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中語文狼教案通用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1W

不管在什麼時候,寫教案都是我們上課之前最重要的準備工作,教案是幫助提升課堂效率的重要文件,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中語文狼教案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

國中語文狼教案通用8篇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煅煉學生口述能力,培養學生語感

過程與方法:小組學習、自主閲讀

情感、態度、價值觀:分析人物描寫,揣摩人物性格。

把握文章的主題,啟發與鼓勵學生髮現獨特的見解

教學重點、難點: 分析人物描寫,揣摩人物性格。

把握金錢與親情的關係,啟發與鼓勵學生自我表達。

教學設計:

一、導入:首先談話導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整體感知

1、瞭解預習情況,理清人物關係(課件出示)

讓學生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各自口述撰寫的于勒這個人物的小傳。

于勒身世浮沉,際遇坎坷,少年浪蕩,中年得意,老年淪落,你能給這個人物寫一個名片嗎?

于勒的名片

姓名: ( )

國別: ( 法國)

生活年代:( 19世紀後期 )

主要事蹟:少年浪蕩,中年得意,老年淪落

獲得榮譽:正直的人、有良心的,好心的于勒、有辦法的 這個傢伙

這個小子,這個賊,這個流氓

2、學生自由結合文本,瞭解于勒的際遇。

3、圍繞于勒的個人際遇 ,對他個人的稱呼,或者評價是怎樣的,你能從文章中找出來嗎?

4、結合對於勒這個人物的平價,讓學生圍繞于勒地評價展開對課文人物形象地分析,勾畫圈點人物描寫,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設問:人們對待于勒的態度有什麼樣的不同?

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境,從文章中找出向對應的語句,加強師生的對話。

三,賞析人物的描寫

分組討論揣摩人物描寫的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緊緊結合語言來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抓住神態描寫,分組討論,具體分析。

我父親突然好像不安起來,他向旁邊走了幾步,瞪着眼看了看擠在賣牡蠣的身邊的女兒女婿,就趕緊向我們走來。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隻眼也跟尋常不一樣。

母親也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説-------

我父親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啞着嗓子説

父親神色很狼狽,低聲嘟噥着------

父親指着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學生根據討論,探究人物的內心世界 並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神態。

四:拓展延伸

1、教師小結:古往今來,人們對金錢物慾的渴望,往往會超越真理、良知的防線,我國古代蘇秦也有這樣一段富有戲劇性的際遇。(補充蘇秦的事例)

2、 課內小練習

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___;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_____;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____;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____;錢可以買到紙筆,但買不到文思;錢可以買到獻媚,但買不到尊敬;錢可以買到夥伴,但買不到朋友;錢可以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錢可以買到權勢,但買不到實學;錢可以買到武器,但買不到和平;錢可以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的志氣。

3、下面幾則關於金錢的名言,或許讓我們理智的看待金錢,千萬不能淪為金錢的奴隸。

1.貨幣能使各種冰炭難容的人親密無間起來,迫使互不兩立的人互相親吻。(馬克思)

2.金錢是一個無底的大海,榮譽,良心,和真理都可以滅在其中。

3.如果你把金錢當成了上帝,它就像魔鬼一樣折磨你。(出示小黑板)

四:課外作業設計

假如時過境遷,于勒又發達了,他給菲利普夫婦又來信了,請你以“于勒叔叔又來信了 ”為題目,寫一篇小短文 。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小説內容,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科幻小説的魅力

2、把握小説主要情節,瞭解小説主要寫作手法,懸念的設置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3、領略小姑娘的崇高精神,感悟文章主旨。

教學重難點:

領略小姑娘的崇高精神,感悟文章主旨。

一、導入:

上週六,我們班組織了一次旅遊——文成九溪一日遊,大家都説説看,我們都帶了什麼去旅遊?(防曬用品、零食、相機、錢等)可是有人去旅遊卻帶了別人的眼睛,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請大家翻開課文23課《帶上她的眼睛》,一探究竟。

二、概括大意,梳理情節,瞭解懸念技法。

1、誰能解答老師剛才的問題。

2、剛才我們將故事大概説了一遍,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條理很清晰。作者有沒有按照這個順序來寫?這樣處理有什麼好處?

明確:設置懸念,能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讓讀者閲讀時充滿期待。

3課文作者劉慈欣,乃懸念大師,文章在許多地方尤其是小姑娘言行舉止上種下懸念,請找到一處,揭曉謎底。

三、瞭解小姑娘的精神品質,感受人物的偉大

1、過渡:當所有謎底都揭曉,懸念都解決後,再來回顧這個故事,此時湧上你心頭的是什麼感受?並結合課文內容説一説,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例如:沉重壓抑,如此年輕美好的生命,被永久地禁閉在地心,一輩子無法與外界聯繫。孤獨到極致,也殘忍到極致。

感動敬佩,最後的留言沒有訴苦,沒有絕望的嚎啕,只有平靜的敍述,勇敢的承擔。這份堅強,勇敢,和為科學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人肅然起敬。(魯迅: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小結: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曾説過,思想形成人的偉大,正是這份勇敢堅強樂觀,願為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才鑄就了小姑娘的崇高。

2、請同學們帶着這份感動敬佩再來讀一讀小姑娘最後的留言“……今後,我會按照研究計劃努力工作的。將來,也許會有地心飛船找到“落日六號”並同它對接,但願那時我留下的資料會有用。請你們放心,我現在已適應這裏,不再覺得狹窄和封閉了,整個世界都圍着我呀,我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上面的大草原,還可以清楚地看見那裏的每一朵小花呢……”

四、從“我”和小姑娘的對比中感悟主旨

1、過渡:同學們剛才的感受都是圍繞小姑娘來談的,但是卻忽略了文章中另外一個重要的人物,誰?“我”,小説以“我”的視角敍述故事,“我”是參與者,我是見證者,我也是改變者。有人説,表面上看,是“落日六號”內部的小姑娘被圍困了,然而實際上是“我”被激活了。你贊同這個觀點嗎?

明確:贊同,小姑娘雖然身體被困地心,心靈卻是詩意的自由的,“我”雖然身體是自由的,心靈卻是麻木封閉的。小説的末尾,“我”覺得地球變得透明瞭,“我”能感受到她的心跳,聽到她的歌聲,“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離她都不會再遠了”,説明兩個主人公已經交融在一起了,“我”被激活了,真正地打開了被世俗封閉已久的心靈,重新擁有了對生活的熱愛和詩意。小説通過“我”和小姑娘的對比以及“我”前後變化,凸顯了主旨。

2、運用對比詞,寫下感悟。

五、總結:

這個故事發生在未來,卻能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身影,當我們汲汲於名利,忙碌工作,執着於眼前的苟且時,不要忘了尋找生活裏的詩意,不要忘了帶上她的眼睛,讓心靈去旅行。

六、板書設計

帶上她的眼睛劉慈欣

讓心靈去旅行。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能通過閲讀課文,瞭解雲南歌會的特點。

2、能結合《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原文中的關鍵語句,通過對課文中重點句段的研析,深入體會雲南的歌會的真正魅力。

3、能通過對課文語言的分析揣摩,品味文章精妙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能通過閲讀課文,瞭解雲南的歌會的特點。

2、能分析揣摩文章精妙的語言。

教學難點:

能結合《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原文中的關鍵語句,通過對課文中重點句段的研析,深入體會雲南的歌會的真正魅力。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雲南的歌會》,作者沈從文。原文的標題是‘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選中的課文有刪節。而在刪節中有這樣一段話:‘參加雲南跑馬節,我其實另有所會心,但過不多久,更新的發現就把我引誘過去……’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這一年,正在歷史博物館工作的沈從文先生到雲南參加跑馬節,目的是為了從馬鞍韉油漆的工藝中找到中國漆器加工工藝的相關資料,但沒過多久,他的注意力就被雲南的歌會吸引了。沈先生究竟發現了什麼?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重難點字詞辨析

1、明確重難點字詞的音與形

2、齊讀字詞

三、初讀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學生拿筆圈點勾畫,標註字音並找出雲南歌會的特點)

2、教師提問:“雲南的歌會與我們平時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有什麼不同呢?”

3、學生交流討論

4、教師總結

場 合 形 式

山 野 對 歌

山 路 漫 歌

村 寨 傳 歌

“沈從文先生髮現在雲南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中都能聽到這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歌聲,雲南的人民就是這樣在美妙的歌聲中生活着,這一點,我們也從課文中發現了。”(板書:生活)

“那麼,沈先生在前面所説的‘更新的發現’僅僅是指這些嗎?沈先生還發現了什麼?”

四、再讀研析

1、研讀提示

“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

——沈從文《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

“同學們,在沈先生的原文中還有這樣一句話,動動腦筋,你能從這句話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嗎?”

2、研析“活人”二字(重點研析對歌的年輕女人)

(1)教師提問:“這是怎樣的女子?你從何得知?”

(2)學生交流討論

(3)教師點撥分析

a、重點研讀年輕女子外貌一段文字,尤其關注有關色彩的詞語。

b、重點研讀年輕女子盪鞦韆一段文字,尤其關注數詞及描寫女子狀態的詞。

c、重點研讀年輕女子唱贏後的表現一段,尤其關注下列加線詞語,這些取得勝利後的“反常”表現體現了雲南女子的淳樸本色的美。

“那次聽到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於是輕輕地打了個吆喝,表示勝利結束,從荊條叢中站起身子,理理髮,拍拍繡花圍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説,“你們看,我唱贏了”,顯得輕鬆快樂,拉着同行女伴,走過江米酒擔子邊解口渴去了。”

(4)教師總結

——活潑開朗(打吆喝、盪鞦韆)、聰明有智慧(對手強、一連唱敗三個對手)、漂亮健康(臉色、衣着、裝飾等)、大膽(盪鞦韆的表現)、淳樸本色(年輕女子唱贏後的動作)

“在這裏,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寫出了雲南的歌會中年輕女子的活潑開朗、聰明智慧、淳樸本色。此外還有山路漫歌中的趕馬女孩、山寨傳歌中活躍的人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展現在我們眼前。”

“那麼,在雲南的歌會中,鮮活的僅僅是人嗎?”

3、研析“寫景”一段

(1)學生朗讀

(2)教師提問:“我發現剛才同學們讀的這段文字裏出現的景物都很普通啊,無非是雲南當地常見的花鳥。這樣常見的景物在沈從文先生的筆下是怎樣變得鮮活起來的呢?”

(3)學生交流討論

(4)教師總結點撥

“報春花雖然常見,但擬人修辭的運用卻讓它不普通了,一個充滿情趣的鮮活生命就這樣躍然紙上。”

“這一段景物描寫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美妙有情。在這個連鳥都忍不住唱歌的美好景緻中,誰不想放開歌喉唱幾聲呢。”

“沈從文先生在這裏發現了美好的景是可以催發美好的情感的,而帶着美好情感唱出的歌即使聲音沙啞、即使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也依然悦耳動聽。雲南這塊充滿生機的土地就這樣孕育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板書:生命)

五、品讀感悟

1、教師提問:“沈從文先生的這次雲南之行發現了雲南人民每天都生活在美妙的歌聲中,發現了這塊美麗的土地上每一個生命都是那樣的鮮活。那麼,它還有別的發現嗎?”

2、學生討論交流

3、重點分析文章結尾的“原來如此”的含義

(1)提問:“日常生活中,我們在什麼樣的情境下會用到這個詞?它通常表達一種怎樣的心理狀態?”

——恍然大悟、驚喜發現

(2)提問:“這一次看金滿鬥會,沈先生有哪些驚喜的發現,又悟到什麼呢?”

——日常辛苦勞作的平頭百姓打扮得光鮮亮麗,似乎全然忘卻了平日的辛勞。

——最活躍的反而是老人,他們不因年老、牙齒脱完而沮喪,而是快樂、熱情地承擔起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4、教師總結

“沈從文先生的這次雲南之行不僅發現了雲南人民生活在美妙的歌聲中,也不僅發現在雲南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每一個生命都那麼鮮活,更發現了雲南人民樂觀積極的生命狀態。”(板書:雲南的歌會、發現、原生態)

六、收束點撥

“這一次的雲南之行,沈從文先生在雲南的歌會中完成了他的發現之旅,而我們也跟隨沈先生的筆觸完成了我們的發現之旅。”

“然而,沈先生為什麼如此關注雲南人民積極快樂的生命狀態呢?《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在創作時有怎樣特殊的背景呢?雲南人民的這種樂觀心境又給處於人生特殊時期的沈從文先生以怎樣的啟示呢?”

“同學們,去閲讀一些沈從文先生的傳記及代表作品,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更精彩的發現。”

板書:

【教學反思】

有關沈從文的背景資料和《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的原文資料為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正因為對相關資料的深入研究,我更深入地理解了這篇文章,又因為深入理解了這篇文章,我更走近了沈從文先生。於是設計了這次“發現之旅”,希望能帶領學生走進去,並幫助學生擁有奇妙的發現。

然而,因為時間的倉促、對學情的不甚瞭解以及自身在設計上的考慮不周,整節課完成後,感覺有些累。

一、教學內容過於飽滿,學生活動減少,導致教師在課堂推進中顯得較為吃力。

根據教學設計,這篇課文中幾乎每處重點內容都已涉及,而在短短的45分鐘之內,要讓學生找到這些內容,還要讀懂讀透,實屬不易。因此,該教學設計如能將一些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合併或作適當的刪減,教師授課過程中會更加從容一些。

二、細節問題設計欠缺,對學生啟發不夠,導致教師在某些問題的分析中籠統含混,學生無法從中領會清楚教師的設計意圖,課堂效果欠佳。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在大的程序和環節上思路很清晰,但在某些具體問題的設計中缺少了匠心。如分析“人美”和“景美”的兩個片段教學中,均存在不少隨意性,不少字句的分析不透不妙,難以幫助學生真正體味到這兩個片段寫作的妙處。如能精心設計幾個巧妙的小問題啟發學生,學生的收穫會更多一些。

總之,這節課給我的收穫很多,遺憾更多,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努力揚長改短,使課堂教學更加完善。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4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鏗鏘激越的語言。

2.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教學重點】

1.雅詞、美句的積累。

2.美點、妙要的品析。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反覆誦讀。

2.歸納積累。

媒體設計

準備3~5分鐘的腰鼓舞的碟片或錄像片。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播放3~4分鐘的腰鼓舞片段)剛才,大家從聲響、畫面感受到腰鼓的恢宏氣勢和鏗鏘激越,下面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從文字中體味激情的腰鼓。

二、解題

安塞:縣名。在陝西省北部、延河上游。縣人民政府駐真武洞鎮。

腰鼓:擊樂器。古今形制不同。今之腰鼓,框用木製,長形,兩端小而腰較粗,雙面蒙皮,用於民間腰鼓舞,奏時用綢帶系鼓,縛在舞者腰間,雙手各執鼓槌,交替擊奏,並伴有舞蹈動作,初盛行於陝北革命根據地,建國後流行全國。

三、研習課文

1.通讀課文,積累20個雅詞:

震撼燒灼威逼晦暗恬靜亢奮羈絆奔突輻射翻飛

鼓點後生陣痛顫慄磅礴排解元氣強盛強健渺遠

2.解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板書)。

3.品讀課文,學用各種句式。

①排比句式

a.從形式上看:

有句內的排比,如:

a.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b.它震撼着你,燒灼着你,威逼着你。

有句與句的排比,如:

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歎為觀止。

有段與段的排比,如: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b.從用法上看:

有的用以增強語勢,突出腰鼓舞的恢宏氣勢,如:

a.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脱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b.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有的用以渲染腰鼓形象,節奏感強,充滿旋律美,如:

a.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b.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雜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②反覆句式

有間隔反覆,如:

好一個安塞腰鼓!(第13、17、22段三次出現)

有連續反覆,如: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着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了隆隆,隆隆,隆隆。

(14、15、16段又構成間隔反覆)

③比喻句式

a.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

b.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

④對比句式

黃土高原啊,你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後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⑤擬人句式

它震撼着你,燒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

還有系列感歎句、系列無主句、複雜謂語句、語意層層遞進句......

4.賞讀課文,例談美點妙要。

①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脱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理解:突出了腰鼓舞場面的宏偉,捶擊的強健。

②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着包裹着的軀體,那消化着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

品析:"農民衣着包裹"、"消化着紅豆角角老南瓜"反襯出這片奇偉的厚土所生養的這些元氣淋漓的後生的強健有力。

③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地寂靜,以致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

簡直像來到另一個星球。

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欣賞:"出奇地""對她十分陌生""像來到另一個星球"寫出了靜的程度,"渺遠的雞啼"以動襯靜,寫出了世界的寂靜和高原的曠遠。

5.背讀課文,歸納小結。

背讀文中的雅詞、美句、精段,歸納積累本課所得。(本環節亦可視作課外作業)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5

知識與技能:

1、積累“女媧、澄清、幽光、靈敏、綿延、神通廣大、莽莽榛榛”等詞語

2、初步瞭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3、瞭解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

4、、激發學生探究關於人類起源,進化的科學知識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

1、體會想象聯想在神話中的作用。通過比較,掌握想象的方法和思路。

2、學習文章對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培養改寫神話故事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體會文中女媧樸實感人的母親形象。

【教學重點】

1、激發和訓練學生大膽而新奇的想像。

2、對人類誕生的喜悦感。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

教師:投影儀。

【教學方法】

1、複述法。文章淺顯易懂,通過複述故事把握文章的內容。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故事性強,洋溢着一種天真的新鮮感,課堂教學以學生活動為主,比如本文是根據古代神話故事改寫的,可通過比較,獲得對於聯想想象的方法,思路的啟示。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可在疑難處給予指導點撥。

3、研究拓展。為了激發學生興趣,開闊其視野,收集整理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和科學資料。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在奇幻的神話世界裏,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織女,有對月流珠的在岸鮫人……那麼,人,是從哪裏來的?對這個有趣的話題,今天我們再看看遠古時代的人們是如何理解的。

二、複述故事情節,理解本文聯想與想像手法的運用

①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熟悉情節。

②投影出示《風俗通》裏的兩則短文,然後讓學生複述課文故事情節,其他學生邊聽邊在課文中劃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沒有的內容。待複述完後,討論整理歸納,看看課文中豐富了哪幾個情節。

這個環節一要靠學生課前預習,熟悉課文內容。二是鍛鍊學生上課專注地聽別人説,學習篩選信息,並鍛鍊歸納、概括能力。實施前要做好指導,學生討論的結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師可提示補充。如果複述的學生對課文情節有遺漏,也可提醒學生補充。

③討論:

a、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是真的嗎?你怎樣理解這種寫法?

b、你也發揮自己的想像,對女媧造人的動機、經過做另一種推測,説給大家聽聽。

女媧造人的情節顯然是想像的,要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明白,神話是在科學水平不發達的遠古時代產生的,那時的人們無法對人的誕生做出科學的準確的解釋。但是,人類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藉助於想像來解決這個問題了,而這種大膽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試想,沒有了這種想像,還有神話故事的存在嗎?這種想像體現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今天的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達,但仍有廣闊的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尋,去研究,所以,這種想像力、創造意識,都是我們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個討論題,是讓學生鍛鍊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組討論,選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三、探究品味,感受課文中對人類誕生的喜悦感

①討論:説説你對女媧的認識。

②跳讀課文,劃出文中表現對人類誕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討論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對女媧這個形象的認識,應該是這節課探究的一個要點。討論時要提醒學生緊扣課文語句分析認識。教師最後明確:

女媧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廣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獨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什麼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會笑,她會假裝生氣,她甚至會靈機一動,“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為什麼不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呢?”就是她的這種創造力,世上誕生了人類。她得到了做母親的天倫之樂,她忙忙碌碌,像母親一般勤勞智慧。她哪裏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態,人的智慧,人的生活體驗。從她身上,我們看到神話的情節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實的,是合乎現實生活的情理的。

對人類誕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這也是本課體現合理豐富想像力的地方。對課文中有關語句,教師可從兩方面提示,一是女媧在造出人之後,不由得滿心歡喜,眉開眼笑,這生命是她一手創造出來的,她的笑,體現了人類創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這種喜悦感,還體現在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如人類落地後開口就喊“媽媽”;許多小人的歡呼跳躍等。而學生對這種喜悦感的感受則可引導學生扣住“喜”來談,如有了人類,大自然才有了生氣,蓬勃起來;有了人類,女媧不再寂寞、孤獨;有了人類,世間也就有了温馨,有了愛,更重要的是,有了創造……也可以從另外角度引導學生感受,如人類生命的可貴,人類生命與自然的關係,要珍愛生命等。

③比較《女媧造人》與《伊甸園裏》,拓展思維空間。

[討論]在我們中國,有女媧造人的美麗神話;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話(教材綜合性學習“追尋人類起源”中的參考資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話《伊甸園裏》)。這兩篇神話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歡哪一篇?説説理由。

討論這個問題,學生可以拓寬思維角度,從文章情節的想像、文章結構、語言、思想感情等諸方面去分析。教師不要限制在只應該喜歡哪一篇上,但是最後教師可以讓學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話、傳説,表現遠古時代人們對未知領域的探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等。這都屬於人類文化寶庫的一部分,而我們往往也可以從閲讀這類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四、教師總結

女媧造人,體現了人類可貴的創造力與探求精神,也使我們感受到生而為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大世界,依然有許多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種創造成功的喜悦。

五、佈置作業

①摘抄課文中優美的詞語。②閲讀綜合性學習中,關於人類起源的資料。

?板書設計】

女媧造人

袁珂

豐富的想象——造人的具體過程

巧妙的構思——樸實感人的母親形象

人性化描寫——人造出來後歡欣喜悦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6

研討話題

語文閲讀教學中“聽説讀寫一體化”如何構建?

教材分析

?春》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春》是朱自清先生所寫的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也是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傳統篇目。這篇散文以詩的筆調,描繪了花卉爭榮、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圖畫,讚美、抒唱春的創造力和帶給人們以無限希望,從而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裏辛勤勞作、奮然向前。這篇作品可以説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是一曲春的讚歌。

教學目標

1.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領會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體會作者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2.體會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妙用。

3.掌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流程

一、美美地聽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朱自清先生的《春》,瞭解了它的結構與內容。作者在文中向我們展示了五幅美麗的圖畫,展示了春天的美景。朱自清先生筆下迷人的春天,真是令我們留戀忘返啊!今天,我將跟大家與它進行一次最親密的接觸,去深入地感受文中那絢麗的春光,去仔細地品味文中那優美的語言,去學習作者那高超的寫作手法。

師:首先,請大家閉上眼睛,打開你們的耳朵,敞開你們的心房,用你們的耳朵去聆聽錄音,用你們的心去感受朱自清筆下春天美的所在。聽完以後就請大家相互交流交流感受。

(播放輕音樂相伴的朗讀帶。播放完以後,學生們已陸續睜開了眼,但還有幾個沒睜開眼。)

師:相信大家都被這優美的朗讀陶醉了,被這美麗的春天吸引住了。你看,現在還有幾個同學沉醉其中,不願睜開眼呢!(大部分學生微微一笑,小部分學生四處張望尋找閉眼者。)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一種“意猶未盡”之感吧!沒關係,我再給你們三分鐘時間整理你們自己的思緒,然後就請同學把這種感覺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收穫。(三分鐘時間靜思。)

生1:簡直太美了。我已經無法用我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我只感覺自己當時就在春天的花園裏漫步。綠的草,五彩的花,還有嗡嗡的蜜蜂,美麗的蝴蝶在我的身邊飛來飛去的,春風輕撫着我,陽光親吻着我,彷彿來到了仙境。

師:好!有了身臨其境之感。

生2:從來沒有這樣去聽過一篇文章。因為這次我不再僅僅是用耳在聽,而是用心在聽。這簡直就是一種享受呀!我彷彿聽到春姑娘在呼喚我,她帶着我賞春的美景,聽春的聲響,聞春的氣息。和煦的陽光照在我的身上,倍感舒服與温暖,久久不願離開。要不是老師叫我,我真不願睜開眼睛呀!(説完自己笑了一下。)

師:哦,這樣呀!看來春姑娘讓你着了迷。(生笑)

生3:我感受到了春天勃勃的生機。草綠了,花開了,樹發芽了,鳥也出巢了,一切都顯示出新氣象。正如文中所説“一年之計在於春”。看,農民們也“披着蓑戴着笠”在輕盈的春雨中插秧呢。我彷彿還看到了秋天那大片大片金黃的稻穀。是呀,有了春的播種,就會有秋的收穫。

師:對呀!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充滿活力的!只有有了春的播種,才會有秋的收穫呀!其實,人生也一樣,只有少年、青年的努力學習與奮鬥,才會有中年、老年的成功呀!希望大家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春。

生4:我跟他們的感覺不同。我的童年是在農村度過的。在這優美的朗讀聲中,在作者描繪的美景中,我被帶到了我的童年。記起了童年在農村度過的春天,我跟夥伴們在河邊放牛的情景。藍藍的天,青青的草,我們不時在草地上打滾,不時又爬到牛背上。河裏的鴨子也在悠閒地浮水,還不時地把頭一咕嚕扎到水中呢。

師:這個同學由作者的描繪聯想到了自己童年春天的事情。不錯,聯想力較強。好的,剛才幾位同學都談了自己用心聽後的感想,收穫還真多。記得一位偉人説過“一千個觀眾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想每個同學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的。由於時間關係,就不一一叫大家談了。不過,大家在下課後可以與同學再交流或把你的這種感受寫到你的日記中。(還想舉手回答的學生聽了後把手陸續放下來了。)

二、美美地讀

師:像如此美的文章,如此美的語言,相信大家肯定想親自走近他,與它進行面對面的對話,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對它的喜愛。請用你喜歡的讀書方式,如大聲朗讀、輕聲朗讀、用心默讀體會、反覆咀嚼等去表達你的感情,去尋找文章的美,去感受語言的美,去體會文中的感情。老師也為你們尋找到許多春天美景的畫面,大家可邊欣賞畫面,邊讀文章。在讀的過程中畫出你認為寫得精彩的地方,並加以品味與玩味,想想精彩之處在哪?可以從課文的美句、佳句、精段、畫面、情感、手法、主題……等方面入手。好,現在開始讀。

(多媒體播放配輕音樂的春景圖畫,圖畫是根據文章內容的順序編排。學生邊欣賞圖畫邊用自己的方式讀課文。有的不時在書上圈點勾畫,在本子上寫發現。教師在學生中間巡視、指導。)

三、美美地説

師:時間到了。大家先相互交流自己讀後的所得與所感。前後左右四人一組。

(學生四人一組相互交流。)

師:好!現在希望同學們踴躍發言,讓更多的同學分享你的成果。開始發言。

生1:我認為寫春雨那段寫得很精彩。你看那細密的雨中,黃暈的光、鄉村的小路、石橋、撐傘的人、工作的農民,整個構建了一幅寧靜優美的水墨畫,給人一種安靜而和平之感。

師:春雨圖有種“安靜而和平感”。好!

生2:“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一句中“偷偷地”和“鑽”這兩個詞語用得絕,簡直有一種妙不可言之感。想想“小草偷偷鑽出來”是怎樣的情景,那種情態令人想起女孩子害羞時的嬌顏,還有那個“鑽”字又是何等傳神,那種破土而出的擠勁令人肅然起敬呀!

師:説得好。你分析的非常透徹。是呀,這兩個詞用得多妙啊!

生3:我認為“風裏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裏醖釀”這句寫得好。風本來是無味的,但他卻寫出了味道,風裏有“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味”。

師:把無色無味的風寫成了有味的風。“壯難寫之物如在眼前。”

生4:我認為這篇文章的結構美。作者由盼到繪,再到贊,渾然一體。開頭用兩個“盼望着,盼望着”把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現了出來,“東風來了”,報告了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腳步近了”,又把自己喜悦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中間用五幅圖畫描繪出春天美好的景物,讓人有身處畫中之感;結尾又用了三個形象的比喻,從剛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漸次排比,對春天的讚美之情溢於言表呀!

師:從整個文章結構入手,找出了美點。很好!

生5:“桃樹、李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句寫得好。他運用了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

師:就這些?(生點頭)運用了修辭手法就是寫得好嗎?(有的學生笑了起來)

生5:不是。(顯得不好意思)

師:那好在哪裏?

生5:好在……好在……

師:看來要再仔細想想。那你先坐下來。我們説它好肯定要説出一定的理由才能讓別人信服吧!有沒有哪個同學跟他找的是同一句?(生6舉手)好,那你來説説理由。

生6:作者運用了修辭手法,把花競相開放的情態與花色豔、花色多都寫了出來。

師:對。我們只有這樣説才有説服力。不能只顧着講好,一定要有理由哦。恭鵬同學(剛才沒説出理由的那位同學),你明白了嗎?(那位同學點頭)好的,那我們再繼續。

生7:我認為迎春圖寫得好。因為前面的四幅圖畫都是寫景,給人的感覺總缺點什麼,就像欣賞一幅沒上色的山水畫,很單調。而迎春圖卻寫了人,就像給這幅畫一個很好的點綴,給它塗上了色彩,把春的活力,把人對春的喜愛表現了出來。

師:嗯。見解獨到。好了,剛才很多同學都談了自讀後的所得,向大家展示了他們在文中發現的美。老師認為這篇文章不僅形式完美,而且內容豐富,激人想象;不僅結構清晰,而且語言優美。可説,美藴含在文章中的每一個畫面中,藴含在文章的字裏行間。下面就請大家以我們剛才的發現為基礎,分組討論歸納這篇文章在寫作方面的特點。看看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四人為一組,開始進行討論,討論好的小組就派代表發言。

(生四人一組討論,師巡視。)

生1:我們這組發現作者運用了很多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隨處可見。

師:修辭手法的大量運用。

生2:我們覺得文章一個的特點就是語言美。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沒有我們以前學的那些文章那麼難懂,特別是像“趕趟兒”、“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這些詞語,感覺就像在説話,顯得自然、樸素、通俗易懂。

師:語言美,自然、樸素、通俗易懂。

生3:我們覺得文章的結構嚴密。就像前面惠璇(前面講結構美的那個學生)所講的一樣。這也該算是它的一個特點吧。

師:算!怎麼不算呢?好,結構精美、嚴密。

生4:我們覺得作者是抒情高手。表面上看描繪了許多春天的景物,但處處都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作者抒情並不是像我們平時寫的“啊!我愛你春天!”這樣,而是顯得含蓄,藴抒情於描繪之中。總之,要不是作者對春天有這麼喜愛,我想是難寫出這麼美的文章來。

師:同學們談得都比較好。根據大家的討論,綜合大家觀點,老師把這篇文章在寫作方面的特點歸納為以下幾點。請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體顯示:1、詩情與畫意的結合,和諧地創造情景交融的境界;2、結構嚴密,層次井然中見跌宕變化;3、語言樸實、雋永,通俗易懂。邊讀邊稍作分析。)

四、美美地寫

師:朱自清以生花的妙筆幻化出多彩的春天。文中字裏行間都凸現着美。朗讀它,品味它,不僅會帶給我們美的享受,更會令我們對美產生一種追求。縱觀全文,作者之所以能把春的美表現的淋漓盡致,來源於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感受,來源於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與對文字的駕馭能力。全文中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俯拾皆是,把情與景有機地結合起來了。現在,我們雖然不處在春天,不能親自領略無限的春光,但秋天也跟春天一樣有無窮的魅力,也是眾多文人筆下常描寫的季節。我想處於秋天中的同學們,肯定對秋天有獨特的感受吧!現在,就請敞開你們的情懷,用你們自己的筆把對秋天景物獨特的感受寫出來。可以選擇秋風、秋雨、秋陽、落葉等秋景中的一個方面來寫,用一段話把自己觀察到的景物和感受寫出來就可以了。看誰寫得快,寫得好。注意在寫的過程中學習朱自清先生的寫作方法。

(生自由練習寫作,師巡視、指導。幾分鐘以後挑選幾個同學所寫的當堂朗讀,並給予適當評價。)

師:“美是無處不在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這是法國雕塑家羅丹所説的。今天,我們共同探討了朱自清先生《春》一文中美的所在,感受到了美的魅力,領略到文章語言給我們帶來的神奇感受。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與學習中,開啟你們的心智,用你們的眼睛去尋找美,用你們的心去感受美,用你們的手去創造美!下課!

課後反思

朱自清先生的這篇《春》是從舊教材中選取的課文,也是國中語文傳統的經典篇目。這次已經是我第三遍教了,但感到這次最成功。

前兩次上課我都是這樣設計──先整體感知課文,然後逐段講解: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讓學生在課文的誦讀中,體會春天的美景。前兩次每次教完課文,對自己課堂的分析也頗感滿意,從學生書本上滿滿的筆記也感覺學生收穫挺大的。

但這幾年,新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在不斷反思自己教學的同時,我也意識到課堂教學上的不足──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再次教《春》這篇文章,我用新的理念作指導,從課程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使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取得的效果是顯著的。

一、放飛學生的心靈,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給學生的思想鬆綁,放飛學生心靈,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發揮學生積極創造力是十分必要的。這將改變過分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的狀況,形成師生之間互動學習的良好局面,有利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課上,學生在閉眼聽配樂朗讀以後,所產生的聯想是意想不到的,也是來自他們心靈深處的體驗。我深深感到,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氣氛,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放開學生的手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對於此類寫景文章,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是重視純理性的分析,而輕視學生的認知和心理體驗。教師用自己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知品位,從每個句子的結構修辭到每個詞語的妙用,從語言特點到整篇文章的寫作方法。教師講得筋疲力盡,學生一個個昏昏沉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因此在這堂課上,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品讀,對課文內容進行積極的探究。我倡導他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去讀,去揣摩、品味、欣賞文中的語言,做一次“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個哈姆雷特”式的鑑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學生在各自體驗和相互啟發之中,興致十足地領略課文的“美”,使閲讀成為一種愉悦而富於教益的精神生活。

三、整合“聽説讀寫”,發展學生思維。

根據大多數人的共識,語文能力包括閲讀能力、寫作能力、聽話能力和説話能力。因此語文教學就是要提高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而在我們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往往割裂了這四個方面。習慣上,我們在學習課文時,只是把一篇文章整體感知後,再把課文內容分析給學生聽,把聽説與讀寫割裂開了,而忽略這四種語文基本能力的內在聯繫。事實上這四個方面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在這次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聽説讀寫的綜合訓練,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發展思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薰陶。課堂中,我讓學生美美的聽、美美的讀、美美的説、美美的寫,把聽説讀寫四種能力有機的融合。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詞語,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清本文説明順序,瞭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3、體味本文準確的語言,學習幾種説明方法。

【過程與方法】朗讀,小組討論,教師啟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了解趙州橋和盧溝橋是石拱橋的傑作,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瞭解解放後我國橋樑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理清本文説明順序,瞭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學習幾種説明方法,體味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

對説明方法的區分

【課前準備】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2、課前佈置學生查閲有關橋樑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課題引入生活中,你見過很多橋,這些橋各有各的特點,現在,請同學們看兩幅圖片,説説這兩座橋各有什麼特點?(投影拱橋和樑橋的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中國橋樑的文章《中國石拱橋》。學生討論並回答它們各自的特點。

小結:橋樑有兩種形式,橋洞呈弧形,中間高起的叫拱橋;橋洞並不彎曲,橋身與水平面平行的叫樑橋。拱橋承受的壓力比樑橋大。就外形看,拱橋具有曲線美;樑橋橋式單調。我國的拱橋大多是用石塊砌成的。石拱橋具有外形美觀、橋身堅固、取材方便等優點,所以我國橋樑很多是石拱橋。 1、激發動機 運用投影圖片,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儘可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二、作者:茅以升。

看註釋①,瞭解作者的有關資料。

三、交代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1、自讀課文,教師進行學法指導:這是一篇説明文,閲讀説明文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學習説明文的方法,對象、特徵、順序、方法、語言。

檢測字詞的預習情況。

2、教師範讀課文,並投影下列問題。

①中國石拱橋的總的特點是什麼?

②用一句話概括每段段意,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

③中國石拱橋很多,文章為什麼選擇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重點説明的例子?

3、提問、啟發、歸納以上問題,並板書。

①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②由一般到個別的邏輯順序。石拱橋——中國石拱橋——中國石拱橋典型傑作——中國石拱橋的新發展。

③這兩座橋是我國石拱橋中傑出的代表之作,又具備石拱橋的共同特點,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所以以這兩座橋為例很有代表性。 前者是獨拱,後者是聯拱,既有共性,又有個性。選擇兩者可以互相對照,互相補充,説明中國石拱橋形式多樣、多姿多彩的特點。

五、重點研讀“趙州橋“段落

本文先概括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共同特點: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又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做了具體説明。那麼作為傑出代表,趙州橋和盧溝橋各有什麼特色呢?作者怎樣説明的呢?

問題:

①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趙州橋的?

②趙州橋有哪些特點?

③假如你是導遊,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和插圖,設計一段話,然後向遊人介紹趙州橋的有關情況。

學生齊讀課文課文第4、5段,思考左邊的問題,並在小組內討論完成。

歸納:

①先總説、後分説的順序。抓住“著名”“最古”兩個詞語,先概括介紹橋的地理位置、建橋時間;再介紹橋的長和寬;然後逐一分析橋身的結構特點及其科學原理。

②弓形獨拱;拱肩加拱;拱圈拼成;結構勻稱。

③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六、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和研討,我們瞭解了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理清了本文的説明順序,領略了趙州橋這座獨拱石橋的獨特魅力。那麼作為聯拱石橋的代表,盧溝橋又有哪些與眾不同的魅力呢?下節課探討。

七、佈置作業 :

a(學優生):識記説明文知識,深入領會本課內容。

b:(中等生):識記説明文知識。

c:(後三分之一學生):字詞小卷。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石拱橋有什麼特點?為了具體説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作者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進行説明。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趙州橋部分,誰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趙州橋的特點?

過渡:趙州橋是獨拱石橋的傑出代表,那麼我們今天來看看作為聯拱石橋的傑出代表——盧溝橋有什麼特點?(播放盧溝橋的圖片,投影本課時目標) 學生回憶上節課內容,回答提問。

二、合作探究:

1、小組內交流所查找的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相關資料。

2、對照圖片,參照課文內容,小組研討盧溝橋與趙州橋的異同點。 學生齊讀第6、7、8段盧溝橋部分;小組內交流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相關資料。思考左邊的問題,小組內討論解決。

3.探討“盧溝橋”的特點及説明方法。

三、拓展延伸——齊讀課文後半部分

解放後,中國石拱橋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組橋樑的畫面。

四、佈置作業:

a(學優生):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自己設計一座橋樑,畫出示意圖,並寫出簡要的介紹。 學生設計橋樑,畫示意圖,寫出介紹文字。

b:(中等生):完成練習冊。

c:(後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第三課時

一、探討説明方法:

1.常見的説明方法——教師講授

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用。

2. 本文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教師引導

(1)舉例子:本文在我國的石拱橋中,舉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個例子,最具有代表性。

(2)列數據:第4、5、6、10段都列舉了數據。

(3)引用古籍:第7段,馬可·波羅的遊記,讚美盧溝橋唐代張鷟《朝野僉載》寫盧溝橋的外形,唐代張嘉貞《安濟橋銘》寫橋設計。“旅人橋”

(4)作詮釋:第5段“大拱的兩肩上……減輕洪水對橋身的衝擊”。

(5)作比較:第6段“永定河發水時……足見它的堅固”。

(6)打比方:第1、5段

(7)摹狀貌:第6段最後一句

3. 小結:

靈活、合理地運用各種説明方法,來説明事物的性質、特點、作用,闡明整理,使人們對事物有明晰、完整的瞭解和認識,達到傳播知識的目的,這就是説明文的特徵。本文就是説明文特徵顯著的典範。

二、體會説明語言的準確性

1. 説明文要準確説明對象,語言運用要做到恰到好處。舉例説明:

(1)第2段中説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是由外表到內在,是從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規律,即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來寫的。它們之間是遞進關係,詞語次序不可移動。

(2)第3段中説到旅人橋,用“大約”“可能”,是根據寫文章時僅能佔有的資料,還不可能有更確鑿的證據,如果去掉“大約”“可能”,就變成絕對的結論語氣了。

“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幾乎”是對“到處都有”的限制,意思是接近於“到處都有”,因為事實上不可能到處都有,這裏用語準確。

(3)第5段“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可算”一詞表示估計,作者在説明事物特點時,既有一定的資料作依據,但又有資料掌握不全的顧慮,故必須留有餘地。這 是從時間上相對的説,不犯絕對的毛病。

2. 數字的精確,是説明文語言準確的一個重要方面。

如第6段對盧溝橋的介紹,從修建年代、長度、寬度、石拱數、甚至每個石拱的`長度,都運用數字説明,使讀者對説明對象有了更精確的瞭解。

3. 第9段“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省”“巧”“高”三個字不僅用得準,而且用得精,位置絕不能變動。

△説明文中要準確運用詞語,這樣才能保證文章內容的嚴密性,達到預期的説明效果。

三、佈置作業:

a(學優生):完成課外説明文語段。

b:(中等生):書後習題

c:(後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板書設計: 中國石拱橋

説明對象: 趙州橋和盧溝橋

對象特徵:

説明方法:

説明語言的準確性:

1. 限制性詞語的使用:(大約、幾乎、左右……)

2. 運用數字説明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8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對話塑造形象的方法,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

2、把握本文以論戰為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3、認識長勺之戰以弱勝強的原因,認識取信於民的道理,瞭解掌握戰機的重要性,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

1、抓住“論”的特點來記敍戰爭;2、理解曹劌、魯莊公的人物形象;3、學習本文對比、襯托的寫法,把握巧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曹劌關於戰爭問題的論述。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課前聽説訓練:生講歷史故事。

二、解讀文題,探究設疑:

讀課文標題,你讀出了哪些信息?又產生了哪些疑問?

三、曹劌論戰:

1、生自由朗讀課文,點撥:讀準字音要關注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

2、師配樂朗讀課文,生整體感知文意,概括主要內容。

3、本文運用對話的形式,扣住一個“論”字,以時間為序,有條不紊、逐層展開故事。

思考:曹劌從哪些方面對戰爭進行了論述?

(1)戰前準備。

①文中有兩處對話描寫,請找出來。

②根據自己的理解,表演朗讀,可用自己的話來説,也可適當加入神態、動作或其它詞語

③在朗讀中提示文言文學習的正確方法。

④學生分析後明確:什麼是決定戰爭成敗的關鍵因素?為什麼?

(2)作戰時機。

①曹劌主要從哪兩個方面展開“論戰”?

②兩個“未可”,兩個“可矣”,言語簡短卻暗藏玄機。表情朗讀課文,補充曹劌此時心中所想而未講明的話。(可以自己概括,也可在下文中尋找原句)

(3)取勝原因。

①論取勝原因部分應用怎樣的語氣、語調讀?為什麼要這樣讀?

②大聲齊讀論戰部分。

4、在個性朗讀中解讀文本。

四、我論曹劌:

1、俗話説“言為心聲”,我們從曹劌的“論戰”中可以看出曹劌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作者是怎樣塑造這一形象的?

五、我論《曹劌論戰》:

史學家記錄歷史,不僅僅是為了記事,他們更希望後人能夠從中得到一定的教訓。讀了本文,你有哪些收穫和啟示?

六、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