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模板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6.19K

教案的目標應該與課程大綱一致,教案應該反映出教育的多樣性和包容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八上數學教案模板7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模板7篇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的:

●通過動手操作,會按角的.特徵及邊的特徵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會按角的特徵及邊的特徵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會按角的特徵及邊的特徵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用具:

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麼特徵?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徵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怎樣分?

二、新課:

1小組活動:

(1)出示小片子,觀察每個三角形.可以動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據你發現的特點將三角形分類。

2按角分的情況

引導學生明確:相同點是每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鋭角;不同點是還有一個角分別是鋭角、鈍角和直角.

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不同進行分類

(1)分類.

根據上邊三個三角形三個角的特點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類.

圖①,三個角都是鋭角,它就叫鋭角三角形.(板書)

提問:圖②、圖③只有兩個鋭角,能叫鋭角三角形嗎?(不能)

引導學生根據另一個角來區分.圖②還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圖③還有一個鈍角,它就叫鈍角三角形.

請同學再概括一下,根據三角形角的特徵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幾類?分別叫做什麼三角形?

教師板書:

三個角都是鋭角的三角形叫做鋭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關係.

我們可以用集合圖表示這種三角形之間的關係.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用一個圓圈表示.(畫圓圈)好像是一個大家庭,因為三角形分成三類,就好象是包含三個小家庭.

(邊説邊把集合圖補充完整.)

每種三角形就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反過來説,這三種三角形正好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兩個鋭角,所以判斷三角形的類型,應看它的內角.……

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

3按邊分的情況:

我發現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還有三條邊都相等的。

師:我們把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腰,另外一條邊叫底。

師: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

分別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各個角,你有什麼發現?

從紅領巾、三角板、慢行標誌中找一找哪裏有這兩種特殊的三角形?

三鞏固練習:

1.判斷題.

(1)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鋭角三角形中的角一定小於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個鋭角,可以斷定這是一個鋭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兩個直角嗎?為什麼?

2.87頁7題猜一猜小組同學模仿練習

四作業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教材第32頁例6及練習八相關題目。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商的近似數的意義,掌握用“四捨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數的一般方法。能根據實際情況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數。

2、經歷用“四捨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數的過程,體驗遷移應用的學習方法。

3、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判斷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讓學生學會用“四捨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結合實際情況和要求來求商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複習導入

教師課件出示下面的題目:

1、用“四捨五入”法將下面的數改寫成一位小數。

9、12

11、59

22、03

11、96

32、34

7、88

2、按要求計算下面各題:

0、34×0、86???(保留一位小數)

1、37×0、45???(保留兩位小數)

師:通過上面的練習,説一説你是用什麼方法求這些數的近似數的?

指名學生説一説。

小結:保留幾位小數就看這位小數後面的數位,大於或等於5就向前一位進一,小於或等於4就捨去。這樣的方法就叫“四捨五入”法。

今天我們要學習“商的近似數”。

教師板書:

商的近似數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彙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説説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什麼問題)

三、探索新知

1、教師課件出示教材第32頁例6情境圖。

學生讀題,獨立列式。

教師指名學生回答是怎麼列式的。

板書:19、4÷12

師:請大家嘗試計算。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在計算的過程當中發現什麼?

指名學生説一説。

師:除不盡,我們該怎麼辦?

學生交流。指名學生説一説。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在實際生活中,已經不用“分”了,所以可以算到“角”,也可以算到“元”。也就是可以保留整數,也可以只保留一位小數或兩位小數。這樣就需要進行取近似數了。怎樣求商的近似數呢?保留哪一位比較合適?聯繫求積的近似數的方法,請動腦筋想一想。

學生討論。

指名學生彙報:

方法1:保留兩位小數。因為單位是元,小數點後第二位是分,是最小的面值,所以保留兩位小數。

方法2:保留一位小數,可以精確到角,因為實際生活中已經用不到“分”了,找零不方便,所以只要保留一位小數。

方法3:可以只保留整數。

師:這些方法都可以,但想一想,這樣的話要除到哪一位?

指名學生回答。

方法:保留兩位小數,除到小數點後第三位;保留一位小數,除到小數點後第二位;只保留整數,除到小數點後第一位。最後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數。因為是近似數,不是準確數,所以要用“≈”。

師:大家快快計算,並求商的近似數吧!

學生計算。

投影展示學生的計算過程。

師:同學們觀察這三種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合理?

指名學生説一説。

第二種方法,因為每個羽毛球的價格是1、6元,更接近準確值。

2、發現求商的近似數的規律。

師:説一説如何求商的近似數?

學生交流,指名説一説。

師生共同總結:

①看:需要保留幾位小數或整數。

②除: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

③取:用“四捨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數。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32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指3名學生板演。

集體交流,訂正。重點讓學生説一説怎樣求商的近似數。

2、完成教材練習八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彙報。

五、拓展提升

9、125除以一個小數,商是兩位小數,保留一位小數約是3、7,除數最大是多少?2、5

六、課堂總結

這節課有什麼收穫?想一想,求商的近似數和求積的近似數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七、作業佈置

教材練習八第1、2題。

課前複習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和求積的近似數方法,為學生完整地認識取商的近似值做鋪墊。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結合實際情況,讓學生去感悟、體驗、經歷求商的近似數的需要,激起學生探究慾望,使他們在反思、調整中不斷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

引導學生總結髮現規律,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體會自主學習的樂趣。

板書設計

商的近似數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篇3

設計説明

“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小數以及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與分數有着密切的聯繫。基於以上認識,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以實際生活情境為載體,感知百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百分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所以,在引入課題和百分數意義的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擇都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通過課前對百分數的收集,使學生認識到百分數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以實際生活情境為載體,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注重新舊知識的對比和遷移,體現類比的思想方法。

對比和遷移能使學生容易接受新知識,防止新舊知識混淆,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從而紮實有效地掌握數學知識。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設計中通過與分數的意義進行對比,明確分數的意義與百分數的意義的區別,更加突出百分數的意義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倍比關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學生課前收集的生活中有關百分數的資料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1.出示課件。

師:同學們,看了這段資料,你發現了什麼?你有什麼感想?

引導學生髮現百分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師:你知道這些數叫什麼數嗎?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樣的數?

學生討論後,教師明確:像上面這樣的數,如14%、65.5%、120%……叫做百分數。

2.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百分數的資料。

師:同學們收集到的百分數資料可真多啊!看來百分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那人們為什麼喜歡用百分數?用百分數有什麼好處?百分數有什麼含義呢?帶着這樣的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數學課堂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篇4

一、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周長

1、剪一剪,初識一週邊線

秋天的樹葉色彩繽紛,形狀各異,每一片葉子都是秋姑娘寫給我們的信。老師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給我的一片樹葉。

師:你能幫我剪下來嗎?可以怎麼剪?(師引導突出一週邊線)

師:一定要從他指的這個點開始剪嗎?

小結:從哪裏開始剪都可以,只要沿着樹葉一週的邊線,最後回到起點就行了。

(請學生剪下樹葉)

2、描一描,再識一週邊線

老師這兒還有一片樹葉,你能一筆描出它一週的邊線嗎?[板書:一週邊線]

3、比一比,初步認識周長

師:這兩片樹葉一週的邊線一樣長嗎?

對呀,邊線是有長度的,有的邊線長一些,有的短一些。樹葉一週邊線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完成板書]

二、結合身邊實例,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

1、摸一摸,圍一圍,説一説

(1)用掌心摸一摸我們坐的課桌的表面。這個課桌面也是有周長的,用手指圍一圍課桌面的周長在哪裏。誰能説説什麼叫課桌面的周長?(課桌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是課桌面的周長)

(2)拿出數學書,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數學書封面的周長在哪裏?比劃給同

桌看。什麼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數學書封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

2、辯一辯,找一找,深化理解

(1)出示一個蘋果,這個蘋果的周長在哪裏?

師:蘋果是個立體物體,不好表示周長。但是如果我們把蘋果切開,就露出了一個切面,像這樣的平面就有周長。

誰來指一指蘋果切面的周長?

(2)找一找你身邊,哪裏還能找到周長?

生:黑板面的周長,門表面的周長等

(3)小結:剛才我們認識的這些都是物體表面的周長。其實很多平面圖形上也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周長”概念的建立,我設計首先是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進而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其中通過一個立體蘋果實物,讓學生理解,周長是指物體“表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潛移默化中,起到了物體表面與平面圖形這兩方面的紐帶作用。)

三、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圖形的周長

1、操作交流中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

師:描出這些圖形的周長,並説一説什麼是它的周長

(幾人板演,其它學生完成在書本62頁)

2、變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圖形周長的認識

師:你們看,房子圖上開了一扇門,現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原來一樣嗎?變得怎樣了?

學生辯論後明確,周長變了,變長了。

師:呀,房子圖上又開了窗,現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開了門的房子圖相比,變了嗎?

學生辯論後明確:周長沒變。

明確:圖形的周長只和外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有關,與圖形裏面的線段無關。

師:這也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認識嗎?它有周長嗎?為什麼?

學生辯論後明確:沒有周長,因為從起點圍,圍不到一週。

師:添上什麼它就也有周長了?

生:

總結:看來,只有怎樣的平面圖形才有周長?(起點和終點手拉手,封閉起來的圖形只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説,在描周長、剪周長的具體活動中並不能完全建立“周長”的概念,它還需要一定的觀察、比較、思辨等思維活動的參與。怎樣幫助學生建立較為豐富而深刻的“周長”概念呢?我設計了一個逐步遞進的衝突情境——開門的房子、開窗的房子、以前學過的角,讓學生在經歷衝突的過程中深化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四、自主動手操作、測量計算周長

學到這兒,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周長,封閉的平面圖形也有周長。

1、探索規則圖形的周長測量計算的方法

我想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釐米,你有什麼好辦法?同桌論討商量。

(用尺量,再計算)

請兩位同學合作到黑板上測量,其它同學在本子上算一算

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用這樣的方法還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圖形的周長?為什麼?

小結:用線段圍起來的圖形,都可以用尺直接量一量,再計算的方法得到周長。

2、探索不規則圖形周長測量的方法

要是我想知道這片樹葉的周長,可怎麼辦呢?同桌再商量商量(用線圍一圍,再量出線的長度)

兩位學生上台操作,得出這片樹葉的周長大約57釐米。

3、在圖形的變化中體驗周長的變化

這是一個方格圖,每個方格的邊長是多少?

(1)求一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在這個方格圖中來求正方形的周長,我們既可以數,也可以算,都是求這個正方形所有邊線的總和。

(2)求3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3個方格拼成的,你覺得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預設:12釐米、8釐米、10釐米

師:答案不一樣了,你支持哪種答案的説説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觀點可以舉手提問或反駁。

師總結:通過剛才的辯論,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圖形的周長就是它一週邊線的長度,要求周長,關鍵是找準圖形的一週邊線。

(3)求4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4個方格拼成的,你認為它的周長又是多少呢?你是怎麼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嗎?

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周長都是8釐米,但是你看看它們形狀一樣嗎?

那你想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由3個方格拼成的圖形並不是3個方格周長的總和。我利用這個“認識易錯點”顯現學生的真實思維過程,引發學生產生強烈的認知衝突,讓學生在爭辯中深入思考,從而強化學生對“周長”的正確認識,有效地避免了錯誤。)

五、實踐應用周長,積累測量經驗

今天,我們和周長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長呢?那就讓我們來執行幾項任務吧。

1、先請4人小組的組長來抽取任務

2、在做任務時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軟尺,米尺等)可以由組長到工具角借,請工具管理員介紹工具的用法3、小組合作,教師指導

1號任務:測量一元硬幣的周長

2號任務:測量課桌面的周長。

3號任務:小組內選一位同學,測量它的腰圍

4號任務:沿中間曲線剪開,想辦法弄清楚剪開後兩個圖形的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

①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提示:可以直接比,也可以把圖形剪開來比。)

4、彙報交流

5、教師評價,評選出“智慧小組”、“團結小組”、“文明小組”

(設計意圖:採用分小組來抽取任務的形式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得小組間產生競爭意識,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學生在自主測量物體和圖形周長的過程中,經歷觀察、測量、計算和交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生活實際中去認識和理解,讓孩子們在操作中經歷,在經歷中應用數學知識。)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會用兩兩配對(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初步知道“多”、“少”、“一樣多”的含義。

能力目標:能用規範的語言口述比較的結果,如“誰比誰多”、“誰比誰少”、“一樣多”等比較性短語。

情感目標:讓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學過程:

互動一(背兒歌)

叮鈴鈴,上課了。書放桌角,人坐正,認真上課我最棒。快快樂樂學數學,快快樂樂學——數——學。

第一階段:創設問題情境,初步感知

師:國慶節要到了,小夥伴們準備用鮮花來佈置校園

出示:花與花盆圖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

師:花與花盆到底誰多誰少呢?你有什麼好辦法能幫助小巧和小亞進行比較呢?

板書:比較

學生可能的方法:數數、將一朵花種進一個花盆再比較(即兩兩配對)

媒體演示:一一對應

師:這種一個對應一個進行比較的方法就叫做“一一對應”

板書:對應

師:比較的結果是怎麼樣的,你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嗎?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從不同方面來説比較的結果,如:花少,花盆多,花比花盆少,花盆比花多,)

第二階段:創設情景,參與操作,學會表達

師:張老師還準備了水筆作為國慶節活動的獎品,不過被粗心的小胖給弄亂了。張老師想請你們一起來看看,在你手中,筆與筆套比,誰多誰少呢?

(學生動手操作進行比較,得出不同結果,進行彙報)

?情景的創設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的興趣,積極自覺地想辦法進行比較活動。初步感受比的過程,因為筆和筆套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配對出現的,所以在比較散落的筆與筆套的多少時,學生會自覺不自覺地使用這種兩兩配對的方式,從而初步感知了“一一對應”比較法在生活中的呈現】

師:比較的結果怎麼樣?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

?描述比較的結果,對於同一種結果,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話説一説】

形式

1、個別彙報——規範表達

2、補充表達——從不同角度描述比較結果

3、同桌互説——強化表達,使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

第三階段:在情境中練習,應用方法,熟練表達。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20頁

學生邊翻邊説:翻翻翻,20頁

?用口令的形式讓學生重複要求,幫助學生學會傾聽,完成要求】

師:小巧和小丁丁也在為國慶節做着準備。看看他們都在做什麼。

(根據每幅圖的內容比一比,説一説,練習用不同的話規範表達比較的結果)

形式:同桌互説,再個別彙報。

師:説的真棒!

?教師總結性的表揚,給與學生肯定,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體驗】

互動二:輕鬆一下(放)

?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剛從幼兒園來到國小,對於課堂的35分鐘會有疲倦,在的學習階段後安排一次放鬆,既能調整學生學習的情緒,消除疲勞,又能讓學生在一種放鬆的狀態下繼續學習】

互動三:一問一答(收)

123(坐端正),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安靜聽),(快快樂樂學數學)

第四階段:遊戲活動

1.搶椅子

出示三幅圖(椅子數與人數比較,三種情況)

師:小朋友們想玩搶椅子的遊戲,哪幅圖適合來玩呢?為什麼?

2.考考你的記憶力

出示四幅圖,給學生2分鐘的時間進行觀察記憶。打亂次序提問,在某幅圖中,誰多誰少。

?此遊戲的設置既將記憶力,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融為一體,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遊戲的情境下結束教學,學生沉浸在遊戲的喜悦中,而對應比較的方法沉澱在學生的思維中】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找次品的操作活動和分析、歸納的理性思考,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把待測物品平均分3組。

2、以“找次品”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3、讓學生體會用縮小範圍逐步逼近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嚴密性和口頭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學情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學生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此前學習過的“沏茶”、“田忌賽馬”、“打電話”等都屬於這一範疇,在這幾節課的學習中,對簡單的優化思想方法、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等都有所滲透,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學習等式的性質時,學生對天平的結構、用法以及平衡與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經有了很好的掌握。新課程實施以來,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學生所接受,成為學生比較喜愛的主要學習方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組學習中學生能夠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較好地完成探究任務。

教學重點:

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

教學難點:

理解並認可最佳策略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看視頻,談感受。

播放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視頻。看後你從中瞭解到什麼信息?你有什麼感受?

2、發現次品。

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產品與合格產品不一樣。有的是外觀瑕疵,有的是成分不過關,還有的是產品的質量與正常的不同……我們把這些不合格的產品稱為“次品”。(板書:次品。)你身邊有哪些次品?和同學交流。

今天我們要找的次品的就是外觀一樣,質量不同,或輕一些、重一些的次品。(板書:找)

活動2【講授】初步感知、尋找方法

1、出示例題。

有81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10片,可以用什麼辦法把它找出來呢?

數一數,掂一掂,搖一搖等方法,選擇最優化的方法,用天平。

2、天平的原理。

如果兩端重量相等,天平就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下沉,輕的一端上揚。

3、華羅庚的數學思想。

讓學生自由猜測稱的次數。

師:同學們猜的結果不一樣,可能是數量太大了。數學中有種方法叫做“化繁為簡”,這正和華羅庚思想不謀而合,讓我們從數量較小的來研究吧!

活動3【活動】自主探究、方法多樣

1.研究2瓶

師: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需要幾次可以找出次品呢?板書做好記錄:2次(1,1)

2.討論3瓶的問題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多少次才能保證找出來呢?生敍述稱球的過程。板書記錄:3(1,1,1)

注重天平一共有3個空間可以利用,這樣節省次數。 生將探究結果填入導學案中。

3.研究4-8瓶的問題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2次才能保證找到次品的可以是幾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手中的小圓片動手操作,並記錄在導學案中。

課件出示小組活動要求。

(1)把待測物品分成了幾份?每份幾個?

(2)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裏?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裏?

4.重點彙報8瓶的設計方案。

(1)師引導學生:比較3、4種分法,並展開討論:想想為什麼方法3的次數是最少的?你覺得它會和什麼有關係呢?

(2)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的次品時,把待測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板書:把待測物品分3份。

(3)師:比較1、2、3種分法,討論為什麼同樣分3份,為什麼第3種方法只用了2次哪?

(4)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時,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果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儘量平均分成3份。每份之間的差儘可能少。板書:每份之間的差儘可能少。

5.研究9瓶

學生根據總結的方法直接説出次數,小組驗證。

活動4【練習】拓展提高,優化方案

1.運用掌握的方法找方法:12瓶、15瓶、24瓶需要幾次能找到次品?

2.舉一反三: 從26瓶木糖醇中,找到一個次品,至少稱幾次一定能找出次品?在導學案上完成。

3.發散思維:有2187瓶礦泉水,其中2186瓶質量相同,另有1瓶是鹽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這瓶鹽水?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篇7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國中數學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教學目標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學會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幾個解和檢驗某對數值是否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學會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個未知數用另一個未知數的一次式來表示;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並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於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新聞鏈接:桐鄉70歲以上老人可領取生活補助,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2.

2.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觀察方程80a+150b=902880與一元一次方程有異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3.合作學習:

給定方程x+2y=8,男同學給出y(x取絕對值小於10的整數)的值,女同學馬上給出對應的x的值;接下來男女同學互換.(比一比哪位同學反應快)請算的最快最準確的同學講他的計算方法.提問:給出x的值,計算y的值時,y的係數為多少時,計算y最為簡便?

4.課堂練習: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則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變形為y=當x=2時,y=_

5.課堂總結: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書寫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關性;

(3)會把二元一次方程化為用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

作業佈置

本章的課後的方程式鞏固提高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