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小班遊戲室內教案4篇 互動激發,快樂創造!小班遊戲教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01W

本文提供一份小班遊戲室內教案,旨在幫助學齡前兒童在室內環境中進行有趣的遊戲活動,促進其身體和智力的發展。教案中包含適合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各種遊戲,如動作遊戲、智力遊戲和音樂遊戲等,可供幼兒園教師和家長參考借鑑。

小班遊戲室內教案4篇 互動激發,快樂創造!小班遊戲教案

第1篇

3.幼兒能自主結隊進行遊戲,學會與他人協作,提高團結協作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將所有的桌子四腳朝上,橡皮筋在所有桌子的腳上高低、錯落有致的拉開,小凳子隨機擺放在火線內,當地雷區,並在拉出的每條橡皮筋上夾上雪花片,幼兒從外面慢慢進入火線內,不觸碰火線,避開地雷區,在聽到炸彈爆炸的倒計時時,馬上進入安全區,避開炸彈才算成功,安全區就是每一張桌子內。

幼兒進入火線區內的時候身體的任何一部分觸碰火線,雪花片搖晃和掉落就被視為受傷,退出火線區,在進入安全區之前也要避免身體碰到火線,炸彈爆炸還沒有進入安全區的就被認為受傷退出火線區,危險過去後,幼兒繼續,教師可以適時改變桌子的擺放和橡皮筋的變化,以增加難度。

今天我們班級玩了穿越火線的遊戲,佈置完場地後,孩子們都特別興奮,都討論着今天我們玩什麼,有人説是跳皮筋,有人説抓魚,等我説完遊戲玩法後,孩子們躍躍欲試,於是我請所有的幼兒進行嘗試,接着請他們總結經驗,但在正式開始後,我就發現出現了大問題,所有的孩子在遊戲中最多的關注不是自己有沒有碰到火線,而是其他小朋友有沒有碰到火線,所以班級裏非常的嘈雜,都是小朋友在説,誰誰誰碰到了,你要出去,去療養站,慢慢的孩子之間的氣氛有點緊張了,我馬上請所有的幼兒進入安全區,和孩子們討論,所以讓孩子們瞭解這個遊戲的情景,這是是軍事演習,你們現在是一個團隊,所有的人都是去執行任務的,所以你們要做的是完成自己的任務,然後去幫助自己的隊友,而賀老師是軍官,來監管你們誰不小心,失敗的人多了,你們的任務就失敗了,接下來活動就順利多了,孩子們漸漸融入遊戲情景中,小心的行進,幫助隊友,活動結束後,孩子們都希望我下次再玩這個遊戲,而我要做的就是下次,如何設計遊戲,讓遊戲更加生動有趣,讓孩子們在遊戲中體驗快樂,並相互合作。

小班遊戲室內教案4篇 互動激發,快樂創造!小班遊戲教案 第2張

第2篇

一隻小手出來了,[舉起一隻手]一隻小手也出來了[舉起另一隻手,兩手手心相對]

大拇指見面點點頭,點點頭。[左右手大拇指各彎曲兩次]"你好,你好"[左右手大拇指各彎曲一次]

食指見面彎彎腰,彎彎腰。[左右手食指各彎曲兩次]"你好,你好"[左右手食指各彎曲一次]

中指見面頂頂頭,頂頂頭。[左右手中指相碰四次]"你好,你好[左右手中指碰兩次]"

無名指見面親親臉,親親臉[左右手無名指輕輕磨擦]"你好啊,你好啊"

小拇指見面勾一勾,勾一勾[左右手小拇指勾在一起拉兩次]"你好,你好"[小拇指勾住拉兩次]

兩隻小手要回家[兩手相對]"再見,再見[手指全部彎曲左右手各一次]

一隻小手回家了[將一隻手放在腿上]一隻小手也回家了[將另一隻手也放在腿上]

又如:猜物遊戲:老師將糖果放在一隻手的手心,捏緊拳頭,念兒歌:公雞頭,母雞頭,糖糖在哪頭,在這頭,(伸出左手)在那頭,(伸出右手)請你猜猜在哪頭。幼兒猜猜。猜到糖果歸幼兒。

將三張桌子並齊,兩名幼兒分別站在桌子的兩端,一名幼兒從桌面上把球滾向對面的幼兒;對面的幼兒接到球后,再從桌子下面把球滾回去。沒有接到球或球從桌面上滾落下來的幼兒要下場,由下一名幼兒替換。遊戲可以反覆進行。

提示滾球的幼兒掌握好球的滾動方向、接球的幼兒手眼要配合好。

戴老鼠頭飾的幼兒在桌下爬,戴貓頭飾的幼兒在"洞口"(桌子的兩端)捉"老鼠"。"老鼠"要注意邊爬邊躲閃。"貓"摸到"老鼠"的身體,就算捉住了。

幼兒依次從桌子的一端爬上桌面,身體向後倒退着爬到桌子的另一端,然後下來。遊戲可以反覆進行。

幼兒熟悉遊戲的玩法以後,可以將桌子擺成多種形狀,如:四方形、三角形等。

兩張桌子拼接起來為一組,設計兩三組,間隔擺放。桌子下面鋪設海綿墊子。

幼兒以桌子的一端為起點,先在第一組桌子下鑽爬,再站起來從第二組的桌子上面爬過去……遊戲可以反覆進行。

第3篇

雅雅(6歲2個月),貝貝(3歲8個月),樂樂(6歲3個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於教育於各項活動當中之中”。《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展起來的",在教育建議中也指出“幼兒園組織活動時,可以經常打破班級的界限,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參加不同羣體的活動”。我園是按年齡分班,在前期的户外角色遊戲中,小朋友們有了混齡玩的經驗,在室內角色遊戲中許多小朋友們也產生了去隔壁班玩的願望,因此,我們開展了“大帶小”的室內混齡角色遊戲活動,每週取若干個時間點開放各個班級的活動區,讓幼兒自由穿梭其中尋找同伴開展遊戲活動,讓大孩子和小孩子在大家庭式的遊戲環境中充分互動、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本班是大班,左右兩邊分別是兩個小班,本班幼兒在與小班幼兒一同遊戲中完成從“適應”到“接納”再到“共同遊戲”,在這一“大帶小”的遊戲過程中,大班幼兒多充當領導者與組織者來帶領小班幼兒遊戲,以至於缺乏對小班幼兒的謙讓、關愛與責任,怎樣通過混齡角色遊增加本班幼兒的責任感,成為了本班最為關注的問題。

遊戲開始了,“海之家餐廳”的工作人員穿戴好服飾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就位了,顧客們也從走廊的“材料超市”裏拿了包包和手機等工具。這時來了一個小班的幼兒,站在門口一動不動,有點不知所錯,雅雅牽起了一個小女孩的手,説“:我們一起去玩吧!”小女孩點點頭,雅雅又問:“你叫什麼名字啊?”小女孩説:“我叫貝貝。”雅雅笑着説:“那你當我的寶寶,我當媽媽,好嗎?”貝貝回答:“嗯……好。”

雅雅説;“我們一起去餐廳吃飯吧,要自己去選食材哦!”説完她在餐廳門口的架子上拿了一個大托盤、兩個紙盤、一個夾子,貝貝跟隨着她進入了生鮮自選區,雅雅夾了一些蔬菜和魚放在紙盤裏,貝貝先只是看着她做這一切,過了一會兒她也開始選食材,但她並沒有用夾子,而是用手去拿,雅雅看到後驚呼:“不能用手拿,用手拿不衞生,要用夾子,你也去門口拿一個夾子吧!”

貝貝拿了夾子和紙盤後,夾了好多食物,雅雅端起大托盤説:“寶寶,把你的食物放在上面,我要去收銀台付錢啦,你先去坐一會兒。”

於是貝貝就在一個人餐桌旁的椅子上坐着等媽媽,此時收銀台需要排隊,而雅雅在卻收銀台旁玩起手機,遲遲沒有回來……

在結伴而行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貝貝作為小班幼兒,因年齡小社會交往經驗缺乏,剛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裏,顯得較為膽怯,但對新朋友是接納的態度。而雅雅作為大班幼兒,交往能力比較強,能夠主動結交新朋友,主動發起遊戲,並與同伴協商分配角色,在她的帶領下貝貝已經學會自助選食材了,但作為“新手媽媽”雅雅在遊戲中,只是充當領導者來分配“任務”,責任感稍顯不足,買單時讓“寶寶”一個人坐在餐廳等待,自顧自玩起了別的遊戲。

樂樂(服務員)看到貝貝(寶寶):“這是誰家的寶寶啊,怎麼一個人在這裏?媽媽呢?”貝貝指着收銀台方向回答:“媽媽在那邊。”樂樂大聲道:“寶寶一個人在餐廳,是很危險的呢,被壞人帶走了怎麼辦?”

雅雅(媽媽)聽到了趕緊過來:“寶貝,你跟我一起吧。”貝貝緊緊跟隨雅雅,在收銀台用手機掃碼付款後,雅雅得到了一個號碼牌:“我們是2號!”接着她把托盤的食物送到廚房加工,對廚師説:“不要加辣椒,我的寶寶不能吃辣的。”雅雅帶着貝貝坐到餐桌旁,忽然又想起來一件事:“我們一起去拿筷子吧,你會用筷子?”貝貝回答:“不會。”“沒關係,我幫你拿一個叉子,我們還可以拿兩杯奶茶,是免費送的呢。”這一次,雅雅沒有留貝貝一個人……

服務員樂樂叫號了:“2號,2號在哪裏!”雅雅大聲回答:“在這裏,在這裏!”樂樂把餐送到了,她們開始吃起來。進餐過程中,雅雅不時夾菜餵給寶寶:“寶寶乖,要多吃蔬菜!”當貝貝用嘴咬住吸管喝奶茶時,雅雅提醒她:“不能用嘴咬吸管,只能假喝哦!”

吃飽喝足後,雅雅:“寶寶,吃完飯我們去照相館玩好嗎?”貝貝:“好哇,媽媽,太好了。”貝貝起身準備離開,雅雅説到:“我們要把餐具收好,食物放回去才能走……”

在服務員樂樂的提醒下,“新手媽媽”雅雅很快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不再讓寶寶一個人,併成為了“榜樣媽媽”。大班幼兒處於愛照顧比自己年齡小的幼兒的階段,混齡角色遊戲則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雅雅一直在關心和幫助貝貝,考慮到寶寶不能吃辣,特意囑咐廚師“不要加辣椒”,還幫貝貝拿適合的餐具,提醒貝貝不能用嘴咬玩具吸管,要收拾好玩具才能去下一站玩,這種關愛他人的行為,收拾玩具的責任心,不僅有利於自身社會情感的發展,對貝貝也發揮了榜樣的作用。

?指南》中建議:“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瞭解基本的行為規範或其他遊戲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則。”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種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種責任,需要遵守一些規則。幼兒扮演的角色反映了現實的生活印象,模仿呈現了成人的日常行為,但部分幼兒在角色遊戲時,對角色的職責認識不夠,對自己扮演的角色理解膚淺,例如案例中,雅雅扮演的“媽媽”買單時讓“寶寶”一個人坐在餐廳等待,教師要在遊戲前提供相關資料,豐富幼兒生活經驗,提高幼兒對角色的認知,幫助幼兒瞭解“媽媽”這一角色的職責和“媽媽帶娃”時的要注意事項。同時,在遊戲時,教師要多關注、多觀察,在適當的時機,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提醒幼兒不能擅離職守,引導幼兒增強責任意識。

經觀察發現,小班的幼兒在混齡遊戲中,比較膽怯,自主性不是很強,例如案例中的貝貝,一開始是不敢進大班教室,可能是弟弟妹妹們跟哥哥姐姐不是很熟悉,不敢跟着“陌生”哥哥姐姐玩。教師可以和幼兒共同商定“大帶小”的遊戲規則,採用“一對一”或“一帶二”互相結對子的方法,每位大班幼兒固定帶一到兩位弟弟妹妹,增進孩子間的感情,促進幼兒的社會交往。還可以將“大帶小”活動滲透到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如區域活動、户外活動、散步等其他活動時間與結伴的弟弟妹一起玩。引導大班幼兒從感受和弟弟妹妹一起遊戲的快樂開始,學習如何讓與比自己小的同伴交往,在遊戲、生活中學習關心、照顧他人,體驗幫助比自己小的同齡人的快樂和自豪感,隨着交往的深入,相信孩子間的配合會越來越默契。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行為表現和發展變化具有重要的評價意義,教師應視之為重要的評價信息和改進工作的依據。”每次遊戲結束整理好區域後,教師應該讓幼兒們靜靜地坐下來,回想遊戲時成功與失敗的地方,互相評價自己或同伴的角色。在幼兒互相評價後教師也要及時評價,對於盡職盡責和有創造性遊戲的幼兒,教師要表揚和鼓勵,對遊戲中存在的問題要強調和指導,這樣會讓幼兒更加有自信。例如,案例中的雅雅,教師要表揚她熱情主動結交新朋友、主動發起遊戲,在遊戲中關心照顧“寶寶”,結束後帶“寶寶”一起收拾整理玩具,這也是非常有責任心的表現,是值得肯定和大家學習的,但遊戲中也有問題,排隊時讓寶寶一個人在餐廳等,但好在經過提醒後很快就改正了,如何當一位有責任心的好“媽媽”,在帶寶寶時需要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呢?可以請雅雅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來談一談。讓幼兒在鼓勵和表揚中體會到遊戲給自己帶來的快樂,通過談話增強責任意識,幼兒就會在以後的遊戲中更加盡職盡責,收穫良好的自我感覺、同伴的讚許、老師的表揚,健康快樂地成長。

著名教育家馬卡邊柯認為:“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因而沒有互相體貼、照顧的經歷,沒有互愛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離。這不利於發展兒童的集體主義意識,而會導致兒童個人主義的蔓延。”現在的獨生子女佔相當大的比例,父母過分保護,嬌寵溺愛,事事代勞的現象十分普遍。作為幼教工作者,讓幼兒學會關心他人,培養幼兒的責任心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我園的混齡角色遊戲活動是在角色遊戲活動時間,全園不同班級、不同年齡的孩子混合在一起進行的活動,混齡角色遊戲可以較好彌補同齡教育及獨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為幼兒提供更多的異齡觀摩學習的機會。

生活經驗表明,小的孩子對大的孩子常常有一種崇拜心理,而大的孩子則喜歡在小的孩子面前逞能。年齡小的幼兒同時希望和比自己年齡大的幼兒交往,他們認為年齡大的幼兒比自己的能力強,是自己心中的”英雄”,是他們未來發展的目標,這樣的崇拜、羨慕是交往的原動力。年齡大的幼兒也喜歡與年齡小的幼兒交往,幼兒的心理中有被肯定、被承認的需求、這種需求僅僅通過成人的評價並不能夠滿足,他們更喜歡同伴間的讚揚、肯定、追隨,不僅僅是語言上的,還有心理和行為上的承認,和年齡小的幼兒交往中充分的展示了自我,同時也付出了愛,懂得如何關心幼小,照顧、幫助別人,責任心在行動上有了很大的體現。而小班幼兒在交往過程中,在獲得關心體驗的基礎上,對責任心也有了感受和認識。

第4篇

初進幼兒園的小班孩子是喜歡玩“角色的遊戲”的,雖然他們對“角色遊戲”這個名詞並不理解。但是面對着教室裏琳琅滿目的玩具孩子們會忍不住地去擺弄擺弄,在與玩具的“交流”中他們會很簡單地模仿成人的一些動作,比如:抱着娃娃的孩子會去找碗、調羹喂娃娃吃飯;玩煤氣灶的孩子會不停地炒啊炒;拿着剃頭刀的孩子會要找個人來替他理髮……與此同時,孩子們還會出現一些相當簡單的語言比如:“你別哭懊!”“你吃呀!”……孩子們把娃娃看作是有生命的,對玩具是當真的在操作。

當然,有些小班孩子會在別人的“津津樂道”中“迷失方向”,旁觀別人的遊戲或者自己拿着玩具不玩耍而愣愣地看着別處,這是九月份小班幼兒遊戲中常常可以觀察到的現象。因此,為幼兒提供較多的形象逼真的玩具,鼓勵幼兒大膽玩耍是教師主要的任務。

為小班幼兒提供角色遊戲的準備材料,教師首先要考慮材料、玩具的形象性、逼真性,一個個顏色鮮豔、形象可愛的玩具能促使幼兒產生玩耍、擺弄的慾望,要知道小班孩子是“因為玩具而遊戲的”。

其次為小班孩子提供玩具要有一定的數量,要求小孩子謙讓,協商玩具是相當相當困難,這是他們年齡造成的。教師只有提供好幾個娃娃、好幾個聽診器、好多針筒、碗、調羹,才能真正滿足幼兒的遊戲心理。最後要提出的是小班幼兒的玩具提供不需要太複雜,諸如提供一個電動洗衣機還不如提供多幾隻盆子、鍋子要來得好。

教師觀察幼兒在已經創設的環境中自由地選擇,如在三個娃娃家、一家醫院、一家理髮店裏幼兒自己走進“主題”按興趣擺棄自己喜歡的玩具,無論幼兒的選擇是怎樣的,教師都應給予肯定,這裏教師還要觀察那些“遊離在外”的孩子們、適當地為他們介紹一些玩具來引發他們興趣、甚至帶領他們和他們一同遊戲也是很有必要的。

幼兒在遊戲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情形是各不相同的,在指導小班幼兒的遊戲時,教師必須以觀察幼兒的動作,語言作為重點,其實對幼兒來説能夠和玩具“交流”這就是“創舉”。教師要用“極其欣賞”的心態來觀察幼兒,如喂娃娃吃飯、修煤氣灶。給娃娃打針、用聽診器為娃娃診斷毛病、抱娃娃看病、去坐公共汽車等等。

在幼兒遊戲過程中教師還要不斷地與幼兒交流,用交流來解釋幼兒的行為,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生活、模仿成人勞動,比如教師説:“你是這個娃娃的爸爸嗎?你很喜歡娃娃的,是吧?”,“娃娃生病很厲害的,所以你給他打針,對嗎?”“唷,媽媽你給娃娃喝牛奶,娃娃長得白白、胖胖的!”……小班幼兒在這樣的言語中能逐漸瞭解自己的角色身份。也能從中慢慢地明白自己的行為、語言和角色身份的關係。

要求小班幼兒喜歡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的遊戲體會是需要長時間的培養的,教師在學期的初期首先應提供最寬鬆的環境讓幼兒喜歡來講講遊戲中的事,比如講講遊戲的角色身份、教師可以告訴小朋友,“今天這個孩子手裏抱着一個娃娃,她是誰呢?”“我是媽媽!”孩子這樣説就非常好,還有孩子上來手裏拿着聽診器“這是誰呢?”“我是醫生,”教師還可以讓大家一起稱呼他:“醫生好!”孩子們會在同伴們友好的稱呼中得到心理滿足。

應當注意小班的幼兒對社會、家庭的許多成員是瞭解的,但是他們會忽略自己的性別,男孩子做“媽媽”,女孩子做“爸爸”:男孩子做“醫生阿姨”,女孩子做“警察叔叔”是常有的事,教師應認可這些現象,因為隨着年齡增長,幼兒會逐漸糾正,更何況這是在遊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