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實用的科學教案彙總4篇 「科學教案全能指南:提升實用技巧,助你成為文輯翹楚!」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2W

本文為您精心整理的實用科學教案彙總,這裏匯聚了一系列實踐經驗豐富的科學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案例。無論您是教師還是家長,這些簡潔明瞭的教案將幫助您更好地引導孩子學習科學知識,並開啟他們對科學世界的好奇心。讓我們一起走進科學的世界,探索探索吧!

實用的科學教案彙總4篇 「科學教案全能指南:提升實用技巧,助你成為文輯翹楚!」

第1篇

?蹺蹺板》一課是青島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常見的力》的第三課。“遊戲”是孩子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而“蹺蹺板”這一活動更是孩子們樂於參與的。教材從引導學生回顧玩蹺蹺板時的發現入手,引領學生提出問題,進而利用槓桿尺“想辦法找平衡”。使學生在動手中尋找槓桿平衡的規律。

1、能用觀察、體驗和已有知識經驗對槓桿尺平衡作出假設性解釋;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認識槓桿尺平衡規律。

2、學會在遊戲中合作交流,善於提出和發現問題;關心人們運用槓桿原理的技術成果,樂於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

3、知道槓桿平衡的條件,瞭解天平的主要構造,瞭解生活中的平衡現象。

師:看過這段資料後,你們有什麼發現嗎?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嗎?

3、師: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蹺蹺板平衡的祕密。(板書:蹺蹺板)

1、師:請看,這是一個特殊的蹺蹺板,它叫槓桿尺,這是底座、豎杆、平衡尺,仔細觀察槓桿尺,大家有什麼發現?從中間往左數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 格,從中間往右數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左邊第一格和右邊第一格到中間的距離是一樣的,那麼左邊第4格和右邊第4格到中間的距離也是一樣 。這是鈎碼,它可以掛到槓桿尺上。我在左邊第一格掛1個鈎碼,有什麼現象發生?(左邊沉下去了)看到這裏,你有什麼想法?你想怎樣做?其他同學的想法和他一樣嗎?好,你來試一試,如果成功了,給他點掌聲好不好(鼓掌),現在我把他的'方法記錄在槓桿尺圖上,貼到黑板上。

2、師:剛才,我們演示的只是一種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祕密,僅靠一種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們還想怎樣玩,使槓桿尺平衡呢?

學生自由發言,如實驗中要做好記錄,教師予以鼓勵。

3、師:同學們使槓桿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讓我們按自己的想法使

桌上的槓桿尺平衡,注意兩點要求:一是小組要分工,要有操作員、記錄員、彙報員、問題員,問題員可以隨時提問題,讓操做員講一講為什麼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槓桿尺可以放到一邊,別亂動。開始做吧。

(師巡迴指導,督促學生做好記錄,問是怎麼想的,為什麼平衡?兩邊比較,兩邊掛一樣多鈎碼會怎樣,兩邊不一樣多時會怎樣?)

4、師:同學們找到這麼多平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讓我們以自己喜歡的方法交流一下,可以拿着平衡了的槓桿尺作介紹,可以展示你的槓桿尺圖,誰的玩法有趣,我們就把它貼在黑板上。

(學生在實物投影前介紹,教師提問“你怎麼想的?”“一邊一個還可以怎樣掛”“大家看他畫得對不對,誰畫這種玩法的圖了?”“有沒有一邊掛兩個的嗎?” “誰能給他提問題,誰來補充一下?”等,適當進行鼓勵性評價,如“你的想法真奇妙,還有別的掛法嗎?”“你的掛法還挺複雜呢?有沒有用很少的鈎碼讓它平衡的?”)

5、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6幅平衡圖,你們有什麼發現?你們覺得哪些槓桿尺的平衡很相像?(學生彙報)

師板書:一樣多(重)一樣長(格),平衡;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平衡。

6、師:如果一樣多,不一樣長能不能平衡?(可以演示一下)

(師生討論分析第二類為什麼能平衡?總結出掛的多的一邊離中間近,掛得少的一邊離中間遠;重的一邊離中間近,輕的一邊離中間遠。)

師:同學們,平衡現象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你們瞭解多少?

學生自由交流,如人們利用平衡現象發明了秤、天平、體重計;挑水時扁擔放到肩部中間;起重機吊起重物而不倒;走鋼絲的雜技演員做動作時要保持平衡等。

(四)自由活動:玩“蠟燭蹺蹺板”,並説出其中的道理。

1、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哪個同學表現最好?你覺得自己表現怎麼樣?除了你們小組之外,還有哪個小組表現最好,你們覺得老師今天表現怎樣?

2、師:這節課同學們探究了有關平衡規律方面的知識,你打算用它來幹什麼? (學生交流。)

師:(出示關於平衡的小玩具)請同學們課下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動動腦,動動手,看誰製作的更好,更新穎。系列資料

1、提出活動指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測一下,怎樣才能使保持平衡?”

4、總結槓桿尺平衡的規律。 出示槓桿尺、鈎碼、實驗記錄單等

(三)聯繫生活,知識應用:交流生活中的平衡現象。

(一) 自由活動:玩“蠟燭蹺蹺板”,並説出其中的道理。 出示 “蠟燭蹺蹺板”。

(五)總結評價 拓展活動 做個類似蹺蹺板的小玩具。

實用的科學教案彙總4篇 「科學教案全能指南:提升實用技巧,助你成為文輯翹楚!」 第2張

第2篇

1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葉在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徵。

2知道植物的葉是有生命的,會長大、會變化也會死亡。

1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感官觀察葉的外部形態特徵,並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

2通過觀察、比較各種各樣的葉,認識到植物的葉具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教學重點】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葉是有生命的,會長大、會變化也會死亡。

【教學難點】利用感官觀察葉的外部形態特徵,並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

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校園中各種形狀的葉,一根長有葉芽、嫩葉、老葉的植物枝條,學生活動手冊。

1.出示幾片葉柄、葉片、葉脈都比較清晰完整的葉的.圖片,讓學生説説圖上是什麼葉,學生能説出最好,説不出時可直接告訴學生。

2.提問“這些葉是什麼樣的?都有什麼特點?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學生會發現葉都有葉片、葉脈和葉柄。(具體名稱不作要求)

3.提問:“是不是隻是一片葉是這樣的呢?你們有沒有在其他葉上見過這些部分?”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葉具有相同的結構,為後面的“畫一片葉”打基礎。

1.出示需要觀察的各種葉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認識這些葉,知道它們的名稱。

2.接着出示各種葉,讓學生説説它們的名字,和圖片做比較,判斷這些是什麼葉。

3.知道了葉的名稱後,讓學生觀察、比較各類葉的不同之處。在觀察之前,教師應進行觀察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通過看、摸、聞等方法比較葉在顏色、大小、硬度、形狀、厚度、氣味等方面的不同之處。

4.觀察之後,全班交流,對觀察結果進行總結和整理。交流過程可以圍繞“葉是什麼顏色的?”“葉的大小如何?”“葉的形狀是什麼樣的?”等問題進行。

5.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給葉排序來認識葉的大小。通過比較、描述,學生髮現葉的顏色大多數是綠色的,但也有其他顏色。學生通過發現葉的大小不同,形狀多種多樣,從而感受到葉的多樣性。葉的形狀只要求學生能用“像什麼”來表述即可。

6.教師組織“猜葉子”的遊戲。教師或者學生描述葉的特點,讓其他同學猜一猜這是什麼葉。比如描述“這個葉的形狀是橢圓形的,輪廓像鋸一樣,這是什麼葉呢?”遊戲後,教師可以進行總結,“我們能猜對葉子,是因為不同的葉的形狀和其他許多方面是不同的”,幫助學生更充分地認識葉。

1.先出示採自同一根植物枝條上的嫩葉和老葉,讓學生比一比,判斷它們是不是同一種樹葉。

2.提出觀察任務“它們有哪些不同?”給每個小組提供一根枝條,讓學生對這根枝條上不同生長階段的葉進行比較。(學生自然而然就會關注到顏色淺、比較小的是“小時候”的葉,顏色深且比較大的是“長大後”的葉,教師可以順勢告訴學生,“我們通常把這樣的葉分別稱為嫩葉和老葉”。葉是有生命的,從葉芽開始,會長大、會死亡。)

2.畫法需要教師指導,先畫葉片、再畫葉柄,最後畫葉片上的葉脈。教師在示範時,可以手持一片葉,邊觀察邊畫,學生跟隨模仿。學生畫完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交流,讓其他同學來猜猜畫的是哪一片葉。

做葉畫。在課堂上展示幾幅葉畫圖片,最好是實物作品。讓學生在課後進行。作品可做展示。

第3篇

本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以“玩陀螺”這一讓學生及感興趣的活動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從做陀螺、玩陀螺中觀察色光的混合現象,認識到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混合而成的,瞭解光的三原色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課前儘可能地多做一些陀螺,通過充分的玩,讓學生有所感悟,有所收穫,培養學生的動手製作能力

1.能運用所學光的色散知識,製作各種陀螺;在玩的過程中有所發現,並能及時地記錄表述自己的研究結果.

3.通過玩陀螺和做光的合成實驗,瞭解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關係.

教師準備::紅黃藍各種顏色的玻璃紙,較暗的環境中塗好七種顏色的字片手電筒各種各樣的陀螺.

學生準備:卡紙水顏料火柴棒膠水剪刀透明膠水雙面膠等.

1.首先我想調查一下,誰玩過陀螺?陀螺好玩嗎?怎麼好玩?

2.你玩的也是那種抽的陀螺。有誰還玩過其它種類的陀螺?呵,沒有,是自己做的.呢?還是賣的呢?

3.那麼我們今天這節課就做個陀螺,用什麼作陀螺呢?很簡單,一張圓紙片,

首先出示幾個已經制作好的陀螺,演示,講解制作的方法,步驟,然後讓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製作陀螺的方法。在製作過程中,要提醒學生注意使用剪刀時的安全問題。

1.給陀螺塗色①要求每個小組按教科書提出的顏色比例塗一個陀螺。

②然後再讓學生在做好的陀螺上任意塗色,可以塗兩種,三種或更多種。

②對每個塗不同顏色的陀螺反覆實驗,仔細觀察旋轉的陀螺呈什麼顏色?

③指導學生及時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以便回報交流。

3.教師小節:如果你還想研究這個問題,還可以深入地查一查資料,有沒有知道這是一種什麼現象,眼睛為什麼變不出快速旋轉的此文轉自淘.教。案網()圖案?這是一種視覺暫留現象,(師:板出)人的眼睛最快每秒鐘快速旋轉,看起來就是環形的,那麼這種視覺暫留現象,你能想起來有什麼應用嗎?

(生:我們平常看的動畫片就是設計師把它畫成一張一張的,然後快速地放出來的。)

師:動畫片就是利用人的視覺現象,那麼這種色光混合該怎麼解釋呢?我這兒有一個陀螺,是我自己做的,它轉起來是什麼顏色的,(灰白色,顏色好像一下子消失了),如果感興趣可以回去試着做一個,具有彩虹顏色的陀螺,轉起來到底是什麼顏色?牛頓曾經給大家做過這個實驗,他能給大家解釋一個科學道理,到底是什麼呢?

師:大約在1666年,24歲的牛頓,用三稜鏡把白色的陽光分解成了七種顏色,這就是彩虹。當他欣喜若狂地把這個發現報告給大家的時候,受到大家激烈的反對,牛頓為了驗證把七種色光也能合成白光,就用陀螺做了這個實驗,使大家理解了他的科學發現。

3、讀一讀,説一説,課本資料卡,不僅要對故事中的知識加深認識,更要對其所折射出的科學精神深入體會。

通過製作陀螺,玩陀螺,知道了白光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第4篇

1. 知識目標:通過實驗操作活動,使學生認識熱是如何傳遞的。

2能力目標:通過實驗的設計、操作和研討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根據科學程序進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熱傳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了“科學學習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以探究為核心,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這一基本理念,對科學探究提出了具體的內容標準。教學中,應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問題,大膽進行猜想,鼓勵學生設計多種實驗方案,選擇有針對性的實驗進行研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何促進孩子科學能力的提高是現階段科學教學的一個難點問題。設計實驗能力是科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實驗主要包括了:材料選擇、模型設計、結果呈現、評價交流等內容。可以説:一個好的實驗設計是學生科學素養高低的具體體現;是學生素質得以發展的基本需求,它關係到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通過設疑、探究、研討、運用等活動,激發學生探索“熱傳導”現象的興趣,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積極探究、求實、創新的科學品質。

生實驗是國小科學課的重要形式,它不僅為學生主動學習創造了條件,而且實驗本身就能很好的展示知識發生、形成的過程。為了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學習怎樣去設計觀察實驗活動及認識熱的傳導這兩個主要教學任務。我把這節課的設計為導入、基本活動、擴展活動三個部分,也是逐步推進的三個層次。所以在導入部分我問:如果給紅色一端加熱,綠色的一端會不會熱?我燒的是這邊紅的一端呀,沒有燒那邊綠的一端呀!這個問題學生根據已有的認知水平,馬上可以説出會熱。並解釋出原因。這是一個讓學生自己嘗試解釋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