53.57%的醫務人員覺得受到患者的精神壓力,害怕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不理解,有28.57%的人害怕患者對自己進行投訴,xx.5%的人擔心發生醫療事故給患者帶來痛苦,只有5.36%的人認為沒有受到來自患者的精神壓力。95%以上的醫務人員都受到來自患者的或多或少的精神壓力,

由於醫患關係緊張,打砸醫院毆打醫生事件時有發生,醫生在執業中缺乏安全感,直接影響了其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據暨南大學醫學院傷害控制中心的一項調查,被調查的31所醫院的7228名醫務人員,有65%遭受過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身體暴力。這也許是大部分醫生感覺受到患者的精神壓力的原因吧。

至於如何重新樹立醫務工作者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有40%的醫務工作者希望社會各界站在公正的角度來看醫務人員,22.35%的人希望大家都能調整心態,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原則,xx.94%的人希望患者多瞭解一些醫學基本常識,掃除各種溝通障礙,11.76%的人希望醫院加強管理,改善醫務人員的工作環境,8.23%的人希望醫務人員提高業務水平,加強工作能力,有4.72%選擇了其他。由此看來,大部分醫務工作者依舊是希望社會各界,以及民眾們對從事醫療行業的人們更多一些理解。

隨着醫療糾紛的顯著增多,醫患矛盾也不斷激化並呈現暴力化傾向。在一篇名為《亟待改善醫院執業和發展環境》的文章中列舉了導致醫務人員執業環境越來越差的幾大因素:

醫患糾紛觸目驚心

據20xx年中國醫師協會對114家醫院進行的調查顯示,20xx年至20xx年間,每家醫院平均發生醫療糾紛66起,發生打砸事件5.42件,打傷醫師5人,平均每起醫療糾紛賠付金額10.81萬元。儘管醫療設施越來越完善,醫務人員的醫學水平和學歷都越來越高,但醫患糾紛事故依然存在,並且逐年升級,以至於開始上演一場場醫患之間的“武打劇”。

醫務人員人身沒有保障

據中國醫師協會調查,很多醫生對自己的執業環境感到不安,有的甚至恐懼。從北京協和醫院王任直教授被患者家屬圍攻毆打,到四川華西醫科大學附一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凱被患者用菜刀砍傷致殘,以及湖南中醫學院著名血液病專家王萬林教授被其所救治的患者連捅46刀,不幸身亡,各地醫生所受的人身侵害可謂事件愈演愈烈。

醫療風險危及醫院生存

醫療風險已成為醫院頭號危機。現在醫院院長們普遍有“三怕”:一怕要命、二怕鬧事、三怕賠錢。醫院和醫生普遍感到的壓力,使得他們在遇到危、急、重症患者時畏首畏尾,嚴重影響了及時有效的

救治。

由以上可以看出,醫療糾紛始終是影響醫患之間關係的主導因素,而由醫療糾紛產生的後果已經嚴重影響了醫生的人身安全,甚至生命安全。也因此,大多數醫務人員都感受到了極大的精神壓力,並嚴重影響醫療工作的正常秩序。

患者篇:

説起在就醫過程中與醫務人員的關係,有45.45%的人認為關係一般,32.95%認為跟醫務人員的關係比較好,而非常融洽的佔2.27%,有13.63%的人則認為比較差,5.7%則在就醫過程中跟醫務人員相處得非常糟糕。整體看來大部分患者在就醫過程中與醫生相處的還算較好,並沒有發生過大的糾紛甚至衝突。

在對醫院的選擇上,有18.7%的人以價格是否公道為優先選擇條件,而有37.41%的人選擇了醫療技術領先這一項,有10.79%的人選擇了交通方便或者離家近,有25.17%則以服務態度佳,口碑良好為先決條件,37.19%選擇大型設備完善,資金雄厚,僅僅只有0.74%選擇了聽信廣告宣傳。大部分人在就醫的時候,還是會選擇醫療技術好,設備完善,資金雄厚的大醫院,而這也許就是一些大型醫院醫患糾紛頻發的原因之一吧。

就醫時,醫護人員讓無法忍受的是什麼這個問題上,有13.63%的人認為醫生在工作時使用的醫學專業術語太專業,不樂意與患者或家屬溝通,有27.27%認為醫務人員態度惡劣讓人難以接受,有2

2.72%人選擇了就診手續太繁雜,醫護人員不細心引導,有29.54%的人認為醫護水平太差,延誤患者治療讓人難以接受,而6.81%人則討厭醫務人員索要紅包,利慾薰心。大部分患者依舊比較重視就醫時接受的服務,包括醫務人員的態度等,當我們患病就醫時,希望得到的是一個温暖的環境和體貼的照顧。

當患者遇到醫療糾紛時,有27.27%的人選擇面對面投訴醫護人員,有17.04%會向醫院設立的舉報電話進行投訴,有4.54%選擇往醫院公設的意見箱投信,有xx.5%的人通過第三公正方投訴,有38.63%的人只會向家人或者朋友傾訴,而不會採取一般的投訴手段。調查看出,大部分的患者已經學會使用自己掌握的方式,對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採取合理合法的手段進行投訴,但依舊有1/3左右的人面對自己的遭遇而只向家人或朋友訴説,不採取投訴手段。

在就醫的過程中,有15.9%人曾經受到過醫務人員的惡劣服務態度,有35.22%難以與醫務人員的溝通,有19.31%當遭遇到醫患糾紛時苦於無處投訴,9.09%遇到醫患糾紛問題能夠得到解決,而有20.48%沒有遇到過醫患糾紛問題。

而涉及到患者自己與醫務人員的關係時,有高達71.59%的人認為他們之間僅限於醫療的供與求關係,6.81%認為彼此之間存在利害關係,會考慮向醫務人員塞紅包以求得更好的服務和治療,只有

9.1%認為彼此之間是朋友關係,能夠和睦相處,另外有xx.5%的人認為這個問題説不清楚。在大多數患者心裏,依舊把醫務人員放在了了彼此不相干,只存在供求關係的地位上,能夠真正跟醫務人員和睦相處的僅僅是少數不到10%的人。

至於如何重新樹立醫務工作者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有13.63%希望醫務人員能學學心理學,理解患者心理,38.63%的人希望大家都能調整心態,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原則,7.57%的人希望能夠讓自己多瞭解一些醫學基本常識,掃除各種溝通障礙,18.18%的人希望醫院加強管理,改善醫務人員的工作環境,19.69%的人希望醫務人員提高業務水平,加強工作能力,有4.72%選擇了其他。

一直以來,醫患關係是醫務工作者和患者共同關心的敏感話題。醫療糾紛頻繁發生,且影響範圍越來越大,日益緊張的醫患關係引起了廣泛關注,醫療糾紛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醫療問題,已經演變為一個社會問題。對於患者來説,醫療資源分佈的不合理,患者享受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差,醫療保障不到位等原因,使原本就患有疾病的患者們心中充滿了怨氣。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宣揚“以人為本”,但在醫療環境來説,真正要做到以病人為中心,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多為患者着想,多一些耐心,加強醫患雙方的溝通。

創造和諧的醫患關係,要靠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醫務人員肯付出更得一些,收效就會更好一些。

調查中關係調查報告篇5

一、 調查背景與目的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性別的認知幾近邊緣化,對於男女兩性在社會中的關係、地位和責任的認識都產生了改變。性別這一概念分成兩類,一類稱為生理性別,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生理屬性,另一類稱為社會性別,它反映了性別的社會屬性.

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美國女權主義者首先使用gender這一概念以區別於sex以來,社會性別經歷了其概念化和理論化的過程,並逐步得到學術界認同,成為一種研究領域和分析視角。本調查旨在基於社會性別,考察當代大學生性別觀現狀,為高校性別教育改革提供參考。

二、 調查範圍與方法

調查範圍限於網絡上的全國大學生,調查方法為網絡問卷調查法。

三、 調查內容

1、 基本信息:性別、年級、專業、家鄉、户口性質、是否為獨生子女、家庭經濟來源。

2、 專業信息:性別意願、子女隨母姓意願、是否瞭解社會性別的概念、婦女地位與男性地位的高低、影響女性發展的因素、對男女平等的態度、改善女性待遇和促進男女平等的措施等。

四、 調查結果分析

1、 調研羣體基本情況 在被調查大學生羣體中,男性佔41%,女性佔59%。91%的人為大三學生,9%的人為大二學生。其中,經管類學生佔53.01%,理工類16.87%,文史類10%,藝術類6.02%,醫學類8.43%,其餘為小類專業。就學生家鄉所在地看,37.35%的人來源於湖北,55.42%的人來源於浙江,2%的人來源於江蘇,剩下的是少許其餘省份的人。

按户口性質來看,73.49%的學生是農業户口,剩下26.51%的學生是非農業户口。按獨生子女的角度來看,39.76%是獨生子女,60.24%不是獨生子女。按家庭經濟來源看,77.11%的學生家庭經濟來源由父母雙方共同承擔,16.87%由父親承擔,6.02%由母親承擔。從被調研大學生基本情況看來,除了調研年級和家鄉所在地信息比較集中外,其他信息比例分佈都較為均勻些。

2、 性別意願

根據調查結果,85.29%的男性仍希望自己是男性,而只有28.57%的女性希望自己是女性。從另一個角度看,只有2.94%的男性希望自己是女性,而40.82%的女性希望自己是男性,其餘30.61%的女性和11.76%的男性認為自己是男是女無所謂。可見相比男性大學生而言女性大學生對於自己的性別是不滿意的,無論是希望變成男性還是無所謂,她們都沒有對自己的性別表示正面肯定。在進一步研究時可探討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

3、 對“社會性別”概念的瞭解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42.86%的人對社會性別有些瞭解,36.9%的人不瞭解,在瞭解概念的大學生中13.1%瞭解一些,非常瞭解的只佔7.14%。社會性別的概念其實並不複雜,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發現高校在開展性別教育工作時並沒有到位,在基礎概念的傳播工作上還是要加強。

4、 子女隨母姓的意願

在被調查大學生中,35.29%的男性表示不願意讓自己的子女隨母姓,58%的女性表示願意,其餘的是無所謂和説不清。這説明大部分男大學生性別觀上的傳統觀念仍存在,而大部分女大學生是不認同隨父姓的傳統觀念。這從她們潛意識中體現出對於男女不平等的反抗,是種女性主義的體現。

5、 對婦女地位的態度和男女平等的態度

從調研結果中可以看出,女性中44%認為現今社會男女地位差不多,46%認為婦女地位較低;男性中50%認為男女地位差不多,而23%認為婦女地位較低。在對男女平等的態度問題上,78%的女性和82%的男性認為男女平等是進步的,應該實現。而換個角度看,57.58%的獨生子女認為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與男性差不多,40.82%的非獨生子女認為婦女社會地位與男性持平。

這組數據説明,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認為當今中國婦女的社會地位不高於男性,而女性和男性中的大部分人都認為應實現男女平等。另外獨生子女中認為男女性別地位平等的人的比重高於非獨生子女 ,這可能與其家庭教育因素和心理成長因素有關,在以後的研究中可深入分析。

6、 影響女性發展的因素

按照題目分值,影響因素很重要為2分,重要為1分,一般為0分,不重要為-1分。各個影響女性發展的因素中,傳統觀念以均分1.07排名第一,處於重要和很重要之間,排名第二的是制度性的性別不平等,位於一般和重要之間,其餘因素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女性自身問題、法律政策缺乏、經濟不發達。

而在歐美心理學家的分析中,女性自身獨有的心理特點在影響女性發展因素中占主導地位,如過分的優越感、愛情取代事業、同性嫉妒心理等。可見,由於地域文化差異,傳統觀念在我國替代了女性自身因素,成為影響其發展的主導因素。

7、 對一系列觀點的態度

根據題目設置,非常同意為2分,比較同意為1分,不太同意為-1分,很不同意為-2分。均分排名前二的觀點分別為女性應該按照自身需求尋求多元發展、男女應享有同等就業權,它們均位於比較同意和非常同意之間;而均分排名最後1名的為以同樣的方式對待男女就是男女平等,位於不太同意和比較同意之間。這組數據説明在大學生心目中,女性自主發展意識對其成長髮展更能起到作用,法規制度的約束作用在其次。

8、 改善婦女待遇和促進男女平等的措施

據調查結果顯示,為改善婦女待遇,79.76%的人認為政府應敕令取消各單位針對婦女的各種歧視性規定,78.57%的人認為政府應重視建立與完善女性的社會保障制度,61.9%的人認為政府應實現男女同工同酬。同時,在促進男女平等的最佳措施選項中,32.14的人認為應靠女性自身的維權意識和維權行動,29.76%的人認為應靠制定完善的法規和政策,28.57%的人認為應靠政府部門加強執法,監督中介機構、服務部門和用人單位等相關組織。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大學生認為為改善婦女待遇,政府部門應加強法治管理。而靠女性自身維權意識和行動成了促進男女平等的最佳措施。

五、 對策和建議

1、社會性別是後天形成的,高校應開設性別教育課堂,開展各類關於社會性別、 性別角色等知識的講座,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讓學生悦納自己、欣賞異性,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

2、政府應該將一部分教育資金撥款給社區,定性定量開展性別教育普及工作,讓每個家長意識到孩子的性別教育要從早開始。因為大學生已是成年人,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性別觀,要引導他們往好的方向發展有一定難度,所以進行性別教育要從小抓起。

3、以婦女發展規劃為依據,將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納入校規校紀等高校政策領域。

4、建立高校性別研究委員會,讓政府與高校的基層研究人員建立聯繫,形成良好的監控——研究——反饋——管理——監控循環機制,促進大學生與性別研究人員的良性互動。

5、聯合社會力量,建立性別心理健康網站,實時發佈動態消息,為大學生提供性別心理保健的最新知識,並免費提供心理諮詢服務。

6、加強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性別意識培訓,提高其表現平等性別關係的能力。高校教育工作者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不僅在學術上起到指導作用,還在人格和性別意識上對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對其進行性別意識培訓,塑造鮮明的社會性別引導形象,對大學生形成健康的性別觀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六、 不足之處

本次調查由於時間有限,調研大學生對象主要來自於湖北和浙江地區,全國其他地區的數據較少,代表性較差。另外,網絡調查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難以考量,所以還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調查中關係調查報告篇6

“醫患關係”這個詞,本是指醫生,醫務人員以及醫療機構等與疾病患者和患者家屬之間的關係,是一箇中性詞。著名醫史學家西格里斯曾經説過:“每一個醫學行動始終涉及兩類事兩種人:醫生和病員,或者更廣泛地説,醫學團體的社會和醫學無非是這兩羣人之間多方面的關係”。這段話很簡明地説清楚了醫與患的關係。但是醫與患存在怎樣的關係才能有利於醫學和社會的發展的呢?

我做醫生的體會是,治病必須將患者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看病不僅僅靠藥。戰勝疾病的過程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活動。它需要情緒、心理和整個神經系統的支持。醫患之間的協調和信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無疑,醫患關係的和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當今現實生活中,醫患關係卻是不融樂觀。作為未來的醫生,我們不希望看到這種緊張的醫患關係持續下去,它將損害我們民族的健康和未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説,醫患關係是一件不可忽視的大事。所以要建立和諧的醫患關係就必須處理好這二者的關係。只有合理的處理好醫患之間的關係才能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醫療紛爭。

在我們針對醫護人員和患者兩套不同的調查問卷中,有些題目是共同的,其中我們選取了比較有意義的一道,那就是關於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在“您認為是什麼原因造成醫患關係緊張”這道調查題上,醫者和患者的回答略有不同:

1、醫務工作者工資低、風險高、責任大,導致心理失衡

醫護人員:28%

患者:9%

2、社會環境的改變導致醫務人員價值取向的偏差

醫護人員:28%

患者:30%

3、現行的醫學教育制度缺乏人文教育,導致從醫人員素質降低、自身修養欠缺醫護人員:20%

患者:45%

4、患者對醫學知識一知半解

醫護人員:48%

患者:0%

5投訴渠道不暢通導致惡性的事件發生

醫護人員:16%

患者:19%

有48%的醫務工作者認為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是由於患者對醫學知識的一知一解。但對一這一點,沒有患者認同。然而患者中有45%認為原因是由於現行的醫學教育制度缺乏人文教育,導致從醫人員素質降低、自身修養欠缺。從這點中可以看出醫生和患者之間還是缺乏溝通與信任,他們對於事情的出因都只是相互的埋怨和不理解。對於投訴渠道不暢通導致惡性的事件發生這個原因,有16%的醫護人員認同這個觀點,同時也有19%的患者認同。從這點中可以看出醫院設置的相關投訴機構還是不健全,這也是導致醫患關係緊張的一個原因。有28%的醫護人員和30%的患者認為是由於社會環境的改變導致醫務人員價值取向的偏差進而引起的。真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在醫院看來,醫生一直是負重前行。他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比之其承擔的社會責任,醫生得到的經濟收益和社會地位是不對等的。

對於現在的患者,醫護人員中36%的認為多數患者是通情達理的,4%的認為多數的會無理取鬧,而認為以上兩項各佔一半和説不好的各佔30%。從中可以看出患者和醫護人員之間並無不可逾越的鴻溝,只要他們能夠互相溝通和理解再大的問題也可以解決,對於這一點,我們想醫患關係也並沒有我們有些醫護人員和患者想象的那麼緊張。對此我們也可以報有樂觀的態度。

“你對未來一段時間裏醫患關係的改善樂觀嗎?”這個問題有50%的人認為比較悲觀,34%的人認為比較樂觀,4%的人認為非常樂觀,6%的人認為很悲觀。由此可以看出醫護人員們對現在的醫患關係是很不自信的,而對於醫患關係的改善也持有不積極的態度,我們想就醫患關係而言,要想其能夠和諧的發展醫護人員的這種態度是絕對不允許的。

而對於在這種醫患關係下工作,84%的醫護人員認為壓力肯定不小,16%的認為應該會有點壓力,而沒有人認為沒有壓力。隨着醫療糾紛的顯著增多,醫患矛盾也不斷激化並呈現暴力化傾向,打砸醫院毆打醫生事件時有發生。醫生在執業中缺乏安全感,直接影響了其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當我們談到醫療風險已成為醫院頭號危機的問題時,我們認為醫護人員普遍有“四怕”:一怕要命、二怕鬧事、三怕賠錢、四怕丟工作。醫院和醫生普遍感到的壓力,使得他們在遇到危、急、重症患者時畏首畏尾,嚴重影響了及時有效的救治。由以上可以看出,醫療糾紛始終是影響醫患之間關係的主導因素,而由醫療糾紛產生的後果已經嚴重影響了醫生的人身安全,甚至生命安全。也因此,大多數醫務人員都感受到了極大的精神壓力,並嚴重影響醫療工作的正常秩序。

對於患者及其家屬是否和醫院發生過醫療糾紛的問題,83%的人説沒有發生過,xx%的承認發生過,而有的人放棄了該選項。我們從他們的談吐中感到,他們對於醫療糾紛這個問題持有一種畏懼心理,甚至有些患者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時寧願忍氣吞聲也不願與醫院發生糾紛。如果大多數患者們都持有該種態度,那麼不但他們自己的合法利益得不到保護,而且在不久的將來醫患關係只會越來越緊張。所以我們在此呼籲,我們的患者朋友們,當你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時,應該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宣揚“以人為本”,但在醫療環境來説,真正要做到以病人為中心,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多為患者着想,還是一個嚴峻的“工程”,但是在行醫時,只要我們的醫生多一句問候,多一個微笑,多一點耐心,多一點主動,都一份溝通,而我們的患者朋友們也多一點理解,那麼醫患關係的緩解也指日可待了。

在調查中發現其實大多數的患者和醫護人員都還是很期望擁有一個和諧的醫患關係。對醫護人員來説,本身工作上就存在競爭,存在淘汰,每個人都在身體上和心理承受能力着相當大的壓力,而良好的醫患關係也正是影響醫護人員心理狀態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患者而言,看病本身就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在承受病痛的折磨的同時同樣要承受現今的醫患關係,他們不僅僅希望得到的是身體上的健康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安慰。

在調查的結果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醫護人員對改善醫患關係持消極的態度造成緊張的原因大多數認為是患者對醫學知識的一知半解,而也有相當一部分患者認為造成緊張的的原因是醫護工作者的價值取向有問題。從中可以看出,醫護工作者與患者之間真正缺乏的不僅僅是溝通,而是相互的信任和依賴。隨着社會越來越快的發展,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人們也越來越“聰明”,對事情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了,他們所希望的是自己金錢的付出要有與之相符合甚至超額的收穫,然而並不是每一件都能自己達到這樣的狀態,一旦這樣的矛盾得不到解決進而就會引起紛爭,引發緊張狀態的持續。然而對現如今這樣的醫療體制而言,也存在很多看法,對很少的大醫院不少人出現看不起病,出現“藥比黃金貴”的局面,很多人付不出現今的醫療費用,而很多的捐贈款卻不能用在適當的地方。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得不到幫助,醫療保險也存在很大的問題,為什麼在醫院看病報得少,而在小醫院看病卻還要報得多一些。試想如果不是因為是大病,有多少人願意千里迢迢的跑到大醫院住院治療,而國家給予的報銷很少,醫院本身就是一個服務性的行業,而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卻是一個賺錢很多的行當。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在這些方面也真的應該注意。

調查中關係調查報告篇7

近些年來,隨着社會體制的轉變、經濟的發展、人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傳統的醫患關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新挑戰,醫患關係作為一種在醫療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醫生角色與患者角色之間的人際關係也產生了新的動向。

一、醫患關係的現狀與變化

(一)、醫患關係的現狀

近幾年來,我縣的醫患關係日趨緊張,縣級醫院每年發生醫療糾紛一般在6—8例左右,鄉鎮級醫院每年發生醫療糾紛一般在3—5例左右,而賠償的數額縣級醫院一年一般在5—12萬元左右。全縣有50%的醫院出現過患者及其家屬用暴力毆打、威脅、辱罵醫務人員的情況;45%的醫院發生過因患者對治療結果不滿意,糾集多人在醫院內圍攻院長或醫務人員;20%的醫院發生過患者及其家屬在診療結束後拒絕出院,且不交納住院費用;28%的醫院發生過患者去世後,其家屬不肯運走而陳屍醫院。隨着醫療科技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機構規模的擴展、患者就醫人數的增加,發生的醫患糾紛案件逐年上升。2007年以來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共發生醫療糾紛22起,其中2007年發生5起,08年6起,09年1—5月份11起。縣中醫院一位主治醫師曾被患者家屬踢傷下身,一鄉鎮醫院院長曾被威脅要從樓上摔下去,縣醫院一位兒科醫生被患者家屬圍攻,後不得不請來公安幹警保護十餘小時,今年我縣桐林鄉一患兒因患“喘息性肺炎”在縣人民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家屬停屍於醫院搶救室二天,直到公檢法三家出動……。令人擔憂的是,上述事件已不是偶然發生的個別事件,患方向醫務人員施暴的事件在全縣各醫療單位時有發生,表明醫患關係緊張已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必須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警覺,

現階段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患者對醫療診療工作和醫學知識缺乏瞭解,對醫療診療的效果期望值過高。二是醫療費用自付比例增高,醫療費用與期望療效不相符。三是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四是有些醫院確實存在因醫務人員工作過錯,導致損害患者的事情。五是輿論和媒體的報道有失公允,武斷地確定醫院存在過錯,引起公眾對醫院信譽的質疑。六是有些糾紛的產生完全是患者因經濟利益的驅動。

(二)、醫患關係的變化

1、醫患關係的間接化

醫學高技術的應用,使診療方式正在逐步向自動化、信息化、遙控化發展。醫生更多的是通過儀器設備獲得病人的生理、生化指標等數據或身體部位的圖像攝片,併為自己的診療提供依據,使醫患之間的溝通減少,關係日漸淡化。長此以往,醫患關係將日趨失衡和緊張。

2、醫患交往的經濟化

醫院逐漸成為向社會提供醫療保健和服務的特殊經營者,而廣大患者也成為坦然享受醫療服務的特殊消費者。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原則也滲透到醫患關係中,醫患關係逐漸成為有償服務的經濟關係,患者對醫療費用的關注度也大大提高。

3、醫患關係調節方式的法制化

隨着患者及其家屬的法律意識增強,廣大患者不再對醫院的過錯保持沉默和諒解,而是採取多種方式甚至法律手段來保護自身權益,如請醫療專家、法律專家作為自己的代言人,以求一個“説法”

4、醫患地位的平等化

醫療事業的發展,醫療服務供不應求的局面將會逐漸被打破。事實上,這幾年患者的自主權倍受關注,從“以病人為中心”到“病人自主選擇醫院、醫生、藥店”,都是一種人本意識的強化,醫患地位的平等化還體現在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權”上,這打破了以往醫療方式,醫療過程由醫生説了算的封閉局面。

二、產生醫患矛盾的主要原因

醫患糾紛的產生,既有醫療體制內的因素,也有醫療體制外的因素;目前學術界認為導致醫患糾紛矛盾的主要是社會、醫方、患者方三大因素。

(一)社會因素

1。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相對滯後。國家醫療衞生經濟政策和醫療體制改革相對滯後,政府對醫療投入不足。許多醫患矛盾的焦點在“錢”上,患者希望少花錢看好病,而醫院為了生存、發展,想方設法增加醫療收入,謀求更多的經濟效益,醫務人員的收入與醫療服務收費掛鈎,各種經濟指標的考核壓力是扭曲醫療行為、加深醫患矛盾的重要因素。

2。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特別是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醫療保險覆蓋面太小,參保羣眾的個人自付比例過大,大病後鉅額醫療費用與羣眾的實際承受能力存在着過大的差距,是醫患關係不和諧的重要因素。

3。藥品配售型市場結構不完善,物價政策不到位。藥價虛高是配售型市場結構所導致的,也是引起醫藥領域腐敗和加深醫患矛盾的又一重要因素。

4。媒體對醫患矛盾進行不恰當的渲染。部分媒體對醫患矛盾過分渲染炒作,缺乏對醫療工作高風險和侷限性的理解,片面地將醫患關係理解成商業流通中的消費行為關係,一些負面報道的失實,嚴重傷害了大多數醫務人員救死扶傷的積極性,也疏遠了醫患雙方的關係。

5。職業“醫鬧”的出現,使原本緊張的醫患關係變得更加複雜和尖鋭起來了。

6。醫療技術、藥物技術的水平與醫療需求有一定差距。

7。宣傳、教育的意識形態的反思。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相對滯後等等。

8、社會福利事業的國際差距大,社會財政整體醫療投入的不足等。

(二)醫方因素

1。法制觀念淡薄,職業道德水平不高,部分醫務人員法制觀念淡薄,缺少對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和掌握,病歷書寫及相關醫療文書的記錄不重視,自身行為不規範,不尊重病人的人格尊嚴、價值以及應該享有的選擇權、知情權,參與權等權力。職業道德感不強,醫療服務中的欺詐行為、“紅包”、“回扣”問題,也是引起醫患矛盾的一個方面。

2。缺乏正確的溝通技巧。良好的溝通技巧可增強病人對醫生的信任和依賴性,即使醫療過程中或結果不是很理想,病人也容易理解。反之,就醫過程中醫生與病人沒有進行充分和準確的溝通,雙方信息的不對稱,極易引發醫患矛盾。

3。舉證倒置、過分謹慎行醫。為了防範醫療糾紛,部分醫生過分謹慎行醫,如履薄冰,怕醫療糾紛,從而過分檢查、過分用藥、過分治療,加重了病人的負擔,最後有的還是出現差錯,就更加謹慎、更加小心,如此不良循環,最終導致醫患關係的緊張再緊張。

4。醫療技術水平不高,誤診、漏診、治療效果不理想,甚至發生差錯事故是導致醫患糾紛的直接原因。

5。息事寧人,助長了“醫鬧”的產生與發展。一但發生醫療糾紛,院方為求平安,政府為保和諧,即便院方無過錯,也不得不給予患方適當經濟補償,從而助長了患方“醫鬧”風氣的日盛。

6、醫方因素還醫院管理科學的不發達,醫院管理制度的時代侷限性,醫院管理者的整體素質的高低不齊等。

(三)患方因素

1。患者對健康的過高期望與醫學常識相對缺乏的矛盾。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心自己的健康狀況,對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和治療效果抱有很高的期望。實際上,就醫療工作而言,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有一個過程。而每個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個體差異,也會直接影響着病情的變化和治療效果。再加上有些疾病是無法預測和治癒的,現代醫療技術還未能達到萬無一失的境界。但是患者有時就不能理解,看好病是應該的,看不好就一定是醫方的責任。無視醫療工作是高技術、高風險和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一門科學。

2。患方對醫方過高的期望值與有限的經濟承受能力之間的矛盾。患者來就醫時是懷着對醫方很高的期望值,一旦治病效果不理想,就誤以為醫方沒有盡心盡職,就要求醫方承擔責任。特別是病情惡化或死亡時,患方在精神上和經濟上難以承受這巨大壓力,患方會因“人財兩空”而遷怒於醫方,甚至引發暴力事件,使醫方蒙受委屈和損失。也有個別的患者素質太差,總想着少花錢看好病,甚至想看完病後再從醫院撈一筆,惡意敲詐醫方,以獲取不正當利益。

3。患者的維權意識、參與意識增強與法治意識淡漠之間的矛盾。隨着社會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對整個疾病治療過程中的檢查、診斷、治療、用藥、手術方案及收費情況要求醫方及時告知,要求參與對病情診治方案的選擇和決定。當患者感到自己的尊嚴和權利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和保障時,極易誘發醫患矛盾。而當矛盾發生後,患方常認為通過法律途徑不能使自己的權利得到足夠的維護,繼而採取非理性的維權行為。更有甚者,明知無理,也要通過“醫鬧”來脅迫醫方讓步。

4、國民素質,整體患者的科學水準、道德水準的提升落後。

三、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對策

醫患溝通需要政府、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和患者三方共建、理解和信任

(一)、政府承擔公共衞生和維護羣眾健康權益的責任是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基礎。

加快衞生事業發展,努力解決好羣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是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根本措施。應該看到,當前衞生工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羣眾越來越高的衞生健康需求與該水平醫療服務的供應嚴重不足之間的矛盾,集中的表現就是羣眾看病難、看病貴。而醫患關係不和諧,醫患矛盾、醫患糾紛、甚至醫患衝突,是這一矛盾的具體體現。儘管目前絕大多數的醫療機構都是公立醫院,但是相當多醫院的正常運行主要靠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收取的費用,醫院設備購置、規模擴大靠收費的積累,醫療服務收入由醫院自行支配。這種機制的直接後果是醫院過分注重經濟收入,而忽視羣眾利益。這也是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要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就必須研究如何完善醫院的運行機制,維護醫院的公益性質,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二)、加強醫院內部管理是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保障。

1、實施客户關係管理,強化質量管理

在市場經濟時代,病人是醫院工作的中心,作為醫院服務的對象,病人是醫院利潤的最終來源,擁有病人是醫院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與病人建立長久而穩定的關係,就需重視病人的利益,瞭解病人的心理特徵、就醫行為,給病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設法滿足其需求。

改善企業與客户之間關係的管理機制,和醫患關係的改進具有共同的基礎:企業要以客户為中心,而醫患關係的改進也需以病人為中心,企業需要重視客户利益,以滿足客户需求為出發點,醫患關係的改進也必須重視病人利益,給病人讓度價值,千方百計滿足病人需求。企業通過為客户提供快速、周到、優質的服務來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達到企業利潤最大,改進醫患關係也是為了達到吸引和保持更多病人的目的,實現醫院的價值。

改進醫患關係的同時,應狠抓醫療質量。要切實把好“三關”,一是人才建設關,大力培養和引進有用人才,負擔科技興院的重任;二是專科建設關,抓重點、揚特色,努力抓好專科建設;三是科研項目關,加大科技投入,鼓勵新技術開發,提高醫療質量,減少醫療缺陷。

2、對醫療隊伍進行教育和管理,提高服務水平

(1)、轉化醫護人員治病觀念

一些醫護人員把病人當作“零件損壞的機器”,只注重治病,不注意待人。尤其是隨着臨牀專業分工越來越細,醫者對人體越來越小的局部進行越來越深的研究以及越來越專的診斷與治療,而對於全部整體的人的注意力卻逐漸減少,這就在醫者思想上不由自主的積澱了“看病只是對付病人某塊組織物”的意識。醫護人員的頭腦中整天充滿着各種影像、圖示、波形和數據,而患者那種被疾病所折磨的痛苦形象卻逐漸模糊不清,淡忘了對於病人作為人所應付出的情感關懷與人文關懷。這種情感“物化”現象,對改善醫患關係極為不利,醫療服務模式必須實行“以疾病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轉變。

在醫療服務走向市場的今天,尊重患者的合法權利已成為醫院在醫療市場競爭中的必須條件。特別是隨着我國法律建設的不斷加強和公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尊重患者的合法權益問題成為醫護人員不可迴避的問題。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已把患者的合法權利變成了若干具體的法律條文,如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權等等。這相對於以往患者的病歷保密,不允許病人翻閲病歷等老規矩來説,是醫護人員一時還難以適應的。因此,醫院必須在組織學習這些法律條例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積極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和引導。

(2)、強化服務意識,實施病人滿意工程

充分認識到醫療服務作為一種有別於其他服務行業的特殊性服務,同樣要遵循市場規律。人們對健康的關注,是人們對醫學也有了更為廣泛和全面的瞭解,觀念文化和政治上的種種變化,使得今天的許多患者已不再是逆來順受的被動方,他們能夠在醫療過程中提出更多自己的見解並做出自己的理性決定。維繫醫療服務和醫患關係的,已不僅僅是醫生的醫療技術和經濟利益,更重要的是超越技術、經濟的尊重的服務。因此,把患者作為醫療服務、醫患關係的中心成為健康領域發展的必然要求,要真正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以病人滿意為工作準則和行為準則。

(三)患者的理解和包容是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關鍵

良好的醫患關係的建立,除了政府部門、醫院管理層、醫療隊伍的努力之外,患者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許多醫療糾紛的發生都是由於患者對於醫療服務行業的特殊性瞭解不足,對醫院寄予不恰當的依賴,對醫療效果抱有過高的期望,一旦不能達到預期目的而產生焦躁甚至憤怒心理,導致不理智行為而造成的。

1、讓患者充分了解醫療服務的特殊性,主動影響和降低患者

的期望值

首先,醫學本身具有高風險性和探索性,現代醫學還有許多未觸及的領域,還有許多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的疑難問題,醫療技術的侷限客觀的存在着。加上醫護人員的醫療技術也存在差異,即使在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國內外一致承認醫療確診率僅為百分之七十,各種急症搶救的成功率也只在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之間。進醫院不等於進保險箱,醫生並不是包醫百病的神仙,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不能違背。其次,就醫是一種特殊的消費行為,醫生看病是一個複雜的高智能過程,除了專業的知識,還必須有一套嚴謹的就醫程序來作為保證。醫院的規章制度、運行秩序是經過科學的提煉和總結制定出來的,不能為方便某個人而破例。再者,醫護人員作為普通人的一員,也具有大眾所具備的七情六慾,過失與缺點,不能苛求醫護人員時時刻刻的表現都完美無缺。只有讓患者對以上三個方面有了充分的認識和理解,患者的期望值才能有所下降。

期望值作為患者個人主體的主觀願望,醫院不能運用硬性的規章制度進行管理,只能夠儘自己所能引導患者建立正確合理的期望值。醫院可以與廣大羣眾建立互動關係,向社會闡述醫療服務的特殊性和非人力因素,讓羣眾瞭解醫院及醫護人員的難處,解答例如藥品費用為何居高不下等大眾最為關注的問題,取得廣大患者的理解與支持。同時,可以開展各種醫療諮詢活動,讓醫護人員走向社會,把各種基本的醫療知識、醫療過程傳輸給普通民眾,自然有助於醫院開展工作。

2、對於患者的知情同意權予以尊重並使之充分享有

醫院醫療服務過程的透明化操作是降低患者期望值最有效的方

法。以往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的不信任,懷疑其“開大處方”、“賺黑心錢”等,皆因服務過程不透明產生。醫院可以採取類似其他一般性服務行業的個性化服務體系,如對同一種病症,可向患者提供不同的處方,由患者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心理緊張程度決定採取哪種治療方案,這樣,醫藥費用高低,治療週期長短,都由患者自主選擇,降低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依賴性,也就減少了醫患關係緊張的可能性。

要建立新型醫患關係,作為提供醫療保健服務主體的醫院應付出更多的努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實際行動取得社會及大眾的理解與支持,尋求自身的完善與發展。

Tags: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