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千米的認識》教案7篇 "走近千米世界——《千米的認識》教案全解析"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9W

這是一份關於《千米的認識》的教案,旨在通過實際操作和互動讓學生深刻理解千米的概念及其應用。教案細緻地設計了教學流程和課堂活動,旨在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感受科學的魅力。

《千米的認識》教案7篇

第1篇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1、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測試走10米大約要多少步,100米大約要多少步,並記錄。

2、學生繞操場走1000米測試需要的時間,並記錄;記錄自己從家裏都學校大約要走多長時間。

1、使學生認識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千米的實際長度,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為了使學生對1千米的實際長度有一個初步的觀念,安排了一些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2、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本課是系統學習長度單位在國小階段的結束,學生能在已有知識對米的認識上,通過學習,找到米與千米的內在聯繫。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繫的觀點,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展實踐能力。

1、彙報課前實踐活動,試圖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如走、跑、看等),經歷想象、推測等思維過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2、通過錄象、照片,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較長的長度引出千米。接着,再次展示錄象中1000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直接感受1千米。然後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距離大約是1千米,怎麼估計或是計算的,從而在學習4個長度單位的基礎上構建出一個新的千米的長度單位,使學生在舊知的回顧中找到新理知識的連結點。

3、瞭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結合圖片出示,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並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單位間的換算。

4、綜合運用。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解決知識點,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並在全班交流換算的方法,學生的思路可能有多種,只要合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到評價當中。

《千米的認識》教案7篇

第2篇

數學學習要建立在學生的已有經驗上,但這裏的經驗,不單指學生通過活動得到的直接經驗;也包括學生在自己的學習、生活經歷中或從老師、教材及其它媒體中獲得的已有間接經驗。教學中,不單應當重視幫助學生獲得學習數學需要的直接經驗;更應強調激發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經驗,與當前的數學學習建立聯繫,學習數學。在學習“千米”這一長度單位之前,學生已經有了對“米”的感性認識,現在就是要通過實踐預設生成“千米”與米的聯繫。

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感知1千米有多長,我把學生帶到運動場上,藉助體育鍛煉來幫學生鏈接“千米”與“米”。我們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我把學生5人一組進行接力賽跑。在跑的過程中每個接力的'都必須把前一位跑的米數加起來,等5個人跑完,我讓學生彙報他們跑的成績,每個小組都跑了1000米。“像這麼遠的距離就是1千米”,我乘機告訴學生。最後我問:“1000米要跑幾圈?想一想。”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空間,使學習有了挑戰性,強化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給學生自主生成1千米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通過學生頭腦中已有的千米的經驗,我不斷地啟發、引導學生用自己身邊的事物、場景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把1千米與學生習以為常的生活很好地聯繫了起來,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從模糊到精確的動態生成過程。如:如果一個人的兩臂伸開長度約1米的話,那要多少人這樣兩手張開拉在一起才是1千米?

數學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建構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發展數學思維,產生愛數學的情感,突出數學本質,強調活動與數學學習的聯繫與整合,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活動中,生成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在學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動中,有實際動手測量1千米的實踐活動,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長的思維活動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過程中,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在這節課中,學生對千米的認識,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直觀的也有抽象的,重要的是學生真真確確感受到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為今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第3篇

1、引導:同學們,你們在課前找到了哪些有關千米的資料?

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將收集的數據有選擇地板書在黑板上。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走出教室,走向操場,一起去真實體驗i千米。 學生自由彙報課前收集的數據資料。例如:長江全長6397千米,黃河全長5464公里,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1.496億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

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搜集有關千米的知識,感受“千米”這一長度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引導:同學們分組活動,15名同學在跑道上走5圈,5名同學記錄他們走完l千米所用的時間;l5名同學在跑道上跑5圈,5名同學記錄他們跑完1千米所用的'時間。

(1)引導:剛才我們通過走、跑,真真實實感受了1千米的長度,想一想學校與你家的距離大約是多長?從學校出發到哪兒大約是1千米?

(2)引導:從學校出發到人民醫院大約有多長?到圖書館大約有多遠?……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1千米有多長,説一説自己的思考過程。學生結合學校周圍交通圖分組討論交流。

讓學生通過“走一走”“説一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在活動中思考。真實感受了1千米的長度,體會出1千米真的很長。

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去估一估身邊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加深對長度單位“千米”的理解,同時也真實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

第4篇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掌握千米和米的關係。

1.説説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釐米、毫米)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釐米。

師:如果要測量重慶到北京的路程,我們可以選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呢?

3.揭示課題:用米測量太麻煩了。重慶到北京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邊説邊板書)

出示學校操場:這是我們國小的操場,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幾圈是1千米?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小結:半圈是200米,2圈是800米,2圈半是1000米。

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10個)

10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1千米=1000米

全班齊讀一次。(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分)

我們現在一起去運動場上走去,去感受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長。

圍繞跑道進行教學,體驗1米、50米、100米、1千米的長度。

從學校門口到什麼地方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你能説一説你是怎樣知道的嗎?

想一想,你還知道什麼物體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或者是幾千米?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互相判斷其他同學説的是否合理。

在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

第1題,先説一説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再根據題目作出正確的選擇。

第3題,游泳池長50米,遊2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00米,10個100米才是1千米,所以要遊10×2=20個這樣的長度。

第4題,要學會利用1千米=1000米進行單位換算或簡單的計算。

對學生來説,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加以複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儘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當然,學生也並非一張白紙,在平時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展他們的意見,發揮他們的想象,聯繫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概念。

第5篇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

學生回答後,讓學生具體表示一下1毫米、1釐米、1分米及1米的長度。

2、教師説明: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比較大的是米。你們還見過或聽説過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嗎?

教師出示例3的情境圖。(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播放提前錄製好的視頻錄像,錄像中出現路牌標誌)

提出下面的問題:類似圖中的情境你見過嗎?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學情預設:看到上面的情境圖,學生一下子會調出已有的知識經驗,他們會想到周圍的路標。]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解釋路標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麼意思。

教師指出:在計量比較長的路程的時候,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2、出示老師收集到的學校附近的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當地某個標誌性建築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義。

(1)師:那麼1千米的路程有多遠呢?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有什麼關係呢?

同學們都喜歡上體育課,(教師出示學校操場的圖片)學校操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個學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這裏僅以400米為例説明大體教學思路,實際教學時,儘可能用學生身邊的數據),算一算,跑幾圈就是1000米?

教師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較大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就是千米。

教師:同學們上學,有步行的,有騎自行車的,有坐公交車的,還有父母開車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時可以走5千米,騎自行車每小時可行15千米,坐公交車每小時可以行40千米。你們能估計一下從自己家到學校有多少千米嗎?

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並讓學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實際走一走,所需時間大約是1分十幾秒。(注:這個教學環節也可以放到課前進行)。然後告訴學生10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並讓學生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到校門口,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説一説(估)從學校門口到什麼地方大約是1千米?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動,感受1千米的距離。(注:如果條件不允許,此題可以作為課外作業)

教師放手讓學生先獨立填寫,然後讓學生在組內互相説説是怎樣想的。

通過學生回答,使學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個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個1000米,就是5千米。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教學,教師沒有平均使用力量,教學時把重點放在千米的認識上,長度單位間的變換由於學生基本上屬於“教師不講就會”的狀態,所以教師花費的教學時間相對就少一些。]

第1題,是關於物體運動速度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對常見物體運行速度有一定的認識。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再進行反饋。

第2題,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

(1)老師家離學校大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來學校?為什麼?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2)媽媽帶小明坐長途汽車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們早上8時出發,汽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1、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千米,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千米,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千米。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千米。(課後可在父母的幫助下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這些資料。)

[設計意圖:教師在落實了教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後,課末佈置了學生課後實踐調查活動,把學生帶向了研究性學習的行為中,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環境。]

第6篇

我班一共有學生52人。學生雖説在前面已經認識了米、釐米、分米等長度單位,但是“千米”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對於學生來説,建立1千米的表象難度很大。所以,在教學時,我要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新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改造和組織了教學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在發現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在採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感受,環繞着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現,讓學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並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量出l00米的實踐活動,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場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時間? 步行的同學瞭解一下自己從家走到學校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説一説。(米 分米 釐米 毫米)

1米等於多少分米?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1釐米等於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長度。

師:如果要測量民勤到武威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民勤到武威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麼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裏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設計意圖:從測量本地兩個城市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1、引導:對於“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麼 (千米有什麼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長 什麼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有關千米的這些知識,同學們,在你的印象裏,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

聯繫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否具體説説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 ?(可以結合課前瞭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係。)

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先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説一説。(學生能説幾種就幾種)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約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20xx步。

方案五:繞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3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15分鐘。

1、初步估計: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到哪裏大約是1千米學生估計,師生共同評價

2、引導(播放錄像):讓我們跟着攝像機的鏡頭從學校門口出發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長

3、想象:請大家閉上眼睛,跟着老師在腦海裏把這段路再走一遍。

4、體會感受: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麼感覺

師:老師還準備了一張學校周圍的交通圖,你們的桌上也有一張,請你畫一畫,從學校出發走1千米,還可以到哪些地方

第7篇

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是本單元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基礎。千米的長度觀念比較難建立,除了選用教材中提供的資源,教師還應該自主開發一些學生身邊的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對於千米的感受,應將實際感受與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結合起來。教學“千米”時,一定讓學生們實地走一走,知道從哪裏走到哪裏(或往返幾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們初步形成千米的長度觀念。學生形成了較清晰的長度單位的觀念,對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就容易掌握。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8頁例4、例5,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二中的第1—3題。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學、逛超市、乘車旅遊、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驗,這就使得本節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教材通過情境圖,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圖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題。接着,展示學生比較熟悉的運動場400米跑道上運動的場景,目的是讓學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創設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於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直接經驗,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

教學重點、難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製作一塊路標。

學生回答後,讓學生具體表示一下1毫米、1釐米、1分米及1米的長度。

2、教師説明: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比較大的是米。你們還見過或聽説過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嗎?

教師出示例3的情境圖。(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播放提前錄製好的視頻錄像,錄像中出現路牌標誌)

提出下面的問題:類似圖中的情境你見過嗎?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學情預設:看到上面的情境圖,學生一下子會調出已有的知識經驗,他們會想到周圍的路標。]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解釋路標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麼意思。

教師指出:在計量比較長的路程的時候,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2、出示老師收集到的學校附近的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當地某個標誌性建築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義。

(1)師:那麼1千米的路程有多遠呢?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有什麼關係呢?

同學們都喜歡上體育課,(教師出示學校操場的圖片)學校操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個學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這裏僅以400米為例説明大體教學思路,實際教學時,儘可能用學生身邊的數據),算一算,跑幾圈就是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