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一年級《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6篇 《探究人民幣的教學方法》——一年級教學反思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7W

本文主要反思一年級學生學習《認識人民幣》的教學過程。通過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表現的觀察,我們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提出了一些改進方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一年級《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6篇 《探究人民幣的教學方法》——一年級教學反思

第1篇

1、由於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見到人民幣,有的時候還使用人民幣,因此我通過談話式教學法在激發學生的已有經驗同時進入今天的學習內容。這樣既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搞笑的完成教學目標。

2、在講述人民幣的特徵時,孩子由於自身發展規律限制講述的不夠全面,此時我在學生講述的時候及時給與補充,讓孩子有清晰的瞭解。

3、在講述進率問題的時候,通過給孩子發紅包這一小遊戲開展讓學生在玩中學,印象深刻的記住人民幣之間的進率是10,並讓孩子在練習本上書寫加深印象。

4、在人民幣分類時,我給出按照紙幣和硬幣的分類,讓孩子思考按照單位來分類以此開發學生思維靈活性,明白數學學習的多樣化。

5、在做想想做做第3題的時候,解決怎樣付1元2角這一開放性問題,再次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初步體驗付款方式的多樣性。

課上完之後第一感覺就是上的不好,總感覺缺少一點什麼。經過周校長和隗老師以及學校的同事評課之後猶如醍醐灌頂,受益匪淺。第一點上課之前必須熟讀教師用書,深入瞭解教學目標。(反思自己對教師用書的態度,好像找到了些許原因,明確了改進的方向)第二點必須體現出教學的過程,教和學是兩個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學,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性。第三點拋出一個問題一定要有作用,怎樣才有作用呢?那就是拋出的問題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對所學內容進行思考,只有學生思考了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第四點在解決問題時,要引導學生思考解決方法,為什麼用這種方法?第五點組織學生學習活動,一定要在例題中進行探討,不要在練習中探討探究。直觀引導教學,實物投影,讓學生深刻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太物質化,提倡學生精神境界的獎勵。

通過這節課為我以後的教育教學敲了警鐘,明確了自己的前進和努力的方向。

一年級《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6篇 《探究人民幣的教學方法》——一年級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在本次幼兒園開展的三優課數學賽教活動中,我與其他兩位同一年級組的同事上的是同課異構的數學活動《認識人民幣》。在組織這一活動前,我就和搭班老師商量事老師自己準備錢呢?還是讓幼兒自己在家裏準備了帶來?如果老師自己準備的話就省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這樣大家的錢都是統一的,要是讓孩子帶吧,那些硬幣肯定會背孩子們不小心弄丟的,但匯過來想想,讓孩子帶錢來園,硬幣會讓孩子不小心弄丟,但幼兒“帶”錢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讓幼兒發現並探索、學習的過程,這樣上起課來就方便多了。

在活動開始前我給每個幼兒分發總額均為1元,但面值不同的硬幣,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幼兒已經能探索出這些硬幣的關係,活動開始 我以參觀《紙幣展覽會》引起幼兒的興趣,讓他們認識從古至今的紙幣,感知錢的不同,和它們的共同名字“人民幣”,讓幼兒找出現在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幣,接下來出示人民幣中的硬幣,讓幼兒瞭解1角、5角、1元硬幣,從硬幣的大小來知道它們錢的面值不一樣,讓幼兒瞭解後帶着分發的錢去購物,並用錢來收銀員這來付錢,進一步讓幼兒感知1元=10個1角,1元=2個5角,5角=5個1角。我在這個環節只是説一下有兩個小朋友買了5角東西,其中一個小朋友給我一個5角,另外一個小朋友給我5個1角,有的小朋友買1元的東西,一個小朋友給我1個1元,一個小朋友給我2個5角,還有一個小朋友給我10個1角,其實我在這裏應該立即把這個等價兑換的公式列舉在黑板上,讓幼兒一目瞭然,也可以避免幼兒在做練習時不知道從何下手,還有一個不足的地方就是買東西的環節,幼兒“買好東西”到下一個環節,幼兒一直都把東西抓在手裏,覺得這樣影響了孩子的注意力,我也沒有明確買好後東西應該放在哪裏,如果當時要是買好了,把錢付好了,再添加一個把買來的.東西捐贈給希望國小的孩子們,這樣東西就不會在孩子們手中礙手礙腳。

第3篇

我個人認為本課的重點就應該是讓學生能夠識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並能夠會在具體的情境中能夠靈活應用已有的經驗來解決付錢、找錢、換錢能實際問題。而這些本領的獲得更多的需要學生自己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

所以在上課時,我採取了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來認識人民幣。因為對於人民幣的認識學生並非是一張白紙,因為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所以在上課的時候我是先讓學生自己來説一説對人民幣有哪些認識。通過交流了解到其實大多數學生已經能夠識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有的甚至已經知道1元就是10角。在此基礎上我就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來介紹自己認識的人民幣,而課本上的1元面值的人民幣現在市面上已經很少了,我就讓學生看了一下,瞭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讓學生來介紹市面上流通較多的版本。學生介紹的很好,不僅能説出看到人民幣上的數字和單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還能説出為了防偽上面還有水印,還可以怎樣來識別真幣和假幣等等。

學生在介紹的時候很積極主動,儘管他們介紹的內容有的甚至與本課無關,但是內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還不瞭解的,讓學生來唱主角,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也體現了教學相長。

做一做中有一個練習是給學生3種人民幣,問學生拿出5角,可以怎樣拿?這道題的方法不止一種,而學生往往不容易找全,更容易把5角換成5個1角和幾個2角,不明白題目的意思,我想,如果在這裏我就先讓學生自己想一想,然後再和同桌交流,最後到4人小組裏説一説,那樣效果會好一些的,讓學生逐步找到最全的方法。先自己思考是讓學生養成一種獨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後,再和其他同學交流,可以比較自己的答案和別人不同的地方,獲得更多的方法,以開拓自己的思路。最後全班總結交流,得到最完全的拿法。

對於這樣有一定難度的題目,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啟發,豐富了課堂活動的形式,也能起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作用,不能怪學生的。

第4篇

有關人民幣的教學一直困擾着我,雖然每個孩子都認識錢,都花過錢,但由於學生的年齡較小,單獨使用的人民幣都是小面額的。特別是我們農村的孩子,一般只用過1角、2角、5角、1元、2元的人民幣,極個別家庭比較好的學生有時拿過5元的人民幣,對於更大面額的,家長不會放心地教給學生。

因此人民幣的學習對學生來説一直是雲裏霧裏,首先是人民幣的換算,學生都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但是一到作業上這些知識就全拋到九霄雲外了。比如:

其次是換錢,學生在換錢時,腦子了就會一片糊塗,無從下手,只有發呆的份。其實他們平時在2個2個、5個5個、10個10個數數時卻數得特別好,在鈔票面前就全都失靈了。於是我就告訴學生換錢就是2個2個、5個5個、10個10個數數,我還要求學生跟着老師一起擺着手指頭説一説。比如:一張10元的能換()張1元的,換()張2元的,()張5元的,學生讀完題後,開始和我一起掰手指頭數起來。

第三是付錢,拿真錢學生清清楚楚,一到練習就開始亂了陣腳,不知付了多少,怎麼付錢。比如:一支鉛筆3角錢,一本日記本1元1角錢,小華買了一支鉛筆和一本日記本共要多少錢,怎麼付錢?學生都會計算:3角+1元1角=1元1角,但是不會表達怎樣付錢。有幾個學生居然説:拿一張1元的和一張4角的,我為他們見過4角的人民幣嗎?他們搖搖頭,但是下次還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第四是解決實際問題,弄不清付的錢、買物品的錢以及找回的錢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於是我就在課堂上模擬開商店時讓學生分組來當顧客和收銀員,學生在現實活動中表現的還很不錯。看來,現實和課堂有很大差距,可是為什麼要對一年級的學生把人民幣的知識弄的那麼複雜?只要生活經驗豐富,現在面臨的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

第5篇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殊性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積累的生活經驗,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緊緊圍繞重點、難點,注重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由於人民幣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學生在日常的購物,在生活的環境中常常有機會接觸人民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再者,學生在第一冊中對人民幣已有了初步的接觸,認識了壹分、伍分、壹角等,這使學生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穿8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情況,我注意正確把握教學起點。一開始就讓學生上前向大家介紹你認識的人民幣,大多數學生都能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原本不認識的學生一經其他學生的介紹也有了認識。整個認識各種面值人民幣的過程成了學生展示自己本領的.過程,不但達到了教學目標,而且使學生心理上產生了成功的愉悦。

由於教學內容本身的特殊性,使本節課的教學能更容易地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同時,知識的獲得能從感性上升為理性,這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抽象的東西能以它藴藏於其間的生活原有狀態呈現,在學生交流生活經驗之中提煉,這種知識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學生能輕鬆、自然地理解與掌握,並自覺轉化為一種生活的技能,學以致用。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是元、角、分之間的進率,我把這一重點、難點的解決置於一個生活情境之中。由購買一元錢的玩具青蛙展開,1元錢你打算怎麼付,由於買東西,特別是買1元錢的東西,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碰到,於是便非常樂意參與,因而也想出了很多種不同的付法。這樣,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然地得出1元=10角,顯得水到渠成,並使學生對1元為什麼等於10角有了本質的理解。

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好數學的關鍵。要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必須精心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探究願望,使他們的思維處於異常活躍的狀態。在這節課中,我注意創設開放的教學情境。例如在鞏固練習時,創設去超市購物的情境,模擬付錢。我不斷地啟發學生還有沒有不同的付法,學生想出了各種不同的付法,學生學得積極、愉快。

對人民幣的認識過於簡單,還可以從各種人民幣的票面特徵入手去認識,不但可以增加趣味性,還可以加深印象。練習形式還可以更新穎,更多樣,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6篇

師:是嗎?謝謝!這件衣服我是在海鹽的超市裏買的。小朋友,你買過東西嗎?

師:我國的錢就叫人民幣(課件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繼續邊用課件演示邊向學生介紹美國的叫美元、日本的叫日元、香港的叫港幣等。

[評析:由師生的談話來展開教學,比較自然。讓學生回憶在生活中的購物、付款活動,瞭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以找準知識的起點。在介紹人民幣時,同時也向學生介紹美元、日元、港幣,不但使學生拓寬了眼界,更使學生知道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並且貨幣的名稱也不相同。]

(1)拿出老師為你們準備的信封,倒出裏面的東西,看看是什麼。你們認識這些人民幣嗎?

(2)先自己認一認,再在小組內交流,看誰認得多,把不認識放在旁邊。(學生活動)

(3)彙報交流,把各小組不認識的請其他小組裏的同學幫忙,並説説怎麼認的?

[評析: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介紹,來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較直觀的特徵,從而逐步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相互學習、觀察等諸多能力。其實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接觸人民幣的機會比較多,因此我讓學生把不認識的拿出來,請其他同學幫忙認一認。本來估計大面額的可能學生會有困難,結果恰恰是分幣學生不認識的比較多。學生一個勁地追問,“老師,5分是5角嗎?”“老師,這些錢可以在哪裏用呀?由於對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估計不足,所以在這個環節處理得不夠好。]

(3)展示交流不同的分類方法,讓學生説説為什麼這麼分。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展開教學。使學生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人民幣有不同的版本。

(4)四人小組合作,一人拿人民幣,其他三人説面值。

[評析:讓學生給人民幣分類,通過交流不同的分類方法,使學生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人民幣有不同的版本。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由於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探究的時間,進而影響到活動的效果。]

1、小朋友,老師帶你們到超市去看看。課件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價錢。

2、如果想買一塊橡皮,應該付多少錢?可以怎麼付?同桌兩個小朋友可以拿出學具來擺一擺,比比那個同桌想出的方法多?(學生活動)

4、從這麼多的拿法中,你發現了什麼?同桌可以討論一下。

[評析:給學生提供了操作實踐的平台,讓學生在具體的動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識,從而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合作精神。]

反思:回顧本課的教學,覺得在不少環節上沒有處理好。

首先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還只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深入人心。在教學設計中,能儘量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比如小組合作認識人民幣、給人民幣分類等環節都為學生提供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但是問題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較多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思路。對於學生對分幣的陌生,應該抓住學生提出的問題“5分是5角嗎?”讓學生來展開討論,雖然可能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但是迴避學生的問題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給人民幣分類的活動沒有組織好,充足的時間是探究的保證,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來調整自己的教學。

其次是分幣的教學不夠理想。第一是學生對分幣比較陌生,因為“分”在實際生活中已經很少使用,而我對此又估計不足。第二是認為分幣很少用到,便想輕輕帶過。其實這是認識人民幣的起始課,分幣的認識同樣重要,雖然分幣不大使用,但是讓學生建立元、角、分的觀念,理解元、角、分的關係,分幣的認識不容忽視。

第三是教學重點的把握。教學重點是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突出辨認人民幣的方法,但是不必面面俱到,不必要求學生去認、記人民幣的顏色、圖案等。其實我覺得只要學生會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