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語文教案設計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86W

我們在寫教案的時候,必須認真對自己的教學任務做出分析,教案是老師備課時的必須要會寫的一種書面材料,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語文教案設計6篇,感謝您的參閲。

語文教案設計6篇

語文教案設計篇1

采薇》教案

學習目標

1 瞭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進一步認識故鄉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習文本,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獨立思考的能力,並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3 進一步認識詩歌的文體特點,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能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

學習重點難點

1 自行誦讀、翻譯,瞭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

2 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比較鑑賞。

學習重點

1 瞭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2 培養獨立閲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展開與文本、編者、老師、同學的對話交流。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佈置學生獨立預習,完成學習過程評價表。

歸納•整理

1、學習本板塊時,你有哪些字不會讀?積累了哪些詞語?

2你瞭解哪些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3你能背出《采薇》最後一節嗎?4標畫出詩中體現“古典的鄉愁“的句子,寫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

1《采薇》一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你認為哪些詩句最能表現這種情感?

發現•創新

1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閲相關資料,找出古人對這兩句詩的評價,談談你的看法。

2寫一首詩或一段文字表達你對“鄉愁”的新的體驗。

評價:

課前檢查與反饋:

1字音2字形3解釋4加點字5翻譯下列句子

二、新課導入

(從台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詩導入。生背誦)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裏,大陸在那頭。

這是台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每個人都擁有融於自己的血脈的故土親情。對故土的情結對一個人的影響常常是終生的,有時甚至讓人魂牽夢繞,蕩氣迴腸。為什麼?讓我們到我國文學的源頭和西方文學的源頭中去體驗一下這種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體感悟

1自主學習《采薇》。

自行誦讀、翻譯,瞭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

2全班交流,師生評點。

① 誦讀(鼓勵學生進行誦讀競賽,並由學生去比較和評點,促進提高。)

② 翻譯③ 瞭解作品主旨

問:《采薇》一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答: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裏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裏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問:你認為哪些詩句最能表現這種情感?

答:“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憂心孔疚,我行不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④ 當堂成誦

四、合作探究

1分組討論:前後座四人為一小組,展開討論。

2全班交流:由每一個討論小組推出代表發言,再由學生自已彙總補充修正。

① 鄉愁出現的不同場景:

?采薇》寫的是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生活場景中的鄉愁。

② 其它與鄉愁相關的詩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

③鄉思情結的內涵:

(師評:故鄉是一個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義。故鄉常常被賦予的意義有:家、故鄉、故土、家園、家國、歸宿等;在比喻意義上,往往指向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五、鑑賞

1再讀《采薇》,圍繞問題討論:

(先讓學生暢所欲言,允許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讀去看。答錯了不批評。然後再分小組討論發言,進行交流彙總。)

① 這首詩共六章,你看分哪幾個層次?

分三個層次:1-3章為一層,敍述難歸原因和軍旅生活的勞苦。

4-5章為二層,直接寫戰爭。

6章為三層,寫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② 前三章,據你看,在章法上有什麼特點?使用這種手法有什麼好處?

前三章,章與章往往句型重複,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很明顯,這三章,在章法上採用了重章疊句的手法。

使用這種手法的好處是:

在內容上,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時序的更替,而人物內心的焦慮、痛苦也隨之加重,從而突出了主題;

在音節上,反覆吟唱,一唱三歎,音節和諧,旋律協調在鮮明的節奏中表現出詩歌特有的音樂美。

③從4-5章來看,你又發現這首詩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這兩章是對戰爭場面的描寫。寫的是戰車、戰馬、象弭、魚服以及士兵的勞累奔波、飢渴難當,通過這些具體生動的細節描寫來展現戰爭生活的圖景。而沒有寫戰場上的刀光劍影、廝打拼殺,但戰爭的殘酷已可想見。

④“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閲相關資料,找出古人對這兩句詩的評價,談談你的看法。

資料一:劉義慶《世説新語•文學》:“謝公(謝安)因弟子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資料二:方玉潤《詩經原始》中評説:“此詩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凱奏生還,樂矣,何哀之有耶?”又説:“末乃言歸途景物,並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傷神,絕世義情,知古常新。”

資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論《詩經•小雅•采薇》這兩句時説:“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師評:一以往昔之虛襯眼前之實,以凱旋之樂襯內心之悲痛;二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尋味;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對比,突出不勝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飢渴難當,情境實悲;五語調低沉,低迴往復,氣氛悲愴。)

六、交流延伸

1寫一首詩或一段文字表達你對“鄉愁”的新的體驗。

2將你的詩先在小組交流、修訂後,再在全班交流。

七、附《詩經•采薇》原文註釋及譯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生,指初生、剛發芽)止(語氣詞)。曰歸曰歸,歲亦莫(“暮”的古字)止。靡(無;沒有)室靡家,獫狁(獫狁:北狄,匈奴)之故。不遑(閒暇)啟居(啟:跪、危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別。無論危坐和安坐都是兩膝着席,危坐(跪)時腰部伸直,臀部同足離開;安坐時則將臀部貼在足跟上),獫狁之故(以上兩句是説遠離家室是為了和玁狁打仗)。

采薇采薇,薇亦柔(柔嫩,指苗的柔嫩,意思是説野豌豆長大了一些)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非常強烈),載(副詞,又)飢載渴。我戍(防守)未定(穩定。這句是説駐防未有定處。),靡使(使者)歸聘(問候。這句是説沒有回家的使者代我向家人問安)。

采薇采薇,薇亦剛(堅硬。指薇將老而堅硬)止。曰歸曰歸,歲亦陽(十月為“陽”,現代對農曆十月還稱為“小陽春”)止。王事靡盬(gu,停止,此為“止息”意),不遑啟處(意同“啟居”)。憂心孔(很;非常)疚(痛苦),我行不來(歸來。一説“慰勉;慰問”。不來:是説無人慰問)!

彼爾(花繁盛有樣子)維(語氣詞,加強語氣)何,維常(常棣,一種植物名)之華(以上兩句是以開得很繁盛的常棣起興,引出下文對壯盛軍容的描寫)。彼路(“輅”的假借字,大車)斯何(意同“維何”),君子(指將帥)之車。戎車(兵車)既駕,四牡(雄馬。)業業(壯大的樣子)。豈敢定居(猶言“安居”),一月三捷(接。謂接戰、交戰。一説,抄行小路為“捷”。三捷:言多次行軍,就是不敢定居的意思。)。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kuí,雄強,威武)。君子所依(“依”猶“乘,乘坐”),小人所腓(féi:小人指兵士。腓:隱蔽。此句説步卒借戎車遮蔽矢石)。四牡翼翼(安閒的樣子。謂馬訓練有素),象弭(mi,弓的一種。象弭,以象牙裝飾弓端的弭。)魚服(服:是“菔”的假借字。菔是盛箭的袋子。魚菔,就是用魚皮製成的箭袋)。豈(怎麼;怎能)不日(每日)戒(戒備),獫狁孔棘(棘:急。孔棘,很緊急。此句説獫狁很猖狂兇狠,敵情很緊急)!

昔(指出徵之時)我往(到……去,指到前線去)矣,楊柳依依(楊柳柔弱隨風不定之樣子)。今我來(歸來)思(語氣詞),雨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樣子)。行道遲遲(遲緩的樣子),載飢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語文教案設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認識山市的形成及山市的“變”“奇”“美”.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順暢誦讀,培養文言語感。

2、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培養學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3、反覆誦讀,用簡練的語句概括寫景的內容和層次。

4、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寫景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並培養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發揮想象,體會山市這一自然現象的神奇並再現山市.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採用多種方式朗讀)

討論法

情境設置法(充分利用課件創設情境.播放海市蜃樓的圖片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進行字、詞、句解釋大比賽;小記者採訪的形式體味山市之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多媒體顯示海市蜃樓圖片,然後請同學們説説圖片中最神奇的是什麼,並適時引導.現實生活中有可能在瞬息間出現一座城市嗎?讓我們走進

二.整體感知(檢查預習)

1.學生介紹作者及《聊齋志異》,課件出示資料助讀。

2.師生競讀

①抽同學朗讀,其他同學評價。(字音、停頓、斷句)

②教師配樂朗誦,學生體會停頓、語調、情感.

學生髮表觀點,教師總結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準確斷句、讀出情味.

③選派學生代表與老師比賽,學生評論並説明理由.

集體有感情朗讀.

3.譯讀(字、詞、句解釋比賽)

注:在比賽中,老師提出重點字、詞、句。

(一切烏有數年恆不一見居然城郭塵氣莽莽然

危樓一座往來屑屑或憑或立高插青冥歷歷在目

碧瓦飛甍高垣睥睨風定天清直接霄漢黯然縹緲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居然城郭矣。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屏或立,不一狀。)

3.品讀

(1)體會山市之“變”.

①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時間很短暫,看來山市瞬息萬“變”。

②隨着時間推移,山市呈現怎樣的景象?(學生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用自己的話描述)

③山市變化的全過程分為幾個階段?請簡練概括。

(2)想象山市之“奇”.

①分組討論所看到的山市奇觀.同學們都是山市的目擊者,派小記者下組採訪.

參照採訪提綱:你看到怎樣的景色?

它有變化嗎?怎樣變化的呢?

你覺得這些美嗎?美在哪裏?

教師以記者採訪的方式與小記者交談,總結小記者所瞭解到的山市奇景.

(3)品味山市之“美”。

①集體朗讀一段課文,有感情的描繪這部分景色,共同品位山市奇觀.(多媒體出示圖片欣賞)

②師生評説山市景色之美,探究由哪些詞語、句子體現出來。

(高插青冥、碧瓦飛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漢、闇然縹緲)

三.討論研究

為什麼那時的人把山市稱作鬼市?山市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思考、議論、自由發表個人見解。引導明確:古代的人無法解釋這種現象,所以才歸結為鬼在作怪。實際上我們現代科學已經完全能夠解釋這一現象了。自由組成研討小組。蒐集相應資料或故事,討論、探究其中科學道理。

四.課堂練筆

學生欣賞煙花綻放情景的圖片,然後用筆有順序、抓特徵、運用美的語言去描繪。

五.作業設計

1.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述美麗神奇的山市.

2.給蒲松齡先生寫信説明山市形成的原因。

語文教案設計篇3

(一)揭題激趣

1、板書課題“借生日”。

2、讀完課題,問:小朋友們想問什麼嗎?鼓勵學生提問,學生可能會問:以前只聽説過借東西,生日也可以借嗎?各人有各人的生日,怎麼能借呢?誰把生日借給誰呀?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藉助拼音讀課文,要求畫出生字,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互讀互幫,識記生字。

3、小組合作讀,讀讀想想剛才提出的問題。

4、全班交流,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三)朗讀感悟

1、指導朗讀課文中的人物對話。

課件展示課文的插圖,啟發學生想象:

(1)媽媽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嗎?

(2)小云把生日借給媽媽前,心裏會想些什麼?

(3)媽媽聽到小云要把生日借給她,會對小云説什麼?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

2、練習分角色朗讀。

3、播放樂曲,配樂朗讀全文。

(四)鞏固字詞

1、用讀詞讀句的方法,檢查生字讀音。

2、完成課後“讀讀説説”。

(五)指導寫字

(六)實踐活動

1、閲讀古詩《遊子吟》。

2、建議學生動手製作一件小禮物送給家長。

語文教案設計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廣、升、足、走”4個字。認識兩個部首“心、方”。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識字、寫字

朗讀感悟,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蒐集有關北京的風光、名勝的圖片。

教師蒐集網上有關北京的資料。

製作課件,升旗儀式的實況錄像

學習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新課,認識北京。

1、出示課件,觀察圖一:

談話激趣:這是個住在大山裏的孩子,和他的媽媽坐在院子裏談話。

你知道媽媽手裏拿的是什麼?(天安門的圖片)

2、放大天安門的圖片。

請同學們展示課前蒐集的有關北京的圖片,讀出圖片上的字。

簡介北京

鼓勵學生説説看到圖片後的想法。

3、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請同學們借拼音自讀課文,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在文中標出生字,讀給同桌聽。

3、出示課件,認讀生字。

4、誰能給這些生字組詞?

三、識記字型

1、誰能説説我們學習了哪些識記字型的方法?(猜字謎、熟字加偏旁(部件)、熟字換偏旁(部件)、熟字去偏旁(部件)、分析結構)

2、在學習小組內討論:用什麼方法可以記住這些字。

3、檢查自學情況:

説説你用什麼方法記住了哪個字?

重點指導:

猜字謎: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想:拆成“木、目、心”來記憶,認識心字底。

比較形近字:北-比,走-足,升-??

四、朗讀感悟,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1、誰想將課文讀給同學聽?分節指名讀課文。

2、誰能説説他們讀得怎麼樣?

3、看圖一,思考:媽媽對“我”説了什麼?

從書上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範讀,並刻意將“遙遠”一詞重讀。

請學生説説你聽出了什麼?

播放升旗儀式的錄像,觀看升旗的場面。

談談你看了升旗的場面有什麼想法?理解“壯觀”。

範讀,渲染壯觀的氣氛。

誰能像老師這樣讀?

4、聽了媽媽的話,你有什麼想法?你想説什麼?

一齊讀讀課文第二部分。誰最想去北京看看?最誰能讀出期盼的語氣?

5、我們一齊把全文讀一讀吧。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11課《我多想去看看》,知道了我們祖國的首都北京和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許多同學對北京產生了很深的感情。都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樣,很想去北京看看。課下,請同學們繼續蒐集有關北京的圖片、資料。我們將召開一次“我愛北京”的主題班隊會。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小朋友,我們學校每週一早晨都要舉行升旗儀式,在升旗儀式上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我國的首都北京在天安門廣場上每天都要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那場面,你見過嗎?你想去看看嗎?有一個小朋友,他和你們一樣,也非常想去看看天安門廣場上舉行的升旗儀式。於是,他不停地對媽媽説:我多想去看看!(出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這個小朋友為什麼不停地對媽媽説:我多想去看看!呢?讀讀課文,看誰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交流:指名讀喜歡的句子,檢查字音。

3、你讀懂了什麼?

(1)小男孩住在大山裏,特別想到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

(2)理解遙遠(從大山裏到北京城要坐上幾天的火車,與遠比較);

(3)理解壯觀,通過觀看錄象理解(人多、解放軍叔叔的威武……)難怪這個小朋友要對媽媽説:我多想去看看!指名讀這句話。(提倡個性朗讀)

三、再讀課文,指導背誦。

1、小朋友們很會學習,讀懂了課文,你認為怎樣能把這篇課文讀好,你就怎樣讀?能背誦的就背誦。(自由嘗試)

2、指名朗讀,評價交流。

3、有感情地齊讀(背誦)課文。

四、練習讀我會讀中的句子。

剛才課文讀得這麼好,這些句子你會讀嗎?(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五、寫一寫。

指導學生寫四個生字。

六、課外延伸。

1、你對北京除了想看天安門廣場上隆重的升旗儀式,還想看什麼?

語文教案設計篇5

?母雞》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

2、鄰居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3、比較本文與《貓》在寫法上的異同點。

一、交流見聞,導入新課

1、交流課前收集的關於母雞的見聞。

2、導入新課:

貓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是在熱愛社會的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既可愛又淘氣的孩子。那麼,老舍眼裏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

二、自讀自悟

1、師生共同制定閲讀目標。

(1)圈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認真朗讀課文,達到讀流利、讀正確。

(3)弄清課前“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致怎樣的母雞?

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在寫法上個有哪些特點?

2、自主閲讀,邊讀邊批註。

三、彙報交流

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

1、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1)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別通過哪些具體事例寫母雞的討厭與不討厭?每個事例各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概括。

(3)聯繫上文和生活體驗談談自己對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可改為“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嗎?為什麼?

2、全班交流。

3、同組合作,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分辨褒貶,積累詞語

1、思考討論:

作者在表達自己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感情變化的過程中,遣詞造句的感情 色彩也發生了變化,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2、分類摘抄詞語。

把自己欣賞的詞句按褒與貶兩類,摘抄在“採蜜本”上。

五、反覆回味,走近老舍

1、師生對話,交流各自讀過《貓》和《母雞》後,對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賞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讀一讀,然後互相交流閲讀體會。

語文教案設計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自讀課文,瞭解以米開朗琪羅為代表的雕塑風格和以羅丹為代表的現代雕塑風格。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讓學生猜圖中的雕塑屬於哪個時期的作品,引導學生了解以米開朗琪羅為代表的雕塑風格和以羅丹為代表的現代雕塑風格,理解羅丹的創造對藝術發展的貢獻。 通過解讀文中意藴豐富的句子,讀中感悟,理解羅丹的創造在藝術上的突破。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羅丹的創造對藝術發展的貢獻。 體會羅丹勇於探索的精神,是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具有永恆的價值。

重點難點:

1.感悟羅丹的創造對藝術發展的貢獻是本文的重點。可以通過讓學生“猜圖中的雕塑屬於哪個時期的作品”,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把作品與課文中對不同時期雕塑風格的描述聯繫起來,進而瞭解以米開朗琪羅為代表的雕塑風格和以羅丹為代表的現代雕塑風格,理解羅丹的創造對藝術發展的貢獻。

2.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羅丹這種勇於探索的精神的價值,可以抓住文中意藴豐富的句子解讀,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如課文題目《走路的人》,課文結尾“他就如同他的傑作《走路的人》一樣,一直在走着,不停地走着。”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前蒐集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作品圖片和以羅丹為代表的現代雕塑作品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看圖片,猜雕塑作品的創作時期

1.板書課題。

2.出示課件看圖片,猜圖中雕塑屬於哪個時期的作品。

二、欣賞作品,介紹兩個時期的代表人物

1.介紹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米開朗琪羅。出示課件

2.課件欣賞米開朗琪羅代表作品。

3.介紹現代雕塑的代表人物——羅丹。出示課件

4.出示課件欣賞羅丹的代表作品。

三、初讀課文,瞭解不同時期的雕塑風格

1.自由讀課文,比較兩個不同時期雕塑的不同風格。

2.交流討論兩種不同的藝術風格。出示課件

3.通過兩種不同藝術風格的強烈對比,理解羅丹在藝術上的突破。

4.聯繫課文中對不同時期雕塑風格的描述,再來判斷自己猜的作品時期是否正確。

四、細細品讀,欣賞羅丹作品的奇特

1.出示相關課件1900年,第5屆世界博覽會在法國巴黎舉行。在這次世博會上,羅丹展出了150件作品。

2.出示相關課件一尊奇特的雕塑作品。

3.小女孩兒看到了一尊怎樣的雕塑作品?

4.品讀句子,體會雕塑的奇特。

5.抓住“看了很久”“惶惑不解”兩個詞,體會小女孩兒看到這尊雕塑後的反應。

6.面對小女孩兒的詢問,羅丹是怎麼説的?出示課件句子

7.品讀句子,談體會。

師:這句話説明了什麼?( 忽略頭、手等次要部分,正是為了突出人物專心走路的姿態。)

8.這座雕塑就是羅丹創作的《走路的人》。出示課件

五、讀中感悟,理解羅丹對藝術發展的貢獻

1.這尊雕塑的出現,説明了一種什麼樣的藝術風格的誕生?

由羅丹創造的、全新的藝術風格。

2.由小女孩兒的反應,想象大眾對這種藝術風格的看法。

3.默讀課文,思考:為什麼大眾對這種新的藝術風格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和接受?

4.交流討論,教師相機指導。(受傳統的雕塑風格的影響)

5.這種新的藝術風格的誕生的意義。

教師相機指導。(是羅丹在藝術上的突破,是對大眾審美情趣的一種超越,正是藝術生命力之所在。影響到後來整個雕塑藝術的發展。)

六、解讀重點語句 ,深入理解課文

1.出示課件他就如同他的傑作《走路的人》一樣,一直在走着,不停地走着。

2.説一下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這句話有雙重意藴,“一直在走着,不停地走着。”既是指作品《走路的人》的藝術主題,又是指羅丹用畢生的精力去追求更新、更高的藝術境界,在藝術的道路上從來沒有停下過探索的腳步。

3.出示課件假如在1900年第五屆巴黎世博會上,你是一名記者,請你來採訪一下羅丹先生。

4.模擬採訪。同桌兩人情景對話。

5.20xx年,第41屆世博會將首次在中國舉行。作為參觀者,你希望在世博會上看到什麼樣的藝術作品或科技作品?出示課件

七、理解文題,昇華對主題的理解

1.思考:課文為什麼以 “走路的人”為題?課件出示

2.歸納學生髮言。

“走”不僅是雕塑所表現的動作,也是羅丹要借雕塑來表達的一種觀念和主張。

凡是立志於探索創新的人,都可以叫“走路的人”。

3.我們都是“走路的人”!課件

4.談學習這篇文章後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