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小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66W

教案在撰寫的時候,你們需要強調文字表述規範,教案是老師為了提高教學水平事先完成的文字載體,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小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8篇,感謝您的參閲。

小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8篇

小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瞭解螞蟻觸角的作用。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PPT:螞蟻的特徵。

2、圖片:螞蟻4。

【活動過程】

一、螞蟻圖片引起興趣

1、師:小朋友,看一看圖片上是誰呀?(螞蟻)

你們知道螞蟻在幹什麼嗎?

2、啟發幼兒大膽想像,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

二、課件演示:螞蟻的特徵

1、小朋友想知道螞蟻是怎樣長大的嗎?

(讓幼兒互相議議)

2、觀看課件演示,瞭解螞蟻的生長過程。

卵——蛹——幼蟲——螞蟻

三、探究的問題:螞蟻的觸角有什麼作用?

1、幼兒討論

(1)螞蟻的觸角有什麼用?

(2)螞蟻沒有觸角可以嗎?

2、教師講解,螞蟻觸角的作用

(1)螞蟻的觸角比盲人的竹竿還靈。

(2)這對觸角有兩種功能:

一種是觸覺作用,通過觸角接觸外界,就能探明前面物體的輪廓、形態和硬度,

以及前進道路的地形起伏等情況。

另一種是嗅覺作用,通過聞味進行識別。

原來,螞蟻一邊走路,一邊從腹部末端的和腿上的腺體裏,不斷分泌出少量的、帶有特殊氣味的化學物質,叫做標記物質,沾染在路上,留下痕跡。

遠離蟻巢的同窩螞蟻,回巢的時候,就用它的特殊鼻子——觸角,來聞着這條氣味路標前進,這叫做“氣味導航”。

3、幫助幼兒記憶

(1)沒有觸角就找不到家了。

(2)沒有觸角就找不到吃的。

4、遊戲:螞蟻找食物。

幼兒戴上觸角的頭飾扮演螞蟻,從家中爬出去找吃的,找到後搬回家中,

用觸角告知同伴去搬運糧食。

小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發現糖果在水裏會慢慢變小慢慢消失,水會變甜;

2、願意探索發現不同的糖果在水裏的變化,並願意與別人交流自己的發現;

3、能主動參與活動,對探索性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硬糖大量、人手一隻杯子

大的透明杯子一隻、温開水大量

活動過程:

一、探索性話題引起幼兒討論

提問:

(1)小朋友,你們吃過糖果嗎?喜歡吃嗎?

(2)請你説説糖果在嘴巴里會怎樣?(變甜、變小等)

(3)請你猜一猜,把糖果放在水裏會怎樣呢?

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和旁邊的幼兒展開小討論

二、做試驗證實幼兒的推測

糖果放到水裏到底會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做個試驗吧

老師把硬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裏,注入適量的開水,引導幼兒觀察

(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用勺子加以攪拌增加糖果溶化的速度)

提問:

(1)看一看,糖果發生什麼變化了?(變小)

(2)猜一猜,糖果到哪裏去了呢?

(3)剛剛還是沒有味道的白開水現在會變成什麼味道了呢?

幼兒猜測回答後請個別幼兒上前品嚐糖水,並把自己品嚐的結果告訴大家

老師小結:糖果在水裏會變小,慢慢的沒有了,水會變甜。

三、集體操作,觀察糖果在水裏的變化

幼兒人手一粒糖果一杯温開水操作觀察

提醒幼兒注意不把水潑掉,提醒幼兒有耐心。

小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事物的興趣。

2、認識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等特種車,知道其用。

3、記住119120110三個特殊的電話號碼。

活動準備:

課件;救護車、消防車、警車的叫聲等;特種車的號碼牌胸飾每人一個;三個特種車隊標誌(在椅子上貼好號碼);電話一部。

活動過程:

一、《開車歌》導入。

1、師:寶寶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好玩的地方去好嗎?小司機準備:開車。(放音樂,老師帶小朋友隨音樂做開車的動作上場)

2、師:好玩的地方到了,請寶寶們找一個小椅子坐好了。寶寶們,我聽説這裏可神奇了,到了這裏的人可以看很多的圖片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認識特種車的基本特徵、用途,鳴叫聲。

1、救護車

師:哇!寶寶們,看,這是什麼車:(救護車),你怎麼知道是救護車?

教師小結:原來,救護車和醫生一樣穿着白衣服,身上還有一個重要的紅十字標誌,車頂上還有警報器,有了這些重要標誌,就一定是救護車。

師:寶寶們救護車是用來幹什麼的?(救危急病人),它去救人是怎樣唱歌的?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我們再聽一聽救護車是怎樣叫的,(點擊救護車的小喇叭播放錄音),它的叫聲好像在説什麼?(快讓開,快讓開,我要去救病人),讓我們來看一看救護車裏面有什麼?(牀)簡易牀是用什麼來做的呢?(用來躺病人的),寶寶們,你們知道醫生叔叔、阿姨是從護救護車的前面還是後面抬病人抬上車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原來他們是從護車後面抬病人上車的,這樣比較方便。如果我們遇到危急病人,應該撥打哪個電話號碼?(120)(點擊下一頁)讓我們一起看一看,120是什麼車的急救號碼?

2、警車

請寶寶們閉上小眼睛,變變變,哇!你們看變出什麼車了?(警車)

看警車上面也有什麼?(警報器)警車是什麼顏色?(白色的)警車是用來幹什麼的?(抓壞蛋的)它在抓壞蛋的時候是怎樣唱歌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再讓我們來聽一聽它是怎樣唱歌的(點擊警車的小喇叭播放錄音)它喂喂的唱歌好像在説什麼?(快讓開,快讓開,我要去抓壞蛋),瞧!警察叔叔抓壞蛋時那麼神氣。寶寶們,你遇到壞蛋時,你知道撥打哪個電話號碼找警察叔叔嗎?(110)(點擊下一頁)讓我們一起看一看,110是什麼車的報警號碼?

3、消防車

請寶寶們閉上小眼睛,來,我們一起變,變變變,看,變出什麼車了?(消防車)

消防車是什麼顏色的?(紅顏色)它的上面也有什麼?(警報器)看,車上面有什麼?

(高壓水槍)消防車是用來幹什麼的?(救火的)它執行任務是怎樣唱歌的.?我們一起學一學,再讓我們聽一聽它是怎樣唱歌的(點擊消防車的小喇叭播放錄音)消防車發出的叫聲好像在説什麼?(快讓開,快讓開,我要去救火),寶寶如果發生了火災,你知道撥打哪個電話號碼找消防車嗎?(119)(點擊下一頁)對,消防車的電話號碼是119。119是什麼電話號碼?

教師小結:寶寶們救護車是專門幹什麼的?警車呢?消防車呢?這些車都是專門做一件事情的,因而他們是特種車,這三種車執行的任務都很緊急,聽到這三種車在唱歌,所有車輛和行人都要給他們讓路,在執行緊急任務時,在安全情況下他們可以闖紅燈,而其他車輛都不行,他們還有專門的電話號碼?救護車的電話號碼是什麼?(120)警車的呢?(110)消防車的呢?(119),寶寶們一定要注意,這三個電話號碼不能隨便打着玩,只有在緊急時刻才能打。

三、仔細辨別,感知各種車不同的聲音(播放車的音樂,播一段停一下)

教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幾種會唱歌的車,那它們發出的聲音是一樣的嗎?老師現在要考考你們,是不是都記住了這些特殊的聲音?

教師再次播放各種車的聲音,讓幼兒進行辨別,比較。

四、遊戲鞏固,幼兒自選某種特種車的電話號碼胸飾,分成三組。

師:你們想不想扮演特種車去執行任務?(想)看!這是一個胸飾,這是什麼車的電話號碼?寶寶們喜歡什麼車就選一個什麼車的電話號碼掛在胸前,你就是什麼特種車了。聽明白了嗎?請寶寶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胸飾。緊急集合:119隊120隊110隊

提問:你們是什麼車?電話號碼多小?請待命

1、開消防車。

師:(接電話)喜羊羊打電話過來説羊村着火了,叫我們去救火,我們應該開什麼車去?

幼:消防車。

師:請消防車的司機朋友把車開出來了,我們要出發啦!

2、開救護車。

師:(接電話)喜羊羊打電話過來説懶羊羊受傷了,要我們開車去把懶羊羊送去醫院。我們該開什麼車去?

師:救護車的司機準備好了嗎?我們要開車咯。救護車會唱歌,滴嘟滴嘟,我們要送病人去醫院。

3、開警車。

師:原來是灰太狼乾的壞事,把懶羊羊家的房子推倒了,們去把它抓起來好不好?這次該什麼車去抓灰太狼?

幼:警車。

請開警車的司機把車開出來了,警察同志,我們要去幹嗎呢?(抓壞人)警車會唱歌,嗚啊嗚啊,我們要去抓壞人,活動自然結束。

小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4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對花朵色彩、數量的感知。

2、幼兒能嘗試簡單的分類。

3、體驗快樂的情緒。

活動準備

紅、黃、綠紙花若干;紅、黃、綠圓點即時貼若干;平衡木、做小河的彩布條;音樂磁帶《郊遊》;紙杯製成花狀,花心分別為紅、黃、綠。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今天我們要去萬花園玩玩。瞧,我們必須先過小橋,再跨過小河,才能進入萬花園。讓我們一起出發吧!幼兒隨着《郊遊》的音樂出發去萬花園。

(這個環節增強了活動的情景性,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撿花

1、走進“萬花園”

師:地上這麼多漂亮的花朵,我們快來撿花朵吧!

幼兒分散撿花朵,老師參與幼兒活動。

(美麗的花朵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活動氣氛很活躍。)

2、感知1和許多

師:瞧,我也撿了幾朵花。你們來幫我數一數吧!

幼兒數不清,能力強的幼兒就説:“老師撿了許多花。”讓幼兒比較1和許多。

3、請幼兒把花朵貼在自己的衣服上

(讓幼兒貼花朵,一是練習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羣,二是為在下面活動中幼兒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別人花朵的數量奠定基礎。)

師:瞧,你們都變成花寶寶啦!

老師提問幼兒:你開了幾朵花?有哪些顏色的花?

(鞏固幼兒對數量和顏色的認識。如果有超過4個以上的,可以讓幼兒用“許多”來表示。)

三、送花兒回家

1、師:現在花朵該回家啦,我們把她們送回去吧!看,那裏有什麼顏色的籃子?紅花應該送到什麼顏色的籃子裏?綠花應該送到什麼顏色的籃子裏……

2、幼兒把花朵送到相應顏色的籃子裏。如果老師發現有送錯的花朵,請幼兒自己糾正。

(幼兒第一次嘗試按顏色分類。個別幼兒有分錯的現象,老師加以引導。)

四、找朋友

引導幼兒按照紙杯花心顏色去粘貼相同顏色的花瓣。

師:瞧,那裏還有些白色的紙杯花,他們的花心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有的是黃色的,請小朋友們根據花心的顏色去粘貼和它相應的花瓣。

引導幼兒可以用紅、黃、綠圓點做花瓣,並強調一片花瓣貼一個圓點。

幼兒每人拿一隻紙杯花,找相應的圓點來裝飾。

(讓幼兒用粘貼的方法,滲透一一對應的概念,這是活動的重點部分,並讓幼兒第二次進行顏色配對練習。)

五、回家,活動結束

師:今天我們來到萬花園,做了好多事情,你們真能幹!現在讓我們帶着小花回家吧!

播放音樂《郊遊》,原路返回。

(結束部分自然、輕鬆,有情景性,幼兒玩得開心。)

小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5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特性,知道空氣無處不在。

2、感知空氣壓力的存在。

3、培養動手、動腦的習慣。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白紙若干張;泡泡液每組一盆,圓形紙筒每人一個,擦手用的毛巾人手一個;歡快的音樂。

2、有吹泡泡遊戲經驗。

活動過程:

一、魔術表演

魔術過程中,採用幾種用手掌拿紙的方式。

誰願意和我一起來表演魔術?

每人一張白紙進行魔術表演。

二、為什麼不掉

1、集體討論。

手掌上的紙為什麼不掉?

2、小結。

當我們帶着我們手掌上的紙運動起來的時候周圍的空氣寶寶也跟着運動了起來,它們使勁的把紙按在了我們的手掌上,所以紙就會牢牢的貼附在手掌上了!

三、好玩的泡泡

1、接泡泡。

一起用白紙接泡泡。

2、説一説。

①泡泡裏面有什麼?

②空氣是怎麼進到泡泡裏的?

③能用嘴巴把空氣吹進去嗎?為什麼不能用嘴直接接觸泡泡液?

教師小結:泡泡液是不能用嘴直接接觸的,因為不衞生、有毒。

3、分組操作。

①試一試把紙筒裏的空氣吹到泡泡裏。

提示:第一次操作。

②讓紙筒裏的空氣自己跑到泡泡裏。

提示:第二次操作。

③説一説你是用什麼辦法將紙筒裏的空氣吹到泡泡裏的?

④空氣為什麼會自己跑到泡泡裏?

5、小結。

紙筒的一端沾上了肥皂水,然後再把另一端放到水裏。這時將紙卷桶向下壓,水寶寶們就進入到了紙卷桶裏了,使紙卷桶裏的空氣寶寶受到擠壓慢慢上升,然後吹動樂肥皂膜,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

四、總結評價

通過變魔術遊戲瞭解了空氣流動會產生壓力,通過吹泡泡的遊戲又瞭解了空氣受到擠壓也會產生壓力的科學原理。

活動延伸: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把紙筒一端插到沙子裏會不會壓出泡泡?

活動反思:

活動的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收穫也很多。只是幼兒在做實驗中急於想動手操作,沒聽清老師的注意事項,活動紀律比較混亂。可見幼兒的探索和發現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他們選擇探索活動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不可直接控制,而應以尊重和支持,引導幼兒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探究活動。所以,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一定的環境來鼓勵幼兒積極探索。

小百科:空氣是指地球大氣層中的氣體混合,為此,空氣屬於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氣、氧氣、稀有氣體(氦、氖、氬、氪、氙、氡、氫),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質(如水蒸氣、雜質等)組合而成。

小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6

設計意圖:

繼《糖不見了》活動課之後,有一天李朝琪問我:“為什麼老師杯子裏的“黑糖”沒有化掉,而是變大了呢?”其他小朋友也附和着“是呀是呀,變大了,好神奇!”“好像我爺爺杯子裏的茶葉也是這樣的。”……小班幼兒的好奇心是很強的,他們還沉浸在溶解的現象中,突然發現老師杯中的胖大海不但沒有溶解反而變大了,他們對此感到很疑惑。結合我的個人子課題《“做中學”模式在小班科學活動中的探究》,考慮到小班幼兒具有直觀思維的特點,我決定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讓幼兒在觀察、比較、猜測、實驗驗證和交流的過程中發現物體膨脹的有趣現象。對於活動材料的選擇,我事先做過試驗,發現胖大海膨脹需要的時間很長,像花茶之類的膨脹前後變化不夠明顯,唯有黑木耳、白木耳兼具需時短、膨脹前後對比效果明顯兩大特點,符合我們的課時需求。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小班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整個過程,從而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嘗試探索,感知物體膨脹的有趣現象。

2、對膨脹的現象產生好奇,並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一次性塑料杯人手一個。

2、盤子四個(內裝黑木耳和白木耳若干)。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知黑、白木耳的特徵。

1、師:你們看盤子有什麼?

幼:黑木耳和白木耳。

2、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和觸感三方面來感知。

師:請你們每人拿一朵黑木耳、一朵白木耳,看一看它們是什麼顏色的?像什麼?

師:摸一摸是什麼感覺的?

3、小結:黑木耳的顏色是黑色的,看上去像耳朵。白木耳的顏色是有點白有點黃,看上去像獅子的臉、像花、像珊瑚……它們摸上去都是硬硬的、脆脆的。

(分析:通過有目的的引導,讓幼兒感知木耳的特性,有了原型事物的基本瞭解,為幼兒進行大膽的猜測提供了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

二、通過猜測、實驗,感知膨脹現象。

1、師:如果把硬硬的黑木耳和白木耳放到水裏,你們猜猜會怎樣?(幼兒猜測並講述)

2、師:黑木耳和白木耳到底會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幼兒操作並探索)

(分析: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限,他們的猜測會有對有錯,讓他們帶着自己的猜測去實驗,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初步感知膨脹的現象。)

三、對比黑白木耳在水中前後的變化,共同討論膨脹現象。

1、師:黑木耳、白木耳在水中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幼1:開花了。

幼2:變大了。

師:它們為什麼會變大?

幼:喝了好多的水。

2、師:我們再來摸一摸它們,會是什麼感覺呢?

幼:滑滑的、軟軟的。

3、小結:像黑木耳、白木耳這樣原來乾乾的、硬硬的東西,放在水裏會變大、變軟的,就是膨脹現象。

(分析:通過形態、軟硬程度方面的對比,將幼兒的觀察進行集中,突顯本次活動的重點,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事物膨脹的原理。)

四、延伸、遷移幼兒的生活經驗。

1、還有什麼東西也像黑木耳、白木耳一樣,在水裏會膨脹的?

2、播放課件,當幼兒説出來即出示相應的物品圖片。

3、你們回家後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試一試,然後把你的發現和老師、小朋友説一説。

(分析:這是將幼兒的認知放大、擴寬,引向生活的重要一步,是讓幼兒認識、瞭解、熟悉、理解生活的重要一步。)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環節、思路很清晰,我在課前也做了很多的考量和工作,從材料的選擇方面、課件的準備等。活動分四個環節:首先,通過讓幼兒看看、摸摸,在説説中感知、瞭解黑白木耳的基本特徵,幼兒的參與熱情很高。接着,讓幼兒猜測,驗證,使得幼兒在觀察、對比的過程中慢慢發現木耳在水中變大了,體現了“做中學”的教育理念。然後,通過對比膨脹前後木耳的變化,分析其長大的原因,感知了膨脹現象,總結膨脹的概念。最後一環節又迴歸到幼兒的日常生活,從生活中找會膨脹的物體,幼兒在前,教師在後,以PPT的方式滲透了更多會膨脹的物體。

但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由於出現了兩樣物體同時需要幼兒觀察,所以他們的觀察注意力不能夠全面顧及,所以我想如果在材料的選擇方面,只選擇一樣白木耳而非兩樣的話,幼兒觀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些。在活動中有的小朋友説不知道杯中的黑白木耳已經變大了,可以讓他們參照盤中剩餘的黑白木耳,多對比一下、引導一下,那麼他們就會更加地明瞭。

小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7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探索讓蛋立起來的方法。

2、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發展幼兒想像力與動手能力。

3、樹立自信心,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熟蛋若干,沙子、瓶蓋、玻璃瓶、積木、碎布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雞蛋寶寶的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師:瞧!它是誰呀?蛋寶寶遇到一個難題,它也想跟小朋友一樣站起來做遊戲,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

(二)自由探索,尋找蛋站立的方法。

1、請幼兒討論思考。

2、每位幼兒一個蛋,幼兒探索,尋找在桌面上讓蛋站立的方法。教師觀察、鼓勵。

3、幼兒交流操作方法。

4、教師根據幼兒操作、交流情況作簡單小結。

5、提出問題:有沒有不把蛋磕破就讓蛋寶寶站立起來的方法?

(環節簡析:對於幼兒來言,身邊的事物和現象都能成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是他們每天能遇到,每天都會做的事。小班的幼兒特點是遊戲貫穿一日生活,也就是説小班幼兒的活動開展離不開遊戲,所以組織科學活動也同樣要以遊戲形式進行,教師的語言也要以遊戲口吻去組織,讓幼兒在玩中利用多種感官去觀察,去發現,去了解。)

(三)提供不同材料,請幼兒再次尋找讓蛋立起來的方法。

1、出示並介紹為幼兒準備的各種材料。提醒幼兒注意事項:輕拿輕放、不將沙子亂撒。

2、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試驗。

3、教師觀察指導,給幼兒提供幫助。引導幼兒使用各種輔助材料讓蛋站立。鼓勵幼兒多試、多想、多觀察。

4、幼兒相互參觀,交流方法。

5、師幼共同總結讓蛋站立的各種方法。

(環節簡析:豐富多樣的材料可以讓幼兒有更多地選擇,更好地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在活動中,我們準備了豐富多樣的材料,孩子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去選擇材料和決定用材料做什麼,不僅有利於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按自己的新想法去解決問題,去發明,還有助於幼兒把自己看成是一個能有新發明,能支配材料的,能解決問題的人,並使得幼兒有成功感。)

活動延伸:

蛋寶寶送禮物。

教後小記:《綱要》中關於科學教育的內容和要求中,多次提到了諸如利用"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從生活和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從身邊的小事入手"等要求,這是對幼兒園科學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體體現。

一、生活隱射科學,激發探索的興趣《綱要》還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的確,對於幼兒來言,身邊的事物和現象都能成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是他們每天能遇到,每天都會做的事。我們要善於觀察幼兒的興趣,制定的教學內容要適合小班年齡特點及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活動內容及形式能吸引幼兒,讓幼兒主動去學,並樂於接受。蛋是孩子每天都能看到,幾乎每天都在實用的食物,所以蛋對孩子來説再熟悉不過。然而蛋寶寶怎樣可以站起來這個問題確是孩子們沒有涉及過的,對於這樣熟悉又有神祕感的內容孩子是最喜歡的,這種喜歡也激發了幼兒主動的去探索、發現藏在蛋裏的祕密,也是支持我們活動成功展開的關鍵。

二、分層提供材料,體驗成功的喜悦材料單一,會限制幼兒的發展及對科學探究的積極性,剝奪了幼兒科學探究的機會與條件;而材料豐富多樣可以讓幼兒有更多地選擇,更好地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在活動中,我使用了層次分明的多種輔助材料,如沙子、橡皮泥、瓶蓋、瓶子、積木、報紙等。在諸多的材料中我們可以把材料分成兩種,一種是直接可以完成任務的材料,如:沙子、瓶蓋瓶子、橡皮泥等。還有一種是要通過操作的間接材料,如:積木、報紙等。幼兒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去選擇材料和決定用材料做什麼,使用直接材料孩子只要把蛋放上去就可完成,很快就達成了任務。嘗試間接材料的孩子一開始並沒有成功,我提示孩子可以想個辦法把材料變一變,很多孩子聽到提示以後把報紙揉一揉、積木搭一搭,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按自己的新想法去解決問題,去發明,幼兒把自己看成是一個能有新發明,能支配材料的,能解決問題的人,孩子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創設遊戲情境,感受操作的樂趣小班的幼兒特點是遊戲貫穿一日生活,也就是説小班幼兒的活動開展離不開遊戲,所以組織科學活動也同樣要以遊戲形式進行,教師的語言也要以遊戲口吻去組織,讓幼兒在玩中利用多種感官去觀察,去發現,去了解。活動以雞蛋寶寶想站立開始,讓孩子幫助雞蛋寶寶解決難題,孩子們都非常熱心,急切的想要幫助雞蛋寶寶。在自由探索和提供材料探索的過程中,孩子們幫助雞蛋寶寶解決了難題,孩子們暢遊在雞蛋寶寶的世界裏,體驗着操作活動帶來的樂趣。

小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8

設計意圖:

水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幼兒對水的遊戲非常喜愛、通過嬉戲、玩耍,孩子可以在不經意中發現許多關於水的科學知識。本活動試圖通過簡易實驗,幫助孩子瞭解簡單的科學探究途徑、方法,學習開展科學探究必要的記錄手段,思考生活中的科學現象。

活動目標:

1、讓學生在猜測、實驗、記錄中感知沉與浮。

2、在活動中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活動準備:

1、在整理箱中提前裝好水。

2、石頭、磁鐵、乒乓球、積木等若干。

3、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

(1)出示實驗材料,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材料的特徵。

(2)設計游泳比賽的情景,請幼兒猜想、預測材料“跳人”水中的現象。“這麼多的東西,要進行一個游泳比賽,它們跳到水裏會怎樣呢?”

2、簡單操作,並記錄。引導幼兒初步建立猜測、假設的概念。

(1)教師記錄自己的假設,並詳細説明怎樣使用記錄表。

(2)引導幼兒自己猜想、假設並記錄。提示幼兒:“這些東西跳到水裏會是什麼樣

的呢?我們來猜一猜。不要講出來,先用筆把我們猜到的畫下來。”(老師指導幼兒記錄的方法。)

3。實驗操作。

(1)通過實踐操作,引導幼兒體驗“浮”與“沉”的概念。

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實驗,驗證一下是否和我們的猜測一樣。

例如:把一個積木和石頭分別投到水裏,請幼兒觀察積木在水裏是怎樣的。“我們用一個詞來説一一“浮”,表示積木在水的上面。”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石頭是“沉”的,表示石頭在水底下。

(2)鼓勵幼兒用圖示表示自己看到的實驗結果。

提示:將結果畫下來,必須根據自己看到的情況來畫。

(3)幼兒自由操作,並記錄結果。

先記好的幼兒將記錄的結果與自己的預測進行比較,教師幫助幼兒整理對物體沉浮現象的認識。

4、交流實驗記錄結果(鼓勵幼兒將自己的觀察記錄結果與他人分享與交流)。

請幼兒説説自己為什麼這樣記錄。每一個符號表示什麼。假設與實驗是否一樣。

5、教師小結。

(1)引導幼兒將猜測、假設與實驗結果對照,強調記錄的真實性。

(2)與幼兒回憶活動中自己的操作與記錄。

6、激發幼兒繼續探究的興趣,提出延伸問題。

請幼兒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幼兒把家裏的東西放在水裏是沉的還是浮的?試試看,並嘗試自己做記錄,帶來與老師、小朋友們分享。

設計評析:

由於小班幼兒的思維仍然處於直覺行動階段,所以他們常常停留於遊戲的表面,而忽略了實驗內在的教育價值。本設計創設的情境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的引導給了幼兒積極、大膽參與和猜想、假設的空間。

小班幼兒記錄的意識還未建立,記錄能力相對較弱。設計中提供的記錄表提供了可以參考的支架。

鼓勵學生尊重與傾聽他人的觀點,幫助他們學會互相學習。

編輯評析:

科學活動讓幼兒直接參與是很重要的,讓幼兒在直接參與中體會是目前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比較缺乏的。這個活動注意了這一問題。同時在科學活動中,注意幼兒的表徵,注意讓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見到的現象也是一個重要的地方。從兩方面來看,這一個活動是好的科學教育活動。

但是這個活動有一些方面還值得進一步考慮:

這樣的活動一定要小組進行,讓幼兒單獨自己實驗、單獨填記錄表不是太合適。尤其對於小班孩子來説,在小組裏的表達、交流自己的發現,教師先集中表徵他們的發現可能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這一科學活動雖然強調了幼兒用語言與別人交流,但在具體活動中對語言的強調並沒有放在首位,而對於小班孩子來説,語言交流發現是最重要的。即使是孩子們在實驗前的猜想,也最好是先用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