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孔乙己》讀後感精選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6W

當賞讀完《孔乙己》後,大家肯定心中都積累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不妨拿起手中的筆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孔乙己》讀後感精選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孔乙己》讀後感精選三篇
《孔乙己》讀後感精選1

為什麼你總甩不掉那破舊的長衫、甩不掉滿口的“之乎者也”呢?是你愛慕虛榮?好逸惡勞?還是環境所迫?經過作者魯迅的眼光,你的身影,總在我心中縈繞,揮之不去……

我無法理解你,你總是想把自我“包裝”起來,讓別人承認你是一位“讀書人”但你是否明白,你其實是在欺騙自我,既然是“讀書人”那為什麼學不到“自食其力”的道理呢?為什麼要捨棄謀生的機會而去“偷”呢?又為什麼要為自我的“偷”而找藉口呢?你確實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但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卻得不到提高,就連“我”小時候都向你投去鄙夷的目光,試問,你還有什麼理由墮落下去呢?我忘不了你乞求“掌櫃”時的眼神,更忘不了你悽慘的結局,世態的炎涼,你的路,也更是難走。

我同情你,當我明白你是怎樣一個人的時候,我沒理由同情你,卻又無法不一樣情你,“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你為了追求功名而讀了大半輩子的書,卻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是上天對你的不滿,還是你命運早就註定?若時光能夠倒流,我會對你説:“其實是科舉考試害了你。”可是,你,一個愚蠢的舊社會的潦倒讀書人,能相信我嗎?能擺脱功名利祿的誘惑而去相信我嗎?我同情你,可你什麼時候能清醒過來,擺脱科舉對你的殘害?

可是,我同樣敬佩你、尊重你,當別人拿你取笑、消遣你的時候,你沒有逃避,而任由他們去説、去笑,儘管那使你難堪,難道應對這些不需要勇氣嗎?難道這份勇氣不值得我去敬佩嗎?你向孩子們分發茴香豆的那份善良,想教“我”識字的那份誠懇,以及被打折腿後活下來的那份堅持、那份勇氣都值得我去敬佩、尊重,然而,你的路,卻走到了盡頭。

“年關”已過,又一年端午的時候,粉板上的“十九個大錢”依然還在,這意味着你走了,在世的時候,受盡了生活的困苦,世人的奚落、嘲笑,以及社會對你深深的折磨。願你走得安息,來世的時候,也期望你能永遠脱下那破舊的“長衫”,做一回真正的自我。

文章到此,我的內心深受感觸,彷彿遺憾什麼、惋惜什麼、又彷彿虧欠孔乙己什麼。在作者魯迅的“神筆”之下,我認識到了一位悽慘的人,更認識到一個世態炎涼、人性醜陋的社會。

《孔乙己》讀後感精選2

《孔乙己》出自魯迅之手,描寫了當時的封建社會。而孔乙己這個人的經歷,卻恰恰説明了社會的黑暗。當看到這篇文章,不禁對當時的他感到惋惜。

孔乙己,那個蒼老卻高大的人,似是出現在我的眼前。

“孔乙己。”一個嘲笑的聲音自咸亨酒店傳出。只見一個身着襤褸的人走到裏面,要了兩碗酒和一小碟茴香豆,交了錢,便在台上吃起來。

想必他就是孔乙己了,明明擁有高大的身材,卻一直以文人的清高自稱。明明比那些人窮,卻不屑與他們交流。真是一個懶人,不付出怎能得到回報?我笑着看着他。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一個人高聲喊道。孔乙己下意識地縮了縮,睜大眼睛對那個人説道:“你,你怎能污人清白……”

我笑意更濃,真是睜眼説瞎話。

“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那個人繼續朗聲説道。孔乙己頓時漲紅了臉,結巴地為自己辯解,眾人鬨堂大笑。待他喝完半碗酒,臉色漸漸變好了以後。又一人出來質問:“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嗎?”他看着那個人,露出不屑。

我輕笑着搖了搖頭,縱然你識字,也混不上半個秀才。

笑聲漸漸小了下來,我見他想教小夥計識字,那人不理他,他便輕歎。一羣小朋友圍住他,他便給他們發豆吃。

我原以為他還是善良的,誰想卻是一人一顆,又護住碗,像保護珍稀糖果的小孩子一般。孩子們便笑着散去。我挑眉看着他,真是小氣,而且那句話不是那個意思。

“孔乙己竟然敢偷丁舉人的東西,打折了他的腿。”

我愣了愣,笑意漸無,抿緊嘴脣,他雖是罪有應得,可是,他真的就應該被折了腿嗎?不免於去同情他,他只不過要討生活啊。

之後,我看到孔乙己坐在墊上爬過來,要了一碗酒。便在台下喝起來,手上指甲裏都帶着泥。完畢之後,他便是又爬回來。

我看着他落魄的姿態,心裏有什麼堵得慌,眼前有些朦朧。孔乙己,那個落魄懶惰的書生,如今已變成這副模樣。在人們的笑聲裏悄然離去,在寧靜與寒雪中告別人世。

終於,一滴晶瑩的淚花順着臉頰流下。一生貧困不幸,死前人們嘲笑,沒有一個人關心他,他則永遠只是一個人,一個貧困識字的人,罷了……

《孔乙己》讀後感精選3

明白魯迅先生的人,多少對他的作品有些瞭解,多少也明白一點兒先生作品中的人物,想必也該明白孔乙己。

孔乙己這個名字,出於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然而這並不是他的真實姓名。一個連真實姓名都沒有的人物,無疑是可悲的,而故事的背景也就註定了孔乙己命運的“可悲”。

從孔乙己出場,整篇小説就帶上了些諷刺和杯具色彩,並且越往後,這種諷刺和杯具就越明顯。一部優秀的小説,它的意義和價值是要靠讀者細細品出來的。孔乙己的“悲”也是讀者悟出來的。有人初讀這篇文章時,是笑出聲來的,所以全文必須會有一個“誤導”讀者的地方。《孔乙己》中,這個地方已經被提示得很明顯了:一個杯具小説中,從頭到尾,各行各業人的笑聲。杯具裏的笑,顯然有那麼些不自然,又是那麼刺耳,卻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我們不明白孔乙己年輕時的樣貌,但至少,他此刻是悲慘的。在無情的科舉制度的毒害下,孔乙己真正做到了“一心只讀聖賢書”,並且書的數量還是有限的,也是由於科舉,導致孔乙己只重視課本,輕視勞作,甚至是排斥勞作,也滋生了他“好吃懶做”的惡習,於是錢越用越少,小偷小摸的行為越來越多,被人們嘲笑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使他的生活陷入一個死循環,最終困死在這個漩渦裏。我也無法確定究竟是該斥責他,還是同情他。他的一生是一曲悲歌,只是這首歌,以笑聲開始,又閉幕於笑聲之中。“孔乙己總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回過頭,看看悲歌中的笑聲。老闆打趣孔乙己時,戳其軟肋,以尋求自我的歡樂。由此,看來這個老闆並不高尚。而圍觀的羣眾,也是一個勁地起鬨。在這個勢利、冷酷的年代,是不會有人站出來主持公道、宣揚正義的。他們的良知跟着笑聲灰飛煙滅。

而與之構成鮮明比較的是,孩子們是天真無邪笑鬧無心的。這也是小説給人些許温暖的幾個地方之一。孩子們是可愛的,孔乙己也是有其善良的一面的,他把善良用在孩子們的身上。而敍述者“我”,也是一個孩子,同樣不乏同情之心。

再讀這篇文章,我再也笑不出來。因為雖然孔乙己的杯具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根源是因為冷酷無情的社會和罪惡的科舉制度。但願這種笑聲我們永遠不再聽聞。