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鴻門宴讀後感合集8篇 《鴻門宴》觸動心靈,讀後感合輯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3W

《鴻門宴》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事件之一,被譽為古代四大奇案之首,其故事曾經被多次改編成小説和戲劇,深受讀者的喜愛。本文為大家精選了幾篇《鴻門宴》讀後感,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其中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

鴻門宴讀後感合集8篇 《鴻門宴》觸動心靈,讀後感合輯

第1篇

剛剛學完了《鴻門宴》一課,感受頗深,在此淺談幾句。

“鴻門宴”是個眾所周知的故事,也被作為日常用語,廣為流傳。在這個故事中,不只是描述了發生在劉邦、項羽間的一個故事,更是楚漢之爭的分水嶺,表現出劉邦、項羽的種種特點。“鴻門宴”上項羽的失敗令無數人惋惜,卻在其中有更多的歷史必然。

項羽的軍事實力比劉邦強得多,卻沒有在最佳時期幹掉劉邦,後患無窮,這與他們的性格特點密切相關。

項羽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的軍事奇才,他帶領士兵們進入“反秦”的浪潮,“破釜沉舟”,九戰九捷,成就了奇蹟。但也正因為這些,才使得他驕傲自大、草率魯莽。當和劉邦會面時沒有清醒的頭腦,被花言巧語所矇蔽,竟然供出了自己在劉邦內部的奸細曹無傷;更是在宴會上沒有聽從范增的.勸諫果斷的下達殺掉劉邦的命令,使其逃脱,成為後患。

而劉邦恰好與項羽相反,他不但能虛心納諫、隨機應變,更重要的是善於用人。他好像有一種魔力一樣,能讓朋友與之同生共死,為人忠誠。他對項伯就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例子,能將項羽的叔父收買,他的“魔力”真是不小,這也使項莊刺殺劉邦的計劃不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項伯是項羽的叔父,應該站在項羽一邊,而今卻與劉邦“約為婚姻”,其中自有劉邦拉攏相伯之意,但相伯怎麼就不假思索的同意了呢?這不得不讓人懷疑。

但與歷史聯繫起來,這個事情就不難解釋了。相伯是項家僅存的元老之一,是與項羽競爭最有利的對手。而項羽勝利後,權力的分配出現了問題,使項伯感到不公,而劉邦未嘗不是一個強大的外援,那麼投靠劉邦也就不見怪了。

總之,“鴻門宴”的失敗不是某一方面的問題,而是連環性的,值得我們細細研究。但項羽這個悲劇對我們是個告誡。

真是“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啊!

鴻門宴讀後感合集8篇 《鴻門宴》觸動心靈,讀後感合輯 第2張

第2篇

暑假,馬老師讓我們精讀司馬遷《史記》中的“鴻門宴”節,領悟人生智慧。我在文中遨遊了幾十天,隨機應變、能屈能伸的劉邦,優柔寡斷的項羽,忠心耿耿、足智多謀的張良,赤膽忠心、臨危不懼的樊噲…一個個人物形象令人回味無窮。

“鴻門宴”發生在公元前206年,是關於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鬥智鬥勇的故事。劉邦率10萬軍隊駐軍霸上,項羽率40萬精兵駐軍新豐鴻門。劉邦部下曹無傷向項羽告密:劉邦想稱王!項羽勃然大怒,準備發兵消滅劉邦。項伯連夜跑到劉邦營中營救摯友張良,居然敵我不分和劉邦約為婚姻。項伯回來後在項羽面前替劉邦美言,項羽就等劉邦來謝罪。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舞劍保護劉邦。在張良、樊噲的'幫助下,劉邦僥倖逃回軍中,化險為夷。

劉邦尊敬別人,禮賢下士,與戰士們共患難。劉邦善於用人,用他們的長處,戰士們團結一致,獲得最後的勝利。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項伯向他泄漏軍情,他卻不逃跑,建議劉邦禮遇項伯;鴻門宴上殺機四起,他不露聲色叫來大將樊噲。樊噲英勇無畏,持劍盾闖入帳中,指責項羽賞罰不明,殺劉邦是“亡秦之續耳”,令項羽啞口無言。

項羽優柔寡斷,有勇無謀,縱有40萬精兵,也落得四面楚歌自刎烏江的可悲下場。年逾古稀、老謀深算的范增勸告項羽:“劉邦以前貪於財貨,好美姬;現在佔有關中,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野心勃勃,想稱霸天下。”項羽決定派兵圍剿劉邦。然而,項伯給劉邦表功,項羽就變得猶豫不決,終於取消圍剿劉邦的計劃。鴻門宴上刀光劍影,項羽始終拿不定主意,是否該殺劉邦的念頭一直在他的腦海中迴旋。樊噲冒死闖入帳中,項羽看到他英勇無比,不但沒有責罰,反而賜給酒肉。劉邦逃之天天,項羽接受張良的禮物心安理得…

我覺得,劉邦成為漢朝開國皇帝,不僅在於他尊敬別人、隨機應變,還在於他善於知人、用人,真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第3篇

很久以前,西楚霸王項羽已經在我心中樹立了英雄的形象,而當我學習了《鴻門宴》後,他那遠去的頂天立地的背影彷彿更高大了。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項羽,身歷七十餘戰,攻無不克;起兵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他的英勇是無人企及的神話,憑着“擋我者死”的豪邁,手握長劍馳騁沙場,哪怕是在幾千年後,我仍然感到他無人能及的英勇。面對四面楚歌,面對美人自刎在懷,面對兵荒馬亂,他沒有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而是懷着震驚天地的英雄本色,自刎烏江。幾千年來,無數人為他的死而惋惜,但依我看來,他死得有尊嚴,那才是他的氣概,他的本色,儘管生命之花枯萎了,但是花香永世留芳。更何況,他本身就是一個英雄,無論是生的那一刻,還是死的那一瞬,所以當他死的時候,便戰勝了劉邦,也戰勝了所有世俗的目光。

“豎子不足與謀!”范增如是説。當楚強漢弱之時,誅劉邦之機會何止千萬。然而你沒有。“不可沽名學霸王”,毛澤東説你沽名釣譽,我沒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率真與誠信。“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你直言不諱。本把劉邦於兄弟般看待,殊不知劉邦有心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你擁有的是英雄氣概與寶刀大馬,但卻難以戰勝猥瑣劉邦的.丟誠棄信與忘恩負義。寫到這裏,我不禁仰天長歎,唉!然而劉邦不足以與你相比,也不能與你相比。劉邦是君主,一位很工心計善於用將的君主;而項羽,是英雄!一位轟轟烈烈地活着,轟轟烈烈地死去的英雄。因為角色的不同,所以根本沒有可比性,也根本不能相比。而那些一路盲目地貶項揚劉的人恰恰沒有看到這一點。所以,請將所有對項羽的貶低與污辱帶走吧。

第4篇

在所學的《鴻門宴》一課中,作者筆下着重描寫了項羽和劉邦的博弈,然而,在這場決定生死命運的鬥爭中,樊噲在其中起了大作用。

樊噲是一個臨危不懼,沉着冷靜的人。鴻門宴上,劉邦處於危險境地,險些被項莊所殺。樊噲得知情況後,他並不是等待時機,並不是在猶豫,也不是在尋求他人幫助,而是立即帶劍擁盾入軍門,將衞士撞倒在地,披帷而入。他迅速地作出判斷並用一連串連貫的動作為救劉邦贏得了時間。

樊噲是一個忠君的勇士。他臨危赴命,為了保護劉邦,他不顧個人安危直接衝上軍門。在敵人的軍營做這樣的事是需要勇氣的。他在項羽面前毫無懼色,為劉邦説情,從中他對劉邦的忠誠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正因為他是個忠君的勇士,才有了鴻門宴上這一幕,劉邦才能活下來,在日後打敗項羽。

樊噲是一個粗中有細,能説會道而又講理的人。他在項王賜酒中,拜謝項王,吃掉賜的生豬肉等行為都表明了他是個講理的人。他更是個粗中有細,口才極佳的人。他勸誡項王,不亢不卑,一氣呵成,層次井然,邏輯嚴密。而是用秦滅亡的原因類比於項王現在的做法,既使項王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又不傷項王的自尊。這樣的説法更能使他人接受,不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樊噲是一個有勇而又有謀,明白事理的人。劉邦借“如廁”這一藉口趁機逃出來,卻又要回去告辭,怕丟了禮節。樊噲卻説:“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他拉着劉邦便輕裝回營。如果他不這麼説,劉邦回去告辭,指不定就沒有“漢”這個王朝了。正因為劉邦身邊有樊噲這樣通曉事理,有勇有謀的人,他才能成就霸業。

樊噲這個在鴻門宴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人着實令我們佩服。他不僅是位勇士,更是位難得的智士。

第5篇

許多讀者認為項羽是因為在鴻門宴上不殺劉邦而失了天下。我可不完全贊同這種説法。

?鴻門宴》的故事向讀者展現了這樣的具體矛盾:劉、項因爭奪關中產生了不共戴天之仇,軍事力量處於劣勢的劉邦,宴會前,面臨大軍被擊潰的危機;宴會中,又可能遭受殺身之禍。然而劉邦支竭智逞才,隨機應變,轉危為安,變被動為主動,向着他既定的目標跨出了一大步。而事後,項羽卻泰然自若。為什麼一場預料着將要發生巨大變數的暗伏,會如此出人意料地在平靜中落幕?

這,也許就與劉邦、項羽的性格特點有關,劉邦善於用人,把向他告密的項伯很快就籠絡成自己的人,而項羽卻自大輕敵,輕率地對待向自己告密的人。劉邦能言善辯,抓住項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語來哄騙項羽,以滿足其自大的心理。另外加上項羽的“婦人之仁”,我們不得不否認這些因素就是導致項羽悲劇的發生。

然而,性格的差異並不完全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畢竟,當時項羽與劉邦的`經歷和年齡上都存在差異。也許,還要加上個人的志向與認清自我的能力。

據説,有一次,秦始皇出遊,當時的場面是多麼的壯觀。當項羽看到此況時,“彼可取而代也”脱口而出。而劉邦卻感歎一説:“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許,這就已經決定了他們的命運吧。

試想,假若項羽在鴻門宴中殺了劉邦,那誰又能肯定地説項羽就得到了天下呢?即使他得到了,那又能是多久的君王呢?憑他的性格、為人,誰又能保證,他不會失去天下?

不管怎麼樣,歷史已成為過去,後人只能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了!

第6篇

在寒假的第二週,我從《xx》這本書中讀到了一個令我刻骨銘心的故事,叫做《鴻門宴》。

?鴻門宴》主要講了在公元前206年,劉邦、項羽各領一支起義軍隊伍分頭向秦國的首都——咸陽城進發。劉邦率領着十萬大軍奮勇殺敵,很快就打到了咸陽城外,十萬大軍把城堵得個水泄不通,秦王想逃也逃不掉,只好乖乖的打開城門,出來投降,劉邦進了宮。在張良的刺耳忠言下,劉邦沒有像秦王一樣昏庸無能,而是正直的與市民約法三章——殺人者償命,傷人者判刑,偷竊者處罰。而項羽雖然走了遠路,可他帶着的四十萬大軍一路上節節勝利,漸漸地逼近了咸陽城,又來到函谷關前,劉邦的大軍守在門口,不讓項羽進攻,可項羽是個帶兵打仗的將軍,不到一天就攻下了函谷關。晚上項羽的謀士對他説:“劉邦是個有義氣的.人,除了他,才能除後患啊!”於是,第二天,項羽就請劉邦吃宴。劉邦把昨晚張良教他説的甜言蜜語説了一次,項羽聽了想放了劉邦而項莊就開始舞劍,想用此機會殺了劉邦。項羽有些生氣了,讓他們坐下。而此時張良就以劉邦的酒量不好,而藉機讓劉邦逃掉了。項羽放掉了劉邦,反而讓自已的四十萬大軍就此全軍覆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學會去把握時機,如果沒有把握好機會,迎接你的不是成功,而是失敗。

記得有一次吧,學校開展了讀書活動,寫讀後感,我本有這樣的實力,可是我為了偷懶,放棄了這一次的平台,結果評分一結束,班上許多同學得了獎。而我惟有遺憾!

讀了《鴻門宴》之後,我一定要學會把握時機,在學習生活中努力發揮自己的所長所能,爭取把最優秀的自己展示出來。加油!

第7篇

楚漢爭霸,一段雄偉壯闊的歷史故事。時勢造英雄!亂世之下,羣雄並起,一位位英雄各有千秋。項羽勇猛剛毅,劉邦善於納諫,張良運籌唯喔,圍繞這英雄們有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鴻門宴就是鬥智鬥勇的經典。

項羽因劉邦欲王關中而憤怒,便叫劉邦到軍中談話,於是有了鴻門宴這一斗智鬥勇的故事,項羽本應聽從謀士范增的建議殺死劉邦,卻因自己的優柔寡斷而放走了劉邦。於是一步錯,步步錯最後項王在烏江自刎失去天下!

我認為項王最後失去天下並不能完全歸咎於鴻門宴中的不殺劉邦。不耍流氓就已經體現出了項羽的優柔寡斷,不聽他人的.建議,忠告。後來項羽進入咸陽宮殺死秦公子英,放火燒掉阿房宮,四處燒殺搶掠,這與劉邦聽從張良的諫言而約法三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對比就是明星的天平偏向了劉邦這一方。後來四年的楚漢爭霸劉邦身邊的謀臣武將越來越多,實力越來越強大;項羽因殘暴使自己的親信越來越少實力也隨之消弱最後自刎失去天下假若項羽在鴻門宴中殺死了劉邦,這樣項羽會越來越恣意嬌縱,失去競爭者,這樣項羽原來的雄心壯志也會慢慢消沉,最後變成一位桀紂之君。即使項羽依靠武力征服了全國,也會像暴秦一樣二世而亡不會長久留存。所以不管項羽的武力多麼強大,天下都不會在一位暴君手上流傳百世千世。

讀史可以明志,通過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除了讓我們大飽眼福之外更重要的可以學會許多品質。在鴻門宴這一故事中,我學會了如何鎮定自若的面對危險,也知道了要善於接受他人的建議做事果斷堅決。

第8篇

談到楚漢之爭,最出名的不外是鴻門宴,《鴻門宴》敍述的是項羽,劉邦共同滅亡秦國之後,范增見劉邦有毒霸天下的新,因此舉辦了暗藏殺機的宴會,這個宴會就是著名的《鴻門宴》

項伯—一個被長期忽略然卻在鴻門宴起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他通知了張良,項王對他的不滿以及起來殺意,才讓他有機會逃走。

張良——劉邦的智囊袋,然劉邦卻不能給予他足夠的信任,連劉邦想獨霸天下的目地都不曾告訴過張良,但張良卻不記前嫌,是他通知了張良,是他為張良出謀劃策,是他在劉邦獨自一人逃走時,鎮定自若。

項王——唯我獨尊,目光短淺,毫無心計,他的智囊袋范增告訴他,劉邦有獨霸天下的`心,一開始項羽很生氣,且對劉邦起來殺意。然而卻因為劉邦上門謝罪,而原諒,范增多次示意劉邦,項羽置之不理,項羽的唯我獨尊,不善用人是導致他死亡的原因。

范增——項羽的智囊袋,他説一個老奸巨猾,洞察敏鋭,是他最先察覺到劉邦的霸心,他勸説項羽殺了劉邦,劉邦心軟放過劉邦,導致最後被殺。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多麼威風,多麼不可一世,但因為與劉邦爭天下,最終落個自刎烏江的下場,歸根結底,都是他唯我獨尊,猶豫不決的性格讓他在鴻門宴上錯失咯刺殺劉邦的絕好機會,就這樣,一個錯手可得的江山被他拱手送人,多麼可悲啊?

項羽之所以失江山,劉邦之所以得江山。都是因為個人性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最後在烏江自刎,劉邦因為他的性格,讓他廣招賢士,統帥三軍。

項羽,我崇拜,只是英雄短命。劉邦,我尊重,他們創造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