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四年級下冊數學的設計教案7篇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設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5.28K

本文提供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的設計,包括數的認識、加減法運算、分數、幾何及數據統計等內容。每個教案都包含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和活動設計等,有助於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四年級下冊數學的設計教案7篇

第1篇

1、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

2、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1、師:老師站在大家的正東方向上,那麼你們站在老師的什麼方向上呢?(西方)對,我們的位置關係是相對的。

2、分別指兩名學生,讓大家根據方向説一説他們的位置關係。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先弄清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再根據兩名學生的位置分別説一説誰站在誰的方向上,使學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對關係。)

3、師:今天我們就來繼續研究兩個物體位置的相對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對上兩節課學習內容有一個大體的.回顧,為本節課新知識的學習做準備。)

師:北京和上海兩地相距大約1000千米,説一説,上海在北京的什麼方向上?

①組織學生用直尺,量角器測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麼方向上。

師根據學生彙報板書:②討論: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30℃方向上,那麼北京在上海的什麼位置呢?

組織學生觀察上圖,在小組中討論,然後交流説一説。

可能會説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小結:以北京為觀測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為觀測點,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觀測點不同,物體的相對位置就會發生變化。這就是今天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四年級下冊數學的設計教案7篇

第2篇

在數學課上,我們經常利用等量關係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是單把這項知識拿出來理解,學生就會有些茫然無措。為了使學生對等量關係有直觀的理解,並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這種關係,在教學設計上注重了兩個方面:

本節課通過兒童喜聞樂見的蹺蹺板導入,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藉助課件直觀演示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狀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從生活情境中感知等式,嘗試用數學知識來描述情境。在不斷尋找和交流中,讓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找到等量關係。

本節課,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討論、比較、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到等量關係,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自主探究,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如在表示妹妹的身高與姚明、笑笑身高的關係環節中,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交流,找到各種等量關係。本節課給學生提供了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1)根據生活經驗想象老師和學生玩蹺蹺板的情境,蹺蹺板會怎樣?

設計意圖:創設和老師玩蹺蹺板的情境,並想辦法讓蹺蹺板平衡,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2)用語言描述當蹺蹺板平衡時誰和誰的質量是相等的。

(3)全班交流,發現1只鵝的質量相當於2只鴨子和1只雞的質量。

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知道了“1只鵝的質量相當於2只鴨子和1只雞的質量”,這就是等量關係。(板書:等量關係)

設計意圖:蹺蹺板是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同時又是體現等量關係的生活原型,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又能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是等量關係。

1.根據數據分析數量關係,探索表示等量關係的方法。

(2)根據這些信息,請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與姚明、笑笑身高的關係。

生2:我用式子表示,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釐米=笑笑身高。

2.組織學生討論:有的同學找出了這樣的等量關係,你能看懂嗎?

第3篇

1、使學生藉助線段圖能夠理解簡單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並會用兩種方法解答這類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靈活解題的能力。

3、滲透數形結合和事物相互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掌握三步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分析並理解三步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1、根據條件補充問題,使之成為一道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想一想:根據題裏的條件,前面的線段圖該怎樣修改?所求問題在線段圖上怎樣表示?

解答應用題不但方法可以不一樣,而且計算的步驟也不相同。有的.三步題可以用兩步來解答。這樣使計算變得比較簡便。所以解題時應該注意選擇合理、簡便的方法進行解答。

教學內容:教科書例5及第19頁“做一做”,練習五第1、2題。

1.理解三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掌握解題思路。

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內在聯繫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

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合作學習、討論、試算,感知算理和計算方法。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四年級栽樹棵數怎樣求?為什麼用“56×2”,你們是根據哪句話這樣求的?

(抓住複習和例5的聯繫點,設計了複習題,為學習例5做好鋪墊,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師在“五年級栽的比四年級總數少10棵”下面畫出曲線。)

啟發學生:“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能直接求出來嗎?解答這道題,第一步求什麼?第二步求什麼?第三步求什麼?

(通過線段圖,從直觀到抽象,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5,通過交流彙報,確定解題思路,教師板書小標題,再讓學生直接在書中填空,指定一名學生板演。

引導學生回顧例5的解題過程,解答這類題時應注意什麼?

抓住關鍵句理解數量關係,依據關鍵句確定數量關係,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並分步解答。

引導學生觀察:在解題過程中,56這個已知條件用到了幾次?分別是在求什麼時候用的?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解答應用題時,有的已知條件不止用一次,具體怎樣用,要根據題目內容確定。

同桌討論,關鍵句是哪一句,再根據題意確定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確定2—3名學生彙報討論結果。然後再讓學生分步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同桌每人選一題,互相説一下這道題的關鍵句是什麼,應該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什麼。然後獨立完成。

回顧本課學習內容,指出這類應用題是三步計算應用題,還是兩步

進一步明確:解答此類應用題,要抓住關鍵語句,明確數量關係,通過分析關鍵語句確定的數量關係,明確解題步驟。

第4篇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性,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因此,在解題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算法的多樣性,更要讓學生理解算法的合理性,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思維上的發展。

在計算過程中,會出現多種算法,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別人的不同算法,並引導學生對不同算法進行歸納,優化算法,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獲得思維上的發展。

師:比賽總是激動人心的,看!我們這也有一場比賽,5號選手和9號選手脱穎而出,那麼最後誰能獲得冠軍呢?(課件出示教材16頁情境圖)

(5號選手 專業得分:8.55分,綜合素質得分:0.88分,總分:9.43分;9號選手 專業得分:8.65分,綜合素質得分:0.40分)

1.引導學生理解“專業得分”和“綜合素質得分”的含義。

(專業得分就是演唱得分;綜合素質得分包括音樂理論知識、舞台表現力等方面的`得分)

2.導入:誰一舉奪冠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歌手大賽中的數學問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緊緊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

學生獨立思考或與同伴討論,嘗試估算,然後交流估算的方法和結果。

通過計算得出:5號選手的總分高,比9號選手高0.38分。

師:算式9.43-(8.65+0.40)的運算順序是什麼?每一步的意義是什麼?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嗎?

引導學生理解算式的意義,知道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相同的。

總結: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都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裏面的。

(1)課件出示:笑笑是這樣做的,你能説出每一步的意義嗎?

第5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61—63頁內容

1.知識與技能:通過一組數的比較,觀察各數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髮現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並應用這一規律計算有關的乘、除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操作、觀察、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知識遷移和推理能力。

重點: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應探索及掌握。

難點: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理解及靈活應用。

1、提問。(1)把5米分別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2)把5000釐米分別縮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釐米?

1.師:[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級三位同學的身高紀錄。請大家看一看,這些數據對不對?

師:是啊,在小數點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變小數的大小,但是小數點的位置移動直接引起小數的大小發生變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小數點移動的知識。[板書課題:小數點移動]

出示(例5教學掛圖):教師便敍述邊板書0.009米---0.9米—0.9米---9米{同學們都看過西遊記吧,齊天大聖孫悟空的“金箍棒”平時放在耳朵裏,長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時候,才亮出來,由小變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米……

師:觀察這組數和金箍棒的變化,你有什麼發現?(從上往下觀察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嗎?從下往上觀察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

小結:看來小數點向後移動,原來的數就擴大;小數點向左移動,原來的數就縮小。

(1)提問:從上往下觀察它們都是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卻得到了三個不同的數,對嗎?看來小數點移動的位數不一樣,原數大小的變化也就不一樣。數的大小的變化既與小數點移動的方向有關,還與小數點移動位數的多少有關。

究竟有怎樣的關係呢?我們來繼續深入研究。各組有這樣一張表格和一張小數數位表,請你們小組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法進行研究。先吧空白處填寫完整,再觀察小數點移動的位數與原來小數的大小變化。小數點可以向左移動,也可以向右移動。

誰來説一説,你們是選擇哪種方法研究的?你們發現了什麼?

[指名學生對照板書説明小數向右移動引起小數擴大的規律]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誰來説一説這個時候金箍棒怎麼變的?(從下到上觀察)

1.如果要吧一個小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麼辦?

根據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如果要吧一個數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個數縮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

出示例6、7把0.01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小數點向左移動時,如果整數數位不夠則要在數的左邊用“0”補足。

整百、整千的數,小數點向左移動後,小數末尾的“0”要去掉。

4.填空:把2.3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到原數()倍。

第6篇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通過辨析,鞏固對乘法運算定律的認識。

教學難點:變乘法分配律及其變式的認識與掌握。

1、請學生根據運算定律及已知算式,選擇正確的算式。

1、説説哪些算式用到了乘法分配律?哪些沒有用到,為什麼?

2、先判斷每組算式的結果是否相等,再選擇每組中的一題計算一下,説説為什麼選擇這一題。

第7篇

這部分內容是結合升和毫升的學習安排的實踐活動,分“敲敲聽聽”和“編編唱唱”兩個部分。“敲敲聽聽”讓學生通過兩個層次的活動,依次:發現不同的容器中倒入同樣多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相同的杯裏倒入不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也不同。在此基礎上安排“編編唱唱”,讓學生選擇一組杯子,合理調整各個杯子裏水的多少,使之發出不同的音,製成一個“杯琴”;然後引導學生用自制的“杯琴”敲敲唱唱,獲得成功的體驗。

運用本單元所學的知識,與科學、音樂學科的綜合,通過製作、欣賞“杯琴”,使學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感受學習的樂趣。

説明:昨天我已經讓個別音樂好的學生到自然教室用試管制作了一個杯琴。

1、請該生把製作的杯琴亮出來,並分別按順序敲出“1~7”七個音,在此基礎上,再用該杯琴敲出一個簡單的樂曲,激發同學的.興趣。

(1)確定水的多少對音高的影響。可分別用裝滿水的和空的、裝一部分水的做一比較,很明顯地發現水越多,音越低

(3)敲一敲,並通過調整水的多少來調整音的高低,直到滿意

通過剛才的介紹,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樣容器中裝的水的多少有關,其實還和不同的容器有關。

當然在敲的時候,用的力氣要均勻,選擇的材質要能發出比較清脆的聲音。

1、請每組同學把自己帶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剛才學到的知識,來製作杯琴。

每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簡單、熟悉的曲子。

在玻璃杯裏裝上不同量的水,杯子裏剩下空氣的量也就不同,這樣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樂器正是根據這個原理來製作的。

你知道這些樂器為什麼會發出不同的音?請大家課後查資料,並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