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古詩蟬教學反思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47W

只有認真將教學反思寫好,才可以讓自己的教學經驗得到記錄,從一個人的教學反思中是可以看出教學能力的大小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古詩蟬教學反思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古詩蟬教學反思8篇

古詩蟬教學反思篇1

?江雪》這首詩,描繪出一幅肅穆感人的南國江鄉雪景圖。全詩的意境,在“孤”和“釣”二字上。詩中充溢了寒意,令人讀之毛骨悚然,從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這首詩,並不是單純地在描繪中國江鄉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遠的。它不是為了寫雪景而寫雪景,而是通過雪景來讚美老翁“獨釣寒江”的精神;通過“獨釣寒江”的老翁,進而歌頌為堅持正義而鬥爭的人們。在詩人筆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樣鮮明,令人難以忘懷。後世許多山水詩不能超越它,人們畫山水畫也多以這首詩為題材,千百年來傳誦不絕。

在教學這首詩時,我努力在體現以下幾個理念:

一、積極倡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時代的發展要求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規範》中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議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置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課上,我讓學生“猜一猜”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其實就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只不過換了“猜一猜”這種説法,學習就不顯得那麼壓抑和繁重了。

根據註釋學習古詩是學生自身通過觀察發現的,這樣的發現比教師告訴他的,要有效。

四人合作交流古詩詩句的意思,是在個體充沛獨立考慮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先有自身的觀點,再進行討論交流,才有話好説,有理可辯,不至於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怎麼學比學什麼”更重要。

二、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閲讀感受和體驗。

借用一句老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小燕子”了。由此可見,閲讀更多的是主觀行為,這與閲讀對象的年齡、閲歷、經歷等都有着極為密切的聯繫。

?江雪》這首詩中作者一腔的憤懣苦悶,鬱結在胸,以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行動來發泄他對朝政的不滿,來流露他對憤世恨時且又孤芳自賞的感情。

這種感情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是能夠有所體會的,但假如要和詩人引起共鳴卻還有着相當大的距離。終究還是小朋友。

因此教師只是點到為止,學生從自身動身談體會,不追求唯一的結論,也沒有正確的答案。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學生的生長,對於這首詩意境的體會將不時發生變化。這也是古詩的永恆魅力!

三、擴大容量,注重積累。

?規範》要求“在閲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身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和在課外閲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資料”。積累語言資料,其實是感性的語言模塊的整體貯存,這些資料貯存於大腦,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也就是語文素養的重要構成,它們一旦被激活,就會發生綜合效應,極有利於接受和表達能力的整體提高。

課前,我讓學生説描繪冬天的詞語;課中引導學生説“千()萬()”的成語;教完教材中的古詩,再補充《規範》要求背誦的詩文。這樣的課堂容量學生完全能夠接受,而且掌握起來也比較輕鬆自如。

語文的學習是很難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幹“薄發”。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説讀寫能力,當然學不好語文。

古詩蟬教學反思篇2

?長相思》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暗藏於詞中的無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讀詞,讀出詞的韻味,讓學生走進詞境,進入詞心。同時,作為一節整合課,我設計了三個整合點:一是在初讀詞之後,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蒐集關於《長相思》的內容(作者,題目,寫作背景,詞義,感情,寫法等);二是在學生學習完《長相思》之後,蒐集關於思鄉的詩詞;三是在練習環節,引入李煜的《長相思》,利用網絡資源完成閲讀小題(詞的主要內容,表達的情感,運用的表達方法等)。

1、在朗讀中與文本對話,體味情感:

朗讀是解讀文本的重要形式,學生通過聽(聽老師範讀)、看(默讀)、讀(出聲朗讀)等途徑,從整體上感受言語材料,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逐步感知與理解。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了讀的功能,讓學生在自主閲讀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師的範讀中啟動情感,在朗讀和想象中整體感悟。

2、在想象中與文本對話,感悟形象:

在朗讀感召下,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學生們通過想象,感悟納蘭性德的“征途”,充滿了遠離與牽掛。在與“征途”對話後,通過問題將對話切換到詞人的家鄉和故園。學生們想象並感悟着家鄉的美麗、温馨、安寧和祥和。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是學生彙報蒐集的關於《長相思》的.資料時,談到了詞的意思,我只讓兩個學生回答了,沒有因勢指導,讓全體學生練習。其次是讓學生想象彙報納蘭性德家鄉温馨畫面之前,僅用了一個問句“但是,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裏面,在他的家鄉,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來進入學生的想象。課後回想,如果能先理解詞中的“故園無此聲”,然後再進入想象,效果會更好。最後,我覺得在時間的調控分配上,有些不合理,最後一個整合點——理解李煜的《長相思》,由於時間原因沒能讓學生很好地完成,下次要合理安排好。

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嘗試,讓我收穫了許多,取得了些許的進步,但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今後,我會針對自己的缺點,多學習,多實踐,在學科整合的路上爭取更大地進步。

古詩蟬教學反思篇3

這節課是對新教育實驗提出的有效課堂的一次嘗試和實踐。教學設計的理念是以課文《歸園田居》(其五)為依託,引入了《五柳先生傳》的片段和《飲酒》(其五)的賞析,使整節課形成一個由文到詩,到人,再回到詩的迴環,使學生對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初步留下一個完整的印象,受到詩人的高潔品質和人格的感染,實現對教材的拔高處理,增加國中語文課堂的深度和廣度。

如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予以保證?這是我們在備課過程中着重考慮的問題。我們主要實施了以下舉措:

1、擷取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裏的三句富有特色的話:“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來請學生們猜猜“此乃何許人也?”一方面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探究詩人形象的興趣,學生有濃厚興趣的課堂應該是有效課堂的前提。另一方面《五柳先生傳》裏的這三句話與執教的詩《歸園田居》(其五)對形成陶淵明這位詩人的立體形象有相互映襯的作用,即《五柳先生傳》片段引入是對執教文本的一點有益的補充。

2、三步讀詩法指導學生由淺到深、層層深入地朗讀詩歌,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讀詩、直接觸摸文本的平台,用通過聲音演繹詩人的情感和自己的感受,而且一步一步指導提高。

古詩蟬教學反思篇4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於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根據課文特點,在本課教學時我十分注重通過課文滲透美育。

一、揭題激趣,感受美。

新課一開始,我便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説説圖上畫了些什麼?你喜歡這幅圖嗎?為什麼喜歡?待學生回答問題後,我通過富有感情導語:江南是個好地方,瞧荷塘裏碧綠的荷葉像一個個大圓盤,鮮豔的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開了,露出翠綠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飽漲得馬上要破裂似的。微風吹過,荷花隨風擺動,好似仙子在水中舞蹈。這裏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來到湖面上採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遊玩嬉戲,古人把這採蓮的情景寫了一首詩,題目叫《江南》。繪聲繪色描述的語言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們帶入了課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鄉的美景

二、整體感知,再現美。

在學習課文時候讓學生邊讀課文邊看圖,説説古詩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圖上找到?讓學生結合詩句進行看圖。交流討論問題時引導學生聯繫前兩行詩句,觀察小姑娘是怎樣採蓮的。周圍的荷葉、荷花長得怎麼樣。再聯繫詩的後五行,進一步觀察蓮葉間的小魚是怎樣遊動的。在觀察的基礎上,把看到的畫面和詩句的內容連起來説一説,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這樣訓練,學生的腦中會再現出美麗的採蓮畫面,也就體會出了詩句中藴含的美。

三、推敲詞句,體會美。

經過上兩個環節的訓練,學生獲得的美感是大概的、整體的。要讓學生細細體會詩句的美,還得通過細讀課文,品詞析句來完成。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教師讓學生讀課文後自己提問,學生就問:什麼叫何田田?我立刻引導(邊説邊畫):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説些什麼?學生會説,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學生交流後,我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説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同學站起來,配上動作讀。通過師生齊讀,同桌互讀,互評等形式多樣的練習,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純的語音,各異的動作,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藴含的美。教學第二句時,抓住一個戲來細細推敲。我首先進行這樣的過渡引導:蓮葉長得這麼綠,這麼好,蓮花開了,結了蓮子兒。採蓮的人們划着小船,高高興興地採收蓮蓬。河裏的小魚呀,也樂開了。你看到小魚了嗎?待學生看老師貼圖後,讓他們用一兩句話,把湖裏的小魚的姿態説一説,他們會説:小魚真可愛!小魚在水裏游來游去真可愛!小魚正在水裏你追我,我追你,它們在做遊戲呢!教師根據回答板書戲字,請學生説出它的意思。然後提問:蓮葉東,蓮葉西,蓮葉南,蓮葉北是什麼意思?充分討論後,教師口述魚兒嬉戲的情景,讓學生表演一條條快活的小魚,盡情游來游去。學生邊表演邊入情入境地誦讀,那洋溢喜悦的小臉,活潑可愛的動作,一下子把課堂推向了高潮。魚兒嬉戲的動態美、人們採蓮時愉快的心情在這一品一議、一演一讀中得到表現得淋漓盡致。

古詩蟬教學反思篇5

再講第一課之前,我讓孩子們大概看了一下目錄,大多數同學已經在假期大概認識的學了一下,因此在我問他們這一單元主要講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他們很輕鬆的就説是春天了!這下他們就能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初步的意識:這一單元是關於春天的詩、散文、童話故事以及關於春天的小故事。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很好詮釋了這節課孩子們的狀態。由於是第一課,而且又是古詩,再加上以前我鼓勵孩子們在假期背誦唐詩三百首,因此孩子對此已經非常熟悉了,在課堂上能明顯感受到他們的自信,我就念了一個題目,他們就大聲自信的背了下來。所以,在本篇課文的教學中,我主要以問題貫穿課堂,主要是通過問答形式在他們感受的基礎上去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村居》:通過題目,你知道作者是寫哪裏的春天嗎?孩子很快就知道是鄉村的春天。接下來我問是什麼時候?這個時候環境如何?從哪裏可以看出來?在“拂堤楊柳醉春煙”這一句中,有兩個讓學生難以理解的點,一個是“拂”、一個是“醉”,這句比較難,所以藉助這樣一幅圖片我讓孩子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在進行講解。

我放了很多類似的圖片,孩子第一眼看到全部在喊“哇!”接下來讓他們説説自己的感覺,要求輕撫自己的臉,閉上眼睛慢慢的讀這一句,最後輕拂同學的臉,感受“拂”這個字的温柔,孩子們笑得很開心!

接下來放了微風擺動中的楊柳圖,告訴他們這句話中有一個字能形容圖中的楊柳,試着找一找,這稍微有點難,孩子們在説錯了幾個字後小聲咕噥説是“醉”,我説,這個字大家可以説一下是什麼意思嗎?孩子説是陶醉,沉醉,喝醉的意思,我都沒否定他們,我告訴他們,楊柳在這樣的春天裏陶醉,沉醉在温柔的春姑娘懷裏,就像喝醉了的人,走路不穩,就像這樣,擺來擺去的,孩子們哈哈大笑!最後我問他們,“拂”是提手旁,跟人的行為有關,你們剛剛也拂過你同學的臉,“醉”只有誰會醉?孩子説是人,我説把柳樹當做人來寫,這是什麼修辭,學生很快就想到了擬人。

?詠柳》我也是用這樣類似的問題引領找關鍵字,抓字眼的方式分析的!上課期間氛圍很好,孩子的思維也很活躍,我上完課也感覺比較開心,但我有一個很糾結的地方:我不知道關於古詩的教學我這樣的上課模式是否適合低年級學生?覺得到底應不應該這樣講呢?我在抖音上關注了一些老師,其中有一個北京的老師專門開了低學段兒童的古詩文課,雖然只有片段,但也可以感覺到她的授課方式是比較輕鬆的,有些地方是比較幽默的口吻給孩子們説的,但在關鍵字詞的分析上,也是很詳細的!我特別喜歡抖音上華中師範大學戴建業教授關於古詩詞的講解,既搞笑又能讓人印象深刻,我覺得不管以什麼方式,只要能讓孩子加深印象,就是可取的!我覺得我這節課適合我這樣去講,因為孩子有一定的基礎了,他們覺得沒啥難度,所以這樣既可以給他們增加挑戰,又不會讓他們覺得過於簡單覺得乏味枯燥。

除此之外,我還有以下不足:

一、組織過渡語言不簡潔流暢,存在口誤口吃,還有的就是囉嗦。

二、板書未精心設計,比較隨意,假期時間,我的粉筆字也有退步。

三、可能是由於學生剛上學還不在狀態再加上進度比較趕,我也比較着急,課堂存在一些紀律方面的問題,孩子的壞習慣又回來了,我需要重複的去強調,肯定也會浪費一些時間,所以在課堂教學管理方面,我還需要去找一些小技巧。我相信慢慢會適應好的!

古詩蟬教學反思篇6

本節教研課按照學校要求進行了組內集體備課、教案再設計以及課堂實踐。在整個過程中,總結了一些值得借鑑的經驗,也發現了一些不足,為更好的探索出一條古詩教學的基本模式,現對優缺點進行細緻的剖析:

一、 指導識字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識字仍然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本節課也不例外,教學目標中,要求本節課認識“詩、首、煙、童、散、早、忙、紙”八個字,會寫“村、春、童、學、早、東、放、紙、”八個字。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我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識字,然後抽卡片測試學生識字情況。指名讀和小組讀想結合,並且在識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區別平翹舌音和整體認讀音節。記字形這一部分主要放在了後面的古詩內容分析中進行,一方面覺得這樣把生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記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一方面也好好的把字與篇結合起來,並不孤立。使整個課堂結構渾然一體。

二、 指導朗讀

一首好的古詩就是一幅鮮明的圖畫,一首優美的歌曲,一個動人的故事,需要我們反覆吟詠,深刻體味詩中那深邃的意境美,古代漢語的簡約美。正是遵循了這樣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我變換了多種朗讀方式:默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等等。不但要讀,還要帶着目的讀,每一次讀都要實現不同的目標,這樣循序漸進,有的放矢,讀出韻味讀出效果。另外,我在在指導朗讀上下了功夫,比如先請學生聽老師有感情的範讀,然後問學生:老師讀的怎麼樣?評價一下。知道老師為什麼讀得這麼好嗎?對,讀古詩的時候要注意停頓。然後引導學生有意識的注意停頓和重音。在這個環節中,重音的指導不夠到位,從而導致學生讀的並不理想,這是我今後再進行古詩教學中要注意的。

三、 指導理解古詩內容

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我本着激發學生的興趣,小組合作交流,不過深挖掘詩句意思的原則進行。通過圖文結合,展開合理的想象使學生感受春天之美,課外活動的快樂。對於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字詞,例如:“拂”引導學生觀察字形並結合上下文內容來理解,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不刻意要求學生人人能敍述古詩的大概內容,而是強調個人感受,達到人人可以背誦就可以了。課堂最後,教師進行拓展訓練:背一背自己熟悉的描寫春天的詩歌,目的在於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總之,本節課很好的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但在實施的過程中,課堂的調控,語言的組織及教師機智都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進和提高!

古詩蟬教學反思篇7

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激發學生在口語和書面語表達中引用詩詞的興趣。

3.通過看註釋、查閲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通過三首詩詞的對比學習和拓展,初步瞭解思鄉詩詞的一般特點。

4.通過對三首古詩詞的學習,體會作者對家鄉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積累並內化詩句,體會作者懷鄉思親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通過對比體會三首詩詞在表情達意上的異同,感受思鄉詩詞的一般特點。

學習方法:

借用註釋,查閲資料、工具書,質疑問難,自讀感悟,朗讀涵詠,討論交流,撰寫小論文等。

教學理念:

以文定教、順學而導——根據古詩詞的體裁和思鄉詩詞的題材特點和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經驗和規律,確定了以朗讀品味為主的教學方法;依據單元、課文的編排特點,設計了對比教學的教學思路。

課前預習:

1.針對課文內容有側重地查閲資王安石、張籍兩位詩人的資料,對他們的基本情況、籍貫故鄉、人生履歷有所瞭解,並做簡要地記錄。

簡要的記錄:

王安石

張籍

納蘭性德

2.藉助註釋、工具書、聯繫語境,正確流利地朗讀三首詩詞,並嘗試讀懂古詩大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

2.通過看註釋、查閲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理解詩詞的大意及重點詞的含義,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經過對比學習,體會出兩首詩詞都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但思鄉的緣由、表達的方式、語言特點是不同的。

課前互動:

播放《思鄉曲》,師生合作背誦思鄉的詩詞。

一、相機導入,揭示課題。

師:思鄉是一種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懷,她像血液一樣,流淌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中。由古至今,從未間斷。今天我們再來讀三首思鄉的詩詞。我們先來學習前兩首詩。

(板書課題“古詩詞三首”,詩詞題目“泊船瓜洲”“秋思”。)

二、檢查朗讀,讀通古詩。

(重點強調“間”“重”等多音字,並以此滲透聯繫上下文,分析字意,確定多音字讀音的學習方法。)

三、藉助註釋和課外蒐集的資料自讀疏通詩歌大意。

1.學生運用積累的學習方法,自讀古詩。畫出不懂的問題。

2.同學交流,解決不懂的字詞。

3.老師質疑檢測:“你從詩句中讀懂了作者身在何處呢?”引出兩首詩的寫作背景,感知古詩大意。

四、朗讀品味兩首詩,體會詩情,感悟詩境。對比兩首詩的異同。

1.小結過渡。

2.引導品讀《泊船瓜洲》。

(1)自讀批註,讀解語境。

透過詩中哪些詞語,你能體會到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可以在書上圈一圈、畫一畫,還可以寫寫簡單的批註。

(2)交流感悟,相機指導朗讀。

重點預設“一水間”“只隔”“綠”“又”“何時”“還”。

(3)還原詩境,感情朗讀。

(4)角色替換,自由吟詠。背誦詩文。

3.自讀體會《秋思》。

(1)小結過渡:在奉詔進京的途中,是融融的春風,家鄉的春景勾起了詩人無限的鄉愁,那引發了客居洛陽的張籍鄉愁的又是什麼呢?思鄉的王安石,久久地站在瓜洲古渡,江水邊,明月下,想着自己的家鄉,發出了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那思鄉的張籍又做了什麼呢?請同學們自讀詩文,深入體會。

(2)自由朗讀體會。

(3)交流彙報,扣住“見秋風”“意萬重”深化對詩文的感受。相機指導朗讀。

五、對比梳理,整體朗讀。

1.總結:兩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因為不同的原因離開了家鄉,在不同的環境中又因為不同的緣由觸動他們共同的情感——這就是思鄉。

2.朗誦兩首詩詞。

營造情境,引讀朗誦,體會情感,表達感情。

作業設計(課件出示):

1.背誦、默寫兩首思鄉的詩詞。

2.積累摘抄課外的思鄉的詩詞。

板書設計:

古詩詞三首

泊船瓜洲

奉詔進京

春意濃

追問

明月何時還

秋思

客居洛陽

見秋風

寄寫家書

意萬重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誦、默寫兩首古詩。

二、對比學習《長相思》。

三、總結三首詩詞,整理對比學習本課的思鄉詩詞。獨立或合作學習收集到的詩詞,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整理表格如下)

題目

作者

背景

思鄉緣由

作者表現表達特點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詔入京

春意濃

追問明月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秋思

張籍

客居洛陽

見秋風寄寫家書

敍事抒情

含蓄感人

長相思

納蘭性德徵旅途中

遇風雪輾轉難眠

寫景敍事

傾訴心聲

四、根據上面的表格,小組合作寫小論文。

提示:

豎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比較《×××》和《×××》兩首思鄉詩(詞)的異同”“古代人離開家鄉的原因略談”“觸動古人的思鄉愁緒的意象有哪些”等題目寫小論文。橫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的賞析”論文題目。

王謙,男,25歲,本科學歷,國小高級教師。任教於陝西省西北工業大學附屬國小。陝西省國小語文研究會會員。曾獲“陝西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工作者”“市級教學能手”“市級首屆學科帶頭人”等稱號。三次在省級閲讀教學評優活動中獲得一等獎,參與《為遷移而教》等多項省市級教育科研課題,發表論文多篇,參編《發展性評價教學用書》《快樂語文——語文閲讀與全能訓練》等教學用書共7冊。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05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六,古詩三首,希望對你有幫助!

古詩蟬教學反思篇8

教學預設目標:

1、有朗讀古詩的興趣,能從詩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認識"所1、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背誦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課件、音樂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預設目標:

1、學習古詩《所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一、激趣導入

1、沈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很多同學學過很多的古詩,也會背很多的古詩,誰願意把自己最喜歡的詩背 給

大家聽。

2、揭題,釋題。

齊讀課題。"所見"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指名説説)

小結:所見--所看見的事物(東西)

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

?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二、初讀課文

1、出示小黑板:預習"三讀"法:

一讀: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

二讀: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

三讀:讀懂句子,學會提問。(輕聲讀)

2、請同學們用我們學古詩的"預習三讀法"來預習一下課文。

把不懂的字、詞、句子用橫線加上"?"劃下來。如:?

3、學習生字。

(1)、預習好了,你能把古詩中的生字讀出來嗎?(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老師相信你們不用看拼音也能讀出來。(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對讀,檢查。

三、精讀課文

1、你能把這首詩流利地讀出來嗎?指名讀(兩名)

2、播放音樂,教師範讀。

學生閉上眼睛聽,初次感悟、體會詩句的意思。

3、學生練讀全詩。(4人組內合作朗讀)指名1號做朗讀彙報。

4、在4人組內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5、全班交流。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

預設問題:什麼叫"振林樾"?(傳遍了樹林)

"意欲"是什麼意思?(想要做什麼事情)

6、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

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

b、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麼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裏迴盪。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c、齊讀詩句。

(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説説第二句話的意思。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齊讀詩句。

(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説一説嗎?(小組合作完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裏迴盪。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4)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

(5)多美的一首詩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配上音樂)

齊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四、讀詩想畫面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3、從"林樾"、"蟬鳴"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季節?

五、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指名説説)

2、説説你認為最好記的字是什麼?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林:左邊的木的捺改成點。

黃、童: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

範寫"黃"、"童"

六、編故事

學完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捕到蟬了嗎?小小組裏討論一下,試着編一個故事。

七、課後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