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如何和孩子的老師溝通3篇 親近,在家教育:孩子老師溝通祕籍。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13W

本文主題是如何與孩子的老師進行有效溝通。與孩子的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對於家長來説非常重要。本文將介紹一些實用的技巧和策略,幫助家長與老師建立密切聯繫,共同關注孩子的學業和發展。通過有效的溝通,家長和老師可以互相瞭解,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

如何和孩子的老師溝通3篇 親近,在家教育:孩子老師溝通祕籍。

第1篇

1.老師最不喜歡家長説的話是孩子我交給你了,你就該説説,該罵罵。

第一,孩子不是老師的,是家長的,你可以隨便説罵,老師沒有這個權利;

第二,全班數十個孩子都交給老師,老師管的過來嗎?第三,家長這句話看似客套,其實有點推卸責任的意思。

2.老師最不喜歡的家長是自己在那兒不停地説,不讓老師插嘴,或者讓老師感覺家長似乎全身心付出了,而把所有的不好都推給老師,家長沒有半點責任。

給老師打電話,家長很想和老師溝通,先開始説孩子的不是或者説自己為了孩子做了什麼,這樣老師成了聽眾,根本起不到溝通的作用,更解決不了問題。

3.老師最不喜歡聽到家長説“責任全部都是老師和學校的”——無論孩子遇到什麼事,都是老師沒教育到位,學校沒做到位。

家長有自己的喜好,有的會從感覺上對老師有成見,他們會帶着有色眼鏡看待老師,然後就會人為地認定一些問題的出現和處理都是老師的原因。

比如一開始入學的時候,家長都希望是老教師或者嚴厲的老師當班主任,感覺這樣會對孩子好,但是一段時間後,就會聽到家長抱怨老師過於嚴厲,這就是主觀認定,而非客觀判斷。

如果老師嚴厲了涉及到自己孩子問題的時候,家長會規避自己的責任,先挑老師的不是。老師其實也挺冤枉的。

4.老師最不喜歡的就是總是打聽各方消息然後質問老師的家長。

現在網絡極其發達,教育教學工作極為透明,家長們中各種消息很多,家長們的疑問一個接着一個。

如果看到某個名冊或者名單沒有自己的孩子,家長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急於找老師要説法。即便通過這個途徑瞭解一些信息,想和老師溝通,也要講究策略,不能太莽撞行事。

5.老師不喜歡急於求成的家長,這些家長過分強調分數和名次。

分數是衡量學生的標準之一,但是同樣是60分,含義也完全不同,有的60分可能意味着剛剛及格,有的60分對學生可能是很高的分數,因為題目的難度不同、學生的基礎不一樣。但有的家長看到分數就着急,不會冷靜分析,着急找老師。

還有的家長特別希望老師給自己孩子開小灶,充分關注自己的孩子,家長心情可以理解。

其實,正確的做法是鼓勵孩子自己去問問題,因為只要老師在學校,他就有義務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而且老師不會拒絕孩子的提問。

好學生,基本上每天追着老師問,不懂就問,抓緊在學校的時間。

老師特別希望孩子得了多少分,家長都可以接納,然後讓孩子自己説説成績的排名或者整體的狀況,而非僅憑數字説話,多一些讓孩子思考的機會。

在與老師溝通之前,一定要先和孩子有很好的溝通,瞭解好多信息,然後再和老師溝通,這樣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和老師就某個問題進行單獨交流。

其實,老師非常希望瞭解孩子們回家後對學校的印象、對老師講課的印象是什麼樣,這樣便於他更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

2、在習慣養成方面,老師只承擔了孩子成長20%的任務

其實,在習慣養成方面,老師和學校只承擔了20%的教育教學任務,而非100%,更多的東西需要家長,而且大量的東西需要家長,尤其是國小生,老師需要家長做大量的行為規範的輔助培養工作。

有個孩子剛上一年級,老師會寫一些比較上綱上線的問題反映給家長,比如上課問題,考試的問題,寫作業的問題,都很嚴重,朋友特別擔心老師針對孩子,對孩子不好,想諮詢一下該如何處理。

第二,要明白一二年級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老師的要求雖然看上去有些過,但是對孩子嚴格要求,比如老師會要求書包如何擺放,考試如何做,寫作業必須用尺子,必須寫字怎麼樣,這些就是在規範孩子。

一是上課老師一目瞭然,二是讓孩子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而這些都是潛移默化的。

包括考試,很多孩子坐不住,他很容易就會在考試中無意識的東瞧西望,老師會口頭警告不要作弊,但實際上是不需要把這樣的行為上升到道德層面,從行為規範的角度教育孩子即可。

所以,在和老師溝通之前,要找自己孩子的問題,從而和老師一起糾正孩子的問題,讓孩子能夠形成良好的素養和習慣。

如何和孩子的老師溝通3篇 親近,在家教育:孩子老師溝通祕籍。 第2張

第2篇

在和老師溝通的這件事上,家長的態度更是決定一切。

作為中國家長,我們肯定是一切為了孩子,這一點上全世界人民都比不過我們。可是當面對的是外國老師時,如果自己的態度非常的保守且被動,或者是非常的自我和封閉。那麼跟老師的溝通在開始前就有很大的障礙。

我的經驗是,在學期一開始就跟老師單獨進行一次交談,可長可短(哪怕語言不太靈光),讓老師瞭解孩子大概的家庭情況,更重要的是家長的態度。

在這次交談中,家長可以大概的把孩子的生活狀況,生活背景,性格特點,優勢劣勢都簡單的跟老師溝通下。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簡單的交談了解一下這個老師的性格特點,是開朗外向還是內向保守?家長了解這些情況可以有的放矢地準備接下來的溝通安排。

所以,不要忽略這個簡單的溝通,如果家長的態度是願意跟老師溝通、跟老師開誠佈公的交談、互換有關孩子的信息,這也是協助老師的工作,當老師的沒有不願意的。

還有一點是如果孩子感到老師和家長的態度是一致的,那麼他們就會有更強的是非意識,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法國的學校每年在開學期間有個家長會,這之後的見面都是取決於孩子們的情況。

我的經驗是,學期伊始跟老師見一次面,學期1/3再見一次。

除此之外,每天送孩子上學、接孩子放學時也時常的跟老師打個招呼,以便及時與老師溝通需要家長協助的問題。如果人在海外的家長感到有什麼差池是不明就裏的,那麼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跟老師通曉。

老師與家長的見面會給孩子們一個提醒,大人們是統一戰線的,他們經常互通消息,所以作為小同學,應該意識到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以免大人們見面時會談論出比較沉重的話題。

法國的老師可能並不那麼親切,但是大多還是很敬業的。所以從任何角度來説,我們做家長的對老師都應該是滿懷尊敬的。法國每個班級班額30個學生是上限,貌似不多,但是想一下他們的養育理念是“不要懼怕表達和爭論”,國訓是”自由、平等和博愛“,所以在這些大方向的引領下,每個人在集體裏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自我”,這種情況下,老師想把一天天的內容進行順利真的不容易,説簡單些,這些孩子很難教。

所以,我從來都是對孩子們説老師的辛苦和不易,我從來不會守着孩子説老師的不是,更不會評説老師的作業給得太多了這樣的話。

學校是孩子們的第一個社會平台,跟老師友好而信任的相處是非常重要的。上學期結束,我和兒子女兒一起親手給班主任們做了餅乾,兒子只有一個班主任和一個生活老師,而女兒不光是給二年級的老師,一年級的老師我也提醒她要給。雖説外國人不會強調“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們會尊重老師的人、尊重老師的勞動。畢竟有了尊重作為前提,一切都會比較容易進行。

我們既然把孩子交給人家了,那麼我們就應該選擇相信老師,相信老師的方法。

我説的不是迷信,不是所有事情面前都沒有自己的判斷,而是在經過判斷之後,能夠公平而客觀的看待實際情況,從而做出積極的消化和回饋。

順順的班主任是一個非常愛留小紙條的老師,雖然還沒有給他留過條子,可是能看出她是一個凡事都愛較真、又有些挑剔的人。記得有一次,我送小二去上學,孩子因為高興上學所以蹦跳着進入教室,我平日裏對孩子在公共場合的行為習慣要求的挺嚴的,而那天我確實覺得沒什麼過火的舉動,但是他的老師在教室門口迎上去説了句:你要靜一點,你現在進入教室了,知道嗎?要靜一點。還有,你跟我問好了嗎?進門第一件事要問好,知道嗎?

她説的道理都對,可就是方式太生硬、語氣太冷酷,讓我不禁想起其他家長對她的評價:吹毛求疵、求全責備。

我當時真想進門跟她問問情況,可是轉眼看到小二,兩眼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話,並且點頭認可,説明他是接受老師這種方式的。

是呀,不能説孩子年齡小就可以為所欲為的。上學的一個重要學習內容不就是學習接受嗎?接受集體生活的節奏,接受集體生活的規矩,接受管理者發出的指令,接受暫時離開媽媽爸爸視線的時間,接受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更包括接受來自老師的批評和教誨。

五、當有話要説時,一定注意措辭和説話的時機

我覺得好多情況下,人與人之間溝通地不順暢是因為説話的方法、措辭的方式以及説話的時機不對。

話説上次看到老師那麼嚴苛的對待小二,我的心裏咯噔了好久,雖説當時我説服了自己接受了眼睛看到的畫面,可是我始終覺得我需要説些什麼。

我找了一個週五的清晨,沒有多少家長圍着老師的時間,非常輕鬆地問老師小二平日裏的行為習慣等等問題;這個對話是個引子,是非常感情用事驅使下的對話。

老師説了些順順的優點和特點,能看出來,老師對順順各方面的情況很滿意。

我順着她的話説下去:順順畢竟是個男孩子,有時一興奮了就會手舞足蹈的,也不知道是否會給您添餘外的負擔。那天我看他進門四腳朝天的,也沒有跟您打招呼,您把他攔住了,還非常認真地對他講解了在教室裏的規矩和見到老師要問好的重要性。這樣他記得就很清楚,對吧?

老師可能沒料想我那天看到了這一幕,聽我説起時一愣,之後緩和地笑了笑説:是呀,我們這個教室建材結構很特殊,如果孩子們每個人都發出稍大點的聲音,迴音特別的大,所以為了不影響其他的小朋友,我要求大家只要進了門就只能靜靜地走。

我想,如果我不是用這個時機、這種方式跟老師輕鬆地聊起這個話題的話,很有可能就是一個老師覺得家長挑剔、家長覺得老師苛刻的結果;但是換了一個溝通方式,我不但瞭解到老師的苦衷,從而理解了老師的立場,並且也給老師提了個醒,告訴她家長也有自己的渠道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

我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學生家長,就是一個對孩子的事比較上心的媽媽。我深知跟老師溝通順暢、有效的重要性,也知道作為外國媽媽的我們有很多的挑戰要面對。但這樣的事就是靠心思和時間的。老師也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外國家長,只要家長的心意足,老師肯定會願意配合。

第3篇

如果孩子能在父母與老師之間感受到一種積極良好的關係,那麼他們在學校的學習態度就會更積極。

1.與老師當面溝通效果最好,有時一次溝通不夠,還可以多幾次。當然,除了當面溝通,還可輔以打電話、發短信、qq留言、e-mail等其他溝通方式。

2.平時家長不妨隔一兩個月和老師溝通一下,但和老師交流要注意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3.遇到重要的問題,最好先和老師預約一下時間(突發事件例外),並大概説明一下溝通內容,做到有的放矢。

4.交流時可以瞭解孩子在校的綜合表現,如學習態度、體育鍛煉、參加活動情況等等,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反饋給老師。但不要把孩子的學習成績作為溝通的唯一內容。

5.積極參與學校的活動。學校經常組織活動,其中也有需要家長參與配合的。

家長與教師的交流,都要先對雙方進行正確定位:是朋友而非敵人;是協作者而非僱傭者;是責任共負而不是互相推諉。正確定位之後,心態自然就會趨向冷靜、理智;理智的交流,就不會因孩子在校遇到問題而憤然偏激。

有些家長給老師打電話時,經常喜歡這樣開始問話:“孩子是不是上課搗亂啊?不專心聽講啊?有沒有不好的表現啊?”

於是,老師會有一個印象,認為這個家長比較關心孩子表現不好的方面,他的潛意識裏就會關注你的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從此,老師總是有意無意地注意孩子的錯誤。孩子精神緊張,越緊張容易出錯,越出錯越被批評……家長本來出於好意打的電話,卻適得其反,害了孩子。

正確打電話的方式應該是誘導性的:“老師,您真是費心了,我們孩子很喜歡你講的課。我想了解一下,在您的教育下,我的孩子在學校表現得怎樣……”老師就會意識到這位家長關注孩子的進步。這樣,老師就會經常注意你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孩子發現老師欣賞他,他會更樂於上學,樂於讀書上進。

四、開家長會時儘量不要接電話、打電話

開家長會時,應該將自己的手機關閉或調成靜音模式。因為這段時間是屬於你的孩子的,家長應該專心地開會,而不應常常干擾,更不能分散老師的注意力。家長朋友們,溝通可以消除誤會,溝通可以達成合作,溝通可以促進工作,溝通可以帶來收穫。

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路途上,就像是司機問路,為了找尋教育孩子的方向,我們希望同老師的交流,如同撥開雲霧見青天,這就需要我們拿出真誠,主動和信任。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是教育的一部分,伴隨着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老師在成長,家長在成長,孩子也在成長。

多理解,多尊重,多溝通,目的只有一個: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