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我的第一本書》的教案5篇 《啟發創意,啟迪思維——《我的第一本書》教學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28W

《我的第一本書》教案是針對國小生編寫的,旨在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提高孩子們的閲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教案中包括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活動,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會寫作。這本書的教學可以為國小教師提供一種新的教學思路,使孩子們更加熱愛閲讀、寫作,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

《我的第一本書》的教案5篇 《啟發創意,啟迪思維——《我的第一本書》教學案》

第1篇

1、自讀----整體感知文意,瞭解敍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徵,複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2、精讀----加強聯想與想像能力的培養,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1、聯繫自己的學習經歷,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涵。

2、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品味苦難對人生意義。

該課課件以新課標----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的課文《我的第一本書》為切入點,圍繞知識改變命運、品味苦難對人生意義的學習展開相關專題的探討。本課件包括六大欄目:明確任務、感知文本、與文本對話、暢所欲言、比較閲讀、感同身受。通過這個課件的設計和製作,把多媒體的特有優勢,把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以此刺激他們的思維興奮點,提高學習積極性,令他們在一種輕鬆的環境中體會苦難對人生意義。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提高教學的和諧性與有效性。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麼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作者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誌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後,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那麼,今天就讓我們隨着記憶,同詩人牛漢一道去感受那承載着人生歷程和獨特感悟的“第一本書”,去思考人生命運這個鮮活的話題,去感悟讀書對人生的意義。

1、自由朗讀課文,複述“第一本書”的.故事。(複述時注意記敍的六要素)

①“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做怎樣的理解?

(還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貴的經歷,一本人生之書。)

②作者是懷着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精讀課文,同學們就有疑問的地方或不懂的句子找出來,記在練習本上,向其他同學提問。

(此環節用擂台賽的形式,分南北兩隊,待找出後,互相向對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就對方提問及時作出回答。)

示例:引導學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語句。請學生用情閲讀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怎樣的?聯繫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是什麼?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怎樣理解“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裏指什麼?

(1)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辛酸的,“童年沒有幽默”,但是,畢竟是童年,無論生活多麼艱苦,也抹不去與生俱來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氣,能和小夥伴們在一起,和小動物們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間,就是快樂的,而且童年時代只要玩起來,什麼困苦都會忘。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

(2)這裏“枉”字可以理解為:白白地,無價值地,無意義地。作者的第一本書,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作者最後説“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這裏指課本,那第一本國語教材,也指人生成長曆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後者。

有人説,苦難是人生的一所大學,許多人正是在逆境中奮發,成就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你怎樣看待人生中的苦難?

參考示例: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苦難是流動於地底的地火,苦難是在磨礪你的品格,屈服於苦難,那就在認命的同時也毀滅了自己;不屈服於苦難,用堅強作鋤,用樂觀作鏟,用深邃的思索作鍬,堅韌不拔地挖掘,苦難的背後肯定會有驚喜和意外發現。勾踐卧薪嚐膽終吞吳;孫臏受刖足之刑而成兵法……從古到今,不勝枚舉。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是營養,風雨雪霜皆為滋潤,苦難成了奮進的動力,前進的基石,向上的台階。

1、張潔的“第一本書”(見附頁)與牛漢的“第一本書”有什麼不同?

2、讀了張淑梅的《給我未來孩子的信》(見附頁),你又有什麼啟迪?

教師提示:閲讀文章得到的感觸是因人而異的。《我的第一本書》中一本國語教材給了作者人生成長曆程中獨特的人生體察,而張淑梅《給我未來孩子的信》中寄寓着作者對未來孩子的關愛和期望,使人感觸到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思考對待人生、對待生活的積極心態。

1、讀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難道僅僅是第一本書的故事嗎?下面,請你用“從……中,我感受到了……。”的句式,説説你從文中品讀到了哪些情感。

2、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有一本書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把書名、作者、主要內容寫下來,並且談談這本書對你的影響或由它所引發的與你的故事。

同學們,文中“第一本書”不同尋常的經歷,給了作者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的確,恰如一位哲人所説,生活是—所大學。無論其中是不幸,還是喜悦,那都是記憶中揮之不去的風景,我們只要用心去體悟,亮色總是會有的,而且是擴展着的。這難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嗎?

本教學設計根據教材內容、教材的地位,確定以學生自學為的教學方法,符合現代教學的理念。從教學目標上看,本課目標設置合理,重點把握準確,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目標之間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可操作性強。

從教學流程看,本課“清晰流暢”。突出了國中語文教學中推行的“板塊”教學模式,除了“自讀----精讀----品讀”三板塊的主體滲透外,各個流程緊密相連,過渡自然,嚴謹有序。使學生從中得到生命意義的啟迪。

本課我採用了“三讀”教學原則,每一個層次都留給了學生一定的空間,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也充分做到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知道了怎樣學、如何學,通過學習這一課,能讓他們利用本課學習的方法去解決課外的類似文章。

《我的第一本書》的教案5篇 《啟發創意,啟迪思維——《我的第一本書》教學案》 第2張

第2篇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運到後來分別是怎樣的?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麼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作者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誌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後,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作者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成漢。生於1923年,1940年開始寫詩,有詩劇《智慧的悲哀》、詩歌《鄂爾多斯草原》、詩集《彩色的生活》等。

1、“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書嗎?你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帶着怎樣的一種感情來回憶有關“第一本書”的故事的?

四、品讀課文第一節和最後一節,體會有關句子的含義

五、你認為文中的哪個情節最為感人?請找出來,並思考:為什麼

六、文中寫到沒有課本的喬元貞卻考了第一名,父親也認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結尾還特意補述了喬元貞一生的“出息”

“他一輩子挎着籃子在附近幾個村子裏叫賣紙煙、花生、火柴等小東西。”這算是什麼“出息”呢?作者為什麼要作這樣的交代?從中你悟出了什麼?

課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親”外,還有同學二黃毛、喬元貞和老師“弄不成”。這三個人的言行寫的不多,卻讓人難忘。試從中任選一個,在課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礎上,發揮想象,虛構一個小故事(如《二黃毛的故事》)。

第3篇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第一本書”的深刻意義。

高爾基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的一生都離不開書,從小到大,同學們已讀過不少書。想一想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麼樣的?在你的記憶中,哪一本書給你的印象最為深刻?

記不太清自己讀過的第一本書,這很正常,因為沒有一個難忘的故事。但是,作者牛漢的第一本書卻讓他久久難忘,為什麼?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故事。幾十年後,走過迢迢的征途,飽嘗人生的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卻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要求:a、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發生的過程。

3、結合課文,發揮想象,分別用一兩個詞概括“書”中人物形象。

明確:祖母:風趣詼諧;父親:温厚善良;喬之貞:好學本份;

4、這些人物的出現,為“書”中的生活增添了什麼色彩?

明確:祖母使貧瘠的生活透出點喜色;父親使暗淡的生活散發出暖色;老師使枯燥的生活顯得輕鬆;喬之貞使艱辛的生活更為沉重;二黃毛使板滯的生活富於變化。

a、父子之情:父親温和、善良、負責,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樂於助人。

b、同學、朋友之情:送書給喬元貞;老師不責罰“我”。

明確:懷着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的,也是沉重的,複雜的,百感交集的,因為那本書裏深藏着苦難的生活、惡劣的學習條件,也映照着那個時代人們不幸的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温情。

明確:苦:生活的貧困,學習條件的惡劣,小夥伴的輟學。

樂:祖母的幽默,父親的仁慈,老師的寬厚,大狗、小狗的陪伴對大自然的感應。

(2)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這種苦樂摻半的生活?並説説你獨特的`體驗。

明確:“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間感應到的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對童年的感覺是“辛酸”,因為童年生活艱苦而沉重。而童年時代與生俱來的好奇、天真和淘氣,與人間的温情和友情,使人忘卻困苦,帶來了“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論題:“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怎樣理解“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裏指什麼?

明確:這裏“枉”字可以理解為:白白地,無價值地,無意義地。作者的第一本書,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這第一本書不寫出來,那麼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詩)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作者最後説“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這裏指課本,那第一本國語教材,也指人生成長曆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後者。

沒有課本的喬元貞卻考了第一名,父親也認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結尾處還特意補敍了喬元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輩子挎着籃子在附近幾個村子裏叫賣紙煙、花生、火柴等小東西。”這算得什麼“出息”呢?作者為什麼要作這樣的交代?

沒有課本的喬元貞考了第一名,説明他是個聰明好學的孩子,父親以他教師的經驗感覺得出,這樣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當“我”拿回那半本讓父親裝訂完整的書時,他哭着對“我”説,他不能再上學了。這樣,那半本書或者説父親為他裝訂的那本書,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了。而“我”後來到條件好一些的學校上學去,(再後來,“我”讀了中學,讀了大學,成了詩人。)而喬元貞這樣一個聰明好學的孩子在最需要學習的時候失學了,人生成長的第一個階梯就這樣永遠失去了,再加上當地的文化、經濟的極度貧困和落後,一輩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課文補述喬元貞的命運這一情節.引發我們更深入地思考生活與人生的命題,更深刻地理解“知識改變命運”的現實説法。

在你的記憶中,有沒有這樣讓你難忘的人生的一本“書” ?你能説一説嗎?

第4篇

2.注重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或者創設情境引發體驗。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麼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作者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誌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後,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4、閲讀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小組討論“導學提綱”中的問題,然後回答。

1.“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2.作者是懷着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3.如何理解“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於元貞來説,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

4.“我真應當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讚美”。表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學生説説自己讀“第一本書”的經歷、體會,互相交流。

1.還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貴的經歷,一本人生之書。

4.我的第一本書對“我”影響之大,作者要回報它。

(1).我的童年生活是艱苦的,但我的第一本書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和知識。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學生説説自己讀“第一本書”的經歷、體會,互相交流。

本文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敍,折射出

20世紀國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温情以及生命樂趣。

第5篇

1、整體感知文意,繼續瞭解敍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徵。

3、激活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藴含。

教學重點: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悟。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感受了胡適對母親以其深細而嚴格的教育影響自己人生歷程的一段追憶。今天,我們將走進牛漢的隨筆《我的第一本書》,去感受苦難生活境況中濃濃的真摯情意給詩人的精神給養。

2、思考:60年前國小一年級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沒有封面,沒有頭尾”的國語課本有着怎樣的經歷令作者永誌不忘,以致專門著文紀念?

――“我的第一本書”被我攔腰截斷,上半部分送給了同學喬元貞,只留下了下半部分,父親瞭解詳情後,用白紙幫我們補好內容又裝訂好送給我和喬元貞。

――裏面飽含着父子之情:父親對我學習的關心,對我朋友的同情,幫我補寫課本並裝訂好送我和我的同學,帶我去崔家莊國小念……;

(4)文題“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還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貴的經歷,一本人生之書。

(5)你讀了作者的故事覺得辛酸,想笑卻笑不出來,很沉重嗎?為什麼?

――生活太苦了,條件太差了,作者那時的生活太可憐了。

――不僅僅指那半本課本,也指我這貧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課,藴含着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温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作者追憶“第一本書”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懷着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同時感情也是複雜的、百感交集的,因為那本書裏深藏着苦難的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與環境,同時也映照着那個時代人們的不幸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温情。

1、引導學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語句。請學生感情閲讀全文,思考:(課後習題第二題)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 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艱苦的、辛酸的,沉重的,幾乎天天在生存線上掙扎,當然沒有幽默可言,但是無論多麼的艱苦,孩子總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天真和淘氣總能讓他找到自己的樂趣,和小夥伴在一起,與小動物們玩耍,回到大自然中去,什麼都會忘記,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這裏“枉”字可以理解為:白白地,無價值地,無意義地。作者的第一本書,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這第一本書不寫出來,那麼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詩)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作者最後説“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這裏指課本,那第一本國語教材,也指人生成長曆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後者。)

五、討論:1、沒有課本的喬元貞卻考了第一名,父親也認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結尾處還特意補敍了喬元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輩子挎着籃子在附近幾個村子裏叫賣紙煙、花生、火柴等小東西。”這算得什麼“出息”呢?作者為什麼要作這樣的交代?

――――與前文“父親説喬元貞是個有出息的孩子”相呼應,表達作者對喬元貞的同情,也説明作者認為“知識改變命運”,可是孩子卻沒法上學,再次體現作者在苦難的生活中的辛酸之情。

2、如何理解“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於元貞來説,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

―――知書識理,關心孩子的學業,温和善良,理解孩子,樂於助人,尊重孩子的友情,對孩子負責

4、這一本書中藴含了太多的情感,如果讓你來品味,你能從中品出什麼滋味?

―――甜:同學、朋友之間的深厚的情誼;父子之間親密的關係;人與動物的樂趣

―――酸:艱辛的生活,貧窮的生活環境;學習的艱難;人生際遇的差別

本文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敍,折射出20世紀國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温情以及生命樂趣。

快樂和夢幻:1跟小動物在一起(人和狗之間的默契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