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最新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6W

我們需要培養教師編寫高質量教案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案的框架進行教學計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最新6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最新6篇

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1

設計説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比的意義以及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設計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讓學生動手操作,親手調製蜂蜜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到調製的過程,並説出自己調製的方法,為下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2、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整個教學。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充分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適當的引導,提出有重要價值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到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蜂蜜水量筒水杯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進行調製蜂蜜水的實驗活動。(各小組拿出課前準備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實驗物品,動手調製蜂蜜水)

2、各小組選出代表在全班進行彙報。出示課堂活動卡。

預設

生1:我調製的這杯蜂蜜水用了40ml蜂蜜、360ml水。

生2:我調製的這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

3、議一議,哪個小組調製出的蜂蜜水更甜?你用的是什麼方法?(學生討論並交流方法)

4、除了這些方法,我們也可以用化簡比的方法來判斷。(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調製蜂蜜水,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親自體驗調製的過程,並且用語言敍述自己的調製方法,在議一議中展開對新知的探究。

⊙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觀察情境圖,獲取信息。(課件出示教材72頁情境圖)

學生根據圖中的內容,找出所需的信息。

蜂蜜水

男孩:3小杯12小杯

女孩:4小杯16小杯

2、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

(1)探究判斷方法。

聯繫我們學過的知識,你想到了用什麼方法進行比較?

學生小組內討論,得出可以通過求出男孩和女孩各自杯中蜂蜜和水的比來比較。

學生寫出比。

男孩:3∶12

女孩:4∶16

(2)哪杯水更甜?現在你能判斷出來了嗎?你又遇到了什麼問題?

引導學生髮現,現在無法比較,如果能知道兩杯蜂蜜水中平均1小杯蜂蜜用了幾小杯水就可以比較了。

(3)怎樣才能知道平均1小杯蜂蜜用了幾小杯水呢?請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①學生思考,小組內討論。

②小組交流看法。

③指名彙報,説明理由。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先把比轉化成分數,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再轉化成比的方法。

(4)得出結論。

3∶12===1∶4

4∶16===1∶4

提問:你發現了什麼?

(兩杯蜂蜜水中蜂蜜與水的比都是1∶4,所以兩杯水一樣甜)

(5)揭示化簡比的必要性。

當比的前項和後項數值較大時,有時會給判斷帶來不便,這時就需要根據一定的規則,在不改變比值大小的情況下,將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縮小,這種現象稱之為化簡比。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解決“哪杯水更甜”的同時,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進一步感受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

3、理解最簡整數比。

像1∶9,3∶7……這樣的比我們稱為最簡整數比。

(1)觀察一下最簡整數比的前項和後項,你發現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了嗎?你能説説什麼樣的比是最簡整數比嗎?

(2)學生彙報發現。

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小結:當比的前項和後項都是整數,並且比的前項和後項的最大公因數是1時,這樣的比就是最簡整數比。

4、探究化簡比的方法。

下面的比是最簡整數比嗎?你有什麼辦法把它們化成最簡整數比呢?

24∶42∶0.7∶0.8

(1)小組討論。

(2)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化簡比。

(3)全班交流化簡比的方法。

預設

生1:我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

生2:我利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化簡。

生3:我利用除法進行化簡。

生4:我利用比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比值的大小不變。

如果有學生用此法,教師因勢利導進行教學,如果沒有,教師從比和分數的關係入手,引導教學。

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2

教學內容:課本第14~15頁的例1,完成“做一做”和練習四的第1~5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一步應用題。

2、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理解題中的單位“1”和問題的關係。

教學難點:抓住知識關鍵,正確、靈活判斷單位“1”。

教學過程

一、複習

2、列式計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二、新授。

1、教學例1。

出示例1:學校買來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讀題,説出條件和問題。

(2)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並在線段圖上標出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

先畫一條線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誰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樣表示?

教師邊説邊畫出下圖:

(3)分析數量關係,啟發解題思路。

a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並認真想一想,吃了,是吃了哪個數量的?

b分組討論交流:依據吃了100千克的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呢?為什麼?你是怎樣想的?

(4)列式計算。

a學生完整敍述解題思路。

b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板書:(千克)

c寫出答話,教師板書:答:吃了80千克。

(5)總結思路。

根據以上分析,讓學生討論一下解題順序:吃了?吃了誰的?誰是多少(已知)?誰的是多少乘法。

(6)反饋練習。(14頁)1—3題,做完後訂正。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

2、閲讀課本:把書中的想的過程和線段圖認真看一下,不懂提問。

(三、全課小結:

四、隨堂練習。

1、判斷下面每組中的兩個量,應該把誰看作單位“1”。

(1)乙是甲的,甲是乙的。

(2)甲是乙的,乙是甲的倍。

2、練習四1、2題,完成在練習本上,然後訂正。

3、操作:畫出“體育小組的人數是美術小組的倍”的線段圖自己補充條件和問題並解答。

五、作業

練習四3、4題。

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探求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圓周率意義的理解和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教學設想:

新課程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着眼,提出了參與、探究、蒐集、處理、獲取、分析、解決、交流與合作等一系列關鍵詞。這些在本節課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其中,參與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礎,而只有當參與成了學生主動的行為時,參與才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因此要怎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吸引他們參與進來就成了基礎的基礎。這裏,老師能善於打破學生思維的平衡狀態,使他們產生新的不平衡,從而不斷吸引學生參與到新知的探究中來。圓的周長是一條曲線,該如何測量?的問題使學生思維產生最初的不平衡,當學生通過化曲為直的兩種方法的侷限性,從而打破學生剛剛建立的平衡,進一步吸引學生探究更加簡便的求圓周長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讓學生參與什麼,怎樣參與的問題了。在引導學生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時,學生從猜測、分組測量計算到根據新獲取的數據尋找共性的東西,體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發現了知識新成的道。在小組活動前,老師鼓勵小組成員間分工合作,活動中教師參與其間,關注學生合作的情況。實驗後的廣泛交流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來得到的結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學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這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學生興趣點上激疑、質疑,無疑能鼓舞學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學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課重點內容,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學會學習。]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1元硬幣、直尺、捲尺、系線的小球、計算器、實驗報告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創設情境。

這節課,老師要和同學一起探討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

媒體顯示:唐老鴨與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鴨沿着正方形路線跑,米老鼠沿着圓形路線跑。

2、遷移類推。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唐老鴨、米老鼠所跑的跑線,討論、回答問題。

(1)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麼?

(2)什麼叫正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正方形的周長?(突出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係)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麼?(板書:圓的周長)

3、提出問題。

看到這個課題,你想提些什麼問題。學生紛紛發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

梳理篩選形成學習目標:

①什麼叫做圓的周長?

②怎樣測量圓的周長?

③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係,有什麼關係?

④圓的周長怎樣計算?

⑤圓的周長計算有什麼用處?

[設想: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參與形成學習目標,既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又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的氛圍,指明瞭探究方向,避免盲目性。]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1、實際感知圓的周長。

讓學生拿出各自圓片學具,邊摸邊説圓的周長;同桌之間相互邊指邊説。

2、明確圓周長的意義。

引導學生解決第一個問題,概括什麼叫做圓的周長。(媒體顯示一個圓,並閃動圓的周長)

(1)圓的周長是一條什麼線?

(2)這條曲線的長就是什麼的長?

(3)什麼叫做圓的周長?

學生討論互補,概括出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顯示字幕)

[設想: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圓的周長,初步感知周長是一週的長度,再動口説一説培養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語言更增強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在學生對圓周長有了較強的感性認識後,體驗及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4

分數乘、除法及比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為突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本節複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對分數乘、除法之間的關係及分數乘、除法計算方法的複習。

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進一步強調分數乘、除法之間的關係,加強計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進一步理解並掌握分數除法是分數乘法的逆運算的同時,計算能力得到提高。

2.重視對相關概念、性質及某些知識間相互關係的複習。

教學中,把比的相關概念、倒數的相關概念、比的性質以及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等作為重要的複習內容,結合教材相關習題進行全面、系統地複習,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同時將比與分數、除法聯繫起來。

3.重視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把用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和用比解決實際問題作為重要的複習內容之一,結合教材習題,重點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使學生通過對比練習,更好地掌握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以及比的有關問題的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同點:題中的數量關係相同,解題思路相同。

不同點:①題表示單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計算。

②題表示單位“1”的量未知,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計算。

(3)總結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方法和解題關鍵。

①方法:表示單位“1”的量已知,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表示單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計算。

②關鍵:找準表示單位“1”的量。

設計意圖:結合教材習題,複習畫線段圖分析問題的方法,在對比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方法和解題關鍵,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15頁6題。

地球上海洋麪積是36000萬平方千米,佔地球總面積的。地球總面積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2.完成教材116頁8題。

(1)五年級同學收集了165個易拉罐,六年級同學比五年級多收集了。六年級收集了多少個易拉罐?

(2)四年級比六年級少收集了,四年級收集了多少個易拉罐?

3.完成教材116頁10題。

一列火車的速度是180千米/時。一輛小汽車的速度是這列火車的,是一架噴氣式飛機的。這架噴氣式飛機的速度是多少?

4.完成教材116頁11題。

(1)用84 cm長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的比是2∶1。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是多少釐米?

84÷2=42(cm) 長:42×=28(cm)

寬:42×=14(cm)

(2)用84 cm長的鐵絲圍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三條邊長度的比是3∶4∶5。三條邊各是多少釐米?

[84÷(3+4+5)=7(cm) 7×3=21(cm)

7×4=28(cm) 7×5=35(cm)]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5

教材分析

理解並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進行分數除法計算;理解比的意義,知道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並能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能夠正確地化簡比和求比值。這為以後學習運用比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學習本節課學生能理解並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進行分數除法計算。

學情分析

分數除法是本單元的第一課,也是非常要的一課,這節課的學習效果將直接影響到後面解決問題的學習。由於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必須在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的基礎上開始學習。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因此,要培養學生在探索除分數以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分數除法的意義,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發展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問題情境,探索並理解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地進行分數除法的計算。

3.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法則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教學分數除法的意義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為問題為切入點,請你們列出算式並計算,看誰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麼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麼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裝幾盒?

300÷ 100=3(盒)

2、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三個算式,觀察一下這三個算式的已知數和得數,説一説它們都是已知什麼,求什麼的運算?這就是分數除法的意義。

討論: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整數除法的意義一樣嗎?

總結: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二、探究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1)引導參與,探究新知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分數除法的意義,那麼如何來計算呢?請同學們看黑板。

出示問題1。

請大家拿出一張操作紙,塗色表示出這張紙的4/5。

師: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

4/5÷2

請同學們通過塗一塗,算一算的方式來研究4/5÷2怎樣計算。小組合作,彙報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1/5,也就是2/5。展示摺紙和計算過程。

4/5÷2=4÷2/5=2/5

方法二: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來做。展示摺紙和計算過程。

4/5÷2=4/5×1/2=2/5

(2)質疑問難,理解新知

①師小結: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數,分母不變的方法算出結果2/5,有的是轉化成分數乘法來做……那麼在這些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

②接下來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③通過計算你們有什麼發現?

生1、用第一種方法就不能做了。因為:上一題的時候,分子4是2的倍數,4÷2能得到整數商。而4÷3時,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數,得不到整數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數這種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轉化成乘法來做……4/5÷3=4/5×1/3=4/15

能再講講這樣做的道理嗎?

師:“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請同學們拿出第二張操作紙,你能把圖中的4/5平均分成3份,並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嗎?

展示學生的分法

師(指着塗色部分):你所表示的這一部分是4/5的多少?

通過直觀圖理解4/5的1/3是4/15

(3)比較歸納,發現規律。

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於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要注意的是:

結果最簡。除號要變成乘號。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1、分數除法的意義是什麼?

2.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是什麼?(學生總結)

五、作業佈置

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由面旋轉成體的過程,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圓柱和圓錐的形成與面的旋轉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初步瞭解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徵和各部分名稱。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聯繫生活,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與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徵和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係。

教學用具:

長方形、圓形、圓形鐵絲圈、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的小旗,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模型。

教法選擇:

與數學規律、計算等知識一樣,“數學概念”在擔負“思維基本形式”這一角色的同時,其本身還有待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去提煉和組織,創造重現的“知識體”。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觀察、操作、啟發等方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建立表象、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寓課堂於生活,移生活於課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學法選擇:

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我盡力體現出做中學、學中做、合作交流中學、學後交流合作的思想,讓學生在觀察、交流與實踐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牢固建構起“點、線、面、體”的知識體系。

教學流程:

一、活動——感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動的世界裏,風吹樹梢動,鳥兒飛翔翅膀動、就連我們的血液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跳的,其實我們的數學世界也正因為有了動而變得豐富多彩。在生活中你見過哪兩種運動?(平移和旋轉)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平移和旋轉在圖形世界裏究竟有着怎樣重要的作用。(出示課件)

(一)點的運動

(1)出示流星圖提問:如果把一顆流星看做一個點,當它劃過黑暗的夜空,流星的運動是平移還是旋轉?劃過時形成的圖形是什麼?(板書:點 平移 直線)

(2)出示自行車圖提問:將自行車後輪支架支起,在後輪輻條上繫上綵帶。轉動後輪,觀察綵帶的運動時平移還是旋轉?車輪轉動形成的圖形是什麼?(板書:點 旋轉 曲線。)

師小結並板書:點動成線。

(二)線的運動

閉上眼睛想一想:我們拿起一根木筷子分別做平移和旋轉運動會形成什麼圖形呢?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並板書:線動成面。

追問:看看下面的直線做什麼運動?形成了什麼圖形?

(三)面的平移

師:看來點動成線,線動成面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果把我們的數學書看成是一個長方形,讓它平移,你能發現什麼?

小結:長方形 平移 長方體

質疑:如果讓它旋轉呢?

揭示課題:面的旋轉

(設計意圖:本着“數學回歸生活”的理念,充分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現實情境中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係。)

二、合作——探究

(一)面的旋轉

師:課前,每位同學都用紙片和小棒分別做成了長方形、半圓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形狀的小旗,如果快速旋轉小棒,紙片旋轉後分別會形成什麼圖形呢?請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後旋轉小棒進行觀察,並完成課本第2頁的第3題。

1、學生活動。

2、交流結果。

3、課件動畫演示圓柱、圓台、球、圓錐的形成過程,驗證學生結果。

4、師小結並板書:面動成體。(不同的平面圖形可以旋轉成相同的立體圖形,同一個平面圖形卻能旋轉出不同的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反覆觀察圖形旋轉前後的變化,不僅加深了對“面動成體”的認識,更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

5、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面動成體”的例子。

6、課本第2頁“找一找”:請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

(二)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和各部分名稱。

師: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見到圓柱和圓錐,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它們。你想有關圓柱、圓錐的那些知識呢?(哪幾部分組成,有什麼特點……)

課件出示小組活動內容:利用圓柱、圓錐的實物,通過看、滾、剪、切、摸、量等方法,看看圓柱、圓錐各有什麼特點?並把你的想法和夥伴進行交流。

學生彙報。

圓柱:有上下兩個圓形的平面。(板書:底面)通過剪切重合上下兩個面,發現這兩個底面是大小完全相同的兩個圓。通過滾、摸等活動,發現圓柱有一個曲面叫側面。(板書:側面)用尺量出圓柱上下一樣粗,與前面旋轉形成的圓台不一樣。而且上下兩個地面之間距離一樣,這叫圓柱的高(板書:高)。

小結:圓柱有無數條高,且高的長度都相等。

圓錐:上面有一個尖尖的點(板書:頂點)下面只有一個圓形的平面叫底面。(板書:底面)圓的圓心正好對着上面的頂點。從圓錐的頂點到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板書:高),頂點到邊緣的線長不是高,圓錐只有一條高。圓錐的側面也是一個曲面,展開後是一個扇形。

質疑:圓柱和圓錐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徵和各部分名稱,並通過看、滾、剪、切、摸、量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強化圖形表象,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應用——提升

1、 辨一辨:下面物體中哪些部分的形狀是圓柱或圓錐?

2、寫一寫:寫出下面圖形的名稱,並標出底面直徑和高。

3、連一連:轉動後會形成怎樣的圖形?

(設計意圖:夯實基礎知識,加深對圓柱、圓錐的認識,提高學生辨析、理解能力。)

4、新興包裝廠為底面直徑8釐米,高20釐米的“露露”花生奶做包裝盒,將12罐花生奶放在一個包裝盒內,你打算怎樣設計包裝盒,這個包裝盒的長、寬、高至少各應是多少?

(設計意圖:利用一題多解的形式,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四、總結——反饋

1、今天大家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哪些數學問題?

2、我們是怎樣研究這些學習問題的?

(設計意圖:鞏固深化本節課知識,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並且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板書設計:

面的旋轉

點動成線

線動成面

面動成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