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村集體發展勞務經濟系列典型經驗材料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7W
村集體發展勞務經濟系列典型經驗材料
發展勞務經濟加快致富步伐
  
  **村是全縣有名的澇區之一,人多地少(人均佔有耕地5.2畝,且絕大多數為旱田),十年九澇,集體經濟脆弱,百姓不富裕。針對實際情況村裏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加快致富步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抓住不放,在鄉黨委、鄉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努力,村裏勞務經濟一年一個新台階,2004年實現歷史性突破,在全鄉名列前茅,受到了縣委和鄉黨委的表彰和獎勵,支部書記**個人還獲得了鄉“勞務輸出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5年再創歷史新高,全村轉移勞動力1372人,佔勞動力總數的71.2%,佔富餘勞動力的107%,創收547萬元,人均創收3988元,拉動人均增收1480元,占人均總收入的63.2%,並實現了用工單位、勞務人員和家屬的“三滿意”。勞務輸出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連續兩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全縣勞務輸出工作先進村。
  ——發展勞務經濟就要領導重視,敢擔風險
  村裏始終把抓好勞務輸出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神聖使命,貫穿於經濟工作實際,給予高度重視,切實擺上位置,村兩委班子一如即往地真抓實管,並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從而改變了過去羣眾對班子的不信任、幹羣關係緊張的被動局面,呈現出了羣眾主動找村裏給聯繫活計的良好勢頭,這在過去是從來沒有的。
  剛開始時幹部羣眾滿足現狀,因循守舊,怕擔風險等現象普遍存在。面對這些不利因素,支部書記及時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深入到屯多次召開羣眾座談會,搞好算帳對比,並請打工典型現身説法,以打工的典型事例讓人們看到致富的希望,覺得有前途、有奔頭,教育廣大幹部和羣眾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高認識,體會到眼下唯有發展勞務經濟才是最快捷、最有效的致富途徑。達成共識後幹部抓勞務輸出自覺了,羣眾也投親靠友紛紛找門路了,兩委班子抓住機遇,通過搞好宣傳發動,鼓勵農民走出去、集體組織送出去、派出能人帶出去等措施來加快勞務輸出進程。
  ——發展勞務經濟就要多動腦筋,找準定位。
  村兩委班子成員在發展勞務經濟上動了許多腦筋,想了許多辦法,切實找準突破口。一是闢建勞務基地,強化管理。採取依託能人搭橋、主動出擊、鼓勵農民外出創業等措施建成勞務基地16處。在建好基地的基礎上,村裏派村委會主任**和“一元錢”村官**,及委託能人**等人對基地加強管理,從而使無技能、無門路、歲數較大、頭腦較差的農民60餘人找到了活計,收入處於中等偏上水平。與此同時,搞好回訪,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村裏積極創造條件,組織村幹部每年深入老基地進行回訪,解決實際問題,穩定人心。並經請示鄉黨委,在人員較多、相對集中的天津葛沽和唐沽鎮建立了兩個黨員活動小組,定期開展活動,及時瞭解羣眾呼聲,傾聽羣眾的意見和建議。由於黨員發揮了主心骨作用,這些基地得到了鞏固和加強。全村依託基地外輸勞動力810人,佔輸出勞動力總數的59.1%,創收308萬元,佔勞務總收入的75.1%。可見,有了基地和能人,廣大勞務人員站穩了腳,有了底氣,有了更廣闊的就業空間,使勞務人員有目的流動,減少了盲目性。二是搞好技能培訓,增強就業本領。隨着勞務輸出人員的增多,勞動力就業門檻逐漸升高,多數農民很難適應市場需求。針對這一突出問題,村裏聯繫縣職教中心、縣勞轉辦等單位,有針對性的定期開展職業技能、維權等知識的培訓。全村每年都培訓三次以上,使廣大務工人員基本培訓一遍,使勞動力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轉變,走出後紛紛成為用工單位的“搶手貨”、“香餑餑”同,時打造了誠實守信、質量過硬的特色勞務品牌,沒有出現務工人員“反彈”現象,工資大幅度地提高,有的走出國門,掙到了“洋錢”。農民**對電焊技術有個“小半仙”之稱,到大連京廣建築集團後,方知自己的這點技術只是皮毛,回來後參加了培訓,再到工地時,成了技術骨幹,他感動地説:如果不是村裏組織培訓,恐怕我早就被老闆辭退了,也不能掙上“大錢”。這樣的事例還很多,“先掌握一技之長,後走出去闖蕩”這在廣大務工人員中已形成共識。
  ——發展勞務經濟就要以情感人,辦好實事。
  “在家千般好,出門事事難,生活困難多,掙錢沒把握”,這是廣大務工人員的感慨和共同問題,因此,唯有用真心搞好動員,用真情解決實際困難,用真招解除後顧之憂,才能確保廣大外出人員走得放心,幹得安心,用人單位用的舒心。幾年來,村裏一直主張多為外出羣眾辦好事,辦實事:一是實施了“綠色通道工程”。村裏派專人協助農民工辦理外出有效證件,以真情感動農民工。同時,還派人為農民工免費訂外出車票,免費派車把農民工送到附近車站,僅此一項村裏每年無償墊付費用2000餘元,累計墊付資金10000餘元。二是實施了“暖人心工程”。其一,幫助農民轉讓土地、助耕或代耕。村裏每年幫農民轉移耕地1200餘畝,實現了“一户走出去,兩户有奔頭”的目標。村裏成立了26個黨員助耕隊,幫助外出人員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困難。2005年,**村前期內澇嚴重,給春播帶來實際困難,許多黨員把自己的地先放下,及時幫助沒有勞力的務工人員家屬排水、搶播,使這些人都把地播在了最佳時期,深受務工人員歡迎。其二,開通了線車。經村裏與有關部門協調,開通了到縣城的專用線車,把打工人員的子女送到縣幼兒園接受良好的教育,給羣眾辦了一件好事,去了一塊心病。其三,幫助解決生產資金。在“零風險”的前提下,村裏牽頭幫助農民貸款20餘萬元,扶持養殖黃牛150頭,規模耕種土地1000畝。通過這些有效措施,使廣大務工人員吃上了“定心丸”,解除了後顧之憂,促進了勞務經濟的蓬勃發展。
  幾年來,勞務經濟的發展,使廣大羣眾得到了實惠,綜合素質顯著提高,視野開闊了,思想解放了,觀念更新了,在增加收入的同時,學到了許多新經驗,新技術,變的更加文明瞭,為建設和諧社會打下堅實基礎。省、市、縣有關領導多次深入我村就勞務輸出進行了專題調研,給予了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這為我們加快勞務輸出步伐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力爭把勞務經濟作大作強,為加快小康社會進程做出應有的貢獻。
  
  
  
  
  認真搞好組織發動引導農民勞務致富
  
  **鄉**村是一個人多地少的村,全村人口2365人,耕地12072畝,人均耕地僅5畝。種地的微薄收入就一般家庭而言,勉強維持温飽,沒有餘錢,更談不上能致富了。對此,村黨支部一班人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怎麼辦?支部書記**通過外出考察,反覆琢磨,認準了勞務經濟這條來錢道。他組織召開了兩委班子會議,認真研究組織羣眾外出務工的措施和對策。當初班子成員也有很多顧慮,一是擔心村裏搭錢,二是怕掙錢拿不回來,最終落個費力不討好的結果。針對這些認識問題,孟支書思前想後,村裏這幾年也有點積累,在勞務輸出上幫農民一把,搭點錢也是值得的,而且只要把工作做到家,不會掙不到錢的。大家統一思想達成共識之後,黨支部一班人開始一心一意的抓起勞務輸出工作來。通過村黨支部的宣傳、集中組織輸出、中介輸出、基地吸納、組織企業對接輸出、“雙帶”輸出等辦法,2005年全村轉移勞動力599人,佔勞動力總數58.7%,佔富餘勞動力的97.8%。全年勞務收入300萬元,拉動全村人均增收1268元。使一些農户通過勞務輸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觀念轉變天地寬,這個道理講起來容易,但具體落實到農民身上就很難了。個別村民寧可在家種地守業,也不願意外出受苦遭罪去創業,尤其是那些貧困户,本來就窮的要命,但就是不認“人挪活,樹挪死”這個理兒,一談外出務工,總是認為“小子出去就惹事,姑娘出去就學壞”,錢掙不回來不算,整不好人工還得搭進去。針對這些阻礙勞動力轉移的落後思想,村黨支部每天用廣播反覆宣傳勞務輸出的重大意義,跟羣眾講誰外出打工掙錢了,有啥活適合什麼樣的人幹,引導村民想出去、真出去。同時,班子成員分頭深入到農户家中,坐在炕頭上與村民嘮家常,用算帳對比的方法,引導廣大羣眾轉變思想觀念,主動走出去,到外面去闖、去嘗試。
  “只要想出去幹活,請到村裏來”,這是黨支部對羣眾做出的承諾。為了進一步樹立黨支部在羣眾中的良好形象,保證輸出渠道的暢通,村裏千方百計的為羣眾尋找條件好,錢把握的用工單位。*支書帶頭利用親朋好友的關係,廣泛蒐集勞務信息,而且對確定的項目,都要親自去考察一番,感覺妥當了,再送農民出去。比如:去年村委會主任**通過親屬牽線搭橋,與山東龍口隆基集團建立了聯繫,支部書記**到該企業實地考察、談判,定下來後他親自把人送到目的地,一次性輸出38人,每人每月工資1600-1700元,供吃供住,村裏還為這38人拿了路費、體檢費總計17000多元。同時,為了樹立三合村輸出人員的信譽,鞏固基地,確保穩定輸出,還在選好人、選把握人上作文章。共產黨員**在温洲鞋業務工多年,每年帶出的本村羣眾都保持在40人左右,被鄉村譽為信任勞務大使,深受羣眾的歡迎和支部的信賴。另外村黨支部經過多方努力,還與**市苗必壯有限公司建立了穩定的勞務輸出關係。全村每年在苗必壯公司工作的人員有20多人,他們工作兢兢業業,得到了公司領導的認可,樹立了**村人的良好信譽,打造了**的勞務輸出品牌。村兩委班子成員還積極走出去,千方百計抓勞務信息,聯繫勞務市場,建設勞務基地。通過努力,目前已在温洲、大連、哈市、瀋陽、山東龍口等地建立了穩定的勞務基地10個,為全村勞動力的規模輸出和持續輸出奠定了基礎。
  為了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綜合素質,村黨支部還經常邀請縣勞轉辦、縣職業技術學校、農委、司法等部門到三合村講課,對農民進行勞動技能、維權和法律知識培訓。而且縣、鄉的各種專業技術和技能培訓,村裏都免費出車拉羣眾去參加。每批外出務工人員臨行前,還採取以會代訓的方式,進行務工知識、城市生活常識等的引導,實行先培訓後上崗,提高了外出打工人員素質,贏得了市場。在解決外出勞務人員的後顧之憂上,村裏還專門出台了三優先、五保障的傾斜政策,即:土地優先幫助流轉,户口優先幫助遷移,身份證優先幫助辦理,保證勞務人員土地經營權不變,保證土地轉包收入歸勞務人員所有,保證“一免兩補”政策兑現到位,保證勞務人員家庭財產和留守人員生命安全,保證外出勞務掙到錢,否則由村裏承擔責任。同時説到做到,千方百計為外出勞務人員解決實際困難。七組村民許立輝,家中四口人,母親常年有病,結婚時拉下近兩萬多元的饑荒,為鼓勵他外出務工,村裏為他母親落實了低保政策,幫助他把土地一年一流轉,兩口子去年到瀋陽打工,一年便還上了所有的外債;
六組村民張亞忠,去三江種地賠6萬多元,尋死的心都有,從三江回來的當天晚上,支部書記**得知後給他家送去四袋麪粉,第二天又送去五袋大米,並把他老父親安排到村裏打更,同時每學期資助給他的孩子二百元學費,將孩子送到閣山中學讀書,使孩子能夠繼續學習,倆口子能夠安心的在大連打工,去年兩人掙了一萬二千多元,生活開始有了轉機。事實證明,近幾年**村的勞務輸出促進了全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羣眾樂了,黨委、政府滿意了,加快了致富奔小康步伐。
  
  
  
  
  鮮漢搞勞務兩族同致富
  
  **村是鮮漢兩族聚居村,有4個自然屯,其中鮮族屯3個,漢族屯1個。全村302户,1326口人,其中鮮族166户,715人;
漢族136户,611人。
  近幾年來,我們村充分發揮朝鮮族的民族優勢,積極組織鮮族村民開展跨國勞務輸出,並帶動漢族羣眾一同走出去。目前,勞務經濟已成為村經濟的主體,鮮漢兩族村民實現了共同富裕。1998年,我們村被國家民委和省政府聯合授予“民族團結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2005年全村輸出勞動力418人,其中到韓國、美國、日本等國的跨國輸出154人,佔全村轉移勞動力的40%。全村年勞務總收入達800萬元以上,人均純收入超過9000元,住房磚瓦化率、電話入户率分別達到70%和80%,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轉變思想觀念,發揮典型引帶。早在1991年,村裏的鮮族村民就開始通過韓國親屬關係,嘗試跨國搞勞務。三年後,他們每人揣着4萬多元的票子回來了,給村民們很大震動,鮮族村民紛紛效仿,尋親靠友出國打工。出現了***等一批冒尖户,鮮族羣眾迅速的致了富。面對部分鮮族羣眾通過出國打工緻了富,而漢族羣眾還在守着幾畝土地維持温飽的情況,村兩委班子決定從解決羣眾思想觀念入手,調動他們外出打工的積極性。為了打消漢族羣眾怕歧視、怕掙不到錢、怕上當受騙等心理,村裏組織漢族羣眾到出國的鮮族羣眾家參觀,各種高檔的家用電器看得漢族羣眾眼熱心跳。同時村裏還請出國致富的鮮族務工緻富典型現身説法,講國外見聞,談致富經歷,介紹勞務輸出的有關政策,漢族羣眾的心也逐漸地活了起來,勞務輸出的積極性顯著提高。
  ——密切族羣關係,拉近感情帶。開始的時候,鮮族羣眾從族羣利益出發,一家帶一家“滾雪球”一樣逐漸富了起來,漢族羣眾卻乾着急參與不進去,鮮漢兩族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這一情況,村支部、村委會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我們從幫助全村羣眾共同致富的角度出發,樹立鮮漢羣眾同走致富路的思想意識的同時,千方百計密切族羣關係,有計劃地把鮮漢兩族的村民聚在一起,開展各種活動。鮮族羣眾每月1號、15號有組織集體活動的習慣,村裏安排漢族羣眾也來參加,一起開展文體活動。鮮族羣眾舉辦運動會、老年節等,村裏也安排漢族羣眾參加,組織兩族羣眾一起踢足球、盪鞦韆。我們還通過黨員服務區活動,安排漢族黨員照顧鮮族外出人員的家屬,幫助完成村裏分配的任務等,使鮮族羣眾深受感動。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見到了效果,不但使許多漢族羣眾學會了鮮族語言,為出國務工創造了便利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增進了兩族羣眾的感情,拉近了關係,逐漸的鮮族人外出也不只找本族人了,開始帶着漢族人一起出國打工。漢族村民**由她的鮮族鄰居**帶到韓國打工,三年回來掙了10多萬元,嚐到甜頭、學到經驗的**去年又自己到馬來西亞打工。近幾年,在鮮族羣眾的直接幫助下,先後有27名漢族羣眾到國外打工。現在漢族羣眾已經徹底轉變了觀念,積極主動地尋找門路外出務工,全村在外打工的漢族人已達100多人。
  ——分解工作任務,組織協調帶。為增加勞務輸出總量,我們不斷強化村支部、村委會的職能作用,給鮮族黨員、幹部交任務、壓擔子,要求他們給漢族羣眾出國務工牽線搭橋。開展黨員服務區活動,安排從事勞務輸出的鮮族黨員包扶漢族羣眾;
安排從事勞務輸出的鮮族幹部與漢族貧困户結成“一幫一”對子;
與在國外的鮮族村民溝通聯繫,讓他們蒐集有關信息,幫助漢族村民走出去。漢族村民**原來生活貧困,鮮族黨員**與他結對子後,幫他辦理了簽證,還給他墊付了大部分的出國費用,把他帶到了韓國,現在**已在韓國幹了4年,年勞務收入10萬元以上,迅速脱了貧致了富。鮮族人**必按照村裏的要求,先後帶出大興30多名村民到馬來西亞打工,這些人中多數是漢族羣眾。漢族村民**兄弟在鮮族羣眾的帶領下到韓國務工,三年回來後都扒掉土房,分別蓋起了三間大瓦房,手中都還剩5萬元左右的存款。鮮族村民**通過他韓國的女婿聯繫到60人的出國勞務合同。目前村兩委班子正在積極組織鮮漢兩族羣眾報名,並幫助他們辦理出國手續,籌集出國費用。如果這批出國勞務取得成功,那麼大興村外出勞務人數將達到460人,佔全村勞動力總數的80%,村民收入將會有更大的增長,鮮漢兩族羣眾生活將更加富裕。
  
  
  拓寬勞務輸出渠道多方發展勞務經濟
  
  **村共有14個村民組,農業人口3010人,農村勞動力1855人,富餘勞動力950人。近幾年來,我們村兩委班子把勞務輸出工作作為一項富民強村的主導產業來抓,以有組織、有目標地發揮能人引帶和集體組織輸出為重點,投親靠友異地開發,大力輸出富餘勞動力。2005年輸出勞動力998人,佔富餘勞動力的105%,佔勞動力總數的54%,年勞務收入488.96萬元,拉動全村人均增收1620元。
  一、強化組織領導,做大做強勞務經濟
  我們村是個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的大村,特別是近年來農業機械化基本普及,大型農機具逐漸增多,富餘勞動力逐年增加,嚴重製約了人均收入的整體提高。2004年在鄉黨委的要求和佈署下,我們結合本村實際,通過兩委班子會議研究決定,確定了全力打造勞務經濟品牌、構建勞務經濟跨越式發展的總體思路,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成立了勞務輸出領導組織,組長由黨支部書記**擔任,副組長由副書記**擔任,成員有會計、連長、婦女主任、共青團書記、各屯治安員等組成,定期研究勞務輸出工作。並且確定黨支部書記**負責常年在外抓勞務輸出工作。
  二、注重異地開發,幹部帶頭搞產業,引導農民外出搞勞務
  村黨支部書記**一心一意想着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他想僅靠這微薄的土地,何時能帶領百姓富起來?這五尺高的東北漢子徹夜難眠,冥思苦想後,他想到三江農墾局有個朋友叫**,是**農墾局**農場作業區主任。於是**打通了**的電話,電話裏傳來了喜訊,我這裏地有,價格你來考察後面談吧!孫立的眼睛亮了,如果把本村的勞動力引導到三江去種地,把家中騰出來的土地包給本村的村民耕種,這不是走一户富兩户的好事嗎?這不是一舉兩得嗎?這個大膽的設想在他心中誕生了。2004年臘月二十他帶領三名班子成員踏上了通往三江的列車,在朋友高亮的引薦下,頂風冒雪,不畏嚴寒,對三江的鴨綠河農場、友誼農場、八五三農場、虎林農場等四個農場進行實地考察,考察的結果是三江地勢平整,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適合水稻種植。當時就與三江農墾局簽訂種植1500畝地的合同。**一班人不顧一路疲勞,火速返回村裏,連夜召開兩委班子會議,研究落實到三江搞異地開發事宜。班子成員分頭到各屯有種植經驗的農户家做宣傳工作,走異地開發之路。剛開始進行宣傳時,遇到了很多難題,老百姓對外出種地認識不上去,有的怕三江的土質不好,糧食產量上不去,有的擔心糧食掉價,怕賠錢,有一部分想去的又缺少資金,有一部分想去又怕承包田被村裏收回,面對這麼多問題,村支部書記親自帶頭承包270畝,村會計**承包200畝,連長**承包200畝,到三江搞異地開發。經過村兩委班子會議決定,到三江搞異地開發户給予一定的優惠。農户的承包田可自行轉讓,村裏不予干涉,享受同等一免兩補及其他國家政策性優惠,子女入學村裏給交學雜費,因缺肥、缺種子等資金不足,村裏負責與信用社聯繫擔保貸款等。在2005年村裏幫助三江開發户協調貸款200多萬元,在村幹部的帶動和宣傳引導、動員及優惠政策的鼓舞下,有70多户200多名勞動力到三江種植水稻,搞異地開發。2005年到三江種植水稻的農户喜獲豐收,可創產值220萬元。
  三、靠能人引帶和發展基地輸出富餘勞動力
  近年來農民增收緩慢的主要原因是僅靠微薄的土地掙錢,一年種完地下來,大部分勞動力閒置在家,無所事事,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兩委班子成員多次研究規劃本村的勞務經濟工作,“要想富、出勞務”,使農民真正走出去,必須在能人引帶和發展基地上做文章。目前該村已通過親緣關係、同學關係、朋友關係在大連、遼寧、天津、大慶等城市建立基地6處,充分利用基地吸納性強、穩定性好的特點,依託基地和能人向外輸出勞動力。靠能人引帶和靠基地輸出勞動力300餘人。朱文祥是躍進村三組村民,在大連博大建築公司工作,任人事部經理,村裏與他取得聯繫,集體組織輸出60人到博大建築公司務工;
三組的**2002年開始在天津塘沽區搞運輸工作,他瞄準運輸行業,帶領30餘人到那裏搞運輸;
八組的**憑藉親屬的關係在遼寧省鞍山市建築工程隊簽訂了常年的用工協議,並組織本地民工40人在那裏搞防水卷材工作;
三組的**借親屬關係在大慶打工多年,站穩了腳跟,帶領35人在大慶純淨水公司做送水工作;
10組**在哈市道外區搞建築裝璜以來,憑自己的手藝,帶領本村30人在哈市搞裝璜工作。
  四、強化管理,鞏固輸出成果
  我們注重全程管理,全程服務,建立了考察、簽訂勞務合同、集體組織、統一輸送、信息反饋、跟蹤問效的一體化勞務輸出體系。2005年9月份,由黨支部書記帶隊,在考察基地的同時,對基地的輸出人員進行了回訪,全面瞭解輸出人員的生活和工作情況,以及用工單位的意見,既增進了用工單位與勞務人員的感情,又增強了用工單位與我們輸出組織的穩定合作,使躍進村輸出的羣體不斷擴大,合作伙伴不斷增多,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使外出人員既增加了收入,又提高了素質,由原來的不敢走出去,變成現在的勇於闖市場、推銷自己、結交朋友,使我村的勞務經濟工作取得了政府認可、羣眾滿意的雙贏效果。
  
  
  
  
  全方位服務多渠道輸出
  
  我們**村現有勞動力1350人,2005年轉移勞動力810人,佔勞動力總數的60%,其中:內轉210人,外輸600人,勞務收入達324萬元。近年來,我們一直把勞務輸出作為發展村級經濟的重點,時時抓在手上。村裏成立了勞務輸出領導組織,明確了支部書記對該項工作負總責,強化了工作措施,多渠道輸出勞動力。
  一、抓信息宣傳,為百姓尋求門路。一是廣泛收集信息。無論是上級業務部門,還是其它用工單位,以及各業能人發佈的任何一條真實的、有價值的信息,我們都能夠收集起來,進行歸類整理。二是及時傳播信息。在收集歸類的基礎上,我們進行了廣泛的宣傳。採取召開會議、廣播傳播、張貼標語、發放宣傳單、走家串户動員等多種有效形式進行廣泛的宣傳。
  二、抓基地建設,擴大輸出總量。近幾年的工作實踐讓村兩委班子充分認識到,勞務輸出要想有大的發展,就必須拓展發展空間,增加輸出總量。這個村分別在哈市、延吉、天津、加格達奇、唐山等地建立了穩固的勞務輸出基地,為擴大輸出總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目前基地輸出人數已佔全村輸出總數的40%以上。
  三、抓典型引帶,發揮示範作用。八組村民**等,在九二年就出去到延吉打工了,開始時都是為別人賣豆腐,後來他們不甘於現狀,開起了自己的豆腐房,隨着實力的逐漸增強,他們的目光投得更遠了,相繼又做起了運輸、酒店等生意。**的運輸公司共有大小車輛10多台,固定資產高達50多萬元。**的東北王大酒店在本地也是頗有名氣。他們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經歷教育了一些人,他們的胸懷大志、敢闖敢幹的精神激勵了一些人,目前該村在延吉打工的就有70多人。
  四、抓幹部引帶,改變輸出方式。我們村是合併村,而且是書記、村長“一肩挑”的村,但還是把民兵連長派出去,讓他常年在外帶領本村羣眾搞勞務。2005該村民兵連長先後來到延吉、天津、哈市、唐山等地聯繫用工單位,先後組織規模輸出六次,人數達380多人。2019年初勞務輸出“雙帶”工作會議後,該村連長又帶領30多人到唐山市搞填海。在他的引帶下,春種後還將有50多名羣眾到天津、唐山等地務工。
  五、抓組織協調,完善各項服務。一是為外出人員辦理身份證。對一些外出沒有身份證的務工人員,村裏主動協調派出所等有關部門,為大家儘快辦理身份證,從而為外出人員提供證件保障。二是解除外出人員的後顧之憂。對外出人員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村裏都落實了幹部包保責任制,從而使他們能安心在外搞勞務。三是為外出人員解決路費。遇上外出缺少路費的貧困人員,村裏都召開村兩委班子以及黨員大會,專題研究為他們解決路費問題,多數是班子成員以及黨員共同集資為外輸人員解決路費。近幾年來,共為外出務工人員籌集路費5000多元。四是建立健全勞務輸出的各種檔案。特別是各種勞務能人檔案的建立,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能人的分佈以及工種收入等情況,為更好地促進輸出打下堅定的基礎。五是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土地流轉機制。①宣傳土地流轉政策,核心內容是執行好黨的“二輪土地”承包政策,支持外出務工農民土地自願流轉。②典型引導。利用一些土地流轉多年、在外務工收入可觀的典型進行引導,充分開發富餘勞動力資源。③出台相應的扶持措施促進流轉,為土地流轉提供保障。
  
  
  
  離土創業奔富路
  
  我們村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村,全村10個自然屯,12個村民組,742户,3007口人,剩餘勞動力近千人,耕地面積19907畝。全村勞動力1585人,2005年輸出勞動力752人,佔勞動力的47%,佔富餘勞動力的94%。勞務收入220萬元,人均增收730元。以往,村民們受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過着老守田園,依靠土地生存的日子,農民的生活水平很低。現如今,他們通過走出土地,走出家門創業,以勞務輸出做為增收創收的“法寶”,踏上了小康之路。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937元增至現在的2560元,農民過上了寬裕的生活。
  想盡辦法,掃除羣眾思想障礙。當第二輪土地承包結束後,村裏一些農民逐漸認識到要想盡快實現富裕,過上小康生活目標,僅靠單純的農業生產“單口咬”是不會實現的,只有充分挖掘自身資源才能走上富裕路。實踐證明部分率先走出土地、走出家門頭腦靈活的農民,都掙到了錢。但是大部分農民的思想上還是存在着一些顧慮,認為自己是農民,就應該守着土地過靠天吃飯的日子。認為自己文化水平低,到外面找不到好工作,害怕上當受騙。也有的是由於家庭負擔重,怕外出打工家裏孩子老人沒人照顧。為解決這些思想障礙,村兩委班子一至認為,勞務輸出要想有大的發展,打消農民思想顧慮是開展勞務輸出工作的前提和保證。為此村兩委成員走屯串户搞座談,講解勞務輸出的好處。一是用算賬對比的方法激勵廣大羣眾外出搞勞務。通過算種地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的對比帳,得出外出打工一年最少比在家務農多掙2000多元錢。二是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發動。對於一些有木工、瓦工等手藝的,就動員他們利用技術走出去。三是發揮示範引帶作用。一些先走出去打工的村民是最早嚐到甜頭的人,在農閒時節,組織他們回村現身説法,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説服教育廣大村民走出去,活生生的實例使村民們的思想受到了觸動,他們認識到,外出打工是他們致富的主渠道。
  廣開門路,多渠道輸出勞動力。一是“送”出去。村兩委成員先後多次外出考察用工企業,並對蒐集到的用工信息進行歸納整理,選擇適合本村勞動力就業的崗位,及時發佈給羣眾。村裏通過原來在克音村下過鄉的哈爾濱知青聯繫到了一處用工量很大的建築活,村裏馬上與用工單位取得聯繫,將從事過建築工作的40多人送到了用人單位。目前,村裏已在天津、河北、哈市、綏芬河、雙城、寧安等地建立勞務輸出基地8處。二是“帶”出去。充分發揮能人引帶作用。本村一些經常在外打工創業的能人,不僅在經濟上有了較高的收入,還積累了豐富的務工創業經驗,全村經過他們引帶出的務工人員佔外出務工人員的73%。如本村的村民**在瀋陽經營防水卷材多年,現在擁有固定資產近千萬元。在他的帶領下全村有30多人從事此項工作。另外本村村民**在**的幫帶下,現在已經開始獨立經營防水卷材,每年帶出村民達到20多人,年創收30多萬元。一組村民*在縣火車站負責貨物裝運。他利用親情、友情關係,長年內轉本村勞動力150多人。三是“引”出去。村還加強了務工信息發佈工作,每年都通過報紙電視台等媒體向外地展示本村的勞動資源,使外地用工單位瞭解這個村的村情;
同時村裏還定期與各地的勞務中介組織聯繫,及時交流勞務信息。四是“拼”出去。為了能夠適應現代用工的需要,一些年輕的農民主動走進校門學技術。支部書記商樹林以身作則,首先將自己的兒子送到哈市培訓噴漆技術,從而帶動了本村17名初高中畢業生到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培訓,多數學完後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如:***在哈軸技校學習二年,分配工作後每月實習工資就800元;
**等11人在青島博益職業技術學院學習,也即將畢業走上理想的工作崗位。我們村在輸出男勞動力的同時,也把女勞動力外輸工作擺上了重要位置。目前,僅在哈市務工的婦女就有100多名,主要從事家政等工作。
  強化服務,解決務工者後顧之憂。為了讓村民安心在外打工創業,在抓勞務輸出工作之初,村裏就把服務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緊緊抓在手上,並貫穿於勞務輸出工作的全過程。農民沒有技術就請專業技能講師來村培訓;
農民沒有找到工作,村裏就同各地用工企業聯繫;
農民走出去後村裏幫助留守家屬搞好生產生活。首先是做務工人員和他們家屬的思想工作,讓大家認識到只有外出搞勞務才能賺到錢,才能提高生活水平,徹底地放下思想包袱,為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屬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為了使外出的、留守的都放心、安心,村裏專門設立了一部打工專用電話,方便家屬和務工人員的聯繫,並且村裏還設專人為務工人員維權,使外出務工人員的權利和利益得到了保障。
  
  
  
  
  抓好“四個結合”確保穩定輸出
  
  近幾年來,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把勞務輸出作為重頭戲,精心組織,科學謀劃,加大投入,搞好服務,工作取得了明顯效果。2005年全村轉移勞動力910人,佔勞動力總數的49%,實現勞務收入350萬元,佔全村農民總收入的23.8%。工作中我們主要抓好了四個結合。
  一是思想發動與組織領導相結合。村裏創建了宣傳欄和宣傳板,張貼外出務工先進典型的圖片和事蹟材料,每月一期,收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同時還將全鎮的外出務工典型事蹟,以傳單的形式逐屯逐户發放,在羣眾中引起強烈反響,使一些等待、觀望的村民增強了外出務工的信心和決心。為了強化對勞務輸出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了以村黨支部書記為組長、“兩委”成員參加的勞務輸出領導組織,下設具體工作人員,健全了工作網絡,制定了村勞務輸出目標責任制,人人落實責任。
  二是信息引導與政策諮詢相結合。村裏與北京、哈爾濱、長春、大連等省內外大中城市的勞務中介組織建立起長期穩定的聯繫。通過傳真、電子郵件和上網查詢等形式掌握勞務用工信息。還配備專職信息員,主要是對收集來的信息進行篩選和梳理,通過印發傳單的形式,發放到村民手中。去年一年,全村有近500人是通過這些信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近兩年來,村裏在蒐集發放勞務信息方面的投入就達5萬元。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還注意對農民提供各種政策服務。把《勞動法》和《國務院關於做好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管理和服務的通知》等相關法規和文件以召開村民代表會的形式,由村幹部組織學習,提高外出人員自我保護意識;
,村裏還通過鎮裏請上級有關部門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集中培訓,講解法律知識和政策等。
  三是集中輸出與分散輸出相結合。與哈爾濱、大連等城市多家用人單位建立起夥伴關係,根據對方的用工條件和要求,對本村農民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能培訓,使之達到一定的專業水平,經用工單位統一考試後,集中輸出。截至2005年底,經過統一培訓就業的農民就有900多人。另一方面,村裏還多次組織農民與用工單位對接,直接讓農民與用工單位洽談。2004年,在參加哈洽會之機,組織村民直接與哈市家政服務中心的領導聯繫,進行洽談,一次就輸出保姆20人,服務員40名;
僅哈爾濱建築公司一次就在這個村招收錄用瓦工30人。通過組織勞務對接,全村共輸出勞務人員300多人。
  四是強化管理與跟蹤服務相結合。對各組外出務工人員實行週報告制度,進行動態管理。在村裏建立勞務輸出人員簿、卡、冊,掌握每一位外出務工者的去向、工資以及家庭生活需求情況,儘可能地讓外出務工者安心、放心,無後顧之憂。一是對主要勞動力外出務工的家庭,村裏建立了互助組,結成一幫一的對子,為務工農民代耕、代收。二是為有組織輸送的外出務工人員報銷車費。2005年初,村裏一次性組織向大連輸送50名建築工,由村裏出錢僱客車,派專人護送到目的地。三是精心照顧外出務工人員的子女。對夫妻雙雙外出務工的家庭,中國小校對其子女實行班主任包保責任制,給予更多的關愛。四是在外出務工人員集中的地方建立基層黨小組。哈爾濱聯豐飼料公司有我村務工人員50多人,去年在鎮黨委的幫助下,成立了黨小組,增強了務工人員的凝聚力和榮譽感。現在,全村外出務工人員已有2人加入了黨組織。
  
  
  
  外輸內轉並舉
  推動勞務經濟健康發展
  
  我們**村是區劃改革後的合併村,全村有7個自然屯,11個村民組,925户,農業人口3458人,勞動力1478個,現有耕地面積20199畝,人均5.8畝,是全鄉貧困村之一。多年的農村工作實踐使我們深深認識到,鄉親們光靠種幾畝承包田想脱貧致富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想富必須通過多種渠道為農民找致富門路。為此,兩委班子成員走村串户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感覺勞務輸出是羣眾致富見效快、風險小、免投資的好項目。抓勞務輸出工作首先要解決好乾部思想認識問題,解決與已無關、為難發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極思想認識。為此,村裏多次召開兩委班子會議,專門研究勞務輸出工作,逐漸統一了村兩委班子成員的思想認識,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勞務輸出工作。通過兩委班子成員的積極努力工作,全村的勞務經濟已初見成效。2005年勞務輸出人數達到826人,佔勞動力總數的56%,實現勞務收入210萬元,勞務輸出收入佔全村人均收入的28%。我們村的勞務輸出工作得到了鄉黨委、政府的認可,廣大羣眾的對村兩委班子能真心實意幫助他們找就業門路、找致富項目、找活幹有錢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具體做法是:
  一是抓宣傳發動。兩委班子成員深入農户家中做思想工作,把黨的富民政策以及勞務輸出的重要意義宣傳給羣眾,同時宣傳本地看得見摸得着的典型,使原來老守田園、小富即安、不願出去、不敢出的舊觀念有很大轉變。
  二是在引、帶、聯上下功夫。班子成員幾次赴哈市、安徽蕪湖市、天津等地去鞏固老的勞務基地、闢建新的勞務基地。目前,我們村在天津養奶牛的就有23户,養殖總量達到268頭,年收入在50萬以上。早期赴天津搞奶牛養殖的&&**&*等養殖規模都在30頭以上,現在僅三人就擁有100多萬元資產。村原老支部書記**,1996年開始到哈市一家供熱公司燒鍋爐,通過幾年努力贏得了公司領導的信任,並建立起了一定的“關係網”。2005年村裏又與他聯繫,秋收後輸出了近百人,年內可創收50多萬元。去年七份村支部書記**親自帶領61名村民到安徽蕪湖市**防水材料廠務工,這些人兩個月純收入11萬元。2005年下半年通過**鄉在哈市冷凍廠闢建的勞務基地,又吸納了我村30多名婦女勞動力。並且村裏還委派婦代會主任**親自到冷凍廠帶領這些婦女務工,有效的保證輸出效果,使30多名婦女能夠安心的在廠子工作。
  三是在加大外轉力度的同時,也不斷在內轉上下功夫。通過政策鼓勵、積極引導。2005年村裏引進了兩户黑木耳種植户,木耳栽培達到24萬袋,吸納本村富餘勞動力40多人,有效解決了家裏脱離不開的富餘勞力就業問題,達到廣大村民不離土、不出村在家門口有活幹,有錢賺,使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通過幾年的積極努力工作,我們村的勞務經濟得到很快的發展,在廣大村民中形成了“想致富、出勞務”的新觀念。廣大村民的思想觀念的轉變,推動了全村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兩委班子成員正在以百倍的信心、萬分的努力投身於勞務輸出工作中來,正在用自己的行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發展勞務經濟加快致富步伐
  
  **村位於*&*&東北部,諾敏河南岸,擁有耕地28650畝,其中:水田14300畝,旱田14350畝。近年來,隨着農村税費改革的不斷深入,兩委班子清醒地認識到,新的形勢下,應把農民增收的重點放在大力發勞務經濟上,採取得力措施大力推進。2005年全村轉移勞動力694人,轉移收入達191萬元,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勞務輸出工作先進村。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羣眾對發展勞務經濟重要性的認識。為了提高廣大羣眾對發展勞務經濟的認識程度,激發積極性。我們村始終把宣傳發動和教育引導工作緊緊抓在手上。一是利用廣播進行宣傳引導。村委會辦公室利用廣播早晚播放用工信息、勞務知識、勞務能人事蹟等,宣傳引導更多的人外出務工。二是入户宣傳引導。村“兩委”成員入户走訪,根據各户的實際情況,通過算收入帳、效益帳的方法,幫助各户謀化致富思路,引導剩餘勞動力轉移出去。三是請勞務輸出能人現身説法。村委會把村裏外出搞勞務頗有成績的人請回來,進行現身説法,介紹務工經驗和創業經歷。使廣大羣眾切實感受到外出務工是致富奔小康的良好途徑。四是利用過街旗、牆標、宣傳單等進行宣傳。走進十部村,宣傳勞務輸出的過街旗、標語醒目可見,近幾年來共發放勞務輸出宣傳單5000多份,用工信息近300條。
  二、強化培訓措施,提高勞動力轉移質量。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勞務市場,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時刻為百姓“補腦”、“充電”,使外出務工的十部人擁有一技之長,提高了他們適應城市生活的能力,樹立遵紀守法、依法維權意識和新的就業理念。一是選擇市場需求的熱門專業進行培訓。在培訓內容上,主要選擇餐飲、計算機、建築、縫紉、保安、家政、電焊、修理等熱門專業進行培訓。培訓重點以初高中畢業生為主。積極組織有外出意向的畢業生參加縣職業技術學校的短期培訓和中期培訓。對家庭比較貧困的,村裏還採取適當補貼的辦法,解決培訓所需的費用。二是開展靈活多樣的引導性培訓。村裏多次請縣勞轉辦、勞動局、司法局的有關人員來村講務工常識、維權、法律知識、城市生活常識等方面知識,進行了豐富的引導性培訓活動。
  三、發揮“雙帶”作用,闢建基地擴大規模輸出。一是培養能人,充分發揮能人的引帶作用。村民**於三年前到北安搞築路。2005年他把築路工程隊要擴展工程,急需大量民工的消息反饋給村裏,村委會成員通過走屯入户宣傳動員,組織了110人由**領着到北安搞築路,這些人年創勞務收入達88萬元。由於貢獻突出,**被村裏聘為“一元錢”村幹部。二是幹部帶頭,實現有組織轉移。年初,村委會主任**通過對勞務市場的考察,帶領33人到河北省文安縣新泰木業有限公司務工,他領帶的這些人年創收36萬餘元。三是鞏固規範老基地,闢建新基地。村裏在保持與各老基地聯繫穩定務工人數的同時,05年又開闢了新的勞務基地。新闢建了瀋陽建築公司、河北琢州裝璜公司兩處勞務基地。
  四、優化服務質量,解除務工人員後顧之憂。一是組建農民工服務隊。村裏成立了以黨支部書記張亞軍為組長的農民工服務隊,幫助外出務工農民家庭代耕、代種、代收,有效解決了外出務工者家屬生產生活遇到的困難和難題。二是出台優惠政策,鼓勵羣眾外出務工創業。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承包田,土地承包期內保留其承包經營權,允許和鼓勵土地依法流轉,切實保證務工人員合法權益。
  
  
  
  
  發展勞務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我們**村現有7個自然屯,全村耕地面10570畝,2193口人,勞動力1073人,剩餘勞動力514人,佔全村勞動力總數50%。俗話説的好“要致富,出勞務”,為了改變村民們貧窮的現狀,我們**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把勞務經濟作為農民們增收的一個重要渠道,不僅有效地化解了村裏耕地緊張的矛盾,而且加快了農民增收的步伐。據統計,2003年以來,全村輸出勞動力共計2400人次,累計勞務收入達到850多萬元,佔農民總收入的30%,在發揮黨支部和村委會組織優勢、做大勞務經濟、實現農民快速增收上,我們採取的主要做法是:
  一、更新觀念、解放思想、外出務工。農民收入水平低,生活貧困給加速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較大壓力,我們寶山村地少人多,人均耕地才5.1畝,農民們在秋收之後,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家閒着,無事可做,而且村民們思想保守,不願意外出務工,有的甚至認為丟臉,面對這些實際情況,我們村黨支部從實際出發,多方尋求農民致富門路,大力發展勞務輸出。村幹部們利用廣播、走村入户給村民們講解務工常識,印發務工典型資料,發放宣傳單,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大力宣傳勞務輸出的益處,同時請外出務工緻富典型回村現身説法,講述他們在外地打工創業致富的經歷。通過宣傳,農民的意識上去了,思想解放了,激發了他們外出務工的熱情。通過我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努力,2005年比2004年多輸出勞動力近100人。
  二、強化基地建設,穩固輸出渠道。為了確保打工者穩定的在外面務工,確保年度勞務輸出總量不減,我們村與一些實力雄厚、長期用工的公司和企業加強了溝通聯繫,多方面聯絡感情,使這些企業和公司逐步發展成了我們寶山村的勞務輸出基地。**省**建築公司的部門經理**是我們村在外務工人員中的佼佼者,是我們村飛出的金鳳凰。雖説近幾年她地位高了,收入多了,但是她沒有忘記家裏的鄉親們,他回家鄉宣傳她的成功經驗,並給鄉親們帶回了致富信息,當我們得知**公司缺少工人時,充分了解她的公司後,我們大力向羣眾宣傳到她那務工。因為他所在的公司工資、待遇都有可靠的保障,慢慢的到**那幹活的人多了,我們充分利用這一關係,進一步加強了溝通聯繫和感情聯絡,徵求企業對我們村勞務輸出人員的意見和建議,準確把握需求方向,定向輸出。目前,這户企業已經發展成為了我們**村穩固勞務輸出基地。到現在為止,我們**村建立勞務輸出基地5個(小型基地4個,大型基地1個),我們村每年在這5個勞務輸出基地務工的人員就達250人以上,並且每人的勞務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
  三、依靠能人引帶,暢通輸出途徑。我們寶山村充分發揮了能人引帶的作用,增加了農民外出務工的渠道。幾年來,我們與在哈爾濱興華建築公司上班的**和在大連做買賣的**等十幾個致富能人取得聯繫,先後到大連、哈爾濱、綏化、綏芬河、大慶、秦皇島、深圳等十幾個大中城市與這些能人溝通,尋找了更多的勞務信息,開拓更大的勞務市場,暢通了輸出途徑。同時,我們還利用了春節放假有利時機,以村支部名義邀請了外出人員講解他們的創業經歷,致富之路。
  四、搞好乾部黨員示範引帶,帶動更多人外出務工。勞務輸出雖説可以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但有很多自發出去打工的農民,有時苦苦幹了一年卻掙不回錢來,合法權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護。為了改變這種現狀,響應鎮政府的號召,2019年2月,村黨支部副書記**帶領村民35人到大連海洋島鴻運養殖廠,從事裝卸工作;
黨員姜波帶領123人到正大建築公司從事建築工作,月薪都在千元以上。
  五、抓扶持服務,解農民的後顧之憂。在外打工的史忠孝,户口沒有遷出,開春回來要地,村上積極採取了措施給予了妥善解決,使他既得到了應分的承包田,又享受了一補兩免政策,務工積極性空前高漲。在哈爾濱打工的漢偉波由於在外面惦記家中的父母,但心秋收父母忙不過來,心裏十分矛盾,想回來不幹了,村裏得知這一情況後,組織了一個村幹部幫扶小組,及時把他家的黃豆收割了回來,免除了漢偉波的後顧之憂,使他能安心在外務工。
  六、注重培養提高,使輸出人員更好地適應崗位的需要。為了提高外出人員的素質,使他們掌握更多的就業技能,我們特別重視對外出務工人員的培訓工作,我們積極號召外出人員參加鄉里、縣裏組織的各項培訓學習活動。通過開展科普之冬和舉辦專業技能培訓班等形式,對農民進行文化知識,勞動技能,法律常識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同時,我們還積極鼓勵外出務工人員邊幹邊學,在實際工作崗位上鍛鍊提高自己。
  目前,我們村的勞動力輸出產業已步入良性發展軌道,2019年,我們將進一步把勞務輸出工作作為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來抓,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
  

《村集體發展勞務經濟系列典型經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