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及教案5篇 快樂學《孫權勸學》:教學設計與教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76W

本文旨在探討如何通過《孫權勸學》這一經典名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文章將提供一份完整的教學設計和教案,幫助教師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及教案5篇 快樂學《孫權勸學》:教學設計與教案

第1篇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為:認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③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悦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説有何作用?

現身説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説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難説話時的語氣語調。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説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歎語氣,相當於“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清説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藴含其中。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及教案5篇 快樂學《孫權勸學》:教學設計與教案 第2張

第2篇

上週我在八年級年級聽了張雲雁老師一堂課,課題是《孫權勸學》。語文老師都去聽了她的課並提出了各自對這堂課的意見,聽評課之後讓我受益匪淺。

我認為本堂課的優點是:重難點突破較好;教學環節的教學設計>設計環環相扣緊跟課題;改變以往老師站在講台上,學生端坐課桌旁的課堂模式,而是分小組圍坐在一起師生平等對話;小組競爭完成學習任務,課堂氣氛分外活躍:課前收集有關讀書、學習的詩句格言的思路較好,有助於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缺點是:小組人數過多,致使小組合作過程中很多同學參與機會少;有些小組討論流於形式,學生沒有真正動起來,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或回答問題表現優劣,可先讓其他同學評點,這有助於學生聽講時更加認真並能對自己今後完成學習任務時的情況準確做出判斷。

經過聽課反思,我進一步認識到課改課堂的基本模式,而且意識到自己平時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低,不敢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去嘗試,總是試圖教學設計>設計一個個框框把他們圈住,希望他們按照我的思路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最後到達我的預定目標。這對於學生創新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是極大的障礙。其次,新課改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有助於培養髮展型、學習型的人才。可我在教學中“沉”得不夠,往往是充當教材解説者的角色。總想把教材提供的知識全都灌輸給學生。細想之下,才明白知識是無窮盡的,是學不完的,教師不能以傳授知識為主要任務,而應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學習,對他們的學習成果,學習過程作出恰當而又富有激勵性的評價。再次,對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學習方法生搬硬套,結果只學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其實,方式方法好不好,並不在於它新穎不新穎,而在於它適合不適合教材和學生。我所任教的兩個班級學生就各有特點,二班學生喜歡活躍、互動的學習方式,遊戲、競賽用於他們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班學生則不善表現,好獨立思考,這時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就更加適合了。最後,我還感覺到自己的知識結構已經不很適合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了,因此,多接觸新鮮事物,多與學生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今後工作中不可忽視的方面。

總之,講課、聽課、評課,這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對每一位教師,特別是對青年教師都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這一活動開展得更有活力,更有針對性,營造出更加濃厚的教研氛圍。

第3篇

眾生:有幾位同學昨晚上網吧,被班主任老師發現,叫去上“政治課”了。

生(七嘴八舌,有生喊有的,有生喊沒有,有生微笑,有生沉默。反應不一)

師:剛才同學們的反應,其實都説明了一個問題,勸説我們同學進行學習,老師得有一定的技巧。這次,我們一起來看看,三國時期吳國國君孫權,他是如何成功地勸説了手下一名“大老粗”進行學習,並最終讓著名的魯肅為之刮目相看的?

師:大家翻開課文第170頁,輕聲朗讀,同時瞭解全文大意。

師:好的,剛才幾名同學的翻譯,大家疏通了全文的大意。接下來我們討論一下,為什麼孫權能説服呂蒙進行學習呢?

師:好的,大家都討論得很充分了。接下來請同學們主動暢談自己的理解。

生1:我們小組感覺孫權最成功的地方,是他沒有因為自己是國君,用居高臨下的語氣和呂蒙説話。

生1:書上有這麼幾句: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我們小組的同學注意到,課文的課後註釋是這樣解釋“卿”字的:“卿,是古代君對臣、上司對下屬、長輩對晚輩及朋友間表示親切的第二人稱。”這説明,孫權稱呂蒙為“卿”,一方面是君對臣的稱呼,另一方面也是以朋友的身份對對方表示親切之情。

師:好,這組同學很細心,能注意到人物稱呼上的細微不同,其實包含了很多的內涵啊。呂蒙為什麼聽了能接受?

生1:用我自己的例子來説吧。我自己也曾經違反過紀律,班主任老師對我很親切地勸説,後來我就改掉了毛病。呂蒙聽到皇帝對他這麼親切,一定會心存感激,一定會想:我一定要學好,不負皇上的信任。

師(笑):這位同學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推想呂蒙的心態,很好。有沒有不同觀點的。

生2:我們小組很佩服孫權,因為他能以身作則。有些同學為什麼會經常再犯一些錯誤,就是因為老師沒有以身作則。

生(笑,議論紛紛:這位學生也忒膽大了,説老師的不對?)

生2:比如説男同學偷着吸煙這件事吧。班主任老師常口裏一支煙,卻教育我們不能吸煙,私下有些同學不服氣。孫權就不同,他要自己的手下大臣學習,他自己就經常學習。文中説了:“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你想想皇帝自己都讀書了,作為手下的不讀書,説不過去。

師:看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要勸説學生讀書,一定要以身作則啊。還有其他觀點嗎?

生3:對,孫權的口才很好,能説服別人。我們都知道,帶兵打仗的,有很多是大老粗,像張飛。打仗的人有很多不想學習,書看不下,一看眼皮就打架。

生3:但孫權卻最終説服了呂蒙讀書,説明他用了很有針對性的方法。

生3:大家想想,呂蒙是將軍,帶兵打仗,對什麼書會最感興趣?

生3:對啊,文中孫權有這麼一句話:“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我們想啊,孫權説讀書不是“治經”,不是“研究儒家經典”,言下之意就是可以看些兵書什麼的,兵書,呂蒙就一定會感興趣。

生5(思考):不行,因為《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在三國以後才出來的,而呂蒙是三國時的人。

生7:不是,但歷史老師有説過,孫臏是孫子的孫子,所以我們記憶深刻。

師(笑):很好。其實我們學過看過的一些文言文,它所選自的書籍,也可以説是兵書,因為裏面記錄了一些戰爭的策略。像《左傳》這一本書。大家能回憶一下,再舉幾本書嗎?

生3:剛才説呂蒙可以先讀兵書,但是(語氣強調),偉大的呂蒙大人會只讀兵書,這樣就能讓魯肅信服?

生3:因為大家剛才説的那幾本古書,鮑老師以前就説過了,它們不僅是兵書,也是一些文學性很強的書。呂蒙這些兵書看得下去,看久了,他一定對文學也有些瞭解,有了適應,時間一久,也一定能讀一些經書什麼的書籍,從而加強了自身的內涵。

生3:這也和孫權的本意相同的,因為孫權説的是:“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呂蒙看的書多,就是涉獵,就“見往事”,就長了見識,最後也就“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生:(主動站起)有,我們小組認為,孫權很會鼓勵呂蒙,讓他有了信心。

第4篇

講完語文版八上第六單元古文二則:《孫權勸學》《祖逖北伐》,課後練習處理完了,還有不少時間,於是我即興來了下一段:

師:“同學們,這兩篇文章都選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老師説過,他的這本書是想給誰看的呀?”

師:“好。先就《孫權勸説》來説吧,你們如果真是皇帝,應該得到什麼借鑑呢?”

師:“哦,在學識上關心手下人。對,皇帝手下的人有了知識就能幫助他治國了,孫權真聰明。”

師提示:“如果孫權是個不學無術的君主,呂蒙會聽他的嗎?”

師:“哦,這麼回事。事事要從自己做起,才能給別人樹立榜樣。臣懂了,各位皇帝,你們懂麼?”

師:“那從《祖逖北伐》中皇帝們又能得到什麼借鑑呢?”

師:“哦,各位皇帝累了,容臣告辭,明日上朝再來聆聽。”

師:“我們接着上堂課的問題來討論,如果一個皇帝讀《資治通鑑》,讀到《祖逖北伐》,他會想到什麼呢?大家先討論五分種。”

師:“哦,哪重用唐老師吧,唐老師在唐朝就是人才了。”

師:“這種認識應該與文章有關係吧,文中有重視人才的內容嗎?”

一生舉手:“司馬睿並不想北伐,是祖逖自己組織軍隊北伐的。”

師:“很好!讀得細心。其實,祖逖確也是人才,司馬睿沒有給他軍隊,沒有重視 他。如果他早點主動派祖逖去北伐,不會‘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了。這也可以從反面來説明重用人才是重要的,所以文中是有這個內容的。”

師:“皇帝們讀了這篇文章還能認識到什麼,借鑑些什麼呢?”

師讀:“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師:“大家想一想,皇帝們讀到這一段,會想到什麼?”

師:“對,文中説到‘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這也是從反面來説明的團結是重要的。孟子就説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同學們,幹什麼事,都要團結一致啊。”

師:“還有沒有要發言的?不是皇帝的人讀了這篇文章,應該也有很多感受。”

生:“祖逖少有大志,後來率軍北伐,説明要從小立志,長大才能做大事。”

生:“聞雞起舞的故事告訴我們,為了實現理想,要刻苦努力,不怕吃苦。”

師:“老師補充一點吧。晉被戎狄侵犯,祖逖挺身而出,主動帶兵北伐。我們應該想到,一個人要時刻考慮到國家的安危,在危難之時,敢於身負重任,為國報效。有一句古代名言,同學們知道嗎?一起説。”

師:“同學説得很好,説了,還要去思考啊。今天聽各位皇帝的一席話,微臣勝讀十年書啊。“

第5篇

一、導入:“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説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勸他,你現在當權,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後來果然大有長進。

本文選自《資治通鑑》,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即為統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鑑。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孫權(182-252)即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字仲謀,吳郡富春人。208年與劉備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222年夷陵戰役,吳軍大敗蜀漢軍隊。229年稱帝於武昌,後遷都建鄴 。230年派將軍衞温到達夷州(今中國台灣),加強了與夷州的聯繫。

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他接受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長進甚快。輔助周瑜等大破曹軍於赤壁,並領兵襲破關羽,佔領荊州。

(1)有關“吳下阿蒙”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説人沒有學問,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xx同學在詩歌創作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可不再是吳下阿蒙

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上節課,某某同學朗讀的《黃河頌》非常好,真叫人刮目相待。

六、分析文章: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 全文都圍繞“學”來説明的。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揭示學習的必要性)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學習的目的、方法)

4、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現身説法,讀書的益 處)

呂蒙回答: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 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4)此做法有何含義?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反問句,強調並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 典,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3)“卿言多務,孰若孤?” 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務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歎句,要讀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 氣。

b、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b、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當學官嗎?

(3)古今異義:辭 古:推辭 及 古:到了……的時候

就: 蒙乃始就學 接近,靠近,趨向 當: 但當涉獵 應當

(5)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現的倒裝現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現象: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①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 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

②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表示限制語氣,相當於“罷了”

③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表示感歎語氣,相當於“啊”。

七、拓展延伸:學了這篇文章,文中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對你有什麼啟示?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

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