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800參考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1W

很多人寫心得體會的時候就是為了應付完成任務,這是不對的,你的心得體會是怎麼寫的呢,寫體會中我們都能梳理好自身的真實想法,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依法治國心得體會800參考6篇,供大家參考。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800參考6篇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800篇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引下,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在我們邁進充滿希望的21世紀最初幾年的關鍵時刻,黨的__大明確提出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莊嚴命題,並將其寫入憲法。這不僅是_同志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思想的深化和發展,也是治國方式的進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貧窮與落後絕不是社會主義。而要發展社會生產力,使經濟發達,社會進步,國家強盛,就必須改革。即逐步取消行之多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設起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的自主、平等、誠實信用等屬性,必然從客觀上要求法治。市場不是萬能的,也存在消極的一面。要求法律的規範、引導、制約、保障和服務,否則就會成為無政府經濟。所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完善的過程,實質上是經濟法治化的過程。只有有了健全而且有效的實施市場經濟法律,市場經濟才能健康有序地運行,否則,經濟活動中的種。種弊端和不良傾向就會滋生蔓延,如投機倒把、假冒偽劣、坑蒙拐騙、欺行霸市,直至權錢交易,_現象猖獗。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我國的經濟需要與國際市場接軌,這就要求按國際經貿和民商事領域的通行規則和慣例辦事。而這些慣例和通行規則已成為各成員國制定經濟貿易法律、法規的基礎。因此中國的經濟要融入世界經濟的大潮中,法律還必須符合國際慣例和通行規則。這樣才能平等地參與競爭,不至於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被判罰淘汰出局。

完全可以説,沒有依法治國,沒有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就不可能有給人民帶來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就不可能有社會生產力持續、協調、高速的增長。

二、依法治國,是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根本保證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14億中國人民的偉大事業。它和人民當家作主緊密相聯,休慼相關。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沒有社會主義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堅實基礎。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又是民主、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早在80年代初,_同志就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而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治國方略的高度來講,就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因此只有如此,人民才能按照法定程序把自己信任的人遴選進國家機關作公僕;才能依照法定程序撤換那些不稱職的公務人員;才能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來參政、議政、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務和社會事務;才能通過法定程序真正保證國家對重大問題的決定符合自己的願望和根本利益,才能使自己的一切權利和自由得到切實保障,而一旦遭到侵犯,就可以及時獲得法律的有效救助。因此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使人民當家作主真正在中國落實,都必須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根本保證。

三、依法治國,是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內在需要

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一個締造崇高精神文明、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不能想象,社會主義不是文明的,是野蠻的;不是進步的,是落後的;不是發達的,是衰退的。要想使我們國家精神文明發展,社會能夠全面進步,就需要實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樹立崇高的道德情操,盪滌利己主義的濁水;培植遵紀守法的社會環境,消除公共生活中的無序狀態;繁榮催人奮進的文學藝術,掃除精神垃圾;堅持不懈地開展“掃黃打非”,打擊和取締腐朽沒落的吸毒販毒,賣__娼,拐賣婦女兒童活動,這一切都需要加強法治。

四、依法治國,是國家穩定,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

國家穩定,長治久安是人民的利益。特別是今天,我們國家所面臨的形勢是:在國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20世紀90年代遭受了嚴重的挫折,西方發達國家控制着科學技術的制高點,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仍然猖獗,他們在政治上對我們搞_、滲透,經濟上搞制裁封鎖,意識形態上搞西化、分化;在國內,我們在改革開放中取得了偉大成就,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存在不少不安定因素。因此,社會穩定,政局穩定,國家穩定尤其重要。歷史經驗表明,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保持穩定最根本的最靠得住的是搞法治。因為它有穩定性、連續性,不會因領導人變動而變動,不會因領導人的注意力變化而變化;它有性,具有普遍約束力。在改革開放以前,黨和國家的權力過分集中於個人,這就使個人意志很容易左右黨和國家的決策。一旦掌握黨和國家權力的個人認識發生錯誤,就很容易演變成決策錯誤,整個國家也將走向誤區。那時往往把領導人説的話當作法,不聽領導人的話叫違法,領導人的話改變了,法也跟着改變。_就是在這種治國方式下發生的社會_和民族災難。歷史教訓表明,沒有法治,就難以保障人民的各項權利;沒有法治,就難以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就容易出現社會_。所以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國家穩定,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整理的8篇《有關2022全面依法治國的心得體會》,希望對您的寫作有所幫助。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800篇2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目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面對的任務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鍵在於提高各級黨員幹部的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重點在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呢?

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用法,黨員幹部要做到適時恰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一是要自覺地學法,深刻理解法律的內容和意義,在學習掌握憲法法律和黨內法規的重點要點之後,還要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自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將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二是要培養黨員幹部的法治思維理念,提升法治思維能力。黨員幹部法治思維理念的養成,需通過法治學習、教育、培訓、宣傳等途徑,使法治思維成為黨員幹部一種自覺的意識,讓法治思維潛移默化地運用在日常工作中,從而養成依法履職、依規辦事的習慣。三是要重視法治思維的實踐運用,工作中應主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處理問題,堅持依法辦事,做到用法治理論指導實踐,用法治實踐推動工作、解決問題。

古語云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如果法律實施不力,再好再多的法律也無濟於事,因而建立法治建設工作機制、強化工作中的法治能力考核變得非常必要。首先需明確各級部門法治建設目標、任務和責任,建立完善的法治建設工作機制。其次是要積極探討建立適應科學發展觀和法治內在要求的幹部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將法治指標作為黨員幹部考核和任用的一項重要內容,把依法執政納入對黨員幹部的考核當中,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通過獎勵、晉升等激勵機制,引導黨員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並重視提拔任用法治思維意識強、善於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優秀幹部。從而促使黨員幹部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日常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應大力推行問責制,強化黨員幹部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通過考核不斷提升領導幹部的履職水平和法治能力,使真正的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落到實處。

廣大黨員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核心在於能否處理好權力和法律法規的關係,做到依法用權。這就必須讓權力進入法治的軌道,強化公開,讓廣大羣眾在公開中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確保廣大黨員幹部能將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確保他們在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上不存在偏差,達到法治實效。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只有各級黨員幹部充分具備了法治思維和提升了法治能力,才能依法履職、依法決策,才能更好地推進各項工作健康有序開展,才能真正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800篇3

古人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這“規矩”就是“法律”。“法律”是我們整個社會的“行為準則”。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範人的行為的社會準則。正是由於這些規範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

明確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要基本建成。為了更好落實這些目標任務,黨中央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決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就是要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強化黨中央在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領導,更加有力地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國家穩定、長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回顧歷史,法令行則國治國興,法令弛則國亂國衰。保障穩定最根本、最靠得住的措施是實行法治。因為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法律具有權威性,集中體現了人民的願望、黨的主張和國家的意志;法律規範明確具體,具有普遍約束力;法律具有科學性,反映客觀規律。我國法律的這些特性是其他社會規範不可替代的。為此,依法治國是保證國家穩定、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

當今這個經濟社會,人們在不斷地淡化道德意識,甚至有人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的社會秩序。面對金錢的誘惑,有些為了一個“利”字,背離職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但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現在是“法治”社會、文明時代,“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時刻規範着我們的行為。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扞衞它。我們只有學法、懂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公民。為此,對於法律,我們必須瞭解它、學習它、遵守它。良好法制的建立,是反映了對國家民族未來前途的認知和關懷。

為此因以加強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方向。從現在起加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步伐,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才能建成全面的完善的理想的社會主義法制國家。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800篇4

我清楚的認識到我們大學生應以身作則,做到學法、懂法、用法,完善自我的法律意識,全面弘揚依法治國的精神。該報告會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中心議題,研究部署深化國家法治建設的重大問題,此次會議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基本原則,深刻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係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作出了全面部署,充分體現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厲行法治、依法治國的決心和勇氣。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樣一種人們嚮往的社會裏,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保障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諧發展。

社會穩定、秩序井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沒有穩定和秩序,人們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和睦共處。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較突出。這些矛盾和問題,既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障礙,需要採取多種措施進行調整解決。在眾多的社會調整措施中,法律調整最為重要。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範,具有“硬性”的社會功能和規範功能。要維護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實現社會和-諧,就必須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國家應確實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人人信法、守法、服法和護法的基礎。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而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實現司法公正,確保嚴格執法,必須讓司法在陽光下運行。陽光是最好的反腐劑。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就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範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弘揚法治精神,是建設法治社會、法治國家深刻內涵。隨着法律條文逐漸變為社會行動,對法治的信仰將融入公民的血液中。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實現司法公正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建設法治社會、法治國家深刻內涵。隨着法律條文逐漸變為社會行動,對法治的信仰將融入公民的血液中。

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制度化,法律規範化。它要求我們全體公民特別是執法者,自覺養成遵紀守法,維護法律權威,提高嚴格依法辦事的思想意識,通過學習,應該把握三個基本內涵: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三是嚴格依法辦事,提高執法部門的公信力。嚴禁不作為,失職、瀆職等違法行為。其次要結合基本要求努力做到法律至上,提高法律素養,支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以規範守法行動,贏得羣眾的尊重和信任。

堅守和踐行法治,全面深化國家法治建設,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可以從以往一個個成為公共事件的法律事件及平反冤假錯案的艱難過程中得到證明。但法治,是必由之路,它既已成為我們的共識和目標,就必須堅定不移地全面加以推進。如今,人們從中央的決心、公眾的關切和輿論的聚焦中,也已深深感受到了法治的不竭能量,看到了法治中國的光明前景以及它給社會公平、正義與社會和諧發展帶來的新的希望。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800篇5

法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沒有它,這個世界就亂成了一鍋粥。法律,就是用來告訴我們,哪些可以做、哪些必須做、哪些不能做。“法”在古代是一種形態像牛的獨角神獸。這種神獸生性正直,不僅能夠明辨是非,而且具備判斷對錯的能力。古人對法的解釋是:“法,刑也。”法與刑的意義相通,所以也不難看出“法”所具有的懲罰價值。

“法”字含“正直”“公平”“懲惡”三層意思。首先,是“正直”,“正直”不僅僅是中國民眾用以判斷法、司法、和執法狀況以及法律官員的價值準則,而且始終是中國立法、執法、司法官員及其活動的價值指引。接着,是“公平”,有的西方學者把“公平”這一概念作為法律實踐的正義原則來考察,而且認為是構成中國傳統法律制度的基礎。最後,是“懲惡”,“懲惡”是我國古代法的重要價值標準。在現在的生活中,正因為有了法律的制裁,我們才能安逸地過着每一天。如果沒有法律,我們也許會心驚肉跳地過着每一天,這種滋味是不好受的。

我們不僅要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是合法的,什麼樣的行為是違法的,什麼樣的行為是犯罪,而且需要自覺地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用法律來處理自己周圍的糾紛,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防止違法犯罪,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和護法!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800篇6

縣委中心組第__次(擴大)理論學習會上,省綜治辦副主任沈國新同志做了《法治江蘇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解讀》的專題講話。通過學習,我對中央__屆__中全會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一、堅持嚴守黨紀國法,強化自我約束。黨員幹部應當把黨紀國法視如戒律一樣,把對法律的敬畏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將其作為修身理政的法寶。比如,中央的“八項規定”約束了黨員幹部內心慾望的膨脹,守住底線、紅線、高壓線,遠離是非之地、是非之事,促進心安、家安、國安。其他黨紀國法和“八項規定”一樣也是修身理政和凝聚民心的法寶。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自覺把黨紀國法置於心中敬畏它,做黨紀國法的守護者、先行者,這也是黨員對自己內心的崇敬,對自己良知的負責,對自己入黨宣誓的忠誠。

二、堅持推進依法行政,構建法治社會。行政機關在依法治國中有着重要的示範作用。因此,作為行政機關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執法者必須忠於法律,既不能以權壓法、以身試法,也不能法外開恩、徇情枉法。廣大黨員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範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

三、堅持弘揚法治精神,釋放法律正能量。法治精神是決定一個國家能否依法治理的前提與根基,是法治的靈魂。人們沒有法治精神、社會沒有法治風尚,法治只能是無源之水。高舉法治精神就要加強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法治信仰,形成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引導公民理性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行動,避免走進“信訪不信法”和“走關係強於走程序”的惡性循環怪圈。要把法治精神、法治觀念熔鑄到全民的頭腦中,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習慣,法治就會源源不斷地釋放出法律的正能量。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三個方面的核心要義,規定和確保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內在屬性和前進方向。

黨掌舵領航。在中國,誰能負擔起領導建設法治國家的重任?毫無疑問,只能是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是我們黨提出來的,把依法治國上升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們黨提出來的,而且黨一直帶領人民在實踐中推進依法治國。

制度奠定基石。法律制度與政治制度緊密相連,有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就必須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法律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制度基礎,我國一切法律法規和相關體制機制必須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

只有適應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法治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們的法治道路才能走穩走好。

理論指引方向。在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黨提出了關於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個法治理論,科學的回答了中國要不要搞法治,搞什麼樣的法治,怎樣搞法治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是指引中國法治建設始終沿着正確方向前進的指南針和導航儀。

以上三個方面緊密聯繫,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指明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力量、制度基礎、理論指導。

建設法治國家目標已確立,怎樣走好我們的法治道路是關鍵。

回望過去,走出一條成功的法治道路極為不易;面向未來,繼續走好這條道路更加不易。黨的__屆__中全會對法治中國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要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

增強道路自信。近年來,法治是社會上的熱門話題。對我國法治建設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有這樣那樣的議論和爭論。而且,敵對勢力把法治作為“武器”,大肆宣揚西方法治理論和法治模式,企圖從“法治”問題上打開缺口,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所以,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

明確目標原則。黨的__屆__中全會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提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持的五個基本原則。我們要堅守目標不動搖,把握原則不“越線”,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才能越搞越好。

落實重點任務。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四個方面、十六個字,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環節,科學立法是前提,嚴格執法是關鍵,公正司法是保障,全民守法是基礎。

深化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動力在改革,出路是改革。當前法治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許多都是涉及到利益關係和權力格局調整的“硬骨頭”。我們必須堅持改革方向,問題導向,要有革新的勇氣,落實好黨的__屆__中全會的重大改革舉措,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不斷開創法治建設的新局面。

充分發揮律師的職能作用和專業優勢,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積極貢獻。

黨的__屆__中全會《決定》指出:探索委託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規,其中就包括法學專家和律師。尤其是《決定》依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這將使廣大律師參與立法的範圍大大擴充和可能。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應大力加強對律師參與立法工作的支持,充分發揮律師的專業特長和職業優勢。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依法決策機制之後,律師在各級政府法律諮詢、法律顧問等非訴訟業務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加之,《行政訴訟法》的修改,行政法律業務領域將是律師業務的一個新增長點。在律師擔任政府法律顧問普遍推進之後,對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決策以及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和行政複議、行政訴訟、聽證等環節中更好發揮律師的作用,也是今後律師工作的職責所在和歷史重任。

?決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國家設立律師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對司法活動進行制衡監督,發揮律師在維護公平正義中的作用。

如何更好地發揮律師的監督制衡作用,關鍵是落實__屆__中全會首次提出又在__屆__中全會再次重申的三句話,即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建設、完善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其中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是更好發揮律師維護公平正義作用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律師的執業權利來自於委託人的授權,是公民權利的讓渡和延伸,保障律師的執業權利,實際上就是保障每一個參與司法活動的公民的權利。合法權利得不到保障,難言公平正義。

?決定》還提出: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服務。要促使各級黨政機關落實有關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的政策,要改變以往習慣於讓律師免費服務、無償勞動的做法,要尊重律師的勞動,尊重律師的專業知識。

充分發揮律師在法制宣傳中的積極作用。律師的職業特點和執業實踐經驗決定了律師在法制宣傳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律師在辦理具體案件,提供具體的法律服務活動中,可以潛移默化的普及法律常識,提升法制觀念、弘揚法治精神;律師還可以通過辦理典型案例進行以案釋法,以及舉辦各種法律講座活動起到普法宣傳教育的作用。

黨的__屆四中全會《決定》賦予了律師如此多的新任務、新使命、新責任,既是對律師隊伍的認可和肯定,也是對律師政治、業務和職業道德三大素質的考驗。在不久之前,在中央政法委員會的主導下,“兩高兩部”聯合召開了全國律師工作會議,規模之大、規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

會議精神振奮人心,尤其是孟建柱書記代表黨中央發表的重要講話,肯定了廣大律師是黨和人民信賴的國家法律工作者,是我國法治工作隊伍、法律服務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法治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律師具有專業優勢、職業優勢、熟悉社會的實踐優勢,是國家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作為律師隊伍的一員,而且又是律師協會的領頭羊,深感責任重大。律師一定要堅持依法執業的底線,必須規範執業、依法執業、誠信執業,要遵守憲法和法律,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要忠於事實真相;要嚴守執業紀律;要謹言慎行。做到政治堅定,業務精通,誠實守信,愛崗敬業。

從整體上看,律師隊伍目前的綜合素質尤其是政治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四中全會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協會必須加強律師隊伍建設,加強律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不斷提高律師隊伍業務素質和法律服務水平,監督律師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職業操守和執業紀律規範,加強律師行業黨的建設,發揮黨員律師在行業起到引領和示範的作用,使廣大律師積極為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陝西、平安漢中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