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論語《十則》7篇 十則文輯:智慧箴言自《論語》綻放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97W

《論語》是中國古代文化經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錄的集成。其中《十則》是《論語》中的十則格言,體現了孔子的思想及教育理念。這十則包括了關於德行、學習、友愛、誠信等方面的教導,對於塑造人們的道德修養和人際關係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深入探討《十則》的內涵及其在當代社會中的意義。

論語《十則》7篇 十則文輯:智慧箴言自《論語》綻放

第1篇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掌握實詞意義。

以宋代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引入《論語》(語錄體散文,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和介紹孔子(配合出示孔子及“三孔”圖片。)

三、理解文意(採用讀讀講講的方式,即每一則語錄讓學生掌握重點詞語,然後理解大致意思,朗讀背誦。然後進行集中的字詞訓練和朗讀背誦。)

第一則:掌握“時”(按時)“説”(通“悦”,愉快)“樂”(快樂)“知”(瞭解)“愠”(怨恨)“君子”(有道德修養的人)

——講學習方法與態度和個人修養,不斷學習,方能牢固,遠道而來,切磋促進,自求長進,不怨他人。

第二則:掌握“温故(温習舊知識)而知(領悟)新”和“可以”(可以憑)的含義。

第三則:掌握“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疲倦而無所得)的意義;

第四則:掌握“誨”(教導)“女”(通“汝”,你)“知”(明白,懂得)“是”(這)的意思。

第五則:掌握“謂”(稱)“恥”(以為恥)“是以”(因此)

四討論:聯繫自己的學習生活,討論從中受到什麼教育或啟示?

第六則:掌握“識”(記)“厭”(滿足)“倦”(疲倦)

——講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默記成育,積累知識,好學不止,熱情教導。

第七則:掌握“三”(虛數,幾個)“從”(順從,學習)“善者”(好的方面,優點)

第八則:掌握“知”(懂得)“好”(喜歡,愛好)“樂”(以之為樂)

——講學習態度:一寸光陰一寸金,要珍惜時間,勤學不輟。

第十則:掌握“嘗”(曾經)“寢”(睡覺)“以”(用來)“益”(好處)

——講學習方法:要學思結合,親身實踐勝於空想,意同第三則

——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温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默而識之;思無益,不如學也.

五討論:哪則《論語》令你的受益最大?你覺得怎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你還知道哪些指導我們如何學習的名言?

——不亦樂乎,温故知新,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善而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a、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b、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c、温故而知新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e、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f、敏而好學g、不恥下問h、默而識之i、學而不厭j、誨人不倦

k、三人行,必有我師焉l、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m、逝者如斯夫。

翻譯原則:1“信”(忠實於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

3“雅”(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9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用意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習為樂

論語《十則》7篇 十則文輯:智慧箴言自《論語》綻放 第2張

第2篇

?論語十則》是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學生接觸古代經典文化的開始,可以説肩負着使學生學習並熱愛古典文化的使命,教師應精心備課、厚積薄發,真正開啟學生的智慧。

?論語十則》選自於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籍。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對人們的人生抉擇和價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響。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則》,着重敍述了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於心理髮展正處於萌芽狀態的國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1、知識與技能: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閲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瞭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2、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典的原創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閲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所藴含的深刻哲理,並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疏通文意;初識《論語》,走近經典。

教學重點:結合工具書和課下注釋理解各則語錄的字面意思。

播放多媒體課件:(山東濟寧“孔廟”的視頻錄像與講解)要求學生思考:孔子曾被封建統治者神化為“先聖”也曾在文革期間揹負一身“罪狀”,請説説你自己的眼睛發現和理解的孔子。

1、 孔子: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2、《論語》:我國儒家經典著作,共20篇,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籍。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 的説法。

對作者和論語地位的瞭解有助於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正確把握文章主旨。

1、 播放課文錄音,佈置聽讀任務:注意讀音、斷句。

2、課下蒐集孔子的資料,並積累幾則其餘的自己感興趣的論語在下節課交流。

鞏固並拓展延伸本節課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教學內容:深刻理解各則語錄,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意識

發一份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子翻譯的小測驗題。(可收部分)

師觀察哪些學生尚屬濫竽充數和不熟悉者,以便課下重點檢查督促。

佈置討論任務:十則語錄中哪些是探討學習方法的,哪些是探討學習態度的。請分類筆記。

學生分組討論,並各自分類做出筆記。然後各組展示學習成果,由教師引導對不同意見的討論。

要求學生思考:舉出實例説一説哪一條自己做的比較好,哪一條還很有差距,以後的生活實踐中應如何做。

從經典文獻中汲取豐富的營養用來完善自身的道德修養

開設“百家講壇”要求學生交流課外蒐集積累的成果,並説出自己對孔子和論語以及經典作品的認識過程和獨到見解。

在寬鬆的學術氛圍中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共同探討和提高。

在鞏固知識的同時,進一步調動學生熱愛經典的興趣,增強其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使命感。

讓國學之精華沉潛於學生們的血液之中熔鑄出民族之魂。

傳統的串講式文言文教學法已經不適應時代要求,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設計使陳舊的文言文課堂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學生從僵化的學習中解放出來,饒有興味的吮吸着傳統文化的營養,與遠古的原創大師進行着精神對話,相信,通過文言文教學,學生定能增加對國學的認識,增強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第3篇

這是學生第一次學文言文,興趣非常重要,要讓學生對文言文不產生畏懼感,這一節課很關鍵,所以,這節課儘量不在具體的字詞上糾纏,只讓學生在瞭解大意的基礎上背誦則可。

採用讀讀講講的方式,即每一則語錄讓學生掌握重點詞語,然後理解大致意思,朗讀背誦。然後進行集中的字詞訓練和朗讀背誦。

2、補充:寫一段話,用上下面給出的短語中的三個以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習為樂

第4篇

同學們,我們先用半個小時的時間,誦讀課文,分“則”理解課文,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逐“則”落實,教師順勢將六則語錄按內容分類,將“而”的例句按用法分類。

請同學們拿出活頁式分類筆記,用10多分鐘的時間,整理課堂筆記。

同學們進行操作,擷取課文內容,分類做好筆記。大體有——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

①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 學而不厭 敏而好學(用於學習態度)

②學而時習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識之(用於學習方法)

這個教例的“眼”,在指導學生做“分類式課堂筆記”。

如何指導學生做筆記,是學法研究的一個小小的分支。在這個方面的研究幾乎是空白,亟需我們用創造性的作法去填補。

“分類式課堂筆記”在這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其優點在於:

1.變單課式筆記為知識塊式筆記,眉目清晰,知識量充沛。

2.變學生在單課筆記中的“記錄員”身份為分類整理的“操作員”身份,學生的思維方式有了質的變化。

3.變單一利用課文材料為多角度利用課文材料,課文材料因此而增值。

4.培養了學生積累資料、研究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和檢索能力。

5.有利於單元小結、綜合複習乃至畢業、升學考試的總複習。只要堅持分類積累,複習課中這些資料會令人愛不釋手。

説的好處愈多,作教師的我們就會愈感到不安,我們反思:

在傳統的作法中,學生花大量時間記錄的知識零散的課堂筆記,包括教師苦心設計的大量板書,在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教學效率上,其利用價值到底如何?

學習筆記,這塊在教學中永遠佔有相當地位的有利於學生一生的知識天地,為什麼直到現在還得不到開發性的研究?

第5篇

請同學自由發言,説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

1.教師範讀課文。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代雙音詞。(3)弄清虛詞的用法。(4)補充適當的詞語。(5)調整句子的語序。(6)揣摩句子的語氣。(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後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冊明白了什麼學習方面的道理.

[説課精要]本節是入門課,準備活動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貪快,只求穩.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課,請同學們自己來試翻譯餘下的課文。

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答.

四、獨立思考: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説明。

(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温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2)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合自己的學習應該怎樣去做。100字左右

寫完後班內交流。(有關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進行借鑑、參考。

第6篇

本課有的談求知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修身做人。語言簡練,含義深遠。學習時要熟讀,深思,牢記。

子②曰: “學而時習③之,不亦説④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學而》)

曾子⑦曰:“吾⑧日⑨三省⑩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⑾乎?傳⑿不習乎?”(《學而》)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⒁,思而不學則殆⒂。”(《為政》)

子曰:“由⒃,誨女⒄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⒅。”(《為政》)子曰:“見賢思齊焉⒆,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⒇,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21)也。”(《子罕》)

子曰:“其恕乎(2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衞靈公》)

①〔《論(lún)語》〕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前 551椙?/font>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zōuyì)(現在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⑦[曾子]即曾參(前505——前436),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 春秋戰國間魯國南武城(現在山東費縣)人。孔子的學生。

⑩三省(x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⒀〔温故而知新〕温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⒃[由]指孔子的學生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時期魯國卞(現在山東泗水)人。

⒅[是知也]這是聰明的。是,此、這。知,通“智”。

⒆[見賢思齊焉]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一樣。齊,相同。

(22) [齊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許。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一 看註釋,查工具書,把下列各句譯成現代漢語,並解釋加點詞語的意思。

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對此,曾經有過不同看法。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全班討論: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三 背誦全文,並把文中成語、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第7篇

① 蒐集資料:瞭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説的概況;瞭解《論語》的主要內容;蒐集最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蒐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聖”。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説,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敍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後,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着重談學習,後五則着重談修養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後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説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並用多媒體展示:

c.質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並加以提煉、補充。

朋 三 和 温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麼?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麼?

學生交流後,教師概述: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複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複習,並分別説明理由。

獨立思考、複習:學而不思則罔;温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麼?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後有何打算?

② 選作:課外閲讀《論語》,瞭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儒家學説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後,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麼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説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繫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於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獄、死刑等。如果什麼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麼人、什麼事。

現代社會一方面經濟飛速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美德亟待發揚。現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嶽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並説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後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並板書:死而後已 温故知新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

蒐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註明出處、含義,並製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