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贈劉景文》教案4篇 《送別劉景文》教案:培養學生情感素養的有效途徑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4W

本教案是以清代詩人黃景仁所作名篇《贈劉景文》為素材,通過多角度深入解讀詩詞文化內涵,幫助學生理解文化意義,提高語文素養和文化修養。通過本教案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好地感悟自我,理解人生,豐富人生閲歷。

《贈劉景文》教案4篇 《送別劉景文》教案:培養學生情感素養的有效途徑

第1篇

1、會認“劉、菊、殘、君、橙、橘、”6個生字,會寫“首、劉、枝、記”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從荷枯、菊敗、橙黃、橘綠中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和對朋友的敬佩。

師:同學們,在前面的幾篇課文裏,我們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們認識到了秋天的美麗。你們知道,在古代詩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樣的景色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與秋天有關的《古詩兩首》。(相機板書)

1、師:同學們想聽故事嗎?好,豎起耳朵聽喲!古時候,有一個人叫劉景文,他是一個有學問、不怕困難的人。當時他已經50多歲了,可是卻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悶悶不樂,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蘇軾就邀劉景文到他家裏做客,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聊天,蘇軾很想幫劉景文樹立信心。於是,便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希望劉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這首詩的題目就叫《贈劉景文》。

?設計意圖】按照我校上學期精品研究中“隨文識字”的做法去落實,使識字與學文相結合。

師:非常好,下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自由地把這首詩讀一讀。(出示要求把字讀準確。遇到不認識的字讀一讀下面的拼音。)

2、師: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那你們知道這首古詩前兩句寫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課件出示這兩句詩)( 指名説,板書:荷 菊)

3、師:同學們的回答真棒,來,我們先來欣賞幾幅圖。

師:看到這麼美的荷花,讓我想起了一首小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②老師一邊描述一邊出示荷葉乾枯圖(重疊在荷花荷葉圖上)

師: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秋天來了,你們看荷花變得怎樣了?

師:秋天來了,菊花開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氣一天比一天涼了,早上還看得見霜呢。出示菊殘圖(重疊在菊花圖上),你們看這菊花怎樣了?

師:當我們感覺到天氣冷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怎樣?

師:那你們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卻依然挺立着,這是一株什麼樣的菊花呀?

①師:我們跟着詩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會發現秋天還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師:除了橙子、橘子,還有哪些果實也是在秋天成熟的?這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書:橙 橘 秋之美)

?設計意圖】本課在教學生字時,相信學生能夠獨立識字,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最習慣的方法認識漢字,並提供平台讓孩子當小老師。而且遵循語文識字的基本規律,通過圖片幫助孩子直觀理解詞意,迅速解開質疑,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師:同學們雖然理解了詩意,可還沒有讀出詩的節奏,讀出詩的韻味。下面老師教你們讀古詩的一個方法,好嗎?

師:同學們,劉景文受到了蘇軾的鼓勵,終於嶄露頭角,後來他還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賞識,做了官,有了施展才華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這勵志的詩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們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指名背誦)

師:同學們,老師在課餘的時間把這首古詩配上了音樂,然而讓這首詩變成了一首歌曲,你們想聽嗎?欣賞“古詩新唱”——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設計意圖】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了語言的優美,同時還引入古詩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創意地教古詩,快樂地學古詩”。

師: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與秋天有關的詩,如:楊萬里《秋涼晚步》: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讚美秋天的還有很多很多,你們課餘時間也可以找找讀讀喲!【設計意圖】一節課學習一首古詩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關作者的詩歌和同類型的詩歌,積累優秀詩文。

1、師: 同學們,蘇軾把這首詩送給了劉景文,我們現在就來寫一寫詩中的這四個生字。

(寫字之前要注意寫字的姿勢,做到:頭正身直腳放平,五指執筆筆桿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個生字寫2次,爭取第2個比第1個寫得好。)

?設計意圖】老師在教學生寫字時,嚴格落實新課標關於學生課堂要寫字10分鐘的要求,避免囉嗦無重點的“説”,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識字、寫字,提高了學生的書寫質量。

師:親愛的同學們,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風韻,荷有荷無法言説的魅力,蘇軾讚美了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激勵着人們樂觀向上。老師把這首詩最後的一句改寫了一下送給大家: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讀書黃金時。 (齊讀後下課)

?設計意圖】改編古詩,讓學生產生喜歡讀書的願望。

《贈劉景文》教案4篇 《送別劉景文》教案:培養學生情感素養的有效途徑 第2張

第2篇

1、通過學情調查,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進一步正確理解課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習6個生字,掌握“傲”、“君”、“須”,瞭解“擎”、“橙”、“橘”。

3、分析理解字義和詩句,感知詩的深層意境及藴含的道理。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詩嗎?老師也很喜歡,因為古詩是我們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贈劉景文》,板書課題,理解“贈”,也就是送的意思,類似的贈寫詩還學過什麼?《贈汪倫》李白寫給汪倫的,那麼我們今天學習的《贈劉景文》又是誰送給誰的呢?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在詩、詞、散文以及書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個多才多藝的詩人。(多媒體出示 讀)

劉景文是蘇軾的朋友,與蘇軾友誼很深,有一天,他們在一起飲酒賦詩,蘇軾寫下這首詩送給劉景文。看了《贈劉景文》這個詩題後你想知道些什麼?

生答:“為什麼贈?”、“贈什麼?”、“為什麼只贈劉景文”、(出示全詩)

1、同學們的問題真不少,讀懂了這首詩,你們的疑問也就迎刃而解了,請同學們自己讀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詩讀通讀順。

(第一二行容易讀得生硬,朗讀時要注意適當停頓,讀得不好,指導後再練,再反饋,“贈”、“擎”、“猶”、“橙”這幾個字稍難讀些)

碰到讀不好的時候,就要這樣反覆進行訓練,俗話説“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多讀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意思,來考考大家,這首詩是寫到了哪個季節,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秋末冬初”並板書

既然寫的是秋末冬初,我們一定可以從字裏行間感受到,那麼具體是從哪裏體現出來的呢?

在初夏時節,荷葉是怎麼樣的呢?你們看,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出示 生齊讀)

隨着時間的推移,到了盛夏時,荷花怒放,還是用楊萬里的詩來形容,那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示 生齊讀)

現在到了秋末冬初又是怎樣?出示衰敗的荷葉,你看如今只剩下枯枝敗葉,所以作者説:荷盡已無擎雨蓋,

擎,用手做一個動作,看看這個字,下面是個手,向上託,雨蓋,原指雨傘比喻荷葉就像是撐開的雨傘。課件出示,荷葉田田,你覺得像什麼?多像向上撐開的雨傘啊!

下雨了,老師給其中的一片荷葉來一個特寫鏡頭,你們瞧,點點水珠都被撐在了荷葉上,能像雨傘一樣撐住雨點的就是荷葉啊

師補充:到了秋末冬初,荷花謝了,已經看不見像雨傘一樣撐起的荷花,只剩下了枯枝敗葉。

還可以從哪裏看出來,是寫秋末冬初呢?為什麼説可以從這裏看出來呢?

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組詞,還要會根據詞語來選擇合適的解釋

霜:秋冬季節,氣温下降到攝氏零度以下時才會出現,早上起來,看見那地上白白的一層,天越冷霜越厚,(看課文插圖)當時天氣怎樣?

在這樣寒冷的季節裏,菊花謝了,還剩下枝條傲然挺立着,不怕風吹霜打。傲霜--不畏寒霜。

小結:在古代,菊花和荷花都是品性高潔的代表,時至今日,人們還是對荷花和菊花情有獨鍾,説品德高尚的人是“出淤泥而不染”,説性情恬淡,不爭名利的人是“人淡如菊”。(齊讀兩句)

荷葉原來像撐開的雨傘,如今全都枯敗了,再也無法遮擋雨水,菊花也凋零落盡,然而它的殘枝卻帶着孤風傲骨,挺立於霜雪中,也許有人會覺得蕭條無味吧?可蘇軾是怎樣卻説

橙、橘經愛住初冬嚴寒的考驗,不僅枝葉依然,顯出盎然生機,而且結出色形俱佳、味道鮮美可作饋贈禮品的果實。

4)、你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全詩的意思嗎?蘇軾對劉景文説了些什麼?就像對老朋友説話一樣

7、師小結:(比如,加了什麼字使句子更加通順,古詩的語言凝練簡潔,隨着歷史的變遷,很大一部分字詞的含義產生了變化,在學生的回答中強調可以適當增、換、等,作者寫詩的時候往往要反覆推敲,而我們學古詩就是也要字斟句酌,才能領悟出其中的內涵)

師小結:對老朋友説的這樣親切自然,劉景文聽了一定會很高興的

師:就像同學們一開始所提出來的那樣,蘇軾為什麼要寫這首詩贈給劉景文呢?(生答,好朋友……)

a)簡單介紹劉景文 劉景文,北宋時河南開封人,是蘇軾的朋友,兩人十分投緣,經常在一起飲酒品詩,蘇軾很敬佩劉景文大方豪爽的個性,堅強不屈的品格,稱劉景文是個“慷慨奇士”。

b)師:其實蘇軾對劉景文的敬佩之情在詩中有所體現,

橙黃橘綠 橘古代稱嘉樹,樹有刺,結的果子卻是圓的,有傲骨,但對人隨和,因為橙、橘經愛住初冬嚴寒之考驗,不僅枝葉依然,顯出盎然生機,而且結出色形俱佳、味道鮮美可作饋贈禮品的果實。

四個字中,有兩個是表示顏色的,橙、橘經愛住初冬嚴寒之考驗,不僅枝葉依然,而且色彩斑斕、味道鮮美,在這樣寒冷的季節,是多麼難得多麼讓人喜愛呀。 傲:堅強不屈,就像那傲然屹立的菊枝

自然地聯想到秋、菊花、青松等等,進而明白詩人是對劉景文的一種稱讚和鼓勵

1、在詩人的眼裏,好朋友就是具有這樣品格的人,他對劉景文的敬仰之情都包含在這字裏行間,千言萬語都濃縮在這短短二十八個字裏面,讓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自讀——指名讀——教師範讀-——指導後再讀——齊讀

凋謝的無奈,語調平直舒緩,聲音稍低,表現冬景的蕭瑟悽清。“已無”要適度強調,與下句的“猶有”形成對比。讓學生説説為什麼要這樣讀

欣喜之情 聲音稍高,強調“猶有”。重讀“傲霜”,表現出菊花高傲不屈的精神。

語調高亢、熱烈,重讀“好”和“須”,表現出殷勤囑咐、熱烈期望的意思。

重讀“最”和“橙黃橘綠”,讀“橙黃橘綠”時速度慢,四個字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間歇,有迴旋想像的餘地,可以在腦中想象橙黃橘綠的景象,表現對成熟豐收的冬天的讚美之情。

3、師:春華秋實,這看似衰敗的景像中孕育着勃勃生機,看來同學們不但讀懂了蘇軾的詩,還讀懂了詩人的心(齊讀)

在蘇軾的心目中劉景文就是具有崇高的品格與節操的人,蘇軾把詩贈與好友,同時更是作者的自勉。

師:在人生道路上遭受種種磨難和挫折的蘇軾,依然有開闊的視野,豪放的激情,他對藝術的追求孜孜不倦,樂觀向上使他一生受益,名垂青史。他不但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時還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真是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他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多卷,遺留二千七百多首詩、三百多首詞和許多優美散文。讓我們來背一背這首詩吧在我們的必背古詩裏還有另外四首,自讀

?題西林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春江曉景 》《飲湖上初晴後雨》

怎一個“贈”字了得——古詩《贈劉景文》教後反思 童優佩

這首詩是詩人蘇軾贈給好友劉景文的,蘇軾稱劉景文是“慷慨奇士”。本詩寫景、詠物、贊人與一體,讚美劉景文遭受挫折不氣餒,歷經磨難不喪志的品行和節操。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鬥寒的形象。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説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最大的特點可用於一個字來概括“美”:意美、語美、音美、形美。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詩句讀來令人感到美不勝收、回味無窮。音樂美,本詩講究押韻和節奏。音韻和諧,節奏鮮明,所以讀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聲聲悦耳,產生了音樂美。形美,是指形式美與形象美。“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這句古詩,對仗工整,顯示了形象美。

能説説詩的大意,體會詩的意境,能有感情背誦《贈劉景文》,能説説詩的大意,體會詩的意境。

學習完蘇軾的《贈劉景文》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實施新課程以來學生思維的活躍、智力多元化的發展。整個教學過程,我想就可以用一個“贈”字概括。從“贈”的含義開始分析,學生的思維逐步從送別詩的影響中走出來,知道了這首詩的意義在於送給朋友劉景文一種願望,這種願望是一種品格的象徵。

看到詩的題目,學生不僅提出了很多關於“贈”字的問題,他們也在運用自己的知識積累解決這些問題。我充分運用他們已學過的詩文《贈汪倫》,來幫助學生進一步入境悟情,體會贈的含義,進而理解《贈劉景文》,深入淺出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深秋初冬景色的展現,讓學生走進詩境,他們會很輕鬆地理解殘荷頹敗、秋菊傲霜的形象。在感悟內化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便水到渠成了。

這是古詩教學的第一步,從詩人、詩題入手。這首詩的詩題就揭示了詩的基本內容,學生只要懂得了詩題的意思,就能初步感知全詩內容。教師給學生提供蘇軾的生平事蹟,拉近詩人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對於國小生來説,初步感知詩意是學習一首古詩的關鍵,因而,其認識是粗淺的、表層的、概略的。這時教師應該允許“不求甚解”,不必提過高的要求,甚至對某些認識上的偏差,教師也可以暫時放一放。通過指導,糾正初步感知時可能出現的偏差,逐詞理解意思,為體味詩情、進入詩歌意境做好準備。

學生對全詩詞句有了整體上的感知後,接下來可以指導學生對全詩的理解,説説詩歌的大意,讀懂語句。古詩的語言有它自身的特點,如語句濃縮、意思跳躍、成分省略、詞序倒置等,這些都是學生學古詩的障礙。

教師應該及時地把學生帶回到全詩的把握上來,着重體會詩人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或明確詩歌所表明的道理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

學生學了《贈劉景文》這首詩後,對蘇軾的詩有了初步的認識,並從中受到樂觀向上精神的自然薰陶。

第3篇

這個題目雖然和教學反思關係不大,但是老師對教材的理解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我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寫一寫也是對自己教材分析的反思,更能引起同行的爭鳴。

?贈劉景文》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蘇軾。這首詩是明顯的借景抒情詩,通過對深秋景色的描寫抒發對朋友的美好祝願。最後一句正是橙黃橘綠時很能讓人聯想到是在祝願朋友能夠事業有成,碩果累累。情景結合的巧妙,正是體現了蘇軾的功底,而這種比喻的手法也是他常用的。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對蘇軾好用比喻手法也有專門的評述。

但是,從現在人們用詩句相互贈言的習慣上來看,這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並沒有流傳開來,人們到是喜歡用更上一層樓這樣的句子(這句詩當初並不是當作贈言的)。在我看來,蘇軾的這句詩的情感太過直白,缺少詩的玩味。另外,有比較多的限制:必須和時間(深秋)場景(果實豐收)聯繫起來,因此日常使用的頻率並不高,限制了它的流傳。所以這首詩,雖稱佳作,卻成不了蘇軾詩中的頂峯。

這首詩能成佳作,和第一聯的出色有很大關係。這一句描寫深秋殘景的句子,卻是抑揚交融,情理兼備。雖是敗荷殘菊,但是依然透露着來年再現盛景的生機。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這一聯的意思不能完全割裂開來理解。對待敗荷殘菊蘇軾是既有可惜又有對來年的嚮往。這種情感的處理相當理智,不失含蓄,讓人讀後留下深刻印象。

從整首詩來看,在情感的處理上就略顯虎頭蛇尾,後一句破壞了前一句所營造的氛圍,前句的抑到後句的揚讓人感到突兀。

晚唐詩人杜牧的《山行》,從字面上看,用字簡單,並不生僻,但是藴情深刻,是杜牧詩中的較為獨特的一首。杜牧主要活動的時間在晚唐,少年的報國之志卻被現實無情地打壓。因此,杜牧詩風成熟之作多有時代的憂傷,譬如欲斷魂的失落、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哀歎。然而這首《山行》卻是跳出了其自身的限制,自然脱俗。詩人看到那一林的楓葉雖經冰霜卻依舊紅於二月花,似乎又激起他少年的壯志。平易近人的詩句中飽含了自己滿腔的熱情。

這首詩貴在全詩感情自然流入,正符合行的過程。如果把詩句拆分成一句一句來理解解釋,你會覺得索然無味。

?贈劉景文》和《山行》雖然沒有太多的可比性,但是兩首詩比較一下卻是可以對宋詩和唐詩的某些特點有一定的瞭解。宋詩偏重理,詩中往往要説一個道理,蘇軾詩中的如橫看成嶺側成峯等;唐詩則偏重情,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宋詩注重對仗工整,因此詩中常有妙對佳聯,如《贈劉景文》中的第一聯;唐詩雖有對仗要求卻更注重全詩情感的描寫,如《山行》。

第4篇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四課古詩兩首,板書課題(要求學生抬起右手,跟老師一起來書寫課題,師對“首”作強調:下面是“自”不是“白”),齊讀課題。

2、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用上我們在識字一學過的成語來形容這些美麗的景色。(生回答:層林盡染,山河壯美……)不光我們現代人喜歡秋天,讚美秋天,在我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詩人蘇軾他也寫了一首描寫秋天美麗景色的古詩送給他的好朋友劉景文。題目叫:贈劉景文(板書)齊讀。大家想讀讀嗎?快快打開語文書第15頁。

1、生藉助拼音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生自由讀3~4遍)

3、四人小組輪讀,讀完後説説自己讀懂了詞語或者句子?

(整體感知,瞭解古詩的大意,交流字詞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

1、出示本課6個生字,帶拼音。生自由練讀,不認識的藉助拼音朋友,讀完以後,有哪些字比較難讀,你在剛開始讀的時候就讀錯了,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生自由讀,全班交流,師做重點指導,必要時領讀)

2、組詞、讀準字音。(藉助一定的語言環境) 劉景文 菊花 殘枝 君子 橙色 橘子(齊讀,開火車讀。)

5、這些生字大家都讀的非常準確,相信大家也有自己能很快的記着這些生字,你把哪個字記的最牢?在小組裏跟同伴説説。(小組合作記着生字)然後全班交流。(鼓勵好的識字方法)

6、齊讀生字。(師檫掉生字)這些生字現在跑到古詩裏去了,趕快打開書,讀一讀吧。

1、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也想讀一讀,聽聽老師哪裏讀的最美。(師有感情的範讀,以誇張的節奏、韻律來感染學生。)生評價老師。師:“大家想不想學學老師,把古詩讀的有感情?”生齊讀,抽讀(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師作評),模仿讀。

請同學們把書合上,(師在黑板上一邊進行簡筆畫——焉而低垂的荷葉、枯萎的菊枝、黃澄澄的橙子、綠油油的橘子,一邊用讚美的語言描述這美麗的景色。)

(運用圖畫的直觀效果,想像古詩的畫面,使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意思)

3、面對這麼美的景色,同學想怎麼表達?那就快快讀讀古詩吧,邊讀邊看看黑板上的畫。(師放古典的輕音樂)

4、多種形式的朗讀。(男女生賽讀,師生賽讀,配樂讀)

5、誦讀:①看着黑板,邊看圖畫,邊跟老師一起背誦。②生自由練背。③比賽背誦,看誰背既準確又有感情。(採用激勵方式。)

1、小黑板出示本課要求學生會寫的3個生字:首、劉、記。生自由認讀,抽讀,小老師帶詞語教讀。

2、我們看到一個生字能不能馬上就動筆寫?對,要先觀察。觀察什麼呢?(生:觀察它是什麼結構,觀察它的重要的筆畫,觀察發生變化的筆畫……)那就請大家仔細觀察吧,呆會兒看誰觀察的仔細,提醒大家的最好。(生觀察生字,並全班交流。)

4、生練習,師作評價、展示。(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樂於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