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範文2000字3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8W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是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大家在品讀的同時是不是都從中收穫不少知識,讀後感都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範文2000字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閲。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範文2000字3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範文2000字1

這是我讀的第一本毛姆的小説,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前面一小半花了我快兩星期的功夫,每天睡前看一段;後面一半卻在兩個晚上就看完了。毛姆確實是講故事的高手,他羅嗦了小半本書,前面還寫得跟論文似的,當你快沒有興趣的時候,突然來了個轉變,發生了大事,於是你一路飛快地看了下去,還激動得不行。

讀完全書,我也沒發現哪裏提到月亮,哪裏又提到六便士,不知道他為什麼起這麼個名,也許只是個名吧。實際上我對毛姆基本是隻知道名字,剛才Google了一下才看了他的生平。又有説法説這本小説是以畫家高更的生平為基礎的,於是我又Google了一下高更,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雖然高更確實落魄過,確實跑到過塔希提島,也確實畫了很多原始生活的畫。但小説本身確實和高更關係不是很大,沒有高更這個人也完全沒有關係,倒是毛姆在那裏自言自語,自得其樂。

先説一下大概的故事。作家先講了番某畫家如何如何優秀,他的畫如何熱賣,他的家人如何八卦等等。然後就講“我”在倫敦,混一些文學類的日子過,認識一些人,其中一位是個證券經紀人的老婆,她自己不寫,但熱愛文學及文學男女青年,於是經常請他們吃飯。偶爾遇到她的丈夫,發現就是個標準的老實的職員類型的中年人,也不説話。然後他們去度假。這已經是小半本書了。

當我正要看不下去的時候,突然間,這位老實的事業小成的職業中年突然跑掉了,拋棄了家庭,金錢,職業,什麼都不要,跑去了巴黎。然後這位妻子就講作家幫忙去巴黎找他。這位中年男子已經變了個人,完全不講情理,對家庭社會這一套完全失去了興趣,也完全不認為自己所為有什麼不妥。他全部身心都在畫畫上,自稱感受到了召喚,整個人受到某種力量的支使,而不再是他自己了。

雖然“我”不認為他畫得如何,另外一位二流畫家卻認為他畫得很好,不世之作,於是老是借他錢,幫助他,他快病死了還請他到家裏去養病。此人養病期間勾搭上人家二流畫家的老婆,二流畫家自己只好離家出走。三個月過去,突然間,二流畫家的老婆自殺了,而他仍然沒有任何表示,只是留下了一幅以這位可憐的女子為模特的畫,二流畫家深為拜服。他還明説,這位女子他根本不愛,只是需要一位模特,畫完了,就沒用了。

後來他請“我”去看了三十來張畫,“我”感受到他在其中的掙扎。然後數年間沒有消息。後來他就成了名,死在塔希提島上了。於是“我”就到這個地方,採訪了一些人,瞭解到他在這個島上的生活。他同土著女子結婚,生了孩子,住在茂密的叢林裏,一直畫畫,後來生了病,於是死掉了。

從這位畫家,書裏叫斯德里克蘭德的,出走巴黎並以一幅毫無人性的態度出現開始,毛姆實際上已經取代了傳説的高更,不管高更自己是否真的經歷過這個心靈歷程,我想毛姆是經歷過的,他把這些想法全寫了出來。

一開始的思路是人生沒有意義,你必須儘可能活得有意義些。為此故,你可以犧牲你自己,這許多人可以做到,你可以犧牲其他人,這隻有極少數人可以做到。書中畫家表現得對這個問題完全沒有概念,他已經根本不想這個問題,他自己的身體沒有關係,別人的身體也一樣沒有關係,一切只為了他的畫畫。

其次這個意義到底是什麼,一個人怎麼去探究它,如果能有所感悟又如何表現它?上面提到的“我”看出他在掙扎,便是在此處掙扎。這位斯德里克蘭德已經有所感悟,並且在他的畫上有所表現,但畫風仍然不統一,沒有一個完善的思路,也就是他還不知道如何精確地表達這種突破,以及他是否可能去表達這些,以及是否他根本就沒有能力去表達。

到後來在塔希島上,毛姆開始轉向思考如何生活去達成這個意義,以及是否一定要走這種六親不認的道路。他舉了一位正要獲得提升的外科醫生的例子,他在亞歷山大城突然覺得像回了家,於是放棄一切,住在埃及當一名低下的海關檢疫員,但也從來不後悔,感覺自己活得很好;又有一位農民,他在太平洋小島上開闢了自己的農場,蓋了自己的房子,生了孩子,只等着自己兒子長大接班,他也很快樂。

在前面,毛姆講究的是突破人性的枷鎖,似乎只要突破這些後天的束縛,人就得獲得生活的自由;但我感覺到在後面毛姆自己突然對這個結論變得不自信起來,轉而描述了其他一些只是聽從內心召喚但並不反駁人性的例子。而在此之前的巴黎段落裏,作家甚至借畫家之口説了許多對女性甚為不恭的話,似乎女性都是在把傑出的男人往人性的火坑裏拉,甚至於二流畫家的老婆也是在此舉毫無成功希望的情況下才自殺的。

實際上毛姆在靠戲劇成名後的第一部小説就叫《人生的枷鎖》,這似乎成了他一貫的主題。單就這本小説而言,我不認為他對這個問題解析得很成功,但這仍舊是一本很好的書。

毛姆確實是講故事的好手,其實挺無聊簡單的事也被他講得高潮迭起,沒有什麼曲折的情節也顯得很有內容。説起來大段的內容是他自己在説,既不是故事,也不是背景,夾雜了各種心理哲學社會的描寫,但仍然不失有趣。毛姆生前就極受歡迎,但似乎也因為這個原因,他不受評論家的喜歡,就好像偉大就不能暢銷一樣,而毛姆賣書的錢可以在法國買別墅並住到納粹入侵。但毛姆自己説他是二流作家裏的一等人物,也真是謙虛了,他雖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説是一流應該沒有問題。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範文2000字2

“你不是成為你想成為的人,而是成為你不得不成為的人”—毛姆

初看書名,不太理解這兩者之間有何牽連。説是理想與現實,可月亮雖是手不可摘卻是自然存在,金錢看似隨手可得大多又都遙遠。到底誰是理想,誰是現實,本是有些模糊的。難道低頭撿了六便士就不能再抬頭看月亮麼?理性人做久了就是有這種糾結,對虛幻的文學之美少了些許感受力。原來講的是人到中年是否該繼續懷揣夢想並孤注一擲的事兒。

我想説的是關於自我與自我之外,關於夢想和現實之間的故事。

一個42歲的男人,拋家棄子,出走流浪,他該有多大的勇氣才能拋棄所有?可是那一切他真的擁有麼?一個妻子,混跡於作家圈的中上層社會,攀附着形形色色的表達者,尷尬又小心地提起丈夫,內心並不以一個能給她帶來優越生活的男人為驕傲和感恩。作為她的丈夫,不過是她擁有完整的平凡生活的工具和掩飾,是她作為妻子和母親角色的必然出演。她的丈夫真的擁有她麼?孩子自不必説,為了離開而接近的現實存在,不管當初因何帶到了世上,他説的沒錯,養了那麼多年,他的責任已盡。那麼他自己呢?像大多數人一樣,前面四十年過着該做的人生,一份體面且收入不錯的工作,一個完整的家庭,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為養家餬口而奔波。當他數十年如一日回到家面對生活的瑣碎,心中是否有那麼許多時刻想要逃離?是否他也迷茫,眼前的人事哪些點滴是真正屬於自己?到底他在做的是那個想要的自我,還是別人眼中的自我?而他的人生到底是活成該活成的樣子,還是他自己認為的樣子?所謂自我,一方面是一種客觀存在,能夠區分的該是不同於他人的特徵,可大多數都是一個個符號的標註,並不覺得abc有什麼本質區別,甚至他人都沒興趣分別;一方面是一種主觀定義,本心能夠感受和認可的部分。而這方面,大多在現實的蠅營狗苟中模糊了。我是誰?我在哪?我們經常會有這種疑問。當物質越來越多的滿足了本身並不需要的虛榮後,內心日益空虛,到底該用什麼填滿?於是他走了,也許他並不是真的想畫畫,只是一定要有一個理由支撐他離開,決絕地離開。他選擇了畫畫。他內心有太多迸發的激情需要表達,他找不到出口,他覺得也許畫筆可以。正如他身邊朋友建議的,也許他應該嘗試其他方式。因為在他所生活的年代,並非所有人都有這種被現實所扭曲的內心和壓抑的病態,大概金融業就是有這種特徵,集中放大了形色各異的人性,使人們能在最短的時間裏理解、厭倦並逃離。如果你追尋的是自我,説到底,關他人什麼事呢?書中多次提到,他如何不在乎別人的看法,甚至不在乎自己的舒適。我想他是在乎夠了,經紀人是一個高壓的職業,現實和虛擬的世界中充滿了人性的貪婪和恐懼,讓人看到所有的不堪和邊界的突破,沒有底線,而他自己就是底線。他還有什麼需要在乎呢?而自我的舒適該是由於長久的麻木吧,習慣了不享受乃至不感受,正急需一些不適感甚至強烈的刺激才能激發出早已麻痺的感官神經,才能引導體內和心中的種種激情。可見長久的'渾渾噩噩後再次找尋自我需要透過多大的痛苦才能做到。甚至於到死才能真正釋放。我能理解作者寫他在完成最終的作品後選擇銷燬的意圖,那樣才符合真正自我的態度。但其實,他根本不在意他人是否理解或認同,甚至不在意他人是否得見。對於他而言,創作結束即為圓滿。

説説夢想與現實吧。很多人會把內心向往卻無法實現的叫做夢想,其實我是不太認同的。既然嚮往為什麼不能把它變成現實?我們是多麼輕易地給自己找到各種藉口,時間、自由、甚至現實都能成為之一。我們很多時候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對於他人是多麼地不可或缺,更多的只是想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吧。當他離開之後,他的妻子經歷了短暫的痛苦,確認他不會再回來時,便理所當然地背起了家庭的責任,按部就班地生活開了,似乎他從未在過。最初的感覺沒有錯,她只是需要一個角色,而至於他是誰並不重要,只要能滿足她的一切虛榮心即可,甚至即便沒有也不要緊,她還能收穫同情,生活安然無恙。到底是我們覺得自己重要還是缺乏追尋的勇氣?如果你知道自己要的並去追尋它,你就會得到。現實是什麼呢?我們用盡全力,過着平凡的一生。認清了生活還能熱愛的英雄主義算不算平凡?放棄一切選擇了浪漫主義的方式卻終無所獲算不算平凡?像高更一樣致死尋找自我而終被世人所理解算不算平凡。他的荒唐行徑以他死後畫作受追捧而得以有了更偉大意義的初衷,那些曾經被嘲笑的粗鄙行為似乎也因此成為藝術家不可或缺的缺陷,他的夢想真的不依賴於現實麼?如若千百年後都沒有人能接受他的作品,那他的一生不就只是他的一生了,連附加的意義都沒有。也許更重要的是把夢想變成現實的過程,或者為人所認同的結果。可是在他死後這種世俗意義的現實對他有何助益呢?而他的夢想,與其説是畫畫,不如説表達,或者內心真實情感的釋放。他創作的過程一度受阻,需要藉助於最原始的性愛才能激發,而當他發現自己仍囿於身體的慾望時,他害怕了,彷彿又走進了曾經的桎梏和枷鎖。最後他在一片現實的伊甸園裏,與一個對他無所求的女人結婚生子,並且生活下去,在生病的過程中完成了最終的釋放與表達。原來他想逃離的並不是婚姻和家庭,只是身邊人企圖的控制、擺佈和要求,以及世俗的標準和界限。他需要一個家庭,一個女人,但前提是,他必須首先是他自己。

我們很多時候成為了不得不成為的人,可是在此之中或之後,如果還有某個時刻你也在思考自我,追尋自我,是不是也可以在向想要成為的人的路上前行,就那麼一步步地走過去呢?當你彎腰撿起六便士的時候,也順便抬起頭看看月亮吧。也許看着看着它就在你心裏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範文2000字3

今天是我參加扇貝讀書營的第63天,讀完了《月亮和六便士》的英文版原著。隨便記錄一下讀書心情,三言兩語零星散落,反正想哪兒寫哪兒吧。

因為之前已經寫了中譯本的讀後感,所以情節在此不贅述,主要説説讀英文版的一些體會。

這本書在扇貝的難度分級是考研,讀書營介紹的詞彙量大約是1.2萬以上,而之前我自己閲讀的書籍難度分級都是四級,所以讀這本書可以説跨了挺大的一個台階。説句老實話,報名高階讀書營的時候心裏很忐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讀懂,能不能跟上讀書營的節奏。

不幸的是,這本書的開頭部分恰恰是最難的,整篇不知所云。第一天開營我在外地出差,整整讀了四十分鐘才把當天的內容囫圇吞棗讀完。此時的感覺是當頭一棒,一下打蒙了。當時很後悔高估了自己的智商,報了高階讀書營。但是既然已經入營了,也不能輕易放棄。於是緊急百度了這本書的背景資料,瞭解大致內容,以便於第二天繼續連蒙帶猜完成任務。

這樣咬牙堅持了幾天後,情節漸漸鋪展開來,作者的白描分析總算結束了,閲讀難度降低了很多。同時我也抓緊讀完了中譯本,輔助自己的英文閲讀,加深理解。加上讀書營贈送的柯林斯字典包,每天的讀書講義輔導,閲讀感受越來越輕鬆有趣,到最後居然有些期待每天的推送。

後來入營的很多羣友也有類似感受,前幾天讀暈了,之前積累的閲讀能力似乎蕩然無存,智商嚴重被碾壓。幸好有我做急先鋒,及時安慰了他們受傷的小心臟。如今回頭再看,如果不是因為交了讀書營的錢,如果沒有讀書營的講義輔導,如果沒有營地老師提前告知,肯定第一天就棄讀了。從此以後我都沒機會跟別人説:“我讀過《月亮和六便士》的原版書。”

作家們也不知道是怎麼考慮的,把書的開端寫得那麼晦澀難懂,生生擋住了一大批讀者。大約就是要通過最初的屏障過濾掉那些沒有毅力不能咬牙堅持的人嗎?如此這般,堅持讀完的人才有資本引以為榮?而實際上,忍過前面三四天,就柳暗花明了。

高更的作品,百度來的。

讀書營價值含量最高的環節自然是每天的講義。因為講義挑出了難點和重點進行講解,不懂的地方能讀懂,讀懂的部分更清晰。之前我在讀書營的入營初體驗裏説了,講義的主要內容是熟詞僻義、複雜長難句結構分析、背景介紹和其他知識點講解。這其中我覺得收穫最大的是長難句結構分析,其次是熟詞僻義。

長難句分析採用分層結構解剖,基本方法是去掉修飾看主幹。最近在學的流利閲讀其實也用這麼個方法,採用的是語音講解。讀書營講義的圖解更清晰,有的句子複雜到有四層結構,通過圖解一下子就清晰了。個人感覺讀完這本書後,對長難句的閲讀理解能力有了明顯提高(毛姆的長難句據説是很有名的)。

熟詞僻義技術上倒不難,只要有耐心查字典就行。要多查幾部字典,而且要查最全面的字典,看英英解釋和例句。難就難在一般人沒有這個耐心去查,也沒有那麼權威的字典。講義節約了這部分時間,一目瞭然,“哦,原來這個詞還有這樣的意思。”

除了講義,我最喜歡的環節是午間加餐。午間加餐是百科知識拓展,內容和英文無關,而是英語文化的歷史背景。月亮這本書説的是印象派畫家斯特里克蘭的傳奇一生,其人物原形是高更。因此午間加餐的內容有很多是關於印象派畫家和作品的介紹,讀書筆記另外還有關於英國社交禮儀、倫敦城市環境、法國巴黎以及塔西堤島的介紹。作為對藝術抱有興趣而知識匱乏的門外漢,讀這些相關知識覺得受益匪淺。除了文字介紹更有圖片輔助,可以看出來,午間加餐內容也是精心準備的。

作為一名從小不愛讀書看報的女漢紙,英語基礎薄弱又很希望拓展眼界的七零後,人到中年居然愛上了英文閲讀,不得不説是一個小小奇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我這樣的感受,讀英文書時不僅可以欣賞精彩情節,更可以學到另一種語言的表達方式,有種一石二鳥一箭雙鵰的快感,分明是賺了一個億的大便宜。所以很多英文著作讀中譯本可能沒那麼大興趣,英文原著反而有耐心讀完。比如月亮這本書,如果不是為了讀英文版,中譯本我也是看一個開頭就棄書了。原版書讀來有雙重樂趣,比讀中譯本的興趣更濃厚些。

有不少同學問我讀書營如何選擇級別,每天學習時間大約有多久。我覺得這都沒有一個定論,因為書可以讀厚,也可以讀薄;讀名著有收穫,讀兒童文學一樣有收穫,這些都因人而異。因為有講義的支撐,選擇難度偏大的書也沒問題。如果想讀起來輕快一些,細緻一些,就選難度和自己水平相當的級別。至於讀書時間,更是可長可短。

我讀月亮這本書,應該是超過我自身水平的,最困難的部分每天要讀四十多分鐘,比較順暢的部分也有十幾分鍾就讀完的,大部分耗時在20-30分鐘。午間加餐五分鐘即可讀完,講義大約10-15分鐘。我看評論區裏有的同學只需幾分鐘就能讀完一天的閲讀任務,簡直崇拜到懷疑人生。即使是中文,我也不可能幾分鐘就讀完,別説是英文了。我的方法是一次讀懂,有困難的句子會反覆看,再加上我本身閲讀速度偏慢,所以耗時應該算比較長的。讀書營本身設計的學習時間大約是15分鐘左右,如果選擇和自己水平相當的書目,每天閲讀時間應該在15分鐘以內。

讀書營每天晚間有個答疑環節,如果覺得講義的內容還不能滿足求知慾,可以在線提問。但是很少有同學去提問,因為提問也需要技術支持,也就是説,要非常仔細的閲讀和做筆記,才能提出問題。最開始有幾個同學提問,基本是關於語法方面的問題。如果是作為精讀材料,那麼每天的學習時間可能長達幾個小時。但是有老師可以答疑,其實是個很好的資源,對語法有鑽研精神、有學習能力和充足時間的同學,可以把讀書營當做閲讀課,而不是像我這樣只是浮於表面滿足於讀懂而已。

無論採取怎樣的學習方式,都以自己感到愉悦為基礎,這就是我喜歡的“佛系閲讀法”。尤其是對於單純的英語愛好者來説,沒有升學和考試壓力,學習更應以愉悦自己為前提。有升學和考試壓力的同學,讀書營可能不是最佳選擇,各種考前培訓班見效最快。我始終覺得像扇貝讀書營這樣的產品,是為自學者設計的,為英語愛好者提供自娛自樂的平台,其最終目的是熱愛英文,使用英文。語言學習本身就是潛移默化的積累過程,有條件的話,課堂面授學習系統教材,再配合大量閲讀,是語言學習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