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阿q正傳閲讀心得體會5篇 阿Q正傳——爭鬥與荒謬的人生觀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95W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創作的一部經典小説,以形象鮮明的阿Q為主角,通過揭示他的醜惡、自卑、自傲等心理,在平民階層的視角上探討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矛盾和衝突。閲讀《阿Q正傳》讓我深刻體會到中國社會的現實困境,也啟發我對人性和社會問題的思考。

阿q正傳閲讀心得體會5篇 阿Q正傳——爭鬥與荒謬的人生觀

第1篇

?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一部小説,它有力的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發現他筆下所寫的阿q是舊社會所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為何會寫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為了想要宣泄對人性弱點的看法吧!

在文章裏面,我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一個要不得的想法。“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後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説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鑽,不會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能夠轉身就跑。在文章中阿q為了減輕外力給來的欺壓和 ,阿q只能自我麻痺和自欺欺人來逃避現實,於是愈陷愈深,他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精神勝利法是給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人的人生哲學,自己明明處於劣勢,但是卻又因為外在種種的失落,於是只有用精神勝利法來取得心靈上的安慰。

另外,阿q生活在沒有人權的時代,他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他靠出賣勞力生活,給人家作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但是阿q他連基本的人生權利也沒有,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連一間棲身的房屋也沒有,只好長年在土榖祠裏落腳,然後必須強迫接受有錢人的欺負,以及村裏人們的戲弄、侮辱,這個現象讓我感到非常的無奈,在現今社會似乎也是有類似的現象發生,似乎有錢人在社會裏就是老大、而沒錢的就只能成為有錢人底下的玩具一樣被玩弄。在沒有人權的社會裏他的這些做法是否可以給予同情呢?

這文章説明了當時的革命者脱離了人民羣眾,革命思想不能為民眾真正所理解,生活在最低層的、受壓迫的、沒有進過城的農民以能看到殺害革命黨為榮,並深深理解了魯迅先生當時的哀痛與喚醒民眾的強烈心聲!

因此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也不要對人太過自私,不然永遠都不會進步。

阿q正傳閲讀心得體會5篇 阿Q正傳——爭鬥與荒謬的人生觀 第2張

第2篇

魯迅先生的其中一部經典之作,《阿q正傳》我讀完了,阿q的形象印在了我的心中。我認為魯迅先生是想以阿q作為代表,去描寫當時舊社會人們的共同特徵和整個中國人的某些人性弱點。我覺得阿q他的個性非常突出,他與趙太爺,王胡和小d十分之不同,正如魯迅先生所説的,阿q有着“農民式的質樸,但也沾染了遊手之徒的某些油滑”。

我認為阿q是個可憐的人,因為,他總是受盡欺凌。例如,有一次他喝了兩碗黃酒,便説自己是姓趙的,和趙太爺原來是本家,結果第二天就被趙太爺罵了一頓,還被打了。看到這裏,我想起了魯迅先生説的一句話,“他未必姓趙,即使真姓趙,有趙太爺在這裏,也不該如此胡説”。我在想,如果阿q真的是姓趙的呢?為什麼趙太爺可以姓趙,而阿q卻不能姓趙呢?只不過是個姓氏而已。這或許是與貧富有關吧,趙太爺是有錢人家,而阿q只是個給人打散工的農民,是個下等人。別人根本不尊重他,在這種生活中,他只能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己騙自己,例如,有一次,他被別人打,他就自我安慰説:“是兒子打老子。”還有勝利感呢!

不久,阿q進了城,還賺了錢回來,結果,別人都對他恭恭敬敬的,趙氏一家對他的態度也改變了一些。我認為這裏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弊處:富人受人尊重,而窮人只能受人欺凌。當時的.社會就是這樣不公平,阿q是可悲的,不單止是他一個人,想必當時的所有窮人也是一樣,受盡富人的欺凌,壓迫與剝削,真是悲哀!

?阿q正傳》這部小説十分的短,但卻表現出當時舊社會的弊處和人性的善良與醜惡,是當時民眾痛苦生活的縮影。這就是我對《阿q正傳》的一些理解與感受。

第3篇

這天我讀了《阿q正傳》的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

這章講了:阿q剛從城裏回到未莊,卻一言不發。天快黑了。他穿着新棉襖,走進櫃枱,從腰間抓了一大把銅的和銀的,説,打酒來!阿q給掌櫃説,他去城裏了。然後,全村人都明白了。他給白老爺幫忙。他似乎對城裏人不太滿意。阿q開始表演殺革命黨,嚇得王胡和別人好幾天都不敢走近他身邊。阿q從城裏帶回許多舊東西,鄒七嫂、趙太爺都想要,阿q卻説“沒有、沒有,只剩門幕了”,他只好把門幕賣給了有權有勢的趙太爺。阿q的態度讓秀才、鄒七嫂十分氣憤,然而,鄒七嫂將阿q的可疑之點傳了出去,從此,村人對他的敬畏忽而變相了。

我最喜歡文中描述阿q吹噓、炫耀,不知羞恥地表演殺革命黨那一段了:“‘你們可看見過殺頭麼’阿q説‘咳,好看。殺革命黨。唉,好看,好看。’他搖了搖頭,將唾沫飛在正對面的趙司晨臉上。這一節,聽的人都凜然了。但阿q又四面一看,忽然揚起右手,照着伸長脖子聽的出神的王胡的後項窩上直劈下去道:‘嚓!’王胡嚇了一跳,同時電光石火似地趕快縮回了頭,而聽的人悚然並且欣然了。從此,王胡和其他的人再也不敢走近阿q身邊了。”

因為作者用不一樣的手法把這一段寫的淋漓精緻,讓人讀了還想再讀一遍,還把阿q的炫耀、自作聰明寫了出來,所以我喜歡這一段。我想:阿q不明白革命黨是幫窮人解除困難,是讓受壓迫的農民能夠解放出來,能有更好的生存環境而慘遭殺害的吧!我真為阿q的無知而感到氣憤、也深深為當時民眾的愚昧而感到難過!這一段也充分説明了當時的革命者脱離了人民羣眾,革命思想不能為民眾真正所理解,生活在最低層的、受壓迫的、沒有進過城的農民以能看到殺害革命黨為榮,並深深理解了魯迅先生當時的哀痛與喚醒民眾的強烈心聲!

第4篇

暑假中,我閲讀了魯迅先生的唯一一篇中篇小説《阿q正傳》,讀完後我對中國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阿q正傳》講述了阿q在舊中國的社會背景下受到封建思想的侵蝕,在生活中採用“精神勝利法”自欺欺人,最終由中興走向末路的過程。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魯迅先生這篇小説重點描述的內容,所謂“精神勝利法”,就是像阿q這樣不願承認自己落後與被奴隸的事實而深醉於自己虛偽的自尊中,或是向更弱者宣泄自己失敗的憤怒,以此來尋求那精神世界裏的安慰。這樣的“精神勝利法”,只會讓阿q甘於被奴隸,最後自己害了自己,在幻想中走向了末路。

阿q的“精神勝利法”魯迅先生把它具體的表現在了《優勝記略》和《續優勝記略》中。比如阿q被別人打了,他卻説是“兒子打老子”;他自己並不是趙家的人,卻在趙太爺的兒子進秀才時對別人説自己與趙太爺是本家;他打不過比他強壯的人,就去欺負比他弱小的小尼姑。諸如這些事後,就再也沒有人願找阿q去做工,阿q的生活也就越過越糟,接着因為趙家搶劫事件被審,後就被軍隊拉到街上游行示威,最後在一聲槍響中全身迸散了。

阿q的“精神勝利法”,其實代表了在舊中國的背景下那些和阿q一樣被奴隸、被壓迫的人民受到封建思想的侵蝕而自暴自棄、自欺欺人的社會風氣。他們並不真正的為改變自己沒落的生活狀態而付出努力,只是在虛擬的精神世界裏尋求滿足,魯迅先生也借這篇小説希望喚醒沉睡的民眾拯救這個畸形的社會,同時指出了辛亥革命沒有真正改變人民的思想的缺陷。在我看來,那時的中國無疑是落後而屈辱的,無數像阿q這樣被壓迫的人民只能在虛擬的精神世界中尋找滿足,但也有許多像魯迅先生這樣的英雄們未曾放棄,一直在努力,努力尋找可以改變中國沒落景象的方法,併為此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也正是因為有他們,今天的中國才能更自信地屹立於世界之林。那時的中國魂,我認為就是像魯迅先生這樣擁有“政治遠見”“鬥爭精神”“犧牲精神”的民族英雄們永不放棄、敢於犧牲的品質。

看完《阿q正傳》,我想起了近來一部讓我感受到了今天的中國強大的中國魂的電影《戰狼2》,在這部電影中出現的一些情節無不讓我感受到了日益強大的中國力量。比如那些叛軍肆意屠殺非洲民眾,卻不敢殺中國人,就是因為中國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他們奪取政權要取得中國的允許;在中國同胞捲入到非洲國家的內戰中時,總有一羣袖章上繡着五星紅旗的維和官兵保護着中國羣眾的安全,中國也第一時間派出了軍艦接中國公民回國;當中國人的車經過交戰區時,看到了中國國旗立即停止交戰,護送中國車隊離開交戰區。這部電影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生於一個強大而和平的國家是一個多麼幸運的事,也讓我理解了今天的中國的中國魂就是熱愛和平、團結統一。

中國魂是一個國家的最本質的特徵,它在不同的時期有着不同的表現形式,作為一箇中國人,我為我的國家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第5篇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他於1881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紹興一個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裏,原名叫周樟壽,字豫才,18歲改名樹人。“魯迅”這個筆名是他在1918年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時才開始用的。

魯迅的小説數量不多,但質量很高。魯迅的小説思想深刻,技巧精練,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阿q正傳》是魯迅小説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中國現代文學中最重要的傑作。它寫於1921年,最初分章發表於《晨報副鐫》,後收入《吶喊》。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後的未莊為歷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動為線索,以批判阿q的病態心理精神勝利法為重點來組織材料。在藝術創造的過程中,作者不但從中國的現實社會出發,以農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於辛亥革命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設計未莊這樣一個閉塞落後的江南農村,作為阿q生活的典型環境。阿q這個形象,既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説,《阿q正傳》是辛亥革命時期農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舊中國勞動人民的奴隸生活的深刻寫照,也是中國近代民族被壓迫歷史的縮影。

阿q,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穀祠裏,只靠給人家打短工來維持生計。在他身上,最顯著的特點是“精神勝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輕賤,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國民性。

當時的統治者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面對喪權辱國的形式,仍然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國文明“為全球所仰望”,這不也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如出一轍嗎?再放眼今朝,社會在不斷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許多的“阿q”不學無術、遊手好閒,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進,慢慢的墮落成為社會負擔,這些人既可悲又可憐。

“獅子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這是魯訊用《狂人日記》來形容農村土豪劣紳的品性,趙太爺父子是當時農村土豪劣紳的代表。在小説中,他們基本上沒有表現出善性,而是因富貴尊顯而驕橫,又因腐敗沒落而怯懦。他們剝奪了阿q的最低的生存權利。他們自己可以妻妾成羣,卻以封建禮教的維護者的面目出現,懲治向吾媽求愛的阿q,當革命的風聲傳到未莊,他們卑謙地稱阿q為“老q”,當看到革命風暴勢不可擋時,他們又投機鑽營,成為革命隊伍中的破壞力量。

在塑造阿q這個典型形象時,魯迅先生非常講究情節的張弛、明暗的詳略:對主人公阿q的活動是露,對其他陪襯人物則是藏,對阿q在未莊的活動描寫得繁,在城裏的活動則輕描淡寫。此外,魯迅先生還特別工於諷刺手法和幽默語言。

魯迅先生創作《阿q正傳》的意圖可作如下陳述:着眼於啟蒙,寫出舊中國的人生,主要是廣大受剝削壓迫的勞動人民的苦難、悲憤而又愚昧落後的人生,希望改良這悲慘的人生,喚醒那沉睡的民眾。

?阿q正傳》思想內涵博大精深,藝術手法精湛絕倫,是魯迅先生最傑出的代表作品,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也是世界文化長廊中的一件珍品,是千古不朽的名著。

魯迅先生在荊天棘地的艱苦環境裏運用小説這一藝術形式進行戰鬥,為我們留下了《吶喊》和《彷徨》兩個集子(歷史小説《故事新編》除外)。《吶喊》收集了從1918年到1922年創作的小説14篇,於1923年8月出版。《彷徨》收集了從1924年至1925年創作的小説11篇,於1926年8月出版。

?阿q正傳》享有世界聲譽,當它一收筆,便被介紹到美、法、日、俄等十多個國家,至今已有四十種不同文字的譯本。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説過:“這部諷刺寫實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國大革命時也有過阿q,我永遠忘不了阿q那副苦惱的面孔。”

?阿q正傳》從它誕生至今,已過去七十多個年頭,“阿q”已成了常掛大中國人民口上的一個常用名詞,“阿q精神”也成了自潮或諷刺他人的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