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高中必修二語文教案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43W

教案中的評估方式應該具有客觀性,以準確衡量學生的掌握程度,教案可以包括擴展學習的建議,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深入學習,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高中必修二語文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閲。

高中必修二語文教案8篇

高中必修二語文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相關文言常識;

2.學習敍議結合、因事説理的寫作手法;

3.理解課文主旨,借鑑古人智慧。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方法】

誦讀法、串講法、討論法

?教學輔助】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以前學過的文言遊記導入課文。

二、整體感知

1.介紹遊記。

(師生共同回憶。)

“記”是一種文體,遊記的共同點是抓住景物特點,表現山水之美。有人曾將遊記比作“紙上山水”。

2.介紹王安石。

(師生共同回憶。)

3.相關背景。

?遊褒禪山記》是王安石三十四歲時(1054年)從舒州判通任上辭職,在回家的路上游覽了此山,三個月後以追記的形式寫下此文。

4.相關山水資料。

(1)褒禪山與慧空禪院

褒禪山舊名華山,今稱褒山,位於含山城北十五里的褒山境內,海拔二百零四米,相對高度一百八十米左右,山頂東面稍高,其餘處則平而長。現在除羅漢洞外皆湮沒無聞,大小塔也在“*”中被炸掉了。當地農民在清理塔基時,發現一盒藏於中空的大石中,內有不少“開元通寶”銅錢,可見這座塔確是唐代的建築。

大石塔的西南坡下為褒山寺舊址,即王安石所謂“慧空禪院”。褒山寺在一二年前仍香火不絕。前殿匾額題有“褒山禪寺”四個鎦金大字。當時的褒山禪寺亦是文人墨客所喜愛的遊憩處。今天這些碑刻已蕩然無存。

(2)華陽山與前洞

從褒山寺向東行三裏即達華陽山,舊名蘭陵山,海拔二百三十米,相對高度一百九十米左右,山坡平緩,兩側幾乎等高,山頂平而長。華陽山下有一洞,當地人叫華陽洞,亦稱碑洞,即文中的前洞。由於“其下平曠”,因而引起一些爭論:有人認為“其下”是指山下,有人則認為“其下”是指洞下,其實洞口與山腳齊,洞前就是稻田,洞下平曠就是山下平曠。

(3)馬山與後洞

華陽山上有三個洞,下面為前洞,前洞的右上方為天洞,左上方為後洞。後洞距前洞約五十米,狀似石罅,淺而窄,人縮身以入,匍伏約二米即達盡頭,與王安石所記的後洞毫無共同之處。景色稍勝的是天洞,洞口為一陡坡,有巨石當洞口,口徑極小,洞內高約三米,西上方為一大裂縫,從頂端透進亮光,當地人稱一線天。進洞約五米,又有石壁擋道,中有一孔,徑約一尺許,鑽進後另是一番洞天,洞高十餘丈,白色的鐘乳石倒垂而下,道前溪水湍急、寒氣逼人、陰森恐怖。馬山北洞在前洞的東北五里處,與王安石所説的“後洞”距離、方位皆相同;馬山是含山北境的一座山,地處偏僻,人跡罕至;北洞的形狀、景色與王安石所記的後洞相吻合。這洞也非常深邃。現在只能前進到洞內的二百多米處。洞內石壁有多處石刻,因長年腐蝕,多不可辨。所以我們認為馬山的北洞就是王安石所云的後洞。

5.學生聽課文朗讀,正音正字。

6.學生朗讀課文,疏通字詞。

7.學生默讀課文,藉助註釋,初知文意。

8.教師點撥,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明確:這是一篇記述與議論相結合的散文,與一般遊記不同,獨具特色。本文雖以遊記命題,但所寫重點卻不在於記遊,而在於寫作者在遊覽中的心得和體會。

第1段,從篇首至“蓋音謬也”,記述褒禪山命名的由來;

第2段,從“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至“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記敍遊覽褒禪山後洞的情形;

第3段,從“於是餘有歎焉”至“此餘之所得也”,寫未能深入華山後洞所產生的感想和體會;

第4段,從“餘於僕碑”至“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寫由於僕碑而引起的聯想;

第5段,從“四人者”至篇末,記同遊者姓名和寫作時間。

三、合作探究

1.本文由“不得極夫遊之樂”生髮出“盡吾志”的觀點,又由“僕碑”生髮出“深思慎取”的觀點,這兩個觀點彼此有聯繫嗎?

明確:作者遊褒禪山,本來是一次平常的遊歷活動,但卻從中悟出了人生哲理──從前洞後洞遊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從“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悟出“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結論。然後將這次遊山而未能“極夫遊之樂”的教訓昇華到理論上來,具體分析了“至”的幾個條件,最後得出“盡吾志”的觀點──這正是“求思之深而無不在”的結果。由此可見,“盡吾志”的觀點跟“深思慎取”的觀點是有聯繫的:“盡吾志”的觀點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礎上產生的;有了這個觀點,又能反過來促使人們“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作者強調的是“盡吾志”的觀點,將它置於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的觀點,這種佈局方式是恰當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古人之觀於天地……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這句話,即可看出上述兩個觀點的聯繫。)

2.最後一段補敍同遊者的籍貫、姓名和作記時間等,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這是寫遊記常用的格式。

這種格式的好處在於:(1)古代遊記大多是借山水、景物寄託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文章主體部分中不出現同遊者姓名;即便在記遊蹤時不能不涉及同遊者,也只用泛稱,如本文中的“四人”“怠而欲出者”“或”等。(2)這樣寫可以節省許多筆墨,使行文簡練。

3.討論: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觀點。

4.寫作特點。

明確:

(1)因事説理,敍議結合

本文不同於一般的遊記,不重山川風物的描繪,而重在因事説理,以説理為目的,記遊的內容只是説理的材料和依據。文章以記遊的內容為喻,生髮議論,因事説理,以小見大,準確而充分地闡述一種人生哲理,給人以思想上的啟發,使完美的表現形式與深刻的思想內容和諧統一。

文章前面記遊山,後面談道理,記敍和議論結合得緊密而自然,並且前後呼應,結構嚴謹,行文縝密。文中的記遊內容是議論的基礎,是議論的事實依據;議論是記遊內容在思想認識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前面的記遊處處從後面的議論落筆,為議論作鋪墊;後面的議論又處處緊扣前面的記遊,賦予記遊內容以特定的思想意義。記敍和議論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2)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本文的主旨在於闡述要“有志”“盡吾志”的觀點,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觀點,因此,文章的選材、詳略無一不經過精心裁定,緊扣這兩個觀點。記遊部分就寫景來看似乎平淡無奇,實際上是深思熟慮、刻意安排的。第一段介紹褒禪山概況從略;第二段記遊華山洞經過從詳。前者又詳記僕碑文字,其餘從略;後者又記前洞和後洞概況從略,記遊後洞經過頗詳。記前洞和後洞概況,又前洞略,後洞詳;記遊後洞,又寫經過略,補敍經過、寫心情之“悔”詳。議論部分對應記敍部分,也有側重。議遊華山洞的心得甚詳,借僕碑抒發感慨從略。議遊華山洞的心得,又議“志”較詳,議“力”“物”從略。

(3)文筆簡潔,語言凝練

本文的記遊部分,除為説理之外,沒有多餘的文字;議論部分,説理充分而有節制,沒有無用的筆墨。全篇行文嚴謹,用墨極為簡省,語言精要得當,以致文字難以增刪改換。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都是平實而深刻、言簡而意豐的警句。

四、梳理積累

1.一詞多義。

(1)乃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詞,竟,竟然,居然)

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詞,於是)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兵乃出(副詞,才)

(2)道

有碑僕道(名詞,路、道路)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道理)

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詞,主張)

何可勝道也哉(動詞,説、講)

策之不以其道(名詞,方法)

(3)蓋

日初出大如車蓋(名詞,車蓋)

蓋失強援,不能獨完(連詞,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於”等)

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動詞,超過,勝過)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助詞,有“大概”的意思)

(4)文

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名詞,文字)

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詞,紋理)

屬予作文以記之(名詞,文章)

文過飾非(動詞,掩飾)

(5)然

至於*,理固宜然(代詞,如此,這樣)

吳廣以為然(形容詞,對、正確)

有穴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連詞,錶轉折,但、但是)

(6)其

①用作代詞,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稱代詞;可以作指示代詞(這,那)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第三人稱代詞,它)

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第一人稱代詞,自己)

則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詞,指代“欲出者”,譯作“那”)

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指示代詞,指代“好遊者”,譯作“那些”)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指示代詞,譯作“這”)

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指示代詞,譯作“其中的”)

②用作副詞

a.加強祈使語氣,相當於“可”“還是”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b.加強揣測語氣,相當於“恐怕、或許、大概、可能”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其是之謂乎!

c.加強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麼”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其可怪也與

③固定用法“何其”,譯作“多麼”

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麼衰落啊!)

2.通假字。

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3.詞類活用。

始舍於其址(名詞活用為動詞,築舍定居)

名之曰褒禪(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

有泉側出(名詞作狀語,在一側)

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好遊者亦不能窮也(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頭)

而其見愈奇(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動詞用作名詞,到達的人)

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不得極夫遊之樂也(形容詞作動詞,盡情享受)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險遠的地方)

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謬,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弄錯,使……錯;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名,名詞作動詞,説明白。)

4.文言句式。

(1)省略句

而卒葬之(“葬”後省略“於”)

有碑僕道(“僕”後省略“於”)

餘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以”後省略“之”)

有志矣,不隨以止也(“隨”後省略“之”)

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以”後省略“之”)

然力足以至焉(“焉”後省略“而不至”)

(2)狀語後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構往往放在動詞後面,表示地點,時間,比較等意義。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於天地……”作狀語修飾限定動詞“觀”,“對天地……”)

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於其址”作狀語修飾限定動詞“舍”,“在……”)

請辭于軍(“于軍”作狀語限定動詞“辭”的對象,“向軍隊”)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於星火”表示“比星火……”)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於藍”表示“比藍……”表比較)

皆斷頭注槊上,植(於)市門外(“(於)市門外”表示“在市門外……”)

具告以事(“以事”表示“把事情……”)

(3)定語後置

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語之後。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利”“強”作為中心語“爪牙”“筋骨”的定語,後置)

求人可使報秦者“可使報秦”作為中心語“人”的賓語,後置)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數量詞“一雙”作為“白璧”的定語,後置)

(4)文言固定句式

其孰能譏之乎(難道……嗎)

何可勝道也哉(哪裏……呢)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這就是……的緣故)

五、作業

1.熟讀課文並掌握相關文言知識;

2.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3.筆譯全文。

附:板書設計

遊褒禪山記

王安石

遊記──重在感悟

高中必修二語文教案篇2

高中語文必修二基礎知識複習

第一單元

一、根據拼音寫漢字

du?(踱)步niǎo(裊)娜mí(彌)望yuàn(媛)女ǐ)魚服小人所腓(f?i)四牡(mmǔ)業業

d、不遑(huáng)啟處憂心孔疚(jiù)自我徂(cú)爾於(yú)嗟鳩兮

1、c(偕xié;b漸jiān;d疚jiù於xū)

2、下列各句中無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夙興夜寐,靡有朝矣。b、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c、四牡翼翼,象弭魚服。d、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b(a夙,夜,名詞作狀語c象,魚,名詞作狀語d雨,名詞用為動詞)

3、各句的加線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宴:形容詞,快樂。

b、我戍未定,靡使歸聘。聘:動詞,訪問,探問。

c、憂心烈烈,載飢載渴。載:動詞,承載。

d、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腓:動詞,遮蔽。

3、c(載連詞?又?)

4、對下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1)以見覆關以爾車來,以我賄遷(2)二三其德吾其還也

a、兩個“以”字相同,兩個“其”字也相同b、兩個“以”字相同,兩個“其”字不同。

c、兩個“以”字不同,兩個“其”字相同。d、兩個“以”字不同,兩個“其”字也不同。

4、d(以:連詞,表目的;介詞,把。其:他,代詞;表祈使、商婉的副詞)

5、比較下邊句子加線詞語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組是

①言既遂矣,至於暴矣②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①與②意思相同,③與④意思相同b.①與②意思相同,③與④意思不相同

c.①與②意思不相同,③與④意思相同d.①與②意思不相同,③與④意思不相同

5、c(從另一個角度考查實詞意義和用法)

6、下列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①于嗟鳩兮,無食桑葚②士之耽兮,猶可説也

③女也不爽,士貳其行④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⑤豈曰無衣?與子同澤⑥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②③④⑥

6、a(根據課文註釋,辨別通假字)

7、《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有詩歌305篇。編排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通常把這三個部分叫做風、雅、頌_。篇章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現手法有三種,通常稱做賦、比、興。人們把《詩經》的內容編排和表現手法通常稱為?詩經六義?。

8

9a.第一段寫的是古代青年男女的求婚經過:氓誠懇求婚,“我”熱情相送。

b.從第一段看,古代青年男女戀愛是講究媒妁之言的,沒有媒人戀愛是非法的。

c、第四段寫的是婚後“我”遭遺棄的情況:氓家庭貧寒,遭受水災,“我”被遺棄。

d.第四段在表現手法上運用了託物起興的方式,由桑葉變黃引起並比喻氓的變心。

9.c(第四段用桑樹、淇水起興,寫棄婦婚後多年忍受貧苦生活,沒有什麼差錯,而男人卻改變了主意。)

?離騷》練習

1、下列詞語中加線的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謠?)離(sāo)í)岌可危b、方(yuán)?)眉朝(suì)而夕替

c、攘(rǎng)詬蘭皋(gāo)相(xiàng)道d、溘(ka)死芰(jī)荷鷙(zhì)鳥

1、d(?芰荷?的?芰?應為?jì?)

2、下列句中加線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da、“高”和“長”這裏都作動詞。

b、芳與。澤,污濁。昭質,即指詩人內懷的美德。虧,虧缺。

c

d、

3、對句中加線詞的解釋錯誤的項是3、d

a、背(喻準繩)以追曲兮。(為??而死)直兮。

b、不吾知(瞭解)其(無意義)亦已(罷了)。

c、屈心而(壓抑)志兮,忍(忍受)(恥辱)。

d、謇朝誶而夕替(貶黜),將往現乎四荒(四處荒涼、冷落)。

4、“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户地;當年呵壁,湘溜應識九歌心”這幅對聯説的是4、c

a、賈誼b、諸葛亮c、屈原d、文天祥

5、填空

(1)長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餘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_______________。

(4)制芰荷以為衣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餘情其信芳。

(5)________________,長餘佩之陸離。_______________,唯昭質其猶未虧。

(6)民生各有所樂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屈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其代表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離騷》全詩主要以主人公“餘”的________構成。它採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手法。

(9).“離騷”,按東漢班固的解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10).《楚辭》是由__________(朝代)代__________(姓名)所輯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後人仿寫的作品,因這些詩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名為“楚辭”。

6、翻譯下列句子

①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我後悔選道路沒有看對,久久地佇立着我想返回。

②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到朝庭去做官受到責難,回江湖重整我舊時衣衫。

③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佩帶上好服飾多彩繽紛,香噴噴那氣味真是好聞。

④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怨我那神聖王實在荒唐,他始終不能把民情體諒。

⑤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是雄鷹是凡鳥不能同羣,都這樣自古代直到如今。

⑥民生之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老百姓過日子樂趣各樣,我獨自愛修養習以為常。

7、作者説:“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即後悔當初選擇道路時沒有看清,想要返回去。作者是真悔嗎?這一節在行文中起什麼作用?

7、?悔相道之不察兮?具有假設意味,並不是真悔,而是作者的反省:是否當初沒有看清道路,應該返回去呢?這一節在文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8、承着前面反省的思路,作者開始從哪些方面來檢查自己?結果如何?

8、作者從進退、製衣、佩飾三個方面檢查、反省。通過自省,作者愈加堅持自己的崇高品質,堅定自己的追求:?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9、“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中“芰荷”“芙蓉喻指什麼?

9、喻指詩人高潔的德行。

10、反省之後,詩人為何還要“高餘冠”“長餘佩”,這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0、在反省自己走過的路後,詩人沒有畏懼邪惡,而是更加堅定了走自己的路的決心。?高餘冠??長餘佩?更是明確表達自己的思想:無悔自己的選擇。

?孔雀東南飛》

1、下列加線字注音錯誤的一項是(1、a)

a、公姥(mǔ)簿(b?)祿相伶俜(píng)

b、葳蕤(wēiruí)玳瑁(dàimào)王當(dāng)

c、錢帛(b?)便(biài)言多令才否(pǐ)極泰來

d、摧藏(zàng)雖與府吏要(yāo)敷衍塞(sa)責

2、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終老不復取。b、箱簾六七十。c、謂言無誓違。d、府吏見丁寧。

e、奄奄黃昏後。f、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2、f(a、?取?通?娶?b、?簾?通?奩?c、?誓?通?愆?d、?丁寧?通?叮嚀?e、?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無光的樣子)

3、下列句中沒有偏義複詞的一項是(3、a)

a、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b、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c、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d、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

4、從題首的注音與釋義中,選擇恰當的將序碼填入相關的例句括號中。

相注音:āàng

釋義:a.觀察、審察b.命相c.輔助d.古代官職名e.互相f.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①兒已薄祿相(音b義b),幸復得此婦②操雖託名漢相(音_b__義_d__),其實漢賊也③誓不相(音a_義f)隔卿,且暫還家去④枝枝相(音a義e_)覆蓋,葉葉相(音a義e)交通⑤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音b義c_)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音a_義e)師⑦朱文子相(音b義c)三君,妾不衣帛⑧勝不敢復相(音b義a)士

5、解釋下列句中加線詞語,並指出它們和現代漢語的區別

①汝豈得自由古義:自作主張今義:自由自在②雖與府君要古義:約今義:需要

③可憐體無比古義:可愛今義:同情人家④適得府君書古義:剛才今義:適合

⑤卻與小姑別古義:回頭今義:轉折詞⑥千萬不復全古義:無論如何今義:再三叮囑

⑦好自相扶將古義:服侍⑧何意出此言古義:料想今義:心意

⑨舉手長勞勞古義:悵惘若失⑩奄奄黃昏後古義:暗沉沉的今義:氣息將絕

6、閲讀“新婦謂府吏??吾獨向黃泉。”兩段文字,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1)①感君區區懷。區區:真摯的情意②何乃太區區。區區:愚拙

③區區小事。區區:不重要④區區之眾。區區:很少⑤區區與諸君。區區:自稱的謙辭

(2)①君既若見錄。見:我②信而見疑。見:被

③風吹草低見牛羊。見:通?現,顯現?④真知灼見。見:見識,見解

⑤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見:會面,見面

7、“新婦謂府吏??吾獨向黃泉。”兩段文字中都用了“磐石”和“蒲葦”作比喻,分別説説劉蘭芝和焦仲卿使用這兩個比喻的真正意義和説此話時的心情。

7、劉蘭芝:表現兩人對愛情忠貞不貳的決心和莊嚴的保證,心裏強烈期盼焦仲卿和自己一樣。焦仲卿:表現自己對愛情始終不渝的思想和不瞭解實情的情況下斥責劉蘭芝變心的痛苦、氣憤、焦急。

8、上面第一詩段劉蘭芝説完比喻以後,又説了“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幾句,説説這幾句詩的含義和作用。

8、表現劉兄粗暴無情、獨斷專行的性格,預示了劉蘭芝在婚姻問題上將會有巨大的不幸,為後面的情節作鋪墊。

9、填空

(1)《孔雀東南飛》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是我國古代最早的長篇敍事詩,也是我國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與北朝的《木蘭詩》,並稱為“樂府雙璧”。“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稱它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2)首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是一種託物起興的手法。旨在渲染一種籠罩全詩的纏綿悱惻的氛圍;結尾部分(“兩家求合葬??”)採用_浪漫主義_手法,表達了人們的_理想和願望_;中間部分是詩的主體,記敍了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悲劇,抨擊了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對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殘。

?詩三首》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子衿(jīn)呦呦(āo)越陌(m?)度阡(qiān)

b、鼓瑟(sa)參差(chī)飛猱(r?u)高堤(dī)

c、剽(piào)悍蔭(yìn)庇羈(jī)鳥墟(xū)裏

d、哺(bǔ)育掇(duō)曖曖(ài)守拙(zhuō)

1、d(a項?呦?讀yōub項?猱?讀náoc項?剽?讀piāo)

2、下列各句中沒有特殊文言句式的一句是

a、何以解憂?唯有杜康。b、狗吠深巷中。c、雞鳴桑樹巔。d、不厭高,海不厭深。

2、d(a、賓語前臵句b、狀語後臵句c、狀語後臵句)

3、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人生幾何!幾何:怎麼樣。b、採之慾遺誰?遺:遺留。

c、憂傷以終老。終老:度過晚年,甚至去世。d、何以解憂?何以:為什麼。

3、c(a項應解釋為?多少?,b項應解釋為?贈送?,d項應解釋為?憑什麼?)

4、下列五幅對聯分別寫出了五個歷史人物,對應正確的一項是(4、c)

(1)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2)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

(3)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4)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孤傲,青蓮居士謫仙人。

(5)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a、謝靈運歐陽修杜甫辛棄疾諸葛亮b、歐陽修范仲淹白居易李白陳壽

c、范仲淹歐陽修杜甫李白諸葛亮d、范仲淹謝靈運白居易杜甫陳壽

5、補寫名句

(1)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2)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3)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高中必修二語文教案篇3

第一課時

導入: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曹雪芹

一位文學巨匠留名青史,不靠他生前是否聲名顯赫,而全靠他的作品是否有永恆的藝術生命。曹雪芹是為詩人,又是一位畫家,但他最大的貢獻,還在於小説創作。他的小説《紅樓夢》內容豐富,思想深刻,藝術精湛,把中國古典小説創作推向最高峯。讓我們通過他的文字,來體味這位“頭廣,色黑,能講故事,生性放浪,高談闊論,能做詩”的永遠的曹雪芹。來緬懷這位命運多舛的偉大文學巨匠。

介紹《紅樓夢》和曹雪芹。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是我國古代小説中最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品。它產生於清代所謂:"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當時隨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資本主義的因素也有了增長。這股新的力量與嚴重束縛它的封建主義體系不可避免地產生衝突。這種衝突反映在上層建築領域便是處於萌芽狀態卻蓬勃而有朝氣的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與腐朽的趨向最後崩潰的但又居於統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傳統制度之間的矛盾鬥爭。在這樣的時代,《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真實而藝術地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約1715—1763)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漢人,但很早就入了滿洲旗籍。曹家是一個具有文學教養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學能文,寫過不少詩詞戲曲,也是有名有藏書家。著名的《全唐詩》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這種家庭環境無疑地對曹雪芹的文學素養有直接的影響。

曹雪芹在少年時代經歷過一段“錦衣紈褲”“飫甘饜肥”的貴族生活,雍正即位後,展開了一場殘酷的清除政敵的鬥爭。在皇室內部爭奪權力鬥爭的牽連下,他的父親曹鉅失敗。他們家也就過上了“舉家食粥酒常賒”(敦誠:《贈曹芹圃》)的貧困生活。他寫《紅樓夢》,"於悼紅軒中,披閲十載,增刪五次"(見《紅樓夢》第一回),因貧病交困,加之愛子夭折悲傷過度,全書未盡即悽慘地與世長辭。

曹雪芹一生經歷了曹家由盛而衰的過程,他也由貴公子跌落為"寒士"。這種天壤之別的生活變化不能不引起他對過去經歷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憶,從而產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時代貴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對本階級懷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帶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會的腐敗,統治階級的醜惡,使他對本階級的面目有了認識,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徵。這些都為他寫出《紅樓夢》這部偉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紅樓夢》的後四十回為清人高鶚所續。研究者一般認為高鶚在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上以悲劇結束,還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寫賈府的結局為“蘭桂齊芳”,家道復初,卻違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如導言所述,我們閲讀小説首先應瞭解背景和作者有關情況。這可以自己動手查閲資料。上述材料就是根據《中國文學史》及《紅樓夢》第一回有關文字整理的。

?林黛玉進賈府》選自《紅樓夢》第三回,是全書序幕的一個組成部分。《紅樓夢》的序幕由前五回構成,分別從各個不同角度,為全書情節的開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們之間既有聯繫,又各有側重。因此,為了學習《林黛玉進賈府》,就有必要對前五回的內容,作一概要的瞭解。《紅樓夢》前五回的內容和在小説中的作用。

第一回是開篇。先用“女媧補天”、“木石前盟”兩個神話故事作楔子,為塑造賈寶玉的性格和描寫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染上一層浪漫主義色彩。

在“女禍補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寫了一塊“無材補天,幻形入世”的頑石。這便是隨賈寶玉一起降生,又為賈寶玉隨身佩戴的“通靈寶玉”。它對賈寶玉的叛逆性格有隱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無“補天”之材,是個不符合封建社會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與封建主義相對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從天而降的頑石一樣的“頑劣”性,難以為世俗所改變。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這塊“無材補天”的頑石與絳珠仙草的關係。説明這頑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變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絳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歲月,後來遂脱去草木之態,幻化人形,修成女體。在這頑石下世之時,她為酬報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這絳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為有這段姻緣,在林黛玉初見寶玉時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裏見過一般"的感覺;賈寶玉也覺得“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看着面善,心裏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至於“還淚”之説,正與節選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相照應。

第2回是交代賈府人物。通過“冷子興演説榮國府”,簡要地介紹了賈府中的人物關係,為讀者閲讀全書開列了一個簡明“人物表”。賈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關係,大致可列表圖示如下:

第三回是介紹小説的典型環境,通過林黛玉的耳聞目睹對賈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寫。林黛玉進府的行蹤是這一回中介紹賈府人物,描寫賈府環境的線索。

第四回是展現小説更廣闊的社會背景。通過“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介紹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關係,把賈府置於一個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中來描寫,使之更具有典型意義。同時由於薛蟠的案件自然帶出薛寶釵進賈府的情節。

第五回是全書的總鋼。通過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利用畫冊、判詞及歌曲的形式,隱喻含蓄地將《紅樓夢》眾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發展和結局交代出來。《紅樓夢》只流傳下八十回,續寫部分對於《紅樓夢》中人物的命運,基本上是依據這些隱喻揣摩出來的。

至此,全書的主要人物、環境背景、發展脈絡、人物命運基本上交代出來,小説的情節發展便在此基礎上展開了。

課題"林黛玉進賈府"是編者根據節選內容擬的。林黛玉因何進賈府?原來賈府的老祖宗賈母有兩個兒子名賈赦、賈政,一個女兒名賈敏。賈敏嫁林如海,只有一個獨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親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無人照顧便派人把黛玉接進賈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書的序幕部分,顯然是借黛玉進賈府來描寫小説的典型環境,讓賈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場亮相,併為主人公林黛玉和賈寶玉第一次見面作了安排。因此,認真閲讀課文對我們瞭解《紅樓夢》很有意義。

思考並準備回答問題:“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説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這次來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與別家有哪些不同?

(1)賈府地處什麼地方,她來到賈府門前看到了什麼情況?

(2)進入賈府到賈母居處,她看到了什麼?

(3)她去拜見二舅舅時又看到了什麼?

(4)她在府內所見到的人,概括起來為兩類,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組織課堂研討:賈府與別家有何不同?

明確作者怎樣寫賈府這一典型環境及其作用。

上課時間:第周星期

具體步驟

導入:林黛玉進賈府,賈府便是她以後長期生活的地方。聽母親説過外婆家與別家不同,怎麼個不同,黛玉今來至外婆家當會細心觀察、判斷。作者就是以黛玉進府的行蹤為線索,通過她的視線來描寫賈府這一典型環境。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讀者展現小説的典型環境。

二、課文分析。

賈府:小説所描寫的典型環境,封建社會的縮影。

依次提出以下四個問題,待同學(可以是小組發言人)充分發表意見後,分別給予提示,最後由教師作結。

1、提問:賈府地處街市繁華人煙阜盛之處,黛玉來到門前看到了什麼情況?

提示:黛玉看到寧、榮二府相隔不遠,都是三間獸頭大門的兩邊蹲着兩個大石獅子,門上懸有"敕造"的匾額,門前有"華冠麗服"的侍役。這不僅表現了賈府建築的寵偉氣派,也顯示出貴族之家的威嚴和顯赫。

2、提問:黛玉進入賈府到賈母處,她看到了什麼?

提示:從榮府西角門進去,走“一射之地”,轉至垂花門,過穿堂,繞插屏,再經三間過廳,後面方是賈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雕樑畫棟,兩邊穿山遊廊廂房,掛着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這樣穿堂過廳一路行來,僕役、婆子、丫環輪番更換,的確給人以侯門深似海的感覺。然而賈母居處還不是正內室。

3、提問:黛玉去拜見二舅舅時又看到什麼?

提示:往東。“穿過一個東西的穿堂,向南大廳之後,儀門內大院落,上面五間大正房,兩邊廂房鹿頂耳房鑽山,四通八達,軒昂壯麗”。堂屋中迎面“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匾上寫着斗大的三個大字,是‘榮禧堂’,後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書賜榮國公賈源’,又有‘萬幾宸翰之寶’。”屋內擺設有名貴的傢俱,珍貴的字畫、古玩。“又有一副對聯,乃烏木聯牌,鑲着鏨銀的字跡,道是:座上珠譏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由堂屋進入東耳房,這裏是起居室,另有一番佈置,再到東廊三間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別有擺設。真所謂“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見《紅樓夢》第四回)這宏偉豪華的府第,那皇帝御書大匾,郡王手題對聯,以及等級分明的禮儀,的確與別家不同。

4、提問:黛玉在府內所見到的人,可分為兩大類,他們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提示:在賈府裏聚居着兩類人:一類便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的少數主子,他們的榮華富貴依恃那握有“萬幾宸翰之寶”的皇帝;另一類則是人數眾多的為主子服役的小廝、媳婦(此處指女僕)、婆子、嬤嬤以及等級不同的丫鬟,他們是受壓迫、被奴役的奴隸。

結語:透過林黛玉的眼睛,我們看到了賈府那宏偉的外觀、講究的佈局,華貴的陳設,那皇帝御書的金匾、烏木鏨銀的對聯,那等級分明的禮儀,豪門貴族的氣派,果然與別家不同。從中我們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統治階級驕奢淫逸的生活和階級對立、階級壓迫的社會現實嗎?可以説賈府這個典型環境就是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

林黛玉進賈府,又是內親,自然見到賈府一批重要人物。儘管課文對他們的介紹有詳有略,有虛有實,但畢竟有些主要人物在讀者面前第一次亮了相。現在,請同學們完成課文後的[思考和練習]一。

作業:

1、從課文中寫與黛玉接觸的人的詳略,從賈府內政的權力分配,從對黛玉今後命運的影響,你認為應提出哪些人物來分析更有意義,更符合作者的表現意圖?

2、預習[思考和練習]二、三。

第三課時

在我國古典的四大名著中,惟獨《紅樓夢》裏的主角是女性,在這部書裏,作者曹雪芹説女兒是水做的骨肉,清爽可人。《紅樓夢》中的人物最重要的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要想真正認識和了解《紅樓夢》,就必須得認識這些人物。今天,我們走進賈府這個封建大家庭來感受寶、黛二人在榮國府的初次相逢。

一、人物形象賞析

引導學生在瞭解了有關資料的基礎上,研讀課文,欣賞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三個人物形象,落實本課書的學習重點和難點。

可用點評的方法指導學生賞析人物。

(一)林黛玉

1.找出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提示: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層次地刻畫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態風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方法:把眾人眼裏的黛玉、王熙鳳眼裏的黛玉、寶玉眼裏的黛玉,三處描寫放在一起,加以比較。

①眾人眼裏的黛玉:“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教師點評:只作初步勾畫。眾人關心的是黛玉的身體,注意點是體質的病弱和不足。

②王熙鳳眼裏的黛玉:“這熙鳳攜着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諒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

教師點評:描寫進了一層,突出黛玉容貌的標緻和氣派的不凡。鳳姐見多識廣,見過世面,“真有這樣標緻人物,出自鳳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筆看”(脂硯齋批語)。王熙鳳的話説得那麼中聽,得體,不僅投合賈母的心意,説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點明瞭黛玉的風流態度和言談舉止的不俗。

寶玉眼裏的黛玉:“廝見畢歸坐,細看形容,與眾各別:……病如西子勝三分。”

教師點評:經過兩處鋪墊,第三處借寶玉之眼濃墨重彩地描寫黛玉。五個對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風、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工筆細描,細緻地表現了黛玉無與倫比的姿容、神韻和風采,繪出了一幅精美的風流俊逸的病美人圖。這一形象只有寶玉的眼睛能看出來,其他任何人都是無法發現的。

小結:三處描寫多角度、有層次地展現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態風度,寫意和工筆兩種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思考:黛玉進賈府,為什麼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説一句話,多行一步路”?

引導學生找出黛玉進賈府後語言動作的描寫,並練習點評。

歸納:

①賈母一見黛玉,疼愛得了不得,“一把摟入懷中大哭”,並不計較禮節,可是待眾人慢慢解勸住了,黛玉還是補行了拜見的禮節。見了迎春姐妹三個,也“忙起身迎上來見禮”。

②聽到後院有笑聲,聽到“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心裏覺得那人“放誕無禮”,只是不説,見了面還是“連忙起身接見”,稱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説:“你只叫他‘鳳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開玩笑,自己可隨便不得,待明白過來,“忙陪笑見禮,以‘嫂’呼之”。

③賈赦沒出來見面,只是讓人回話,因為回的是大舅舅的話,黛玉忙站起來,一一聽了,恭肅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飯,黛玉笑着推辭:“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領了賜去不恭,異日再領,未為不可。望舅母容諒。”作者給黛玉安排的辭令,絲絲入扣,不正面否定長輩的話,而是先表感激之情,再説原因,讓長輩自行取消前議。

④連一個位子,黛玉也處處小心,無論在王夫人處,還是在賈母后院吃飯,黛玉都十分推讓。

⑤“黛玉見了這裏許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隨的,少不得一一改過來”,飯後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

⑥黛玉回答賈母:“只剛唸了《四書》。”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當寶玉問她可曾讀書時,黛玉只説:“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可見黛玉已經意識到先前實話實説有不謙之嫌,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談舉止,表明其教養非同一般。

小結:對黛玉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處處表現她“步步留心,時時在意”,謹小慎微的態度,表現她“寄人籬下”的心境。黛玉“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強的自尊心,也有很強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

(二)王熙鳳

提示:王熙鳳的出場安排在黛玉已和賈府諸女眷都見過面、都在場的情境裏,便於多方面地表現她的性格。

方法:學生歸納王熙鳳出場描寫並練習點評。

歸納:

1.出場描寫,“未寫其形,先使聞聲”。她一出場,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覺,再用他人的恭肅嚴整加以反襯,張張狂狂的形象顯得格外鮮明突出,也顯出在老祖宗面前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寫,寫出了一個貴族少婦的形象。寫服飾,先概括通體的形象,再作鋪張的描寫,從頭飾、裙飾和服裝三方面,極力鋪陳集珠寶於一身的粧扮,顯示她的華貴、得勢,也暗示她的貪婪、俗氣。寫容貌,細緻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麗的容貌隱藏着刁鑽和狡黠,敏感的黛玉已覺察到她雖春風滿面,討人喜歡,可隱含着可怕的威勢,極有心機,極善做作。

3.在賈母面前誇黛玉,乃傳神之筆。她説話新鮮、得體、動人,字字句句都討賈母歡心。問這問那,關懷備至,顯示出她在府上的權勢。

小結:鳳姐一出場,滿屋子全是她一個人在説話,別人都成了陪襯。她誇黛玉標緻,歎黛玉命苦,對黛玉關懷備至,一切都忖度着賈母的心思行事,一切為了討得賈母的歡心。她善解人意、巧於逢迎、乖巧機靈的性格和在賈府的實權地位都表現出來了。

(三)賈寶玉

提示:寶玉的出場,作者在渲染氛圍、佈局上,下了相當的功夫。在第二回就曾介紹了這位生得“更奇”的公子。

方法:學生找出寫寶玉的內容並練習點評。

歸納:

1.出場前,用世俗觀點從側面加以勾勒。黛玉先聽王夫人訴説,再想起母親的話,造成懸念:“這個寶玉,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懵懂頑童?”這些貶斥説明寶玉的所作所為是與封建正統觀念相牴觸的,是與世俗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個“叛逆”。

2.寶玉的。出場與鳳姐的出場有異曲同工之妙。

3.《西江月》的兩首詞,用似貶實褒、寓褒於貶、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賈寶玉的思想性格。這兩首詞是塑造寶玉形象的基本構圖。

小結:賈寶玉生活在封建貴族家庭,處在封建正統勢力的重重包圍之中,這個家庭使他“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這對賈寶玉是沉重的壓力。他的“愁”和“恨”,正是欲求擺脱而不得的苦悶心情的表現,他的“傻”和“狂”,正是在痛苦中尋求新的生活和理想卻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於失望和迷惘的精神狀態。

小結全文:

一、圍繞中心描寫:

作品中的人物是圍繞黛玉進賈府這一中心事件,通過黛玉的見聞來描寫的。黛玉進府按照封建貴族家庭的禮規,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長輩,同輩姊妹也都要見面,作者選擇這個機會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場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二、人物出場,先後適宜,詳略得當,虛實兼用。

對王熙鳳、賈寶玉等主要人物詳寫,對賈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紈和賈氏三姊妹則略寫;對賈母、王熙鳳等出場人物是實寫,而對賈政、賈赦等未出場的人物則屬於虛寫;對賈寶玉、王熙鳳等是單獨寫,而對邢夫人、王夫人、李紈、迎春、惜春等只作集體介紹。這樣描寫不但筆法變化多姿,而且在眾多人物中可使描寫重點突出。

三、人物描寫與環境描寫交叉進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教學目標:

1、瞭解文中主要人物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的性格特點以及小説刻畫這些人物所運用的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等主要方法。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事件運用多種方法介紹人物的寫法。

3、瞭解古典小説中常用的、古今義不同的一些詞語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識《紅樓夢》的反封建意義和作者曹雪芹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批判態度。

教學過程與方法: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是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並指導學生學習小説所運用的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

2、思想教育的重點是讓學生正確認識《紅樓夢》這部古典名著的反封建的重要意義。這種思想教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則主要是通過對人物形象,特別是對賈寶玉的分析完成的。

3、《紅樓夢》的開頭四回是全書的序幕,為後面展開情節、刻畫人物作了鋪墊。教師簡要介紹開頭四回的主要內容,以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內容。

4、以教師分析講解為主。

教學時數:

1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教師簡要介紹作者、作品、《紅樓夢》開頭四回的主要內容;認字解詞;分析課文的情節結構。

教學內容與步驟:

1.教師介紹曹雪芹和《紅樓夢》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生於1715年,卒於1763年。康熙皇帝時,曹雪芹家是非常顯赫的貴族世家。雍正即位之後,曹雪芹的父親因與皇家派別鬥爭有牽連,被罷官抄家,曹家從此敗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經歷了曹家由興盛到衰敗的過程,早年過着豪華的公子生活,晚年卻窮愁潦倒,賣畫度日,生活於貧困之中。這種天壤之別的生活變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經歷,對社會上種種黑暗產生了不滿,這就為創作《紅樓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在我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全書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中心,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腐朽本質,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發展趨勢。

2、簡要介紹《紅樓夢》開頭四回的內容。介紹時,無需細述情節,只講梗概,重要的是講清楚與課文有關的地方,使講解確實起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

(1)第一回,是全書的楔子,寫了女媧補天、頑古轉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為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女媧補天,剩下一塊“無材”的頑石,有一僧人施展幻術,把這塊巨大的頑石變成了一塊扇墜大小的晶瑩的美玉,這塊美玉就是和賈寶玉一起降生、又被賈寶玉隨時佩戴的“命根子”“通靈寶玉”。作者用這塊石頭“無材補天”的特性來暗示賈寶玉是不符合統治階級要求的、“於國於家無望”的廢物;用這塊石頭從天而降的頑劣性來暗示賈寶玉的與封建傳統相對立的思想和叛逆性格。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紹了頑石和絳珠仙草的關係。頑石在降世之前曾變為神瑛侍者,用甘露澆灌了一棵絳珠仙草,使仙草能夠久延歲月,脱離草木之態,變成了一個女子。後來,頑石要下世投胎時,絳珠也要同去走一遭,為的酬報頑石的灌溉之恩,把一生所有的眼淚都還給他。這絳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為有過這段關係,本篇課文在寫到賈寶玉和林黛玉二人初次見面時,都覺得對方眼熟、面善,好像曾經見過。“還淚”之説,也和課文中“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的話相照應。

(2)第二回,通過冷子興的“演説榮國府”,簡要地介紹了賈府中的人物關係,為讀者開列了人物表。

(3)第三回,通過林黛玉進賈府的耳聞目睹,第一次描寫賈府環境,第一次描寫賈府的一些主要人物,照應了前兩回的內容。《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就選自第三回。

(4)第四回,通過賈雨村斷案,展現小説廣闊的社會背景,介紹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關係,並由薛蟠的案件引出了薛寶釵進賈府的情節。開頭的四回,交代了主要人物、社會背景、典型環境,為小説情節的展開作了充分準備。

3、認字解詞。

(1)給字正音

敕造(chì)阜盛(fù)綰着(wǎn)兩靨(ya)忖度(cǔn)宮絛(tāo)嗔視(chēn)

(2)解釋詞語

小廝:未成年的男僕人。廝,古代剝削階級對服雜役的人輕蔑的稱呼。

廝認:互相認識。廝,互相。

納罕:感到奇怪。

斂聲屏氣:恭敬嚴肅得不敢説話、屏住呼吸。斂,liǎn,收攏;屏,bǐng,抑制呼吸。

茗碗:茶碗。茗,míng,泛指各種茶。

憨頑:天真頑皮,憨,hān,樸實天真。

懵懂:糊塗,不明事理。懵,měng。

草莽:指野草、雜草。“腹內原來草莽”,意思是説賈寶玉腹中只有雜草,沒有當時一般人所説的才學。

潦倒:對自己的舉止行為不加約束檢點。

紈褲:wán kù,原指富貴人家子弟的華美衣着,引申指富貴人家的子弟。

膏粱:指富貴子弟。

勞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説“東西”。

(3)課後練習題四

偏僻:偏激、不端正。

便宜:方便。

態度:神態。

像這樣的詞語,課文中還有,例如:

不經之談:不合常理。

體格風騷:姿容俏麗。

可憐辜負好韶光:可惜。(《紅樓夢》的“可憐”有時作“可愛”講。)

憊懶人物:涎皮賴臉。

4、分析情節結構。

教師提問:這篇課文以什麼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按情節發展,課文可分為幾部分,每部分寫些什麼內容?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課文以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為線索展開情節,大體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開端,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這部分着重描寫環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林黛玉初進賈府的所見所聞,介紹賈府的環境和府中的眾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1層,寫林黛玉拜見賈母與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寫林黛玉見王熙鳳,是第2層。

7—11段寫林黛玉見賈赦、賈政,王夫人介紹賈寶玉。這是第3層。

12—14段寫林黛玉初次見到賈寶玉,是第4層。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結尾,為林黛玉安排住處。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課文以一定的事件為中心,沿着一條線索,一步步開展故事情節,條理層次十分清楚。

佈置作業:

1、按課後練習題一、二的要求閲讀課文,體會課文是怎樣用不同的方法介紹眾多人物的。

2、分析賈寶玉的性格特徵。

高中必修二語文教案篇4

一、設疑

課文預習提示對《紅樓夢》的基本內容作過交待。假如我們從林黛玉進賈府的過程一路學將下來,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可,但是這樣一來,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教習,並沒有擺脱滿堂灌的嫌疑,也不能發揮出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説,不利於發展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在無形中被常規教學所忽視了。於是我想何不就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發展作為講課的一個切入點進行帶點創新意識的教學呢?打定主意,便着手進行。

先設定本課的講習目的:

“通過對課文人物描寫的理解分析,提高學生獲取,提高學生獲取、感受、品味語言的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和綜合語言能力,增強學生對《紅樓夢》的構思藝術的理解。”

教學方法:

“啟發、討論式教學。”然後設定教學的過程,在預讀《紅樓夢》的情況下,請同學談他對《紅樓夢》的初步認識。如全書的內容,藝術價值等,都要求用簡練的語言加以概話。其目的是,通過一切可能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待學生完成後,教師提示並肯定:魯迅先生説:“自從《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紅樓夢》確實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學品。自從它行世以來,就不知迷戀了多少讀者。課文所選的第三回就初步展示了《紅樓夢》高超的藝術技巧,從而把學生的學習方位加以確認。

二、激疑

在設疑的基礎上,請同學讀課文的預習提示。讀完後,引導學生注意本段的敍述順序,發現問題:原來,《紅樓夢》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真實而藝術地反映了我中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趨勢。林黛玉與賈寶玉之間的愛情故事原來是小説的主要描寫對象。

本篇課文雖然寫林黛玉初進賈府的所見所聞,但也重點交待了林黛玉和賈寶玉初次相會二人細膩而微妙的感情關係。

可以説,整個《紅夢樓》中林黛玉、賈寶玉的愛情發展能否一帆風順,從這一回裏就看出來了。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感受到這一點,那麼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情感描寫來感受《紅樓夢》高超的藝術這一教學任務就完成了。

三、析疑

問題擺出來了,就要引導學生去分析、解決。我設計了以下幾個階梯性問題:

提問一:林黛玉與賈寶玉未見面以前,她瞭解到的賈寶玉是什麼形象?

提示:王夫人的介紹,賈敏的介紹都不是什麼好印象:她們都是從維護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念出發來判定賈寶玉的。在王夫人和林黛玉母親的眼裏,賈寶玉的一切行為都與封建正統思想格格不相容的,他是封建階級的一個叛逆,更是一個受到貶斥的人物。但由於他受到賈母的寵愛,在賈府居於無人敢管的地位,所以成了一個特殊人物。(學生從課文中找材料並回答。)

值得注意的是,林黛玉對他的表哥並不持什麼先入為主的看法,當她舅母數落賈玉玉時,她只是“一一的都答應着”。這裏一方面看出林黛玉的小心,另一方面也看出林黛玉也是一個好新之人。這就她看好她的表哥打下了情感的基礎。

還有,在林黛玉的心裏,賈寶玉無疑是聰明,靈動,有着不拘小節的作風,同時更為重要的是,他能體會女孩心中的一份隱祕的情感(與女孩關係不錯),估計能與她心有屢犀一點通。這樣,賈寶玉的一切所作為就都為她所理解了。無論王夫人怎麼説賈寶玉的壞話,林黛玉並不發表她的任何看法,都能以一顆平常的心來包容他。這裏既説明林黛玉處事之精,更説明林黛玉對賈寶玉有一定的好感。也正是這份感情,使林黛玉和賈寶玉有了心心相應的可能。

提問二:林黛玉與賈寶玉見面以後,她對賈寶玉的印象是什麼?

提示:這時的林黛玉有一個心理變化過程,那就是,先疑而後驚。

當聽説“寶玉來了!”時,黛玉心中正疑惑着:“這個寶玉,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懵懂頑童?”——倒不見那蠢物也罷了(點撥:還沒見着,怎麼又想見了呢?矛盾的心理)。心中想着,忽見丫鬟話未報完,已進來了一位年輕的公子……黛玉一見,便吃一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裏見地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點撥:真是見過嗎?沒有見過而説見過,可見林黛玉對賈寶玉有着很深的好感)只見這寶玉向賈母請了安,賈母便命:“去見你娘來。”寶玉即轉身去了。一時回來,再看已換了冠帶(點撥:何以如此快速,他想給黛玉留下良好的印象!)。

教師小結:當賈寶玉出現在林黛玉面前之時,林黛玉得到一個意外驚喜:他就是林黛玉心目中的偶像。這個偶像既是形象上的又是氣質上的。雖然説他他並沒有見面,但是在他們的心裏,他們已經儼然是彼此相知的一對了。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裏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這幾個字,正是十分準確地寫出了林黛玉心中對賈寶玉的默默情懷。

提問三:賈寶玉與林黛玉見面以後,他對林黛玉的印象如何?

提示:賈母因笑道:“外客未見,就脱了衣裳,還不去見你妹妹!”寶玉早己看見多了一個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媽之女,忙來作揖(心有靈犀嗎?)廝見畢歸坐,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賈母笑道:“可又是胡説,你又何曾見過他?寶玉笑道:“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着面善,心裏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

教師小結:這一串描寫都是十分見精神的。一者賈寶玉心中有着偶像的影子。不然他就不公大膽猜她是誰。二者,賈寶玉也有相當的判斷力。從情態上和氣質上,他感到林黛玉無疑就是他心中的另一半。所以,文章借賈母的問話道出了賈寶玉心中祕密。從賈寶玉換衣服一事來看,這既是他展現自己的表現,也是他尊重林黛玉的表現。上文説,林黛玉見了賈寶玉,覺得“好生奇怪,倒像在那裏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寫出了林黛玉對賈寶玉的好感,而這裏又用賈寶玉的“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寫出了賈寶玉對林黛玉的一片真誠。真可謂兩情相悦。也正是這處真誠,寫出了作者的高超技巧。

提問4:賈寶玉與林黛玉見面以後,賈寶玉是怎樣表達他對林黛玉的好感的?

提示:(學生朗讀此段,並注意細節描寫,重點)

寶玉便走近黛玉身邊坐下,又細細打量一番,因問:“妹妹可曾讀書?”……寶玉聽如此説,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別論了。

教師小結:這是文中最為精彩的一段文字。賈寶玉為了向林黛玉表示友好,他極盡表演之能事。但是我們也能從二人的對話中體會到,賈寶玉對林黛玉喜之深,愛之切。而這一段又主要是賈寶玉通過表達自己的見解來獲得林黛玉的好感。林黛玉對此也表示了默認。

提問五:林黛玉和賈寶玉的形象描寫是通過什麼途徑表達出來的?説明什麼問題。(學生討論)

提示:分別通過對方的觀察寫出來。加深印象。使其“情人眼裏出西施”的故事發展有了根源。這是文章中最為精彩的一段。

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林黛玉進賈府已經大半天了,為何到此時才與她的相貌?這正是為讓賈寶玉來觀察林黛玉作準備的。

提問六:從每個性格的角度分析,他們的愛情能取得成功嗎?(重點討論文語言信息)?

從上文中,至少有三方面可以看出兩個青春少年的兩顆跳動的心就要碰到一切了,一是形象上,他們彼此是相容的。二是情感上他們是彼此是相容的。三是見解上他們是相容的。總之他們有着發自內心的真情,這是他們兩情相悦的基礎。

但是這種真情,在他們之間能不能走到一起呢?有沒有可能遇到更大的波折呢?

從他們二人的性格上可以看出他們的情感不可能是完全心心相應的。他們最終的結局絕非那麼理想。他們二人絕不可能走到一起。只不過我們不會輕而易舉地意識到這一點罷了。

教師引導:請從文中找出相應材料證明:

林黛玉聽得多,聽得細。想得多,想得細。行動小心,謹慎。過於多慮,自尊心太強。(對他人不會太關心)

賈寶玉過於頑劣,獨立不羈。(對他人也不會太真心)(當然還有其他原因社會原因。)

正是由於二人之間的這種若即若離的情感寫,增加了小説的無窮魅力。而這一點也是《紅樓夢》的成功之處。

四、解疑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説,我們對小説的藝術構思已經初步掌握了。接着提問:這樣構思的藝術價值是什麼?(重點分析討論)

教師小結:欲合而又分,欲分而又合,分與合之間,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多變,生動誘人,構思精巧。

出示材料,深入理解:

?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的筆墨技巧(哈斯寶):

文章有拉來推去之法,已用在本回。所謂拉來推去之法,好比一個姑娘想捉一隻蝴蝶作耍,走進花園卻不見一蝶,等了好久,好不容易看見一隻蝴蝶飛來,巴望它落在花上以便捉住,在蝶兒卻忽高忽低,忽近忽遠地飛舞,就是不落在花兒上。忍住性子等到蝶兒落在花上,慌忙去捉,不料蝴蝶又高飛而去。折騰好久才捉住,因為費盡了力氣,便分外高興,心滿意足。為看寶黛二人的姻緣而展開此書,又何異於為捉蝴蝶走進花園?一直讀至本回,何異於等待蝶兒飛來?

(林黛玉)進了榮國府,想這次可要見到寶玉出場了,不料又從賈母説起,寫了邢王二夫人、李紈、鳳姐、迎春三姊妹,還有賈赦、賈政,寶玉仍不出場,這又何異於巴望蝶兒落在花上,蝴蝶偏偏忽高忽低、時上時下地飛來飛去,就是不落在花兒上?忍性等到寶玉出場,急着要看寶黛相會,不料寶玉卻轉身而去,這與忍性等到蝶落花上,慌忙去捉,不料蝶兒高飛而去,又有何異?使讀者急不可耐,然後再出場,才能使他們高興非常,心花怒放。呵,作者的筆是神是鬼?為何如此細膩工巧?

(摘自《〈新譯紅樓夢〉回批》)

從以上材料中,我們不難發現《紅樓夢》的藝術魅力之所在。

附記:

這一創新設計的考慮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在保持教學目標的情況下,打破教學的程式化常規,通過逆向切入,給學生以創新的思維模式訓練。

古今中外的愛情故事從來就是一個常説常新的話題。把這個話題交給有一定理智和判斷力的高二學生來討論,可以更多地激發他們的興趣。強化主動學習意識。

本文的愛情描寫無疑是具有高超的藝術水平的,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了,能增強他們的文學鑑賞能力。

把教師要教習的整個內容包容在學生的閲讀與講座活動中之中。這是訓練學生語感的最好辦法。

注意事項:完成本課的前提必須保證兩條,一是學生對《紅樓夢》這部書多少有一些瞭解。二是預習工作要做得細一些。

這一教案引導學生逆向深入課文,捕捉語言文字信息,進而瞭解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認知能力放在一個合理的位置,增強了學生活動的自主性,強化了語文能力的訓練。

附板書:

寶細心、謹慎、多慮、自尊:獨立(愛己而非愛人)分魅

黛林黛玉園中捉蝶合力

形象相容情感相容其他相容分

初賈寶玉欲捉不能合無

會混世魔王、頑劣異常憊懶人物:獨立(愛己而非愛人)分窮

高中必修二語文教案篇5

一、複習內容

第一單元現代詩歌

?沁園春?長沙》(景與情)、《雨巷》(意象與象徵)、《再別康橋》(意象、情感與韻律)、《大堰河——我的保姆》(人物形象、排比反覆手法)

第二單元文言文

瞭解歷史人物、弄清歷史事件、落實文言知識。

第三單元寫人記事散文

揣摩人物言行、心理,體察人物個性、情操;敍事中表現的情感傾向。

第四單元新聞和報告文學

新聞和報告文學的結構、特點。

梳理探究

漢字、對聯、新詞語與流行文化

名著導讀

?論語》(孔子的思想、名句段的理解與背誦)

二、課時安排

文本複習7課時

課本知識梳理練習2課時

小練習2課時

綜合訓練3課時

作文2課時

(不含早自習計16課時)

三、教學過程

文本複習——課本知識梳理練習——小練習——綜合測試——作文

附消息的寫法:

1、標題

消息的標題,分眉題(又稱引題、肩題)、正題(又稱主題、母題)和副題(又稱輔題、子題)。出現在報刊上有如下幾種情況:

(1)多行標題。多行標題,一般有三行,即中間一行是正題,是標題的核心,用來揭示主題或提示重要事實;正題上面一行是眉題,用來引出正題,説明事實,交代背景,烘托氣氛,揭示含義;正題的下面一行是副標題,用來補充説明情況或説明正題或依據。

雙行標題。其一,出現正題和眉題。 其二,出現正題和副題。

(2)單行標題。單行標題只有正題。

消息的標題,力求言簡意明,平易親切,準確新穎,富有吸引力。採用哪種標題,要酌情而定。

2、導語

消息的導語,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精闢的議論組成,以吸引讀者。平常所説的消息的結構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於此。 導語常採用以下幾種寫法:

敍述式、提問式、描寫式、評論式、 引用式。

3、主體

主體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導語,闡述導語所揭示的主題,或回答導語中提出的問題,對消息事實作具體的敍述與展開。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發生的歷史環境和原因,它説明事件發生的具體條件、性質和意義,是為充實內容,烘托和突出主題服務的背景既可在主體部分出現,也可在導語或結尾部分出現,位置不固定。

5、結語

結語是消息的最後一段或一句話。闡明消息所述事實的意義,使讀者對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示。

消息的結尾方式有小結式、評論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實寫完,文章就止住了,結尾就在事實之中。

高中必修二語文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學習、把握詩中的節奏和旋律,培養學生閲讀詩歌的能力。

2、通過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詩人情感發展的脈絡,體驗詩人對勞動人民真摯、熱烈的感情以及對舊世界的仇恨和詛咒,提高審美能力。

3、認識本詩通過記事寫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點,學習對比、反覆、排比等表現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⑴通過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詩人情感發展的脈絡,體驗詩人對勞動人民真摯、熱烈的感情以及對舊世界的仇恨和詛咒。

⑵學習排比、反覆、對比等修辭手法在詩中的運用和作用。

2、難點:

使學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詩歌中的真情實感,體會作者用情作詩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學方法】

誦讀──鑑賞──討論分析──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清詩的抒情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我國現代詩人。代表性詩篇除課文外,還有《光的讚歌》、《我愛這土地》、《給烏蘭諾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7月因為參加進步的美術活動而被捕,國民黨政府以“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政府”罪判處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後,獄中生活使他由繪畫轉向了新詩寫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這樣誕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陰冷,鐵窗臨風,窗外曉雪飛舞,望着漫天飛舞的雪花,這位只有二十三歲的詩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養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衝擊着詩人的心。這是詩人第一次用“艾青”這個名字呈現給中國勞苦大眾的一首讚美詩。它在《春光》雜誌一卷三期上發表之後,立即轟動了全國,並受到了茅盾、胡風等文學前輩的好評。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本詩朗讀錄音帶,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2、學生試讀,除要求準確、清楚之外,還要注意表達出本詩的節奏和旋律。

3、理出本詩的抒情結構,初步説出大堰河形象特徵:

第一部分(1~3節)懷念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4~8節)眷念感激──勤勞善良無私。

第三部分(9~11節)同情控訴──命運悲慘。

第四部分(12~13節)謳歌讚美──靈魂高尚。

三、深入研究,體會構思特點

詩人在構思本詩時,把自己起伏的思緒,奔騰的激情作為最主要的依據,時而記人寫事,時而直抒胸臆;時而回憶歷史,進而直面現實;時而寫保姆,時而寫詩人自己;時而詳寫,時而略寫,任意揮灑,無拘無束。請學生舉例説明。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可作如下的歸納:

第一部分,詩人告訴我們,由於看到雪才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這是寫本詩的導火線。在具體安排上,卻一開始交代大堰河與我的關係,她沒有姓,沒有名,缺少獨立的人格。這樣的安排是為了突出詩人強烈的感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動下,回憶大堰河對我的撫愛。為了充分地表現這種愛,詩人不惜筆墨進行鋪排,又寫他在自己家裏的陌生、忸怩之感襯托大堰河的可親可敬。

第三部分,用敍述方法,寫大堰河死後的淒涼和一家人的悲慘遭遇。這是詩人最感痛苦的事。他用舒緩的筆調,邊敍述,邊歎息,更顯得沉痛。

第四部分,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詩中的感情推向-。詩人的感情到了極致,往往要拋棄具體的敍述或描寫,藉助直抒胸臆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火山噴發似的激情,第12、13節便是明證。第13節,感情烈,語句卻最少。詩人的選擇是正確的,語言羅嗦,就難以充分表現自己心中的強烈的激情。

四、分段朗讀,揣摩體會詩的節奏和旋律

朗讀提示:

第一部分:第1、2節充滿懷念和同情,語調舒緩。第3節,感情沉痛、悲哀,語調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着重寫回憶,感情上時喜時悲,變化不定。朗讀時也要隨之節奏多變,構成變化多端的旋律。

第三部分,寫大堰河死的淒涼,節奏應放慢。

第四部分,是獻給大堰河的讚美詩,感情熾熱,因而要節奏強烈,旋律加快。最後一節,詩人的感情已走向-,朗讀時也應熱情奔放,把火山噴發似的感情傳達出來。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主要對作者艾青做了大致瞭解,初步體會了詩歌的韻律節奏,初涉了詩歌所表達的感情。通過反覆朗讀,對詩歌的層次及層意有了基本瞭解,理清了詩歌的結構。

六、佈置作業

課外反覆朗讀課文,注意思考作者從哪些角度對大堰河進行塑造這一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2、分析詩歌的表現特點。

?教學過程〗

一、討論分析大堰河形象

1、佈置預習思考題:

⑴從哪些地方表現出大堰河對詩人有慈母般的愛?

⑵大堰河的勤勞純樸、寬厚善良、只求奉獻的精神品質在哪些地方表現出來?

⑶為什麼説大堰河的形象意義決不僅僅是對大堰河個人的謳歌與讚美?

⑷本詩除了通過對大堰河形象的塑造進行抒情外,還採用直抒胸臆的方法進行抒情。這具體表現在何處?

2、根據預習提綱,學生自學,再分小組討論。討論後,每組派代表一名回答一題,經師生評議、補充,統一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參考答案〗

第1題:主要表現在第4、5、8節裏。在第4節,用八個排比句集中寫大堰河對乳兒的愛。這八句實在是八個出色的細節,把她的愛心寫得非常具體、充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裏,撫摸我”兩句首尾反覆,起了點化、強調感情的作用。在第5節,敍寫“我被生我的父母領回到自己的家裏”之後,發問道:“啊,大堰河,你為什麼要哭?”顯而易見,從哭聲中傳達出來的是對乳兒的愛。這種間接表現的方法是十分有力的。在第8節,進一步寫大堰河對乳兒之愛,其細節有切糖、誇畫、贊兒、夢做“婆婆”等。特別是那個夢,表現她具有美麗、豐富的內心世界,寫得浪漫,富有幻想、激情。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愛至極致,不禁做起夢來。她的夢可以看作對乳兒的祝福,當然也表現出她個人的精神要求。不過,她很本分,知道自己地位低下,不配享受這幸福,所以她不敢把夢對人説。

第2題:在第4節,描寫她在家整天做家務,帶孩子,忙得不可開交,在第7節,用6個排比句集中寫她在乳兒家勞動,年復一年,始終“含着笑”,顯得那樣勤勞純樸,寬厚善良。為了乳兒,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洗衣、做菜、餵豬、熬湯、收麥曬豆……什麼都肯幹,表現出無私的奉獻精神。

第3題:大堰河的性格特徵和不幸遭遇,在舊社會頗有典型性。詩人在第12節裏明確寫道:這首詩是“呈給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們的兒子。”由此可見,“大堰河”是千千萬萬勞動婦女的化身,是人類的保姆。詩人對她的謳歌和讚美,實質上是對廣大勞動婦女的謳歌和讚美。

第4題:第1、2、12、13節都是詩人直抒胸臆。

3、討論小結:

這首詩選擇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段,一系列細節,多側面地展示了她豐富的個性。大堰河勤勞純樸、善良無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萬勞動婦女的共同品質,她的悲劇命運很有典型性。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詩人對勞動婦女的深切同情,也表達了對舊社會的`憤怒控訴。

二、賞析詩歌藝術特點

1、是借敍事抒情。這首詩幾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選擇日常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大量細節構成一幅幅畫面,由詩人飽含深情的筆墨把它們化成敍事性的詩句,給人強烈的畫面感和情感衝擊力。例如詩的第4節,詩人連續用8個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個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這個勤勞、善良、樸實、貧苦的農村婦女形象,在敍事中抒發強烈的懷念、讚美、愛戴之情。

2、是對比、反覆、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

提問:本詩哪些地方運用了上述手法?舉出例子後,請談談它們所起的作用。

明確:學生可從重點語段如第4節中的八個排比句,第7節中六個排比句,第4、6、7、8、9、11節開頭和結尾詩句的反覆,第4、6節的對比等來回答。

妙用對比:兩個家庭生活對比,體現社會制度不合理;兩家的不同待遇對比,顯示詩人的愛憎;生前的操勞和死後的悽慘;美麗夢境和悽慘死亡對比,深刻表現了文章主題。

大量反覆:表現特有的感情,使詩句一唱三歎,增強表達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內容凝鍊,形式整齊,也有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

三、激活思維,探究閲讀

(學生自由發言,答案不盡一致,但只要有閃光點,教師都給予肯定和讚許)

探究課題:

關於“紫色的靈魂”的理解:

觀點一:紫色是悲哀、不幸或傷痛、死亡的象徵。

觀點二:紫色應是高貴的象徵。

觀點三:特級教師韓軍則認為:“痛苦”和“高貴”不矛盾,靈魂因“承受太多苦難”而“尊貴、偉大”!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通過對重點問題的探討進一步瞭解了人物形象和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並分析了該詩的藝術特色。這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但並不排斥敍事,甚至是細節描寫,因此一定要讓學生反覆閲讀,充分體會詩人滿懷的激情。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也是此詩一大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反覆閲讀中體會並學習這些修辭手法。

五、佈置作業(二選一)

1、複習課文所學,聯繫生活現實,給母親寫首頌歌。

2、課外閲讀艾青詩作《我愛這土地》、《礁石》、《給烏蘭諾娃》等,寫一篇評論談談你對艾青詩的認識。

高中必修二語文教案篇7

過去的文言文教學,為了教得踏實、放心,大多老師都會大量地講解文中出現的文言字詞,甚至有的還逐字逐句翻譯,否則也一定會要求學生背誦譯文。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教文言文,筆者在認真鑽研新課程理念以及廣泛地吸取專家、名師的課改經驗後,設計了這樣一個課例——誦讀·積累·紮實

這個教學設計是在實施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的基礎上形成的。我認為,課改就是改課。作為課改的一線教師,只有將課改落實到課堂上,才能將課改改到深處。因此,嘗試新穎、實用的教法是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必須努力做到的。以下我以高一必修二第三單元的第10課《遊褒禪山記》為例談談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對文言文教學的看法。

誦讀是前提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要學好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讀擺在首位,在教學中要突出朗讀教學。因此,本課文的教學就很注意了這一點。教師範讀的有3次(全文範讀,段落範讀),學生齊讀有四次(全文齊讀,段落齊讀),自由讀有2次,背誦3次(,課下自己背誦、課堂自由背誦、課堂全體背誦)。幾個來回下來,自覺的學生可以達到熟讀成誦,懶一點的學生也能熟讀。通過這樣的誦讀教學,基本上消除了學生對文言文的恐懼。

積累是關鍵

新課程的文言文教材,課文的註解幾乎覆蓋了將近80%的語句。因此文言文得教學,應立足於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教師根據課堂問詢,將發現的問題變為教學中的重、難點,進而有針對性的講解。經過自學以後的學生不希望老師再將社科涉及到的所有文言字詞在課堂上繁瑣的列講,而是最希望老師能講一些和課文相關而自己又不知道的知識。因此,教師只應當強調課文中出現的一些值得重點掌握的字詞而去掉一些已經不用的詞彙以及生僻的詞彙。因為一些重現率很低的詞彙是不必要求記住的。這樣學生在學習少數重點詞彙中一課一得,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此教學設計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所以每段只選取了一些重要的詞彙以及句式在課堂上講解。

趣味是目的

雖然説文言文教學是古漢語教學。但文章能流傳至今必定有其鮮活的生命力,即作者的情感態度。所以文言文教學既要抓言(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又要抓旨,只有認真領會作者的情感態度,才能體味文中作者的趣味,以提高人文素養。而本文作者即事明理意在表明:沒有大志而畏於艱險的人,是不能夠深入險境而窺視到異觀的。明白盡志無悔才是學習這篇文章最根本的目。

所以,我覺得:

有預設的課堂就是有收效的課堂,反覆誦讀解決了背誦這一大難題,抄寫又能避免錯字漏子,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有章可循的學習過程中消除了對文言文的恐懼。

少數重點詞彙的強化學習,增添了文言詞彙的積累,致使學生在逐步積累中不斷豐富文言詞彙,做到一課一得。

作者盡志無悔的説理傳遞給學生的是一種積極上向的正能量。

當然,這樣的設計對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而言,收穫不小,但對於一些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來説,老師應該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去加強、去引導。

高中必修二語文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以《拿來主義》為例,感受魯迅先生雜文的特點。

2、理解“拿來主義”的含義,樹立起正確對待中外文化遺產應有的理性態度和方法。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如何正確對待中外文化遺產。

2、理解比喻論證、先破後立的論證方法。

教學方法:

討論探究為主,朗讀品味為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魯迅知道多少?你對學過的魯迅先生的課文印象比較深刻都是哪些課文?

我們每學一篇魯迅的文章,總在腦海裏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論是散文還是小説,不論是《故鄉》還是《孔乙己》不論是《祝福》還是《紀念劉和珍君》,都在我們的腦海裏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魯迅先生還有一類文章也寫得非常好,那就是雜文。

對於雜文寫作,魯迅懷着一種目的明確的自覺意識,其中藴含着他的嚴肅、崇高而執著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追求。他説過,“我早就很希望中國的青年站出來,對於中國的社會,文明,都毫無忌憚地加以批評。”(《華蓋集·題記》)這種批評,正像他自己所説的那樣,“是在對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神經,是攻守的手足,”雜文有着“時代的眉目”(《且介亭雜文·序言》)是“匕首和投槍”(《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我們常常以“鍼砭時弊”四字來概括魯迅雜文的特點。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篇課文《拿來主義》,看看什麼是“拿來主義”,同時感受一下魯迅先生雜文的特點。

二、感受課文“鍼砭時弊”的特點

提問:根據課文內容,你能否找出當時哪些非常具體的事件觸發了魯迅先生寫作這篇文章的?

明確:1、當時中國政府在巴黎舉辦中國古典藝術展;2、徐悲鴻、劉海粟在西歐舉辦中國繪畫展或個人美術作品展;3、新聞報道俄國擬邀梅蘭芳前往奏藝。

提問:這三件事情應該不是什麼壞事吧,但是魯迅先生對這三件事情似乎有這自己的態度,你能從他的字裏行間感受到嗎?

請大家朗讀課文第一段,感受作者對這三件事情的批判。

提問:這些事件可以明確地説不是“時弊”,這三件事情都是中國與外國進行文化交流上做的事情,但是透過這三件事件,魯迅先生明顯的感受到了國人當時在對待這個問題上有着怎樣的傾向?

明確:國人對待與外國的交流問題上明顯存在着“送去主義”的傾向。

提問:魯迅先生認為一味地踐行“送去主義”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請用你自己的語言一句話概括。

明確:(當佳節大典之際……)喪權辱國,仰人鼻息。

提問:當時國人在對待與外國的交流問題上還存在着哪些錯誤做法?

明確:閉關主義,送來主義。

提問:魯迅先生認為踐行“閉關主義”會有什麼後果?

明確:(給槍炮打開大門,碰了一串釘子)落後,捱打。

提問:“送來主義”的實質是什麼?

明確:遭受侵略。

小結:魯迅先生根據當時社會幾件事件看透了國人面對與外國交流問題上存在着的三種錯誤做法,並對他們展開批判,這三種做法很有代表性,用魯迅先生自己的話來説:“論時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偽自由書·前記》)這正是他開創了雜文典型化的特點。

三、理解什麼是拿來主義

提問:在批判了社會上面對與外國交流問題上三種錯誤做法之後,魯迅先生提倡了“拿來主義”,那麼什麼是拿來主義?

明確: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佔有,挑選。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篩選信息需要找準關鍵詞語“所以”“總之”。

提問:為了把這個主張講得更加通俗易懂,魯迅先生運用了什麼論述方法?

明確:舉例論證,窮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

提問:在談論如何對外文化、如何與外國交流的問題上,魯迅先生舉了一個窮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的例子,你怎麼理解呢?窮青年指誰?大宅子指什麼?

明確:窮青年指中國或中國人,大宅子指文化或遺產或傳統。所以這裏是舉例論證更是比喻論證,是類比論證。魯迅先生以如何對待文化遺產的方式告訴我們如何對待外來文化,因為對待外來文化和對外文化遺產的態度和方法是一樣的。

提問:錯誤地對待外來文化的人魯迅先生把他們稱為什麼?孱頭、昏蛋和廢物們的做法讓你聯想到歷史或現實生活中的哪些行為?

給出時間或結合本專題其他課文,讓學生暢談。

從文中語句的表達來看,你感受出魯迅先生對他們的態度是怎樣的?請大家發出聲音自讀課文第8段,感受魯迅先生對他們的態度。

明確:魯迅先生對三種人是充滿了辛辣的諷刺的。魯迅先生指出,諷刺的生命是寫實,是對人們習見的然而又是可笑、可鄙的不合理現象,作精煉或誇張的描寫,從而獲得幽默的效果。

請一位同學讀出這種感情來。點評,再讀。

請大家發出聲音再讀第9段,思考那麼拿來主義者是如何具體面對文化遺產或外來文化的呢?

面對繼承文化遺產或與外來文化進行交流的時候,“魚翅”“鴉片”“煙槍煙燈”“姨太太”讓你聯想到歷史或現實生活中的哪些事物?

給出時間或結合本專題其他課文,讓學生暢談。

小結:看來正如魯迅先生所説,要真正做一個拿來主義者,沒有沉着勇猛有辨別不自私的品質是不行的。

四、理解倡導“拿來主義”的好處

提問:看來要踐行拿來主義是不容易的,但是踐行了拿來主義之後會有什麼結果呢?

明確:人成為新主人,宅子成為新宅子,文藝成為新文藝,中國成為新中國,青年成為新青年。這正是魯迅先生寫這一篇“拿來主義”對青年的殷切期望,期望他們能成為新的主人,把我們的國家變成新的中國。

五、感受雜文的超越時空性

提問:站在今天這個時代你如何看待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

小結:看來魯迅先生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面對當時人們對待外來文化的問題上提出的“拿來主義”對於今天的我們也有非常強的借鑑意義。這正如錢理羣先生所説的,魯迅先生的雜文,既有具體的現實的針對性,又有超越具體對象的概括性,不僅有現實的意義,更有超越時空的意義。

主板書:雜文

閉關主義落後捱打鍼砭時弊

送去主義禍害子孫典型化

送來主義遭受侵略諷刺幽默

拿來主義新人新宅子超越具體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