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5篇 教學反思:汽化與液化的趣味探索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8W

本篇文章將反思汽化和液化教學的實施情況。我們將回顧教學過程,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並提出改進和優化的建議。通過對教學方法和教材的重新審視,我們希望能夠促進學生對汽化和液化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應用能力的提升。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5篇 教學反思:汽化與液化的趣味探索

第1篇

第一稿太拘泥於課本,展開太少,沒有充分利用好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而且也沒有必要使用課件。因為這節課學生經驗豐富,假如你使用媒體,可能你媒體中出現的例子都已經舉過了,我覺得這就失去課件的意義,再一個媒體是線性的,而課堂則是非線性的,而我這節課是把課堂交給了學生,有很多機動的地方,不用課件可以更靈活的處理,於是就選擇不用課件。

關於探究的修改:影響蒸發的快慢三個因素:温度、表面積、空氣流動這三個因素,學生已經積累了很多的生活經驗,但離科學概念的提升還有一定的距離。於是就通過讓學生“比一件濕衣服儘快變幹”限定時間比較誰的方法多這麼一個平台,讓學生共享彼此的經驗,再通過歸類,提練出三個因素。而學生比較陌生的不同液體蒸發快慢是否相同進行探究。蒸發吸熱這一實驗首先讓學生髮生認知衝突,首先對着幹温度計扇温度沒變化,而“洗澡”的.温度計示數會下降後又上升,通過這麼一對比,學生對於“對着幹的物體扇,因為沒有蒸發也就不會降温了”也就更深刻了。

充分體現“從生活到科學課堂,又從課堂走向生活”,把學生原本零亂的生活經驗能過彼此的語言交流、思維碰撞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形成概念之後又應用於生活,指導於生活。讓學生真真正正的感悟到科學來自於生活,科學不僅是有趣的更是有用的。

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意識,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所有知識都是由學生建構的,無論是汽化、液化、蒸發、蒸發快慢、蒸發吸熱都是由學生得出,並且問題由學生提,實驗由學生設計,通過比較設計方案的優劣中讓學生學會鑑別,學會判斷,尤其是為什麼這麼設計的追問,既可以讓不明白的同學更清楚。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5篇 教學反思:汽化與液化的趣味探索 第2張

第2篇

繼《熔化和凝固》之後的一節,學生經過上一節的學習,已經清楚研究物態變化離不開觀察和實驗,況且物理本身就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科學知識的形成來源於自然,來源於生活,探究物理現象的教學是國中教學,特別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新課開始讓學生談談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過氣體和液體相互轉化的例子,通過濕衣服變幹、灑到地上的水變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現象,激發了學生探究物理現象的興趣與熱情,有效的.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結合預習學案完成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教學,教師進行實驗,首先演示塑料袋中的酒精汽化,放在80℃以上的熱水中,塑料袋漲起來,學生觀察汽化現象。因為此實驗用高温的開水為了避免學生燙傷,所以必須由教師完成。接着進行沸騰實驗的研究,由學生通過學案明確實驗的做法後,教師進行實驗器材的介紹,介紹器材後,在進行沸騰實驗前,教師在黑板上灑水,這樣使沸騰實驗和蒸發實驗同時進行,學生觀察實驗,並記錄數據,最後實驗很成功,學生看到沸騰後温度不在變化,以為温度計壞了,實際上這正是我們需要的結果,看到蒸發也悄悄的進行,這樣實驗結束後依次分析兩個汽化方式的特點,在沸騰實驗的小燒杯上放一個小玻璃片讓學生看到水滴生成。從而完成了液化的實驗演示。本節把生活中的東西搬到課堂裏來,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學科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生活,激發求知慾望的作用,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使《汽化和液化》兩個概念的學習變得輕鬆容易。在“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動,我在黑板上用膠頭滴管滴兩塊大面積酒精,讓學生想辦法怎麼樣能讓其中一個快點幹,學生説用火烤,有的學生説這是酒精用火烤太危險,有的孩子説用扇子扇,我找了一個愛學物理的學生來,他那書使勁的扇,老師給他遞一個硬紙板,很好的提高了師生間的感情,之後又拿出來一個電吹風幫那孩子的忙,師生就這樣愉快的完成了這個實驗的研究,開心、輕鬆又學到了知識。

通過對這堂課的演示實驗的處理,聯繫我以往的教學經驗,這堂課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效果很好。從這兩方面我真正體驗到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當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時,就意味着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個性的發揮,創造性的解放,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的出現,顯得自然和諧,作為教師,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是十分必要。

第3篇

本節課首先通過用酒精寫字的小實驗,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入汽化的概念,然後介紹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對於蒸發現象,學生有很豐富的生活經驗,而對於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水的沸騰現象,大多數學生並未仔細觀察過,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探究水的沸騰現象和特點。

本節內容屬於科學探究實驗課,比較適合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課前、課後的收集資料,課堂上的設計實驗、進行實驗,還有問題的討論等等,特別是探究“水的沸騰”實驗,從實驗裝置到裝水、加熱、測量温度、觀察時間和實驗現象(氣泡、聲音的變化)、記錄等,要讓每個學生獨立完成這些學習內容,確實有點困難,所以這堂課從實驗的設計到實驗的'進行我都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然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選出比較合適的方案進行實驗,然後再具體分工,共同完成。實驗數據處理時,各小組針對“為什麼各小組測出的水的沸點不同?”展開討論,學習氛圍濃厚。

在課後的練習中,我發現學生對水的沸騰實驗理解不深,實驗裝置順序不明確,可能是學生實驗過程中沒有充分參與到實驗中,只關心自己的任務,對於同組其他的實驗任務不關心,導致對於實驗某些環節含糊不明確。所以啟發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尤其是在實驗教學中,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參與到完整的實驗環節中尤為重要。

通過對自己這堂課的思考,這節課可能存在這樣的問題:

一是學生對水的沸騰實驗理解不深及無法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相應現象的問題,這需要在後面的課堂中進一步加強鞏固;

二是整個環節的銜接過程中有些地方不自然,學生思維有些跳躍,不利於學生接受;

三是整堂課時間把握不合理,水的沸騰實驗佔用大部分時間,導致後邊時間不充足。

第4篇

新的課程目標與《九年義務教學大綱》中的教學目標相比,知識目標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標、意識目標有所提高。按《九年義務教學大綱》的要求,舊教材將汽化和液化的內容分為3節課進行:蒸發、觀察水的沸騰、液化,通過三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能準確表達所學到的知識。而新教材則把它們放在一節課,正是遵照新課程標準精神:在義務教育階段,不過分強調學科自身的邏輯體系和知識的嚴密性。只要抓住它們的最明顯的特徵,讓學生好理解和記憶,使他們可以更多地專注於探究的過程。

通過以上的`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學到科學知識,還可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瞭解科學的方法,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事求是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都有很大的幫助。

第四章第三節的“想想做做”小實驗“紙鍋燒水”,課本中所用的方法是:取一張厚紙做一個小紙鍋,盛上水,用酒精燈加熱。但這個小紙鍋如果學生做不好,就會影響實驗效果,而且做起來也浪費時間。如果用一次性紙水杯來代替紙鍋,用蠟燭代替酒精燈,學生就可以自己在家裏做這個實驗了。可以使這個實驗更加方便簡單,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充分體現了課程基本理念的第二條,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觀點。但實驗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紙杯中不要放水太多,大約1釐米深的水即可。這樣,3-4分鐘左右就可以把水燒沸騰,以免加熱時間太長,水不沸騰,實驗失敗。

第二,用硬紙殼做一個杯蓋,蓋到紙杯上,可以縮短燒水時間。當聽到水發出響聲時,再打開紙蓋,觀察沸騰現象。

第三, 實驗時,要用蠟燭的外焰加熱紙杯底部,避免把紙杯燒壞。加熱時,紙杯底逐漸變黑,不用擔心,實驗完畢後,把水倒出,輕輕地刮開已變黑色的紙杯底,就可以看見白色的紙杯完好無損了。

第5篇

這個實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綜合各種儀器應用的熱學實驗,實驗儀器很多也比較危險,而且實驗時間一定要控制在15分鐘以內(一節課40分鐘),畢竟此實驗探究只是引入沸騰概念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實驗後分析實驗現象和數據,得出實驗結論。這麼短時間既要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要培養學生的分析數據、歸納總結能力,所以怎樣提高實驗的實效性就顯得非常重要。

(1)實驗前讓學生思考問題“你燒水時怎麼判斷水沸騰了沒有?”,學生已有的經驗回答是“有氣泡,有煙霧,聽水的響度,温度有無達到100℃”。通過這一步,讓學生明確實驗任務是:觀察水沸騰時的`現象和温度變化,並描出水的沸騰圖象。

(2)實驗前要讓學生回顧實驗儀器的使用注意事項,特別是温度計和酒精燈的使用。

(3)為了減小水加熱的時間,本實驗做了如下的改進:

2.燒杯上加個光盤作蓋子,減小熱量損失,光盤中間的孔剛好可以插温度計。

3.水的初温最好是70℃以上,以確保水温能快速到達90℃開始計時。

(4)實驗過程中,教師要留意學生的操作,對於錯誤操作要及時指正,並收集有代表性的幾組學生數據,以便實驗結束展示給全體學生。

實驗結束後展示幾組學生數據,讓學生分析數據圖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水加熱到一定時間温度保持不變,再結合前面學過的熔化曲線,晶體要到一定温度才開始熔化,水也要到一定温度才開始沸騰;晶體熔化時温度保持不變,此温度叫熔點,水沸騰時温度也不變,引入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