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科學教學計劃集合8篇 打開孩子們的科學思維:全面優化的國小科學教學計劃集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9W

本文收集了多個國小科學教學計劃,旨在為國小科學老師提供相關教學參考。這些教學計劃覆蓋了國小科學各個年級的知識點和教學目標,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可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國小科學教學工作。

國小科學教學計劃集合8篇 打開孩子們的科學思維:全面優化的國小科學教學計劃集合

第1篇

1、繼續認真學習《國小科學課程標準》,組織教師開展專題性的學術研討,圍繞研究主題指導教師開展深入探討,從更深層次把握教育改革的時代脈搏。本學期將重點圍繞“如何使科學課簡約有效”進行研討,同時把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反思、經驗總結融合一體,努力提高學習的成效,以此促進教師理論素養的提高,以推動、促進課程實施水平的提高。

2、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是教學研究的主題,本學期繼續深化研究“立足思維發展,提高探究實效”,推廣“動腦動手做科學”的科學學科探究性教學模式,針對我校科學教學實際,探尋使科學課簡約有效的途徑,以提高日常課的教學效果。

1、系統鑽研教材,吃透教材,全面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本學期,將有計劃、有選擇地對部分重點章節開展教材分析和研究。

2、參加專題研討活動。本學期科學學科將繼續圍繞“立足思維發展,提高探究實效”進行研究,圍繞專題,參加相應的理論學習、課堂觀摩、沙龍研討等活動。

3、加強校本研修。建立科學學科校本研修制度,積極開展校本研修,並努力做到務實有效。本學期安排4次的校本研修活動。通過開展紮紮實實的校本研究活動,促進專兼職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和能力的同步發展。

4、做好“做中學”實驗項目的研究,深化科學課程的改革。本校是“做中學”研究項目,要積極開展實驗,定時向科學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開放,引導教師用“做中學”理念深化當前科學課程的改革。

三、加強常規管理,規範學科教學,推進學科發展。

1、加強學科教學的日常管理。認真落實和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開足課時,不擠佔、不挪用,並要求教師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2、深入開展科學學科學生學習評價的研究。繼續從評價內容、評價形式等方面進行探索,着眼於充分、全面解學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關注個別差異,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體系。

根據課程改革的發展和我校科學教學教研的實際,本學期將重點對以下課題進行探討與研究,

國小科學教學計劃集合8篇 打開孩子們的科學思維:全面優化的國小科學教學計劃集合 第2張

第2篇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要以培養國小生的實踐能力素養為宗旨,以實踐為核心,努力擺脱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舊模式,讓學生在自然實踐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在教學中要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特點,始終圍繞"以探究為核心"的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培養學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驗,使學生能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體驗成功的喜悦;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及創新精神,使學生從國小科學、愛科學,為將來發展我國的科技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本學期在實驗教學方面有如下打算:

三年級:“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植物的過程中,引發對植物生長變化的思考,研究根、莖、葉在植物生長變化過程中的作用,初步認識植物整個生命過程所發生的規律性變化,理解植物的生命週期現象。“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讓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從卵中孵化,經過生長變化成蛾,然後產出卵,最後死亡這一生長變化的生命全過程,從而建立動物生命週期的模型,並運用這個模型去認識各種動物以及人的生命週期現象。“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温度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研究水在融化、蒸發、凝結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初步建立起“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認識及“物質循環“的概念。“磁鐵”單元從交流知道的餓磁鐵知識開始,引領學生研究磁鐵的性質,瞭解人們對磁鐵的應用,感受科技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四年級:“電”單元從“什麼是電”開始,通過與電相關內容的實驗、交流、預測、檢驗、測量和推理、解釋等活動,使學生形成關於電的初步概念,同時獲得一些基本實驗操作技能。“新的生命”單元是通過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系列觀察活動,過渡到動物的卵、繁殖的觀察和研究,從而使學生獲得植物和動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認識,並形成關於生命的一系列發展性概。“食物”單元通過對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憶和分類,引起學生對飲食的關注,發現自己在飲食中的不良習慣,並在以後的生活中,能科學、合理、均衡地飲食。“巖石和礦物”單元是初次對構成地球固體物質的探究。通過對巖石、礦物的觀察、分類和描述,使學生形成關於地球物質的一般性概念,並對保護、開發和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意義有進一步的瞭解。

五年級:學生進入高年級階段的科學課學習,教材展示了一系列新的內容,我們的教學將着力於引導學生開展更為豐富多彩的過程與方法活動。在“沉與浮”單元,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量,最後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在“時間的測量”單元裏,學生製作計時工具並進行觀測和測量,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在“熱”單元,學生在三年級“温度與水的變化”基礎上,將繼續觀察人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在“地球的運動”單元裏,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六年級:“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通脱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等有初步認識。“環境和我們”單元,通過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處理方法及水污染的成因等,真切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第3篇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閲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徵,並能設計和製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並設計和製造自己的“橋樑”,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係及其原因,並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瞭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並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本冊教材的教學難點是強化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規律,加大自主探究的實施力度,加大學生生活經驗的整理與提高,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徵,與內部變化之間建立聯繫,突出認識事物的結構和功能。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邏輯推理的思維能力訓練。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第4篇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要以培養國小生的實踐能力素養為宗旨,以實踐為核心,努力擺脱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舊模式,讓學生在自然實踐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在教學中要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特點,始終圍繞"以探究為核心"的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培養學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驗,使學生能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體驗成功的喜悦;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及創新精神,使學生從國小科學、愛科學,為將來發展我國的科技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本學期在實驗教學方面有如下打算: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植物的過程中,引發對植物生長變化的思考,研究根、莖、葉在植物生長變化過程中的作用,初步認識植物整個生命過程所發生的規律性變化,理解植物的生命週期現象。“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讓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從卵中孵化,經過生長變化成蛾,然後產出卵,最後死亡這一生長變化的生命全過程,從而建立動物生命週期的模型,並運用這個模型去認識各種動物以及人的生命週期現象。“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温度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研究水在融化、蒸發、凝結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初步建立起“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認識及“物質循環“的概念。“磁鐵”單元從交流知道的餓磁鐵知識開始,引領學生研究磁鐵的性質,瞭解人們對磁鐵的應用,感受科技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電”單元從“什麼是電”開始,通過與電相關內容的實驗、交流、預測、檢驗、測量和推理、解釋等活動,使學生形成關於電的初步概念,同時獲得一些基本實驗操作技能。“新的生命”單元是通過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系列觀察活動,過渡到動物的卵、繁殖的觀察和研究,從而使學生獲得植物和動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認識,並形成關於生命的一系列發展性概。“食物”單元通過對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憶和分類,引起學生對飲食的關注,發現自己在飲食中的不良習慣,並在以後的生活中,能科學、合理、均衡地飲食。“巖石和礦物”單元是初次對構成地球固體物質的探究。通過對巖石、礦物的觀察、分類和描述,使學生形成關於地球物質的一般性概念,並對保護、開發和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意義有進一步的`瞭解。

學生進入高年級階段的科學課學習,教材展示了一系列新的內容,我們的教學將着力於引導學生開展更為豐富多彩的過程與方法活動。在“沉與浮”單元,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量,最後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

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在“時間的測量”單元裏,學生製作計時工具並進行觀測和測量,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在“熱”單元,學生在三年級“温度與水的變化”基礎上,將繼續觀察人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在“地球的運動”單元裏,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第5篇

為進一步提高國小實驗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實驗室材料實現科學化、分類、分檔、檔案管理,加強實驗水平和實驗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發展。

開齊、開足、開好實驗課,實驗開出率達到90%以上,引導學生基本能親手完成各個實驗,形成一定實驗技能,培養科學的實踐,實驗,觀察能力。

1、實驗室工作由校長及分管領導直接管理,實驗室設專門管理員,即實驗員,具體管理實驗室工作。

(1)、實驗員必須擬定科學實驗計劃,各年級科學教學工作須按計劃進行實驗教學,實驗教學需填寫演示實驗計劃、分組實驗計劃、演示實驗單、分組實驗單等表格。

(2)、在進行實驗教學前必須準備好實驗所需儀器,材料,教師對每組實驗有充分準備,精心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過程,方法,寫出相應實驗方案,以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時,應要求學生準備好相關的'實驗材料,以確保學生在實驗中有物可做,並指導學生觀察,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完成實驗教學;

(4)、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後,應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單(試驗記錄),並認真審閲,引導學生在實驗、觀察中養成科學的自然觀和相應的實驗能力;

(5)開學及時收取科學各年級《教學工作計劃》、《演示實驗計劃表》、《分組實驗計劃表》;期末按時收取《教學工作總結》、《演示實驗記錄表》、《分組實驗記錄》。

(6)在實驗教學、教研方面,以全體科學任課教師為組,進行相應的科學教學與實驗教學研究,以不斷提高科學學科教師的教學與實驗能力。

(1)、每學期(學年)按時將各類材料分類裝訂後歸檔,並按時填寫相應試驗開出數、開出率,完成實驗室材料的歸檔管理,做到科學、規範,便於查閲。

(2)、在材料歸檔的過程中注意材料的質量與數量應答相應要求。

實驗室管理人員除應管理好材料收發、入檔工作外,還應管理好實驗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實驗器材)的每日發放和收回工作,並作好相應發放,收回記錄及損壞,修理等相應記錄。

(2)、每週組織學生打掃實驗室,並處理好實驗室,保管室的用電,設備,儀器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第6篇

1.進一步增強對植物和動物特徵進行探索的興趣,獲得對有生命的物體多樣性的認識。

2.通過直接接觸有生命的物體,加深對有生命物體的理解,初步建立生物與非生物的概念。

3.知道動物有相同之處,如需要空氣、水和食物,都有生長、繁殖的能力,都能夠運動。

4.知道植物有相同之處,都有生長的能力,都自己製造養料,需要空氣、水、土壤中的養分和陽光。

5.知道動物和植物有相似之處,它們都屬於生物。人也是生物,與其他生物相似,有基本的生活需要,而且同樣也生長、變化和死亡。

6.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外經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經歷尋找事實和根據對植物根、莖、葉的作用進行認識的過程;

經歷對觀察研究結果進行簡單整理、概括和交流的過程。

1.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物質開始,研究觀察物質之間(固體和液體、液體和液體、液體和氣體)相互混合、溶解的現象;鼓勵學生對觀察研究活動中觀察到的各種現象、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激勵學生在課外獨立進行一些物質之間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觀察活動,以及對飽和溶液的分析、結晶過程的觀察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他們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並不斷保持和發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愛好。

2.組織學生在課堂上(或課外)經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經歷對物質溶解和不溶解現象的觀察、描述、解釋的過程;

●經歷對觀察研究結果的簡單整理、概括的活動過程;

3.組織、指導學生在精心設計的觀察研究活動中,整理概括出關於溶解現象的主要特徵,獲得對“溶解”“溶液”等概念的認識,並認識到可溶性的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與物質的表面積、水的温度以及溶液是否被攪動等因素有關;認識到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初步感知、認識溶解現象可以發生在多種狀態的物質之間。

經歷觀測風向(風向標或其他物體)、風力大小的活動過程;

經歷設計包括天氣、氣温、風、雲、雨等內容的觀察計劃、觀察並記錄的活動過程;

2.能估測天空的雲量,能用自制雨量器測量降水量,能根據雨量等級表確定雨的等級,能用簡易風向儀測量風向,能根據風力等級表估測風力大小,能用氣温表測定氣温,能畫氣温變化折線圖並作簡單分析,能用多種途徑瞭解或預測未來的天氣。

3.能積極參加觀測天氣的活動,留意生活中天氣的變化,在課內外堅持觀測和記錄。能主動通過蒐集、查閲天氣資料,在與同學的交流共享中豐富自己的認識。

體會到長期測量和記錄天氣數據對人們的生活是非常有用的。

4.知道天氣現象和天氣變化可以用一些詞彙或以測量的量來描述,瞭解雲量、降水量、風向、風力、氣温以及天氣預報的主要含義。

1.經歷研究磁鐵性質的各項合作探究活動,在實驗和交流討論過程中體驗探究的方法、樂趣和價值:

經歷研究磁鐵能吸哪些物體、磁鐵各部分的磁性強弱是否一樣的活動過程。

經歷研究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活動過程。

經歷研究磁化小鐵釘使之磁性更強、製作小磁鐵及用多種方法判斷其南北極的活動過程。

經歷用身邊的簡易材料製作指南針並用其正確觀測方位的活動過程。

經歷“實驗觀察——記錄現象——分析結果——發現規律(得出結論)”的活動過程。

2.能製作小磁鐵、磁力小車、指南針,並學會正確使用指南針,利用指南針觀測方位。

3.積極參加磁鐵性質的實驗活動,認真觀察,如實記錄,能提出與磁鐵有關的研究問題。願意與同伴協作,共同完成實驗、製作等探究活動。能積極表達個人見解,能傾聽他人意見。能關注磁鐵的廣泛應用。

4.知道磁鐵的一些性質:有磁性,磁性最強的地方是它的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磁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能指示南北方向。知道磁鐵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能正確使用磁性、磁極、磁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同極相斥、異極相吸)、指示南北方向等詞彙進行表述,能利用磁鐵的.性質推測、解釋一些現象。

1.引導學生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觀察研究聲音的產生、傳播時產生的種種現象;鼓勵學生對觀察研究活動中觀察到的各種現象、結果進行想像並作出自己的解釋;鼓勵學生在課外獨立進行一些有關聲音產生、傳播、控制等的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發展對聲音進行探索的興趣,體驗保持健康環境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培養他們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並不斷保持和發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愛好。

2.組織學生在課堂上(或課外)經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經歷對聲音、振動等現象的直接觀察過程(主要涉及聽、看、摸的直接觀察)以及藉助其他物體觀察物體振動發聲的間接觀察過程。

經歷對聲音大小、音調高低、樂音和噪聲等的比較觀察過程。

經歷對物體發聲和物體振動之間建立因果聯繫的思維過程。

經歷對聲音傳播途徑和控制聲音方法的實驗操作過程。

3.組織、指導學生在精心設計的探究活動中,學會對各種不同的聲音以及聲音的大小、高低、遠近、方向加以簡單的區分和鑑別;理解振動現象以及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產生的;知道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物質;意識到“為減少噪聲而努力”。

第7篇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學習活動,培養他們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熱”、“變化天氣”、“振動聲音”、三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理解,增進科學探究能力。

“熱”單元是一種常見自然現象,本單元主要是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對一些常見現象提出問題,然後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意義探究活動,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並進一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興趣和樂趣。本單元是由“冷和熱”、“温度計”、“熱往哪裏傳”“熱對物質狀態影響”5部分13個活動組成。

天氣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雲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四個基本要素分別進行觀測。其中包括雲量觀察和測定、雨量觀察和測定、風方向和等級觀察和測定以及氣温測定。這一部分活動中,還包括嘗試記錄各種天氣情況,觀察生物預告天氣行為以及學習獲得天氣信息多種方法。

對聲音探究從傾聽周圍聲音開始,通過對發聲物體觀察和實驗,研究和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聲音是怎樣傳播,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出聲音。在這一單元結尾設計“製作我們小樂器”活動,將由學生自由取材,利用身邊材料製作一件能發出不同音調小樂器,並嘗試着奏出簡單樂曲。

這些活動教育意義和價值是多方面。我們在新學期教學中需要特別關注是這些活動在科學探究方面對教學提出新目標。

三年級觀察認識活動以定性為主,很少涉及物質量。而在四年級活動設計中,不僅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要求使用測量方法,並選擇適當詞彙、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例如,雲量和雨量、氣温、天氣、聲音高低等。

2、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這也是本冊教材在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方面提出新要求。觀察和收集事實上只是探究活動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對蒐集到事實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認識才是科學探究活動全部。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提高,以及對科學探究理解是漸進,需要我們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探究性學習活動,才能逐漸獲得發展。在新學期教學中,希望老師們勇於探索,積累更多經驗,將以探究為核心國小科學教學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淺顯科學知識,並能音樂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解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嘗試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相信、着重證據、敢於重新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保護,關心科技寫發展。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他們普遍習慣於死學硬記死板知識,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往往只停留在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物體,而我們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興趣。

1.通過觀察實驗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實事求是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等各方面科學態度。

2.通過天氣變化,向學生進行看圖聽懂天氣變化知識。

1.歸納、概括同類物體共同特徵,並建立初步概念。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第8篇

本學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改進和完善教學鑽研製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構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認真鑽研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入瞭解並及時解決教學中的艱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究教學規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中國小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一本學期工作的策略是:“充分展開羣眾性教學鑽研,加強指導完善服務”。科學學科的教學鑽研應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緊緊環繞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深入而全面紮實而有效地展開,羣策羣力共同探討。把科學學科教師隊伍打造成一個團結的共同體鑽研的共同體發展的共同體。

(1)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鑽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量;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鑽研。

(2)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鑽研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1)繼續邀請省知名課程與教學專家為科學教師作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輔導報告。從教師的不同需求出發,採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

(2)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養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1.加強課程管理,引導學校及科學教師落實和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杜絕違規行為。

2.加強新教材的培訓力度。充分調動市(區)專(兼)職教研員各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秀的羣體力量,在參加省新教材培訓的基礎上,在__市有序開展教材章節分析教案設計教學方法鑽研和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的鑽研。指導教師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編寫意圖。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牽頭,針對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成立專題鑽研組,開展專項鑽研。本學期專項鑽研的重點是:中法合作“做中學”項目的深入鑽研與適度推廣共進;二是“同題異構”多元化教學設計以及個性化教學實施;加強對課堂教學動態生成資源問題的鑽研,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智慧。

4.有序推進“春暉工程”,加強國小科學“精品課”建設,共建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全市科學教育協調發展。

5.根據地方課程資源整合和開發一些較有特色的地方性課程,如家鄉常見動植物的鑽研家鄉水資源的調查鑽研蠶桑文化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的'內涵。

6.結合科學學科基地的系統化建設,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基地活動,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基地鑽研情況。

充分發揮教研工作對於創新性地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動力作用,引導教師充分全面解讀[科學]課程標準,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

1.改革傳統教研方式,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與教師共同商議平等對話,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教科研基地學校和各轄市(區)科學學科中心組的鑽研與輻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2.以各種形式,靈便有效充分發揮科學學科基地的引導功能,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學科基地鑽研氛圍與模範風範。

3.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觀摩活動,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學課堂教學新模式。

4.切實加強具體實驗項目的實施,培植典型,提高課程實施的鑽研水平。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為抓手,在認真總結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開展教學案例的摹仿(大力倡導)與創生(適度嘗試)。全面提高教師深度挖掘課程資源的能力以及課堂教學實踐創新的技能。

5.加強對學校教研組工作的指導,根據“__市中國小教研組建設章程”,定期檢查學校教研組的工作。

6.不定期舉辦各種專題性主題性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科學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養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7.繼續徵集優化整理“教學情境設計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積極發明總結推廣教學第一線教師的教學改革成果。

1.探究國小科學學科課題鑽研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鑽研的實效性。科學課題鑽研應重視應用鑽研行動鑽研現場鑽研微觀鑽研;應重視質的鑽研;應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為着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並重,提倡“過程即成長”的行動理念。

2.系統展開省級重點課題“科學探究中,滲透元認知要素的實踐與鑽研”的結題工作。

1.逐步建立起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重要內容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體系。

2.幫助部分學校逐步建立並完善學生學業(學生成長)記錄袋,探究建立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性評價體系。

3.逐步成熟__市國小科學學科有效教學抽樣檢測調研工作,對符合科學教育規律的命題理論作出探討,將命題科學化的鑽研引向深入。

4.探求國小科學實驗操作考查的最佳模式,是國小科學評價體系重點需要加強的環節。

實施新課程的要害是要有一支數量和質量都能夠得到保證的教師隊伍。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教師的業務水平。因此,組織必要的培訓調研總結推廣和競賽活動,能夠推動教師隊伍的發展。

1.繼續承擔國小科學教師繼續教育任務,環繞課程改革這一核心內容充分展開,為新課程實施提供保障。認真組織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組織[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引導科學教師明確科學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組建學科性鑽研小組,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能力。

3.以省級實驗國小為龍頭,積極探究提高國小科學學科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採取積極措施,大面積穩步提高國小科學教學水平。

4.加強對青年科學教師的培養,探究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新方法:以青年科學教師為主體,以課題鑽研為切入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加大對青年科學教師培養力度;通過雙向選擇,為青年教師確定教學指導(以教研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為主),有目的地開展“傳”“幫”“帶”和交流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繼續抓好青年教師的課題鑽研工作,引導青年教師開展小型課題鑽研工作。

5.根據省市教研室有關規定,有關學科組織教師教學能力競賽學科評優活動。

1.加強教研員自身的理論學習,確立自身的鑽研方向和專題,提高專業鑽研水平。

2.進一步加強對轄市(區)教研員的工作指導,促進各地區教研水平的均衡發展。

3.教研員苦練內功,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課程理論水平專業論文發表質量課堂教學鑽研與實踐能力教研活動水準,確保在新課程推進過程中專業引領的整體水平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