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所見》教案7篇 《目睹》教程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73W

本教案以中國文學經典作品《所見》為主題,旨在引導讀者深入探索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節發展以及主題思想。通過精心編排的教學內容和活動設計,幫助讀者提升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促進思維和情感的交流。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能從中獲得豐富的閲讀體驗和啟發。

《所見》教案7篇 《目睹》教程

第1篇

1、認識“所、牧、捕、蟬、閉、立”6個生字,會寫“童、立”2個字。

課前聽音樂、看圖片,交流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1、師:剛才我們聊了同學們看見、聽見了什麼,這是同學們的“所見”,老師看見同學們坐得端端正正,聽同學們回答問題聲音響亮,這是老師的“所見”。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古詩,詩的題目就叫——《所見》。

2、板書課題。指名讀,讀準“所”的平舌音,再全班齊讀。

3、這首詩是清代一個著名詩人寫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板書:袁枚),正音“枚(méi)”。

師:那詩人袁枚的“所見”又是什麼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02頁,藉助拼音自由讀一讀古詩,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

所(suǒ)見(jiàn) 牧(mù)童(tónɡ) 捕(bǔ)鳴(mínɡ)蟬(chán) 閉(bì)口(kǒu)立(lì)

(3)去掉詞、讀生字。師:請同學們來認識今天的生字寶寶。男、女賽讀。

①所:分析字型,“所”字左邊的偏旁是“户”的變形,表示與房屋建築有關。

③蟬:課件展示圖片,簡單介紹。俗稱“知了”,屬於昆蟲類,雄性的腹部有發聲器,會發出叫聲。

3、二讀:讀通詩句。師:調皮的生字寶寶回到詩中,你們還會讀嗎?注意讀流利。

4、三讀:讀出節奏。師:中國古詩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節奏感、韻律美,所以,要把古詩讀好,不僅要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還要讀出節奏。下面聽老師讀一讀。(課件出示:畫好節奏線的古詩句。)(點名讀、齊讀)

交流,讀詞,貼生詞卡片。如:牧童、黃牛、林、鳴蟬

(1)“鳴”左邊一張口,右邊一隻鳥,根據字型,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嗎?(生:鳥叫)這裏是指誰叫呢?(生:蟬叫)這就是“鳴蟬”。

(2)預設學生沒有説到“林樾”。師:觀察插圖,圖上還有什麼呢?(生:樹)找找詩中哪個詞有樹的意思。(生:林樾)對,這兩個字的.部首都是“木”,説明與“樹木”有關。一棵樹叫林嗎?密密麻麻的樹,一棵挨着一棵,形成了綠色的樹蔭,這就是“林樾”。

瞧!一個牧童騎着一頭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來了,這就是—牧童騎黃牛。牧童天天放牛,和牛可親了。他騎在寬厚的牛背上,搖呀搖,晃呀晃,那感覺怎麼樣啊?(生:開心、快樂、自在、悠閒)

請同學們把自己想像成小牧童騎在牛背上,讀出“騎”牛自在、悠閒的感覺。

小牧童騎着黃牛,慢悠悠地走着,走進了什麼地方呢?(生:樹林裏)

那樹林會有什麼呢?(生:樹、草、花、蜻蜓、蝴蝶)

看到這樣的美景,小牧童的心情會怎樣呢?(生:歡快、高興)

(生:響亮)從詩中哪個詞知道他的歌聲響亮呢?(生:振)

這就是—歌聲振林樾。請同學們讀出歌聲的響亮。他的歌聲這麼響亮,連樹上的葉子也聽到,它們一片一片把歌聲帶到更遠的地方,歌聲在樹林間迴盪。請同學們再讀讀,讀出歌聲的迴盪、悠長……

正當小牧童唱得高興的時候,樹林中另一個天才音樂家也高聲唱了起來,你們聽,它是誰?(生:蟬)

它的歌聲多麼得意呀!看看插圖,小牧童這時有什麼表現呢?(生:呆了、愣住了)

對,這就是—意欲捕鳴蟬。小牧童非常想捕到這個鳴蟬,請同學們讀讀,讀出想要捕蟬的緊張、急切。

從唱歌到閉口立,這個動作變化快還是慢呢?(生:快)

這就是—忽然閉口立,請同學們讀讀,讀出停止歌唱的迅速。

既然是停止歌唱,我們還要讀出安靜、無聲的感覺。再讀讀吧。

7、多可愛的小牧童啊!這一切看在詩人的眼中,於是詩人把一切都寫進了詩中,讓我們也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吧。接下來,通能老師黑板上的提示,試一試,能不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呢?(自由背、個人背、全班齊背)

8、古詩不僅讀起好聽,唱起也很好聽呢!下面我們跟隨音樂一起來學唱歌曲《所見》吧。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怎樣才能把它寫好?要注意什麼?誰來給大家提個醒?

(2)看老師寫,同學們伸出右手食指在桌子上書空。

(3)在自己的田格本上寫一寫,每字寫一行。(教師巡視)

這首詩的作者袁枚,又叫隨園老人。他的作品大多寫對日常生活的感受,風格清新自然,語言通俗流暢。下面老師向大家推薦一首。(老師帶讀)

《所見》教案7篇 《目睹》教程 第2張

第2篇

知識技能:1、掌握本詩的生字、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3、學會藉助註釋理解詩意,在此基礎上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過程方法:1、反覆朗讀詩歌,培養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2、讓學生展開想象理解詩句並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3、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反覆朗讀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1、詞語積累。2、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3、通過誦讀悟詩情。

教學難點:1讓學生藉助註解、理解詩意。2、通過誦讀體會詩人在詩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

孩子們,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季)在這個季節最容易激發文人墨客的詩興,古人給我們留下好多詩篇。你們知道哪些寫秋天的古詩?快打開記憶的閘門找一找。(《山行》,《贈劉景文》)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寫秋天的古詩,希望孩子們喜歡。板書課題《夜書所見》

你瞭解作者嗎?讓他穿越時空來給我們做一下自我介紹吧!

1、初讀古詩,用筆圈出詩中的生字、詞語,並畫出詩歌的節奏。

詞語:書、見、蕭蕭、寒聲、動客情、知、挑促織、籬落。

1、孩子們,詩歌的文字高度凝練,一字、一詞、一句話就會呈現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請孩子們再讀詩歌,邊讀邊想,把自己讀到的畫面描述出來。試用“讀了這首詩,我彷彿看到了------------,聽到了----------,我是從詩中---------讀出來的”句式説話。讀完同桌之間交流。

好詩我們要反覆朗讀,理解詩意,才能更好地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3、男女生互讀,思考:這首詩寫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1、讀一首好詩如聆聽一首美妙的樂曲,讀一首好詩如欣賞一幅優美的畫卷,讀一首好詩如與詩人促膝交談。好詩就讓我們把它背下來,珍藏在記憶深處。孩子們,快快背下來吧,看看誰是最強大腦!

1、背誦《夜書所見》2、預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第3篇

.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麼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這首詩。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4.藉助字典和詩後註釋,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之處。

1.老師範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兩個問題句詩的意思。

2.學生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各自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老師重點點撥理解:(放映第六章幻燈片,畫面飛入正確答案)

答案二 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教後反思:中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重視指導學生感受詩的內容,充分領悟詩人的情感,然而詩的語言是濃縮的精華,加之詩人的創作背景學生根本無法體驗。所以,不能單單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應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進行感悟。

在本節課教學時,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1、自己正確讀古詩,注意詩的節奏、韻律;2、理解詩歌意思是體會感情的前提。讓學生藉助註釋、幻燈片圖畫自己理解詩意;3、藉助cai課件體會詩情、詩境。4、拓展閲讀,用cai課件呈現意境相近的古詩,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做到獨立思考,激烈討論,彼此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在自己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悦。

第4篇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1.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1.提問: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一首杜牧的關於秋天的詩,同學們還記不記得? 全班背誦杜牧的《山行》(注意“行”的讀音)

2.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也是一首與秋天有關的詩,請同學們打開書。

2.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查查有關葉紹翁的資料,誰能把你查到的資料跟大叫説一下?

“書”是“書寫”的意思,“夜書所見”是指在夜裏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2.指名讀古詩,正音。(教師相機教授多音字“挑”。)

1.請同學們快速的讀古詩,用筆把詩中描寫的景物、事物及人物勾畫下來。

詩中的①②③④與下面註釋中的①②③④是相對應的,註釋是幫助我們讀懂詩句用的。 b.學生利用註釋解釋詩中詞語。

“蕭蕭”指風聲,“梧葉”是梧桐樹的樹葉。蕭蕭的秋風把梧桐樹的樹葉吹落了,給人送來了一種寒冷的感覺。

b.為什麼詩人要成自己是“客”?(遠離他鄉,孤身在外,就像在他鄉作客一樣)

江上的秋風讓葉紹翁覺得格外的寒冷,孤身在外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家鄉的親人。

學生思考,教師引導。(思念家鄉,心情愁悶孤獨。)

三、四句古詩應當顛倒過來看,古人有顛倒詩句的習慣。

“夜深”指夜幕降臨的時候,“籬落”指籬笆,“知”指猜想、推測,“促織”指蟋蟀。夜幕降臨的時候他忽然看見籬笆外面有一盞燈亮着,他猜想可能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回憶童年,心情親切悲傷舒緩。)

葉紹翁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秋天的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他思念親人,思念家鄉,心情非常愁悶,雖然兒時的回憶讓他感到幾分親切,但思念家鄉的感情仍然濃烈,於是他便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詩,《夜書所見》。

另外還有一首詩和我們今天學習的這一首在題目上有點相似,只多了一個字。

第5篇

2、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説説古詩的大概意思。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1、我們以前學習過哪些描寫兒童的古詩,指名背誦。

?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説説你看到了什麼嗎?

1、明確初讀要求:(1)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2)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3)讀懂句子,學會提問。

並想象詩句所表現的畫面,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1、學生齊讀全詩。(4人組內合作朗讀)指名1號做朗讀彙報。

2、在4人組內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3、全班交流。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

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

b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麼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裏迴盪。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説説第二句話的意思。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説一説嗎?(小組合作完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裏迴盪。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5)多美的一首詩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配上音樂)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1、學完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捕到蟬了嗎?小小組裏討論一下,試着編一個故事。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學習古詩最關鍵的是體會詩境,而在體會詩境之前,先要學生正確理解詩意,如何幫助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在古詩中所要抒發的思想感情呢?我嘗試着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抓住詩眼,挖掘詩的內涵。每首詩中總有其精華所在,抓住這些精彩的詩句,讓學生讀懂讀透這些詩句,無疑能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比如在《尋隱者不遇》這首詩中,我就抓住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這一關鍵詩句,通過對比體驗,使學生感受到詩人在這首詩中所要抒發的思想感情。

二、展開想象,領會詩的意境。對隱士遊蹤不定,無羈無絆生活的讚歎,是詩人賈島在古詩《尋隱者不遇》中所要抒發的情感。如何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意境呢?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展開合想象,以此體會隱士的自由自在,自得其樂。

三、結合實際,補充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知識面。這兒的結合實際既指結合教材的實際,又指結合學生的實際。例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就分別穿插了:有關賈島的典故《推敲》,賈島的另一首絕句《劍客》,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6篇

2、在反覆誦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薰陶,培養想象力。

4、培養學生閲讀故事的興趣和能力,激發對祖國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

在反覆誦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薰陶,培養想象力。

2、這美麗的樹林引來了一位大詩人,他是清代的袁枚,他在這片樹林裏悠閒地散散步。散着散着還散出了一首詩呢,我們來看看他寫的題目——所見(指名讀)

1、“所”是生字,但很常見,相信很多小朋友已經見過了,告訴大家你在哪兒見到過?給它找找朋友。(注意平舌音)

2、“所見”就是所見到的,那袁枚大詩人見到了誰?自己讀這首詩,仔細找找。

4、這個牧童做了什麼事讓袁枚大詩人那麼感興趣呢?再讀課文,找一找,還要圈出剩下的4個生字,重點記一記。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會看到什麼?看到這樣,他會禁不住想幹什麼?(會想放聲歌唱)

我們來看看詩人是怎樣寫出牧童的歌聲的',找出來讀一讀

“林樾”兩個字都是什麼偏旁?木是表示什麼的?所以林樾就是……

“林”不但是木字旁,而且又拉來了一個木做夥伴,這説明“林”表示的地方樹木怎麼樣?比如説樹林,竹子多叫——竹林,高樓多叫——高樓林立。林還有什麼朋友?

那怎樣才能寫好這有兩個木字的林呢?範寫——描紅——自己寫一個

這個“振”雖然在中間,但這是古人的寫法,我們得放在林樾的後面,理解成在樹林裏迴盪。

牧童的歌聲迴盪在樹林裏,林子裏的鳥都聽得到他的聲音。他的歌聲真響亮!你什麼時候也會放聲歌唱?猜猜他為什麼會那麼開心?

小牧童看到藍藍的天、綠綠的樹、青青的草,紅紅的花,風景真好,心曠神怡地讀

c、詩中所指的蟬在哪裏?一棵高高的大樹上躲着一隻小小的蟬,牧童怎麼知道這棵樹上有蟬的?它老鳴叫所以詩人叫它“鳴蟬”。

牧童知道這樹上有蟬,這蟬可以玩,可以做藥,還可以賣錢,當然想把它(捉來),這裏沒有用捉,用的是……(捕),捕和捉是近義詞,用什麼“捕”,所以用提手旁,我説捕——我説放

奇怪,牧童在放聲歌唱,又沒大聲喊:我想捕蟬了!詩人是怎麼知道的?

(指“閉”)這是什麼字?什麼結構?誰來做一做閉口的動作(先唱着歌,聽口令閉口)

看小朋友的樣子,不但閉了口,而且站直了,這叫“立”,給“立”找朋友

像他這樣的就是“閉口立”,那書上的牧童就是這樣嗎?(注意眼睛得朝上看)誰來邊做動作邊讀“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注意“閉”先寫門再寫“才”,“立”要站直,最後一橫最長。

瞧,這位牧童會騎黃牛,會讓自己的歌聲迴盪在整個森林,會忽然閉口去捉蟬,多可愛呀!所以詩人回到家馬上就把他記了下來,詩人是想把他告訴家人呢,誰來當詩人朗誦一下?(告訴朋友)自由讀——指名讀——齊讀——背誦

學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是個怎樣的人?(懂事,可愛,活潑)

?〈課堂作業本〉〉填寫後三句。先背給同桌聽,再寫

第7篇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説説古詩的大概意思。

3、憑藉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藴美。

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生字詞卡片、背誦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課件、音樂

2.學習《尋隱者不遇》,體會詩人尋隱者未遇的悵然心情。

3.學會生字遇,言,理解遇,言,只,深等字在詩句中的意思。能説出全詩的意思。

①全詩共提到幾位人物、圖中人物分別是詩中提到的誰?(3位。作者和童子)

針對老師提出的思考題,對古詩的內容有初步的認識。

2、學生先自己理解古詩,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和同桌一起討論交流。

通過朗讀,體會古詩的意境,藉助譯文,理解古詩,體會作者的情緒變化:滿懷希望失望一線希望徹底失望,並想象詩句所揭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進一步體會古詩主旨。

松下問童子:我在一棵松樹底下向一個小男孩問訊。(童子:男孩,這裏指隱者的書童和弟子。)

只在此山中:(師父他)就在這山林中。(只:就;此:這)

雲深不知處:山上雲霧重重,不知他在什麼地方。(深:重重;處:地方)

③賈島是位著名的詩人,他的朋友想必也是位極有才華的人,為什麼他不去做官,卻寧願在山裏採藥,過這種隱姓埋名的生活呢?(對社會、對官場不滿)

讀詩句,先説説自己的理解。然後相互交流學習,感悟詩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