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科學教案合集7篇 "國小科學教案精選:探索自然,啟發思維"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6.28K

本合集提供了豐富的國小科學教案,針對國小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能力設計。內容涵蓋生物、物理、化學等多個學科,旨在幫助教師們更輕鬆地教授國小科學課程,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提高其科學素養。

國小科學教案合集7篇

第1篇

1、能夠蒐集生活中應用槓桿原理的事例説明槓杆的作用。

2、會做槓桿原理的探究實驗,並依據數據對槓桿原理進行解釋。

1、知道槓桿是可以圍繞固定點轉動並提升重物的撬棒。

2、知道使用槓桿時的三種情況:省力、方便、平衡。

1、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並從中體驗和感受樂趣。

做槓桿原理的探究實驗,並依據數據對槓桿原理進行解釋。

演示實驗器材:果糖罐頭、螺絲刀、一根比較結實且長的木棍、支撐用的木墩;

分組實驗器材:簡單機械實驗盒、槓桿尺、鐵架台、鈎碼、彈簧秤等。

鉛筆、硬幣、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種工具(剪刀、鉗子、鑷子、開瓶器等)。

1、談話:老師需要你們幫我解決一個問題,現在我打不開罐頭。你們誰能幫助我?

?説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讓學生直接用手開;如果打不開,再問學生是否需要什麼工具來幫忙。

3、提問:如果現在要你移動的不是罐頭的蓋子而是一塊你根本搬不動的大石頭,你怎麼辦?(學生討論並發表意見)

4、操作演示後揭示:這種用來撬開或者提升物體的工具叫槓桿,是人們最早使用的最為簡單的機械之一。相傳古埃及人就是用這種“棒”搬動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談話:這些“棍”、“棒”有什麼特點?它們為什麼能產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種能撬動大石頭的裝置——槓桿。

1、談話:在力的作用下能夠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槓桿。所以要構成一個槓桿,必須有哪些材料?

2、教師畫槓桿的示意圖,引導學生結合示意圖分析,認識槓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等。

⑸預測: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幣上再加一枚,會發生什麼?

⑺找出一種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兩枚硬幣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實驗並記錄他們的答案。

⑻在尺子兩端放不同枚硬幣的前進下,尋找到多種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⑵槓桿在什麼情況下省力?在什麼情況下費力?在什麼情況下不省力也不費力?(作簡單示意圖表示。)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槓桿?(剪刀、起釘錘、開瓶器、撬棒、老虎鉗、手推車、夾殼器、園藝剪刀等。)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費力的槓桿?為什麼費力還要用它?它還有什麼作用?(鐵鍬、掃帚、鑷子、釣魚杆等,因為使用它們可以使操作活動變得更加方便。)

4、討論:阿基米德曾經説過,如果能找到一個支點,就能把整個地球撬起來。他説得有道理嗎?你覺得是否可行?

國小科學教案合集7篇

第2篇

1、能在對具體現象與事物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4、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並與同學討論與交流。

2、能實事求是,客觀描述對常見植物的觀察和發現。

3、交流過程中願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對常見植物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識。

在認識植物、利用植物的時候,一定要愛護植物,保護植物資源的繁盛。

一、教師準備:仙人掌、白蘿蔔、松枝、荷花、向日葵,銀杏葉,牽牛花,水稻,洋葱、橘子,葱,芹菜、月季。

1、教師出示教材圖片,讓學生説一説是否認識這些植物,然後直接引入問題“這些植物有什麼特點?”

2、這節課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些什麼,大家快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觀察這些植物的特點!

我們先來觀察植物的葉子、花的顏色和形狀。把觀察到的特點記錄在活動手冊第七頁。觀察完全班交流。

遊戲規則:蒙上眼睛,只能用鼻子聞,不能用手拿,其他同學不能提示。

小組活動,其中三個成員用手幫着拿植物,一名同學用鼻子聞,組內成員輪流進行活動。

2、分組討論,全班交流。比較花生、葡萄、國槐的不同特徵。老師適時提示。

第3篇

五年級的學生對於影子的產生和特點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他們知道影子的產生必須要有光和物體,影子隨着光的改變而改變,等等,但是他們的這些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過教師的指導,實際地去觀察、去發現光和影子之間的規律。

6、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按教科書要求有目的、有步驟地做光和影的實驗,並將觀察結果用線條和圖形準確地進行記錄。能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子間的關係。培養空間想象能力。

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實際地觀察,使學生自己去發現光和影子之間的規律。

從生活現象出發,引出相關概念,然後通過活動探究規律,最後用規律解釋現象,同時深化對規律的理解和掌握。

每組一個手電筒(自帶)一張4開的白卡紙、一塊5釐米高的小木塊,鉛筆、尺子各一。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單元——光,我們學習第一課。板書課題“光和影”。

教師:同學們做過手影遊戲嗎?你們會做什麼樣的手影?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做影子游戲,做這個遊戲需要什麼器材呢?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呢?

(後兩個問題一方面是提示觀察的器材準備和方法,另一方面是瞭解學生的初始想法。學生可能説需要光源、物體,忽略了需要“屏”,也不一定會説出物體要擋住光才能產生影子。這時教師不要急於糾正,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自己發現問題,自己總結影子產生的條件)

教師:各組準備好器材後可以開始實驗了,還缺什麼,可以到講台上領取。實驗成功的小組要準備彙報:看到手影了嗎,怎樣做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產生需要什麼條件。

大組彙報:通過彙報討論,得出影子的產生需要光、擋光的物體、屏。

教師:剛才同學們提到影子的產生需要光,我們平時看見過哪些發光的物體?其中哪些是自己發光的呢?大家把見到的發光物體寫出來,然後在自己能發光的物體上做記號。

彙報、總結:像電燈那樣自己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強調:不僅自己能發光,並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教師:在影子游戲這個活動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麼發現嗎?

下面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祕密。大家能看懂教科書上三個活動的實驗方法和步驟嗎?

提示:光源位置的改變包括光線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角度可通過目測光線和水平桌面之間的夾角大致估計,方向用左、右、前、後描述。

活動二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提示: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只改變遮擋物離光源的距離。

提示:當光源垂直照射在物體的上面時,要使物體離開桌面才能看到影子。

(1)、光源的位置發生改變時,影子的方向和 長短都會發生改變。光源照射角度小時,影子就長;光源的角度大時,影子就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的。

(2)、當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時,遮擋物離光源越近,它擋住的範圍越大,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教師:像活動三中這樣,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標誌。

教師:回顧一下我們今天學習了光的哪些知識?我們再做一次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

3、讓光源照射自己的手的不同側面,得到的影子有什麼不同?

第4篇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67頁——68頁的教學內容。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角,但要把生活中所見到的角抽象成數學中的角學生往往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材只對角做了一個初步的介紹,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幫助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含義,體會角的基本特徵。所以在內容設計上,特別注意強化學生的實踐活動,通過折一折、找一找、比一比等實際操作,讓學生對角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實際,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能力目標:經歷“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合作探究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基本圖形,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並能直觀區分角的大小。

教學難點:初步感受到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有關。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學習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可分割的。教師的教需要通過學生的學來體現,而學生的學則是需要教師引導的。“角”對於二年級小朋友來説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教學中我將觀察、操作、演示等方法有機貫穿於課堂中的各環節,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用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折一折、説一説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並充分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裏。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

在學法上,選用指導學生觀察、操作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回想一下,你已經認識了哪些平面圖形?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引導學生回顧複習,依次回答出各個圖形的名稱。然後教師引入新知: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一個新朋友,板書課題:認識角。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點出發,既能喚起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能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新知的熱情與積極性,為繼續學習做好鋪墊。

(二)從尋找生活中的角,到實物中抽象角,初步感知角。

本課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學上的角”。因此,我先通過實物演示幫助學生初步認識角:剪刀張開的兩個刀刃夾成一個角,鐘面上兩根指針夾成一個角,紅領巾的兩邊組成一個角。然後問學生:你還能從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找到角?在此基礎上,通過動態的過程把這些角抽象出幾何圖形,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初步感知數學上的“角”的形象。

在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形象之後,再提出問題:你能不能想辦法折一個角呢?把摺好的角介紹給同學。這樣在激起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也使他們更充分的感知到角。這時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這些角有什麼特點呢?閉上眼睛摸一摸,看看你有什麼感受。”充分調動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參與,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稱,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角的完整表象: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然後及時設計“判斷”,在平面圖中“指角、數角”練習,通過辯認與説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徵的認識。

(四)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學生建立了角的正確表象基礎上,我設計了操作活動角和大小三角板對應角的比較兩個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角的大小。在這一環節裏,我先讓學生在小組裏充分動手操作,討論討論,看看你發現了什麼?然後在班上師生互動交流,引導學生髮現並總結出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口有關,與角的兩邊長短無關。再巧妙運用多媒體演示驗證,變抽象為直觀,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一張長方形紙,去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可以畫一畫,也可以折一折,還可以剪一剪,比比看誰想的方法多。在學生動手操作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請學生把幾種不同的剪法和同學交流,教師演示。這一設計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使教學達到了高潮。

讓學生回顧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然後通過出示:籃球場地、籃球板、球門架、樓梯以及樓房建築物等,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善於觀察,就會發現更多生活中的數學。

第5篇

1.在飼養角飼養幾隻小兔子。各種食物的卡片,兔子卡片。小兔子喜歡吃什麼的牆飾背景。

1。創設情境:小兔子餓了,需要小朋友給小兔子準備食物。

2。猜一猜:小兔子喜歡吃什麼?選擇相應的實物卡片貼在牆飾上“猜一猜小兔子喜歡吃什麼”部分。

3。帶小朋友到食堂為小兔子找食物,餵養兔子,觀察小兔子吃嗎?並根據觀察結果,將相應的食物卡片佈置在牆飾上“小兔子喜歡吃”或“小兔子不喜歡吃”部分。

4。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每天帶食物來喂小兔子,觀察小兔子的食性,並做記錄和相互交流。

1.在教師的支持引導下,能夠持續餵養和觀察小兔子。

2.能夠了解兔子的食性,並樂於與教師、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活動和發現。

4.請家長注意引導、提醒、鼓勵幼兒有禮貌地與人交往。

5.將禮貌寶寶的圖片張貼在圖書區中,引導幼兒經常觀察和講述,以豐富幼兒的表達能力,養成禮貌行為。

第6篇

2、能比較出物體在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方面的不同。

3、能簡要描述探究過程、陳述結論,並與同學們討論與交流。

3、願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於表達和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學習。

基於對物體外部特徵的初步認識,瞭解物體的不同特徵對人類有不同的用途。

教師準備:鉛筆盒、作業本、詞典、橡皮、鉛筆、乒乓球、網球、海綿、木棒等物體。

1、出示準備的材料,讓學生説説這些物品是什麼?建立簡單的物體的概念。

2、提出要探究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這些物體有什麼不同呢?”

1、明確任務。觀察前要有明確目的,這樣觀察時就有了針對性,能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今天我們先從外部形態上找找它們的不同。

與學生交流,你想怎麼觀察,觀察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5、得出結論。物體在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很多方面不同。

第7篇

1、瞭解放大鏡是不同於普通鏡片中間厚兩邊薄的鏡子。而且它還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

2、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增強探索微小世界的興趣。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教學難點:學生正確、規範使用放大鏡,體驗到放大鏡不僅能放大物體的圖像,還能看到物體的許多細節。

演示材料: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三種)、教學課件。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有不同放大倍數的)、小六字號的字條、樹葉、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鏡片、水。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了特殊的寶貝過來和大家一起來玩,想必這節課會很有意思,(伸出用布包的鏡子來)你們猜這是什麼呀,那有誰可以過來摸一摸這是什麼啊。

師:對。當你從表面不知道這是什麼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打開的方法看一看。(鄭重的把包的放大鏡放在展示台上慢慢打開上面一點)師:現在猜一下,這裏會是什麼。

生:我家裏有。師指着另一個知道的孩子: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放大鏡的祕密好不好。(把放大鏡的圖片放到黑板上,把放大鏡的名字放上去)

師:平時玩過放大鏡的舉手。生舉手。你是怎麼玩的?

生:我沒玩過放大鏡。但是我玩過我奶奶的老花鏡來。

師:每個小組長的桌洞裏,我給每位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放大鏡(3個低倍,1個高倍)大家想不想玩?

師:想玩可以。但是老師有要求,會玩的才能玩。老師的要求你能做到嗎?

師:小組長輕輕的拿出來。注意要求一放大鏡是玻璃做的,我們要輕拿輕放。要求二不要拿着放大鏡對着太陽,那樣會灼傷眼睛。明白我的`要求了嗎?

師:好。那我們先看一看摸一摸它和我們普通的玻璃片有什麼不一樣生看摸。

生:我摸中間時兩手有這麼大的距離,而摸這裏邊上就有這麼大的距離。

師:他説的是真的嗎?趕快舉出你的放大鏡看看是不是這樣的呢。

師:哦,都有個塑料框。太棒了,他把每個放大鏡都有的共性告訴大家了。你是一個會總結的孩子。(板書名稱)其他小朋友還有什麼發現?

師:孩子們真聰明我們認識了放大鏡。大家想不想運用上它來觀察新事物。

師:先彆着急觀察之前我們仍然有要求。大家來看一下大屏幕,(使用放大鏡時,手持放大鏡柄,用放大鏡慢慢的靠近想觀察的事物,直到看清物體為止,觀察你想要觀察的事物和之前有什麼不同,注意放大鏡不要晃動哦)?

師:真不錯。你是個活學活用的小孩子。好現在我們就去觀察個字條。能玩出新發現的孩子老師才喜歡。

師:組長拿出1號袋,拿出裏面的字條。開始玩吧。師下去觀察孩子的發現。

師:放大?是嗎?那你上來演示一下它怎麼放大的吧。(孩子來展示台先把字條放上去。

師:你們記住多大小了嗎?你放大給其他同學看看。生放上放大鏡來看)

師:有沒有小朋友感覺你放大的比他的還要大呢。高倍的放大鏡上來演示。

師:老師這還有個放大鏡,老師也試試。再放上一遍。剛才我們發現放大鏡放大字了,那它除了能放大字它還能放大別的嗎?同學們想不想研究一下。

師:你們想用放大鏡觀察這麼多的東西啊。你們感興趣的這些東西都可以用放大鏡來觀察。但是很遺憾,今天老師沒有把小朋友們想觀察的東西都帶過來。但是每個小組老師都給大家準備了(課件招打出來)昆蟲的盒子,裏面有小螞蟻、瓢蟲、樹葉或標本。同學們用放大鏡來觀察這些事物,來看看它們放大後到底是什麼樣子好不好?好。觀察。

師:記住觀察的時候要告訴我放大了之後他們是什麼樣子。

師:誰有新發現了。有兩個以上發現的先上來展示。生把東西放上實物展台。先説你發現了什麼。然後用放大鏡在展台上展示一下。生展示觀察螞蟻。

師:本身我們不用放大鏡看不大清楚這麼多細節,而用了放大鏡我們能看到這麼多的細節。(板書:放大鏡可以幫助我們觀察物體的更多細節)

師:誰還觀察了螞蟻。你還有不一樣的發現嗎?那你也上來展示一下吧。我們今天是運用放大鏡觀察了我們想觀察的事物,你知不知道生活當中,叔叔阿姨是用放大鏡觀察什麼了呢?你們想不想知道?(放視頻看放大鏡的應用,望遠鏡是變形的放大鏡)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發明了各種特殊的放大鏡,他們的作用就更大了。

六、拓展布置作業(讓學生繼續保持愛探索的精神)

科學家利用放大鏡製作了這麼多的工具。那我們能不能利用身邊的事物來製作一個放大鏡呢?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滴管和水,你知道嗎,用他們也能做出放大鏡來。這是滴管,我把它放到水裏使勁一捏,滴管就吸飽了,然後我把裏面的水放出來,它有可能就會變成一個放大鏡,你們信不信、你們試一試,你想放大什麼,你就把吸飽的水滴在你想放大的小物品上(注意小物品不要比水滴大)

原來水滴也是天然的放大鏡。看來科學無處不在,在我們的身邊就有。

總結:我們這一節課都在玩什麼呀?放大鏡。玩放大鏡你都發現了什麼呀?我知道了……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一種科學上觀察的工具—放大鏡,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工具幫助你們進行科學觀察你們願不願意繼續學科學呀?讓我們一起一下口號。”我們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