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論文開題報告五篇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6.8K
  開題報告也就是對你自己的研究內容做一個大概的説明,對論文的進度安排作出詳細的解説。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論文開題報告五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論文開題報告五篇

論文開題報告1

  一、數學課堂進行遊戲教學的意義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所以,數學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學習。遊戲的趣味性不但激勵學生去探索,去了解其中的規律,並且在探索、瞭解的過程中,使學生嚐到進取思維的無窮樂趣,學生的思維習慣、思維本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到了發展。融入數和運算規律的遊戲是激發學生探索的動力和途徑之一。

  二、數學課堂實施遊戲教學的具體過程

  課堂中的遊戲教學法,要求教師的身份必須既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應當和學生一齊唱歌,一齊跳舞,一齊遊戲,融入到學生中去。

  借某校三年級上了一堂數學課,班級共有27人,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較好。教學資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中的擲一擲。在教學前,制訂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運用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取探索規律。

  2、運用探索的規律,瞭解遊戲的運行原理。

  3、運用遊戲方法和規律,探索可能性的大小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創設遊戲性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首先取出兩顆骰子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齊來擲一擲,看看得到的兩個數的和是多少?並把他們記下來。

  學生操作,然後思考得到的結果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得出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不可能有和13

  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國小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思維特點,設置遊戲性情境,把新知識寓於遊戲活動之中,經過遊戲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在遊戲中得到知識,發展本事,激發興趣。教師的引導也使學生對遊戲的祕密進行思考,提高了思考的效度。

  2、激發動機、研究規律,提高學習興趣。

  教師和學生比一比,如果是56789就算教師贏,如果是另外的6個就算你們贏。

  學生操作,記錄結果,看誰能贏。

  結果肯定是教師贏,學生很好奇很想明白原因。

  對規律的探索和遊戲祕密的揭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尋找規律,探索未知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和親切,提高了對數學的興趣。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猜想的提出、驗證,方法的得出,都是學生個體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結果。雖然整個過程一帆風順,但教師適當地製造碰壁,反而會推動學生走向成功,教師所起的作用只是相繼誘導。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並在探究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3、運用規律、誘導學生大膽想象、勇於創新。

  發表格和骰子,兩人一組輪流擲。和是幾,就在几上頭塗一格,塗滿其中一列,遊戲結束。

  小組交流,哪些和出現的可能性大,哪些小?為什麼?

  引導學生得出:5能夠分成幾和幾,6能夠分成幾和幾,7能夠分成幾和幾。

  應用學生髮現的規律和方法這是對學生最好的一種肯定,經過填表的練習,讓學生感到自我探索的價值,同時也反映了教師對《標準》教學觀念的體現。引導學生聯想,消除學生依靠的心理,培養學生進取、自信的精神,拓展思維空間。遇到問題就立刻聯想到與之有聯繫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既能提高解決問題的本事,又能培養和鞏固創新思維本事。

  三、數學課堂實施遊戲教學的成效與反思

  國小生的思維水平處於表象、直觀階段。有着天真、活潑好動的天性,對任何新穎有創意的活動都懷有好玩的思想傾向。遊戲教學剛好迎合國小生的這種心理特徵。教師有目的地組織學生以觀察、操作為主的教學,讓學生在擺、拼、畫、折、量的實際操作中,手腦並用,以動促思,培養了學生遊戲的興趣。

  綜觀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體現了教師要從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觀念,將最大限度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探索和交流。雖然學生的語言有時不夠規範,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們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這樣的課堂真正做到了:我們的課堂我做主,課堂也在學生和教師的遊戲中靈動。

論文開題報告2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實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它的提出源於教學是藝術還是科學之爭。之後,關於教學實效性的話題一向被人們所關注。從學習美國的CarolMarraPelletier的著作《成功教學的策略——實效的教學實習指南》、顧明遠和孟凡華主編的《國際教育新理念》等著作中能夠看出國外的實效教學研究開展的時間比較長,研究的較為深入。我國學者張璐在《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年第11期發表了《實效教學的定義》一文,文中指出了國際實效教學的五條標準:師生共同參與創造性活動、語言發展、學習背景化、挑戰性的活動和教學對話。

  新中國成立以後,異常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教育也乘上了高速發展的列車。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開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課程改革,在新的音樂課程標準、藝術課程標準裏面,教學的實效性成為音樂課堂新的追求,如音樂課程標準就確定了教學實效性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課標已經向我們提出了經過各種教學手段來實現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這次音樂藝術教育改革中為了更好的踐行科學發展觀,廣大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以及專家學者都在不斷的努力探索着。

  二、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實效性:是指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學習成效的發展。

  課堂實效性: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實效性不僅僅指效率,還包括質量,是高效率和高質量的有機統一體,講實效性不能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全面發展為代價。二是實效性不僅僅指教師教學的實效性,還包括學生學習的實效性,是二者的有機統一,其核心是學生學習的實效性,是學生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進行實效的學習。

  音樂課堂實效性: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是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經過教學及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各種本事,提高文化素養,陶冶高尚的情操。所以我們要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把握課堂的實效性,讓音樂課堂成為學生活躍思維、審美創新、交流發展的智慧場。

  三、該課題國內研究現狀與趨勢分析

  從國內外專家和學者對實效教學理論的具體論述中能夠發現:專家都比較關注學生的提高和發展,教學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師的反思意識和效果的可測性或量化。可是未能從實際操作中的進行深入研究,缺乏具體課程的實踐性的支撐,尤其缺乏一線教師作為教育的實踐者所積累起來的、具有切身體會的課堂教學經驗。

  所以,基於國內外研究經驗、理論積累以及我們教師自身的特點,本課題緊扣新課程的相關理念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師原有知識結構及個人業務素質的基礎上,以國小音樂課堂為主陣地,以課例為載體,經過課堂觀察、案例分析、實踐研究、經驗總結等具有強烈的反思意識的行動研究,來探究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從而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構建適合國小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途徑和手段。

  可是,大家對於國小音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僅僅停留於初級階段,還未上升到音樂藝術的研究,研究頗深的無外乎是那些音樂教育家了。作為音樂教學的實施者大家均在學習着,摸索着,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以教育部頒佈的《音樂課程標準》為指導,明確在國小開展音樂課堂實效性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以中國國小音樂教學研究理論為嚮導,重視對學生的音樂藝術感覺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本事,系統地對學生進行聽、唱、律動、創編的指導,實現國小音樂課堂的實效性。

  3、以教育學、心理學為依據,力求使音樂教學中的實效性研究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創新性,實現研究效益的最優化。

  五、課題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採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經過查閲國小音樂課堂教學的文獻資料,瞭解、確定自我研究課題所及的範圍,明白搜索方向。其次還要熟悉國內外主要教育期刊以及每種期刊的特色,國內教育圖片、音像資料的種類和統計資料的類別。經過這樣的加工,構成對國小音樂課堂實效性的科學的認識。

  2、問卷調查法:經過對國小音樂課堂教學實效的科學認識及瞭解。結合實驗教師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整理成問卷。充分了解學生對現行音樂課堂教學的意見和提議,從而實現國小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3、行動研究法:在課題實驗過程中,課題組圍繞課題研究目標,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研究,要求實驗教師將根據學生不一樣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在平時的工作實踐中進行探討、研究,不斷總結,在總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從而到達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4、個案研究法。經過一些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變化進行深入調查,着眼於解決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強調實踐與反思,強調合作與分享,從而讓教師調整與改善自我的教學行為,增強國小音樂課堂藝術指導的實效性。

  5、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課題組要求實驗教師把教育實踐能供給的事實,按照科學的程序,分析現象,探索規律,撰寫相關的經驗文章,變感性認識為理性認識。

  六、課題研究資料

  1、音樂教學的實效評估設計,包括對學生的評估和對課堂教學的評估。

  2、音樂教學的實效性設計,包括低年級的遊戲設計,合作設計。中高段的合作創新設計,音樂課提問設計,拓展設計等等。研究這些設計的步驟和特點,如何利用這些設計更好地促進音樂課的實效性。從而建構實效教學課堂新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益。

  七、預期的目標和結果

  1、經過欣賞、演唱、綜合等智力因素的培養,將美育滲透其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本事,使他們的人格得到昇華。

  2、引導學生學會體會音樂的一系列變化。並能發現音樂的這一系列變化正是它的奧妙所在,從而能實現國小音樂教學實效性的完全體現。

  八、研究過程

  (一)課題啟動(20xx4—20xx6月)

  1、確立課題,設計課題實施方案。

  2、確定課題研究人員。

  3、蒐集和整理有關資料,申請立項。

  (二)具體實施階段(20xx7—20xx4月)

  1、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確定人員分工,職責到人。

  2、制定課題研究計劃。

  3、調查分析階段。設計調查問卷表,進行調查問卷,充分了解學生對音樂學科的理解掌握,為更好的開展下階段工作奠定基礎。

  4、定期召開課題組會議。根據調查資料、學校實際、教師個性以及知識的不一樣特點等具體情景,設計實踐活動方案。課題組以月為單位,定期組織成員進行活動:探討在自我的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交流自我取得的經驗,反思自我的教學行為,總結研究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不斷對實踐活動設計方案進行整改。進行活動嘗試,積累心得體會。

  5、實驗教師上課題研討課。

  6、教師教學生活經驗積累。

  (三)、課題總結階段(20xx5—20xx7月)

  1、對課題研究資料進行整理。

  2、收集資料,彙編成冊。

  3、完成課題研究總結報告。

  九、研究的預期成果形式

  1、研究報告及相關論文。

  2、典型的案例分析材料。

  3、各階段素質檢測成績及相關資料。

  十、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1、音樂實效性教學本身是國小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資料,繼新課改以來,國小音樂教學又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

  2、本校經常有機會參加教育局教研室組織的各項教學活動,校小白帆藝術團的學生也能經常參加市級的比賽和展示。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已取得了必須的成績,擁有一批基本功過硬的骨幹教師,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已經有濃厚的興趣。

  3、學校領導重視音樂教學工作,同時也獲得了家長及社會的大力支持。本校還被定為江蘇省實驗學校,常得到專家的垂詢與指導。

  4、學校硬件實施不斷改善,為實驗供給了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論文開題報告3

  一、研究課題:

  國中地理圖冊閲讀方法的指導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是説閲讀文章、書籍讀得多了,其中的含義自然就會了解、掌握了。古人對閲讀的理解既獨到又深刻,就是現代的中國小生聽、説、讀、寫也是必須具備的基本功。那麼,地理圖冊的閲讀不一樣於一般的文學書籍,它有特定的範圍和含義,它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載體,是地理教材的補充和延伸,它可替代很多語言文字,既形象直觀,又抽象概括,既是我們學習地理的工具又是地理考核的重要資料。所以,需要專門的訓練和指導。怎樣閲讀地理圖冊?如何更有效地將圖文結合起來構成系統的地理知識?這將使我們本次研究的主要資料。

  從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看,雖然以課本為主,但要真正掌握知識、具備知識的本事,還必須經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的過程,這是培養學生思維本事的基本規律。一幅圖像中有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又有表示各種事物的名稱的圖名、圖例和地圖資料説明,以及圖內各種文字、數字註記等。由此構成地理環境各要素間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的因果信息,抽象的地理事物特徵和一般發展規律的信息,很容易經過觀察,展示在大腦中,構成整體認識。可見,教會學生讀懂地理圖冊上的地理信息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究對象:

  七年級年級(1)班、(2)班和八年級年級(1)班、(2)班。

  四、研究方法:

  調查法、合作法、文獻法、反思法。

  1、調查法:調查當前學生對地理學習、理解現狀。採用問卷、談話等方法,以取得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2、合作法:根據研究目標利用團體的智慧進行分析研究。各年級地理教師定期進行討論、交流不斷地積累、改善、提高研究的成果。

  3、文獻法:學習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論文為課題的研究供給科學依據。

  4、反思法:對研究取得的結論進行全面完整地歸納、提煉,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總結規律,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具體方法。

  五、研究實施計劃:

  1、準備階段:20xx6—10

  經過文獻資料、上網查閲等途徑蒐集、整理、學習與本課題相關的資料及理論。

  針對實際情景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

  設計問卷調查,撰寫開題報告。

  2、研究階段:20xx11—20xx5月。

  按時上傳小課題研究資料,交流、討論、分享研究心得體會。

  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課題研究做好記錄設計教學案例,撰寫教學反思。

  按時參加小課題研究培訓學習,及時獲得專家引領、研究方法和理論支持。

  與其他研究人員合作交流,和諧互助,取長補短。

  隨時調整研究方法,師生互動,重視研究效果。

  結合指導教師的幫忙,撰寫小課題研究中期報告上報研究情景。

  3、總結階段20xx6月。對研究情景進行分析、歸納,對課題實施效果進行評價。整理研究材料,完成課題結題報告和論文撰寫,申請課題結題。

  六、預期結果及表現形式:

  1、預期成果:初步構成一系列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

  2、成果形式:論文、學案、課堂實錄、多媒體課件、課題研究報告等。

論文開題報告4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1、國內外研究現狀

  近些年來,國內外學者逐漸開始關注大學生孤獨感這一領域。在大學生孤獨感的性別差異方面,目前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唐民等人的研究證明,男生的孤獨感水平高於女生。李傳銀採用UCLA量表的調查結果相反,發現女生的孤獨感高於男生。國外BorysPerlman的研究得到男女大學生的孤獨感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這樣的結果。在城鄉差異方面,蔣豔菊等人的研究證明,生源地對於大學生孤獨感體驗的影響在總分上並不顯著,可是在人際孤獨這一因素上十分顯著:農村生源的大學生體驗到更重的人際孤獨感。在專業差異方面,鄧麗芳、王瑞和鄭日昌的研究發現理工類大學生體驗到更多的感情孤獨及社交孤獨。在孤獨感與網絡的關係方面,劉加豔的研究發現網絡使用捲入度越高,孤獨感越強。可是,Shaw等人認為網絡使用能夠降低孤獨感,孤獨者能夠利用網絡來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統。張曉琴等人對84名經常使用網絡的大學生進行測試,研究結果證實了網絡服務對網絡孤獨的直接作用。在孤獨感與人格的關係方面,鄒賜嵐的研究證明孤獨感與神經質和精神質呈顯著的正相關,而與外向性呈顯著的負相關。目前,對於大學生孤獨感研究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定性研究不夠深入;二是,對孤獨感在人口統計學變量上差異的研究結果尚存有分歧;三是,

  在影響因素的探討上對生物、文化因素缺乏分析和研究。

  2、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在校大學生的規模和數量不斷增加,他們將擔負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的重任,對國家未來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他們能否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而在大學時期個體心理和人格發展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克服孤獨感並建立起親密的人際關係,所以在大學生心理健康中最應當受到社會關注的心理要素是孤獨感。孤獨感是從人際交往中產生的,而人際信任是進行人際交往的基礎和前提,同時孤獨感的產生也是缺少社會支持的結果,所以人際信任和領悟社會支持與孤獨感三者之間的聯繫比較緊密。但將這三者聯繫起來進行的研究較少,本次將對這三者間的關係進行深入探究,以便發現人際信任和領悟社會支持對孤獨感影響程度和預測作用,為構築適應新時期大學生心理特點的、與健康生活方式相結合的理論和運作體系供給參考和理論基礎,有利於幫忙大學生建立進取的人際交往觀念,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研究資料與目標

  1、研究資料

  本研究一方面擬揭示大學生社會支持、人際信任與孤獨感的現狀,另一方面擬深入探討大學生社會支持、人際信任與孤獨感的關係。

  2、研究假設

  (1)人際信任與孤獨感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

  (2)領悟社會支持與孤獨感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

  (3)人際信任與領悟社會支持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

  (4)領悟社會支持在人際信任與孤獨感關係中存在必須的中介效應

  三、研究方法與手段

  對濟南大學大學生採用隨機挑選被試、個別施測的方法,分別讓被試依次填寫人際信任量表(ITS)、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和感情與社會孤獨量表(EVSLS),對回收的問卷統一編號,以備以後統計分析。將收集到的問卷利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採用描述性統計分析、t檢驗、非參數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和迴歸分析等方法來分析數據。

論文開題報告5

  學生姓名:XXX

  學號:XXXXXXXXXXXX

  所在學院:公共管理學院

  專業:文祕

  設計(論文)題目:《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及相關因素分析》

  一、選題背景和意義

  (一)選題背景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已從過去的精英教育發展到今日的大眾教育,大學畢業生人數急劇上升,又恰逢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大學生就業問題雪上加霜。隨着就業形勢的嚴峻和擇業競爭的激烈,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引起政府和社會各方的廣泛重視,就業壓力問題已成為相關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

  (二)選題意義

  研究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有利於認識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的類型以及產生的原因,以此來進一步研究減小或降低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的解決辦法,促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當代大學生對就業壓力的承受力,幫忙大學生了解自我、正確的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學會控制自我的情緒和行為,掌握解決壓力的方法,促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二、國內研究現狀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中周紅萍的《大學生就業壓力與擇業研究》一文中提出: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影響因素包括客觀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

  其中客觀因素包括三方面:

  第一,高校擴招後的壓力。高校擴招使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競爭不斷加劇,導致每年有部分畢業生不能及時就業。

  第二,高校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脱軌。部分院校遷就某些專業教師開設近於或已經飽和的專業、爭相開設或盲目擴大熱門專業,造成畢業生結構性的過剩。

  第三,招聘單位門檻高。有工作經驗這個條件成為畢業生就業難以逾越的門檻,而不規範的人才流動體制也造成很多招聘單位不願為別人培養有工作經驗者。

  主觀因素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功利化傾向。一些大學生在就業價值取向上扭曲,出現拜金主義、官本位、東南沿海大城市就業方向等思想,給大學生帶來更大的壓力。

  第二,期望值過高。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對自我自信對未來有較高的期望,當走入社會時他們的高期望受到社會的低接納的打擊,容易產生壓力。

  第三,實踐本事弱。大學生具有較好的科學文化、專業理論等知識,但社會經驗和實踐本事顯得相對較弱,而社會要求大學生不僅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更要有較強的實踐本事。

  中國計量學院生命科學院劉紅波等在《大學生就業壓力因素分析及心理疏導探索》一文中指出:畢業生心理壓力來源多種多樣,除了市場需求造成直接的、現實的壓力外,畢業生對社會、自我的認識不夠,以及受到一些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造成心態偏差,是就業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

  劉紅波認為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因素包括五個方面:

  第一,人才需求結構發生變化。國家近年從製造型向知識經濟型過渡,僱傭人員模式也所以發生轉變,對僱傭人才學歷要求提高。

  第二,畢業生數量連年攀升。高校擴招、教育結構調整和資源重組等原因,畢業大學生數量猛增,同時社會經濟成份變化都增加了就業困難。

  第三,大學生成長環境影響就業。在校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與社會環境、教學管理水平、個人素質等密切相關。

  第四,個人本事素質的高低以及家庭經濟狀況與就業關聯。善於溝通有利於儘早融入團體,處理好同事間的關係,從而適應工作。

  第五,專業和專業成績的滿意度。對所學專業滿意程度直接影響學習興趣,學習興趣的濃厚影響專業成績,這直接或間接影響大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與求職競爭力。

  劉心紅在《淺析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及應對策略》一文中提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產生的原因分為用人單位的原因、學校的原因和大學生自身的原因三個方面,同時也指出就業難問題的解決對策包括政府、用人單位、高校和大學生四個方面。

  劉心紅認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用人單位的原因分為三方面:

  首先,我國企業大多是加工製造業,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為大學生供給的有效崗位不足。

  其次,用人單位方面強調應聘人員的工作經驗和高學歷。

  再次,用人單位選擇人才的誤區。

  學校的原因也分為三個方面:

  首先,專業結構不合理,與市場需求存在錯位。

  其次,人才培養質量滑坡。

  再次,大學生就業指導力度不夠。

  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不足,對職業和自我的認知不夠產生就業壓力。

  忻國磊在《90後大學生就業壓力測試與分析》一文中提出:就業壓力的來源主要來自3個方面:組織和工作方面的因素、個體方面的因素和社會家庭方面的因素。組織環境和工作本身的特徵是就業壓力的主要來源。外部的壓力因素並不普遍作用於所有的工作者,某個壓力源對一個人來説可能是壓力,而對另外一個人可能就是動力或優勢。同時忻國磊也指出,組織環境和工作方面、社會和家庭方面的因素是在校90後大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個體方面的因素感知的壓力比較輕微。

  總的來説,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原因多種多樣,來源也各不一樣,但主要可分為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因素。大學生自身不能改變客觀條件,但能夠經過自我對主觀條件的改善來減小就業壓力,多從實際行動中進行進取有效的應對,同時政府、高校和用人單位等對客觀條件的影響也會引起就業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