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數學冀教版上冊教案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88W

每一位老師都需要在上課前寫好自己的教案,教案是老師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事先編寫的文字材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數學冀教版上冊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數學冀教版上冊教案8篇

數學冀教版上冊教案篇1

本節課是學習100以內數的讀和寫。讓學生知道數位及數位意義,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基本原理。

在教學設計時,我先複習數數,讓學生一個一個地數,一十一十地數,緊接着又複習了數的組成,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用小棒擺數(教師報數,孩子們擺數),其中讓學生兩人一組擺出24根小棒,先説説它的組成,然後想一想,2捆(即20根)應擺在計數器的哪個數位上?4根呢?孩子們帶着這樣的疑問在計數器上撥珠表示24,邊撥珠邊敍述:2個十在十位上撥2顆珠,4個一在個位上撥4顆珠。教師再擺出42根小棒,用同樣的方法完成以上過程,讓學生對比24與42中的“4”、 “2”的意義,加深對不同數位的數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突出了一個“學”字。我讓學生通過感受具體的事物(小棒)到半具體半抽象的事物(計數器)到抽象的數這個過程,來學習100以內數的讀、寫。課堂上通過個位和十位上的珠子換位子,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觀察、思考、對比,加深了他們對不同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達到了預定的學習目標。在例題的教學中,我突出了一個“辯”字。通過開展整十數寫法的練習,在“辯” 的過程中,學生明確了,當個位上一個也沒有時,應用“0”佔位。加深了對數位意義的理解,並且在讀、寫、辯中,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

在例6的教學中,我突出了一個“逼”字。通過給學生一個只有個位和十位的計數器,請他們表示100,學生們發現僅有原來的兩個數位已經不能解決問題,就 “逼”他們想出一個新的數位!百位就閃亮登場了!百位的出現滿足了學生的自身需求和渴望,這從孩子們興奮地給計數器上的百位插上小棒的樣子就可以感受到了!他們更自主地學習,理解數位意義及數位的排列順序。通過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十進制計數法的基本原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我覺得完成得比較好,在上課的過程中,如果能更及時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增加一些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多鼓勵和表揚一些學生,學生學習情緒一定會更高漲。

數學冀教版上冊教案篇2

一、教學內容:

77頁例1。

二、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通過讓學生觀察實踐初步體會有關時間單位“年、月、日”在生活中的應用,

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合作交流、觀察討論、遊戲活動等發揮學生嘗試自主探究的能力,培

養他們觀察、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等。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實踐與活動,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並滲透思品教育,培

養學生愛科學,珍惜時間,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

三、教學重點:

理解有關時間單位“年月日”的意義

四、教學難點:

平年、閏年及特殊二月的區分

五、教學準備:

1、日曆一本

2、每人備好年曆卡,20xx年——20xx年,月天數填寫表一份

3、多媒體課件或小黑板、幻燈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交流

師:同學們,老師這裏有個謎語請你們猜一猜,“有個寶寶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張皮”。

生:“日曆”。

師:為什麼呢?誰來解釋一下?

生:“因為日曆每天都要撕去一張紙到了年底只剩下日曆皮了”。

生:“日曆有三百多頁紙,每過一天就要脱衣服一件。”

師出示“一本日曆”觀察。

師:“日曆上都記載着什麼?”

生:“年、月、日”

板書課題“年、月、日”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1

2、觀察20xx年曆,你想了解到什麼知識?

生:一個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個月?

生: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

生: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生:四月有幾個星期零幾天?

3、師:應該先研究哪個問題?

生:一個月有多少天

師:為什麼?

生:知道了一個月有多少天,就可以求出一年有多少天。

生:用一個月的天數乘上12就會知道一年有多少天了。

師:觀察我們已備好的年曆卡,然後把每個月的天數填寫在已備好的表裏。(課件出示表格,學生填寫自己的表格)

4、你發現了什麼?

四人一組交流發現規律,指名發言。

數學冀教版上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使學生聯繫實際生活情景,體驗直線的相交與不相交關係,形成平行線的表象,初步瞭解生活中的平行現象。過程方法:

學生在親身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平行線,能正確地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情感與態度:

提高學生欣賞平行美的能力,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平行線。畫平行線。

教學難點:

理解“同一平面”、畫平行線。

教學過程:

1.導入

談話:孩子們,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桌上有兩枝鉛筆,一位同學從旁邊經過的時候,不小心碰了一下桌子。咦,鉛筆呢?(課件演示:兩支鉛筆從桌子上滾掉在地上)。

生:鉛筆掉下來了。

師:那兩支鉛筆掉在地上,可能是什麼樣子?你能想象一下,把他們的位置關係畫下來嗎?動手畫之前,老師提出幾個要求:今天的數學課上,我們能把這兩枝鉛筆想象成兩條直線,可以嗎?(直線有什麼特徵?)畫的時候用上工具尺子;各種方法儘可能不一樣,給定的時間裏比比誰畫得多。

2.初探

用實物展示台展示一個同學的畫法如下

師:我們看這位同學的畫法,他畫了()種,有比他多的嗎?老師剛才提出了要求,各種畫法儘可能不一樣。現在這幾種畫法中,真的沒有相同的畫法嗎?

生:不是。

師:哪些畫法是相同的?為什麼?

生:第一種和第四種是一樣的。因為他們都有重合在一起的地方。

師:老師懂了你的意思,就是兩條直線有一個點是重合在一起的。那就是説,兩條直線——

生:交叉在一起。生:相交。

師:很好。剛才有同學説了一個很好的詞:相交。(板書:相交)指着學生畫了“角”形狀的兩條直線,引導學生辨析他們是否相交?師:(手指第三種方法)這兩條直線相交嗎?生:不相交。

師:我們的眼睛還沒有看到相交師肯定的,但這是兩條直線,向兩邊無限延伸後,是什麼結果?

生:畫得長一些會相交的。師:你從哪裏看出來的?生:那條直線斜過來。生:這條直線靠過來了。

師:老師知道大家的意思。原來這兩條直線之間有這麼寬(指第三組直線的下半部分),現在這條直線向這條直線靠過來了,兩條直線間靠得越來越近了,按照這個趨勢,他們肯定會有相交的一點。

師:哪個同學上台,用測量的數據把大家剛才觀察的結果表示出來?師:還有不同的方法説服大家嗎?(讓事實説話)(測量兩條直線之間的寬度)

師:看上去不相交的兩條直線,畫長一些實際上是相交的。照這樣看來,這兩組的兩條直線也是相交的。

生:不是。

師:怎麼不是呀?那位同學用測量的數據來説服大家。

生上台測量兩條直線之間的寬度,並説明:寬度沒有變化,兩條直線一直隔着這麼遠,不會相交。

師:經過一番分析,這位同學畫的這麼多種畫法中,歸根結底實際上是幾種不同的畫法?看來畫在點子紙上的兩條直線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生:或者相交,或者不相交。

師:和你的同桌説説,你剛才畫的各種畫法中,哪幾組直線是相交的,哪幾組直線是不相交的。

交流。(你畫了幾種畫法,實際上是幾種不同的畫法?)

師:同學們畫的直線都在這張紙上,我們把他們説成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相互位置關係有兩種不同情況:一種是相交,一種是不相交。我們把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相互平行。(板書:平行)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來看這樣一組判斷題。

?設計意圖】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已經感受了“平行”現象的存在,只是這種感受是膚淺的、零散的和模糊的,是能“意會”而不可“言談”的,對教材中關於平行概念的語言描述學生理解尚有困難。

3.深究

師:我們是通過掉在地上的兩枝鉛筆,認識了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之間的關係。讓我們還是回到上面的話題上吧。如果桌上的鉛筆,一枝掉在地上,另一枝還在桌上,那這兩枝鉛筆所在的直線還能相交嗎?(課件演示這樣的場景)

生:不會。師:為什麼?

生:一枝在上面,一枝在下面。畫長一些,上面的還在上面,下面的還在下面。師:很有想象力。看到兩枝鉛筆現在的位置不由得想到了立交橋,請看大屏幕有些汽車在地面上行駛,有些在立交橋上高速公路上行駛,我們動手做個模擬試驗,用一個手指移動演示下面的汽車行駛的路線,用一個手指演示在上面路面上行駛的路線,兩輛車從不同的方向開來,結果:兩輛汽車會相撞嗎?為什麼?

生:一個在上面,一個在下面。(多請幾個同學説一説)

師:你們抓住了關鍵,因為兩輛汽車在上、下兩個不同的路面上,所以這時這兩條行駛路線既不相交,也不是平行,它是一種特殊的情況。而在國小階段所學的相交和平行特別強調,在同一個平面內。

師:同學們,我們周圍的世界就是圖形和線條的世界,藉着這兩枝鉛筆我們認識了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你能從下面的圖片中找出相互平行的直線嗎?(課件出示:課間10分鐘)日常生活中,你還在什麼地方看到過平行或是相交的直線的?

?設計意圖】生活是學生認知形成和發展堅實的踏板,離開了生活進行教學,為學生支起的就是一個空架子。“同一平面”的含義是學生理解的一個瓶頸,如何突破這一瓶頸呢?

利用剛才的情境深掘一尺:桌上的兩枝鉛筆只有一枝掉在了地上,這時候兩枝鉛筆的位置關係是怎樣的呢?孩子的意見會出現分歧,有的認為相交,有的認為不相交。多媒體適時出示立交橋,並且帶領孩子做一個模擬試驗,用一個手指頭表示下面汽車的行駛路線,一個手指頭表示天橋上汽車的行駛路線。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它們從不同的方向開來,不會撞車的原因在於這些汽車在上、下兩個不同的平面上,而我們國小階段所講的平行與相交都是指在“同一個平面內”。以此為踏板支撐起學生對抽象數學術語“同一平面”的理解。在孩子內心世界,他們較少用數學術語、命題的方式來建構自己對於抽象概念的理解的,鮮活而有貼切的表象是理解抽象概念內涵的最佳“錨樁”。

4.操作

師:我們的同學勤觀察、善思考,已經認識了平行。那我們能動動手畫出平行線嗎?一邊畫,一邊總結畫平行線你用了哪幾個步驟。

討論交流:你是怎樣畫的?

生:先畫一條直線,然後再畫一條直線。

師:有什麼要補充的嗎?這兩步之間有沒有做什麼?生:把尺子這樣。師:誰能幫助他表達?生:移動生:平移

師:(板書:平移)老師剛才聽到同學這樣説:要平移!非要平移嗎?為什麼?生:不平移的話,直線就會斜掉,就不是平行了。

師:那怎樣保證是平移呢?,還記得圖形在方格紙圖上的平移嗎?請看大屏幕,正方形在方格紙上移動,它能一次平移到這一格嗎?為什麼?將方格紙斜着放,正方形在方格紙上平移。

師:如果沒有方格紙,要想平移,你覺得關鍵是什麼?

師:對了,如果要讓這個正方形,就像小火車,要想火車平移,那關鍵就得給它造一條軌道。現在請你拿一把三角尺,你能想辦法,讓他平移嗎?

演示畫平行線嗎?和老師同步練習。

學生獨立練習。

加大難度,你能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嗎?學生嘗試,然後演示。

再加大難度,你能過這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嗎?學生嘗試,演示。交流:在畫平行線的時候,你覺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設計意圖】畫平行線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難就難在,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應該要這樣畫,但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畫。知識不能很好的為技能的展開提供有力的支撐。

5.衝浪

想想、擺擺、填填

(1)第一根小棒和第二根小棒平行,第三根小棒和第二根小棒平行,那麼第三根小棒和第一根小棒()

(2)先擺一組平行線,再在不同的方向上又擺了一組平行線,可能擺成()圖形。擺成的這些圖形有什麼共同的之處?

書第41頁第3題。自己思考,討論交流。

6.總結。

學到這裏我們的課馬上就要結束了,你看老師的板書,還缺個課題,你能幫幫忙,給我們今天的課取個名字嗎?能説説理由嗎?

欣賞平行事物,感受平行美

總結:平行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無處不在,下面大家一起來感受平行給我們的視覺帶來的美。美的事物有千千萬萬,其中的奧祕有許許多多,老師相信,只要你善於發現,善於思考,你不但會發現其中的祕密,你還會用你的智慧來創造出更多的美好畫卷。

數學冀教版上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學具模擬烙餅過程,讓學生感悟統籌思想,初步瞭解統籌的含義,掌握烙餅問題的統籌方法,並能實際應用。

2、在問題探究、動手模擬、交流爭辯等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規律探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3、 通過交流爭辯活動,使學生體會交流爭辯這一學習方法的價值。

【教具準備】大圓(鍋子)一個,小圓(烙餅)9個,多媒體課件一套

【學具準備】每兩位學生一份學具,包括一個大圓與九個小圓,實驗記錄單四份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

1,直接出示(鍋和餅):這是什麼 這兩樣東西放在一起能做些什麼

2,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烙餅問題 (板書:烙餅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問題,理解題意

火車站附近的烙餅店來了五位顧客,每人想買一個餅,急着趕火車,限定時間不能超過15分鐘。烙熟一個餅的兩面各需要3分鐘,店裏唯一的烙餅鍋一次只能放兩個餅。同學們,你們説,這三個顧客能吃上烙餅嗎

(1)生:猜想

(2)師:到底能不能呢 首先我們要理解題意,請問:

兩面各需要3分鐘什麼意思 請用手勢示意説明。 所以烙一個餅要幾分鐘

一次只能放兩個餅什麼意思 請用手勢示意説明。 所以烙兩個餅要幾分鐘

(3)如果烙熟1張餅,最少需要幾分鐘 (6分鐘)誰來烙一烙

為什麼是6分鐘 (正面3分鐘,反面3分鐘)

(4)如果要烙兩張餅的話,最少要幾分鐘 (6分鐘)誰來烙一烙。

23=6(分)中23各指什麼

師:1張餅最少要6分鐘,烙2張餅應該12分鐘才對,這怎麼回事兒

(因為一個鍋可以同時烙兩張餅)

2,探究分組烙

(1)那4張餅怎麼烙 (43=12(分)中的4指什麼 )

(2)介紹分組烙法

(3)6張,8張,10張怎麼烙 最少需要多少時間

(4)反饋:你發現了什麼

3,探究輪流烙

(1)師:如果烙3張餅,怎樣烙最省時呢

(2)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烙一烙

1)請同學們靜靜的想一想,你打算怎麼烙,用了幾分鐘,它是最少時間嗎

2)有了想法後,先獨自用老師發給你的材料動手烙一烙,然後用自己的語言把烙的過程輕輕的説過同桌聽。

師:想一想,我怎麼向同學彙報,能讓大家聽的明白一些。

(3)反饋交流:指名生回答:

生1: 2張+1張,6分+6分=12分(讓一生板演)

生2:口述板演:③②3分鐘②拿掉

③①3分鐘③好了

①②3分鐘①②也好了

師:誰聽明白了 指名生3再一次板演。師指導口述過程。

(4)同桌合作,動手用學具烙一烙

請每位同學用剛才這位同學的方法,烙一烙,算一算,驗證一下這樣烙是不是9分鐘

(5)師:請同學比較這兩種不同的烙法,為什麼烙法2就來得省時間呢

①請每個同學靜靜地想一想,把兩種方法對比一下,為什麼 (獨立思考)

②彙報。根據生的彙報師小結:

烙法1第二次的時候只放1張餅,太浪費了。烙法2每次都是兩張餅在同時烙,不浪費。看來我們烙餅的時候儘可能使鍋裏有兩張餅在那裏一起烙。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最省時間。也就是説我們在平時解決問題時,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6)給烙法2取名字

師:烙法2還有那麼多的數學奧祕,你能給她取個名字嗎 (交替烙,輪流烙)

4,探究分組烙+輪流烙

(1)假如烙5張餅,怎樣烙最省時間 誰來介紹一下方法

(2)介紹分組烙+輪流烙法

(3)現在你會解決了嗎

火車站附近的烙餅店來了五位顧客,每人想買一個餅,急着趕火車,限定時間不能超過15分鐘。烙熟一個餅的兩面各需要3分鐘,店裏唯一的烙餅鍋一次只能放兩個餅。同學們,你們説,這三個顧客能吃上烙餅嗎

(4)烙7張呢 9張呢 11張呢 怎樣烙最省時間

a,同桌合作烙一烙,並完成把結果寫在練習紙上

b,反饋:你發現了什麼 (你怎麼這麼快就想出來了,有什麼好方法嗎 )

(5)那烙12個餅採用什麼烙法省時呢,為什麼

(6)那你覺得什麼情況下分組烙省時,什麼情況下兩種方法結合省時

三,發展時間

1,一個鍋一次能同時烙3個餅,兩面各需要烙3分鐘,烙熟6個餅最少需要多少時間

2,一個鍋一次能同時煎2條魚,兩面各需要煎5分鐘,煎熟3條魚最少需要多少時間

四,課堂總結

師:學了今天這節課,你想説什麼

五,拓展延伸

智力題:假如這個鍋一次能烙10張餅,而現在有15張餅要烙。請你想一想,需要多少時間

教學反思:

?烙餅中的數學問題》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通過教學除了教給學生知識外,還要給學生留下點什麼 我認為餅如何烙最優以及其中藴含的規律固然重要,但這只是知識技能的範疇,我不想僅停留在就知識教知識的層面上,比知識更重要的是藴含其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這些才是學生持續發展,終生髮展最重要的東西。本節課立足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創設問題情境。根據新課程標準,讓學生藉助學具操作,經歷探索烙餅中數學知識的過程,逐步掌握烙餅的最佳方法,在解決問題中初步體會數學方法的應用價值,初步體會優化思想。

數學冀教版上冊教案篇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並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重點、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教學過程

複習準備,導出新知

基礎訓練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與705的和。

全班齊練,教師巡視,做完後集體訂正。

你能不能自己寫出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算式呢?

筆算不進位加法要注意什麼呢?

相同數位對齊。

從個位加起。

教師強調: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學習新課

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師:剛才的複習,是前面剛剛學過的進位加法,同學們掌握得很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進位加,但和前面學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學習的是連續進位加。

板書課題:連續進位加

教學例1

學生嘗試擺小棒求得98+25的結果(允許有各種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喜歡哪種方法,引導研究課本中的方法。

提問:

師:先加哪一部分,單根的8根和5根怎樣加?給8根小棒湊幾根就是10根?(8+2+3=13)

滿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舉起來讓大家看看,放在哪裏呢?10個1根捆成1捆,也就是1個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圖問:這一捆小棒哪裏來的?把單根小棒合起來,滿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師小結:單根合起來滿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個十。

列豎式計算。

學生自由書寫豎式,再討論哪一種合理。這道題的豎式怎麼寫?(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

從哪一位加起呢?(從個位加起。)

那麼豎式中個位相加的得數怎樣寫呢?

想一想:小棒應該怎樣擺?

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餘同學在書上完成。)

講評:同桌口述並檢查,在進位時1寫的位置對不對,做進位加法時,是否漏寫1或忘加1。

做一做

1、直接在書本上計算,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2、求出每一個胡蘿蔔上的算式的得數。

3、練習四,第一題,連一連

4、地球儀85元,書包48元,買一個地球儀和一個書包一共要多少錢?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數學冀教版上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繫,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求實態度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難點:

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繫,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求實態度和科學精神。

教學過程:

一、交流名片。

1、展示。

指名到前面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名片,引導其他同學參與交流。

師:剛才小朋友們交流的非常熱烈,那你想不想拿上來給大家看看?你先來吧,(一生上來介紹自己的名片),我們仔細看(老師示意其他同學和老師一塊兒認真看),你從他的名片上了解到什麼內容?(生説)你看得非常仔細,而且還在用心的記,很好。你是屬牛(鼠)的,我也記住了,

請回。誰再來介紹?還有誰想來?

2、提問。

師:小朋友們,根據剛才大家的介紹,你想不想了解我們全班的一些情況?想了解什麼呢?

學生可能會説

①我想知道屬牛的有多少人,屬鼠的有多少人?

師:哦,你想了解屬相問題。板書:屬相。

②我想知道愛好什麼的多?板書:愛好

3、統計。

師:那怎麼能知道?學生可能會説:統計一下

師:這個方法不錯,那我們就分組做一下統一下吧。請打開信封,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三個表格,第一個是屬相統計表,請統計出你們小組屬牛的有多少張,屬鼠的有多少張。第二個是愛好統計表,愛好唱歌的有多少張,……如果還有其他愛好,可在後面的空格里填寫。第三張是性別統計表,男生、女生各有多少張?(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向學生介紹三個表格的使用)

屬相統計表愛好統計表性別統計表

聽明白了嗎?下面開始統計吧,看哪個小組統計得又快又對。

(教師向學生介紹完統計表後在黑板上貼出三張大的表格,設計成摺疊式,只出示左半部分)

師:都統計完了嗎,各小組彙報??

下吧。各小組彙報統計的數據,教師記錄在表格中。

二、摸名片(一)——體會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

1、激疑。

師:剛才大家統計得不錯,下面呢,我們就來玩這些名片。想玩嗎?想玩得好嗎?那你可得聽好了,看好了。來,先把你的名片翻過來,都放到桌子中央,合到一塊兒,(教師慢慢説,一定要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不錯,小朋友都跟着做了。看老師,我從這些名片中隨便摸一張,想知道是屬什麼的?(生猜測着説)你告訴大家。(教師向一生出示結果),繼續看,把這張放回去,重新打亂了,再摸一次,又是屬什麼的呢?你説説。如果這樣重複摸很多次,結果會怎樣呢?(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究竟結果會怎樣?想不想摸摸試試?那你會像老師剛才這樣摸嗎?好,聽清老師要求,每人摸一次,小組長做好記錄,並統計出結果,開始吧。

2、遊戲。

(教師出示黑板上屬相表格的右半部分,然後巡迴參與小組的活動)

3、彙報。

①各小組彙報實驗結果,教師在表格中記錄數據,並做出標記。一般事先安排一、二、四組屬同一種類型,如都是牛多鼠少,而三組則正好相反。當三組彙報完後,師可問:怎麼你們小組摸到的鼠多?(和前二個小組不一樣)

學生可能會説因為他們小組屬鼠的多,別的小組屬牛的多。

師:哦,原來是因為數量多少的問題,咱們一塊兒看看是這樣嗎?一組……二組,哦,果然是這樣,你們説的還真有道理,(教師指着表格中的數據和學生一塊兒分析,並做標記)來,該四組説説你們的結果)如果4個小組實驗的結果都正常,師可問:你從這4個小組的實驗結果,能得出一個什麼結論?

②驗證偶然現象,可能四組出現了張數少的摸到的次數反而多這種偶然現象。(因為4組教師安排的兩種屬相數量相差小)也可能在別的小組出現這種偶然現象。

師:你們對這個實驗結果有沒有什麼想法?其他同學也可以發表意見,哦,感覺不大對,不要緊,咱們再來重新做一次實驗,這次咱們每人摸二次,誰到黑板上來做記錄,其他同學仔細看好了,這下結果怎樣?通過這次摸又能説明什麼問題?(摸的次數越多,結果越準確,同時再一次説明數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如果繼續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小組之間進行比較,發現問題。

師:再仔細比較一下這4個小組實驗的這些數據,你能不能再發現點兒什麼?學生可能會發現張數相差多的,摸到的次數相差也多,也就是摸到的可能性相差大,反之可能性相差小。

學生可能會説:某數和某數相差那麼大,或我們組屬牛(鼠)的一張也沒摸到,因為屬牛的張數太少了,只有一張……

師:你是説你們組摸到屬牛的和屬鼠的次數相差很大,有相差小的,舉個例子。為什麼會有相差大的,也有相差小的,這説明什麼?

④進行合計,再次説明問題。師:如果把全班同學的名片合到一塊兒來摸,摸到屬什麼的可能性大呢?合計一下,看看結果怎樣?(先合計張數,讓學生預測後,再合計次數)

上面的彙報教師要把握好這幾個層次。

a引導學生分析自己小組的實驗結果,體會到數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

b引導學生對偶然現象再次驗證,體會到摸的次數越多,結果越準確,同時體會到數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就是大(也可能在這裏沒出現這種偶然現象)

c引導學生比較各小組的實驗數據,發現數量相差大的,可能性相差小。d引導學生進行合計,再次説明問題。

4、各小組預測摸到愛好什麼的可能性大。

師:屬相的問題我們解決了,我們還統計過愛好情況,你能猜猜摸到愛好什麼的可能性,什麼最小,為什麼?(學生預測,教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做標記)

5、預測摸到自己名片的可能性有多大。

師:剛才同學們非常關注有沒有摸到自己的名片,那你認為在你們小組裏你的名片被摸到的可能性大不大?為什麼?如果放到全班裏面來摸呢?

三、摸名片(二)——體會數量差不多的,可能性也差不多。

1、預測。

師:愛好的問題我們也研究過了,下面我們來研究男女生問題,你能猜一下你們小組摸到男生和女生的可能性各會怎樣呢?(學生預測,教師標記)

2、驗證。

師:的方法還是摸摸試試,這次每人摸2次,小組長還是要做好記錄,你知道這次為什麼要摸二次呢?(如果前面沒有重複做第二次實驗,這裏就不必提這個問題了)(教師出示性別統計表的右半部分)。

3、彙報。

①各小組彙報結果,並同預測的比較,教師記錄(學能會稍有差別,引導學生預測只要相差不大,就算結果正常)

②如出現偶然反常現象,要組織學生再做驗證。

師:有的小組實驗結果和預測的相差挺大的,不要緊,我們再來做一次,這個小組每人摸3次,誰上來記錄,其他同學看好了。這下結果怎樣?(一般結果會是次數差不多,或比原來縮小差距)

師:通過這次實驗,你又有什麼體會?如果繼續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老師在家裏也做過一個類似的實驗,(教師邊説邊向學生出示一枚硬幣)拋硬幣的實驗,我連續拋了很多次,將正面和反面出現的次數做了統計,結果是這樣的,大家看——

(投影出示)

你從中發現什麼?(拋的次數越多,正面和反面出現的次數越接近,越能證

明正面和反面出現的可能性是一樣大的)

四、應用——設計摸獎方案。

師:小朋友們,摸名片好玩嗎?摸獎好不好玩?還有比摸獎更好玩的呢,那就是你設計一個摸獎方案,讓別人來摸,摸什麼你説了算,那多有意思。想不想試試?

(投影出示)某商場玩具部要設計一個促銷摸獎方案

①凡購物滿50元,即可參加摸獎一次。

②兑獎規則。

紅色珠子—一等獎遙控汽車黃色珠子—二等獎芭比娃娃藍色珠子—三等獎智力拼圖。

白色珠子—謝謝光臨。

③用紅黃藍白各色珠子共100個進行摸獎,各種顏色珠子各應多少個呢?紅色珠子()個,黃色珠子()個,藍色珠子()個,白色珠子()個,小夥伴共同商量一下吧。

彙報評優(可能各有各的優點)

五、課堂總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通過摸名片活動是在研究什麼問題呀?(板書課題:可能性)你能關於可能性説一句話嗎?(如: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等等)在今天的課堂上你除了掌握了可能性的知識,還有什麼體會?

數學冀教版上冊教案篇7

教材簡析:

本節內容包括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利用公式直接計算圓柱的體積,利用公式求:圓柱形物體的容積。教材充分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作鋪墊,採用遷移法,引導學生將圓柱體化成已學過的立體圖形,再通過觀察、比較找兩個圖形之間的關係,可推導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目的:

1、運用遷移規律,引導學生藉助因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來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並理解這個過程。

2、會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圓柱形物體的體積和容積,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藉助實物演示,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教 具:圓柱的體積公式演示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圓柱形水杯。

(1)老師在杯子裏面裝滿水,想一想,水杯裏的水是什麼形狀的?(2)你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計算出這些水的體積嗎?

(3)討論後彙報:把水倒入長方體容器中,量出數據後再計算。(4)説一説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2、創設問題情景。(課件顯示)

如果要求壓路機圓柱形前輪的體積,或是求圓柱形柱子的體積,還能用剛才那樣的方法嗎?剛才的方法不是一種普遍的方法,那麼在求圓柱體積的時候,有沒有像求長方體或正方體體積那樣的計算公式呢?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出示課題:圓柱的體積)(設計意圖:問題是思維的動力。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舊知,積極思考,去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並能製造認知衝突,形成“任務驅動”的探究氛圍。)

二、新課教學:

設疑揭題:我們能把一個圓採用化曲為直、化圓為方的方法推導出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現在能否採用類似的方法將圓柱切割拼合成一個學過的立體圖形來求它的體積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1、探究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課件演示拼、組的過程,同時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讓學生明確: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體。c、依次解決上面三個問題。①把圓柱拼成長方體後,形狀變了,體積不變。(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圓柱的體積) ②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高就是圓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課件,閃爍相應的部位,並板書相應的內容。)③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書公式)

討論並得出結果。你能根據這個實驗得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嗎?為什麼?讓學生再討論:圓柱體通過切拼,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 體。這個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圓柱體的底面積 ,這個長方體的高與圓柱體的高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以高,所以,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 。(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 。(板書:v=sh)(設計意圖:在新課教學中,先讓學生通過複習舊知識,在觀察中理解,在比較中歸納,通過這些措施可以使學生切實經歷圓柱體積公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領悟了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要用這個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

填表:請同學看屏幕回答下面問題:

底面積(㎡) 高(m) 圓柱體積(m3)

6 3

0.5 8

5 2

(設計意圖:設計練習能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從而訓練學生的技能。這是第一層基本練習,通過這道題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本課重點,夯實基礎知)

例:一個圓柱形油桶,底面內直徑是6分米,高是7分米。它的容積約是多少立方分米?(得數保留整立方分米)

解: d=6dm,h=7dm.r=3dm

s底 =πr2=3.14×32 =3.14×9 =28.26(dm2)

v =s底h =28.26×7 =197.82198dm3 答:油桶的容積約是198立方分

(設計意圖:使學生注意解題格式,注意體積的單位為三次方)

三、鞏固反饋

1、 求下面圓柱體的體積。(單位:釐米)

同學板演,其餘同學在作業 本上做。板演的同學講解自己的解題方法題,教師歸納學生所用的解題方法,強調在解題的過程中格式。(設計意圖:這是第二層變式練習。是讓學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礎上理解公式,學會靈活運用公式的訓練題。通過對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圓柱體積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練習:(回到想一想中) 圓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徑是10cm,高是15cm.已知水杯中水的體積是整個水杯體積的 2/3 計算水杯中水的體積?

數學冀教版上冊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能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讀、寫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激發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秋遊圖,把每種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用拍手錶示。

二、認識幾分之一、操作深化。

1、直觀操作、初步感知。

老師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問:半個可以用什麼數表示?

揭題:認識分數。(板書:認識分數)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貼)

2、操作理解,深入認識。

老師這裏有一張長方形紙,你能折一折,並塗出這張紙的1/2嗎?

學生活動。

這些折法都不同,為什麼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師:雖然折法不同,但他們都把這張長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3、辨別判斷,鞏固認識。

下面哪些圖形的塗色部分也可以用1/2來表示?

4、聯繫生活,豐富認識。

想想看,在生活中1/2還可以表示什麼呢?

看來: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5、認識幾分之一(5分)

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你想試着折一折、塗一塗,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幾分之一嗎?

(小組活動:表示出圓、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彙報:説説看你表示的是幾分之一?你是怎麼表示的?

每人向同組的小夥伴介紹自己表示的分數。

小結:把一個物體或者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6、教學各部分名稱及寫法。

7、用分數來表示一些圖形的塗色部分:想想做做1

誰來説説看圖1的塗色部分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圖2呢?説説看為什麼能用1/6表示?圖3圖4

8、感受幾分之一與1的關係:想想做做3

請大家看屏幕,把一張紙條全部塗滿顏色用1來表示。

隨着電腦的演示,讓學生猜猜看:現在塗色部分是這張紙條的幾分之一?

觀察一下從中你能想到些什麼呢?

小結:同樣長的紙條,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三、自主探索,比較大小

1、實驗:(每小組有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

實驗:用兩張同樣大小的紙片折一折,塗一塗,表示出它的1/2、1/4,再比一比它們的大小。

小結:1/2大於1/4

2、猜想

那請你猜一猜,1/8和1/2、1/4比一比大小怎樣?

你是怎麼想的?

3、驗證

用另一張同樣大小的紙片折一折、塗出它的1/8,和它的1/2、1/4比比,看看我們的猜想正確嗎?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數就越小。

4、想想做做第5題。

四、全課小結

1、回顧一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2、找分數:其實分數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在熟悉的教室中尋找分數。

3、小結:生活中的分數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要做有心人,善於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大膽猜想,勇於探索,相信同學們會有更多的收穫。

4、介紹分數產生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