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愛蓮説》教案8篇 《文學經典演繹:《愛蓮説》教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06W

本文主要介紹了一份關於《愛蓮説》教案的內容。《愛蓮説》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一篇散文,作者林則徐以蓮花抒發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表達了崇高情操和美麗品質的觀點。本教案將以解讀文章結構、分析詞句含義和討論寫作技巧等方式,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與欣賞這一經典之作。

《愛蓮説》教案8篇 《文學經典演繹:《愛蓮説》教案》

第1篇

2、課堂教學中儘量不要忽視、荒廢學生的任何一種智能。

4、正視差異,善待差異,可以對個別的強項智能進行特殊培養。

3.以“任務驅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描述“問題解決”的過程,展示探究的成果,交流學習的方法。

1.介紹相關教學參考書,提供圖書館、閲覽室等與自學有關的時空條件。

2.提供網上學習的條件,介紹有關荷花的相關網站,有關荷花的圖片、種類、荷花文化以及與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視頻資料等,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

3.提供文體相關常識、古代中國文學中託物言志手法的運用,引發學生由課內向課外探索的興趣與創新的動力。

在學生第一課時掌握了生字、實詞和重點句並疏通大意整體感知,並按要求做好研究性預習的基礎上,第二課時可作這樣的要求和設計:

學生通過八種智能模式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欣賞荷花的美麗高潔,體會蓮“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體悟作者清高剛直的品格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欣賞能力、肢體運動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然觀察能力、自我認識能力和對其文化內涵的領悟能力,同時培養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根據學生的智力傾向以及個人選擇,組成幾個個“問題解決”小組,分頭完成各自小組的學習任務。

六、學生課前必要的知識準備——研究性預習

1、收集歷代志士仁人、文人墨客有關描寫荷花的詩詞篇章,動手畫一畫或剪一剪書中描寫的荷花和荷葉;

4、查閲有關蓮的歷史、品種、栽培、用途及蓮葉自潔、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等方面的圖書資料;

讀懂課文,能感受文章語言言簡意豐,結構嚴謹的特點並懂得欣賞荷花的美麗高潔,體悟作者清高剛直的品格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哲學家筆下的人生哲理,能以語言、形體、音樂、繪畫、人際溝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語文活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説説讀後的體會,背誦有關蓮的詩詞歌賦;介紹“説”這種文體的特徵;用抒情性語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體蓮花圖片;瞭解蓮的歷史、品種、栽培、用途及蓮葉自潔、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以蓮為話題寫一篇説明性文字;

數理邏輯:統計目前自己瞭解到的荷花種類;統計寫蓮的經典名句及其作者;

視覺空間:用水彩等顏料畫一畫課文所描寫的荷花的優美姿勢;將有關蓮的相關圖片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肢體運動:創造性地表演荷花“翩翩起舞”的情景;科學、準確地操作計算機進行多媒體課件的播放;

音樂韻律:尋找並選擇合適的民族音樂來給本篇課文配樂朗誦;或編一首《採蓮曲》,配曲演唱;

人際溝通:用小組合作朗誦表演來表達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合作編輯讚美荷花的小畫報或手抄報;合作蒐集有關周敦頤及其作品《愛蓮説》的背景資料,瞭解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作者生平及所處的時代與環境;網上搜集有關蓮的攝影圖片;查閲有關蓮的歷史、品種、栽培、用途及蓮葉自潔、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等方面的圖書資料;

自我認識:描述自己學了《愛蓮説》後的感受;用抒情性語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體蓮花圖片;如何認識蓮的“出污泥而不染”;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以“我愛”説或寫一段話,抓住所説事物的特徵,力求能出新意。

自然觀察:把收集的蓮花資源進行分類或實地觀察荷花並寫一篇日記,要抓住荷花的特徵。

評價方式:評出“最佳朗誦者”、“最快背誦者”、“最佳合作小組”、“最佳表演者”、“收集資料能手”、“小畫家”、等。

1、不拘一格的教學設計,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智能組合傾向與興趣愛好選擇命題與角度,參與課程的學習,有助於把教師所教的內容與學生想學的內容聯繫起來。

2、依據多元智能訓練的思路創設教學情境,把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明確的任務的引領與驅動下,扮演不同角色,發展自我智能強項,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既為每個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提供了可能,也為個人參與團隊的、合作的、互動的學習創造了條件。這樣,既有利於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又在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同的智能訓練方式、不同的探究途徑、不同的實踐成果的“交互”的“多元教學情境”中,幫助學生學會傾聽、對話、合作與借鑑,學會協同發現、分享成果、欣賞他人的創造,以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

3、在開放的、有眾多學生參與的課堂情境中,教師的作用將變得更重要。教師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創新的教學設計上及教學進程的導航與調控上。教師課堂的引導與調控水平關鍵體現在對學生思路、興趣、情感和價值取向的引導。因為,學生學習經驗與自控能力的不足、教學目標與教學情境整合的乏力、課程資源與知識儲備的缺失等等,都會降損學習質量。

4、新課程的理念和現代教育理論的應用如何在教師的設計水平上得以體現,關鍵在於教師在設計中是否基於教材、超越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即既有對教材顯性資源的充分利用,又有對教材隱性資源的再度開發,提升教材內涵,提高課的含金量。這樣,我們也許才能真正達到“下課鈴響了並不意味着學習的結束,而應是學生新的學習內容的開啟”。通過這種開啟學生多元智能的合作探究方式,既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又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使學生的學習空間由課內拓展到課外,打通了學科界限,從而使學生的多元智力得到很好地

《愛蓮説》教案8篇 《文學經典演繹:《愛蓮説》教案》 第2張

第2篇

1、能夠了解什麼是“託物言志”;領悟短文所表現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體會語言特色及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寫法。

“蓮”美麗的形象,優美語言的欣賞,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脱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説》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1、老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朗讀的語調、語速、語氣。

2、學生齊讀課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讀的語調語氣。3.自讀課文,要求:結合書下注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的音、形、義,並逐句翻譯。(前後左右可以討論,實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記號。)

3)手法巧妙:講:語言組合形成文章,怎樣使語言達到最佳效果,這就靠表現技巧,本文主要採用了“託物言志” “襯托”的手法。

4)結構精巧:(多媒體展示)一條線索:兩個襯托:三種類型:

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無縫的藝術佳品。

2、“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5、本文將花的形象比擬人的品質,蓮、菊、牡丹各比擬怎樣的生活態度?

7、“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8、文章結尾處,修辭和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9、從作者對蓮的讚美來看,這種“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

10、在文中作者把“蓮”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徵。作者在這裏運用了什麼寫法?目的何在?(表達了作者怎樣思想?)

11、文中説:“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和“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説明當時怎樣的社會現象。

同學們,周敦頤盛讚蓮花為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2)《愛蓮説》一文中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因而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3)《愛蓮説》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第3篇

本節採用“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因為文章的寫作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才能讓學生進行設疑自探。教師在設疑的同時,教師同時板書於黑板的右側,對於不完整的問題,教師隨機給予補充、歸納。本節解決的重難點是誦讀課文,正確疏通文意,把握主旨,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

因為這篇短文是“誦讀欣賞課”,所以以誦讀為主,講授為主。抓住“文脈”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主旨。

在運用拓展環節中,學生自編習題後,教師出示“之”字在文中運用一題,以鞏固學生對文言虛詞的掌握。

在本專題中,我們學習了《詠荷詩五首》,誰能背誦一下你喜歡的一首? 今天我們接着學習“讀荷”部分的第一篇周敦頤的《愛蓮説》。【板書課題】

1、何為“説”?【“説”是一種文體,通常借某一事物説明道理。題意:説説愛好蓮花的道理。】

2、作者簡介:周敦頤,宋代著名哲學家,字茂叔,道州人。

3、寫作背景:作者在南康郡任職期間,曾親率屬下開闢一塊池塘種蓮,名曰“愛蓮池”。夏秋之交,蓮花盛開,馨香撲鼻。作者閒暇漫步、觸景生情,寫下本文。

2、作者為什麼喜愛蓮花?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的?歌頌了蓮花怎樣的品質?

第4篇

課前預習中,要求熟讀課文,並閲讀課文註釋及練習。

課始,教師檢查對詞義的理解。“之”、“焉”、“者也”、“噫”、“矣”等虛詞和若干實詞在檢查之列。

要求暢讀五分鐘。每個人都還必須講出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個原因。

學生盡情朗讀,然後課堂發言。對於這篇課文讀起來上口的原因,同學們體會到的有:散句與駢句的交錯運用,長句短語的錯落有致,敍述、描寫、議論句的熔為一爐。疑問句、感歎句的穿插使用。全文言簡意豐,文筆搖曳多姿,誦讀起來格外舒暢。

學生繼續誦讀課文,教師出示如下閲讀思考題,要求根據思考題自己析讀課文,並寫下閲讀筆記。

②作者從生長環境方面,描繪了蓮的高潔和質樸,從體態香氣方面,寫了蓮的正直和芳香,從風度方面,寫了蓮的清高。

③文章表現蓮的高潔品質,從三個方面入手:直接描寫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議論。

教師對課文的需要着重理解的地方進行講解。主要內容有:

①直接寫蓮花的句子,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贊蓮花,又是句句贊君子;既是描寫,又表現了作者潔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②第一段文字是狀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狀物意在讚頌君子的品德,言志則表達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此教例以讀為主,讀、析、講、背的手法綜合運用。很有個性特點。教者明白,好詩好文,其優美意境、深摯感情,都是通過語言來表現的。教學詩文而不讀,詩文哪裏還有光彩。

它的精采在於:有鮮明的但又不易讓人發現的教學層次。請看:

第一步:朗讀——這是讓學生反覆品味、熟讀成誦,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品味精粹的語音之美。

第二步:析讀——這是指點學生明確全文的主體形象是如何得到反覆點染刻畫的。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文章精妙的形象之美。

第三步:講讀——向學生講析作品的章法、情感、表現手法和意境。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領略文章雋永的意境之美。

音美→形美→意美,層層鋪墊,順利推進,水到渠成。教學過程流暢、自然、輕快。

第5篇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宮接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1.朗讀課文。可採取多種方法朗讀,如老師範讀、聽課文錄音,學生個別讀、集體凌等。

無絲竹之亂耳:指琴瑟、策管等樂器,這裏借代奏樂的聲音。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

3.提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深刻含義是什麼?

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採。

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樣的高雅。

7.提問: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麼?

寫室中事。可見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問: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麼?

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裏,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説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諡號元,宋代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建流溪書堂講學,峯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説》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縣)任職時寫的。此間,他曾親率屬下在郡府署一側挖地種蓮,名曰愛蓮池。

説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説明一個道理。

1.朗讀課文。老師範讀,學生齊讀、輪讀均可。讀時注意節奏、重音,正確、流利、有感情。

可愛者甚蕃者:結構助詞,與前面詞可愛構成名詞性結構。相當可愛的(花)。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而:連詞,錶轉折,卻。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而:連詞表轉折,卻。焉:助詞,可不譯。

4提問: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5.提問: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生活態度。

兩個獨字,都表現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度。但我愛蓮又與陶淵明的愛菊又有所不同。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1)生長環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灌清漣而不妖的質樸;

(2)體態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遠益清的`芳香;

(3)風度方面:寫她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這些描寫,是將蓮人格化了,是把她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徵。

8.提問: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徵哪三種人?

菊花比喻象徵隱士,牡丹比喻象徵富貴的人,蓮花比喻象徵君子。

9.提問:作者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態度分別是什麼?

愛不同的花象徵一種不同的生活態度。菊花秋天開花,獨抗寒霜比作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隱士,作者對愛菊並不反感,只是慨歎真正的隱士極少。牡丹雍容豔麗,比作富貴之人,作者對愛牡丹是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而對愛蓮同氣相求。作者託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這篇短文,將花的形象比擬為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度的讚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短文運用比喻、象徵、襯托手法,突出了蓮的美好形象。將記敍、抒情、議論結合起來,表達思想感情。句式駢散交錯運用,讀起來鏗鏘悦耳,頓挫有致。

第6篇

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知識,掌握課文主要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與體會,學習託物言志的手法,提高閲讀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堅貞氣節和高尚的道德品質。

教學難點:感受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堅貞氣節和高尚的道德品質。

引導學生分享學過的關於蓮花的詩句,預設學生回答:

“新蓮映多浦,迢遞綠塘東,;“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 “秋至皆空落,凌波獨吐紅。託根方得所,未肯即從風,'等詩句,以此引出課題。

i.瞭解作者:周敦頤,字茂叔,諡號元,北宋哲學家。介紹文體“説”——古代的一種文體,屬於論説文的範疇。可以説明或敍述事物,也可以議論和抒發感情。通常借某一事物説的道理。

小組合作討論:從哪些語句感受到了作者對蓮花的喜愛?

內容一: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袤玩焉。

1 .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賦予蓮哪些性格?(生長環境、體態香氣、外觀;高潔、正直)

生長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鏈而不妖”--象徵君子身處污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還象徵君子的莊重質樸,不譁眾取寵,不炫耀自己。

體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徵君子的特立獨行,正直不苟

風度氣質:“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儀態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2.能否刪掉“獨”字?(獨是“唯獨,只”的意思,刪掉的話就不能體現作者對蓮花喜愛的熱烈;“獨”字也表現了作者不隨波逐流的處世態度)

3.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來朗讀這一個長句呢?(敬佩、喜愛之情)

內容二: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1.上一句是對蓮花的描寫,那麼這一句直接議論蓮花的是哪一部分?(蓮,花之君子者也。)

2.誰能來回顧一下陶淵明的追求?(“悠然”二字,於平靜之中,尋到一份超脱世俗的心境)

3 .作者對於陶淵明的`追求贊同嗎?(對於陶淵明的不苟同世俗的人格贊同,但是對於他的隱逸、避世卻不讚賞)

4.作者對於喜愛牡丹的富貴者又是什麼態度呢?(拜金主

1.大家覺得君子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不貪圖富貴、追求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有氣節)

2.作者將蓮比作君子,意在説明什麼?(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見他讚美蓮花的根本目的是讚美具有蓮花一樣的高尚品德的人。)

3.這種通過描繪蓮花,表達自己志向的方式是什麼手法?

因為菊花大多生長在偏僻的地方,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也是花中的隱士,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這符合陶淵明的處世態度。寫菊是為了正面襯托蓮的形象。

因為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徵。“世人甚愛牡丹”説明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

菊花(隱逸者)正面襯托牡丹(富貴者)反面襯托突出蓮高潔質樸,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特點。

配樂朗讀並理解“噫!菊之愛,陶後鮮有間。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的深刻含義。

教師小結。作業:任選一種事物,用託物言志的手法寫一份200字的自述。

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讚美,歌頌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同時,作者將花的形象比擬為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度的讚賞和追慕,表達出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第7篇

能夠了解什麼是“託物言志”;瞭解什麼是正襯和反襯

領悟短文所表現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學習作者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和追求高潔德行的志向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藴含的諷喻之情並能夠聯繫實際談自身感受

“蓮”美麗的形象,優美語言的欣賞,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1.收集有關各種花的詩句和圖片,最好能詩畫相配。展示自我才情。可參考後面的綜合性學習。佈置綜合性學習。

3.文中哪些語句是在直接描寫蓮花的?分別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呢?找出相應的句子。

4.作者寫的難道僅僅是蓮花嗎?這是一種什麼寫法?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還歌頌了具有蓮花那樣高尚品質的人——君子,作者寫蓮花是為了寫人,用蓮花的高潔品質來象徵君子的高尚的品質。寫物是為了寫人——託物言志

5.文中的三種花分別象徵什麼?作者對它們的感情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6.作者為什麼要寫菊花和牡丹,直接寫蓮就行了嗎,這樣寫對錶現文章的主題有何作用?這種寫法是什麼?理解襯托——正襯、反襯的寫法

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願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8.能否模仿作者用蓮花來寄託自己感情的託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歡……”句式説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於花草樹木。

記得我剛到培正學校的時候老師們對八年一班的同學讚不絕口,後來我也看到我們班得的流動紅旗最多,為了回報學校領導和老師對我們八年一班的厚愛,請同學們展示自己創作的詩畫,並以熱烈的掌聲歡迎老師們蒞臨指導。

今天老師也收集了幾幅詩畫送給大家,看到這麼優美的意境同學們一定想説點什麼,那麼今天我們先聽北宋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説》,然後再讓同學們説。

“説”,是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既可以發表議論,也可用來抒發感情。

2、這些語句分別從哪些方面來描寫蓮花的?生長環境、體態、氣味、氣質風度

1、作者寫蓮花,可是文章開頭並沒有從蓮花寫起,在寫蓮花之前,作者寫了什麼?

2、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麼“菊”和“牡丹”分別比作什麼人呢?作者對它們的感情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陶淵明過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他志向高潔,隱居避世,對於這樣的一位高人,作者抱着什麼樣的情感態度?從文末的一句話中可以看出: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惋惜。

在評選國花的時候很多人推崇牡丹,其實早在唐朝初期特別推崇牡丹,把它從山西一帶移植到長安,視為珍品。暮春時節,權貴們往往不惜高價爭相購買。由於唐朝統治者的愛好和提倡,以致長期以來形成一種社會風氣,直到宋代仍然存在。因此,牡丹被認為是“富貴”的象徵。對於這位貪慕榮華追求名利的富貴者作者又抱什麼態度呢,從文末“牡丹之愛,宜乎眾宜”可看出——厭惡諷刺

3、作者為什麼要寫菊花和牡丹,直接寫蓮就行了嗎,這樣寫對錶現文章的主題有何作用?這種寫法是什麼?

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願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周敦頤説完蓮,現在由我們同學們來説了,説什麼呢,模仿作者用蓮花來寄託自己感情的託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歡……”句式説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於花草樹木。

第8篇

通過學習《愛蓮説》,體會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貞氣節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態度。

3、體會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貞氣節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態度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脱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説》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板書課題和作者)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説》“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説” 在這裏指什麼?

明確:“説”是一種文體,可以説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敍事物 “説”這種文體可以靈活地運用説明、記敍和議論的表達方式,偏重於議論那麼題目的意思是什麼呢?可以理解為“談談愛蓮花的道理”或“説説喜愛蓮花的道理” 他愛蓮花有什麼道理呢?大家在學習課文中一定要開動小腦筋

本文作者周敦頤 ,(10171073) ,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就稱他為“濂溪先生”

1、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點不同,文言文要讀出韻味來,因此要讀得慢些讀得舒緩些:

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語氣貫通,又使全句語氣舒緩,富有節奏相同的還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體會一下

2、還要讀出抑揚頓挫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讀起來,要一頓一挫,一抑一揚,讀出節奏和韻味來“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揚一抑,體會一下

3、文中還有些排比句,讀的時候語氣應逐漸加強,層層推進,讀出氣勢來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們掌握了朗讀的方法之後,再齊讀一遍課文,這一遍要讀出韻味來

教師朗讀小結:①注意聽準字音,朗讀的節奏,語氣,語調②本文前一段介紹,介紹當用陳述語調讀,後一段議論,其中有判斷,有感歎,要注意前後語調使用的區別)

這一遍讀得有點味兒了,但要更好地讀,還有待於我們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來讀下面大家自由小聲讀或默看註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前後左右可討論一下疑難問題時間為五分鐘教師補充字詞:

大家還有什麼疑問,請提出來(教師可以讓學生就字詞解釋,或句子翻譯提出疑問,可以讓學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師點撥)

好我們理解了課文內容,大家應知道作者為什麼這樣愛蓮花了吧請大家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

2、總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3、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齊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這次要讀出感情來)

過渡:作者主要描寫和讚美蓮花,開頭卻為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麼作用?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學過他的《桃花源記》,瞭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不願意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用菊花來襯托蓮花,也是用陶淵明來襯托他自己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為什麼?因為牡丹色彩豔麗,嫵媚動人,象徵富貴也就是説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願不願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有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盛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從而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過渡:以上是寫蓮也就是託物部分,但是託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並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所託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説》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請同學們看第二段

1、就表達方式來説,第一段側重於記敍、描寫,那麼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麼?(花之隱逸者也)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讚賞呢?(不是)作者讚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苟同於世俗的人格,而對於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麼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麼?(花之富貴者也)對於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麼情感?(鄙視)

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麼情感?(讚美)

3、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讀第二段讀的時候注意:

b、最後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複雜的情感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是什麼句式?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麼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什麼句式?感歎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4、根據剛才的講解,讓學生讀課文,嘗試揣摩語氣,齊讀課文

5、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六、 指導學生按照板書脈絡快速背誦愛蓮説原文

現在,大家把書合上,能不能根據黑板上的提示背出這篇課文來?試一下,齊背《愛蓮説》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敦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法上、學法上,大家有哪些收穫呢?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脱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託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歎句式的變化,記敍、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鑑學法上:應注意多讀及朗讀的方法

同學們,周敦頤盛讚蓮花為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愛蠟燭,因為它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恰如默默無聞,甘為孺子牛的老師

3.自行尋找一些愛蓮説練習題及答案來進行練習和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