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五年級語文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21W

這篇課文選材具有鮮明的特色。作者頗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現人物精神境界的一個片斷,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哀莫大於老年喪子,要經得起這莫大的哀痛,需要極大的意志力。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五年級語文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供大家參考。

五年級語文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

教案1

教學要求

1.認識9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一代偉人毛澤東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曠達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

4.進一步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體會毛澤東喪子後極度悲傷的心情和常人難有的寬廣胸懷。

教學難點:進一步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查閲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瞭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經過、結果、偉大意義,瞭解毛岸英個人及赴朝的緣由、犧牲時的實情實景。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學習了前面兩篇課文,我們領略了毛澤東作為詩人和領袖的風采。不過,領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偉人的內心,去感受作為普通人的毛澤東的情感世界。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通順、流利,同時用筆勾畫出不理解的生詞。

2.出示生字,生讀,注意糾音:“擬”,應讀“nǐ”, 不要讀成“yǐ”;“赴”,應讀“fù”,不要讀成“pù”;“躇”,應讀“chú”, 不要讀成“zhù”;“殉”,應讀“xùn”, 不要讀成“xún”。

3.提出不懂的生詞,結合預習和全班討論交流解決。

殉職:因公務而犧牲。

躊躇:猶豫不決的樣子。

勛鑑:亦稱書奉語或提稱語,綴於信首收信人的稱呼之後。鑑,審查,看;勛,功德,功勞。勛鑑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於政界,文界。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光榮犧牲後,毛澤東聽聞這個噩耗後極度悲痛的心情和對岸英遺體是否歸葬的抉擇過程。)

5.結合收集的資料簡要談談抗美援朝戰爭和對毛岸英的瞭解,為學文作鋪墊。

三、自學課文

1.自讀課文,勾畫出你深受感動的語句,多讀幾遍,仔細體會人物的情感。

2.集體交流:可以通過談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讀表達

(1)“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説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煙。桌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遍,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裏。”

生談感受,體會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師提示:接到長子毛岸英犧牲的電報,作為父親毛澤東他在想什麼,你能想象他的神態嗎,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2)“當年,地下黨的同志們冒着生命危險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邊。後來岸英去蘇聯留學。在國外的大學畢業後,他又親自把愛子送到農村鍛鍊。那一次次的分離,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邊來了嗎!這次怎麼會……”

可聯繫交流的有關毛岸英的資料,瞭解毛岸英是經歷了許多磨難成長起來的,毛主席對他要求嚴格,每想到這聚少離多的日子,作為父親總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從不以領袖的兒子自居,嚴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離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親的身邊。這一次,兒子真的不能回來了嗎?毛澤東感到震驚,簡直不敢相信也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表現了毛澤東的無比悲痛。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認真體會第八自然段

彭總司令要求將岸英的遺體運回祖國,這是對領袖的愛戴和體貼;而朝鮮首相金日成則要求將岸英遺體葬在朝鮮,這是對中國優秀兒女的崇敬。面對這兩種抉擇,毛主席心裏是怎麼想的呢?

A、“主席仰起頭望着天花板……就讓我見見遺體吧!”從這些語句中你體會到了什麼?(這是父親對兒子很自然的一種感情,毛澤東想到兒子奔赴朝鮮戰場時, 自己因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為父親,誰又不想和死去的兒子見上最後一面呢?至此,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生練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B、“然而,這種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願吧。” 你是怎樣理解毛主席這些想法的?(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收集的資料中許多志願軍犧牲在了朝鮮土地上,進而換位思考毛主席作為一名偉大的領袖的想法:想到還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鮮戰場上犧牲的兒女相見,我又怎能特殊呢?於是他做出了將兒子葬於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這是偉大父愛的延續, 是一位國家領袖從大局考慮問題的理智, 是偉人的寬闊胸懷和國際主義精神的見證。)通過朗讀體會主席矛盾的心理。

(4)“主席黯然的目光轉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枱,示意祕書將電文稿放在上面。”

從毛主席的這一連串的動作中,你能體會出什麼?(當祕書將電報記錄稿交由毛澤東簽字時,他又遲疑了,“黯然的目光”,這是經歷過悲痛後的自然神情,“轉向窗外”、“指指寫字枱”、“示意”,這一連串的動作一方面表現他此時仍然沉浸在對愛子的無限思念中。而一簽字,就意味着毛澤東永遠也見不到自己的愛子了,岸英將永遠留在了異國他鄉,真是落筆千鈞啊!這一處細節描寫進一步表現出毛澤東是偉人,也是凡人。)

(5)“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誰來談談對這兩句詩句的理解?“馬革裹屍”出自《後漢書.馬援傳》,東漢名將馬援曾説“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清代龔自珍將前人的意思推進了一層,因而有了《已亥雜詩之一》中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遺骸,在這裏指毛岸英烈士的遺體。“何須”指為什麼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馬革裹屍”就是用戰馬的皮把屍體包裹起來。這句話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祖國,至於死後是否要把屍體運回家鄉安葬,那倒無需考慮,即使長眠於異國的土地上又有何妨。這裏既是對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評價,又表明了毛澤東對兒子遺體安葬問題的態度,即尊重朝鮮人民的意願,將兒子葬於朝鮮,充分顯示了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6)“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聯繫前文”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為一個父親和一個領袖時的矛盾複雜的心理嗎?(我們不由得不説:毛澤東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

四、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從以上的語句中我們體會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懷。那麼,這些語句在體現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呢?引導學生通過舉例説明。

1.通過對毛澤東動作、語言、神態的細緻刻畫來反映毛澤東的內心世界。(如語言描寫: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兒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動作描寫:“用食指按着緊鎖的眉頭”、“整整一天沒説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遍,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裏”。還如神態描寫:“主席仰起頭望着天花板,強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2.通過心理描寫來突出性格特點。(“那一次次的分離,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邊來了嗎!這次怎麼會……”“兒子活着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體吧!”)

五、總結全文

學完了課文,你對於毛主席這一偉人是否有了新的認識。如果有興趣,咱們在學完了這一單元之後可以辦一張關於毛澤東的小報,其中設立一版塊就叫作“普通的偉人”。

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擬、勛”等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_在愛子毛岸英犧牲後的悲痛心情,領略他的偉大情懷。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人物描寫的方法,體會_在愛子毛岸英犧牲後的悲痛心情,領略他的偉人情懷。

【教學難點】

體會_在愛子毛岸英犧牲後的悲痛心情,領略他的偉大情懷。

【教學過程】

課前板書:

青山處處埋忠骨

一、引入

師:我們學習了毛主席的七律《長征》,讓我們一起來吟誦。我讀詩題,七律《長征》一九三五年_……

生齊聲背誦──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巨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師:讀毛主席詩詞,我們感歎毛主席是一位充滿英雄氣概的革命家,這位心胸寬廣、豪氣沖天的共和國領袖,作為一位父親,也同樣關愛着自己的孩子。讓我們一起學習《青山處處埋忠骨》,感受毛主席那深沉、博大的父愛情懷和非比尋常的偉人胸懷。

二、讀通課文,瞭解文章大意

師:讀課文,讀準字音。

師:請幾名同學讀一讀。

學生分段讀。

師:有不理解的詞語嗎?交流一下。

擬:初步設計編制、起草。

勛鑑:綴於信首收信人的稱呼之後、多用於政界、文界。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鑑,審查,看。勛,功德,功勞。

殉職:因公務而犧牲生命。

躊躇:猶豫不決。

黯然:昏暗的樣子/心情沮喪。

師:讀課文,思考文章向我們講述了一件什麼事。

生讀課文並思考。

師:請幾名同學來讀一讀。

指名分段讀課文。

師:文章向我們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1:彭德懷司令員給毛主席發電報,告知毛岸英犧牲的消息,毛主席很傷心。

生2:毛岸英在朝鮮犧牲了,毛主席同意把他的遺體留在朝鮮。

師:_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光榮犧牲後,_聽聞這個噩耗後剋制住極度悲痛的心情,同意將毛岸英遺體葬在朝鮮,展現了_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板書:

1950年犧牲悲痛葬於朝鮮

三、品讀重點句子和重點段落,體會毛主席為兒子的愛和作為領袖的博大心胸

師:當得知自己最心愛的兒子犧牲的消息,主席默默承受着多大的悲痛,又做了怎樣的抉擇?默讀課文,劃出文中描寫主席外貌、神態、動作、心理的句子。

生默讀並劃出相關語句。

師:讀一讀。

生讀描寫主席外貌、神態、動作、心理的句子。

師:毛主席的悲痛和抉擇源於一份電報。這份電報來自──

生:朝鮮。

師:是誰寫的?

生:彭德懷。

師:電報的內容是──

生讀第三段。

師:從收到這封電報起──

生讀四五段。

師:主席自收到電報,整整一天沒説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煙,他在想什麼?

生1:回憶和毛岸英在一起的時光。

生2:回憶和兒子在一起的情景。

師:讀一讀。

生讀“岸英是他最心愛的長子──這次怎麼會──”

師:兒子是地下黨冒着生命危險救回來的,主席該是多麼疼愛他,怎麼忍心讓他去農村艱苦的環境中?

生1:鍛鍊他。

生2:為祖國建設積累經驗。

生3:不脱離人民大眾。

師:兒子一次次與自己分離,又一次次相聚,雖然聚少離多,但父子的親情是時空隔不斷的。作為國家主席,_沒有給自己的孩子任何特權,而是象鍛鍊一個普通青年一樣鍛鍊他。

父愛沉沉啊!

毛岸英是主席的兒子,又有文化,完全可以找份悠閒的工作,他怎樣會到槍林彈雨的戰場呢?

1950年10月,為抗擊美帝國對中國的野心,_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

毛岸英在家中遇到了準備出征的彭德懷,便要求入朝參戰,並得到_支持。隨後,他到志願軍司令部任俄語翻譯兼機要祕書。

除了彭德懷等幾人瞭解他的身世,其他人都只知道這是一個活潑、樸實、能幹的年輕人。

11月25日,志願軍總部遭到美機轟炸,毛岸英不幸倒在汽油彈的熊熊火焰之中,獻出了他年輕的生命。

師:毛岸英參加保家衞國的戰爭,隱瞞了他的真實身份,那是因為──

生1:不想搞特權。

生2:做普通的戰士。

師:他是多麼惦念父親啊!

在烽火連天的戰場上,他想對自己的父親説──

生寫一寫。

師:讀一讀。

指名讀“毛岸英想對父親説的話。”

師:可是這一切,都沒有機會了。

父子是心心相通的啊!痛失愛子,主席無比悲痛。他──

生1:整整一天不説一句話。

生2: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煙。

生3:情不自禁喃喃的呼喚。

師:毛岸英為了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犧牲的朝鮮首相請求──

生:把遺體安葬在朝鮮。

師:主席同意了嗎?讀7至10段。

生自由讀課文。

師:主席同意把岸英葬在朝鮮,那就意味着──

生:連遺容都看不見了。

師:岸英去朝鮮前,主席工作忙,沒見到最後一面,此時的他多麼希望能……

生:看看兒子的遺容。

師:他卻做出了非同尋常的決定──

生:把兒子安葬在朝鮮。

師:不能理解啊?毛岸英是國家主席的兒子啊!毛主席怎麼能答應這個請求?

生1:把自己的兒子當成了普通一個戰士。

師:讀一讀。

生讀第七段相關句子。

師:身為國家領袖,忍着巨大悲痛,把自己和千千萬萬在戰役中失去兒女的父母一樣看待,把兒子像普通戰士一樣看待,這是怎樣的精神?

生1:無私。

生2:偉大。

生3:心胸博大。

師:主席心胸博大是因為心裏裝着國家和人民。

他在電文上回復到──

生: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板書: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師:金日成首先收到電文,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是説──

學生猜詩意。

師:“青山處處埋忠骨”一句: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這是刻在杭州西湖嶽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對聯。岳飛是南宋抗金名將,精忠報國,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何須馬革裹屍還”應出自清朝徐錫麟《出塞》。典故出自《後漢書·馬援列傳》。

生讀: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師:1910年秋天,17歲的_離開家鄉韶山到縣城讀書。臨行前,他改寫了一首言志詩: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師:從詩詞可以看出,少年時的_就懷有遠大的理想。毛主席以詩詞做回覆,是想説──

生1:毛岸英是為了國家犧牲的,無論葬在哪裏,他都是人民的英雄,何必非要葬在家鄉呢?

師:可是主席心中是何等的悲痛,電文稿下是──

生: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師:主席再次承受失去親人的傷痛。

師:主席把一生奉獻給了新中國,奉獻給了中國的勞苦大眾。毛岸英犧牲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他的五位親人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已經相繼獻出了生命。此時,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摯愛的長子,這是多麼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説一句話、不吃一口飯,他黯然神傷,他淚水漣漣。但他卻毅然決然地把兒子的屍骨留在了遠在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他的愛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懷如海似山!

板書:

博大的革命胸懷。

師輔助生總攬全文。

【板書設計】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1950年犧牲悲痛葬於朝鮮

博大的革命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