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四上科學教案最新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5.2K

教案應該具備適應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教案的結構應該清晰明瞭,便於教師和學生理解,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四上科學教案最新8篇,供大家參考。

四上科學教案最新8篇

四上科學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盒子的大小、形狀、用途等過程中,積累相關的生活經驗。

2、能根據不同盒子外形特徵進行有序的收納,知道一些物品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各種大小、形狀不一的盒子。

2、佈置場景:小動物的家。

活動過程:

一、説説自己的盒子

(1)你的盒子是什麼樣子的,放什麼的?

(2)把盒子舉起來,找找看誰的盒子寶寶跟你是好朋友?為什麼?(用途)

二、根據盒子所裝東西的用途歸類

(1)送盒子寶寶回家

裝好吃的東西放在一邊,裝有用的東西放在另一邊

(2)就幼兒送盒子回家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進行討論

你覺得牙膏盒應該放哪?到底是放吃的這邊還是用的這邊呢?

三、學習收納盒子

(1)一連串盒子從大到小有序的歸納

(2)幼兒自己學習大小不同的盒子

四、理理各種各樣的盒子

(1)創設遊戲情境,兩人一組合作

今天小動物們也想請你們來幫忙它們的家,你們願意嗎?

(2)參觀

四上科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能掌握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配色後的變化。

2.通過操作活動,幼兒對色彩的變化產生好奇和興趣,

3.願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同伴。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感受色彩對比。

活動重點:

幼兒能掌握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配色後的變化。

活動準備:

1.課件

2.紅、黃、藍三種顏料若干

3.一次性紙杯每人4個、小木棒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客人,他是誰呀?

2.小藍有很多好朋友,他們分別是小紅、小黃、小綠……但是他最好的朋友是小黃。在學校裏,他們整整齊齊的排排坐。放了學,他們就又跑又跳。

3.他們最喜歡玩轉圈圈兒,和藏貓貓,誰能把他們找出來?好朋友又見面了,他們高興的抱在一起,結果,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們想不想知道發生了什麼?

(分析:本環節通過欣賞繪本,創設情景引入活動主題,教師把簡單的色塊“人性化”了,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設疑:小藍和小黃抱在一起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吸引幼兒主動的去探究,為下面以操作活動做鋪墊。)

二、探索操作

1.你們看,老師請來了小藍和小黃,我們來試一試好嗎?可是,我們怎樣讓他們抱在一起呢?(你們覺得這個方法好嗎?)

2.請你們每人拿一個小黃,一個小藍,讓他們抱一抱,看看會發生什麼?等會來告訴大家。注意不要灑到桌子上。

3.實驗都做好了嗎?誰來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麼有趣的事?小朋友們都發現了,原來小藍和小黃抱在一起,會變成小綠。(打開課件)綠色真漂亮,讓我想到了西瓜是綠色的,你們想到什麼是綠色的?

4.小紅聽到了這個消息,也很想和它們抱一抱。你們猜一猜,小紅和小藍抱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呢?那小紅和小黃抱在一起又會變成什麼顏色?

5.你們猜得對不對呢?就讓我們試一試吧!每人拿兩個顏色寶寶,讓他們抱一抱,看看會發生什麼。注意不要把顏料灑在地上。

6.你們發現了什麼?誰來説一説?請你用完整的話説一遍!還有誰也想説一説自己的發現。桔色真漂亮,還有什麼物品是這個顏色的?有沒有小朋友讓小藍和小紅抱一抱的?那你們的結果是什麼呢?把你的結果拿上來,給大家看看。

(分析:本環節是活動的重點部分,利用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動手操作,觀察三種顏色兩兩配色後的變化,並能説出有哪些東西是紫、橙、綠色的。從而加深印象。讓幼兒掌握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配色後的變化。並充分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動手操作的願望。)

三、小結

1.剛才我們玩了顏色抱一抱的遊戲,讓小藍和小黃抱一抱,變成了(小綠),綠綠的象個大西瓜。小紅和小黃抱一抱,變成了(橘色),什麼東西是橘色的?小紅和小藍抱一抱,變成了(小紫)。紫色像什麼?我們用完整的話説一遍。

2.顏色寶寶真的太神奇了,兩個顏色在一起就能變成新的顏色。

3.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是各種各樣漂亮的顏色,所以我們的世界才會這麼美麗。我們到外面去找找還有什麼漂亮的顏色,好嗎?

(分析:通過讓幼兒邊回憶邊完整的説一説每兩種顏色抱一抱後,變成了什麼顏色,像個什麼東西,加深了幼兒的印象,童趣的語言讓幼兒更容易記住。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變化產生好奇和興趣。)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我們班的孩子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認識了紅、黃、藍、綠、紫、橙、黑、白等不同的色彩,充分體驗到了色彩變化帶來的`快樂,並掌握了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配色後的變化。整個活動以《小藍和小黃》繪本故事為主線。分三個環節完成,層次清晰,第一個環節通過情景導入活動。第二個環節讓幼兒探索操作,引導幼兒觀察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配色後的變化。通過親自操作,讓幼兒更能切身感受顏色變化的神奇,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第三環節小結探索後的發現。

在本次活動中我感覺做得較好的地方有:

1、情境能夠貫穿始終,情境內容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的需要。

2、集體教學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主動探索為中心,給了幼兒充足的時間自己去探索操作,保證了每個幼兒都能動手操作,發現顏色的變化。

當然本次活動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分組活動沒有照顧到幼兒的個別差異,講述自己的發現時,沒有讓大多數幼兒發言。各種顏色的比例要課前試驗過,如紅和藍倒在一起變成紫色,紅色可以多點。課件的操作性不強,可作修改。這些都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學習,吸取經驗和教訓逐步完善。

小百科: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波長範圍很窄的電磁波產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為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後所引起的視覺神經感覺。

四上科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2、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

過程與方法:

1、用兩個放大鏡組合製作一個簡易顯微鏡。

2、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3、閲讀課文中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人類發明顯微鏡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2、科學的不斷髮展,會促使技術不斷地改進,而技術的發展,又會促進科學研究的發展。

3、學習科學家對科學執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懂得人類的不懈追求促進了顯微技術的不斷進步

【教學難點】

自制簡易顯微鏡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卡紙(或現成的紙筒)、剪刀、膠帶。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蕊,青苔,蠶絲,紙纖維,昆蟲的足、翅、觸角等,手電筒或小鏡子。

教師演示器材: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自制的顯微鏡,相關課件(如顯微鏡的歷史等)。

【教學過程】

一、顯微鏡的發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能熟練地使用放大鏡來觀察一些細小的物體了,但人類的探索慾望總在不斷地發展,放大鏡不能滿足人們對微小世界繼續探索的慾望。如何能使我們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顯微鏡,用電子顯微鏡……

2、介紹各種顯微鏡

1) 最早的光學顯微鏡:荷蘭詹森父子製作的顯微鏡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顯微鏡。由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組成,它是光學顯微鏡。後來光學顯微鏡經不斷改進,最大放大倍數可達1500倍左右。

2)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場代替透鏡。一下子把放大倍數提高到一萬倍。20世紀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萬倍。

3)掃描隧道顯微鏡:放大倍數可達3億倍。

二、做個簡易顯微鏡

1、怎樣放得更大?

師:放大鏡何以變成了顯微鏡呢,在放大鏡變成顯微鏡的過程中人類進行了怎樣的思考與努力呢?我想當時人們首先想到的問題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學們,你們有什麼辦法在現有的放大鏡的基礎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讓學生嘗試回答)

2、我們自制顯微鏡

1) 我們已經知道增加放大鏡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數, 但即使我們將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數也只能達到25倍左右。這個凸透鏡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該怎麼辦?

2) 嘗試用兩個放大鏡觀察物體。

調整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觀察物體,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後移開一個凸透鏡,比較一下兩次看到的物體有什麼不同。反覆幾次,看看有什麼發現?藉助紙筒,參考第10頁的方法自制一個顯微鏡。(事先讓學生自備與放大鏡外徑一樣大的紙筒每組1-2個,否則課堂上的時間會不夠)

3) 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蕊,青苔,蠶絲,紙纖維,昆蟲的足、翅、觸角等。

三、小結

17世紀時,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們就像我們一樣,嘗試着把兩塊凸透鏡組合起來製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觀察工具,它們便是顯微鏡的前身。

板書設計:

四上科學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秋天的水果(桔子)。通過看、摸、嘗,知道桔子的形狀、顏色、味道等。

2、樂意自己動手剝桔子。

3、願意自己動手貼畫,感受美的畫面。

活動準備

橘子若干、小碟子若干、小毛巾若干、有圖片的紙、乒乓球、綠色未熟橘子。

活動過程

一、水果店引入。

師:今天我帶你們來到了水果店,我們一看各種各樣的水果好嗎?(好)

拿出一盆水果,師:你們看,這裏有各種各樣的水果,誰來説説看,你看到了哪些水果。(香蕉,葡萄,生梨,蘋果,橘子)

師:你們真棒,這些水果你們全都認識,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橘子寶寶。

二、看一看、摸一摸。

師: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將小椅子搬到桌邊,觀察自己面前的橘子。但是先用小眼睛仔細觀察,不動手。(幼兒觀察一會兒)

師:我看到你們都很認真地觀察了自己面前的橘子寶寶,説説看你看到的橘子是什麼顏色?(橘色,橙色)

師:老師來告訴你們,橘子的顏色叫橘黃色,橘子的表面還會有一點點的青色和黃色,但是大部分熟了的橘子都是橘黃色。

師:現在你們再仔細觀察一下,橘子是什麼形狀?(圓的、扁的)

拿出一個乒乓球做對比。

師:剛才有小朋友説橘子是圓的,那你們看看我手裏拿的乒乓球是什麼形狀?是不是圓的?和橘子有什麼區別。

師:你們看,乒乓球才是真正的圓形,我們的橘子寶寶可不是圓形哦,是圓圓的,扁扁的。

師:現在請你們輕輕地用手捏一捏,橘子捏起來是什麼感覺的?一定要輕輕地捏一捏。(教師觀察幼兒捏橘子,注意輕輕地)

師:你們都捏過了嗎?誰來告訴大家,橘子捏起來是什麼感覺?

:我們觀察了那麼久的橘子了,發現了橘子的顏色是橘黃色,形狀是圓圓的,扁扁的,並不是圓形。橘子的表面捏起來軟軟的。

三、品嚐桔子。

師:觀察了那麼久的橘子了,是不是大家也想吃橘子了呢?老師先示範一下剝桔子,看仔細了,等一下讓你們也來試一試。

老師剝桔子師範,幼兒觀察。

師:用大拇指在橘子當中往下扣,就能把橘子剝出來啦。現在也請你們動手試一試,看看誰剝得又快又好。

幼兒動手剝桔子。教師觀察。

師:請小朋友剝好橘子後品嚐一下,告訴我橘子是什麼味道的。我來念一首兒歌給你們聽。橘子橘子圓圓,撥開變成小船,小船小船開開,開進寶寶嘴裏邊。

老師邊念兒歌觀察幼兒剝桔子和吃橘子。

四、桔子貼畫。

師:橘子也吃完啦,桔皮可不能浪費哦,今天王老師帶來了漂亮的小花瓶,可是花瓶寶寶沒有穿衣服,你們為它貼上好看的桔皮好嗎?

師:你們今天真的很棒,瞭解了橘子的知識,又打扮了花瓶寶寶。下次我們再一起動動手,貼其他的桔皮畫。

四上科學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一個要求會認的生字“窖”,掌握四個要求的生字“窖、蚯、蚓、藤”。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二)過程與方法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和爺爺嚮往、熱愛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我”和爺爺嚮往、熱愛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感受冬至後萬物萌動的生氣勃勃的狀態。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融入作者描繪的情境中,品味語言,感悟作者對春天的嚮往與熱愛。教學方法

質疑,激發讀書興趣。在默讀中感悟,在交流中體悟。

四、課前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查閲有關冬至的資料,瞭解什麼是冬至以及它的特點。蒐集和冬至有關的諺語。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背誦《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師:這琅琅上口的節氣歌不僅韻律優美,而且包含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2)學生交流關於節氣的信息。

預設: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這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開始“數九”,九九八十一天後,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二、新課學習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

(2)指導學習字詞:

地窖蚯蚓囈語藤條

“窖“字容易寫成寶蓋頭;注意“藤”字的正確筆畫。

甦醒:昏迷後醒過來。

囈語:夢話。

嚴嚴實實:嚴密,沒有縫隙。

2.自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你讀完的感受如何?

(1)小組交流。鼓勵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答案。

(2)全班交流。

課文主要講了小時侯的“我”,從冬至開始就做着春天的夢:冬至過後,萬物萌動,大地復甦,一切生命都煥發出生機。人們盼望着春天,迎接着春天。

感受:冬天就要過去,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作者特別嚮往春天,對生活無限熱愛。

冬至指的是什麼?

3.默讀課文,概括段意。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每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交流:

第一自然段:冬至是怎麼回事。

第二自然段:冬至過後,春天悄悄地走來。

第三自然段:冬至的等待。

第四自然段:冬至的夢。

第五自然段:冬至的記憶。

4.品讀課文,暢談感受。

(1)提出中心話題,學生自讀學習,做好批註。

話題:為什麼説冬至的夢是“温暖的夢、希望的夢”?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細讀課文,邊讀邊勾畫出相關內容,並作出批註。

(2)學生自己學習。培養學生自主閲讀,自覺批註的習慣。

(3)小組交流。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看法。

(4)全班交流。

(5)選擇自己喜愛的段落朗讀。

師:作者在文章的字裏行間都表達出對春天的渴盼與熱愛,請選擇你喜歡的段落放聲朗讀吧,在朗讀中讓我們回味我們心中的那個夢。

5.品味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1)再讀課題,重温夢境。

師:“冬至的夢”究竟是怎樣的夢?

是温暖的、美好的、讓人懷念的??

(2)細細品味,感悟情之源頭。

思考:文中兩次提到梅花圖,分別寫出了我和爺爺怎樣的情感?

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理解,可以結合具體的語言。

在春天來臨前的等待中,爺爺用美麗的梅花圖來計數,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瓣梅花,多美好的事情。從這裏看出爺爺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也是一個勤勞而善良的老人。

(3)帶着情感,再次走進課文,感情朗讀。

三、結論總結

在春天來臨前的等待中,爺爺用美麗的梅花圖來計數,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瓣梅花,多美好的事情。從這裏看出爺爺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也是一個勤勞而善良的老人。

四、課堂練習

1.讀讀寫寫

地窖jiào蚯蚓qiū yǐn

藤條téng嚴嚴實實盼望向??

渴望懷念記憶甦醒湧動綻出返青拔節

2.近義詞

盼望——()希望——()

慈祥——()覆蓋——()

五、作業佈置

1.教師為學生展示一些其他關於“冬至”的詩歌,推薦朗讀。

2.學生展示蒐集到的與“冬至”有關的諺語等。

3.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六、板書設計

冬至的夢

温暖的夢、希望的夢

嚮往春天,熱愛生活,懷念爺爺

盼春愛春思念

四上科學教案篇6

教學目的及要求:

1、讓幼兒在玩水中感受水的特性。

2、引導幼兒觀察水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發現影響其變化的因素。

3、培養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節約用水,水的環保等方面的意義。

教學重點:

通過玩水,啟發幼兒瞭解水的特徵。

教學難點:

幼兒知道水的三態變化,以及引起發生變化的因素。

教學準備:

1、臉盆10個,不同形狀的瓶子若干,紮了眼的塑料袋若干,毛巾20條。

2、牛奶、水各一杯。

3、操作枱、酒精燈、石棉網、燒杯三個。

4、投影儀一台,幻燈片4張。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引題

教師出謎語:手抓不起,刀切不開,早晨起來洗臉洗手需要它。

(謎語:水)

2、聽錄音(水流)

(1)這是什麼聲音?(水流動的聲音,學學:叮咚叮咚,嘩啦啦,雙擺手)“那今天呢,老師就領着小朋友們來玩水”。

二、基本部分:

(1)啟發幼兒感受水的特性。

水流到了江河上,流開小溪上,流到池塘裏,那麼,水它有沒有形狀?

1、實驗:水會流動。

(1)讓幼兒動手自由嬉水(用教師提供的各種小瓶,紮了眼的塑料袋),讓幼兒自己感受水的一些特性。

(2)要求幼兒在嬉水時把衣服袖子拉高,隨時用毛巾把手擦乾淨。

(3)提問:①小明捧一捧水,水會在你手心裏嗎?(不會)

②用手抓一抓,抓得住水嗎?(抓不住)

③用塑料袋裝水,水會怎麼樣?(流到了臉盆裏)

④水是什麼形狀的?

(4)總結:水是會流動的。(請幼兒跟着老師集體説兩遍)

2、實驗:水沒有固定形狀。

(1)請幼兒用教師提供的各種嬉水工具盛滿水,讓幼兒自己感受和體會水的形狀。

(2)要求幼兒在自己實驗後,把手隨時擦乾。

(3)提問:①水裝到臉盆裏是什麼形狀?(臉盆的形狀)

②水裝到塑料袋裏是什麼形狀?(塑料袋狀)

③水裝到瓶子裏是什麼形狀?(瓶子的形狀)

12下一頁

(4)總結: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幼兒説兩遍)

3、實驗:水是透明的,無色無味的液體。

(1)教師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讓幼兒仔細觀察,再讓個別幼兒上來嘗一嘗,聞一聞,然後扔兩塊小石頭放到兩個杯子裏,讓幼兒觀察。

(2)提問:①哪杯是水,哪杯是牛奶?為什麼?②你用什麼方法知道的?(嘗、聞)

③你能從哪個杯子裏看見剛才的小石頭?

(3)總結:水是透明的,沒有顏色、沒有味道。(要求幼兒説兩遍)

總結水的特性:水是會流動的,水沒有固定的形狀,水是透明的,沒有顏色、沒有味道。

4、實驗:水的三態變化

(教師出示鐵架台,酒精燈,燒杯等)

把決塊放在燒杯裏用酒精燈加熱,讓幼兒仔細觀察,冰塊加熱後,化成水,水再加熱會變化水蒸氣。

總結:水受熱變成汽,遇冷變成冰。

(二)水的用途

1、教師啟發、引導幼兒發現,什麼事、什麼時候、什麼東西都需要水?

(洗手、洗臉、灑水、入廁、拖地、擦桌子等)

教育紀兒節約用水

(1、關水龍頭;2、洗手時不能開太大)

教師講小故事:“一位小朋友洗完手,沒有關緊水龍頭,小水滴叫他回來,他也沒有聽到,小水滴傷心地在哭泣”。

提問:我們怎麼來幫助小水滴,不讓他傷心?

鼓勵幼兒大膽説出想法,並過渡到故事中,小水滴笑了,誇我們是能幹的小朋友。

(四)、看幻燈片

(1)讓幼兒觀察。小紅洗四塊手捐,分別放在圖上的四個地方,哪個手捐乾的最快?為什麼?

(2)啟發幼兒知道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小結

水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透明的會流動的液體,水受熱會變成水蒸氣,遇冷會變成冰塊。

2、聽音樂,《洗手絹》

師:“咱們今天認識了水,現在請小朋友把自己的小手絹洗干將,晾到院裏最容易乾的地方。”

3、聽音樂,出活動室。

四上科學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瞭解常見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瞭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活動準備

課件、表格

活動過程

一、瞭解氣象與軍事的關係。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裏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叫諸葛亮,他利用天氣在3天時間造了10萬支箭,是怎麼辦到的呢?

2.讓幼兒通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麼知道會有霧天呢?

二、瞭解常見的和惡劣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瞭解天氣。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瞭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並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麼知道天氣情況的?

(短信、電視、報紙等)

4. 欣賞一段天氣預報,瞭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天氣、温度、穿衣指數等)

四、瞭解天氣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1.趣味問答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關係,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温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準備些什麼?

五、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温度、温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

四上科學教案篇8

設計意圖:

?影子的祕密》是通過教師講故事《樹蔭》,激發孩子探索影子活動的興趣,在請孩子們動手操作進一步去了解影子的奧祕,有助於拓寬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覆操作和比較中,使孩子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知道產生影子的前提是要有光。

2.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瞭解影子是隨着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3.激發幼兒對於"影子"這一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悦。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重點:

知道影子產生必須有光的照射;影子會隨着光源的移動而移動。

活動難點:

通過做影子小實驗,發現影子變化的原因是光線來自不同方向。

活動準備:

小電筒每人一個、鏡子一面、操作材料若干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主題,激發孩子探索影子的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樹蔭》

2.師:為什麼太陽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樹蔭下卻很涼爽?

小熊後來被什麼東西燙醒了,你們能告訴小熊它遇到的問題嗎?

二、教師實驗,孩子觀察,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以及初步瞭解影子是隨着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1.教師用電筒從玩具的左邊照射過去,讓孩子知道影子產生必須要有光的照射。

2.將電筒的光線從左邊移動到玩具的右邊,頂部,請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影子的變化過程。讓孩子初步領會影子是隨着光線的移動而移動的。

3.教師小結:影子產生的前提是有光;影子會隨着光線的移動而移動。

三、運用各種操作資料,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影子產生的條件及變化的特點。

1.分組請幼兒操作

2.教師巡迴指導

3.操作要求:

(1)用手電筒從不同方位照射桌子上的材料。

(2)注意觀察影子的變化。

(3)交換操作材料。

四、幫小熊解決問題。

孩子通過小實驗,幫助小熊想出了許多好辦法(如叫小熊在樹蔭下睡覺時,要定時換位置,或搭個小帳篷等)五、遊戲:捉影子帶領孩子們到户外用鏡子反射陽光,照在牆上、地上,幼兒用手捕捉,用腳踩影子。

六、延伸活動:

佈置孩子們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遊戲,使孩子們能發現更多有關影子的知識。

教學內容附錄:

樹蔭火辣辣的太陽,涼爽爽的樹蔭,小熊躺在樹蔭裏,睡得又香又甜。突然他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小熊跳起來,揉揉眼睛一看:喲,樹蔭跑開了,誰在開玩笑?小熊很生氣,他問小樹,小樹説:"我不知道!"他問小鳥,小鳥説:"我沒看見!"一隻小狗走過來,小熊問小狗,小狗説:"自己想想!"小熊抬頭望望太陽,太陽嘻嘻笑;小熊低頭望望樹蔭,樹蔭跑到另一邊去了。小熊拍拍腦袋:"喔,我知道了,是太陽在開玩笑。"小熊找來木樁,找來繩子……他把樹蔭牢牢釘住,牢牢捆住。

小熊又睡在樹蔭裏,睡得又香又甜。不一會兒,小熊又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

小熊跳起來,對着太陽揮揮拳頭:"你真壞,你真壞!"

教學反思: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浩瀚的大海撿拾起其中小小的浪花,都值得我們細細把玩,慢慢體味。影子,常見又易忽略,用心探研,卻又是奧妙無窮。活動中,孩子們在“找、玩、講、用”中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小問號緊緊地攢着孩子的眼球,引得他們一頭鑽到裏面欲罷不能、興致盎然。

對於幼兒來説,科學知識的獲得必須在親身活動中去嘗試、去體驗、去發現、去收穫;而我們成人需要做的,是為孩子們創造更多的觀察、探究、經歷、體驗的機會。

Tags:科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