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有理數教學反思8篇 反思有理數教學的缺失與提升方向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04W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有理數教學也在不斷進化。但在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在有理數教學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教材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本文將對有理數教學進行反思,探討如何更好地進行有理數教學。

有理數教學反思8篇 反思有理數教學的缺失與提升方向

第1篇

多年來,我一直從事國小數學教學工作,每當教授學生學習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時,心裏多少都有些發怵,因為這是一節比較抽象的概念課,學生極易混淆概念。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是學習這幾個定律中的難點,它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知乘法分配律,知道什麼是乘法分配律,難點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並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於是,對於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我沒有把重點放在數學語言的表達上,而是把重點放在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的計算去完整地感知,對所列算式進行仔細觀察,比較和歸納,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並且舉例進行驗證。

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定位在: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口算、觀察、類比,歸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2、在教學中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

新教材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不再僅僅給出一些數值計算的實例,讓學生通過傳統的計算方法,發現規律,而是給學生出示一些熟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生活背景,這樣便於學生依託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引出運算定律。

本節課也一樣,教材提供了這樣一個主題圖:工人叔叔正在給牆面貼瓷磚呢,橫着一排貼9塊瓷磚,豎着有兩種顏色,其中黃色的貼4排,藍色的貼6排,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一共需要貼多少塊瓷磚?學生獨立計算,分別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

接着我讓學生敍述等號左邊和右邊分別表示什麼意思(根據情境)。目的是讓學生用等值變形對算式的理解。接着讓學生觀察兩個算式,讓學生説出:這兩個算是可以用“=”連接,即:(4+6)×9=4×9+6×9。學生繼續觀察等於號左邊和右邊的算式的特點,目的是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接着設計“懸念”,出示四組題目,把學生引到“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的情況中來。先讓學生猜想,然後驗證,再讓學生仿照上式編題,讓每一個學生都不由自主的參與到研究中來。在編題的過程中,大多學生都編得正確,於是學生在參與探究中體驗到了成就感,從而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繼續探究的慾望。接着,請同學們在生活中尋找驗證的方法,分小組交流討論,學生的思維活動一下活躍起來了,紛紛探究其中的奧祕。

用小組討論的方式,更促使學生之間進行思維交流,激發學生希望獲得的成功的機會。通過實踐、討論,揭示了乘法分配律。再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述乘法分配律加以內化。這樣做,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快樂。自己動手編題、自己動腦探索,從數量關係變化的多次類比中悟出規律。

“給的現成”的少,學生“創造”的就多,這樣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一條規律,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自主、主動參與,學會了進行合作、獨立思考、研究、發現等,像一個數學家一樣(這是我的'鼓勵語言)!這對於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來説,起到的激勵作用是無比巨大的。而愛思考、多思考、會思考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一生受益。縱觀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學得輕鬆,學得主動。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感受到:認真鑽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寶貴資源,會使教材的內涵更有深度、廣度,也為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本節課的教學較好的貫徹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學習文本批判、質疑和重新發現的過程,是在具體情境中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去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實現和發展的過程。本節的教學,我從主題圖入手,引出(4+6)×9=4×9+6×9。設計的目的是從解決這個問題的兩種算法中,得到乘法分配律的一個實例。接下來,出示四組題目,把學生引到“兩算式的結果相等”的情況中來。然後讓學生通過驗證方法的可行性,再讓學生舉例驗證方法的普遍性,最後由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發現、驗證、歸納出乘法分配律。整個過程中,我不是把規律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去感悟發現,使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歷了一次嚴密的科學發現過程:觀察――猜想――驗證――結論,聯繫生活,解決問題。為學生的可持續學習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智力水平、活動能力都是不一樣的。因此,為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得到發展,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師生多向互動,特別是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啟發與補充,來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實現對“乘法分配律”這一定律的主動構建過程,使學生個人的方法化為共同的學習成果,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悦,生命活力得到發展的過程。

總之,在本節課中,雖然新的教學理念有所體現,但對於個別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同學們雖然很投入,都似乎掌握了運算定律的運用,但在課堂練習時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個別學生仍然出現了概念混淆,如:學生在計算形如a×(b+c)時,就把等於號右邊的算式錯誤的寫成:a×b+c,期間我還提醒大家注意,但實際運用中,很多同學還是忘記用括號裏的兩個加數a和b分別去乘括號外的乘數c。其實這個問題,也是我上課之前所發怵的原因,現在看來,對於這一問題,還必須在今後的練習過程中進一步加強理解、運用的訓練,更有待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更好的教學方法,以求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有理數教學反思8篇 反思有理數教學的缺失與提升方向 第2張

第2篇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是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有事先沒預計到的,也有想體現但沒體現完整的。經過課後反思及同年組教師的指點,主要表現在:

(1)較多的.着眼於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及學生能力(如:合作、探究、交流等)的培養,而忽視了教學中最重要的知識點的落實。綜合應用部分的練習題處理得很倉促,例題學生講解的機會不多,教師在課前可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2)小組討論可以説是新教材框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師事先一定要有詳細的計劃。這也是本堂課暴露缺陷較多的環節。比如:組員的設置,以4、5人為一組較為合適,且要分工明確,如誰記錄,誰發言等等,避免某些小組成員流離於合作之外。教師還應精心策劃:討論如何有效地開展;時間多長;採取何種討論方法;教師在討論過程中又該擔當何種角色等。

(3)在小組交流過程中學生的發言過分地注重於探索的結果,而忽視了學生探索過程的展示。同時教師有些總結性的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較為單一,肯定不夠及時,表揚不夠熱情,比如當最後一個平常表現較為一般的學生有此創意時,教師就應大加讚揚,從而也能激發課堂氣氛。

第3篇

本節課聯繫國小及課本內容,把兩個有理數的大小比較進行系統的概括,體驗出兩個有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⑴利用數軸比較大小;⑵利用絕對值比較大小。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這兩種方法。在教用數軸比較有理數大小的方法時,引入是採用温度的排序。根據常識,學生可以由低到高地排列這些温度,再讓學生把這些數表示在數軸上,可以看到表示它們的各點是從左到右的順序,由此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有理數大小的規定:“在數軸上,左邊的數小於右邊的數。”在這部分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圖形理解這些結論。在講解利用絕對值比較大小時,採用把兩個負數在數軸表示,利用在數軸上的數“左邊的數小於右邊的數”;得出“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的結論。從而得出利用絕對值比較有理數大小的方法。這節課的重點是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難點是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異分母負數大小;這是本節課較難的部分,為了解決難點,特別要讓學生清楚地瞭解進行比較時的過程:⑴先求出兩個負數的絕對值。⑵比較兩個絕對值的大小(要通分,化為同分母分數)。⑶根據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的結論判斷這兩個負分數的大小。

上完這節課後,感覺到本節課還有不少地方設計得不好。結合實際,我的反思如下:

從學生完成學習卷的.分析,學生對課本的知識掌握程度不錯,能運用兩種方法判斷有理數的大小,都能較好地完成a組題。

1、在教學中,過多地推理概括有理數比較大小兩種的方法,缺少學生

2、教學的預見性還不夠,時間控制的不好,學生練習時間不夠充分。

3、比較幾個有理數大小的時候,學生容易正負數混淆。

4、學生對比較兩個負分數的大小,感到比較困難。例如:比較—和—。

它既用到新學的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的結論,又聯繫到兩個分數比較大小的問題,學生往往只做一次比較,比較完兩個絕對值的大小後,就得出結論了。

1、對於難點的處理,可以學生討論、講解思路,加強學生課堂上自主學習的能力。

2、練習方面,多設計幾題學生易錯的題,讓學生髮現問題並加以改正,使學生加深印象。

以上是自己對這本節課教學之後的一些思考。只有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多進行反思,才能得到不斷改進,不斷提高。

第4篇

有理數不僅安居在數學課本中,而且還活躍在我們的生活裏,它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音符,也是通向理性思維的一座橋樑。我們稍作思索,就可以發現日常生活中與有理數相關的各種事例。

1、理財需要有理數幫忙。例如:有個同學這樣描述自己的小金庫:“收入部分為:春節時長輩給的壓歲錢20元,爸爸給的功課獎金10元,家裏賣廢紙得8.5元;支出情況是:開學買鉛筆用了1.5元,買圓規用了2.4元,買書用了16.8元。可以看到,這種記錄形式在數據越多時,就越顯繁雜。如果把收入記為 “+”,開支記為“-”,則記為:+20,+10,+8.5,-1.5,-2.4,-16.8;收支情況直觀明瞭,正負數的魅力可見於一斑,通過有理數加法法則,可以得到餘額。

2、處理數據離不開有理數身體是學習的本錢,現在體育考試出現在升學考中,旨在倡導以人為本,小明計劃每天做俯卧撐20次,但根據身體狀況,每日實際次數不相等,如果實際每日次數與計劃次數相比情況如下表(增加的.次數為正數,減少的次數為負數)

(2) 本週總次數與計劃次數相比,是增加還是減少?

(3) 次數最多的一天比次數最少的一天多做了多少次?

簡析:(1)週三做了20-2=18次;(2)-3+4-2+4+1-5+6=5總次數增加5次;(3)次數最多是週日26次,最少是週六15次。

爸爸在水果市場設攤,有一天,他對剛從外地進來的一大批蘋果進行質量檢查(紙箱上標記着15千克/ 每筐),他抽出10筐進行稱量,超過的千克數記作正數,不足的千克數記作負數,記錄如下:2,-4,2.5,3,-0.5,1.5,3,-1,0,-2.5. 求這10 筐蘋果共超過標準多少千克?10筐蘋果一共多少千克?

簡析:2-4+2.5+3-0.5+1.5+3-1+0-2.5=4,10筐蘋果共超過標準4千克,10×15+4=154,10筐蘋果一共為154千克。

3、日常事務也用有理數如果你爸是出租車司機,某天下午在東西走向的東路上進行運營。如果規定向東為正,向西為負,這天下午他的行程(單位:km)如下:+15,-2,+5,-1,+10,-3,-2,+12,+4,-5,+6.

1將最後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時,你爸距下午出車時的出發點多少千米?2若汽車耗油量0.4 l/km,這天下午你爸的車共耗油多少升?

簡析: 15-2+5-1+10-3-2+12+4-5+6=39,距下午出車時的出發點向東方向39千米;(|+15|+|-2|+|+5|+|-1|+|+10|+|-3|+|-2|+|+12|+|+4|+|-5|+|+6|)×0.4=26升4、股票市場算收益許多同學的爸爸是股票迷,上星期小李的爸爸買進某公司月股票1000股,每股27 元,下表為本週內每日該股的漲跌情況 (星期六、日股市休市) (單位:元)

(1) 星期三收盤時,每股是多少元?(2)本週內每股最高價多少元?最低價是多少元?

(3)已知小李的爸爸買進股票時付了1.5%的手續費,賣出時還需付成交額1.5%的手續費和的1‰交易税,如果在星期五收盤前將全部股票賣出,小李的爸爸收益情況如何?

簡析:(1)星期三收盤時,每股是26元;(2)本週內每股最高價31.5元,最低價是21元;(3) 星期五收盤每股可售27+4+4.5-1-2.5-6=26元,買進手續費為:27×1000×1.5%=450元,賣出時手續費為:26×1000×1.5%=390元,交易税為:26×1000×1‰=26元,所以 26000-390-26-450=25134,25134-27000= -1866,在交易中虧了1866元。

第5篇

1、以問題為出發點,喚起學生對知識的回憶雖然這節課是設置一定的教學情景,但是喚起學生對知識的回憶的深度、挖掘度不同:這一節課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引出話題,進而進行問題設置,學生有切身的體驗——從而讓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確立問題為新課服務的意識,而且應始終關注學生對問題的不同認識,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上課反映上做出相應的變動,而不是演事先準備好的教案劇。2、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可以不必拘泥於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學,只要以新課程為依據,達到新課程規定的整體性理論和目標就可以了。同時指出教師要有獨立性,要能根據自己教學實際情況去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特別是這一節課的整個教學引入與教材都有明顯的差異,這樣開放性的處理使學生思維始終處於積極思考之中,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果必然更好

從教學效果看,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探索並以自己的語言概括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為國中數學學習方法的逐漸形成奠定了基礎。

1、教學時間上把握不準,出現虎頭蛇尾的情況,計劃中的小結部分未能體現。

2、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設計例題和練習。所以感覺部分學生反響不強烈。沒有很投入到練習中去。

第6篇

七年級新生一開始面對的就是有理數的認識與有理數的運算。有理數的認識,只需通過例舉生活中相反意義的量,便可以很快認識負數,進而較為全面認識有理數。而有理數的運算卻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包括五種運算:加、減、乘、除、乘方。這幾種運算中,又以加減法最為基礎,最難掌握。

首先,有理數的加減法,是建立在一定法則之上,但僅靠盲目的背法則來應對加減法,是不可取的。數學的學習不是文史類的機械背誦,應是在法則制約下,依靠靈動思維解決問題。

因此,個人認為,在學習加減法之前,就應顧及到將來加減法這一攔路虎來勢之兇猛,為掃除這一路障先做好充分準備。這個準備就是:

一:讓學生深刻認識正數、負數、零。長期以來,學生侷限於正有理數的運算,對負數的參與會很不適,對負數認知的程度直接影響以後學習有理數的加減法。

二:數軸的教學。數軸是新生面臨的.又一新概念。它是許多解決數學問題賴以依靠的工具,也是數形結合思維的最初體現。有了數軸,有理數的加減變得“可視化”。

三:相反數、絕對值、兩個重要概念的掌握。尤其是絕對值,相對較難理解,卻是做加減法的重要理論。

有了以上知識的準備,在套用加減法法則時,不再是簡單條文的背誦,學生對枯燥的數學語言和記憶有關法則不再缺乏興趣,學習便變得是件非常愜意的事情。

當然,我不主張只要學生生硬依照法則行事,在法則熟透餘心後,更應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法理解加減法法則的內在意義。比如:3+(-5)的值可理解為3與-5正負抵消後的結果,甚至3-5的值也可以理解為3與-5正負抵消的結果。其實掌握了加減中的本質意義,於自然而然當中便得到了結果,至於用了哪條法則,不必去管了!

第7篇

本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針對剛邁人國中階段的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現有的認知水平,採用啟發式,小組合作、嘗試練習等教學方法,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首先本節課在引人時利用數軸通過蝸牛運動的例子,且採用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先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在興趣的指引下逐步開展探究。在引例中把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正負數在實際問題中求積的問題與國小算術乘法相結合,通過直觀演示與多媒體結合,採用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得出法則。

其次在歸納法則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觀察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也讓學生通過歸納體驗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使他們既學會發現,又學會總結。通過練習中的降價銷售問題,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體現數學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的`思想。

最後遵循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在練習設計與作業佈置中都體現了分層次教學的要求,例題,練習以及思考探究題目的選擇,兼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生在討論發言中的各種靈活方式成為課堂上的亮點。

第8篇

本節課要求學生明確有理數的分類:按正負來分,按整數和分數來分。明確分類標準。能正確的寫出某些數的集合。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觸很深。七年級的學生,剛從國小生變成一箇中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大多還停留在國小生的水平上,他們善於思考,但是卻把握不好思考的方向,而我們新教師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對於知識的.深淺拿捏不好,一不小心就又把知識講深了,但是我一直又在不斷重複的一個錯誤就是明知有些知識講的時候不夠十分的科學,十分的確切卻又迫於無法讓學生完全的掌握,而只好“舍卒保車了,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七年級數學老師的一點悲哀。另外,我對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這一點貫徹的有些不到位。一節課的時間,只有45分鐘,除去課前準備,上課的板演時間,上課的時候提問學生,提問成績好的學生,起不到什麼作用。提問成績不好的學生,等半天還是回答不上來,有時等不及學生説出答案就自己把答案説出來了,有時一節課學生動手動口的機會真的不多。唉,我也不斷反思,想辦法,希望以後這樣的事件在我的課堂上能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