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貝的認識教案通用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5W

我們可以通過教案來跟蹤學生的學術發展,我們要鼓勵創新,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案設計,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貝的認識教案通用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貝的認識教案通用6篇

貝的認識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談話引出課題。

出示:三角形 正方形 長方形

提問:你認識這幾個圖形嗎?

指三角形,問:為什麼把這個圖形叫做三角形?請同學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問:正方形和長方形有角嗎?指出來

提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紅領巾、手絹、三角板等,它們都有角嗎?

教師説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題。

二、新課

1、出示課本主題圖。

提問:這是一幅什麼圖?

從校園裏你看到了什麼?

提問:做操學生伸開的兩臂、足球場的邊線、三角板的兩邊、老爺爺拿的剪刀都組成了什麼?(角)

提問:在生活中,處處都有角,你從圖上還能看出什麼地方有角嗎?

2、認識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稱。

(1) 課件出示實物。

提問:從張開的剪刀,吸管,自來水的水龍頭,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嗎?

教師對學生的正確回答作出肯定,並在課件中抽象出角。

(2) 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師出示活動角,並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問:這裏面有角嗎?你能説説角有什麼特徵?(角的各部分名稱)

範 教師結合學生髮言小結:角是由一個頂點和由這個頂點引出的兩條邊組成的。(板書:畫角並標出各部分名稱)

讓學生指出其餘兩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告訴學生:指角時,必須從頂點開始向斜線方向指。

(3) 教師演示活動角,請同學們觀察: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邊的長短有沒有變化?

小結:角的大小發生變化,邊的長短沒變,説明角的大小與邊長沒關係。

(4) 折一折。

請同學拿出一張紙,師生共同動手摺角,對照自己折的角指出頂點和兩條邊。鼓勵同學你能折出和其他同學不一樣的角嗎?

可折大小不同的角,再一次證實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5) 找一找身邊哪些物體表面上有角。

3、學畫角。

(1) 看書本例2,你知道怎樣畫角嗎?

(2) 討論怎樣畫角?

教師説明:畫角的過程(邊説邊演示)。

第一步:先點一個“點”這個點就是角的頂點。

第二步:從這個頂點出發畫一條直線。(實際上應叫射線)

第三步:再從這個頂點出發,向不同方向再畫一條直線。然後標明角的各部分名稱。

(3) 學生動手畫角,畫完後標明角的各部分明稱。

三、練習

1、p42練習八n1

教師説明:一個角必須有一個頂點和兩條射線組成的邊,第2圖有一條邊,另一是彎曲的線;第三幅圖兩條相連的地方不是一個“點”而是彎曲的線,所以它們不是角。

2、n2

範 教師説明:數角時,指角的動作要準確,最好標出角的符號。

3、n3 可以讓學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

4、 p43 n7 先讓學生找出各個圖形中分別有幾個角,教師加以指點提示,注意重疊的角和對着的角。

貝的認識教案篇2

1、知識與技能目標:聯繫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聯想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及底和高的活動中,體會認識多邊形特徵的基本方法,發展觀察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識到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圖形,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產生學習圖形的興趣和積極性。

教學重點: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懂得底和高的對應關係,會畫三角形指定邊上的高。

教學準備:小棒、三角板、導學案、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聯想揭題

師:剛才,看到有一個家,你會想到什麼?

生:房子

師:(課前在黑板上畫好一幅房子示意圖)

下面請同學看黑板,板上有一幅房子圖,從圖中你可以想到我們學過的什麼圖形?

生1-2-3:三角形、長方形--

師:根據我們已學的知識,你能在推理的基礎上,説一説,這節課我們學習什麼?

生:三角形

師:真棒!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三角形的世界!(板書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三角形

1、想一想(聯想)

師:看到“三角形”,你想到了什麼?

生:

2、説一説(舉例)

師:從房子圖上,我們找到了三角形,想想生活中的場景、結合平時觀察,你能從什麼地方的圖上找出三角形?

生:自行車上、電線杆上----

師:(出示圖片)我也在課前找了一些圖片,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3、做一做(操作)

師:數學來源於生活。平時觀察中,我們能發現三角形,你能創造出三角形嗎?

生:能

師:(課前準備:3根小棒、方格紙、一副三角尺)

學生活動:

請你們拿出課前自己準備好的小棒,每人做一個三角形。

(請一個學生上前面擺)

師:你們是這樣擺的嗎?

生:是的

4、畫一畫

師:好,請同學們在紙上畫出一個三角形。同時思考什麼樣的圖形是三角形。

(學生畫三角形,請一生上黑板畫一個三角形)

師:表揚,畫好的同學有

師:請同學生們觀察我們擺出和畫出的三角形,聯繫生活的圖形説一説什麼樣的圖叫三角形?

生1-2-3-4-

師:這就是三角形的定義:板書

師:我們知道有三條線段首尾連接的叫三角形。讓你給它各部分起個名稱分別叫什麼呢?

生:

師:(顯示ppt三角形名稱)(板書3個頂點、3條邊、三個角)

教師:板書)如果在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分別寫上三個不同的大寫字母,如:a、b、c,那麼這個三角形就是“三角形abc”,也可以稱為“三角形acb”或“三角形bac”等。

教師:再説説,三角形abc的3條邊、3個角、3個頂點分別是什麼?3條邊:ab、ac、bc;3個頂點:a、b、c;3個角:∠a、∠b、∠c。

五、判斷三角形

師:同學們對三角形認識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圖形哪個是三角形?

(ppt)

六、畫圖

師:大家對三角形的基礎知識掌握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在導學案方格上任連三個點畫出三角形。

學生操作

師:(講解)你是如何畫的?

生1-2-3--

提問:觀察圖形,你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髮現: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都能畫出一個三角形。

師:有沒有同學連在一條線上的三個點?你們為什麼不連?

過渡:請大家用筆將這四個點都連起來,想象一下,現在這連好的圖形像我們屋頂的~生:樑

(二)、三角形的高

1、引出高的定義

師:(ppt)出示人字樑這些線段中,哪一根最特殊?

生:中間的一根

師:為什麼?

生:

師:(揭示高的定義)在數學上,人們把: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直線段,這條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書:畫出三角形的高,標上直角標記,並在所畫線段的旁邊標出“高”字)這條對邊是三角形的底。(板書:底)

(黑板)隨之板書)強調:高要用虛線表示,並標上垂直符號。

ppt視頻畫高

2、教學確定底畫高

師:通過觀看,閉上眼睛聯想一下,畫高就和我們以前學的畫什麼差不多?

生:畫垂線

師:現在,你們一定能畫出三角形指定的高,請你畫一畫(完成導學案中的第4題)

叫學生上黑板畫一畫學生作高,師指導。

展示學生作業

讓學生説説如何作高的。

3、擺三角形的高

師:在擺的三角形上擺出它的高。你有什麼發現

4、畫出下面三角形各邊對應的高。

學生動手

三、鞏固練習

完成書第76頁練一練

講解

四、總結拓展

1、欣賞三角形元素的圖片、設計理念、三角形文化運用等

2、畫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高

貝的認識教案篇3

認識鐘錶

1、樹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有規律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行為習慣。

2、經歷活動過程,初步認識鐘錶,會看鐘表上的整實數。

3、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小朋友,你們平時喜歡看什麼動畫片?今天老師做一次你們喜歡的藍貓朋友,他帶來了你們喜歡的動畫片。(龜兔賽跑圖片)

二、認整時時刻提問:它們所跑的路程一樣嗎?它們所用的時間呢?你是怎麼知道的?讓認識鐘面的小朋友介紹一下鐘面上有什麼?(顯示鐘)短的一根叫時針,表示走到幾時;長的一根叫分針,表示走過多少分?看看烏龜是幾時到的呢?(顯示)小兔子是幾時到的?(顯示)(小組討論:看整時時刻的方法)小組彙報看整時時刻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分針指??

12,時針的時刻就是幾時。(過了幾天,森林裏正好舉行運動會,小兔子又跟烏龜分在一組,跑了一會兒,小兔子一看,後面的小烏龜影子也沒有了,又想休息了,一想不對,上次正因為我驕傲了,所以沒比過烏龜,這次我不能驕傲了,還是繼續吧。)出示小兔子到的時刻(顯示)和小烏龜到的時刻(顯示)。讓學生説説小兔子是幾時到的?你是怎麼看的?烏龜是幾時到的呢?你是怎麼看的?下一組是小豬比賽,咦,小豬呢?瞧幾時了,小豬還在睡覺?(出示鐘面)小朋友你們是幾時起牀的?(讓學生説説)你們又是幾點睡覺的呢?請你在鐘面上撥出來再説説。教育學生要合理安排休息時間。自己撥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時刻並説説這個時間你幹什麼?(顯示)平時我們除了看鐘可知道時間外,還可以看什麼知道?看看下面這三個時刻,你發現了什麼?像電子鐘顯示的這種表示時間的方法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指名説)冬季運動會的第二個比賽項目是動物找過冬的糧食。

三、教學大約幾時吃好晚飯,藍貓抬頭一看跳了起來,説:"不好了,快到了,我得回去主持《藍貓三千問》了。"(出示大約8時的鐘面)那你知道藍貓的節目是幾時開始的?你怎麼知道的?

小結:像這樣快到8時我們可以説成"大約8時"。教師再撥出一個8時剛過的鐘面,(顯示)讓學生説説,這個鐘面上大約是幾時?像這樣8時不到一點點或8時剛過一點點,我們都可以説成:"大約8點。"

練習:出示三個鐘面,問:"小朋友,剛才藍貓修理店接待了三位顧客,它們的鐘都壞了,你知道它們的鐘是什麼時間壞的?

四、鞏固練習

1、捉迷藏。藍貓一看,原來是沒電池了。換上了電池,時針和分針又嘀嘀嗒嗒地走了起來,還神氣的説:藍貓你有本事找到我們嗎?(出示三個鐘面)看看是誰躲起來了?躲在那裏了?請小朋友把它畫出來。教師注意第一個鐘面上畫時針時的長短,若有錯誤及時糾正。

2、快樂的星期天電視機前的小朋友,你們想和我一起過一個星期天嗎?下面就跟我來吧。(跟着做模仿動作)電腦顯示:幾時起牀?(6時)穿衣服洗臉吃早飯,看幾時了(7時)騎自行車,到了公園,大約幾點(大約8時)進了公園,先跑步,再打羽毛球,休息一下,幾時啦(9時)到了讀英語的時間,拿出一本英語書。咕嚕咕嚕肚子餓了,一看大約幾時了?(大約11時)吃飯了。吃好飯,划着小船蕩啊蕩,慢慢睡着了,一覺醒來幾時了?(大約2時)拿起畫筆畫啊畫,畫好了,太陽下山啦,幾時啦?(4時)你是怎麼看的?(指名説)馬上背上東西騎上自行車回家。到家一看幾時啦?(6時)為什麼有兩個六時?讓學生討論得出,一天有早上的六時和晚上的六時,時針在鐘面上走2圈。(電腦顯示)

3、藍貓的星期天安排的多好啊,小朋友,你們會幫自己安排生

2:兩個都是9時,但不一樣,一個是上午9時,一個是晚上9時。

師:小朋友們觀察的真仔細,為什麼會有兩個9時呢?

生3:我知道,因為一天,時針要走兩圈,所以有兩個9時。

師小結:小朋友説得真好,對了,一天時針在鐘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兩個9時,因此,要準確地表達時刻,還得會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

[評析:讓學生髮現、思考、討論有挑戰性的問題,瞭解時針要在鐘面上每天轉兩圈,所以一天中有兩個9時,拓展了學生視野,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並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説説圖中的小朋友在什麼時刻幹什麼嗎?

生1:小紅7時起牀。

生2:早上,媽媽叫小紅起牀。

生3:小紅在早上7時起牀。

師:那你是幾時起牀,又是幾時睡覺的?在鐘面上撥出來,並同桌互相説一説。

生:活動。

師:我們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養成按時起牀,按時睡覺的好習慣。

師:撥一個你最喜歡的時刻,並説説這個時刻你在幹什麼?

生:動手撥小鬧鐘。

師:下面,我們來輕鬆一下,做做課中操。

[評析: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並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説説這個時刻在幹什麼。既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3、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方法。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除了用這種鐘錶表示時刻外,還能用什麼表示時刻呢?

生:用手錶。

生:用電子錶。(電腦出示3個時刻)

師:請同學們看這三個時刻,你發現了什麼?

生1:都表示5時。

生2:一個是鍾,一個是手錶,一個是電子錶。

生3:我發現前兩個都是用分針時針表示的,第三個是用電子錶顯示的。

師:仔細觀察,電子錶是怎麼顯示時間的?

生:電子錶的表面有兩個點,左邊是幾就表示幾時,右邊是幾,就表示幾分。

師: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我們獎勵給他一塊獎牌。説的非常好,電子錶的表面有兩個點,當兩個點的左邊是幾,同時,兩個點的右邊是兩個0,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師:像電子錶顯示的這種表示時刻的方法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

生1:電話顯示器上。

生2:電視上。

生3:手機上。

貝的認識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小面值的人民幣,知道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

(2)學會簡單的取幣、換幣。

2、數學思考與解決問題:

(1)運用生活經驗,在換幣、取幣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模擬購物,初步認識商品有標價,感知購物的過程。

3、情感與態度:

(1)培養主動與他人交流合作,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受到愛護人民幣、勤儉節約等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人民幣的特點及元、角、分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人民幣的換與取。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二冊第60~62頁。

教具準備:

小面值的人民幣。

學具準備:

小錢箱、小面值的人民幣若干,商品。

教學過程:

一、認識人民幣:

1、導入新課。

師述:小朋友,你們買過東西嗎?買東西需要什麼?你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又叫什麼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人民幣。(板書:認識人民幣)

2、認一認。

(1)師述:每個小組都發了一個盛錢的小箱子,我們稱它為小小銀行,請你們到小小銀行裏拿兩張你認識的人民幣。

(2)下面請小朋友相互介紹一下你拿的是多少錢,説説你拿的人民幣有什麼特徵?(適時介紹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

(3)小結:我們已經認識了1元的錢和比1元少的錢,其中1角、2角、5角這些都是幾角的錢,1分、2分、5分這些都是幾分的錢。剛才小朋友講到1塊或幾毛,這是平時講的土話,1塊應該説成1元,幾毛應該説成幾角。

3、練一練。

做第61頁“想想做做”第1、2題。學生齊做後展示答案,共同訂正。

4、拿一拿。

(1)師述:剛才我們認識了人民幣,你能拿錢買東西嗎?(出示貨架,上面有單價分別為5角、8角、1元的練習本、8角郵票、一盒筆芯等。)如果要買1本練習本,誰知道需要多少錢?

你會拿5角錢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拿出5角錢後交流。

(2)提問:如果買1張郵票,應付多少錢呢?你會拿8角錢嗎?

拿好在組裏交流,比一比哪組拿法最多,再請一組在班內交流,其他組補充。

5、認識1元=10角、1角=10分。

(1)提問:如果買1盒筆芯,要付多少錢?你能拿1元錢嗎?(學生拿一拿,同桌檢查,相互交流。)

師述:付1元錢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種方法都是付幾角?10角就是多少?1元就是多少?

板書:1元=10角

(2)想一想:1角=( )分

二、小小商店:

1、師述:剛才小朋友表現得很好,下面請小組長給每個小朋友發1張1元的人民幣。

2、創設一個購物情境。

(1)出示物價牌,並擺放若干實物。

(2) 橡皮 自動鉛筆 鉛筆 尺 本子 美工??

2角 7角 4角 3角 5角 9角5分

(3)安排售貨員和收錢、找錢的人員——準備好盛錢箱。

3、進行購物活動。

拿1元錢喜歡買什麼就買什麼。

4、學生自由購物,交流。

1元錢你買了什麼東西?

先交流買1件,應找回多少錢,再交流用1元錢買兩件或更多件東西的付錢、找錢情況。

三、課堂總結:

1、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哪些人民幣?你還知道些什麼?

2、我們從小要養成節約用錢的習慣。另外,人民幣是國家印製的,我們不能亂折人民幣或者在人民幣上面亂畫,要愛護人民幣。

四、課後作業:

1、幫媽媽購買物品。

2、到商店看一看,有哪些東西的價錢大約是1元。

五、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

1元=(10)角

1角=(10)分

反思:

整堂課以購物活動為主線,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享受學習成功的喜悦,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充分體現了教師嶄新的教學理念。

貝的認識教案篇5

設計思路:

“認識圓柱體”是大班下學期的內容,我把它放在上學期進行教學,在內容的選取上主要側重於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徵。我班孩子在蒙氏工作中對圓形、球體已經有所認識。於是,我利用圓形的疊合自然地引出了“圓柱體”,然後通過與球體的對比,在遊戲“滾”和“疊”中,感知了圓柱體的基本特徵。整個教學活動,在環節的安排上,從實物→圖形,從具體→抽象,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遵循幼兒的認知特徵。

活動目標:

1、認識圓柱體,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徵。

2、在“滾”“疊”遊戲中,發展觀察、比較及概括能力。

活動準備:

1元硬幣人手6枚,球人手一隻,多媒體課件,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疊一疊,引出圓柱體

1、出示硬幣,問:這是什麼?它是什麼形狀的?把這麼多圓形的硬幣疊起來會怎麼樣呢?

2、交代操作要求:硬幣要疊得整齊;雙面膠放在圓盤裏

3、交流:圓形的.硬幣疊起來變成了什麼?

4、小結:我們把上下兩個面都是一樣大小的圓,上下一樣粗的物體叫做圓柱體。

(二)辨一辨,區別球體與圓柱體

1、滾一滾,説説它們滾起來有什麼不一樣?(交代要求:在桌上滾動)

2、小結:球體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前後兩個方向滾動。

球體滾得快;圓柱體滾得慢。

球體可以在用任何一個面滾動;圓柱體只能用側面滾動。

球體碰到障礙物會換方向滾動;圓柱體碰到障礙物就停止了。

3、疊一疊,看誰疊得高,為什麼?

4、小結:球體不能疊起來,而圓柱體可以疊起來。

(三)想一想,尋找生活中的球體與圓柱體

1、出示課件:找找幼兒園裏的圓柱體

2、生活中還有許多圓柱體,你也可以在家裏、公園裏、超市裏、廣場上,繼續找一找我們生活中的圓柱體。

(四)延伸活動:尋找圖片中的球體與圓柱體(幼兒用書)

把圓柱體塗上綠色(大班上冊幼兒數學用書p22)

活動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繫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徵。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於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並且善於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採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着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相互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徵,並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後,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遊戲中結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悦。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

貝的認識教案篇6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小朋友們,你們看過猴王分桃嗎?聽説花果山上有一位猴王準備今天給小猴子們分桃呢,想去看一看嗎?”

(課件演示)猴王問:“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你們會算嗎?”只見小猴們連連搖頭,表示不會。

二、教學新知。

1、學習例1

⑴談話:“小朋友們,關於猴王分桃的事引出了一個數學問題“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這就要把4個桃看做一個整體(課件演示)。你能幫小猴們分一分嗎?”

⑵學生獨立思考,畫出結果。

⑶分組討論,彙報結果。

⑷師生歸納: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就要把4個桃看成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隻小猴分得一份,就是這盤桃的1/4。

2、學習“想一想”

⑴談話:“如果把4個桃平均分給只猴,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呢?”

⑵學生動手畫一畫,分一分。

⑶小組合作,交流分法。

⑷彙報結果,並讓學生説説是怎樣分的。

⑸師生歸納: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是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三、組織練習

1、想想做做1

先讓學生填寫,再互相説一説自己是怎樣填的。

小結:只要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2、想想做做2

學生獨立填寫。彙報交流。

小結:這兩幅圖都是把12個小方塊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不同,用來表示其中一份的份數也不同。

3、想想做做3

讓學生根據分數的意義平均分一分。

讓學生看每份是幾個,然後在圖中適當的部分塗上顏色。

集體評析。

4、想想做做4

教師提出要求,學生拿出相應根數的小棒。

5、想想做做5

學生直接完成在書上後集體交流。

四、全課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你還想用哪些簡單的分數來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Tags:教案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