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3依法治國心得體會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5W

通過寫心得體會增加動手能力,增強思維能力,我們寫出的心得體會要能得到跟多讀者的認可,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2023依法治國心得體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2023依法治國心得體會7篇

2023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1

黨的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法治建設作出重大部署。黨的以來,同志多次就法治建設發表重要論述,進一步指明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方向和道路,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並對加強司法工作、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提出明確要求,為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指引和思想武器,標誌着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同志關於法治建設的重要論述,站在黨和國家戰略全局的高度,對推進法治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充分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關於建設目標,明確提出大力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關於總體佈局,明確提出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關於執政方式,將法治作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強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關於根本宗旨,強調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保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關於工作方針,強調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形成人們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環境,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些重要部署和要求,體現了黨中央對推進依法治國的“三個更加重視”。為了更好地貫徹的重要講話精神,最高人民法院於今年的4月26日,專門下發了《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關於法治建設重要論述大力加強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通知》,要求在全國各級人民法院迅速掀起學習貫徹重要論述的熱潮,更好地發揮人民法院的職能作用,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市委也專門下發了通知,要求組織黨員幹部認真學習。我想,作為法院審判機關,就機關黨員幹部學習談三點體會:

一要準確把握人民法院工作面臨的形勢,明確人民法院工作的目標與要求。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人民法院工作也站在新的起點,既面臨難得機遇,又面臨嚴峻挑戰。要切實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努力解決影響司法公正的體制機制障礙,切實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推進人民法院工作科學發展。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法院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個目標,發揚優良傳統,勇於改革創新,牢牢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不斷提升司法公信力。

二要堅持不懈加強司法機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是司法機關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迫切要求。同志的重要論述,不僅對司法工作宗旨、司法權運行機制、司法能力、司法作風和司法廉潔建設等提出全面具體的要求,還強調要加強基層司法隊伍建設,加強司法幹部體制和經費保障體制建設,改善司法幹部工作生活條件,讓他們更好履行職責。我們應當牢固樹立羣眾觀點,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紮實開展好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四風”問題,樹立良好司法形象。堅持重心下移、固本強基,加大對基層工作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強基層實力、激發基層活力、提高基層戰鬥力,激勵廣大基層司法幹部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建設法治中國的偉大實踐中去。

三要全面加強各項工作,努力實現司法為民公正司法。要堅持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進一步提高審判質量,尊重和保障律師的權利,充分發揮人民法院的能動性,自覺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深化司法公開,積極迴應人民羣眾對法院工作的關切;擴大司法民主,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完善司法為民措施,使羣眾更方便地參與訴訟;深化司法改革,突出抓好重點改革項目的落實,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加強審判管理,進一步規範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正。要進一步加強法院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確保人民法院隊伍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羣眾路線,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法院隊伍職業化建設,進一步提高法官職業保障水平;加強司法能力建設,切實提升司法水平;加強司法作風建設,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加強廉政建設,確保法官清正、法院清廉、司法清明;夯實工作基礎,不斷改善基層司法環境。

下一步,要通過學習重要論述,激發廣大幹警做好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牢牢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努力實現提出的目標,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2023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2

十九大召開提出“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即中國共產黨成立1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法治興則國興,法志強則國強。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國家成敗離不開法律的約束。習近平總書記曾説:“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法律必須讓全社會尊重、遵守,不可逾越,而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必須堅持實現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積極推進加強黨的領導化、法制化,不斷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才能保持我國長期穩定發展。

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障全面依法治國往正確方向發展。《黨章》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着我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唯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形成法律,通過法律保障黨的政策有效實施,確保全面依法治國正確方向。

法“平之如水,從水”,即法的標準是公平正直。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就是要求我們必須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依規治黨深入黨心,依法治國才能深入民心。人民羣眾才能真正感受到凡事有規可依,公平公正。

2023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3

黨的十x屆x中全會公報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全會公報的這一重要表述,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極強的現實意義。

突出了堅持依法治國,必須依據憲法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沒有人民權益的切實維護,依法治國就背離了根本。因權利而有法治,為保障權利而實行法治。人民的權利權益既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出發點,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着力點。

憲法確立的公民各項基本權利,是各個部門法所保障的公民權利的源泉。保障民權,首先應當從憲法中尋找依據。部門法規定的公民的各種權利,都是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的具體展開。貫徹落實憲法,就要求全面落實部門法所規定的各項保護公民權利的規則和制度,完善權利保障的體系和機制。

同時,法律中如果存在對公民基本權利保障不足或者不當限制的情況,必須依據憲法予以糾正。行政機關在行使公權力的過程中,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侵害和妨害公民的基本權利。只有嚴格依據憲法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人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才能夠讓憲法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羣眾,保障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強調了堅持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依法執政。確保黨依憲治國執政,這是實行依法治國的關鍵。四中全會提出: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的前提是堅持“憲法至上”,“法律至上”。

一方面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通過憲法法律來治國理政,以確保國家政權運行的制度化、規範化、有序化。

另一方面,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必須符合憲法法律的規定。最近中央對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進行的清理,檢驗的就是我們的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是否與憲法和法律相一致的問題,凡與憲法和法律不一致的地方,需要修改和廢止,以保證黨規與憲法、法律的一致性。做到黨規與憲法和法律相一致,是我國憲法原則的體現,是依法執政和依憲執政的要求。只有讓黨規既符合黨章又符合憲法法律,才能保證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我國是一個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民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執政行為,既要按照黨章、黨規辦事,更要按照憲法和法律辦事,這就體現了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

明確了堅持依法治國,必須健全憲法的實施和監督制度。這是四中全會的亮點。我國現行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權利,但以前都是沒有激活的。四中全會公報提出,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

這是對憲法監督機構提出的一項非常重要而具有現實意義的要求,側重點就在於規範建構對具體法律、法規具有監控和審查意義的憲法解釋程序機制,使憲法具體條文及其整體精神能夠貫穿進憲法以下的法律、法規體系,從根本上保障憲法有效實施和法律、法規合憲,保障行政、司法行為符合憲法。

只有憲法解釋和憲法監督機構真正擔負起捍衞憲法的神聖職責和義務,才能為憲法全面有效實施提供最可靠、最根本的保障。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結合憲法關於全國人大常委會憲法解釋權和憲法監督權的規定,建構出具有明確法律地位、運行程序、管轄規則和行為效力的憲法解釋和憲法監督的具體機構及其制度安排,以實現全國人大常委會此項職權的具體化、機構化、規範化和制度化。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是一篇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獻,充分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要求,充分體現了人民羣眾期盼和意願,對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俱有重大指導意義,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如下: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江蘇調研時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__大和__屆__中、__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四個全面”的提出,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關鍵環節、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總體框架日臻成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__大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是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全面深化改革對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個全局性問題,這是中共中央全會第一次專門研究法治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將為前三個全面提供堅強的領導和組織保障。包括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在內的“四個全面”無疑成為新一屆中共中央集體治國理政的主要綱領和奮鬥目標。我對講話提出的要求非常的贊同,作為一名黨派機關幹部我感受體會最深的就是我們要形成人們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制環境,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於憲法和法律的特權,要加快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

二、依法治國要堅持依憲治國。憲法是我國的基本法,它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政治團體的共同意志,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一切行為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準則,這是建設法制社會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各級各部門應該增強憲法意識,加強對憲法的系統學習,讓憲法的精神、精髓和要求入腦入心入行。作為民主黨派成員,我們更有責任和義務去遵守這一基本要求,以主人翁的意識,主動參與法制建設,自覺遵守法律制度、自覺堅持參政為民、服務為民的工作職責、自覺的把實現中國夢作為價值追求,時刻以法律的要求規範自己,為法治中國的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

三、要正確處理好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係。習近平指出,黨和法治的關係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繫、幸福所繫,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一方面,在推進法治的進程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另一方面在堅持黨的領導過程又必須遵循法治的原則,既要堅決防止依法治國企圖脱離黨的領導的錯誤傾向,又要嚴厲打擊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不良現象。總書記的講話從更高的層面上,為我們揭示了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問題,也為我們民主黨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重大政治任務,堅定不渝的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念不動搖,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中,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不斷提高民主黨派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進一步夯實多黨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四、要更加註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法治,簡言之,就是依法而治,即管理國家、治理社會主要依靠法律這種普遍、穩定、明確的規範和規則,而不是法律之外的某些習慣和辦法,更不是個人包括的意志和看法。強調各級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就是要求各級幹部在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推動工作和事業發展時,根據法律規則認識和解決問題。推動民盟工作同樣如此,參政議政要尊重法治原則,講究法治程序,一切工作都要在法治範圍內活動;社會服務工作要尊重民意,體察民情、順應羣眾訴求,並通過社會服務工作積極引導廣大民眾增強法律意識,依法律辦事,靠法律維權,爭做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2023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4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資料,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障人民羣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禮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確認和保障,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權利在內的各種權利都由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確認和保護;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權利也務必透過法律規定的程序規範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實現。因此,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就務必加強社會主義法制。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務必加強法制。務必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什麼時候重視法制建設,什麼時候人民民主就有保障。最典型的反面例證莫過於文化大革命,無法無天,踐踏法制,砸爛公檢法,搞所謂的大民主,其結果是人人自危,每個人的權利都得不到保障。反過來,也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廣大人民羣眾在法制的軌道上正確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才能保障社會主義民主的健康發展。實行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證人民羣眾在黨的領導下,依法透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真正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不僅僅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治國的過程,是人民羣眾在黨的領導下制定法律,並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各項事務的過程,法治重視和強調公民的依法有序參與。因此,這一過程的本身也是一項社會主義民主的生動實踐。依法治國方略的深入實施,必將有力推動社會主義民主的不斷髮展。只有依法治國才能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樣一種人們嚮往的社會裏,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保障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諧發展。

社會穩定、秩序井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沒有穩定和秩序,人們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和睦共處。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較突出。這些矛盾和問題,既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障礙,需要採取多種措施進行調整解決。在眾多的社會調整措施中,法律調整最為重要。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範,具有硬性的社會功能和規範功能。要維護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實現社會和諧,就務必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國理念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黨的xx大報告對依法治國的含義做了界定: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羣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透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其基本含義是依據法律而不是個人的旨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準,樹立法高於人、法大於權的觀念。

法律權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會都務必樹立有效的權威,沒有權威就沒有秩序。不同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形態,決定了一個社會中不同的權威。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質屬性決定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法律具有規範相和確定性,非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廢止。這種法律所獨有的確定性,使人們根據法律的規定能夠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法律後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時間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律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以國家權力為後盾,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任何個人或者組織違反法律,都務必承擔相應的法律職責。這些特徵,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具有崇高的權威性。在一個社會中存在着許多不同的社會規範,包括法律、政策、道德、習慣、宗教規範等等,它們都是人們的社會行為規範,對人們的日常行為起到必須的規範和約束作用。

但是,務必明確,在一個實行法治的社會中,法律是對人們的社會生活起着最基本的、同時也是最有力的規範和約束作用。如果根據不同的社會規範所作出的行為之間產生矛盾和衝突,最終衡量和評判的標準只能是依據法律。整個社會和全體公民都務必樹立法律意識,自覺尊重和服從法律,自覺將法律作為指導和規範自身社會活動的基本行為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憲法是共和國大廈的基石,是全部法律的母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人民權利的保證書,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制保證,具有最大的權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也是一切其他法律權威的淵源和保障。因此,維護法律權威首先要維護憲法權威。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務必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並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各級領導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政法幹警,要牢固掌握憲法的基本知識,切實增強憲法觀念,樹立忠於憲法、遵守憲法和維護憲法的自覺意識,堅決同一切違反憲法規定、破壞憲法權威的行為作鬥爭,在全社會切實樹立起憲法的權威與尊嚴。也就是務必樹立執法和司法權威。法律的目的

和宗旨要透過執法司法來實現,法律的權威也要透過執法者的權威來體現。因為在社會上一般人心目中,執法者在必須程度上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着法律權威與尊嚴。如果執法機關威信掃地,司法沒有權威,就難以有效樹立起法律的權威。樹立執法部門的公信力,需要從兩個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要有效克服我國社會公眾中普遍存在的法不責眾廠只要有理怎樣鬧都行等不講法制的傳統觀念,從嚴執法,對一切違法行為、包括有些自認為有理的違法行為嚴肅處理,以維護法律的嚴肅性,樹立執法者的權威。另一方面,執法者要切實做到嚴格公正禮貌執法,讓執法司法行為令人信服,用公正贏得權威。

沒有執法部門嚴格公正禮貌執法,再好的法律,也難以彰顯其權威性,難以起到規範人們行為,規範社會秩序的作用。正如英國法學家培根所説:一次不公平的判決比多次不公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多次不公平的舉動但是弄髒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決則把水源敗壞了。如果專門的執法機關尚且不能嚴格執行法律,怎樣能夠要求廣大公民、社會團體嚴格遵守法律呢古今中外的歷史都證明,凡能做到執法如山,法制的權威與尊嚴就能得到較好的維護,就能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就能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在我們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更需要做到這一點。此刻執法活動中出現的執行難、襲警等現象,雖然有其複雜的社會原因,但由於有的執法部門執法不公而影響了這些部門的公信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切實解決執法和司法不公的問題,提高執法部門的公信力,是維護法律權威的一項重要措施。貫徹實施依法治國方略,是一場從思想觀念到實際行動的深刻革命,也是一個漫長而艱鉅的歷史過程。政法機關作為國家專門的執法司法力量,肩負着推進依法治國方略實施的重要使命。全體政法幹警務必牢固樹立依法治國理念,自覺用這一理念指導執法司法行為。努力提高法律素養,是我們政法幹警實踐依法治國理念的前提和基礎。政法機

關是專門的執法機關,幾乎每一天都在與法律打交道。政法工作這種專業性很強的特點,決定了政法幹警務必具備較高的法律素養。學法、知法、懂法,是對每一個政法幹警的基本要求。對於政法幹警來説,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具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對國家的重要法律法規要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明白什麼是合法,什麼是違法;二是對與自己履行職責有關的法律法規要熟練掌握、熟練運用。當前,從總體上來説,廣大政法幹警學習法律的風氣很濃,政法隊伍的知識化、專業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嚴格執法是法治是依法辦事觀念對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一部法律,即使立法意圖再完美、法律結構再嚴謹、法律規定再具體、法律條文再完善,但如果執法不嚴,在現實中得不到切實執行,等於一紙空文。不僅僅如此,如果執法不嚴成為一種經常發生的現象,就會使社會公眾普遍產生對法律的輕視和忽略心理,從而對法律的權威和尊嚴造成嚴重損害,依法治國也就無從談起。執法行為的合法性又包括實體合法和程序合法兩個方面。所謂實體合法,就是在法律明確授權的前提下,執法機關對執法當事人作出的處理決定要嚴格貼合法律的具體規定,而不能沒有法律依據,也不能任意適用法律。現實當中,一些執法人員把自己和法律劃等號,認為我自己就是法律,執法的隨意性很大,如交警執法中的開口罰,有的審批部門説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説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等等,這些都是執法理念不端正導致的違法行為,應當按照嚴格執法的要求認真加以整改。所謂程序合法,就是執法行為應當嚴格遵守法定程序。法定程序既是嚴格執法的重要依據,也是嚴格執法的重要保障,同時還是遏制執法過程濫用職權和腐敗現象的重要武器。

在現實當中,由於重實體輕程序的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缺乏程序意識,不重視、不嚴格遵守執法程序,應當履行通知的手續而不通知,應當告知相對人的權利而不告知,應當舉行聽證的而不舉行,這些行為不僅僅損害了法律的嚴肅性,也侵犯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是造成執法不公、引起執法相對人不滿的重要原因。因此,執法人員應當切實增強程序意識,自覺做到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手續執法。這是依法辦事原則對執法結果合理性的要求。法律是廣大人民羣眾根本利益和意志的體現,嚴格執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具體到執行某一部法律,檢驗我們執法行為合法、正當與否的一項重要標準,就是執法的結果是否貼合這部法律的立法宗旨。強調執法結果貼合立法目的,就要強調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尤其要克服當前執法環節中存在的部門保護、地方保護、只重視單位利益和個人主義的傾向。比如,罰款作為一項行政處罰,其目的本來是維護某一方面或者領域的社會管理秩序,但是有的地方和部門卻將罰款作為創收謀利的手段,甚至強行制定並分配罰款指標,這就背離了法律設定罰款處罰的初衷。類似這種目的不正當的執法行為,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切實加以克服和糾正。

模範遵守法律,是政法幹警的應盡職責。個性是領導幹部更應是模範守法的模範。政法幹警模範守法對於培養整個社會依法辦事的觀念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在普通社會公眾眼裏,執法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法律的地位、權威和形象,執法者就是法律的化身。如果執法者能夠自覺尊重法律,模範遵守法律,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就為全社會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從而給社會和廣大公民遵紀守法、依法辦事帶來用心影響。反之,如果執法者不尊重、不遵守法律,甚至執法犯法,帶頭破壞和踐踏法律,那麼,也同樣為全社會樹立了一個惡劣的典型,普通羣眾也會不尊重、不遵守法律,並進而產生對法律尊嚴的輕視和對法律權威的懷疑。同時,政法幹警模範遵守法律也是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尊重,是對自己的尊重。因為我們是執法者,法律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我們自己不帶頭遵守法律,不去維護法律的權威,導致整個社會輕視法律,到最後,我們的工作、我們的職業也就不會被社會所尊重,也就喪失了價值和尊嚴。

此,每個政法幹警都應當持續清醒的主角意識,始終牢記自己所肩負的神聖使命,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克服特權思想,從我做起,從日常小事做起,時時自覺遵守法律,努力維護法律的權威與尊嚴,以模範守法的實際行動,贏得廣大人民羣眾對法律的尊重和對執法者的信任,從而使依法辦事的觀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動依法治國方略的貫徹實施。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自覺理解監督,就是在行使執法司法權力的各個環節都要依法理解各方面的監督制約,並把監督制約作為推動和改善工作的動力,保證和促進嚴格公正禮貌執法。絕不能認為監督是不信任、找碴子.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應切實轉變觀念,充分認識理解監督既是憲法和法律的明確要求,是維護人民羣眾合法權益的保證,是防止和糾正執法不公、執法違法的重要途徑,也是對政法工作和政法幹警的幫忙、支持和關愛。一些幹警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一條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監督,結果是既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也給自己及其家庭造成了追悔莫及的損失。因此,每個政法部門,每個政法幹警,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監督就是愛護、嚴是愛、寬是害道理,真誠歡迎監督,主動理解監督,自覺把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執法辦案的全部活動置於各方面的監督之下。審判、檢察機關依法獨立

行使職權是憲法和法律的明確規定。

但是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並不意味着不要監督,更不能以此為藉口排斥監督,任何權力都務必受到監督,司法權力也不例外.實際上,政法各部門對建立完善監督制約機制高度重視,自覺理解監督的意識很強,比如,有的政法機關就曾作出過自覺理解輿論監督的規定,有的政法機關領導同志多次強調各級部門和工作人員要強化理解監督的意識。與此同時,我們所主張和實行的監督,是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的監督,這種監督是支持而不是干預,是督促而不是越俎代庖,是對辦案過程中違法行為的監督、糾正而不是代替司法機關具體處理案件。因此,監督者也要掌握合法、正當監督與不正當、非法干預之間的界限,嚴格依法監督。總之,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和理解監督是有機統一的,共同目標是正確行使權力,保證執法公正。

政法各部門在刑事訴訟活動中要忠實貫徹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重要原則,個性是要注意克服和糾正實踐中重配合、輕制約的錯誤認識和做法,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加強監督,共同致力於公平正義目標的實現。

2023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5

依法治校對我國當前的教育管理有着重要意義。我認為依法治校的基礎是明確學校、教師、學生的權利和義務。依法治國已經成為我們國家管理的根本方略,教育是國家行政管理的重要部分,國家的法制化離不開教育的法制化。可以説,隨着教育教學法律法規的發展完善,依法治教治校顯得刻不容緩。如何實施依法治校,我談一些實踐體會如下:

1、實行依法治校,最重要的是加強制度建設。

制度,就是校規校紀,包括校長、行政、教師的管理和學生的管理等各種活動,要求規範的東西都叫規章制度,學校的校規校紀等同於制度,不僅相對學生,也對教師、行政人員同樣有效。有規章制度才有法可依,學校依法治校,必然有各方面健全的規章制度,所以健全規章制度是依法治校的第一個方面。制定完善的學校應當包括校名、層次、規模、基本制度、重要的財務制度等等。章程,就相當於執照,相當於學校與政府的一份合同,學校依照章程自主管理,政府依照章程老判斷學校是否依法辦學,雙方之間能形成規範的關係。所以首先要強調製定章程。如在制度中,教育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何開展、教師職責如何分配,教師教育教學的組織、管理、監督工作應當如何進行都應當有章可循。章程就是制度,就是校規校紀。

2、實行依法治校,制定規章制度,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規,做到合法合理,學校的規章制度不能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相牴觸。

實行依法治校,在學校規章制度建立後,如何頒佈呈現,應該做到公開,使每一個相關對象都知曉,這一個必需的程序。這有兩個作用,一是相關對象有這個權利,讓其知道,可以提高認同感和執行力;同時,如果缺了這個步驟,這個制度從法律上講就無效。比如,有的學校發現教師在工作期間多次上網聊天,就給予紀律處分,但事先學校從來沒有對教師上網做過類似明確規定。這樣教師就會不服,就如俗話説得不知者不罪,也得不到公眾支持,一般只能批評教育;如果之前就明確上網聊天屬影響教育違紀行為,發現達幾次就要給予某個合適的處分的話,就能預防在前,並且對照條款當事人無話可説。所以,平時要注重對師生組織必要的法律法規、校規校紀的學習,特別是校長,要更多地瞭解法律法規,為制定學校制定章程、處理事務進行明智的決策。

3、在依法治校過程中,學校可以藉助法律法規和司法途徑避免更大損失。

比如,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受到傷害,這是常會發生並且容易導致嚴重後果的,處理很難。因此有的學校為迴避體育活動事故,就乾脆取消體育活動,甚至體育課也不上。停止學生的正常的體育活動,這是因噎廢食。如果停止體育課,既不合法也不合理。因為《教育法》地二十九條規定學校的義務中包括“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執行教育教學標準,保證教育教學質量”,而體育學科是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停止體育活動也是剝奪學生作為公民具有的法律所賦有的生命健康權,學生有活動鍛鍊的自由;停止體育活動,有損學生身體健康,這是不合情理的,這是更大的損害。所以,儘管體育活動會造成傷害,但是活動還是要開展。其實,學校也不必害怕,根據此條例,學校應該主動重點做好的工作是維護好設施設備的安全,嚴格要求教師按要求組織好服裝穿着、準備活動、活動秩序,掌握學生體質健康,學校安全保險等,以此來有效防範,做到工作在前。如果一旦發生學校責任之外的意外事故,那學校在協商不果的情況下可以藉助司法途徑來解決,藉助法律來推卸不應有的包袱,維護合法權益,會得到法律的支持。

4、在實行依法治校過程中,要根據法律法規採取恰當合理的辦法來完善章程,處理問題事務。

依法治校要切實維護好學校、教師、學生的權利,明確其職責,督促其積極履行好義務,這是依法治校工作的關鍵。

2023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6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引下,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在我們邁進充滿希望的21世紀最初幾年的關鍵時刻,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莊嚴命題,並將其寫入憲法。這不僅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思想的深化和發展,也是治國方式的進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貧窮與落後絕不是社會主義。而要發展社會生產力,使經濟發達,社會進步,國家強盛,就必須改革。即逐步取消行之多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設起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的自主、平等、誠實信用等屬性,必然從客觀上要求法治。市場不是萬能的,也存在消極的一面。要求法律的規範、引導、制約、保障和服務,否則就會成為無政府經濟。所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完善的過程,實質上是經濟法治化的過程。只有有了健全而且有效的實施市場經濟法律,市場經濟才能健康有序地運行,否則,經濟活動中的種種弊端和不良傾向就會滋生蔓延,如投機倒把、假冒偽劣、坑蒙拐騙、欺行霸市,直至權錢交易,現象猖獗。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我國的經濟需要與國際市場接軌,這就要求按國際經貿和民商事領域的通行規則和慣例辦事。而這些慣例和通行規則已成為各成員國制定經濟貿易法律、法規的基礎。因此中國的經濟要融入世界經濟的大潮中,法律還必須符合國際慣例和通行規則。這樣才能平等地參與競爭,不至於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被判罰淘汰出局。

完全可以説,沒有依法治國,沒有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就不可能有給人民帶來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就不可能有社會生產力持續、協調、高速的增長。

二、依法治國,是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根本保證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13億中國人民的偉大事業。它和人民當家作主緊密相聯,休慼相關。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沒有社會主義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堅實基礎。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又是民主、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早在80年代初,江澤民同志就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而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治國方略的高度來講,就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因此只有如此,人民才能按照法定程序把自己信任的人遴選進國家機關作公僕;才能依照法定程序撤換那些不稱職的公務人員;才能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來參政、議政、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務和社會事務;才能通過法定程序真正保證國家對重大問題的決定符合自己的願望和根本利益,才能使自己的一切權利和自由得到切實保障,而一旦遭到侵犯,就可以及時獲得法律的有效救助。因此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使人民當家作主真正在中國落實,都必須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根本保證。

2023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7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過全面依法治國、嚴格執法等關於法的論述,確實,法對一個國家來説非常重要。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衞人民羣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

習近平還曾多次圍繞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四個方面發表重要論述,可見習近平總書記對法律的重視。

領導立法。立法指國家權力機關按照規定程序制定或修改法律。立法要合理,要能適用當今的社會。我們基層幹部要不斷學習,工作中要不斷創新,不學習就要落後,工作也不能生搬硬套以前的老方法,要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法也應如此。當今社會變化很快,不斷湧現新事物,若是法律一成不變,不適用於如今的社會,那麼人民的利益就容易受到侵害。

保證執法。執法指執掌法律,行使法律權力,執法不嚴會使壞人有隙可乘。要保證有嚴格規範、公正清廉的執法部門區執行法律,法律得不到執行,或是因為執法機關的不公正導致法律無法被有效的執行,法律形同虛設,那麼誰還去遵守法律?所以要在執行法規時,不放鬆、不走樣,做到嚴厲、公平、公正。執法人員必須秉公執法,嚴肅執法。

支持司法。司法現指檢察機關或法院依照法律對民事、刑事案件進行偵察、審判。司法機關要公正至上,同樣司法人員也要公正廉明,要是出現誤判、瞎判,都會造成對司法機關的不信任,同樣也會造成對法律的不信任。

帶頭守法。守法是法的實現的最基本的形式。法的遵守包括權利的正確行使、積極義務的履行和禁令的遵守。作為一名黨員,我們要帶頭遵守法律,為身邊的人做好榜樣,帶動身邊的人遵守法律。但是法律也需要守護,司法機關、執法部門的公正審判、嚴格執行,都是對法律的守護,他們守護着法律的公信力,守護着人民對黨、對國家的信任。

社會的發展建設,離不開法治的引領和規範;我們的生活、工作也離不開法治的保障和支撐。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離不開我們的共同努力。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是一篇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獻,充分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要求,充分體現了人民羣眾期盼和意願,對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俱有重大指導意義,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如下: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江蘇調研時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__大和__屆__中、__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四個全面”的提出,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關鍵環節、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總體框架日臻成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__大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是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全面深化改革對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個全局性問題,這是中共中央全會第一次專門研究法治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將為前三個全面提供堅強的領導和組織保障。包括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在內的“四個全面”無疑成為新一屆中共中央集體治國理政的主要綱領和奮鬥目標。我對講話提出的要求非常的贊同,作為一名黨派機關幹部我感受體會最深的就是我們要形成人們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制環境,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於憲法和法律的特權,要加快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

二、依法治國要堅持依憲治國。憲法是我國的基本法,它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政治團體的共同意志,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一切行為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準則,這是建設法制社會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各級各部門應該增強憲法意識,加強對憲法的系統學習,讓憲法的精神、精髓和要求入腦入心入行。作為民主黨派成員,我們更有責任和義務去遵守這一基本要求,以主人翁的意識,主動參與法制建設,自覺遵守法律制度、自覺堅持參政為民、服務為民的工作職責、自覺的把實現中國夢作為價值追求,時刻以法律的要求規範自己,為法治中國的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

三、要正確處理好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係。習近平指出,黨和法治的關係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繫、幸福所繫,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一方面,在推進法治的進程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另一方面在堅持黨的領導過程又必須遵循法治的原則,既要堅決防止依法治國企圖脱離黨的領導的錯誤傾向,又要嚴厲打擊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不良現象。總書記的講話從更高的層面上,為我們揭示了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問題,也為我們民主黨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重大政治任務,堅定不渝的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念不動搖,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中,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不斷提高民主黨派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進一步夯實多黨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四、要更加註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法治,簡言之,就是依法而治,即管理國家、治理社會主要依靠法律這種普遍、穩定、明確的規範和規則,而不是法律之外的某些習慣和辦法,更不是個人包括的意志和看法。強調各級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就是要求各級幹部在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推動工作和事業發展時,根據法律規則認識和解決問題。推動民盟工作同樣如此,參政議政要尊重法治原則,講究法治程序,一切工作都要在法治範圍內活動;社會服務工作要尊重民意,體察民情、順應羣眾訴求,並通過社會服務工作積極引導廣大民眾增強法律意識,依法律辦事,靠法律維權,爭做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縣委中心組第__次(擴大)理論學習會上,省綜治辦副主任沈國新同志做了《法治江蘇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解讀》的專題講話。通過學習,我對中央__屆__中全會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一、堅持嚴守黨紀國法,強化自我約束。黨員幹部應當把黨紀國法視如戒律一樣,把對法律的敬畏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將其作為修身理政的法寶。比如,中央的“八項規定”約束了黨員幹部內心慾望的膨脹,守住底線、紅線、高壓線,遠離是非之地、是非之事,促進心安、家安、國安。其他黨紀國法和“八項規定”一樣也是修身理政和凝聚民心的法寶。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自覺把黨紀國法置於心中敬畏它,做黨紀國法的守護者、先行者,這也是黨員對自己內心的崇敬,對自己良知的負責,對自己入黨宣誓的忠誠。

二、堅持推進依法行政,構建法治社會。行政機關在依法治國中有着重要的示範作用。因此,作為行政機關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執法者必須忠於法律,既不能以權壓法、以身試法,也不能法外開恩、徇情枉法。廣大黨員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範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

三、堅持弘揚法治精神,釋放法律正能量。法治精神是決定一個國家能否依法治理的前提與根基,是法治的靈魂。人們沒有法治精神、社會沒有法治風尚,法治只能是無源之水。高舉法治精神就要加強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法治信仰,形成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引導公民理性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行動,避免走進“信訪不信法”和“走關係強於走程序”的惡性循環怪圈。要把法治精神、法治觀念熔鑄到全民的頭腦中,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習慣,法治就會源源不斷地釋放出法律的正能量。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三個方面的核心要義,規定和確保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內在屬性和前進方向。

黨掌舵領航。在中國,誰能負擔起領導建設法治國家的重任?毫無疑問,只能是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是我們黨提出來的,把依法治國上升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們黨提出來的,而且黨一直帶領人民在實踐中推進依法治國。

制度奠定基石。法律制度與政治制度緊密相連,有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就必須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法律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制度基礎,我國一切法律法規和相關體制機制必須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

只有適應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法治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們的法治道路才能走穩走好。

理論指引方向。在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黨提出了關於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個法治理論,科學的回答了中國要不要搞法治,搞什麼樣的法治,怎樣搞法治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是指引中國法治建設始終沿着正確方向前進的指南針和導航儀。

以上三個方面緊密聯繫,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指明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力量、制度基礎、理論指導。

建設法治國家目標已確立,怎樣走好我們的法治道路是關鍵。

回望過去,走出一條成功的法治道路極為不易;面向未來,繼續走好這條道路更加不易。黨的__屆__中全會對法治中國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要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

增強道路自信。近年來,法治是社會上的熱門話題。對我國法治建設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有這樣那樣的議論和爭論。而且,敵對勢力把法治作為“武器”,大肆宣揚西方法治理論和法治模式,企圖從“法治”問題上打開缺口,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所以,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

明確目標原則。黨的__屆__中全會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提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持的五個基本原則。我們要堅守目標不動搖,把握原則不“越線”,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才能越搞越好。

落實重點任務。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四個方面、十六個字,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環節,科學立法是前提,嚴格執法是關鍵,公正司法是保障,全民守法是基礎。

深化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動力在改革,出路是改革。當前法治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許多都是涉及到利益關係和權力格局調整的“硬骨頭”。我們必須堅持改革方向,問題導向,要有革新的勇氣,落實好黨的__屆__中全會的重大改革舉措,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不斷開創法治建設的新局面。

充分發揮律師的職能作用和專業優勢,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積極貢獻。

黨的__屆__中全會《決定》指出:探索委託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規,其中就包括法學專家和律師。尤其是《決定》依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這將使廣大律師參與立法的範圍大大擴充和可能。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應大力加強對律師參與立法工作的支持,充分發揮律師的專業特長和職業優勢。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依法決策機制之後,律師在各級政府法律諮詢、法律顧問等非訴訟業務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加之,《行政訴訟法》的修改,行政法律業務領域將是律師業務的一個新增長點。在律師擔任政府法律顧問普遍推進之後,對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決策以及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和行政複議、行政訴訟、聽證等環節中更好發揮律師的作用,也是今後律師工作的職責所在和歷史重任。

?決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國家設立律師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對司法活動進行制衡監督,發揮律師在維護公平正義中的作用。

如何更好地發揮律師的監督制衡作用,關鍵是落實__屆__中全會首次提出又在__屆__中全會再次重申的三句話,即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建設、完善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其中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是更好發揮律師維護公平正義作用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律師的執業權利來自於委託人的授權,是公民權利的讓渡和延伸,保障律師的執業權利,實際上就是保障每一個參與司法活動的公民的權利。合法權利得不到保障,難言公平正義。

?決定》還提出: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服務。要促使各級黨政機關落實有關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的政策,要改變以往習慣於讓律師免費服務、無償勞動的做法,要尊重律師的勞動,尊重律師的專業知識。

充分發揮律師在法制宣傳中的積極作用。律師的職業特點和執業實踐經驗決定了律師在法制宣傳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律師在辦理具體案件,提供具體的法律服務活動中,可以潛移默化的普及法律常識,提升法制觀念、弘揚法治精神;律師還可以通過辦理典型案例進行以案釋法,以及舉辦各種法律講座活動起到普法宣傳教育的作用。

黨的__屆四中全會《決定》賦予了律師如此多的新任務、新使命、新責任,既是對律師隊伍的認可和肯定,也是對律師政治、業務和職業道德三大素質的考驗。在不久之前,在中央政法委員會的主導下,“兩高兩部”聯合召開了全國律師工作會議,規模之大、規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

會議精神振奮人心,尤其是孟建柱書記代表黨中央發表的重要講話,肯定了廣大律師是黨和人民信賴的國家法律工作者,是我國法治工作隊伍、法律服務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法治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律師具有專業優勢、職業優勢、熟悉社會的實踐優勢,是國家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作為律師隊伍的一員,而且又是律師協會的領頭羊,深感責任重大。律師一定要堅持依法執業的底線,必須規範執業、依法執業、誠信執業,要遵守憲法和法律,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要忠於事實真相;要嚴守執業紀律;要謹言慎行。做到政治堅定,業務精通,誠實守信,愛崗敬業。

從整體上看,律師隊伍目前的綜合素質尤其是政治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四中全會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協會必須加強律師隊伍建設,加強律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不斷提高律師隊伍業務素質和法律服務水平,監督律師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職業操守和執業紀律規範,加強律師行業黨的建設,發揮黨員律師在行業起到引領和示範的作用,使廣大律師積極為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陝西、平安漢中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__大召開提出“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即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中國成立101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法治興則國興,法志強則國強。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國家成敗離不開法律的約束。習近平總書記曾説:“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法律必須讓全社會尊重、遵守,不可逾越,而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必須堅持實現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積極推進加強黨的領導化、法制化,不斷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才能保持我國長期穩定發展。

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障全面依法治國往正確方向發展。《黨章》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着我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唯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形成法律,通過法律保障黨的政策有效實施,確保全面依法治國正確方向。

法“平之如水,從水”,即法的標準是公平正直。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就是要求我們必須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依規治黨深入黨心,依法治國才能深入民心。人民羣眾才能真正感受到凡事有規可依,公平公正。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引下,經過x多年的艱苦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在我們邁進充滿希望的21世紀最初幾年的關鍵時刻,黨的十x大明確提出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莊嚴命題,並將其寫入憲法。這不僅是鄧小平同志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思想的深化和發展,也是治國方式的進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貧窮與落後絕不是社會主義。而要發展社會生產力,使經濟發達,社會進步,國家強盛,就必須改革。即逐步取消行之多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設起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的自主、平等、誠實信用等屬性,必然從客觀上要求法治。市場不是萬能的,也存在消極的一面。要求法律的規範、引導、制約、保障和服務,否則就會成為無政府經濟。所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完善的過程,實質上是經濟法治化的過程。

只有有了健全而且有效的實施市場經濟法律,市場經濟才能健康有序地運行,否則,經濟活動中的種。種弊端和不良傾向就會滋生蔓延,如投機倒把、假冒偽劣、坑蒙拐騙、欺行霸市,直至權錢交易,腐敗現象猖獗。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我國的經濟需要與國際市場接軌,這就要求按國際經貿和民商事領域的通行規則和慣例辦事。而這些慣例和通行規則已成為各成員國制定經濟貿易法律、法規的基礎。因此中國的經濟要融入世界經濟的大潮中,法律還必須符合國際慣例和通行規則。這樣才能平等地參與競爭,不至於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被判罰淘汰出局。

完全可以説,沒有依法治國,沒有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就不可能有給人民帶來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就不可能有社會生產力持續、協調、高速的增長。

二、依法治國,是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根本保證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14億中國人民的偉大事業。它和人民當家作主緊密相聯,休慼相關。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沒有社會主義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堅實基礎。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又是民主、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早在8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就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而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治國方略的高度來講,就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

只有如此,人民才能按照法定程序把自己信任的人遴選進國家機關作公僕;才能依照法定程序撤換那些不稱職的公務人員;才能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來參政、議政、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務和社會事務;才能通過法定程序真正保證國家對重大問題的決定符合自己的願望和根本利益,才能使自己的一切權利和自由得到切實保障,而一旦遭到侵犯,就可以及時獲得法律的有效救助。因此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使人民當家作主真正在中國落實,都必須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根本保證。

三、依法治國,是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內在需要

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一個締造崇高精神文明、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不能想象,社會主義不是文明的,是野蠻的;不是進步的,是落後的;不是發達的,是衰退的。

要想使我們國家精神文明發展,社會能夠全面進步,就需要實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樹立崇高的道德情操,盪滌利己主義的濁水;培植遵紀守法的社會環境,消除公共生活中的無序狀態;繁榮催人奮進的文學藝術,掃除精神垃圾;堅持不懈地開展“掃黃打非”,打擊和取締腐朽沒落的吸毒販毒,拐賣婦女兒童活動,這一切都需要加強法治。

四、依法治國,是國家穩定,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

國家穩定,長治久安是人民的利益。特別是今天,我們國家所面臨的形勢是:在國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20世紀90年代遭受了嚴重的挫折,西方發達國家控制着科學技術的制高點,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仍然猖獗,他們在政治上對我們搞顛覆、滲透,經濟上搞制裁封鎖,意識形態上搞西化、分化;在國內,我們在改革開放中取得了偉大成就,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存在不少不安定因素。

因此,社會穩定,政局穩定,國家穩定尤其重要。歷史經驗表明,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保持穩定最根本的最靠得住的是搞法治。因為它有穩定性、連續性,不會因領導人變動而變動,不會因領導人的注意力變化而變化;它有性,具有普遍約束力。在改革開放以前,黨和國家的權力過分集中於個人,這就使個人意志很容易左右黨和國家的決策。

一旦掌握黨和國家權力的個人認識發生錯誤,就很容易演變成決策錯誤,整個國家也將走向誤區。那時往往把領導人説的話當作法,不聽領導人的話叫違法,領導人的話改變了,法也跟着改變。文化革命就是在這種治國方式下發生的社會動亂和民族災難。歷史教訓表明,沒有法治,就難以保障人民的各項權利;沒有法治,就難以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就容易出現社會動亂。所以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國家穩定,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