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大教育讀後感參考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75W

優秀的讀後感可以使我們內心的感悟記錄其中,大家能夠在讀完一些文字後認真起草一篇讀後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大教育讀後感參考6篇,供大家參考。

大教育讀後感參考6篇

大教育讀後感篇1

“素質教育是‘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民主的教育,是把學生當作有靈性的人,而不是‘學習機器’,發自肺腑地愛每個學生。科學的教育,嚴格遵循教育規律,把教育學生的過程還原為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個性教育,即尊重學生在性格、感情、思想等方面的獨特性,摒棄‘應試教育’中的‘一刀切’,尊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堅信每個學生都在今後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民主是學生觀,科學是教育觀,個性是人才觀。”

——這是李鎮西《愛心與教育》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讀完整本書後,一個個的故事還不時縈繞在我的腦海。但最讓我震撼和受益的,還是李老師獨特、鮮活、靈動而又自然樸素的教育思想。

一、堅持“全人發展”的理念

?愛心與教育》引言中説:“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全書中,李鎮西老師“全人發展”的教育思想清晰可見: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成為有道德、有知識、有能力、和諧發展的“全面發展的人”。他用七個反面故事,有力論證了“應試教育”及教育偏頗給受教育者和社會帶來的問題和傷害。

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我們的工作應立足於“全人發展”,不能顧此失彼,甚至本末倒置。按照李鎮西老師“全人發展”的理念,我一週一主題,認真組織班會活動;組建班級課外活動小組,豐富學生課外生活;大課間嚴格督促學生鍛鍊身體,培養學生意志力;利用班會課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

二、對學生的真愛需要智慧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李鎮西老師説:“當一個好老師的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但愛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對學生的真愛需要智慧。

1.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李鎮西老師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育,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要想了解學生的各個方面,就要有敏鋭的觀察能力,縝密的思考能力,還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些,我們才能知學生所想,理解學生所為,才能與學生進行更好的交流。為了做好班主任工作,我堅持課堂巡查,及時處理偶發事件,每個月和每位學生談一次心,每個學期到每位學生家裏家訪一次,並把工作中獲得的信息一一記錄在班級日誌和學生檔案中,每個週末整理後在班上集中講評。

2.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書中寫到:“離開了對學生心靈的尊重,還有什麼‘教育’可言?”“做老師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出現的問題。”工作中,我主動放下架子,與每位學生平等對話、談心,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進行班級管理。班務的安排、座位的排列、每週一星的評選、表彰名單的確定、班級活動的`開展等方方面面都由學生自己做主。

3.愛學生就要潤物無聲。書中説: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老師。涓涓細雨比傾盆大雨滋潤禾苗的效果更好。想想自己剛參加工作時,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對待學生也很嚴厲,動輒批評訓斥,還有懲戒打罵。雖然在工作上小有成效,但總覺得和學生之間隔着距離,走不到學生中間去。李老師的話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三、“後進學生”的教育重在耐心與堅持

“‘後進學生’的教育很難一勞永逸,相反,這是一個充滿反覆的長期的教育過程。犯錯——認錯——改錯——又犯錯——又認錯……是後進生普遍存在的循環。教育者應該容忍他們一次次的‘舊病復發’,與此同時,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並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週期’的逐步延長或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

這是李鎮西老師談如何轉化“後進學生”的一段話。《愛心與教育》中最打動人的事例是什麼?是日復一日給汪斌的雞蛋?是寧瑋留給大家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我認為最能打動我的,還是教育萬同的事例。在教學中不缺乏感動的瞬間,一個教師“創作”一次或幾次感人的場景並不困難,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時間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難!在閲讀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也在不斷地在思考:如果這樣的學生出現我的班上,我又能有花多少心思去改變他,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難以捉摸的反覆?沉思之後,便覺得羞愧無比!像萬同一樣的潛能生身上發生的每一點變化,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像萬同一樣的潛能生身上所體現出的難以捉摸的反覆,足以考驗着教師的耐心。

我是教師隊伍裏的一名新兵,沒有淵博學識,沒有高超的教學技術,也沒有追求名師名家的勇氣與執着,但《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動,給我思考,給我方法與力量!在今後的教育征程上,我會像李鎮西老師一樣“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同時,我也會因學生的健康成長去享受自己的幸福。(張婷)

大教育讀後感篇2

當我第二次捧起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時,拿在手裏的是20週年紀念版,李老師當年寫《愛心與教育》時還是個小夥子,如今已經退休了。20多年來,這本書一直是教育行業中的暢銷書,很多教師、家長、學生、學者都被感動過。之所以經久不衰,大都因為那個“愛”字,第一次讀《愛心與教育》中,曾努力理解何為教育之愛,在此不再贅述。重讀這本書,讓我了思考最多的是這樣一個問題:作為教師,我們能為學生留下怎樣的生命記憶?

李鎮西老師當班主任時,無論是優生楊嵩、程樺、王銅,還是普通學生寧瑋、伍建,甚至於問題學生萬同,以及從未謀面的楊守豐、馮珉娟,他們都把李老師當成了知心朋友,且常年保持着聯繫,距離拉開了,心靈上卻越來越近了。為什麼這些學生即使畢業、成家了還不忘當年的老師呢?為什麼其他大多數老師沒有這樣的待遇呢?再次閲讀,我發現李老師真正把教育做成了心靈的藝術,陶行知曾經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李老師把每個學生看在眼裏,讓每個學生能夠抬頭做人。他在伍建的心裏種下了善良、勤奮、認真的種子;他在萬同的心裏點燃了“我是一個好人”的願望;他在楊嵩心中樹起不斷超越自我的信心;他在王桐的心裏培養了謙虛、寬容、禮讓的格局。這些學生帶着李老師送的特殊禮物,為社會交上了一份份滿意的答卷,李老師也欣慰不已。李老師曾多次在講座中,講他和學生的故事,每講一次,都會被幸福衝擊一次,因為他幸福着學生的幸福。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的孩子們上車時沒有什麼行李,如果我們能在他們的行囊中留下美好的回憶,我會感到幸福。”作為一名教師,除了科學文化知識,我們能不能也像李老師一樣送給學生一份美好的回憶呢?我想,我們應熱愛每一個學生,永遠不放棄任何一個,以研究的心態看待每一個特殊的學生,以最真誠的內心與學生建立溝通的橋樑;放眼未來,培養他們優秀的道德品質,無論將來從事什麼行業,都是最善良最努力最上進的那一個;教會學生自我教育,不斷改正缺點,真正認識自我,最終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

也許我們不能像李老師一樣培養出那麼多優秀的學生,但至少可以像李老師一樣培養出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學生;也許最終也不會有那麼多學生始終牽掛着我們,但至少我們在他們的成長路上,灑下美麗的種子,他們一定會記得曾經有位教師用心做過、真正愛過。

李老師在《回望20年,重新審視愛》中這樣寫到:“希望再過20年,拙著《愛心與教育》不再暢銷,甚至無人問津。因為到那時愛已經是教育的常態,每一個教師的生活都是一部屬於自己的《愛心與教育》。”書寫自己的“愛心與教育”,就是書寫自己的教育故事,書寫和學生一起留下的生命印記,始終帶着“我能給學生留下什麼”的思考,便會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大教育讀後感篇3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的回答還是隻是讓學生獲得一個漂亮的分數,那恐怕這樣的教育觀念可能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當然沒有人能真正的為此蓋棺定論,我想,價值觀不同,目的必然是不同的。

剛入職的時候,學校請池主任到校做講座,他當時分享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教育,就是要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公民。我想,就是我們要在教育過程中,教授給學生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能力,反過來,這樣的學生也會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這樣的循環才是良性的,才是長久的。這樣的教育目的更多的考量了社會的發展,個體的發展是為了集體的進步。這樣的教育觀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得到集體主義思想是非常一致的。

教育大師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給我們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角度。他在書中寫道,我們的目標是要塑造具有廣泛的文化修養,在某個方面有專業知識的人才,他們的專業知識可以給他們進步騰飛的基礎,而他們所具有的廣泛的文化,是他們有哲學般深邃,又如藝術般高雅。

在書中,他更是一針見血的指出,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雖然我們有時也這樣説,但我們真正做到了嗎?家裏還在讀國小的小表弟每天都有寫不完的作業,為了考得高分,不得不去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家長的教育觀念和學校教育普遍的功利化。教育似乎全是為了考試。

我們要培養的是有文化又掌握專業知識的人才。專業知識是基礎,文化則引領他們進入更高遠的境界。但是,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缺乏足夠的重視,這導致我們的學生成為了學習的機器,他們失去了對美的感受,他們變得冷漠、自私、缺乏責任感——這一切都是我們不願看到的,所以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文化素養,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慢慢滲透美育和道德情感教育,使學生能夠成為既有文化,又掌握專業知識的人才。

至於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我想只要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多用心多思考,心中總會漸漸有答案。

大教育讀後感篇4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讀完之後,我不由得按着書中理想教師 的“標準”去叩問自已: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師有一桶水,現在隨着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孩子呢?這就要求:一要勤於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

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於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總之,我讀了教育類這書籍,感受很深,引起的我的思考,以前我是非常喜歡看教育類的書籍,但在這幾年沒怎麼看過,是因為沒有,可現有了,我就看看,不管是那麼忙,我在休息時都會看看,從中學到一些經驗,有些隨機帶到教學活動中去。瞭解當前教育的須要,特別是這位教授寫的,我讀的幾次,感受很深,受益非淺。

《走好人生第一步》——為3歲以下孩子的爸爸媽媽推薦的一本書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説“三歲決定人的一生”嗎?但又是什麼在三歲之前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識字教育?早期的數學教育?還是早期的才藝教育?這些並非不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這本書的副標題為: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矗這讓我想起了聖經裏的一句話:“凡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好比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衝,風吹,撞着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的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衝,風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並卻倒塌得很大。”

你願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還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沒有人選擇後者,那麼這本書會教給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讀懂孩子的行為,並將孩子的行為引導到一個有效的目標上去。就像聖經裏説的:“教養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大教育讀後感篇5

讀了《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使我受益匪淺。細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使我對未來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育的偉大使命是使人們從無知走向成熟。作者書中用精闢的語言勾畫了二十一世紀教育理想的燦爛和輝煌,使人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信心,也認為今後的教育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作者從十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理想教育,分別是: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用遠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尋未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用精闢的語言勾畫了21世紀教育理想的燦爛和輝煌,闡述教育的偉大使命和責任,使人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信心。

文章中作者從我心中的理想學校開始,用遠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尋未來教育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教育是一種理想的事業,它是指向未來的。教育藉助於理想才能使人類對教育的至高無上的追求變為現實,才能使教育由“此岸世界”躍升至“彼岸世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充分把握處於未來社會中心的教育走向,洞悉未來教育發展的特點,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高效的發展,才能使中國的教育改革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教育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教育。

最讓教師震撼的是書中《理想的教師》一章,點燃了廣大教師的理想和激情,人們紛紛寫心得,抒發感想,表示從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我們永恆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着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為了未來的教育,我們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是,光靠滿腔的熱情和遠大的理想是遠遠不夠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門更應該認真思考,什麼是教育教育為了什麼《我的教育理想》一書從各個角度,運用了平實而有哲理的語言討論了“教育”這個課題。《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有十五個論題,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從超越現實的理想層面,對教育的主要載體或承擔者所作的應然性追究,包括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等五個論題,這實質上體現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觀”。相信無論是教師、校長、學生還是父母看,都有受益。

大教育讀後感篇6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師,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領導,非常善於調動幫助他成長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師--讀朱永新《我的理想教育》有感。”

以上均摘自朱永新教授《我的理想教育》用以自勉。 廣大人民教師身在學校,心繫祖國,他們愛崗敬業,辛勤耕耘。然而,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遷,先進的教育思想在逐漸地取代腐朽的傳統教育思想。如果停止了學習,停止了攀登,整日坐兵養息,也許,終將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而被社會所淘汰。

正如加裏寧所説:“教師們一方面要貢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象海綿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學中吸取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後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俗話説得好,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本身應該有一桶水。陶行知先生也説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試想,一位教師如不勤奮學習,擁有淵博的知識,又怎能傳道授業?如果教師不嚴謹治學,以嚴肅認真的態度鑽研學問和高度負責的精神傳授知識,又怎能為學生解惑?

轉眼間,我踏上教育這片沃土已9個年頭了,幼教之友《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師--讀朱永新《我的理想教育》有感》。驀然回首,看看自己這幾年所走過的路,有悲、有苦、有樂、更有甜。每當看到學生看我的崇拜的眼神時,每當聽到學生一聲聲發自內心的問候時,我的心裏就有一種説不出的喜悦。每每這時,我都會在心中給“教師”這兩個字加上一個重重的砝碼。

“教師無小節,處處為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為班主任的我,深感肩上責任的重大。因此,在工作中,我嚴於律已、言行一致,以“兩個凡是”為原則,(即: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必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我一定不做。)努力為孩子們樹立一個好榜樣,做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從而使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運用愛的力量使一名學生從慣偷成為優秀生;山東沂水二中優秀班主任李發軍,以愛的撫慰和支持使瀕臨絕境的特困生劉強成為省大學聯考狀元;等等。這些事例在使我深受感動的同時,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為此,要想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我就必須用滿腔的愛去關心學生,尤其要關注那些各方面表現得不是那麼好的學生。

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就要有把自己的一生奉獻於教育事業的堅定決心。除了盡職盡責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更要適應社會和教育的新形勢需要,勤奮學習,勇於探索,積極參加教學研討活動,撰寫好教育教學經驗論文,老教師帶動青年教師,青年教師促進老教師,共同組成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共同把祖國的教育事業創造得更加輝煌。

Tags:讀後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