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四年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兩課時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77W

教案的制定是能夠讓教師們在上課的時候有好的發揮的,教案在制訂的時候,我們肯定要強調邏輯思路清晰,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四年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兩課時5篇,感謝您的參閲。

四年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兩課時5篇

四年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兩課時1

教學目的: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有關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第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

教學重點:

在閲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1、小黑板。

2、有關周恩來同志的圖片,有關生平和當時社會狀況的資料。

二、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把課文讀通,藉助工具書理解字、詞。

2、佈置學生收集有關周恩來同志生平和當時社會狀況的資料。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瞭解人物,引入新課。

1、出示周總理的圖片或課件。(有條件可用不同時代的圖片)讓學生看後問:“你們知道這是誰嗎,你們對他還有哪些瞭解?”(讓學生交流相關資料,加深對人物的認識,教師作補充。)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板書課題生齊讀)

3、提問:讀課題後誰來説一説課題的意思。(崛起:是興起的意思。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為祖國的興盛和民族的振興而學習。),那是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呢?(生答)師板書:周恩來。

二、初步讀文,掃清文字障礙。鼓勵學生自主識字。

1、指名讀全文,正音。

2、同桌互讀,並交流積累的詞語。

3、測讀生字,並提醒學生在後面的學習中注意其讀音。(注重對後進生的測讀和鼓勵。)

4、指導書寫難寫的字。如:“崛”、“嚷”等

三、再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自主學習。

出示有要求的小黑板

學習思考:

(1)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你從每個自然段中讀懂了什麼?

(3)課文寫了少年周恩來的幾件事?

2、合作交流。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讀課文。

(2)同桌同學交流讀文所得。

3、小組交流。

側重進行自主學習思考“(3)”

4、指名彙報學習和交流情況。

(1)用自己的`話説一説:課文寫了少年周恩來的哪幾件事?試給課文分段。

第一件:講伯父囑咐周恩來,不要到外國租界地。周恩來對此迷惑不解。

第二件:講周恩來在租界裏親眼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圍觀的中國人都敢怒不敢言,從而體會了“中華不振”的含義。

第三件:在修身課上,周恩來鏗鏘有力地告訴大家,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試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6自然段)寫:少年周恩來聽到伯父歎着氣説:“中華不振”而感到疑惑。

第二段(第7——9自然段)寫:少年周恩來在租界看到中國人受欺凌,而圍觀的中國人敢怒不敢言,這使他體會到伯父的話。

第三段(第10——16自然)寫:在修身課上週恩來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明: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第四段(最後一個自然段)寫:周恩來少年時代就心繫中華的振興,立下大志。

5、多種形式朗讀課文,並學習歸納主要內容。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和有關詞語。

2、把課文中的三件是用簡練的語言寫下來。

五、課堂小結:同學們!通過你們的學習,對周恩來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文章的條理和主要內容有初步的認識,同學們在學習中表現很好;但我還希望同學們回去很好地讀課文,認真學習,深入體會文章的內容和所表體現的人物品質。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回憶課文中講了少年周恩來的哪幾件事,分別用一個詞,概括在這三個階段中,周恩來的情感變化?生説,師板書:疑惑;氣憤;立志。

二、精讀課文,體會人物思想。

1、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1—6節)。

(1)讀課文,提問:周恩來的內心感到怎樣?(很疑惑)。疑惑什麼呢?(生答)板書:中華不振。

(2)在文中畫出有關產生疑惑的語句。

A、為什麼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

B、為什麼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

C、租界地是什麼樣的?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裏?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

……

(3)自由讀這些句子,請讀出疑惑不解的語氣。

(4)指名讀,評價所讀效果。

(5)同桌同學練習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

2、學習第二部分。(第7-9節)

(1)仔細閲讀這部分。

(2)提問:此時,周恩來的心情是怎樣的?(氣憤)。是因為什麼事感到氣憤?(外國人軋死了中國人,沒有愧疚之情反得意揚揚。中國巡警沒有懲罰洋人,反而訓斥受害人。圍觀的人見此情況儘管氣憤,但沒有人敢説。)讓學生用“因為……所以” 的句式説。

(3)想象練習,讓學生體會情感。

A、這位婦女的遭遇悲慘嗎?這裏僅僅只寫這位婦女嗎?從書上找出描寫婦女可憐的語句。

(很悲慘,這裏不只是寫這位婦女,她是代表中國同胞。)

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泣着什麼……

B、邊讀邊想象,她怎樣哭訴?在哭訴什麼?

C、此時周恩來體會到了什麼?(“中華不振”的含義)是什麼讓他體會到的?(他看到中國人受欺凌。)板書:中國人受欺凌

(4)思考:第九自然段裏為什麼不把周恩來沉思的內容寫出來,這段在這到什麼作用?(因為這段主要是一個過渡段,第一句緊承上文周恩來在租界裏的切身體會到“中華不振”的含義,第二句巧妙第把課文引入下文對修身課上這件事的敍述。這段話在這主要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3學習第三部分。(第10—15節)

(1)朗讀課文,

(2)思考:周恩來沉思什麼,你從哪裏知道?

(沉思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從修身課上。)板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3)分析少年周恩來的讀書目的與其他學生的讀書目的到底有什麼不同?這裏作者採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其他學生的讀書目的是:為明理、為掙錢、為吃飯,這些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則是把個人的學習與民族的振興聯繫起來。

採用“對比”的方法。在這樣的對比中,容易使我們感受到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板書:博大胸懷、遠大志向。

1、學習第四部分。

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三、聯繫全文,深入思考。

使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他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所以他立下了這個遠大的志向。

課文中的三件事之間是什麼關係?(因果關係。前面兩件事是原因,後面一件事就是結果。)文章是怎樣把三件事連一起的?(多處應用“過渡句、過渡段”銜接起來的)。

四、課堂小結:同學們學習的很認真,對課文有了較深的理解,對有關的寫作方法也有所瞭解,我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活動中,要做到:“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五、佈置作業。

1、繼續朗讀課文,

2、找出課文中的四字詞語,讀一讀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然後寫一寫。

四年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兩課時2

教學目標:

1 、認識 8 個生字,會寫 12 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 、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重點:在閲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準備:瞭解課文的時代背景,預習課文,熟讀課文。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今天很高興來油溪國小給同學們上課,在上課之前陳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大家。你們長大了想幹什麼呢?為什麼有這個志向?(生髮言)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1 、談話導入:看來,同學們都是有志向的孩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關於“立志”的故事。

2 、板書: 25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齊讀課題)

3 、鼓勵學生質疑:看到這個課題,同學們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生: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生答:周恩來)

生:周恩來為什麼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看來同學們不關有理想,還善於思考。)

4 、簡介周恩來。 誰知道周恩來的生平?(生反饋)

周恩來( 1898 ~ 1976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原藉浙江紹興, 1920 ~ 1923 年,赴法留學,求得馬克思主義,參與建立中國共產黨; 1925 ~ 1949 年,獻計獻策,建立新中國;建國以後,擔任國務院總理,為新中國的建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1972 ~ 1975 年,晚年的他,仍帶病堅持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後時刻。

不僅全中國的人愛戴他,全世界都瞭解他,在他逝世的時候聯合國為他降半旗表達哀悼之情。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 、指名認讀。(請請小老師 , 生跟讀,師正音。)

2 、書寫友情提示。(老師發現同學們還是善於觀察的孩子)

3 、理解詞語。

疑惑不解、耀武揚威、衣裳襤褸、得意揚揚、鏗鏘有力

三、研讀重點,深入感悟

(一)學習課文第 1 至 5 節

1 、自學提示:同桌朗讀周恩來與伯父的對話,讀後交流體會。

在瀋陽下了車,前來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説:“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

“為什麼?”周恩來不解地問。

“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説理去!”

“那又是為什麼呢?”周恩來打破沙鍋問到底。

“為什麼?中華不振啊!”伯父歎了口氣,沒有再説什麼。

2 、分角色朗讀課文。(師旁白,男生伯父,女生周恩來。)

3 、你讀懂了什麼?(生反饋)

(二)學習課文第 6 至 8 節

1 、自學提示:默讀課文 6 — 8 節,讀後交流感受。

( 1 )引讀:

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______,誰知_______,反而_________。圍觀的中國人都________。但是,_______只能________。

( 2 )學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2 .教師小結,強化感悟。

同學們,為什麼洋人軋死了中國人還得意揚揚?為什麼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婦女訓斥了一通?為什麼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卻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這一切,都是因為──(中華不振)

正因為中華不振,這一條條燈紅酒綠,熱鬧非凡的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 ;

正因為中華不振,那衣衫襤褸的婦女在哭訴着什麼,而大個子洋人則 ;

正因為中華不振,原本應該為婦女討回公道的中國巡警不但 反而 ;

正因為中華不振,圍觀的中國人都 但是隻能 ;

3 、小黑板 出示補充材料:

(1) 上海外灘公園門口竟然掛出這樣一塊刺目的牌子:“華人與狗不準入內!”

(2) 上海租界的電車,頭等車廂供洋人乘坐,中國人只能坐三等車廂。

(3) 在漢口租界,中國人力車伕必須穿上像犯人一樣的“號衣”。

(4) 租界裏的洋巡捕拿中國人當活靶子,練習射擊。

4 、指導朗讀:我們應該帶着怎樣的心情朗讀這一段?(沉痛、悲傷)

四、作業:寫話訓練。

從租界回來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麼呢?想一想,同桌交流後寫下來。

四年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兩課時3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風和日麗、疑惑不解、衣衫襤褸、鏗鏘有力”等詞語的意思並且能夠在實踐中運用。

2、通過反覆朗讀,找出周恩來為什麼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4、瞭解偉人的成長過程,用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報等方式,展示學習的收穫。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初步談話,理解課題。

同學們,你們現在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回頭看看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小時候為什麼讀書?

(二)同學介紹蒐集周總理的資料

(三)觀看錄像,感受情景。

看有關周總理小時候的錄像資料,特別是講他在修身課上回答校長的情景。

(四)檢查預習,反饋交流。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強調要求:

(1)讀通課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詞語,藉助工具書或者聯繫上下文解釋。

(2)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並在書上作上記號,待會在全班交流。

(3)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幾件事?周總理小時候為什麼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生字中“嚷、懲、鏗、鏘”是後鼻韻,“範、巡”是前鼻韻。“範、懲”是上下結構,不能寫成左右結構。

3、反饋交流,詞語方面重點檢查“焦點、耀武揚威、得意揚揚、鏗鏘有力、諸生“等詞語的意思。

4、學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

5、課文寫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講12歲的周恩來剛到瀋陽,就聽伯父歎着氣説“中華不振“,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講周恩來在租界親眼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圍觀的中國人敢怒不敢言,這使他真正體會到伯父説的話的含義;第三件事講周恩來在修身課上,表明自己的心跡“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五)學生反覆讀課文,做到有感情地讀課文。試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六)課堂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從這部分中體會到了什麼?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指名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尤其要指導學生在朗讀伯父與周恩來的對話時,“為什麼”?“那又是為什麼呢?”要讀出不解和追問的語氣。“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裏?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要讀出疑惑不解的語氣。

3、尊重學生自身的體會,不要強求學生所有的體會都一樣。教師相機的作出指導。如:從“為什麼”?“那又是為什麼呢?”體會到周恩來對這些事情的關注。“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裏?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體會到周恩來是一個善於觀察周邊的事情。

4、全班朗讀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讀。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自由讀第二部分,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景?

2、學生讀完課文後,想象當時的情景,四人小組演習當時情景。給學生提供當時的情景: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警察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説些什麼?

3、學生演完後,談一談作為中國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這樣欺凌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當時的社會現實:貧窮落後,受到列強的欺凌。深刻理解“中華不振”的具體含義。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思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麼意思?

2、讓學生聯繫全文,體會周恩來從疑惑到靜思到立志的心理變化過程。

3、學生想一想當時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他沉思什麼呢?寫一寫當時他沉思什麼?

4、全班交流寫的內容。

5、讀這部分,你從周恩來小時候身上體會到了什麼?

(四)課外延伸。

1、閲讀關於寫周恩來總理故事的書,從而進一步瞭解偉人。

2、將你所瞭解的

四年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兩課時4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出示周恩來圖片。

師:圖片上的人,你認識嗎?關於他,你都知道些什麼呢?

2.教師總結並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指導“崛”的寫法,初步解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出示詞語,並指名讀。

將詞語放在句子中再讀,並讓學生説説部分詞語的意思。(突出學習方法指導:藉助工具書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

2、質疑,自主提問

師:在預習課文之後,有沒有仍然不懂的問題?

3、帶着問題讀或聽讀課文:

指名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在讀文過程中,隨機正音。

引導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象,在有所發現或有感觸的地方繼續留下思考的痕跡。

三、研讀重點,深入感悟。

挖掘有價值的問題,結合課文重點詞句,加以解決。如:

周恩來為什麼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引導如下:

引導學生學習課文1—6自然段,突出對話部分的朗讀指導,體會周恩來耳聞“中華不振”時的疑惑不解。

多媒體出示百年前中國貧民區和租界地照片,渲染對比,使學生了解當時社會現狀,進一步感知“中華不振”。

讀課文7、8自然段,體會周恩來目睹“中華不振”後的悲憤心情。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也可以加上動作、表情,演一演,體會周恩來之所以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是因為他深刻地感受到“中華不振”。)

“中華不振”的現狀,引發了周恩來怎樣的思考?

讀課文,討論交流。

周恩來面對“中華不振”,立下了怎樣的志向?

分別用“清晰而堅定”的語氣讀,用“鏗鏘有力”的語氣再讀。

周恩來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有何不同?(在對比中,使學生感悟到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抱負)

四、激情朗讀,昇華情感

1、出示課文最後一段,激情齊讀。

2、聯繫全文內容,體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深刻含義。

3、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自己讀書是為了什麼?

五、激勵總結,拓展延伸

齊讀周恩來寫下的著名詩篇: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羣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六、綜合性實踐作業:回憶自己或瞭解別人“成長的故事”。然後用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報等方式,展示學習的收穫。

四年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兩課時5

學習目標

1、會認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伯父、模範、巡警、懲處、抱負、胸懷、喝彩、帝國主義、燈紅酒綠、熱鬧非凡、風和日麗、耀武揚威、左顧右盼、得意洋洋、、振興中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與同學合作朗讀課文的對話部分。

3、在閲讀中能比較深入地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目標。

4、開展一次綜合性活動,瞭解別人是怎樣成長的。

重點難點

1、理解周恩來小時侯是怎樣產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念頭的。

2、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目標。

課前準備

1、蒐集有關周恩來同志生平的資料。

2、蒐集反映20世紀國中國社會狀況的資料。

3、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瞭解周恩來同志生平的事蹟

1、出示周恩來同志的照片,請同學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周恩來同志的生平及主要事蹟。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作適當補充。

2、周恩來同志能為共和國的締造和成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立下卓著的功勛,是和他少年時代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周恩來同志從小就心繫民族振興,立下從危難中拯救國家的遠大志向,刻苦學習。

二、提示課題,範讀課文

1、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講周恩來同志少年立志的故事。(板書課題)

2、釋題:中華 崛起興起 (先由學生試説,教師補充)

3、教師範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練習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

2、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3、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詞典,聯繫生活實際等辦法初步瞭解詞語的意思。

四、通讀課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中講了少年周恩來的哪幾件事,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五、練習寫字,掌握字型

1、學生説説每個生字要注意的地方,教師做示範和指點。

2、學生練習寫字。

六、佈置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抄寫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聽寫生字詞。

2、説説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二、分段朗讀,體會思想感情

1、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讓學生讀這一部分課文,想想周恩來的語言和心裏想的幾個問題應該怎樣讀。

(2)同座位的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仔細閲讀這一部分課文,想象當時的情景。

想一想當時這位婦女、中國巡警、那個大個子洋人以及周圍的中國人都會説些什麼?(學生分小組説一説,把當時的情景表演一下。)再讓學生説一説“中華不振”的含義。

(2)聯繫全文的內容,想想周恩來一個人沉思是都在想些什麼,並把想到的寫下來。

3、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1)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進行現場表演,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周恩來的遠大志向。

(3)分析一下少年周恩來的讀書目的與其他學生讀書目的到底有什麼不同。

(4)再讀課文,説説作者為什麼寫周恩來的讀書志向之前先寫了同學們的回答,為什麼具體寫了魏校長在聽到周恩來的回答之後的反映。

4、學習課文第四部分。

齊度最後一個自然段。

三、聯繫全文深入思考

1、是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

2、課文中的三件事之間是什麼關係,文章又是怎樣把三件事連在一起的。

四、積累詞語

找出課文中的四字詞,讀一讀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然後寫一寫。

第三課時

一、拓展閲讀,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周恩來“大江歌罷掉頭東”一詩手跡的圖片。

2、學生自由讀“閲讀鏈接”中的短文。

3、教師提供詩的註釋,學生試説詩意。

4、聯繫課文內容談談閲讀後的感受。

二、自主學習,小組交流

1、自擬題目,把自己閲讀課文和“閲讀鏈接”中的材料所想到的,寫下來。

2、小組內交流小習作。

三、佈置綜合性學習

1、我們已經瞭解了總理小時侯的故事,讓我們通過各種渠道來了解更多人的成長故事吧‘

2、分小組,説説你想了解哪些人成長的故事。

板書設計:

25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中華不振沉思振興中華

(疑惑不解) (理想、抱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