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工作報告

德育課題開題報告參考

欄目: 工作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51W
德育課題開題報告參考
一、開題申請
  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驚人發展使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物質領域空前繁榮。但是,人類卻面臨道德滑坡的世界性難題。我國當代青少年的道德成長理論面臨着不容樂觀的外在環境,有識之士疾呼人文精神教育、人格精神。
  所以,我們寄希望於通過對特色國小地域文化涵育模式的研究,發揮文化對於德育的積極干預性,用地域文化巨大的、無所不在的、潛移默化的力量推進德育的深度,增強德育對學生終生成長的影響力。通過這一研究的深入,切實改善學生的生存環境,提高其生命質量,淨化他們道德成長之路上的自由呼吸,使他們在傳統與現代問題間擁有自己的價值定位,在他人與自我間追尋道德的理性判斷。這一模式的初步建構,可以為面廣量大的國小(特別是特色國小)開展長效綜合方位的德育工作提供有益參考,讓德育更富“國情”、“鄉情”“校情”、“人情”,關注心靈,瀰漫久遠。
  二、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選題意義和研究價值
  有資料顯示,近五年來,我國德育研究呈現出三大趨勢:一是正完成向實踐的轉向;二是正走向科學化與人文化的整合;三是表現出強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其中,德育人文化色彩的加重正表明着德育目標與方式的雙重革新。我校作為中國特色學校,“十五”期間在學校建設走向生本,走向校本,走向智慧等方面進行探新,成果在省內外引起關注。“十一五”期間,我校將進一步走向文化,以此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這為本課題提供了內驅力。
  教育界對國小文化涵育已成共識,但如何去推進文化涵育,提高文化涵育的效率,尤其是探索有效的涵育模式,一直是理論界與實踐領域的薄弱點,我們收集國內外相關資料發出,特別是在國小階段,這方面研究顯得極為急迫。
  三、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1、研究目標:
  (1)本課題重在進一步深入把握地域文化涵育這一新型德育形式的要義,在實踐中發揮其獨特作用。通過研究與實踐,使地域文化與德育的關係更加緊密,在常態文化狀況中凸顯教育影響功能。
  (2)本課題重在研究模式,在研究過程中,重點是把握地域文化涵育中的各方面要素,協調各要素的關係,從而使主體性德育更加有效。
  2、研究內容:
  文化涵育,指的是利用文化氛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施以影響和教育。涵育的含義可見《辭源》。“修以求其粹美,養以期其充足。修,切磋、琢磨;養,猶涵育、薰陶也”。也就是説,涵育意近薰陶,是形成人的品德修養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國小地域文化涵育模式的研究,即是要探索國小地域文化涵育的經驗型策略,形成一種可供他人蔘考,借鑑的常規做法。在研究中,要兼顧其它特色國小地域文化共性與個性。
  3、主要觀點:
  總體界定:對關於學生與之有關的可能接觸到的物質和精神文化施加的道德影響及其原因、規律研究,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多元文化,主動納入健康文化滋養的要素研究。
  4、創新之處:
  (1)地域物態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2)地域精神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3)地域制度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4)地域行為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5)其他地域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四、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1、研究思路
  模式的研究既是方法研究,也是過程研究。通過研究,加深對德育內部規律的再認識,摸索現代德育的新方法,新對策。
  課題研究中,根本着眼點是學生,學生德育狀況的改善是本課題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衡量我們研究成效的標尺。
  2、研究方法
  (1)觀察記錄法。在課題研究期間,經常對學生的言、行進行有目的地觀察並定期做好記錄,瞭解學生在不同地域文化環境及校園文化建設的不同時期,道德行為的具體表現,指導下階段工作。
  (2)行動研究法:研究者注意對實驗對象的長期觀察,並形成一定的個案,為實驗的實施順利進行提供信息,保證課題評價的客觀性。
  (3)經驗總結法:通過對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具體情況的掌握和控制,進行歸納,分析,綜合,使之系統化,提煉經驗,形成理論。
  3、研究成果形式
  (1)編印《地域文化中的德育》研究專著。
  (2)優秀少年事蹟展示(新人新事事蹟材料)。
  (3)地域文化涵育課程及活動現場。
  (4)論文彙編。
  (5)現場問卷調查。
  (6)《文明風景線》錄相帶。
  4、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2005.12—2006.2)
  A、完成方案的制訂及課題申報工作;
  B、健全學習研究,交流制度。
  (2)實施階段(2006.3—2009.12)
  A、組織課題人員學習相關理論,組織參觀學習,借鑑他人經驗;
  B、在實施研究過程中進行階段性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不斷修正實施方案,促使課題研究順利開展。
  C、經常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為歸納和分析課題提供實踐依據。
  (3)總結階段(2010—2010.9)
  彙總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完成課題結題報告及相關資料的整理,做好結果工作,為成果鑑定提供服務。
  五、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1、已經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
  陳峯,《讓務實的德育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江蘇省“師陶杯”徵文二等獎。
  陳峯,《鏈接地域文化,刷新孩子的道德歷程》,鹽城市德育論文評比一等獎。
  鮑華俊,《德育課堂實錄》,鹽城市教育局評比一等獎。
  王麗麗,《德育中的留白藝術》,鹽城德育與法制網評比二等獎。
  2、主要參考文獻:
  (1)潘月俊:情境德育“指導”學生成長的道德教育。
  (《思想理論教育》2004.10)
  (2)吳家魁:品德主動性內化之路。
  (《現代中國小教育》2005.6)
  (3)華中師範大學《文化涵育創造思想政治工作新境界》
  (《中國教育報》2004.10.19)
  (4)蘇州市吳中區寶帶實驗國小《校園文化環境建設與德育的研究》
  3、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
  參加研究的教師,長期在德育一線從事工作,在德育科研與實踐上也取得不少成績,也大量參加學校德育室的理論研究。有學科教學能手,有校刊主編,有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在地域文化與德育的結合實踐上均取得一定成績。所有成員均具有本科學歷,寫作能力強。
  4、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經費預算情況。
  學校給予充分的經費保障,為研究者的檢索資料、外出培訓和交流、學生的社區實踐等提供必要的支持。
  (2)該研究得到江蘇省特級教師吳興平、周衞東、王澤海、丁曉美等人的指導。東台市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聯合會等單位提供實踐基地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