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7篇 探析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與展望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9.55K

五年級的方程教學應該如何開展?這是許多老師們所面臨的重大問題。通過對五年級方程教學的反思和總結,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學生的需求和教學方法,進而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們能夠更快地掌握方程的知識和技能。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7篇 探析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與展望

第1篇

這節課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探索並理解“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二是應用等式的性質解只含有加法和減法運算的簡便方程。解方程是學生剛接觸的新鮮知識,學生在知識經驗的儲備上明顯不足,因此數學中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引領學生經歷將現實、具體的問題加以數學化,引導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分析和比較,由具體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質,並應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理解並掌握等式的性質應是解決一系列問題的關鍵。

課開始,老師出示天平並在兩邊各放一個50克的砝碼,“你能用式子表示出兩邊的關係嗎?”學生寫出 50=50;老師在天平的一邊增加一個20克砝碼,“這時的.關係怎麼表示?”學生寫出50+20>50,“這時天平的兩邊不相等,怎樣才能讓天平兩邊相等?”學生交流得出在天平的另一邊增加同樣重量的砝碼;“你有什麼發現嗎?”“自己寫幾個等式看一看。”通過具體的操作為學生探究問題,尋找結論提供了真實的情境,輔以啟發性、引領性的問題,讓學生經歷瞭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在問題的解決中發現並獲得知識。

引入了等式的性質,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應用這一性質去解方程,第一次學生解方程,學生心理上難免會有些準備不足,為了幫助學生應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教者先利用天平所顯示的數量關係,引導學生髮現“在方程的兩邊都減去100,使方程的左邊只剩下x”,通過這樣有步驟的練習,幫助學生逐漸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7篇 探析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與展望 第2張

第2篇

阿爾法趣味數學網今天帶來的是五年級數學《列方程解應用題》教學反思,附: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關鍵是什麼。

列方程解應用題為學生解答應用題開闢了一個新的途徑,開拓了學生的思路,提高了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因此,在國小階段,學生必須掌握好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知識,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下面談談我在教學這部分知識時的一點做法:

一、由舊引新,培養學生有條理、有根據地進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列方程解應用題是建立在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的基礎上得,由算術方法解題到列方程解題是一個過渡。為了使學生在初學列方程解應用題是不受算術方法的干擾,教學時,我便在數量關係的訓練上幫助學生找滲透點,使教學活動循序漸進的展開學習,使學生對要學的知識感到新鮮而不陌生,以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一般做法是用與例題數量關係相似的基礎題鋪墊,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係,掌握解題思路,尤其注意解題步驟,注意搭橋鋪路,分析難度,在此基礎上在教學例題。

比如:“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以後,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題1:商店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賣出3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餃子粉?

題2:商店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賣出5袋,每袋7千克,還剩多少千克餃子粉?

出示這道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有舊入新、由淺入深,把鋪墊題與例題相比較,找出它們的聯繫點與區別。這樣,弄清了鋪墊題與數量關係,再教學例1,學生舊容易接受了。

二、運用線段圖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

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需要有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要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應用題的分析解答,大都遵循審題→分析→解答這樣的順序,而主要是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係。因此,運用線段圖分析比較數量關係,能夠變抽象為具體,變繁為簡,是數量關係明確,為學生理解題意加起橋樑。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便於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教學中,我們要藉助各種教學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建立概念、理清算理。最終,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的還可以,都能根據數量關係列方程解答應用題。

阿爾法趣味數學小課堂: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關鍵是什麼

根據題目要求選擇合適的未知數,一般為問題所要求的量,不過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寫出:設……為x,……為y,……

將未知數當做已知量,根據題目的意思列出等式.即,列出方程式3.求解方程中的未知數。

第3篇

今天對五年級上冊《解方程》進行了教學。本課主要對教學例一和例二進行了教學。

一、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兩個概念;會運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簡單的方程。在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安排上,儘量為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服務,因此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在講解方程的解時,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目的,告訴他們:“解方程就是為了求出“方程的解”而“方程的解”是一個神奇的數,由此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通過練習讓學生充分感知“方程的解”的神奇之處。既讓學生充分理解“方程的解”是一個數,“解方程”是一個過程,同時又為最後的檢驗做好充分的準備。每一次的解方程我讓孩子們看成是解謎,是尋寶,比一比看誰找的是寶石,誰找的是石頭,用你自己的方法就可以驗證。孩子們做的是津津有味,尋得異常開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本節課的知識。對於概念的理解也很紮實。

二、在練習題的安排上也做了精心的安排,當講授完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方程後,馬上進行了“填空練習”,這四個練習題的'安排也是經過精心考慮的:第一個方程中的數是整數,與例題相符合,較容易。第二個方程中的數變成小數,難度有所提高。第三和第四個方程,又有所變化,但解方程的方法是沒有變的。從課堂的教學和課後的練習看,學生對解方程掌握的還不錯。

三、本課主要對解方程進行了解題練習。通過搶奪小紅花等遊戲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和興趣!

四、通過本課的作業檢測,有少量學生還是對本課的內容練習不是很到位。需要教師在課下不斷的指導。

五、學生對於方程的書寫格式掌握的很好,這一點很讓人欣喜。

總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要緊緊抓住這一點,教學質量的提高指日可待!

第4篇

本節課的探究交流主要體現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為方程”的這一概念獲取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我首先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天平“平衡現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確定現象”三個直觀活動,抽象出相關的數學式子,再通過觀察這些數學式子的特徵,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過程,然後通過必要的練習鞏固加深對方程概念的理解和應用,《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通過這一系列的觀察、思考、分類、歸納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在這幾個環節中有這樣幾個特點:

1.用天平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有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等式是一個數學概念。如果離開現實背景出現都是已知數組成的等式,雖然可以通過計算體會相等,但枯躁乏味,學生不會感興趣。如果離開現實情境出現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學生很難體會等式的具體含義。天平是計量物體質量的工具,但它也可以通過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斷出兩個物體的質量是否相等,天平圖創設情境,利用鮮明的直觀形象寫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也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題圖。

(1)在分類比較中認識方程的主要特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然後讓學生把寫出的式子進行分類。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組內交流,討論思考發現式子的不同,分類概括。有人可能先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兩類,再把等式分成不含未知數和含有未知數兩種情況;有人可能先分成不含未知數和含有未知數兩類,再把含有未知數的式子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兩種情況。儘管分的過程不完全一致,但最後都分出了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經過探索和交流,認識方程的特徵,歸納出方程的意義。

( 2)要體會方程是一種數學模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描述了方程的外部特徵,並不是本質特徵。方程用等式表示數量關係,它由已知數和未知數共同組成,表達的相等關係是現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數量關係。要讓學生體會方程的本質特徵。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天平的相等關係(如左盤中是100克的杯子和x克水右盤中是250克砝碼,天平平衡,解釋方程的具體含義),感受方程與日常生活的聯繫,體會方程用數學符號抽象地表達了等量關係,對方程的認識從表面趨向本質。

當方程的意義建立後,我讓學生觀察一組式子判斷它們是不是方程,通過判斷説明這些式子為什麼是“方程”,為什麼“不是方程”,體會方程與等式的關係,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再讓學生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寫的方法。

第5篇

方程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未知數參與進式子,利用順向思維,降低思考的難度。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簡易方程”。為了更好地實現國小與國中知識的接軌,新教材對簡易方程的解法進行了一次改革,將舊教材利用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關係解方程,改為讓學生根據天平的原理來學習方程解法,也就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來解方程。舉個例子:

依據運算之間的關係:一個加數等於和減另一個加數。

依據等式的基本性質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相等的'數,等式不變。

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同舊教材的方法相比,現行教材中的這種解法,學生更容易接受,他們不必再去記“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被減數=減數+差……”這些關係式了,只需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想辦法讓方程左邊只剩下x就行。學生很快就將這種解法運用自如,毫不費力。

新教材在改革方程解法的同時,有一個相應的調整,那就是它把形如a-x=b和a÷x=b的方程迴避掉了。因為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a-x=b、a÷x=b,方程變形的過程及算理解釋比較麻煩。然而,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卻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以上兩種類型的方程。如:“一本書有65頁,王紅看了一部分後,還剩27頁。王紅已經看了多少頁?”學生很自然就列出65—x=27這樣的方程。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細讀教參,發現編者的思路是,當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時,要求學生根據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改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這樣的處理方法倒是可以繼續迴避上述的兩種特殊方程,可是,新的矛盾又出現了。

我們知道,方程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未知數參與進式子,利用順向思維,降低思考的難度。這是方程方法的優越性。然而,在刻意迴避a-x=b或a÷x=b這樣的方程時,往往會出現和方程思想的基本理念相違背的現象。

如“6枝鋼筆比4枝鉛筆貴12元。鋼筆每枝3元,鉛筆每枝多少元?”

合理的做法應是“設鉛筆每枝x元”,從順向思考,列出方程為“6×3-4x=12”。然而,按新教材的編排,學生無法解這樣的方程,只能轉列成“4x+12=6×3”。再如:一共有128人平均分成Х組,每組8人,學生們都不假思索地列出了128÷x=8,等到解方程時才發現利用天平的原理沒法繼續,只好改列成8x=128。

如此一來,學生怎麼能充分體會方程順向思維的優越性?

如果説用舊教材的思路解方程對國中學習有負遷移,需要改革,現在改成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同樣出現問題,如何是好?

我只能把新舊教材兩種方法進行互補,告訴學生,遇到這類方程時,一種解決的辦法是按減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進行解答;另一種方法就是先按等式的性質,把方程的左右邊都加或乘一個x,然後把方程的左右兩邊交換一下位置,再按照a-x=b及a÷x=b的方法進行解答。

第6篇

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是在學生學習了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方程的基礎上,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方程的過程。

經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後,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於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掌握地還不錯,只有個別同學會在“解:設………為x…。”x的後面會忘記加單位名稱;還有個別同學會在求出的結果x=…,得數的後面反而又加了單位名稱。我想格式上問題經過老師的幾次提醒,個別同學會有所改正的。

格式上的問題是比較好糾正的,然而理解上的問題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難點是:根據實際問題找出等量關係式,再列出方程。但是有些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不知道怎樣來找等量關係式。所以我在設計第二課時練習課的時候,我想先教會學生找出題目中等量關係式的本領和方法。 我小結出平時做的練習題中經常會出現的一些等量關係,如下:

例如:甲乙兩地相距1820千米,汽車每小時行130千米,求汽車從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時?

例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1.2平方米,底是5.6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等量關係式:底×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根據這個公式列出方程。

3、根據題目中有比較意義的關鍵句確定等量關係。

類似於這樣的找等量關係的題目,是同學錯的最多的題目,我讓學生分兩步做:第一,找出題目中有比較意義的關鍵句;第二,按照關鍵句中,文字表述的順序列出等量關係式。

例1:鋼琴的黑鍵有36個,比白鍵少16個,白鍵有多少個?

第一,找出有比較意義的關鍵句“比白鍵少16個”,第二,按照關鍵句中文字描述的順序,“比白鍵少”,“ 少”就是“減”,用“白鍵的個數-16個=黑鍵的個數”,再根據等量關係式列出方程。

例2:一隻大象的體重是6噸,正好是一頭牛體重的15倍。一頭牛的體重是多少噸?

第一,找出找出有比較意義關鍵句,“正好是一頭牛體重的`15倍”,第二,按照關鍵句中文字描述的順序,“是一頭牛體重的15倍”,看到“……的幾倍”,應該用乘法,“一頭牛體重×15=一隻大象的體重”, 再根據等量關係式列出方程。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其實每道題目都可以列出三個等量關係式,要提醒學生注意,根據這三個等量關係式,可以列出三個方程,但是,其中有一種方程是x單獨在“=”的左邊或者單獨在“=”的右邊,這種情形要避免,因為,如果這樣列方程就和算術解法差不多了,方程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總之,列方程解實際問題只要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再列式就可以了,等量關係式變化很多,因此方法較多,從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數量關係式,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我覺得對於理解水平較弱的學生不能僅僅滿足於用方程做出了這道題就可以了,而是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用方程解題的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種方法就可以了,並且要養成良好的檢驗習慣。

第7篇

本課教學的難點是如何正確設未知數,找出等量關係列方程解決問題。其實,這不僅是學生,就包括我們成人在內,在遇到列方程解應用題時都要認真考慮如何正確設未知數,找出等量關係列方程解決問題。所以在這一環節,我有必要幫助學生一步步突破這種用方程解答含兩個未知數的和倍(差倍)應用題的難點。而在這一環節,我覺得我做得非常到位,我設計了一個“這道題中應該把誰設為未知數x,試着列出數量關係式並列出方程”這樣一個問題,在合作中解決重難點,不足的地方老師補充。因為他們知道怎樣正確設未知數,就能找出等量關係列方程解決問題了。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方程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和倍(差倍)實際問題。可以説他涵蓋了此種類型應用題的全部正確過程。因為難點突破的比較實在可行,學生印象紮實,學生當然消化吸收得好。我想:就是學困生雖然一時理解不上來,但他課後一定會慢慢回憶起老師一步步引導的過程,從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