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看親愛的讀後感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7W

每本書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讀後感,它們是我們閲歷的一部分,也是智慧的結晶,閲讀是一種帶來各種讀後感的寶貴體驗,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看親愛的讀後感6篇,感謝您的參閲。

看親愛的讀後感6篇

看親愛的讀後感篇1

這本書是我去表姐家玩,在她家的書櫃裏看到的,姐夫是一個高中的語文老師,極力推薦這本書,説他的學生看了都很有感觸。拿回來看了之後還真有不少收穫。

這本書主要是講安德烈十四歲的時候,龍應台離開歐洲,返回台灣,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長。等她卸任回到兒子身邊,安德烈已是一個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歲的小夥子,坐在桌子另一邊,有一點“冷”地看着媽媽。他們是兩代人,年齡相差三十年;他們也是兩國人,中間橫着東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沒關係,但龍應台一定要認識成熟的大學生安德烈。於是,母子倆用了三年時間互相通信。龍應台“認識了人生裏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收入此書的的三十多封書信,感動了無數被“親子”之間隔閡與衝突深深困擾着的讀者。本書為讀者弭平代溝、跨越文化阻隔、兩代人溝通交流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和方法。

平時生活中也聽到很多w家長在抱怨自己的小孩不懂事,不努力,而孩子們也抱怨家長不理解他們,甚至覺得自己的父母都落後了,跟不上時代,從而引發了一些不愉快的家庭事件,有的孩子還離家出走。

在我身邊就有一些很真實的例子,所以看到這本書我就特有感觸,好像是把鑰匙打開心中的鎖,因為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不合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傷害,親人變成敵人真的讓人無法想象。從這本書中我看到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尊重,我想這是現在很多中國家長很難做到的,他們往往以愛的名義去剝奪孩子的自由,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所以就應該聽他們的,否則就視為不聽話,不懂事。

我個人覺得這反而會讓孩子有叛逆心理或者會覺得壓力很大,好像做的一些努力都是為別人,很被動,當這種壓力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選擇逃離,也就引發了一系列的悲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難説誰對誰錯,只是缺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其實人與人之間都應該做到這一點。在這本書中還讓我看到了兩個字用心,用心去做一件事情,用心去體會,用心去發現,就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穫。希望這本書會給你們也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感覺。

看親愛的讀後感篇2

今天我讀了《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主人公是一個名叫鮑雷伊的男孩,他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男孩,在他身上發生了許多故事。

鮑雷伊的父母離婚了,他跟着媽媽一起生活。他們很窮,買不起好一點的房子。鮑雷伊有一條狗,名叫“土匪”,爸爸媽媽離婚後,“土匪”就跟着爸爸離開了。爸爸有一輛大卡車,每天開着卡車運一些農作物。

鮑雷伊經常給一位名叫漢修的作家寫信,他很喜歡漢修先生寫的書,比如《狗兒快樂祕訣》《麋鹿土司麪包》和《乞丐熊》。總之作者把每件事都寫得很詳細。

鮑雷伊的午餐經常被偷,這使小傢伙很是生氣,於是他在午餐盒裏裝了一個防盜警報器,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人偷他的午餐了。

鮑雷伊長大也想當一位作家,就像漢修先生一樣。漢修先生給鮑雷伊提過一些建議,對鮑雷伊有很大的好處。

最令我感動的是鮑雷伊的媽媽,她給了鮑雷伊很多温暖。她每次都能和鮑雷伊好好的溝通,從沒大聲訓斥過他。她也很負責任。雖然媽媽和爸爸離婚了,但是媽媽不是每天傷心,不管孩子,而是更加努力掙錢,好像爸爸媽媽沒有離過婚似的。一個單身母親帶孩子本來就不容易,而一個貧困的單身母親帶孩子就更加難了!在家裏,媽媽給了鮑雷伊充足的慈愛,讓他快樂成長。

?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不錯,得過紐伯瑞兒童文學獎。大家有時間可以讀一讀哦!

看親愛的讀後感篇3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做《親愛的笨笨豬》。書中的主人公笨笨豬住在快樂村裏,是一隻活潑、可愛、笨笨的小豬。笨笨豬有很多好朋友,有狗汪汪、貓咪咪、乖乖熊、白兔姐妹……

笨笨豬雖然很笨,但他比誰都快活。在小熊的生日會上,他因為貪吃,吃光了所有的毒蘑菇,卻因此救了參加生日會的所有動物;他睡覺打呼嚕像打雷,居然嚇退了想來吃掉兔子的大灰狼;他見市場上的鹽蛋好賣,就讓鴨媽媽喝鹽水生鹽蛋,結果被鴨媽媽啄腫了屁股;為了讓老鼠改掉好吃懶做的壞毛病,他鼓勵老鼠去啃書,輕而易舉地就把老鼠的腦袋給換。

在《親愛的笨笨豬》書中的《請到歡樂村來》這篇文章裏,笨笨豬竟然不計前嫌,讓大灰狼和狐狸一家住進了歡樂村裏,並讓大灰狼和狐狸一家從壞蛋變成好人。因此讓歡樂村又增添了一絲歡樂。

因為給別人帶來快樂,所以笨笨豬快樂。這種快樂的品質,就顯得可貴了。

讀了這本書,我非常羨慕笨笨豬這種快樂和樂於助人的品質。看到了笨笨豬,令我想起社會上的一些人。有些人整天愁眉苦臉的,在擔心自己的`職位、工資;有些人更離譜,自己的職位很高,錢也不少,但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們還是不開心。

還有,現在幫助人的人很少,就拿乘公交車來説吧,人們看見老人、孩子還有抱孩子的人都不讓座,對他們視而不見。

我希望大家都能學習笨笨豬這種快樂和樂於助人的品質,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看親愛的讀後感篇4

花了三天晚上,我陸陸續續地看完了《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我不敢看快了,即使這本書對只是龍應台和她的兒子安德烈之間來往信函的收錄。這本書裏的信件所談內容設計了很多方面,如衰老,死亡,流行藝術,價值取向等等,有許多是我現在這個年紀所不能瞭解和體會的,但也有我所能領會的——他們都在竭盡全力地去了解彼此,撇開那些深奧的東西,還有母子間的愛與坦誠。

從開頭的兩篇文章,《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連接的“份”》都可以看出,無論是四五十歲的龍應台,還是她那二十多歲的兒子安德烈,他們都在感歎時光飛逝,並表示了他們都想重新認識對方。安德烈,mm,每一封信的來往都是兩個世界的交匯。相差三十多歲的兩個人,都在努力地融入對方,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試着再去重新認識一遍我的父母呢?

龍應台試着忘記那個原來的安德烈——“那個讓我擁抱,讓我親吻,讓我牽手,讓我牽腸掛肚,頭髮有點汗味的小男孩”,而是直面十八歲的安德烈——“臉上早沒有了可愛的‘嬰兒肥’,線條稜角分明,眼神寧靜深沉”。而我,想試着用一個正在走向成熟的孩子的目光,來重新審視我的父母。

那麼爸爸就不是所謂的“嚴父”。他很少沉下臉來,他也會哈哈大笑,如果他一直都是沉着臉,那隻能説他可能是網上所説的“面癱”。爸爸其實很喜歡在網上看職業遊戲選手的比賽,但我總是看不懂那些花花綠綠的遊戲界面,也看不懂那些長得奇形怪狀的東西跑來跑去有什麼戰術可言,但爸爸總是看得不亦樂乎;爸爸也在網上看時事和新聞,但除了什麼怪事奇事,我對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很少感興趣。當然,我和爸爸也有談論的東西——我們可以在飯桌上,由一碗竹筍雞聯想到《紅樓夢》,爸爸就會開始講述“紅學”是什麼東西;也可以在看電視時就開始你一句我一句地背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琵琶行》。我其實不喜歡作文書裏的“慈父”,“嚴父”,那些都太虛幻了。我更希望看到一個真實的人,生氣了就吵,滿意了就誇,會笑會哭,就如安德烈和龍應台一般,每一句都發自肺腑,每一句都掏心挖肺的真實,不對就是不對,厭惡就是厭惡。

如果真實,那麼媽媽也就不是會半夜起來特意到你房間給你蓋被子的母親,她會在我生病不舒服時關心我,但不會跑來蓋被子,除非我發燒。我的父母一律認為我已經不小了,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而且媽媽很新潮,微博,微信,yy(標誌為一隻可愛小浣熊的語音軟件),眼下最流行的遊戲。全都可以在她的手機上找到。爸爸一直説我和我媽是十足的“手機控”,那麼我和我媽媽的聊天內容自然要豐富一些。媽媽在微博上看到有趣的事會第一時間告訴我,然後兩人一起捧腹大笑;我們倆也會在一天晚上走在街上,兩旁的行道樹投下朦朧的剪影,路燈灑下一團昏黃的光,邊談着今晚某某頻道的歌會,一邊慢慢走回家;也會在逛書店時,看見《飄》媽媽就想起斯佳麗,再想起費雯麗主演的《亂世佳人》和她看過的為數不多的名著之一《基督山伯爵》。總之看我和我媽的相處方式,就像看一對姐妹,聊遊戲,聊好歌,聊小説,有時也會聊聊學習。我總覺得,和父母相處,做到父(母)慈子孝並不是最高境界,正如與老師是亦師亦友,和父母也應該如朋友一般,可以嚴肅地探討學習,也可以侃得天南地北,幾乎是無話不談,也就如安德烈和龍應台。

時間白駒過隙,“安安”不見了,我也在長大。以後我和父母會怎樣?二十歲時,三十歲時,四十歲時……沒人知道,或許那是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抑或一切如常。但至少《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告訴了我,每隔一段時間,去重新認識一次自己的父母,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們都在成長,每一次認識都是在拉近我和父母的距離。摒棄如提線木偶一般僵硬的“嚴父慈母”,直面最真實的父母,這樣,我才可能真真正正體會到龍應台和安德烈在寫信時的那份感受——很高興認識你。

從小時候到現在,每一次重新認識對方,都有一種快樂,都是一種蜕變。

看親愛的讀後感篇5

有人曾經説過:“只有一本真正的好書,才能夠走進孩子的心靈,才能夠點燃學生的他、閲讀興趣。”在四年級的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做《親愛的陌生人》,裏面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故事的總述是:葉今一的媽媽又懷了小寶寶,全家都沉浸在喜悦中不可自拔,但是隻有葉今一例外。因為寶寶的到來讓爸爸媽媽和奶奶把所有的關注和愛都給了葉今一的媽媽的肚子裏的小寶寶。自己卻成了一個多餘的人,好像無論葉今一干什麼都是錯的,非得按照她奶奶的要求做才是對的。後來在經歷一系列的事情之後,全家迎來了第二個寶寶也就是葉今一的妹妹呼聲了。並取名為葉又一。新家人葉又一的到來讓葉今一幡然醒悟:原來每個孩子都是媽媽心目中的寶貝。家人之間的相處一樣需要真誠的體諒與付出。幸福是無處不在的,無論是多一點,還是少一點,只在於一念之間。

這本書的故事裏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葉又一還沒有出生的時候,葉今一就是一個獨生子女,那時候奶奶還會每頓飯都囑咐她多吃一些東西,下雨天會塞給她一把雨傘,降温時讓她多穿一些衣服,偶爾會給她買一個冰激凌,或買切成三角形的慕斯蛋糕給她吃,一起去公園的時候會同意她坐旋轉木馬…… 但是這一切在媽媽懷了葉又一以後,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奶奶不再讓她玩電腦,就連平時的娛樂時間也減少了許多。這些時間有一部分奶奶用來教她做一下這個,做一下那個。但在妹妹出生後她之前對妹妹的厭惡都轉化為喜愛,每天都輪着做與妹妹有關的活兒。

在讀完這本書以後,我覺得《親愛的陌生人》十分温暖心靈。故事裏的葉今一的故事十分精彩,有趣。而且這些事情在生活中有很多家庭都會發生這種狀況,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珍惜自己的家人。我也希望像《親愛的陌生人》類似温暖心靈的一系列書能夠發揚光大。

看親愛的讀後感篇6

這個寒假,我看了一本好書,叫《親愛的漢修先生》。

書裏的主人公叫鮑雷伊,他是一個父母離異的國小生。一次,老師佈置了給作家寫信的作業。鮑雷伊給著名作家漢修先生寫了信,後來又向他請教寫好作文的方法。漢修先生告訴他堅持寫日記是能提高作文水平的好方法,慢慢的,鮑雷伊的寫作水平提高了,還在學校的活動中和大作家一起吃飯。

鮑雷伊的信和日記一開始還有錯別字,後來,他雖然改正了,但大白話還有很多,但是他堅持寫信和寫日記,最後,他的作文寫得更好了,讀着讓人彷彿身臨其境。他寫的信和日記都表達了他真實的情感,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樸實感人。這讓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堅持不斷練習,最終才能成功。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這一章了:鮑雷伊參加學校活動的作文《卡車上的一天》只得了榮譽入圍獎,他有點失望。但四天後,圖書館館長妮莉小姐告訴鮑雷伊,第二名的作文是抄襲的,因此第二名的作者被取消了活動資格,叫他補第二名的缺,他很激動能和大作家一起吃飯。在和作家貝喬女士吃飯的餐館裏,貝喬女士誇他作文寫得很好。我想,這是他堅持寫信,寫日記的結果。想到自己有時候把寫日記只是當成了一項作業,只是以完成作業為目的而寫日記,當然就寫得不好了。所以,寫日記可以把日記當成一個遠方的知心朋友,應該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樣寫作水平才能提高。

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也想看《親愛的漢修先生》了呢?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