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參考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78W

想要提升我們的課堂效率和教學進度,我們就要提前準備好詳細的教案,只有把教案制定完善,老師們接下來的教學工作才能順利完成,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教版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參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參考7篇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1

第1課時

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材第17頁圓柱的認識、第18頁例1和第19頁例2。

內容簡析

圓柱的認識:通過觀察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圓柱。

例1:通過觀察圓柱,認識圓柱的側面、底面和高。

例2:通過觀察圖形,掌握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的側面、底面和高;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係。

2.通過觀察、發現、交流,讓學生自主探究,掌握學習方法。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係。

難點: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係,建立圓柱的空間觀念。

教法與學法

1.在教法上,應加強直觀演示和操作,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圖形,幫助學生建立圓柱的表象,再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發現並總結出圓柱的特徵。

2.在學法上,學生把觀察和動手操作相結合,通過摸一摸、量一量、畫一畫等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圓柱的特徵。本節課也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加強小組合作與交流。

承前啟後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

實物展示法:

教師拿出一個做好的圓柱模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圓柱;緊接着讓學生觀察這個圓柱的特徵,觀察圓柱的組成。(學生觀察並獨立思考)

學生1:圓柱由三部分組成:兩個圓和一個曲面。

學生2:兩個圓的面積相等。

學生3:……

教師表揚並鼓勵學生的回答。【品析:用觀察實物的方式導入,讓學生看到了真實的物體,使學生對圓柱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時用動作摸一摸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件展示法:

1.課件出示“旋轉門”的畫面,引導聯想: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圓柱的形成)

我看到了旋轉門,想到了它轉起來會形成一個圓柱。

2.課件出示:比薩斜塔、客家圍屋、立柱、蠟燭、水杯等。課件抽出圓柱的幾何模型。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圓柱。(板書課題)【品析:課件展示的效果是使圖形更加形象具體,學生一目瞭然,對於圖形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準確和深刻,有助於學生對於圓柱的學習和研究。】

動手操作法:

讓學生拿出所帶的硬紙板、直尺、剪刀、圓規等學具,小組合作,教師引導動手製作圓柱的模型。

小組展示製作成果,教師給予評價。【品析:親自動手操作製作圓柱模型不僅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圓柱,而且讓學生有一種喜悦的成就感。同時,對下面觀察總結圓柱的組成和特徵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教學例1

(1)整體感知圓柱

①談談圓柱,大家知道什麼是圓柱嗎?請同學説説你理解的圓柱。

②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狀的物體。

引導學生閲讀觀察教材第17頁幾個圓柱物體的圖形,認識圓柱。

(2)教學例1:

出示教材第18頁例1:觀察一個圓柱形的物體,看一看它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有什麼特徵。

①認識圓柱的面。

師: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師:指導看書,再次觀察例1中的圖形,引導歸納。(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②認識圓柱的高

引導學生觀察例1中的圓柱,根據圖形上的提示認識圓柱的高,再根據例1中的高找到自己手中圓柱的高。結合教材回答什麼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

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歸納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總結: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

?品析:此教學環節先運用提問交流的方式引出認識圓柱,再聯繫生活實物模型,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自己所製作的圓柱模型來認識圓柱的組成和特徵,使學生記憶更加深刻。】

◎教學例2:圓柱的側面展??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後討論:展開後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後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2)操作探究: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

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複操作中觀察。

歸納: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係。

(4)引導學生自主閲讀並觀察教材第19頁例2。

總結: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品析:此環節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動手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與思考,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活動體驗,讓學生動手操作推導出圓柱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於底面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通過這樣的活動體驗,讓學生經歷學習數學的過程。】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認識了圓柱,學習完例1、例2的基礎上,讓學生及時消化吸收,教師提出質疑,師生共同系統整理。

質疑一:圓柱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圓柱有什麼特徵?

師生共同總結: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

質疑二: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形狀?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有什麼關係?

師生共同總結:圓柱側面展開後得到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圓柱,學習了圓柱的基本特徵和圓柱的側面展開圖,你能説説你的收穫嗎?找兩個學生暢談本課時的收穫,教師對其進行補充完成課堂的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

1.圓柱的組成及特點:圓柱是由3個面組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面除外)叫作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圓柱的底面都是圓,並且大小一樣。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2. 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銜接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給大家留一個思考的話題:

什麼叫作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哪幾個面?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回味課堂,發現亮點之處:兩次質疑的討論使學生的學習進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過程,這次內化把圓柱的基本特徵和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有關知識真正掌握了。

反思過程,有待改進之處:在教學中,應多給予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和思考的同時,教師應進行相應的提問,這樣學生學習的印象才能更深刻,學習的知識才會更紮實。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經歷認識“成數”,解答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2、對“成數”問題有好奇心,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成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解決解答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填空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

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

2、商店裏花了56元錢買了一條牛仔褲,因為那兒的牛仔褲正在打七折銷售,這條牛仔褲原價多少元?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聽農民們説:“今年我家的稻穀比去年增產二成”,“我家的桂皮曬乾後只有五成”等嗎?他們説的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商業上與百分數有關的術語是“折扣”,而農業上與百分數有關的術語就是“成數”。滲透環保教育

三、探究體驗

(一)成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十分之幾,通稱“幾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寫成百分數就是10%。

1、讓學生嘗試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寫成百分數。

2、讓學生説説除了農業上使用成數,還有哪些行業是使用了成數的知識。

3、練習:將下列成數改寫成百分數。

二成=()%;四成五=()%;七成二=()%。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題,某工廠去年用電350萬千瓦時,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今年用電多少萬千瓦時?

2、讓學生讀題,分析題意,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怎麼理解?是以哪個量為單位“1”?

3、學生嘗試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巡堂瞭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4、理解“節電二成五”就是比去年節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從而根據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萬千瓦時)

或者引導學生列出:

350—350×25%=262.5(萬千瓦時)

四、鞏固練習

1、三成=()%;五成六=()%;八成三=()%;

2、第9頁做一做

3、解決問題

(1)某鄉去年的水稻產量是1500噸,今年因為受到天氣災害的影響水稻產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產量是多少噸?

(2)鼎湖山20-年累計旅遊人次是18萬人次,20-年累計旅遊人次比20-年增加一成五,20-年累計旅遊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類)

(3)我校20-年的在校生人數有820人,比20-年在校生人數減少了二成,我校20-年的在校生人數是多少?

(4)某鞋廠20-年的年產量為30萬雙,20-年年產量比20-年增加了一成六,20-年年產量又比20-年增加一成,這個鞋廠20-年的年產量是多少萬雙?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收穫了什麼?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圓柱體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圓柱體積,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討論等數學活動過程,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引導學生探討問題,體驗轉化和極限的思想。

3、在圖形的變換中,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並進一步發展其空間觀念,領悟學習數學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繫的唯物辨證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能正確應用。

2、藉助教具演示,弄清圓柱與長方體的關係。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圓柱形容器若干個;學生準備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用學具。

教學設想

? 圓柱的體積 》是學生在有了圓柱、圓和長方體的相關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知識與技能上,通過對圓柱的具體研究,理解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計算圓柱的體積,在方法的選擇上,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繫,通過想象、課件演示、實踐操作,從經歷和體驗中思考,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解決問題,體現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去”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慾,使學生樂於探索,善於探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疑引入

“水是生命之源!”節約用水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前兩天,老師家的水龍頭出了問題,擰上閥門之後,還是不停的滴水,你們看,一刻鐘就滴了這麼多的水。

1、出示裝了水的圓柱容器。

(1)啟發思考:容器裏面的水形成了什麼形狀?(圓柱)你能知道這些水的體積?

(2)討論後彙報:

生1:用量筒或量杯直接量出它的體積;

生2:用秤稱出水的重量,然後進一步知道體積;

生3:把它倒入長方體容器中,從裏面量出長、寬和水面的高後再計算。

師:現在老師只有這些工具(圓柱形容器,長方形容器,半圓形容器和其他不規則容器),你怎麼辦?

生1:把水到入長方體容器中……

生2:我們學過了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只要量出長、寬、高就行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給學生創設一個生活中的情境,提出問題,學習身邊的數學,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需要滲透圓柱體(新問題)和長方體(已知)的知識聯繫為所學內容作了鋪墊的準備]

2、創設問題情境。

師:(課件顯示)如果要求某些建築中圓柱形柱子的體積,或是求壓路機圓柱形大前輪的體積,能用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嗎?

[設計意圖:進一步從實際需要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從問題中思考尋求一種更廣泛的方法來解決圓柱體積的問題的慾望]

師:今天,就讓我們來研究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經歷體驗,探究新知

1、回顧舊知,幫助遷移

(1)教師首先提出具體問題:圓柱體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幾何圖形有聯繫?

生1:圓柱的上下兩個底面是圓形

生2:側面展開是長方形……

生3:説明圓柱和我們學過的圓和長方形有聯繫

師:請同學們想想圓柱的體積與什麼有關?

生1:可能與它的大小有關

生2:不是吧,應該與它的高有關

[設計意圖:温故而知新,既複習了舊知識又引出了新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到了新知。]

(2)請大家回憶一下: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們是怎樣將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出圓面積公式的。

配合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由“形”到“體”;同時使學生感悟圓柱的體積與它的底面積和高的聯繫,通過圓面積推導過程的再現,為實現經驗和方法的遷移作鋪墊]

2、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啟發猜想:我們要解決圓柱的體積的問題,可以怎麼辦?(引導學生説出圓柱可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體。並通過討論得出:反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後反圓柱切開,再拼起來,就轉化近似的長方體了。)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體驗。

把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後把圓柱切開,再把它拼起來,就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了。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分的份數越多,形體中的 越接近 ,也就越接近長方體。同時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着問題大膽猜測、動手體驗。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索、體驗、領悟的過程中成為了發現者和創造者。]

(3)學生小組彙報交流:

近似的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圓柱的體積, 近似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近似的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根據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得出圓柱的體積也等於底面積乘高。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報,用教具進行演示。

(4)概括板書:根據圓柱與近似長方體的關係,推導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 = 底面積 × 高

↓ ↓ ↓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 × 高

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v= sh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學生的聯想建立圓柱體和長方體的聯繫,初步建立轉化的雛形,然後再通過實踐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15~16頁的例4和第16頁的試一試、練一練,完成練習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瞭解圓柱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含義。

2.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説明的探索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的進程,掌握圓柱體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並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引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滲透、體驗知識間相互轉化的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

掌握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資源:

ppt課件 圓柱等分模型

教學過程:

一、聯繫舊知,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呈現例4中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直觀圖。

2.提問:這幾種立體的體積你都會求嗎?你會求其中哪些立體的體積?

啟發:大家想不想知道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猜想一下:圓柱體積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怎麼算?

3.引入:我們的猜想對不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下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學例4

1.觀察比較

引導學生觀察例4的三個立體,提問

⑴這三個立體的底面積和高都相等,它們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⑵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定相等嗎?為什麼?

⑶圓柱的體積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可能相等嗎?為什麼?

2.實驗操作

⑴談話:大家都認為圓柱的體積與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於底面積乘高。那用什麼辦法驗證呢?讓學生在小組中説説自己的想法。

提醒:圓的面積公式是怎麼推導出來的?我們能不能將圓柱轉化成長方體呢?

⑵提出要求:你能想辦法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嗎?各小組説出自己的想法,有條件的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柱,操作一下。

⑶討論交流: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開後能否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操作教具,讓學生觀察。

引導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數越來越多,結果會怎麼樣?

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課件演示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拼成的立體會越來越接近長方體。

3.推出公式

⑴提問:拼成的長方體與原來的圓柱有什麼關係?

指出:長方體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相等;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等於圓柱的高。

⑵想一想:怎樣求圓柱的體積?為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體積公式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⑶引導用字母公式表示圓柱的體積公式:v=sh

長方體的體積 = 底面積 高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 高

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v= sh

三、分層練習,發散思維,教學試一試

⑴讓學生列式解答後交流算法。

⑵討論:知道什麼條件就一定能算出圓柱的體積了?分別怎麼算?

(s和h,r和h,d和h,c和h)

四、鞏固拓展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⑴説一説:這兩個圓柱中都是已知什麼?能算出圓柱的體積嗎?

⑵各自練習,並指名板演。

⑶對照板演,説説計算過程。

2.做練一練第2題。

已知底面周長和高,該怎麼求它的體積呢?引導學生根據底面周長求出底面積。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六、作業

練習三第1~3題。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5

【教學內容】《義教課標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56-58頁例4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理解圖形按一定的比進行放大或縮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將一些簡單圖形進行放大或縮小。

【教學重點】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教學難點】按一定的比把圖形放大或縮小。

【教學準備】多媒體

【自學內容】見預習作業

【教學預設】

一、自學反饋

1、什麼叫做比例尺?

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2、怎樣求比例尺?

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最簡整數比。

3、一棟樓房東西方向長40,在圖紙上的長度是50c。這幅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1)學生嘗試獨立求比例尺。

(2)彙報交流

50c:40=50c:4000c=1:80

(3)你是怎麼想的?

二、關鍵點撥

1、求比例尺。

(1)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先寫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再化成最簡整數比。

(2)比例尺有什麼特點?

比例尺是前項或後項為1的比。

(3)比例尺可以怎樣表示?

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1:500000)或(線段比例尺)

2、求實際距離。

(1)在一副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圖上,量得兩地間的距離大約是10c,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

(2)學生嘗試獨立列比例解答。

(3)彙報交流

解:設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x釐米。

=5000000

5000000c=50

(4)你覺得在求實際距離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實際距離一般用千米做單位。

3、求圖上距離

(1)學校要建一個長80米,寬60米的長方形操場,你會畫操場的平面圖嗎?

(2)學生嘗試畫操場的平面圖。

(3)彙報交流

你是怎麼畫的?【根據圖紙大小確定比例尺,可以是數值比例尺也可以是線段比例尺,根據所確定的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再畫圖,畫圖後還要標上比例尺。】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53頁練習八第1題求比例尺。

2、課本第52頁做一做第1題。

3、課本第52頁做一做第2題。

四、分享收穫 暢談感想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聽課隨想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經歷瞭解税收的意義、解決有關税收實際問題的過程。

2、瞭解税收的有關知識,會解答有關税收的實際問題。

3、體會税收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培養依法納税的意識。

重點難點:

會解答有關税收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學生課前去進行各種税種的調查,初步瞭解它們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昨天我去“大清花”餃子館吃了一餐餃子,味道可真不錯!一共用了168元,收銀員找錢時還主動給了我一張發票,你能評價一下這種做法嗎?

對,這個餐廳知法、守法,開發票對誰有好處?

開發票減少了餐廳的利潤,但卻增加了國家的税收,看來越來越多的人具有了納税意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納税的知識。

板書:納税

二、瞭解納税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納税的知識?

2、那今天這節課你還想學習哪些納税方面的知識?

(什麼是納税?為什麼要納税?怎樣納税?……)

3、要想更多更準確地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可以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或途徑來學習呢?

(看書、查資料、上網、去税務局或向税務局的親戚朋友瞭解這方面的知識……)

4、讓學生自由説一説

納税就是根據國家各種税法的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納税是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納税意識,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5、説得很好,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已經瞭解了什麼是納税,為什麼納税,可作為國小生,光了解這些還不夠,還應爭當小納税人,學會怎樣納税!

教師介紹上網查詢內容,納税有哪幾個步驟?

在這幾個步驟中,哪個與數學密切相關?要運用到哪部分數學知識?

(百分數、百分數的計算)

究竟怎樣運用這部分知識呢?誰知道如何納税?怎樣計算税款?

(應納税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税率。應納税額=各種收入×税率)

板書公式:各種收入×税率=應納税額

應納税額簡單的説就是指什麼?(應交的税款)

各種收入呢?是一定的嗎?税率是一定的嗎?你瞭解哪些税率(不同的税率)

那我選這個3%的來還!為什麼不行?(根據税種選擇税率來還。)

那你會哪種税種的計算方法?(消費税、營業税……)

都會算了嗎?看這道題會算嗎?(例1)

板書:230×5%=11、5(萬元)

230是什麼?5%是什麼?230×5%表示什麼?

6、看來同學們沒吹牛,確實會算營業税了,關於其它税種的計算還有什麼問題或難以理解的地方嗎?

可能説,什麼是應納税所得額。

師:誰能幫助他?個人所得税怎樣計算?

師:會算個人所得税的請舉手!看來個人所得税的計算靠自學還真有點難度,不急,我們一起解決它!哪些人要交個人所得税?

師:對,只要有工資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個人所得税!

(出示:個人所得税圖表)

能看懂嗎?什麼意思?

幫我算算好嗎?(猜猜我的工資收入?)

好吧,就透露這個祕密給你們,我上個月的工資收入是2100元,獎金是380元,該怎樣算我的個人所得税?

板書:2100+380—2000=480(元)

480×5%=24(元)

謝謝大家,我一定會依法納税的!

三、練一練

練一練1—4題

四、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藉助網絡、運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了納税中的數學問題,知道了運用各種收入×税率=應納税額的方法來計算要交的税!對於今天所學的.知識,大家還有沒有疑問?

如果沒有,那老師這有幾個話題想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主題

1、你能為自覺納税設計一句廣告語嗎?

2、如果我是税務稽查員,如何防止偷税、漏税行為?

3、我們能為納税做些什麼?

板書設計:

納税

各種收入×税率=應納税額

230×5%=11.5(萬元)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7

教學內容:

教科書p23-26的內容,p24做一做,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面,掌握圓錐的特徵,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實驗材料正確製作圓錐。

2、過動手製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3、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的特徵。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的組成。

教具準備:

每人一個圓錐,師準備一個大的圓錐模型。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2、圓柱的特徵是什麼?

二、新課

1、圓錐的認識(直觀感受觀察討論彙報)

(1)讓學生拿着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後,指定幾名學生説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

(2)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3)圓錐有一個曲面,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4)讓學生看着教具,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由於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2、小結

圓錐的特徵(可以啟發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徵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測量)

由於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藉助一塊平板來測量。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1)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會是什麼圖形呢?

(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扇形。

三、課堂練習

1、做第24頁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後讓學生試着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練習四的第1題。

(1)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只要是接近於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

(2)讓學生説説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

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補充習題

1出示一組圖形,辨認指出哪些是圓錐。

2出示一組圖形,指出哪個是圓錐的高。

3出示一組組合圖形,指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四、總結

關於圓錐你知道了些什麼?你能向同學介紹你手中的圓錐嗎?

教學反思:

觀察、感知中認識並掌握圓錐的特點,經歷探究測量圓錐高的方法的過程,加深了對圓錐高的認識。在旋轉,對比圓柱和圓錐的過程中,加深對圓錐特點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