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數學54教案推薦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7W

教案的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制定教案的時候,要將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做好相關分析,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數學54教案推薦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54教案推薦6篇

國小數學54教案篇1

詳細介紹:

課題:不連續進位加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具的直觀演示和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生掌握萬以內不連續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並能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掌握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算理.

教具和學具

教師準備375個信封的投影片(如書上圖),準備計數板、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1.口算練習

50+70=30+600=30+300=

90+20=40+50=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樣列豎式計算?(相同數位對齊)

(2)得數十位上為什麼是6,而不是5?

(因為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十位3個十加2個十是5個十,再加上個位進上來的一個十應是6個十.)

(3)你覺得計算時應注意什麼問題?(十位上不要忘記加進上來的一個十.)

(4)回憶兩位數筆算加法的法則是什麼.

板書:筆算兩位數加法

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個位加起;③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3.設疑

剛才我們複習了兩位數進位加法的筆算.如果是求1738加上625的和,你知道應當怎樣計算?(板書:1738+625=)能説出你計算的理由嗎?好了,學完這節課你就能順利解答這道題了.

(二)學習新課

1.不進位加法.教學例1.

求下面兩個數的和.請看圖

(1)教師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出示圖a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有多少個信封?(43個信封)教師接着出示圖b,放在圖a下面提問:這是多少個信封?(32個信封)

(2)要求兩個數的和如何列式?怎樣寫豎式?怎樣計算(相同數位對齊)如:

(3)計算後教師追問:相同數位對齊是什麼意思?(個位十位分別對齊)

(4)如果有百位呢?(教師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出示下圖中第一排的一個百一紮的兩紮信封和第二排中一個百一紮的一紮信封)變成如下的圖和算式:

師問:豎式的百位如何寫?(讓學生填)

(5)請學生獨立計算

師問:説説你是從哪一位開始加起的?為什麼把相同數位的數相加?(四人一組討論,明確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道理)

(6)在教師指導下理解算理

243是2個百4個十和3個一,132是1個百3個十2個一.個位上3個一加上2個一和是5個一.所以和的個位寫5;十位上4個十加上3個十和是7個十,所以和的十位寫7;百位上2個百加上1個百是3個百,所以和的百位寫3.只有是相同數位上的數它們的計數單位是統一的,才能相加.

(7)練一練

4111+367=

28+570=

師:為了對齊數位,注意豎式中第一個加數不要寫得太擠,在寫第二個加數時,要看好第二個加數的最高位,應該和第一個加數的哪一位對齊.

2.進位加法.出示例2【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270+58=(如下圖所示)

(1)請學生獨立列出豎式,並計算.

(2)師問:十位應該怎樣計算?(關鍵性問題)

(3)教師演示、操作活動投影片(如圖),使學生明確算理、7個長方形和5個長方形合起來可以組成一塊正方形計數板(100)和2個長方形.指導學生寫出豎式,十位相加滿一百,要向百位進1.

(4)學生獨立填寫百位結果.

(5)練一練

(6)小結:計算時注意:十位上的數相加滿十,不要忘記向百位進1,同時百位上不要丟掉進位的1.

3.進位加法.【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例3求809與3764的和.

(1)請學生自己列橫、豎式,並計算.

(2)重點思考:百位上的數相加滿十,應該怎麼辦?

(3)做完後同桌互相説説,你是怎麼做的?為什麼?

(4)討論:三、四位數的加法和兩位數加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三、四位數的加法和兩位數的加法一樣,都是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而且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不同點:加數的位數不同)

(5)總結三、四位數加法的法則.(在原法則板書上改)

標題的兩位數改為三、四位數.

第③條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改成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三)鞏固反饋【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1.直接在豎式上計算

2.列豎式計算

238+326=1629+527=715+8605=

3.判斷正誤並改正.

4.課後總結

(1)今天學的是什麼知識?(出示課題)計算法則是什麼?説説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2)解疑

我們已學完本節知識,請大家做一做開始的那道題,看誰會做並能做對.

1738+625=

板書設計不連續進位加

不連續進位加

國小數學54教案篇2

教學內容

課本第16頁的內容及第17頁練一練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中掌握3的乘法口訣。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3的乘法口訣的編制與掌握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

教具準備

小棒。

學具準備

圓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要幫助小熊一起解決“需要幾個輪子”這一數學問題,大家打開課本16頁,觀察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生:有一個小朋友在給三輪車安裝輪子。

師:大家發現圖中的數學問題了嗎?

生:一輛三輪車3個輪子,9輛車需要幾個輪子?

二、探討新知

1、數一數,填一填。

師:一輛車3個輪子,2輛車幾個輪子?

生:2輛車6個輪子。

師:好的,下面大家就用圓片代替輪子擺一擺、數一數,看看3輛、4輛……9輛車分別需要幾個輪子,並把表格填完整。

(學生獨立擺、數、填,老師個別輔導。)

師:請小朋友説説你是怎樣填的?

生:我是每次加3、6加3等於9、9加3等於12……

師:好辦法,就是每多一輛就多了3個輪子。用連續加3的辦法可以算出9輛車需要27個輪子。

2、合作學習,擺一擺,説一説,寫一寫。

教師用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問:擺一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

生:擺一個三角形要3根小棒。

師:一個三角形是幾個3?能列一個乘法算式嗎?

生:1個3,1×3=3或3×1=3。

師:很好,同學們的乘法知識掌握得很不錯。大家能編句口訣記住1×3=3嗎?

生:一三得三。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能自己編出乘法口訣。接下去,同桌之間相互合作,兩人一邊擺三角形,一邊説算式,編口訣,並把算式和口訣填寫在課本16頁試一試的第2小題中。

(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編寫情況。)

3、集體交流反饋。

師:剛才,老師看到很多小朋友同桌之間合作得非常認真。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有不少的收穫吧!誰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穫呢?

(引導學生説了算式和相對應的乘法口訣,老師可以多讓一些孩子反饋,加深他們對乘法口訣的印象。)

師: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自己編出了有關3的乘法口訣。下面,每個小朋友自己把乘法口訣讀一讀。想一想,你可以用什麼方法很快地記住3的乘法口訣。

4、找規律,記憶口訣。

(1)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中交流。

(2)全班反饋。

師:你是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的?

生1:我想,如果忘記了,可以用加法算一算。

師:哦,你是把乘法算式轉化成加法算式來記的。其他小朋友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2:我發現上下兩句口訣得數相差3,我背誦的時候只要每次加3就可以了。

師:你的發言真精彩,其他小朋友發現這個規律了嗎?大家試試,用××同學的方法是不是能較快地記住3的乘法口訣。

(給學生再次用規律記憶口訣的時間)

師: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們都要善於觀察、思考。這樣,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三、鞏固練習

1、口訣接龍。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口訣接龍比賽,接得又對又快的小組獲勝。

2、練一練的第1題。

讓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用口訣的情況和認真觀察題目的習慣。

(可以採取同桌交流的學習形式進行反饋)

3、練一練的第2題。

教師引導學生尋找規律後填數,學生獨立完成,然後交流找到的規律。

四、總結

師:最後我們用今天學的3的乘法口訣,計算有關3的表內乘法,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用口訣求積最棒。

(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計算並説出所用的口訣。)

五、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國小數學54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通過學生的觀察、對比、小組討論,瞭解長、正方體的特點。

2、在操作中認識長、寬、高和正方體的稜長。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瞭解長(正)方體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 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麼特徵?這兩種平面圖形之間有什麼關係? 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些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今天我們要認識兩種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新課引入:指着各種形體的教具提問,哪些物體的形體是長方體?請學生把長方體挑出來。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 我們為什麼把這些形狀稱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麼特徵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二)認識長方體。

1.教師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説明面、稜和頂點。

2.學生拿學具小組討論,並出示小組討論提綱,同時討論後填寫操作實驗報告。

面 稜 頂點 長方體 數量 形狀 大小 數量 長度 數量 位置

(1)探究完成實驗報告。

(2)彙報討論結果。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4.引導學生 指出自己手中學具的長、寬、高,改變學具的位置,在指出長、寬、高。向學生説明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擺的位置不同而改變。

5.練習: 要求根據特徵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長方體?並説出長方體立體圖形的長、寬、高是多少釐米。

(教具)

(三)認識正方體

1.學生找出正方體實物來獨立觀察,觀察後按提提綱獨立回答問題,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 獨立觀察提綱:

(1)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有什麼特點?

(2)摸一摸,正方體有多少條稜?它們的長度相等嗎?

(3)找一找,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 面 稜 頂點 正方體 數量 形狀 大小 數量 長度 數量 位置 1.班集體討論,訂正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報告,並完成教師板書,注意啟發學生自己總結正方體的特徵 2.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何異同? 相同點: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 不同點:形狀、大小、長短不同,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12個稜長都相等。 3.引導學生認識長、正方體的關係:

(四)新課小結

這結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還有什麼問題?

三、看書質疑(略)

四、鞏固練習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 )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

國小數學54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沒有括號的兩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掌握脱式計算的書寫要求,並會正確地進行脱式計算。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及書寫規範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沒有括號、含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24+832-63×618÷947-10

37+528÷74×647-254÷9

2、計算。

24+8-63×6÷9

47-21+528÷7×6

訂正時,讓學生説説每個算式裏含有哪些運算,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探究新知。

我們計算的兩步式題,都是直接寫出得數。為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於檢查運算過程,可以寫出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果,用一種新的格式來表示,即脱式。

1、教學例1。

(1)板書: 47-12+5

教師提問:觀察算式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明確:算式中只有減法和加法,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運算。

教師講述:用脱式計算兩步式題時,要先在原題下面的左邊寫“=”,再在“=”後面寫第一步運算的結果,還設計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接着對齊上面的“=”,在下一行寫“=”,在“=”後面寫第二步運算的結果。(邊説邊板演)

教師板書:

47-12+5

=35+5

=40

(2)學生試算:

48+16-3754÷9×7

指定兩名學生板演。訂正時再強調書寫格式。

2、教學例2。

(1)板書:6×3+5050-6×3

教師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教師説明: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法和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後,都要先算乘法。

觀察左邊的算式,引導學生説明先進行什麼運算,教師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筆畫上橫線。表示要先做乘法運算。然後明確再算什麼。

觀察右邊的算式。引導學生説明在這個算式裏先算哪一步,教師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筆畫上橫線,表示要先做乘法運算。

強調:沒有參加運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

讓學生試着計算,指定兩名學生板演。

(2)指導學生看教科書第9頁下面的法則。

勾畫出法則並齊讀,然後指名複述。

(3)反饋練習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 7×8-29

提問:在有乘法和加、減法的算式裏,先算什麼?

學生計算,指定兩名學生寫在投影片上。訂正時要注意書寫格式。

3、教學例3。

(1)板書54÷6-7 7+54÷6

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又發現了什麼?

教師説明: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除法和加、減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導學生明確:左邊的算式,先算除法運算,再算減法運算。

右邊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運算,再算加法運算。

啟發學生試算,指定兩名學生板演。

(2)指導學生看課本例3上面的法則。

(3)反饋練習:

45÷5-836+49÷7

先讓學生説一説:有除法和加、減法,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再計算。

4、師生小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課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學習的內容和應注意的問題。

國小數學54教案篇5

教材簡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題是出示了一幅農村生活情景圖,通過求一共有幾隻兔和一共有幾隻雞的實際問題列出兩道連加算式,引導學生從3個2相加和4個3相加的角度理解連加算式的特徵,為教學乘法意義作好準備,例題後的試一試,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幾個幾的認識。

第二道例題在充分感知相同數連加的基礎上教學乘法,包括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用乘法算4個2相加可以列式42,也可以列式24。在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的同時,教材結合前一個算式着重介紹乘號,後一個算式着重介紹各部分的名稱。至於乘法的意義,是這道例題最重要的內容,理解還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題的重點。例題後的試一試既要求列加法算式又要求列乘法算式,教材指點學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種寫法比較簡便,引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

想想做做的第一題是看圖列式,第二題是先按要求擺學具再列式,通過這兩題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第3、4題鞏固了學生對乘法的意義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的掌握。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把幾個相同的數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繫和區別;能正確地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得乘式的積。

2、使學生初步學會從簡單的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並根據數學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培養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並應用乘法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大家去動物樂園玩一玩,看看裏面又有些什麼數學問題?(出示主題圖)

二、認識幾個幾相加。

1、學習例題,初步感知。

(1)提問:在動物樂園裏有些什麼小動物呢?

(2)提問:兔一共有幾隻?小雞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3)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引導學生一起從圖上數出3個2和4個3;板書算式:2+2+2=6(只) 3+3+3+3=12(只)

2、觀察比較,再次感知。

(1)請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説説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每個算式裏的加數都是相同的)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概括都是幾個相同的數在相加。

(2)用幾個幾相加表述。

啟發提問:你能用幾個幾相加得幾這樣的説法來説一説每個算式嗎?

(3)教師小結

這兩個算式裏的加數都是相同的,每個算式都表示幾個幾相加的和。

(幾個幾相加是認識和學習乘法的生長點,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圖上數一數,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語言説一説等數學活動,加強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含義,為學習乘法做好孕伏。)

3、完成試一試,深化感知。

(1)第1題

先讓學生看圖數一數有幾個幾,然後照着擺一擺,邊擺邊説1個2,2個2最後讓學生填一填。

(2)第2題

先讓學生直接擺出3個4根,然後指着數一數,最後填一填。

(兩題的不同練習方式,一方面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反饋了學生對於幾個幾的認識和掌握情況。)

三、認識乘法。

1、學習例題

(1)出示主題圖

學生觀察圖,説説一共有多少台電腦?可以列成怎樣的算式?它表示幾個幾相加?(板書:4個2)

(2)認識乘法

教師説明:像這樣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還可以用乘法計算(板書課題:認識乘法)。

4個2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寫成42或24

提問:42和24都表示幾個幾相加呢?等於幾呢?(板書=8)

教師在算式42=8中介紹乘號和讀法(板書乘號和4乘2字樣)

學生讀一讀這個算式,再讀一讀24=8這個算式。

教師再在24=8算式中介紹乘數和積,(板書各部分名稱)

學生説一説42=8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反思:想一想4個2相加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什麼方法算?可以寫成幾個乘法算式?分別是怎樣的?這兩個乘法算式都表示那麼?

教師小結:4個2相加可以寫成兩個乘法算式42=8和24=8,他們都表示4個2相加。

(教師的談話巧妙地引入了乘法的學習;在兩個乘法算式中分別介紹算式的讀法和各部分名稱則有機地分散了對於乘法的認識,使學生學得更明晰;引導學生的反思和適當的小結更讓學生對於乘法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

2、試一試

(1)學生觀察圖畫,數一數有幾個4,並填一填。

(2)想一想可以寫成怎樣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填一填。

(3)反饋核對。

提問:計算4個5相加的和可以用幾種方法計算?

列乘法算式時是怎麼想的?得數是怎麼知道的?

教師小結:看來幾個幾相加就可以寫成幾乘幾。

(4)觀察比較。

請學生觀察加法和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5)教師小結:幾個相同的數連加時,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教師沒有在教學中直接説明,而是讓學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較中進行感受和獲致,同時形成對乘法比較全面的理解;另外練習反饋時的提問有效地讓學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

四、課堂總結

想一想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你又知道了些什麼?

(必要的學習反思和總結,有助於讓學生養成學後思的好習慣,幫助他們把所學的新知及時存儲和納入相應的知識結構中去)

國小數學54教案篇6

(一)數與代數

知識與技能:

1、20以內的數。

2、加法的含義、減法的含義。

3、一位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4、鐘面的時針、分針,整時時間。

解決問題:

1、把兩類圖形(物體)對齊着排一排,直觀地比較哪種圖形(物體)的個數多(少)。

2、應用加法的含義,解決求兩個數一共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3、應用減法的含義,解決從總數裏去掉一些,求還剩多少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知識與技能:

1、簡單的方位――上、下,前、後,左、右。

2、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認識。

解決問題:在拼搭物體的遊戲中,簡單應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點。

(三)統計與概率

知識與技能

1、簡單的象形統計圖。

2、簡單的統計表。

解決問題:

1、根據種類、顏色、形狀或其他特徵,把若干個物體分類。

2、對分類結果統計,並做簡單的分析、判斷。

實踐活動:

1、有趣的拼搭(在拼搭活動中初步體會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徵)。

2、豐收的果園(用方位知識、10以內的數、1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解決實際問題)。

3、愉快的週末(用20以內的數、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解決校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1、經歷數物體個數的活動,認識20以內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認識數0,知道一個物體也沒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點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結合計數器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幾表示幾個一,知道10個一是1個十;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2、在分與合的活動中理解並受氣10以內數的組成;聯繫把兩部分物體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和從總數裏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實際問題,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聯繫實際問題理解連加、連減和回頭混合兩步計算。

4、結合鐘面認識時針、分針,會正確説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會説出鐘面上接近整時時間大約是幾時。

空間與圖形

1、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形狀的物體。 2、在堆、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活動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 3、初步認識並會使用上、下,前、後,左、右等詞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統計與概率 1、經歷把物體按種類、形狀、顏色、用途或其他特徵分類的過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統計數據時的重要方法。

2、會用簡單的象形統計圖表示分類的結果,會把統計得到的數據填入相減的表格,會利用象形統計圖和表格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發展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抽象出數,理解數的含義;在操作學具活動中,感受並概括出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在比較兩類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具有初步的對應思想和用數學語言、數學符號描述關係的能力。

您現在正在閲讀的蘇教版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蘇教版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2)在理解加、減法含義和學習加、減法計算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在對實際問題進行數量關係分析的基礎上,選用恰當的數學方法計算;通過對一位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發展計算策略,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宜自己的算法;在計算練習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在認識常見的幾何形體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活動,在物體的形狀、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物體分一分、理一理、數一數的過程中,感受到統計是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表達統計結果的能力。

(5)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觀察、分析;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實際情境或問題,具有初步的發散思維;在教師幫助下進行有條理的思考,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1)在教師的組織下,應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2)在教師的組織下,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大致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好奇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喜歡觀察並提出問題。

(2)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經過獨立思考認識數學知識的體驗。

(3)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教學措施

1.把解決問題寓於認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內容的教學過程中。

2.安排了三次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

3.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

4.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

5.聯繫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較多的用實物、圖形、小棒、數字表示數的內容,引導學生用學到的數描述身邊的事情並用數交流信息。

6.通過交流算法相互影響、相互吸收、相互評價,為學生保留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選用算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