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數學自然測量教案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22W

每一位老師都要保證自己的教學質量,這時候就需要教案了,教案的制定就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開展自己的教學工作,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數學自然測量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閲。

數學自然測量教案7篇

數學自然測量教案篇1

活動內容:

學習自然測量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己的嘗試活動學習自然測量,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並學習記錄的方法。

2、探索用不同長度的量具進行測量,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探索精神。

活動材料及環境創設:

1、知識準備:課前組織幼兒進行自由探索活動,引導幼兒用筆代替尺子測量教室內的桌椅,自由嘗試測量及記錄的方法。

2、教師用記錄紙、記錄筆、小棒、磁帶。幼兒人手一份動物掛飾(兔、貓、雞、狗等)及測量用具。

幼兒分組材料:吸管棒、筆、小木棒、線、積木、鐵絲、抹布、記錄紙等。

3、將教室佈置成“小熊樂園”的環境。(樂園大門、小火車、小熊家等)

設計意圖:

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幼兒要在一次活動中較為正確地掌握自然測量的方法,並同時知道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教師針對這一活動的重難點,本着在活動中培養幼兒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及數學思維能力,設計了活動的教學流程:自由分散探索---集中討論學習---分組操作探索---集中討論歸納。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到“小熊樂園”參觀引題,結合自由探索活動小結幼兒嘗試測量活動的結果,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1、師:小熊請小動物們到“小熊樂園”參觀學習,看看“小熊樂園”是怎麼建造的,學會後回到森林裏建造自己的樂園。你們聽,小熊樂園的火車來了,讓我們坐着火車去吧!

(幼兒做開火車律動入室)

2、請個別幼兒嘗試用小棒測量大門。

3、教師根據幼兒活動情況小結。示範講解用小棒測量大門的方法及記錄的方法。

4、教師讓小動物學習用筆測量自己坐的積木椅子,教師指導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

5、教師提問:你測量的椅子有幾根筆這麼長?為什麼用一樣的筆測量的結果是不同的?

教師根據幼兒測量結果進行記錄,並引導幼兒發現用同樣的測量工具測量積木,積木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多,積木越短測量的次數越少。

二、教師指導幼兒在自由分組活動中繼續學習測量的方法,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測量用具與測量次數之間的關係。

1、教師介紹分組活動的材料及活動要求。

a組:讓小動物們用吸管棒測量小熊家裏的桌椅和牀鋪有多長。然後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b組:請小動物們分別用長短不同的小棒分別測量一下大門的一塊磚有多長,然後將結果記錄在紙上。

c組:小動物們可以自由選擇盤子裏的東西作為測量工具,測量小熊火車的一節車廂有多長,你們可以選2、3種工具測量,一邊測一邊想用哪種東西作測量工具比較方便測量。

2、教師交待分組活動的要求。

3、教師組織幼兒分組活動,重點幫助幼兒掌握測量的方法,並引導在b組活動的`幼兒思考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之間的關係。

三、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交流,引導幼兒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之間的關係。

1、教師展示a組幼兒的測量結果。

2、教師根據b組幼兒的測量結果引導幼兒發現:為什麼一塊磚測量的次數會不同?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教師引導幼兒發現磚塊時使用的工具長,測量的次數就少,測量的工具短,測量次數就多。

3、教師提問:你選擇了什麼測量工具測量火車的車廂,你喜歡用哪種工具進行測量?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做為測量工具?

4、師:小動物們測量了“小熊樂園”裏的這麼多東西,現在知道怎麼建造動物樂園了吧,讓我們回到森林裏動起手來,建造我們的動物樂園。

幼兒律動出室

四、延伸活動

1、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利用各種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活動。

2、尋找哪些工具進行測量更方便。

數學自然測量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不同的工具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

2、繼續探索測量單位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

活動重點:

學習用不同的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

活動難點:

測量單位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完整的鉛筆、積木、回形針、橡皮等測量工具(幼兒人手2份)

記錄表格(見活動材料)

活動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

1、創設問題情景,引入問題。

師:小朋友,瞧,圖上有誰?它們在幹什麼?(米老鼠和唐老鴨,它們在比賽跳繩)再看下面一幅圖,想知道它們在説什麼嗎?再來看第三幅圖,它們現在在做什麼?(在測量跳繩的長度)它們用的測量工具一樣嗎?(不一樣)再看一看最後一幅圖,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它們在爭論誰的跳繩長。)

2、引導幼兒討論測量長度的工具和方法。

師:請你們也想一想,有什麼辦法可以測量跳繩的長度呢?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二、遷移幼兒已有測量長度的經驗。

師:我們中班的時候已經學習過測量長度的方法了,你們還記得嗎?那我請一個小朋友用黑板擦來量一量黑板的長度,你們仔細看他測量的方法對不對。

師:他測量的方法,對嗎?誰願意來跟大家説一説。並示範一下測量長度的正確方法呢?(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不要偏離邊線,首尾相連,量一下記錄一下。)

三、幼兒嘗試測量,探索測量單位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

1、幼兒自主選擇兩種不同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

師:小朋友真能幹,都已經掌握測量長度的正確方法了,現在我想請你們每人自己選擇兩個不同的測量工具,分別量一量課桌的長度,並在表格上記錄用每個工具測量的次數和結果,(教師可示範記錄方式)

師:你們剛才用兩種測量工具,測量的結果一樣還是不一樣?請你説一説,你剛才是用哪兩個工具測量的?桌子有幾個xx長?用xx測量時量了幾次?桌子有幾個xx長,用xx量了幾次?(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我們測量的是同一個物體,為什麼每個人兩次測量的結果都不一樣呢?是不是我們搞錯了呢?現在我們都用這種工具(積木和回形針)來量一量我們書本的長度,看看結果有什麼變化,好嗎?

2、集體選擇兩種同樣的工具測量書本的長度。

師:現在請你們用回形針和積木量一量你的幼兒用書有多長,並像剛才一樣把結果記錄在表格裏,好嗎?這次測量結果一樣嗎?幼兒用書有幾個回形針長?用回形針量了幾次?幼兒用書有幾個積木長?用積木量了幾次?

3、引導幼兒討論並小結。

師:我們每次的都是同一個物品,為什麼測量的次數和結果不一樣呢?仔細觀察你們的記錄表,你會發現什麼?(引導幼兒發現測量工具長,量的次數就少,測量工具短,量的次數就多的道理。)

師:小結,測量工具長,量的次數少,測量工具短,量的數次就多。

數學自然測量教案篇3

一、活動目標:

1、能正確選擇和使用測量工具,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初步理解測量方法,瞭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3、願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體驗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初步的測量經驗。

2、選擇適宜的户外活動場地佈置情景。

3、幼兒自己準備的測量工具及筷子、記錄卡、紙皮等。

三、活動過程:

(一)、引題:創設遊戲情景,幼兒自主探索。

引導語:剛才我們在玩什麼遊戲呀?你們知道每塊獨木橋有多長嗎?怎樣才知道?

請小朋友用你們自己準備的測量工具來量一量每塊獨木橋的長度,並把你用的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記 在記錄卡上。

1、幼兒測量獨木橋的長度

2、交流:

(1)你是用什麼工具量的?量了幾次?

(2)老師也用你的工具來量一量,為什麼我們用的工具一樣而測量的結果結果卻不一樣?

(3)我們應該怎麼測量呢?

引導幼兒發現測量中的問題。

小結:我們要先找到起點,沿邊測量,不要偏離,不能重疊,首尾相連,而且還要做好記號。

(二)、探索:測量並記錄。

引導語:小朋友都説的很好,那你們有沒有發現獨木橋都快被踩壞了,我們大家一起用正確的測量來量一量獨木橋的標準長度是多少?我們等會兒去買一些材料來修補一下,那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同樣的測量工具你們來量一量獨木橋有多長?

(1)提供一樣的測量工具幼兒來測量獨木橋的長。

(2)師巡迴觀察、傾聽、瞭解幼兒測量的情況。

(3)將幼兒的測量結果展示在展板上,幼兒邊看邊交流。

(4)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測量的結果,並與同伴對比有什麼發現?小結:先找到最起點開始量,一個接一個,量到了最後,數一數一共量了多少次,最後做好做好了記錄。(三)、二次探索,購買材料。

引導語:接下來我們用學到的測量方法去材料鋪買長度一樣的材料來修鋪獨木橋。

(四)、活動延伸:

引導語:我們生活中還有好多東西都可以當成測量工具呢?教室裏就有很多,等一下回到教室小朋友可以找一樣你喜歡的工具來量一量我們的桌子、椅子、牀、窗户還能比一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幼兒自主選擇周圍的物體測量,師重點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和記錄。

你還量了什麼?是怎麼量的?它有多長?

▲課題組點評:

1、幼兒自己準備的測量工具花樣太多,干擾了孩子,同時在後續的梳理環節上也難以梳理,沒能把握重點來梳理,在語言的組織上,應多發時間,讓語言明確簡練,不會讓幼兒產生過多的意見而不好小結。

2、在活動中老師可以稍加一些肢體動作,這些肢體動作可以幫助幼兒更清晰的理解操作的的要求,更好的感知測量的方法。

3、在測量活動中我們是有必要把測量的方法正確的向幼兒講解一下,並且用易於理解的方式來進行梳理。

4、在開展數學教育活動時,教師必須準確地理解與掌握活動包含的核心概念,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傳遞。

數學自然測量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讓幼兒嘗試重複使用同一物品進行長度的自然測量。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使用記錄的方式,掌握物品長度測量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願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經驗。

重點難點

重點:重複使用一個單位量進行長度的自然測量。

難點:學會以記錄單的方式來進行對測量結果的記錄。

活動準備

鉛筆、記錄單、金箍棒(人手一份)、孫悟空手偶一個、故事書、積木(長方形、正方形)、一根筷子。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注重幼兒的感受性)

小朋友你們好!我是西遊記的大師兄孫悟空(出示手偶)。我最近遇到了一個難題,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我的金箍棒有多長(出示金箍棒),今天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幫我,可是我的測量工具只有一根筷子(出示筷子)。

2、(1)請個別幼兒嘗試用一根筷子對金箍棒進行測量。(注重幼兒的體驗性)

結果:用一根筷子測量金箍棒長度的時候,筷子不夠長。

(2)請大家想一想,如果一根筷子不夠長,我們該怎麼辦呢?

(3)可以重複使用筷子進行金箍棒的長度測量。

(4)請個別幼兒嘗試如何重複使用筷子進行對金箍棒的長度測量。

小結:一根筷子的長度看作被測物體的一部分,並且能將這根筷子沿着金箍棒的長度重複地擺放,不留白、不重疊地覆蓋整個長度,並對這些重複進行計數。

3、孫悟空只有一根筷子,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用來當作測量的工具。我們的教室裏面也有:鉛筆、故事書、積木(長方形、正方形)等。

4、分組操作活動。(注重幼兒的操作性)

(1)重複使用一支鉛筆測量,並做好記錄。

(2)重複使用一本故事書測量,並做好記錄。

(3)重複使用一塊積木(長方形或正方形,幼兒自由選取),並做好記錄。

小結:測量本身就需要特定物品來對它測定結果,而在測量中的方法是多樣性的,結果也是多樣性的。

記錄單:通過學會用記錄的方式,掌握測量的方法。

七、活動結束:

1、請幼兒分享自己的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有利於同伴間的互相學習。

2、幼兒有序收拾學具,活動結束。

八、延伸活動:

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物品都可以用來重複使用測量的,請幼兒根據活動中掌握到的學習方法,自己嘗試在家中尋找,對某一樣物品進行長度的自然測量並記錄。

活動總結

根據皮亞傑的理論,量和數具有同構性,但是兒童對量的認識要明顯地晚於數;相比與5歲的兒童已能很好地掌握數數技能。

大班的幼兒已經開始理解長度可以分割為若干個單位量,可以重複使用一個單位量進行長度的自然測量。這時幼兒已經能在頭腦中建構單位量與長度之間的等量替換關係,表現為重複使用一根小棒來進行長度的自然測量。

數學自然測量教案篇5

教學目標:

能用自然物正確地測量線段及圖形邊的長度,並比較長短。

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兩名運動員比賽跳遠的圖片(運動員跳出的線段長度是2的倍數),2釐米長的短棒若干。

2、幼兒用書,形針若干,小木棒若干。

3、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1、學習測量的方法。

提問:圖上的運動員在幹什麼?我們來做小裁判,評一評他們誰跳得遠?(啟發幼兒用測量的方法來比較)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測量的方法:用小棒沿線段一一排列,使小棒頭尾相接,沒有空隙。在線段下寫下所用小棒的數量。

請一位幼兒上來,分別嘗試測量另外一個運動員跳的線段的長度,教師幫助幼兒寫下所用小棒的數量。

比一比誰跳得遠,並説一説為什麼。

2、討論並嘗試測量另一幅圖。(方法同測量圖一)

3、幼兒用小棒或回形針測量幼兒用書上運動員跳高、跳遠、投擲的線段長度,並給跳得遠、投得遠、跑得高的那名運動員貼上小紅花。

教學反思:

一環又一環的情境創設抓住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在興趣中學會了能按從大到小排序或從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學。

本節課幼兒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兒有的操作沒能完成,這需要教師課下幫助幼兒完成,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數學自然測量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運用自然物接續擺放的方法,測量物品的長短高矮。

2、探索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之間的關係。

3、樂意進行物品的無間隙接續擺放。

活動準備

1、教師操作圖片卡;

2、教學掛圖;

3、插塑積木,古式積木和紙條。

活動過程

一、故事欣賞。

二、問題解決。

1、圍繞故事情節進行提問,激發幼兒進行測量的興趣。

(1)羽兒用什麼為周夫人測量?周夫人的身高有幾根筷子長?

(2)到了布料店,羽兒買了多長的布?他買對了嗎?為什麼?

(3)5根筷子和5根簪子測量出來的數字都是5,可是買來的布卻短了,為什麼?

2、操作圖卡,引導幼兒瞭解相同數量的不同測量物的長短比較。

量一量筷子和簪子的長度。

3、引導幼兒操作古氏積木和插塑積木,嘗試進行測量比較,理解測量的結果和量具的大小、長短有關。

引導幼兒操作古氏積木和插塑積木,進行測量紙條長度。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

三、鞏固拓展。

1、請幼兒操作作業單。

2、集體檢查操作結果。

3、:今天我們學會了用不同種工具進行測量,還知道了測量的結果和量具的大小、長短有關。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來測量呢?小朋友回去後找一找、試一試好嗎?

數學自然測量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能用回形針、吸管、雪花片測量小魚的長度,嘗試記錄測量結果。

2、瞭解物體的長短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課件、回形針、吸管、雪花片若干、卡片魚、記錄單若干。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圖,引發幼兒測量的興趣。

(1)出示課件。

師:夏天的池塘真熱鬧呀,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今天池塘裏舉行運動會,青蛙、大白鵝、小烏龜都來了,我們小朋友就做魚寶寶也去參加吧!大家想請我們小魚作裁判,願意嗎?

2、探索測量工具、測量方法。

(1)比賽開始前,先量一量魚寶寶有多長吧!

(2)你準備用什麼來測量?從哪兒開始量?

(活動實錄:幼兒一:我想用鉛筆。

幼兒二:我想用回形針

幼兒三:我想用牙籤。

幼兒四:用吸管。從魚頭開始量……)

(評析:孩子們都能想到用自然物來測量,可能看到老師為他們準備的操作材料才想到説的,但這並不影響活動效果,孩子們的表現慾望特別強烈。)

3、幼兒操作

(活動實錄:幼兒一:把回形針一個搭一個連在一起量。

幼兒二:量魚的周長。

幼兒三:雖然把回形針一個接一個,但沒有按一條直線量。

其餘幼兒的方法基本正確。)

(評析:本環節我沒有把測量方法拋給孩子們,而是讓他們自由探索測量方法,然後再糾正改錯。有的幼兒方法不正確在情理之中。)

4、請個別幼兒示範測量小魚。誰願意來試一試?讓我們看他量的對麼?有沒有從頭開始量?回形針之間連接的好嗎?

5、老師示範。

6、繼續操作

師:瞧,青蛙和龍蝦比跳遠,大白鵝和烏龜比游泳。比賽結果出來了,那誰是跳遠冠軍、游泳冠軍呢?請各位裁判,用吸管、雪花片量一量。把結果記錄下來。

7、展示測量結果

(1)誰是跳遠冠軍、游泳冠軍?

(2)為什麼同樣的長度,用不同工具量,結果不一樣呢?

:同樣的物體,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因為工具不一樣長,所以結果就不一樣。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手、腳或者身邊的自然物作為測量工具,來測量活動室的面積、桌椅的高度。

2、玩“量身高”的遊戲。請幼兒兩兩結對,互相為對方描畫出身體的輪廓,然後再用回形針測量出各自的身高有多少個回形針的長度。

Tags:教案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