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論語第十三章讀後感大全2篇 論語第十三章:道、德、仁的真諦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7.73K

《論語》是中國古代的經典文獻,是子孫後代學習和思考中華文明的重要渠道。其中的第十三章也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內容,本文將為讀者帶來一系列的讀後感,探索“仁”的本質和意義。

論語第十三章讀後感大全2篇 論語第十三章:道、德、仁的真諦

第1篇

孔子是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人,生於春秋時期魯國。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二十三歲時,孔子開始在鄉間收徒講學,學生有顏路、曾點、冉耕等。

魯昭公十七年,郯國國君郯子訪魯,郯子博學多才,二十歲的孔子慕名拜見。《師説》有注:“孔子師郯子······”孔子先後問禮於老聃,學鼓琴於師襄子,訪樂於長弘。

三十五歲時,孔子離開魯國到齊國,孔子曾與齊太師談説音樂,聞習韶樂之盛美,三月不知肉味。

魯定公九年,五十一歲的孔子仕魯,起初做中都,一年以後又做司空。

晚年,孔子顛沛流離十四年,公元前484年,年近七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魯國,尊為國老,但未受到魯哀公的任用。

哀公十一年冬,孔鯉先孔子而死。哀公十四年,顏回先孔子而去。

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中年七十三歲。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眾弟子為他服喪三年,自貢為孔子守墳6年。

回首一生,孔子説:“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讀完《論語》,就像與孔子同行了一生,我深深地感到了孔老先生的偉大和自己的渺小。因為自己太過於渺小,所以我更應該堅持自己的夢想。不管自己會不會被重用,不管自己會不會被人笑話,只要在夢想這條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就一定會有收穫。

論語第十三章讀後感大全2篇 論語第十三章:道、德、仁的真諦 第2張

第2篇

?論語》這本書我已經心儀很久了,還是媽媽特意從書店買來的呢,我一口氣就讀完了它。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闢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兩句話。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時常温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告訴了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告訴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該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做人,就應該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該要假若發現了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於改過,不能故意不改,並裝作沒發現;做人,就應該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態度來做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