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力物理教案模板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3W

我們通過教案的制定可以使教學更加精彩,寫教案是一個體現教師備課的思想,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力物理教案模板5篇,感謝您的參閲。

力物理教案模板5篇

力物理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實驗體驗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2、通過對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的認識,解釋飛機升力的產生,並解釋相關現象。

3、通過實驗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探究實驗體驗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2、通過對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的認識,解釋飛機升力的產生,並解釋相關現象。

教學難點:

運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解釋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等相關現象。

教學工具

乒乓球、白紙、注射器、小船、漏斗、燒杯、吸管、自制連通器、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同學們,請先看一個實驗,如圖所示,我打開閥門a,關閉閥門b,讓紅色的水流入管徑粗細不同的透明塑料管,請注意觀察三支小豎管中水柱的高度。你觀察到什麼?(三個容器的水面高度是一樣的,圖1所示是一個連通器,連通器裏裝入同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是,各容器中液麪總保持相平。)

請看如果我打開閥門b,可以看到什麼現象?(水從b端流出)這時請看三支小豎管中水柱的高度是否相同?(不相同)你看高度發現什麼特點呢?(粗管處的水柱高、細管處的水柱低)

分析:根據學過的連通器原理,當水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麪總保持相平。如今當水流動時,小管中水柱的高度卻不相同,説明水平管中的深度也就不相同。根據液體的壓強公式p=ρgh,也就是説各個粗細管中水的壓強就不相同。

同學們猜一猜,想一想,這個不相同可能會跟什麼有關係呢?(水是否流動)

同學們,請繼續看另一個實驗,如圖所示,我把乒乓球放在伸平的手掌上,並把乒乓球放在翻轉的漏斗中,請看(説完,鬆開手掌),看到了什麼現象?(乒乓球掉下來)

現在我用嘴通過漏斗向下吹氣,同時放開手。又看到了什麼現象?(乒乓球沒有掉下來)

分析:乒乓球為什麼在漏斗下方不會掉下來,我們分析看看,乒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會掉下來,由物體的平衡條件可知,豎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一定還受到一個向上的壓力。未吹氣時沒有這個現象,當吹氣之後才產生這種現象,同學們再猜一猜,想一想,這個壓力可能會跟什麼有關係呢?(吹氣就是氣體在流動,壓力於氣體的流動有關)

液體和氣體,它們一個共同的特點是:都具有流動性,統稱為流體。兩個實驗的共同之處是,流體在運動時才導致現象的產生。且我們已猜測流體流動可能與流體的壓強存在有某種關係。那麼,這可能是什麼關係呢?

二、新課教學

1、科學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按照班級分組情況,給每個小組配備下圖所示的實驗器材,要求每個小組自由選擇器材,做一到二組實驗。請大家在小組內積極地討論、研究方案,積極地用眼睛去觀察、用大腦去思考,並把你們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然後全班交流。看看在實驗中能發現些什麼?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看看哪一小組做得最好?

(學生開始實驗、探究、討論,教師巡視各組的實驗情況)

交流展示:下面我們進行全班交流,把你所看到的,所想的説出來與大家交流。

估計學生會回答到的幾個情況:

(1)我們這一小組選擇老師提供的實驗裝置第三個圖,選擇用大號注射器一支,裝滿水的水槽一個,兩隻塑料小船,作為實驗器材,用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上的兩隻小船間噴射水流,可觀察到兩隻船向中間靠近。

(2)我們這一小組選擇老師提供的實驗裝置第一個圖,把兩個乒乓球放在兩根小木條上,相對靠近一些,用一支飲料吸管向它們中間吹氣,兩個乒乓球互相靠近。

(3)我們這一小組選擇老師提供的實驗裝置第二個圖,我們選擇在兩張紙中間吹氣,結果看到兩張紙不但沒有被吹開反而互向中間靠近。

(4)我們這一小組選擇老師提供的實驗裝置第四個圖,我們把一根中間切開(未斷)折成直角的飲料吸管,一端插入水中,向管中間吹氣,我們可看到水霧從切口處噴出。我們認為管中間被我們吹氣,因此切口處壓力變小,底下的大氣壓就會產生一個力把水往中間壓。因此,我們也認為: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反而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反而大。

得出結論: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飛機的升力

播放關於飛機得視頻,提出問題:

飛機為什麼能上天?是誰給飛機提供升力的?它又是如何提供升力的?

為了使學生回答上面的三個問題,提示學生注意觀察機翼的形狀。引導學生利用白紙製作機翼模型,親身體驗飛機升空的道理。(和學生一起完成課本p92“想想做做”)

播放視頻“研究飛機的升力”,加深學生對本段知識的理解,更好的掌握飛機升空的原因。

3、智慧點擊

1)氣體和液體都可以流動,統稱為。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

2)海軍艦艇在為船隻護航時,護編隊一般採用前後形式護航,而不採用“並排”護航,這是因為流體速度大的地方,當兩船高速並排行駛時,容易發生事故。

3)若是機翼裝反了,飛機還能上天嗎?為什麼?你有什麼意外的發現嗎?

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通過逆向思維的方式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學生討論之後,引出“氣流偏導器”。

簡要介紹“氣流偏導器”(通過視頻或圖片)。有的跑車在車的尾部設計安裝了一種“氣流偏導器”,它的上表面平直,底部呈弧形凸起,相當於一個倒置的機翼。當跑車高速行駛時,車輪能拿更好地抓緊地面。

課後小結

氣體和液體統稱流體,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力物理教案篇2

知識目標:

1.掌握庫侖定律,知道點電荷的概念,並理解真空中的庫侖定律.

2.會用庫侖定律進行有關的計算.

能力目標:

1.滲透理想化方法,培養學生由實際問題進行簡化抽象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2.滲透控制度量的科學研究方法

德育目標:

通過元電荷的教學,滲透物質無限可分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庫侖定律和庫侖力的教學.

教學難點:

關於庫侖定律的教學

教學方法:

實驗歸納法、講授

庫侖定律教學過程:

一、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提問:那麼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和什麼有關係呢?

結論、電荷之間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力的大小與電量的大小、電荷間距離的大小有關,電量越大,距離越近,作用力就越大;反之電量越小,距離越遠,作用力就越小。作用力的方向,可用同種電荷相斥,異種電荷相吸的規律確定。

電荷間的作用力與它們帶的電荷量以及距離有關,那麼電荷之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會不會與萬有引力的大小具有相似的形式呢?

早在我國東漢時期人們就掌握了電荷間相互作用的定性規律,定量討論電荷間相互作用則是兩千年後的法國物理學家庫侖.庫侖做了大量實驗,於1785年得出了庫侖定律.

二、庫侖定律:

1.內容:真空中兩個靜止的點電荷的相互作用跟它們所帶電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之間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2.庫侖定律表達式:

3.對庫侖定律的理解:

(1)庫侖定律的適用條件:真空中,兩個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

a:不考慮大小和電荷的具體分佈,可視為集中於一點的電荷.

b:點電荷是一種理想化模型.

c:介紹把帶電體處理為點電荷的條件.

d:庫侖定律給出的雖是點電荷間的靜電力,但是任一帶電體都可看成是由許多點電荷組成的,據庫侖定律和力的合成法則就可以求出帶電體間的靜電力大小和方向.

(2):靜電力恆量。重要的物理常數=9.0×109c2,其大小是用實驗方法確定

的。其單位是由公式中的f、q、r的單位確定的,使用庫侖定律計算時,各物理量的單位必須是:f:n、q:c、r:。

(3)關於點電荷之間相互作用是引力還是斥力的表示方法,使用公式計算時,點電

荷電量用絕對值代入公式進行計算,然後根據同性電荷相斥、異性電荷相吸判斷方向即可。

(4)庫侖力也稱為靜電力,它具有力的共性。它與高一時學過的重力,彈力,摩

擦力是並列的。它具有力的一切性質,它是矢量,合成分解時遵從平行四邊形法則,與其它的力平衡,使物體發生形變,產生加速度。若點電荷不是靜止的,而是存在相對運動,那麼它們之間的作用力除了仍存在靜電力之外,還存在相互作用的磁場力。

(5) ,f是q1與q2之間的相互作用力,f是q1對q2的作用力,也是q2對q1的作用力的大小,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能理解為q1q2,受的力也不等。

三、庫侖研究定律的過程

1.提出假設

2.做出假説

3.實驗探究:

(1)實驗構思

(2)實驗方案

(3)對假説進行進行修正和推廣

4.思考:(1)庫侖通過什麼方法比較力的大小?

(2)庫侖通過什麼方法比較電荷量的大小?

5.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實驗方案:

a.q1、q2一定時,探究f與r的關係

結論:f∝1/r2

b.r一定時,探究f與的q1、q2關係

結論:即 f ∝q1q2

6.思想方法:

(1)小量放大思想

(2)電荷均分原理

四、庫侖定律的應用

完成課本例題1和例題2.

五、課堂訓練:

1、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ad)

a .點電荷是一種理想模型,真正的點電荷是

不存在的.

b .點電荷就是體積和帶電量都很小的帶電體

c .根據 可知,當r趨近於0 時,f趨近於∞

d .一個帶電體能否看成點電荷,不是看它的尺寸大小,而是看它的形狀和大小對所研

究的問題的影響是否可以忽略不計.

2、兩個半徑為0.3的金屬球,球心相距1.0放置,當他們都帶1.5×105 c的正電時,相互作用力為f1 ,當它們分別帶+1.5×105 c和1.5×105 c的電量時,相互作用力為f2 , 則( )

a.f1 = f2 b.f1 <f2 c.f1 > f2 d.無法判斷

3、已知電子的質量1=9.10×10-31g,質子的質量2=1.67×10-27g,它們之間的距離為5.3×10-11(結果保留一位有效數值)

(1)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

(2)異種電荷相互吸引質子給電子的的引力為多少?

(3)電子給質子的庫侖力?

(4)電子繞質子運動的向心力由誰提供?

(5)在電子、質子連線的垂直平分線上放一電子,與質子、電子構成等邊三角形,求此時質子受到的合力?

答案:f引=3.6×10-47n f電=8.2×10-8n f電=8.2×10-8n f合=14.2×10-8n

六、小結:

(1)電荷間相互作用規律: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大小用庫侖定

(2)電荷間作用力為一對相互作用力,遵循牛頓第三定律。

(3)庫侖定律適用條件:真空中靜止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力(均勻帶電球體間、均勻帶電球殼間也可)。

力物理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節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7節,是《曲線運動》一章的最後一節。學習本節內容既是對圓周運動規律的複習與鞏固,又是後面繼續學習天體運動規律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安排了鐵路的彎道,汽車過拱橋,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離心現象四個方面的內容,如果面面俱到,難免會蜻蜓點水,為了在教學中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我將教材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分兩課時完成。本課為第一課時主要討論鐵路彎道的設計意圖。【學情分析】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圓周運動有了較為清晰地認識,但是對於向心力的概念理解還不夠深入。同時高一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他們很希望參與到課堂中來,自主的解決問題。【三維學習目標】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經歷觀察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討論等活動進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能在具體問題中找到向心力的來源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感悟科學的嚴肅性,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教學重點和難點:在具體問題中找到向心力的來源

【教學策略】

1.教法:使用情境激趣、設疑引導、適時點撥的方式引領學生的學習;

2.學法: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觀察現象、自主探究、交流討論等方式參與到課堂中來,體驗求知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教學資源:

(1)多媒體課件;

(2)自制教具:車輪模型、彎道模型;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新課

首先,播放一段4.28膠濟鐵路火車事故的視頻動畫,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火車轉彎這一具體情境中來。我就此提出兩個問題:1.火車轉彎時的限定速度是怎樣規定的?2.火車超速時為什麼容易造成脱軌事故?學生帶着問題進入課堂,既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又為他們的學習指明瞭方向。

二、複習鞏固、明確方法

我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回憶計算向心力的常用公式,然後,設置情景,讓學生對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做出受力分析並找到向心力的來源。

情景一:物塊隨圓盤做勻速圓周運動。

情景二:小球在杯子內壁做圓周運動。此情景並沒有直接展示給學生,而是提出問題:“你能不用手接觸小球,而不使小球落入杯底嗎?注意,要保證杯口朝上。”讓學生自己設計出小球的運動方式,並對杯中小球的運動情況作出受力分析。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後,教師做出總結:分析圓周運動問題,就是要通過運動分析求出物體需要多大的向心力,通過受力分析找到誰在提供向心力,從而建立供需平衡方程,這是解決圓周運動問題的一般思路。

三、設疑引導、自主探究

這一部分集中了本節的重點和難點,為了降低學習難度,我巧設梯度,從以下三個部分組織教學:

1.認識火車車輪的結構特點

首先教師播放視頻,分別展示火車在水平面和水平彎曲軌道上的運動,學生通過觀察和對比,認識到火車轉彎要靠鐵軌和車輪的作用。然後學生觀察車輪和軌道結構,描述火車車輪結構特點。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利用自制教具──模型車輪,加深學生對車輪結構的印象,並提示學生思考車輪輪緣的作用。

進一步提出問題:生活中還有什麼地方用到了類似的輪子結構?通過學生的回答,和圖片的展示(學校門口的電動拉門的輪子),使學生認識到這一結構在生活中也是常見的,從而拓展了學生的認識。接着提問學生:你認為火車在水平軌道上轉彎時向心力來自哪裏?經過觀察和思考,學生已經不難想到向心力的來源。而後追問:你認為這樣的轉彎方式有什麼弊端嗎?學生通過思考,結合上課之初播放的視頻,不難回答出這樣做的危害性。

2.真實的火車彎道的情況

那麼設計師有什麼好的方法嗎?通過提問,瞭解學生對實際鐵路彎道特點的認識情況。而後通過圖片,使學生認識鐵路彎道處內軌低而外軌高的特點;從而發出疑問,彎道處這樣設計的用意何在呢?

提示學生從受力分析入手,找到此時向心力的來源,並要求學生畫出受力分析圖。

除了正確的分析外,學生很可能將重力與支持力的合力畫成沿斜面向下,這是對彎道的圓心位置分析不清造成的,對學生可能做出的兩種向心力的方向,我不直接評論對錯,而是使用自制教具,展示給學生彎道處路基的特點,讓學生有所參照。學生不難發現,彎道的內側與碗的內壁相似,進而認識到和杯子內壁的相似性,把小球在杯子內壁的運動與火車在彎道處的運動作對比分析。經過這樣兩步,學生已經不難得出正確的受力分析。成功的突破了這一教學難點。

然後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從定性到定量,寫出重力與支持力的合力的表達式,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3.假如你是設計師

為了解決開課時提出的兩個問題,我設計了第三部分──假如你是設計師。

首先,設置情境:你設計了一段半徑為r,傾角為θ的鐵路彎道,你會如何規定火車轉彎的速度?提示學生從解決圓周運動一般本思路出發,從供需平衡關係入手,列出方程,從而得出限定速度的表達式。從表達式的得出過程,引導學生理解,限定速度的規定實際是為了保證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從而避免車輪和鐵軌間的擠壓,保證行車安全。

接着,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在杯內轉動過快的小球從杯中飛出的過程,提示學生思考,如果火車速度過快會怎麼樣呢?學生已經不難認識到火車速度過快會使火車脱軌的問題。而後引導學生用供需平衡條件來解釋這一問題,深化了學生認識。為了突出重點,這裏不提出離心現象這一問題。只是通過現象的分析和認識為離心現象的教學做好鋪墊。

四、總結方法、完善認識

通過本節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圓周運動問題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使他們認識到火車轉彎的模型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認識到生活中的簡單現象往往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靈感的來源。進一步啟發學生,還有哪些生活中的運動也使用了相同的設計思想?使學生認識到自行車轉彎、汽車轉彎也有相似的情況,從而從特殊到一般,深化學生的認識。同時通過對事故原因的科學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尊重規律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五、佈置作業、課後拓展

課後作業是學生再學習的重要途徑,本節課後我安排了兩項作業。旨在讓學生鞏固知識的同時,認識物理與社會的聯繫,將對學生的知識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向課外。

1.課後練習題。

2.瞭解中國鐵路提速情況,查找資料,提出你對鐵路建設的建議。【總體設計思想】本節課的設計思想是藉助問題給學生一個思維的支點,在教師的引領下,從分析生活中的簡單現象入手,找到一般規律。在新的問題情境中思考、發現生活中的模型。通過類比,把日常生活中的知識聯繫到新問題的解決當中,在加深知識理解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分析應用能力。同時,通過對事故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分析方法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物理教學理念。

力物理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瞭解什麼是凸透鏡,什麼是凹透鏡,瞭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瞭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

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的美好與和諧。

重、難點:

焦點、焦距的定義。

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

教學器材:

激光源、各種透鏡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完成光路圖:

空氣 玻璃

水 空氣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我們經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鏡、照相機的鏡頭,它們有什麼作用?

進行新課:

1、透鏡: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實物觀察)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 (圖3.1-1示)

2、透鏡的做法:

主光軸:連接圓心的直線

光心:透鏡的中心 光心在主光軸上。 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3、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又叫會聚透鏡。

(2)、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又叫發散透鏡。

4、焦點和焦距:

焦點: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後會聚到一點,叫凸透鏡的焦點。

焦點有幾個?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單位是什麼?

5、凹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6、兩種透鏡上能畫三條特殊的光線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後活動:完成課本練習。寫出日常生活中你見到的透鏡。

教學後記:對光心、主光軸的知識進行補充。會聚、發散的結論。

力物理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過程與方法

(1)探究瞭解重力和質量的關係。培養一定的實驗能力,利用數學模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2)瞭解重垂線及重心的應用,培養應用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瞭解生活實際中物理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習物理、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2)激發學生對於科學探究的興趣,養成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喜悦,培養創新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重力的概念及重力與質量的關係。

2、教學難點:重力的方向,觀察分析明確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三、教學準備:

鈎碼、彈簧測力計、重垂線、粗細均勻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進行如下演示:

(1)將一隻木球舉到一定的高度讓其自由落下。

(2)把一隻木球斜向上拋出,觀察其運動路線。

(3)讓一隻木球在講台上沿直線運動,滾到講台邊後落向地面,觀察其運動路線。

在演示的幾種情況中,球的運動有什麼共同之處呢?不論小球的運動狀態如何。它最終都落回了地面。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球運動過程中運動狀態的改變是因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指向地面的力——重力的知識。

(二)新課講授

1、重力的概念

a、請同學們用一根細線拴住自己的橡皮,做如書中圖所示的實驗,説説你的感受。

b、同學們是不是發現橡皮做圓周運動時需要用力拉着,鬆開手就會被甩掉。那為什麼並沒有用繩把月亮拴在地球上,但是月亮總是不停地繞着地球旋轉,這又是為什麼?是不是地球上有某種力,像拉着橡皮的線一樣,在牽着月球呢?

[投影]蘋果落地和萬有引力。

引出萬有引力的概念:地球和月亮之間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萬有引力是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發現的,他是看到蘋果落地受到啟發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體也會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通常還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c、想一想、你還看到過什麼現像是物體受到重力的作用而產生的。比如現在流行的蹦極、美麗的瀑布、盪鞦韆等,還有課前的實驗,木球無論怎樣運動都最終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a、複習:同學們還記得力的三要素嗎?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我們就先來研究重力的大小怎樣確定,它和什麼因素有關呢?

b、思考並實驗:同學們可以先大膽猜想一下物體的重力和什麼有關?然後可以參考教材中的提示,用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然後交流實驗的情況。

誰知道重力用什麼測量?怎樣測量?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重力。使用彈簧測力計時要先觀察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指標沒有指零還要先進行調零,然後將被測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方,物體靜止時,根據指針的位置讀出指示的值即為被測物體的重力。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並參與學生的活動。

根據測量數據做出的重力與質量關係的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根據實驗結果,我們知道每一次測出的重力與其對應質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個不變的值,這個比值大約是9、8。實驗結果説明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我們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質量的比值,同學們實驗的結論就可以用一個公式表示。請大家自己表示出來,並想一想單位是什麼。

g的.單位可根據重力g(n)和質量m(kg)的單位得出:g=9、8 n/kg。在使用公式計算時,質量(m)的單位必須用kg。重力(g)的單位必須用n。粗略計算時,g的值可取10 n/kg。

(三)鞏固練習

1、一塊鋼錠的品質是4t,計算它所受到的重力。

=4x1000kgx9.8 n/kg=39200n

注意:質量的單位必須用kg。

2、質量是50g的雞蛋,重是多少牛(取g=10 n/kg)?

=50÷1000kgx10 n/kg=0.5n

注意:質量的單位必須用kg。

3、根據自己的體重,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將質量稱為重量,同學們應注意區別。

(四)小結

讓學生總結本節學習到了哪些知識。

1、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是一種常見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們可以實驗來研究一下。重力和質量的關係曲線圖做出來。

我們研究發現,重力和質量成正比,用來計算大小,g=9.8 n/kg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五)作業:

找出身邊的重力現象,並使用所學知識嘗試出三道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