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淺談有效課堂談有效教學與有效課堂4篇 "有效教學:打造高效課堂"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1W

本文將淺談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如何創造有效的課堂氛圍。有效的教學需要積極的溝通、細緻的策劃以及創意的推動。而創造有效的課堂氛圍則需要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思維,同時為學生提供積極的互動與反饋機制。

淺談有效課堂談有效教學與有效課堂4篇

第1篇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教學”已成為廣大教師積極追求的目標。所謂有效,是指學生在三維目標上能夠獲得真正的發展,這是課堂有效與否的唯一指標。如何在國小數學課堂中達成最有效的教學?下面就國小數學“有效教學”策略,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教師要學會“跳出教材教教材”,結合數學內容的特點將

生活中的問題引入課堂,並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其實就是用數學知識解決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活問題。又如: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後,我出了這樣一道題:我們班級要辦小小圖書館,需要一隻長7分米,寬5分米,高6分米的鐵箱,現在有一張邊長15分米的正方形白鐵皮,能做得成嗎?大多數學生用計算的方法發現15×15=225平方分米,(7×5+7×6+5×6)×2=214平方分米,225>214,所以認為能做成的。但有的學生是用畫草圖的方法,作出判斷的。通過作圖發現白鐵皮不夠長,最後學生想到用焊接的方法拼起來還是能夠做的。這類與實際應用緊密聯繫的問題,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這樣,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能幫助我們解決實際中的許多問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認識到,通常情況下表面積越小越好,越省料。這樣,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同時也培養了實踐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實踐證明,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例如:在教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教學情境,在美麗的太湖邊上有一個小漁村,村裏住着一老一少兩個漁夫。有一年,他們從4月1日起開始打魚,並且每個人都給自己定了一條規矩。老漁夫説:“我連續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輕的漁夫説:“我連續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遠方的朋友想趁他們一起休息的時候去看他們,同時享受一次新鮮美味的“太湖魚宴”.可他不知道該選哪個日子去才能同時碰到他倆。同學們,你們能幫幫他嗎?(屏幕上打出兩個漁夫的對話和一張四月份的日曆)。這種有趣的故事情境,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一下子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賦予學生以主體地位。”教師要從

“以學論教”的理念出發,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在參與中體驗,真正體現以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有效課堂教學。美國華盛頓書館牆壁上有這麼一句話:你聽見了,就可能忘記;你看見了,就可能記住;你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動手操作是學生多種感官協調參與的學習活動,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教師要努力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養成動手實踐的習慣,培養動手實踐的能力。例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課前我安排學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有角的實物或圖片,下一節課進行交流展示,這樣學生都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課前準備當中。課堂上,讓學生交流展示,並組織討論、探究,抽象出角的特徵,然後通過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説一説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對角的認識由形象感知過渡到表象的建立。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具有許多的不確定性。因此,教學既要有一定的組織性和計劃性,又要密切關注課堂中的生成性。例如,教學“認識小數”這一單元后,我安排了一節複習課。當複習到小數的讀法時,一位學生問:“為什麼小數點後面要分開讀?如16.48,為什麼不讀成十六點四十八?”學生的問題出乎我的意料,我決定把問題拋給學生:“你們説為什麼呢?”學生們低頭沉思,過了一會兒,有學生舉手了。“小數分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為了區別整數和小數部分,所以小數部分和整數部分必須分開讀。”一位學生解釋道。“因為小數部分的末尾加上0,大小都一樣,如果按照整數讀法就讀不清楚了。比如,16.48如果可以讀做十六點四十八,那麼16.480就讀作十六點四百八十,四十八怎麼跟四百八十一樣?所以,我覺得還是應該一位一位分開讀。”“我發現從意義上來説這種讀法也是不妥的。”還有一位學生説,“如16.16,整數部分的16表示一個十和六個一,小數部分並不表示一個十和六個一,而是十分之一和百分之六。”……經過學生的互動討論,我也有了正確的解釋,並及時進行了小結,這時學生一個個恍然大悟。當面對課堂中動態生成的問題時,只要教師善於抓住和利用好學生生成的資源,會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

總之,有效教學是一種過程、一種策略、更是一種理念。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知識的教育,更要從尚智慧的教育。讓我們引領學生參與,主動探究,追求有效教學。

淺談有效課堂談有效教學與有效課堂4篇

第2篇

在長期的數學教學實踐中,發現同樣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課堂上教學的效果是不同的。反思中我覺得教學的效果最終從學生身上體現出來,也就是説學生的發展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終標準。

課堂的主陣地、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首先要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我們的教學活動主要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學生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都是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的。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潛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是課堂教學,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也是衡量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時,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從哲學角度分析,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本。所以,課堂上我們要善於把學生推向主體,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通過自身積極的思維活動,自主參與,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把教師和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講解和被動接受的痛苦中解放出來。課堂上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導得巧、導得活、導得適時,學生才能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生動活潑;如果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的靈活性。一方面,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不僅有教者的教學預設,而且伴隨着教學過程的展開必然會有新的生成,這就需要教師靈活的作出調整,千萬不能死搬教案,對課堂上產生的動態生成不聞不問。因此,教師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錘鍊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的水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靈活而精當的處理和運用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的東西,活化課堂。另一方面,教師要善於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實踐表明,一個人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下,學習的效率是很高的,那麼,課堂上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呢?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首先,教師要增強思維意識,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中,始終把激活數學思維放在首位。其次,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更應該創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活潑而又藴涵着一些思維力度的數學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裏被吸引到學習中來。第三,教學過程中,教者要善於不斷把問題引向深入,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思考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必要的練習是鞏固與強化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在數學課堂上更不容忽視,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教師不能很好的處理“練”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練的目的性不夠明確,針對性不強,隨意性大;練的習題不夠精選,思維難易度把握不準,層次性不夠明顯;不能正確處理練與講的關係,以講代練或以練代講的現象普遍存在等等。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正確理解練習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擺正練與講的關係,還要精心設計習題,做到精練、巧練、及時練。我相信,只要我們重視“練”,課堂中注意讓學生充分“練”,就一定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課堂教學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數學課堂更需要創新,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那麼,面對新教材我們怎樣結合學生實際活化教材?怎樣選擇恰當的內容呈現方式?怎樣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情境?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式?這些都需要我們教師大膽創新,講究教學藝術。教學創新是有基礎的,這個基礎就是對新課標的理解與把握、對教材的鑽研、對學生生活實際的瞭解。

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新課標、理解新課標、實踐新課標,潛心鑽研教材,走進學生的數學生活世界。只要我們有強烈的創新意識,不斷追求創新,勇於實踐,就一定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而又促進學生髮展的創新之路。我們的課堂教學會因為創新而更加有效,會因為創新而更加多姿多彩,我們的學生也會因為創新而更加愛數學,在數學的課堂上他們將得到更大的收穫,得到更好的發展。

第3篇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穫。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發展。從事國小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對於其有效性有以下幾點思考: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對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作為教師,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在當今的信息社會裏,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設的情境也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讓他們學會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發展。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師創設了中國北京申奧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輪得票統計圖(北京56票,多倫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爾9票)請學生根據統計圖用學的百分數知識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

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高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是指新觀點、新材料,他們不知不懂的,學後奏效的內容。教學內容是否有效和知識的屬性以及學生的狀態有關。第一,學生的知識增長取決於有效知識量。教學中學生知識的增長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第二,學生的智慧發展取決於有效知識量。發展是教學的主要任務,知識不是智慧,知識的遷移才是智慧。在個體的知識總量中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具有同樣的遷移性,而是其中內化的、熟練的知識才是可以隨時提取,靈活運用,這一部分知識稱為個體知識總量中的有效知識,是智慧的象徵。第三,學生的思想提高取決於有效知識量。這種知識是指教學中學生獲得的、融會貫通深思熟慮的、實在有益的內容,即有效知識。第四,教學的心理效應取決於有效知識量。通過對知識的獲取產生愉悦的心理效應,才能成為活動的原動力和催化劑。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處於成長髮展中的國小生,是不成熟的學習主體。由於受年齡、經驗、知識、能力的限制,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發揮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點拔者的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尤其在學生疑難處、意見分歧處,或在知識、方法歸納概括時,更要教師及時加以點拔指導。有效的學習過程還可以通過遊戲實施。國小生注意的特點是無意佔優勢,尤其是低年級往往表現出學前兒童所具有的那種對遊戲的興趣和足勁要求,他們能一連幾小時地玩,卻不能長時間地一動不動地坐在一個地方。新課程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因此針對差異性,可以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教學過程分層,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數學課堂教學真實有效。

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在創設生活教學情境時,一要選取現實的生活情境。教師可直接選取教材中提供的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進行加工或自己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素材作為課堂情境。二要構建開放的生活情境。教師要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大膽提出猜想,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三要創設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瞭解,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創設生活情境。真正實現課的導入“生活化”——教學的導入彷彿是優美樂章的“序曲”;例題教學“生活化”——例題教學是優美樂章的主旋律;知識運用“生活化”——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彷彿是動聽的“交響樂”。

生產和生活實際是數學的淵源和歸宿,其間大量的素材可以成為數學課堂中學生應用的材料。教師要做有心人,不斷為學生提供生活素材,讓生活走進課堂。真正讓文本的“靜態”數學變成生活的“動態”數學。要讓學生覺得數學不是白學的,學了即可用得上,是實實在在的。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

記得有人説過“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我們的教師不是聖人,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所以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我們反思的主要內容有:思考過程、解題思路、分析過程、運算過程、語言的表述、教學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等。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恆的追求。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第4篇

信息時代下,職業院校都開設了信息技術的課程,由於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探索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式就變成了職業學校重要任務。伴隨着近些年問題式教學方式的廣泛應用,使得問題式學習已經成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式,因此,採用問題式教學方式更能引導學生進行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更能幫助學生解決信息技術遇到的問題。但如何在現代信息技術課堂開展問題教學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摸索。

信息時代的發展,學校信息技術學科的開設,能夠讓學生信息技術課程中提升對信息技術的掌握,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自主創新積極性和思維判斷能力。但是在當前我國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過程中,很多學校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對於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和培養還不夠重視。

1、教師對於信息技術課本理解不全面。新課改體制環境下,很多院校都針對新課改體制的要求,進行了教材更新。本次教材的更新和以往教師所使用的教材存在很大的不同,新課改後的`信息技術的教學材料主要是以信息的交流為主要目的,並將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生活方式作為教學的中心,同時注重信息技術的實踐能力,但是想要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水平,還需要教師能夠全面的瞭解信息技術課本,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2、學生對信息技術的使用還較弱。由於每位學生所在地、家庭的經濟條件和學校的辦學條件的不同,也就是使得學生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還存在很大不同。另一方面就是,很多職校學生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在學習過程已經形成習慣的思維方式,這種傳統的思維主要就是教師針對課程明確的指出具體的操作方式,這種的學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3、學生信息化技術的基礎操作能力差。傳統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信息技術操作方面,只會運用簡單的文字處理、網頁設計和圖片美化等操作,而對於學生對於計算機中軟件工具的運用瞭解還不夠,更不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各個問題。因此,探索新的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信息化基礎至關重要。

當前學生對於直觀性的東西都具有一定的印象,學生能夠憑藉着自己的直覺完成任務,而教師也能夠利用這一點進行問題和情境的創設從而幫助學生進行問題的解決,形成學生自身的知識體系。例如,在信息技術課程中excel 統計教學中,讓學生初步掌握函數sum 和countif 函數使用的基礎上,來動手操作其餘函數max、average、min 和排名次的操作,在學生自主操作過程中就很容易產生疑慮,讓學生都認為自己操作錯了。因此,教師針對這種情況,能夠將學生函數操作中出現的問題作為課堂提問,讓學生們在進行函數操作的過程中,學習函數正確操作方式。

在信息技術的習題教學中,很多信息技術的教師和學生通常採取就題論題,教師能夠出示一題,讓學生進行問題的思考,並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問題的解決。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師能夠利用原型題,先讓學生們自己對於課本中新的知識點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對於學習自主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總結和整理然後給學生進行統一的解答,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知識。例如,在《算法與程序設計》這一章中,教師能夠先給學生講解一些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並在課堂上給學生們展示一些簡單而實用程序的製作,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程序設計和制度的魅力,然後就是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先自主進行後面知識的學習,並先嘗試着設計和製作程序。然後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學生程序的展示,鼓勵每位學生進行自己設計程序的講解,在學生講解過程中教師能夠指出學生程序設計中的不足,從而提升學生對於程序設計的理解,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小結:伴隨着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已經變的至關重要,當前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學生信息技術教學課程,並採用問題式教學方式開展信息技術教學,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和幫助學生將枯燥的理論知識立體化,從而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